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一些读书报告
植物学中的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植物学中的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植物基因组的方法。
转基因技术可以用来增加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口感,甚至可以制造新药物。
这种先进的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转基因技术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关注。
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通过人工操作植物的基因,将有用的外源基因插入到目标植物的基因组中。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植物的精准改造,使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性。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一些抗病基因插入到植物中,使其在面临病菌的威胁时能够更好地抵抗病害,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另外,通过人工调控植物基因的表达,还可以在植物中产生更多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而对人们的健康产生更好的影响。
但是,转基因技术也存在一些争议。
其中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转基因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人们担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会对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可能会增加一些昆虫的数量,或者对某些植物造成破坏,导致种间关系的失衡,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人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他们担心转基因作物中所含的外源基因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虽然目前没有任何严谨的科学研究支持这种说法,但这种疑虑仍然存在。
尽管存在这些争议和担忧,我们还是需要看到转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潜力。
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转基因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粮食的产量,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除此之外,利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减少使用农药和杀虫剂的需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人们的食品更加安全和健康。
在面对转基因技术的争议和担忧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根据科学证据作出合理的判断。
我们应该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转基因技术的潜力,同时确保该技术能够安全可控。
未来,我们还需要对这种技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相信转基因技术可以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变革和创新,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基因植物课题报告

分子生物学报告主题:转基因植物姓名:安路学号:07117201组别:植科二班第一组同组人:艾无凡安婷范颖郭敏转基因植物课题报告一、转基因植物例证总结转基因植物(Transgene plant) 是拥有来自其他物种基因的植物。
该基因变化过程可以来自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也可以来自在实验室里通过重组DNA 技术人工插入其他物种基因以创造出拥有新特性的植物。
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改变生长周期或花期等提高其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作为某些蛋白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及植物个体发育中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的功能。
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了7种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只有抗虫棉和抗病毒木瓜。
转基因的技术是适用于多方面的,无论在花卉,蔬菜水果,还是农作物都有很多成功的实例,像: 七色花、蓝色的玫瑰、有香味的菊花、娇小的迷你向日葵、常开不败的康乃馨、转基因荷花、转基因棉花 (国内外转基因棉花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抗虫、耐除草剂、抗病、纤维改良、抗旱和耐盐碱等性状,但只有抗虫、耐除草剂棉花注册应用。
)、转基因玉米 (抗虫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基因工程在玉米雄性不育性中的利用、转基因技术用于玉米品质改良等转基因玉米。
)、转基因大豆 (种植转基因大豆可使杂草管理便利化和高效率,转基因大豆的主产国为美国)、黄金大米、转基因草莓 (“丰香”的抗寒性)转基因番茄 (抗病虫害、抗逆、抗除草剂、耐储运、品质改良、雄性不育等方面的转基因番茄所获得的成果)转基因黄瓜等。
二、转基因原理筛选植物转基因技术(transgenic technology )又称遗传转化技术(genetic transformation ),通常是指将已经克隆、分离的外源或者内源基因构建到特定的载体上,然后借助生物、化学或物理的手段转移到受体植物细胞基因组中,使目目的基因 载 体 植物表达载体 遗传转化 农杆菌 转化法 基因枪 转化法 转化 组织转 化 植 株转基因 植 株的基因能够在受体内遗传,实现在新背景下稳定表达和遗传,并赋予植物人们所需要的农艺性状(如抗病、抗虫、抗逆等)的方法。
番茄、辣椒遗传转化创新之路读后感

番茄、辣椒遗传转化创新之路读后感
生物技术发展迅速,促使农业生物学开始向植物进行遗传转化,以实现植物表型和生物功能的改良,为植物改良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采用遗传转化的方法,成功地将番茄和辣椒改良,使它们可以产生抗病性更高、抗药性更低的品种。
首先,研究人员通过番茄和辣椒的遗传转化,改变了其营养特征和耐受性,从而有效改善它们的生物功能。
科学家们通过从具有抗病性优势的基因中制造一种新的多基因抗病性系统,使它们的抗病性更强。
此外,研究者们还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对番茄和辣椒的外观和口感进行了改善,使它们更加具有独特的风味,从而使其更具商业价值。
此外,研究者们还使用遗传转化技术,为番茄和辣椒添加一些新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强的环境耐受性,以抵御全球变暖所带来的潜在威胁。
通过番茄和辣椒的遗传转化,科学家们不仅改进了植物的品种,而且还将改良的品种推广到农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这项技术的普及使得农民们能够利用抗逆性更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增产。
此外,由于改良品种具有抗药能力更低、营养更优的优势,因此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有营养的食品。
综上所述,遗传转化技术为植物改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番茄和辣椒遗传转化的尝试更是获得了巨大成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 1 -。
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

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使植物获得特定性状的技术。
转基因植物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本文将就转基因植物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一、转基因植物的利1. 提高产量转基因植物可以通过导入抗虫、抗病基因,提高作物的抗性,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从而提高产量。
例如,转基因水稻可以抗旱、抗病、抗虫,有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2. 改善品质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调整作物的品质,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比如,转基因玉米可以增加其营养价值,提高其蛋白质含量,使其更加适合人们的饮食需求。
3. 节约资源转基因植物可以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需求,从而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
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种经济效益。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转基因植物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抗性,有助于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口不断增长的今天,转基因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
二、转基因植物的弊1. 生态风险转基因植物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例如转基因作物的抗性基因可能会传播到野生植物中,导致野生植物的基因结构发生变化,影响生态平衡。
2. 食品安全问题转基因植物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例如转基因作物中可能存在未知的毒素或过敏原,长期食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市场垄断转基因技术由少数跨国公司掌握,可能导致市场垄断,影响农民的利益,使农民成为技术的被动接受者,加剧了农业生产的不平等。
4. 道德伦理问题转基因技术涉及到生命科学领域的伦理问题,例如是否应该干涉自然界的基因组成,是否应该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中等,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讨论。
综上所述,转基因植物既有利也有弊,应该在科学、严谨的态度下加以评估和应用。
在推广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食品安全的监管,市场秩序的规范,以及伦理道德的考量,实现转基因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植物基因》观后感

《植物基因》观后感我近日观看了一部纪录片《植物基因》,这是一部关于植物遗传学的纪录片,探讨了植物基因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观后感如下:首先,我对这部纪录片赞叹不已。
它通过生动的画面和详细的解说,生动地展示了植物基因的研究与应用在当代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信息丰富的画面和解说,使观众在看完纪录片后对植物基因科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纪录片中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植物基因研究成果,比如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的研发。
以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而通过这部纪录片,我发现植物基因科学在农业和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让我们在植物基因层面上进行精确的修改,从而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转基因作物的研发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粮食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这些技术的应用,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反思了人类对植物基因的利用和滥用。
我们往往看到植物基因科学在解决问题时的优势,但很少想到它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影响。
纪录片中提到了基因污染和基因拜农等问题,这些都是我们在利用植物基因科学时需要警惕的问题。
科学家和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政策,以确保植物基因科学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也对植物基因科学的未来感到充满希望。
纪录片中提到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让我看到了植物基因科学在改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我们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发现,解决更多的问题,造福人类。
总的来说,这部纪录片《植物基因》让我对植物基因科学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植物基因科学的前景充满希望。
它生动地展示了植物基因科学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我们在利用植物基因科学时需要谨慎和警惕。
我真心推荐这部纪录片给对植物基因科学感兴趣的人,它是一部既有深度又生动有趣的纪录片。
转基因工作总结

转基因工作总结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生物体的基因组来创造新的特性或改善现有特性的技术。
这项技术已经在农业、医学和工业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益处。
在农业领域,转基因作物具有抗病虫害、耐旱抗逆性和提高产量等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在医学领域,转基因技术被用于生产药物、疫苗和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希望。
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引起了一些争议和担忧。
一些人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风险,因此对其产生了抵触情绪。
此外,转基因技术的专利化和商业化也引发了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展转基因技术,我们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和监管,确保其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公众的科学素养,提高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对其的误解和恐惧。
只有这样,转基因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转基因技术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技术,它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许多益处。
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转基因技术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一些读书报告

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一些读书报告在生物工程导论课上,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自己的专业在以后会有这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查阅了一些相应的资料,有了一些感想。
世界上首次使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是1983年美国获得了转基因烟草,自此以后,植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转基因作物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而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
植物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生物和医学等领域。
进行植物品种的改良,新品种的培育以及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药物和疫苗等。
世界上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许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生物技术产品已应用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方面,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因此,人们将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将使全球农业生产发生深刻的变革,使人们看到消除饥饿与贫穷的希望。
植物转基因技术巨大的生产潜力将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辐射性地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但是,像其它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由于人们最初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不足或不理解,以至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偏见,使植物转基因技术面临着不少冲击。
在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在欧洲,转基因作物曾被一些媒体称之为“恶魔食品”。
甚至当前,一些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为了某些利益也对公众进行炒作和误导,夸大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及其转基因食品由最初的争论演变为恐慌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
如某电视广告中所提到的:某某食用油,不含转基因成分,为健康加油;某网站新闻报道:湖北某超市惊现转基因大米等等,使人们对当前社会上对转基因技术存在的一些偏见。
《转基因生物安全》读书报告

《转基因生物安全》读书报告第一篇:《转基因生物安全》读书报告《转基因生物安全》读书报告《转基因生物安全》一书由曾北危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转基因生物安全是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课题,也是国际贸易中的敏感问题,并正在成为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这本书概述了当代生物技术的兴起及其应用领域;严肃地提出了生物技术所修饰的改性活生物体是祸福相倚的“双刃剑”;介绍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宗旨、原则和相关内容以及各国对生物安全的基本态度;从战略高度论述了转基因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并从健康与生态两大方面讨论了转基因生物的安全和不确定性风险;列举了转基因生物的重要风险事件或案例;明确提出保护物种种质遗传资源的主权以及高度警惕“生命圈地运动”;最后深讨了转基因生物安全政治经济学方面的有关问题。
这本书是在2003年出版的,也许有些题材在现在看来也许不算新颖,而且已经被运用于实践中解决了一些社会问题,但是对我这个外行人来说还是有所收获。
转基因生物安全作为当代前沿课题,它也是一个涉及面极为广泛的交叉学科问题,这本书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深入浅出,还列举了很多例子,给出了很多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而且,作者能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对待转基因这个问题,既看到他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看到了它潜藏着的对健康和生态所构成的威胁与危害。
让人看了对该话题有一个清晰地客观的理解。
这本书是按照基因工程学及其应用→转基因生物是柄“双刃剑”→生物安全形势全球性大事→中国高度关注生物安全问题→转基因生物环境影响评价→转基因生物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影响→转基因生物安全及其典型事例→保护物种种植遗传资源主权→生物安全经济学这一顺序进行介绍的。
但是我觉得如果先给我们列举“转基因生物安全及典型事例”,再讲讲它的生物学及生态学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再来说明他是全球性大事且中国高度关注生物安全问题,这样的话读者读起来思路会更清晰,因为其中的因果关系会更加明显,也更能让读者通过反思案例来深思转基因带来的影响,最后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与各专家学者的看法对比借鉴,也就对一些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法规制度有进一步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一些读书报告
在生物工程导论课上,我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植物转基因技术的知识,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自己的专业在以后会有这方面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查阅了一些相应的资料,有了一些感想。
世界上首次使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是1983年美国获得了转基因烟草,自
此以后,植物转基因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经成熟,转基因作物也已进入产业化阶段,而且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呈直线上升趋势。
植物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生物和医学等领域。
进行植物品种的改良,新品种的培育以及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生物药物和疫苗等。
世界上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许多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农作物新品种,生物技术产品已应用到医药,保健食品和日化产品等各个方面,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因此,人们将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上的巨大飞跃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将使全球农业生产发生深刻的变革,使人们看到消除饥饿与贫穷的希望。
植物转基因技术巨大的生产潜力将为人类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将辐射性地影响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但是,像其它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由于人们最初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不足或不理解,以至对转基因技术存在不同的态度和看法甚至偏见,使植物转基因技术面临着不少冲击。
在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问题
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对者认为转基因作物具有很大的潜在危险,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在欧洲,转基因作物曾被一些媒体称之为“恶魔食品”。
甚至当前,一些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为了某些利益也对公众进行炒作和误导,夸大转基因作物的风险,使人们对转基因技术及其转基因食品由最初的争论演变为恐慌甚至存在一定的抵触
情绪。
如某电视广告中所提到的:某某食用油,不含转基因成分,为健康加油;某网站新闻报道:湖北某超市惊现转基因大米等等,使人们对当前社会上对转基因技术存在的一些偏见。
在此我希望可以尽量避免偏见,对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当代社会发展的概况进行一些比较系统的阐述,对植物转基因技术与当代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一点探讨。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基因是生命体具有的特定遗传信息和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存在于DNA (脱氧核糖核酸)上,是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转基因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物种,以改造该物种的遗传特性。
植物转基因技术又称植物基因工程,是把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中分离到的目的基因转移到植物的基因组中,即对植物进行遗传转化,使其在性状、营养和消费品质等方面满足人类需要的技术。
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植物为转基因植物,又叫基因修饰植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转基因植物食品。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内容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和鉴定、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转化细胞的筛选、转基因植物细胞的鉴定以及外
源基因表达的检测。
理论上,植物转基因技术和常规杂交育种方法都是通过优良基因的重组获得新品种,但传统的常规杂交育种是通过植物种内或近缘种间的杂交将优良性组合在一起,使植物获得新性状,其甚至交流范围有限,而且育种效率较低。
植物转基因技术利用重组DNA的方法直接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有性杂交的限制,基因交流的范围无限扩大,可将病毒、细菌、远缘植物、动物、人类甚至人工合成的基因导入植物,可以人为地有目的组合基因,改变生物的遗传性能,而且育种效率高,所以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方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转基因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分为以下四类(1)农杆菌介导法(无载体介导转化法),包括圆球法、脂质体法、电激法(电穿孔法)、显微注射法、激光微束法、基因抢法(微弹轰击法)、离子束介导法和超声波法;(3)花粉管通道法;(4)植物病毒介导法。
以后还出现了真空渗透法、花序浸润法等。
目前,大多数转基因植物是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这两种方法获得的。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植物新品种的培育,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植物转基因技术了高效、快速提高粮食作物、蔬菜、林木树种和花卉草种的产量、品质和抗耐性,为培育高产、高抗、多抗(如抗病毒、抗虫、抗除草、抗寒、抗旱、抗盐碱等)、优质的新品种提供了科学的手段。
转基因技术已在棉花、大豆、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对全球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医药研究,为人类健康服务:转基因技术可以把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进行药物蛋白(疫苗、抗体等)、工业用酶、糖类、脂类等一些有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和安全性好的特点。
携带不同目的的基因的转基因植物将成为人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资源丰富
的“药库”和“生产车间”,不断为人类健康提供充足的药物来源。
例如,烟叶已经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出多种有用的动物蛋白,马铃薯、香蕉和胡萝卜已经作为“生物反应器”培育含有抗乙肝炎病毒的疫苗,等等。
能源开发,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对石油等有限的不可再生矿质能源危机,各国政府正加紧开发可再生能源。
生物质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的、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新型能源,已受到广泛重视。
利用转基因技术以农作物为原料生产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燃料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以能源植物为主的生物质能将是人类未来的理想选择。
目前,转基因能源植物的研究已成为转基因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生物柴油已成为世界上产量增长最快的替代燃料。
总之,转基因植物的广泛种植可以显著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以有效缓解人类的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可以大大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可以有效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扩大绿地植物面积,减少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目前,转基因技术及其转基因植物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食品工业、畜牧业等各个领域,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
国际植物转基因技术状况简介
自1983年获得转基因植物烟草短短二十五年来,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转基因植物的开发十分迅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转基因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上获得成功,转基因的棉花、大豆、玉米、水稻、烟草、番茄、油菜等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已作为商品投入市场。
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实验的种类不断增加,除转基因粮食作物之外,转基因蔬菜、瓜果、牧草、花卉、林木及特用植物数量逐渐增加,基因种类和来源日益丰富,转基因性状日趋多样复杂。
据Agbios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已经批准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植物有107种,共使用了158个外源基因,其中绝大部分来源于微生物,共128个,占81%,来源于植物的基因30个。
在所涉及的转基因方法中,农杆菌介导法占50种,基因枪轰击法24种,DNA直接转移法2种,电击介导法2种,化学介导法1种。
已把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基因,如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抗逆境的基因以及产量、品质、雄性不育、延长保鲜期、生长发育调控等基因分别转入作物中。
所转的目的基因中以除草剂抗性基因最多,其次为品质改良、抗病毒和抗虫基因。
转基因作物中以转基因大豆最多,其次是转基因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等。
目前,田间实验的转基因性状主要包括5大类:(1)除草剂抗性;(2)农业有害生物,如病毒、细菌、昆虫、线虫和真菌抗性;(3)改良农艺性状,如提高产量、增强逆境(如寒冷、干旱、盐份等)耐受能力;(4)改善产品品质,如改变植物中油份、淀粉、糖类、纤维素;(5)其它性状,如选择性标记和特殊用途转基因性状(如药要蛋白、生物能源等)。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态势。
美国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83年培育出的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标志着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开始。
转基因作物生产加工的转基因食品和含转基因成分的产品已达6000种以上。
到2006年底,已有2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达1亿hm2.据统计,全世界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近20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功,累计种植转基因的面积已超过5.77 hm2.。
目前,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种植或田间试验已遍布世界的几个主要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一种技术创新,是现代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农业、生物、医学、食品、环保和能源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植物转基因技术代表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将为农作物的持续增产和解决人口爆炸所造成的粮食危机做出巨大贡献。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正如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朱祯研究员所讲的;中国的农业急迫地需要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是救星,而不是恶魔。
参考文献:
1、朱桢、刘翔《基因作物——恶魔还是救星》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李向群《转基因食品特点及风险问题》。
3、陈洁君、王劲等《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与商品化前景分析》。
4、张莹、张永军、吴孔明等《转基因植物的检测策略和检测技术》。
5、王志霞,刘蔼民《转基因植物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6、百度百科、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