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接入介绍分析

合集下载

互联网接入方式调研报告

互联网接入方式调研报告

互联网接入方式调研报告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接入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互联网接入方式的选择对于个人和企业用户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对目前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便为用户选择合适的接入方式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向不同年龄、职业、地域和使用需求的用户发放问卷,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

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

三、调研结果1. 宽带接入宽带接入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互联网接入方式之一。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超过80%的用户选择宽带接入方式。

宽带接入的优点是可以提供快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和高质量的网络体验。

然而,宽带接入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需要布线、设备费用较高等。

2. 无线接入无线接入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互联网接入方式。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约有40%的用户选择无线接入方式。

无线接入的优点是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不受布线和设备限制。

然而,由于信号受限和网络不稳定,无线接入的网速和稳定性相对较差。

3. 移动网络接入移动网络接入则是另一种常见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约有30%的用户选择移动网络接入方式。

移动网络接入的优点是方便携带,适用于在移动中使用互联网。

然而,移动网络接入的网速较慢,且在一些偏远地区信号覆盖不到位。

4. 光纤接入光纤接入是一种高速、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方式。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约有10%的用户选择光纤接入方式。

光纤接入的优点是拥有极高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大型机构和高要求用户。

然而,光纤接入的成本较高,只有部分地区和用户能够使用。

四、用户需求分析根据调研数据显示,用户选择互联网接入方式主要受以下影响因素:1. 速度要求:用户对网络的速度要求存在差异,部分用户对网速要求较高,而另一部分用户则对网速要求相对较低。

2. 成本考虑:用户在选择互联网接入方式时会考虑到设备和使用费用等成本因素。

网络接通率算法及分析方法介绍

网络接通率算法及分析方法介绍

网络接通率算法及分析方法介绍2010年7月一、网络接通率定义网络接通率反映的是各省长途语音业务来话接续质量。

目前中国移动的网络接通率可以通过2个方法统计:1、IWEB:基于对软交换汇接局与端局间呼叫信令流程及呼损原因值2个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将不同的信令流程下的呼损原因值归纳至相应的统计指标中。

统计的范围:包括各省省际长途来话及省内长途呼叫信令流程。

2、省际信令监测系统:基于监测到的省际间的信令流程及呼损原因值,对这2个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将不同的信令流程下的呼损原因值归纳至相应的统计指标中。

统计的范围:包括各省省际间长途呼叫信令流程。

目前统计的被叫类型包括:移动用户和其他运营商用户、各类业务平台等所有需要经过长途汇接网疏通的业务类型。

网络接通率的定义公式如下:网络接通率=网络接通次数/试占次数=(应答次数+主叫早释次数+振铃释放次数+被叫拒接次数+被叫忙次数+久叫不应次数+号码错误次数)/试占次数以下对构成网络接通率的各类次数的统计含义进行说明。

1、试占次数IWEB:在交换机内部选择出中继电路时进行统计,包括已经发出IAM消息的次数和本局选择失败的次数,在没有溢出和同抢的情况下,试占次数=占用次数=发出的IAM消息数,如下图:省际信令监测系统:2、应答次数被叫端局回送ANM的次数。

应答率=应答次数/试占次数注:黄色B省汇接局为信令的统计局。

红色虚线的信令为参与统计的信令。

EI:表示不区分原因值3、主叫早释次数在被叫振铃(ACM消息)之前,收到主叫侧REL消息(不区分原因值)释放呼叫的次数。

一般的用户行为是主叫用户拨号后立即挂机。

主叫早释率:主叫早释次数/试占次数4、振铃释放次数在被叫振铃但未应答时(ACM消息之后ANM消息之前),收到主叫侧REL 消息(不区分原因值)释放呼叫的次数。

一般用户行为是被叫振铃,主叫听到回铃音后挂机。

振铃释放次率:振铃释放次数/试占次数5、被叫拒接次数收到后向局ACM消息后,收到后向局发来的拆线(REL)消息或呼叫处理(CPG消息)中失败原因值为“User busy(17)”的次数,即被叫用户决定忙导致的次数。

CDMA网络接入EPC的关键技术分析

CDMA网络接入EPC的关键技术分析
() 3高实时性 QS o 数据流承载
s 6 辅 连接承载无 H L 封 装数据流 , o7 DC 不进行数 据流
U E通 过 L E 的 EU R N接 人 E C的 某个 P N连 T .T A P D
接服务有以下两种情况 : E C网络 ¥/ 接 口基于 G P 当 P 58 ¥ T
时,服务由一条 E S承载提供 , 个 E S P 1 P 承载串联了 1 个
无 线承 载 、 个 S 承载 和 1 ¥/8 1 1 个 5 承载 :当 ¥/8 口 ¥ 5 接 ¥
低延迟、 高安全和 QS 数据分组化、 o、 支持多种无线接入技
术为特征的具有可移植性的系统框架结构” P 定义了 。E S

个新 的核心 网络架构——E C (vl d akt o )支 P eo e ce cr , v p e
持不同网络( L E H P /SA 、 3 P 如 T 、 SAH P + 非 G P等) 的接入, 非 3P G P接入 网包括 C M 的无线 网络 H P 、 A 、 D A R D WL N WiA M X等异构网络。
的 T T2 F .,将用户应 用 l 映射到 P N 1 D ,应用 2映射到
P N2 D .。下行数 据流由 H G 完成 I SW P流到 A 0连接的 1
映射。
由上述分析可知 , R D接人 E C网络的承载管理 e P H P
实现流程为: 由用户发起具有特定 Q S o 要求的应用。E将 U
如主 A O连接 、 A O连接 , S W 到 PG 之间为 P I I 辅 I HG —W MP 隧道 。U E通过 e R D接入 E C的某 个 P N连接 服务 由 HP P D

有线通信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应用分析

有线通信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应用分析

有线通信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应用分析1. 引言1.1 光纤接入网的定义光纤接入网是指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通过光纤传输技术实现用户接入到互联网或其他网络的通信系统。

光纤接入网将光纤引入用户家庭或企业建筑内部,为用户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服务。

相比传统的铜线或同轴电缆,光纤接入网具有更大的带宽、更低的传输损耗和更长的传输距离。

光纤接入网可以实现高清晰的视频通话、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和快速的网络连接速度,是现代有线通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用户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加,光纤接入网已经成为未来有线通信的主流技术之一。

通过光纤接入网,用户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网络体验,推动了数字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

1.2 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历程在20世纪70年代,光纤技术开始进入通信领域,而光纤接入网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关注。

最初,光纤接入网主要用于长途通信,其高带宽和低损耗的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传输媒介。

由于成本昂贵和技术不够成熟,光纤接入网并未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光纤接入网开始在通信领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电信运营商开始大规模建设光纤接入网,以取代传统的铜线网络,提供更高质量和更稳定的通信服务。

光纤接入网不仅在电话通信领域得到应用,还广泛用于宽带互联网接入和电视信号传输等方面。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需求的增加,光纤接入网逐渐成为主流通信方式。

各国政府和企业纷纷加大光纤网络建设的投入,推动光纤接入网技术不断创新和完善。

光纤接入网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其在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其应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有线通信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光纤接入网的技术原理、组成部分、应用场景及优势进行综合研究,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和认识光纤接入网的相关知识。

也旨在总结光纤接入网技术在宽带传输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为未来有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雪亮工程网络接入方案

雪亮工程网络接入方案

雪亮工程网络接入方案一、雪亮工程网络接入方案概述雪亮工程的网络接入方案,是指将各种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等设备连接到云平台,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

同时,还要实现对这些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网络接入方案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各种设备的类型、通讯协议、通讯距离、通讯领域、通讯频率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保障设备之间的通讯稳定可靠。

雪亮工程网络接入方案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数据的传输,同时要兼顾设备的稳定性、通讯的安全性以及系统的扩展性,以满足工程的长期发展需求。

二、雪亮工程网络接入方案的技术原理1. 通讯协议在雪亮工程中,不同类型的设备可能采用不同的通讯协议。

比如,有些设备采用Modbus RTU协议,有些设备采用LoRaWAN协议,有些设备采用MQTT协议等。

网络接入方案需要考虑到这些不同协议的设备如何进行通讯和集成。

2. 传感器数据采集各种传感器设备的数据采集是雪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接入方案要考虑到如何实现对这些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传输和存储。

同时还要考虑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3. 云平台接入网络接入方案需要考虑到如何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云平台进行存储和分析,以及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云平台的接入是整个网络接入方案的重要环节。

4. 物联网设备的管理雪亮工程中的物联网设备可能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网络接入方案需要考虑到如何管理这些设备,包括设备的状态监测、远程升级、告警处理等。

5. 安全性网络接入方案需要考虑到对数据传输的安全保障,以及系统的防护措施,防止恶意攻击或数据泄露。

同时还要考虑到对设备的权限管理和远程访问的控制。

6. 系统扩展性网络接入方案要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以满足未来工程发展的需求。

这包括系统的硬件扩展和软件扩展等方面。

三、雪亮工程网络接入方案的具体实施1. 设备接入根据雪亮工程的实际需求和设备的类型等因素,实现设备对云平台的接入,可以采用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两种方式。

有线接入可以采用以太网、RS485等协议进行通讯,无线接入可以采用WiFi、LoRa、NB-IoT等技术进行通讯。

移动通信无线接入安全方法分析与研究

移动通信无线接入安全方法分析与研究

移动通信无线接入安全方法分析与研究移动通信无线接入安全是指在移动通信网络中,通过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时所涉及到的信息安全问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使用无线接入技术进行通信,但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对移动通信无线接入安全进行方法分析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通过对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中无线接入安全问题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和威胁。

在无线接入环境中,由于通信信号可以被窃听、信息可以被劫持等安全问题,用户的隐私和机密信息容易遭到泄露。

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保护用户的通信安全。

其次,对无线接入安全方法的研究可以围绕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加密技术:在移动通信无线接入过程中,采用可靠的加密技术是保护通信安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加密算法包括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解密,传输效率高,但密钥管理较为困难;非对称加密算法采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解密,安全性较高,但传输效率较低。

选择合适的加密算法,确保通信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认证与鉴权:在移动通信无线接入过程中,采用认证和鉴权机制可以确保通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认证是验证通信双方的身份是否合法,鉴权是验证通信双方是否有权限进行通信。

通过合理的认证与鉴权机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接入网络和进行非法通信。

3.权限控制:在移动通信无线接入环境中,进行适当的权限控制可以限制用户的访问权限,防止非法用户获取敏感信息或者对系统进行恶意攻击。

权限控制需要考虑用户的身份、网络资源的敏感性等因素,通过合理的权限控制策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4. 安全协议:在移动通信无线接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安全协议可以保护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常用的安全协议包括SSL/TLS、IPSec等。

这些安全协议可以提供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完整性保护等功能,保障通信的安全。

5.安全维护与监测:在移动通信无线接入环境中,定期进行安全维护和监测是必要的。

接入网设备部分介绍

接入网设备部分介绍

接入网设备部分介绍
接入网设备是指在通信网络中用于将终端设备接入核心网络的设备。

它们通常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设备。

路由器是一种用来在多个网络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设备。

通过它,不同的网络可以互相通信和交换数据,它能实现路径的选择和数据的转发,是整个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换机是用于在局域网内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

它通过学习和过滤学习数据包的源 MAC 地址和目的 MAC 地址,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过滤,是局域网内实现设备之间通信的关键设备。

网关是一种连接两种不同协议网络的设备,它能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并且能够将数据从一个协议转换为另一个协议,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要设备。

这些接入网设备在通信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能够将终端设备连接到核心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为用户提供了高效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服务。

在今后的通信网络发展中,接入网设备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建设更加高效、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提供支持。

无线网络接入算法及QoS分析研究

无线网络接入算法及QoS分析研究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不断提高,如何保证网络接入的高效 性和安全性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无线网络接入算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 键,其决定了用户能否快速、安全地接入网络。同时,为了保证用户对网络服 务的需求,QoS分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QoS是指网络在传输数据时对延迟、 丢包等指标的控制能力,其直接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对无线网络接 入算法及QoS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6、结论
本次演示对无线网络接入算法及QoS分析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综述相关研究 进展、阐述研究方法、呈现实验结果并讨论优劣性和未来研究方向等环节得出 以下结论:混合式算法在无线网络接入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和安全性,而通过 优化传输协议、功率控制等多项技术可以提高网络的整体QoS水平。未来研究 应于如何将新技术应用于现有的算法和QoS分析中,以推动无线网络技术的持 续发展。
在QoS分析方面,研究主要于通过优化传输协议、功率控制和多天线技术等手 段提高数据传输的鲁棒性和效率。例如,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传输协 议的自适应调整;利用功率控制技术,降低干扰并提高网络覆盖;借助多天线 技术,增加系统容量并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3、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主要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收 集和分析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对无线网络接入算法和QoS分析进行深入了解。 其次,设计并实施实验,包括数据采集、预处理、分析和比对等环节。在实验 中,我们搭建了无线环境仿真平台,模拟真实场景下的网络运行情况,从而获 取更准确的研究结果。
4、研究结果
通过实验验证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在无线网络接入算法方面,混合式算法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和安全性。在 面对复杂的无线环境时,混合式算法能够灵活调整策略,提高接入效率和安全 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网络接入技术的概述
6.1.1 6.1.3 6.1.4 6.1.5 6.1.6
宽带接入技术 以太网接入技术 无线接入技术 VPN接入技术 其他接入技术
6.1.2 xDSL接入技术
7.1.1 宽带接入技术
宽带接入技术简介
宽带接入网的特点
宽带接入技术的分类
1.宽带接入技术简介
第7章 网络接入技术
教学目标 项目任务
教学目标:
掌握宽带网络的概念和特点 熟练掌握主流的几种网络接入方式 理解VPN的功能

项目任务:
ADSL的接入 无线网络的接入 通过局域网接入 VPN的接入
7.1 网络接入技术的概述
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目前几乎各行各业 都离不开网络的使用;同时,网络通信技术正在经 历一场巨大变革,由于入网用户数迅速增加,接入 网作为通信网中与末端用户相连的网络,是进入 Internet的第一步,已成为网络技术中的一大热点。 从目前看来,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包括ADSL接入和 光纤接入和无线接入方式等。
2. 宽带接入网的特点
传输速率高
每个用户的最大速率都远远大于56K和ISDN。这样,有效地保 证了图像、声音、数据传送的清晰度和连贯性,无论是通过电子邮 件收发大型文件还是下载图像或软件均可在瞬间完成。
相对费用低
一方面高速的连接节约了大量网上等待时间,使上网费用大 大降低。 另一方面,宽带接入技术都不通过传统的电话网络交换 机,不存在占用电话线的问题,无需交纳电话费,进一步减少了用 户的上网费用。
7.1.3 以太网接入技术
以太网接入技术是把以太网这种局域网技术用于接 入网,它综合采用各种新的电信网络技术对其进行改造, 从而提供电信级的、可管理的、可扩展的网络平台。 这种宽带接入网由局端设备和用户端设备组成,局 端设备一般位于小区内或商业大楼内,用户端设备一般 位于居民楼内。局端设备提供与IP骨干网的接口,用户 端设备提供与用户终端计算机相接的是10/100 Base-T 接口。
宽带是指在同一传输介质上,使用特殊的技术或者 设备,可以利用不同的频道进行多重(并行)传输,并 且速率在 256Kbps 以上,至于到底多少速率以上算作宽 带,目前没有国际标准,有人说大于 56K 就是宽带,有 人说 1Mbps 以上才算宽带,这里我们按照约定俗成和网 络多媒体视频数据量来考虑为256K。因此与传统的互联 网接入技术相比,宽带接入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带宽 速率远远超过56Kbps拨号。
7.1.3 以太网接入技术
以太网接入利用了以太网具有的简单、低成本、可 扩展性强、与HQ网络和业务融合性好等特点。但由于以 太网本质上是一种局域网技术,用于公用电信网的接入 领域时,在认证计费和用户管理、用户和网络安全、服 务质量控制、网络管理等方面需要发展和完善;此外, 由于以太网接入需要进行综合布线、初期投资成本高, 在实装率低时经济效益较差。所以,以太网接入主要适 用于商业大厦和用户分布集中、有较大业务需求的高档 住宅小区。
7.1.2
ADSL
xDSL接入技术
ADSL全称为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即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它是一种在普通电话线上进行数据高速 传输的技术,使用了电话线中一直没有被使用过的频率,所 以可以突破调制解调器速度的极限。
由于ADSL技术、设备都很成熟,设备价格仍在不断降低, 且覆盖范围广,理论上其最大传输距离可达5km,实际使用证 明,3km距离范围内使用,一般能够保证较好的传输性能。 目前,ADSL作为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获得广泛应用。
有线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有: xDSL技术、Cable Modem技术、以太网接入技术。其中xDSL和Cable Modem 宽带接入是目前用户宽带接入的主要方式,而基于五类 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强劲。
7.1.2
xDSL接入技术
xDSL技术主要包括ADSL,VDSL和SHDSL等三种技术。 ADSL和VDSL技术都能利用普通电话铜缆,在不影响窄带 话音业务(包括普通电话业务和ISDN业务)的情况下, 为用户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ADSL 是目前主要的宽带接 入技术。而 SHDSL 是一种利用电话铜缆提供上、下行高 速对称数据速率的技术,主要为一些企业提供性价比较 高的专线业务。下面对ADSL和VDSL作简单介绍:
7.1.2
VDSL
xDSL接入技术
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是新一代更高速的DSL技术, VDSL可以在普通双绞线上达到最高52Mbps的传输速率。它具有多种 工作模式,包括对称传输和非对称传输以及多种不同的传输速率, 因此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由于VDSL传输速率极高,其传输距离较短,通常在300m-1km 之间,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成反比,当VDSL达到最高传输速率时, 其作用距离只有300m。故在实际应用中,VDSL不是直接从局端到用 户端的双绞线连接,而是多与系统中FTTB、FTTC、FTTZ相结合使用。 即光纤到路边(FTTC)或光纤到大楼(FTTB)之后,用于最后一段 从光纤节点到用户端的双绞线连接。 目前,这种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是以FTTB+LAN方式应用,特别 在新建智能小区应用很广泛。
资源丰富
高速连接使得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网上娱乐等深层次应用 成为可能,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的应用。
3. 宽带接入技术的分类
按照所使用的传输媒体的不同,宽带接入技术可以 分为如下两类:有线宽带接入技术和无线宽带接入技术。 相对于无线宽带接入,有线宽带接入的传输环境稳 定,干扰较少,有线宽带接入技术发展也十分迅速。
7.1.4 无线接入技术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代表了宽带接入技术一种新的发 展趋势,宽带无线接入技术虽然没有像ADSL技术那样成 为主流的接入手段,但是由于它自身的优点,在整个宽 带市场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网络规模逐年扩张。 宽带无线接入不但建网开通快、维护简单、成本低, 而且改变了本地电信业务的传统观念,最适于新的电信 竞争者开展有效的竞争。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一般包含无 线个人域网(WPAN)、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城域 网(WMAN)、无线广域网(WWAN)四个大类,它们共同 组成宽带无线接入的网络架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