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部分淡水鱼图谱

合集下载

《淡水鱼图集》PPT课件

《淡水鱼图集》PPT课件
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产于长江以南各人河流。
h
4
5短颌[鱼齐] [鱼是]科
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毛花鱼)
体形长而侧扁。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无侧线。纵列鳞68~77。胸腹部具 棱鳞。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为纯淡水 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生殖季节在5月中 旬到6月中旬。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
各行骨板问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 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
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十流中。 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雌鱼体重为20市斤左右,雄鱼体重10市斤上下。
鱼卵可加上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 分布于长江上游。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
虫为主。一般夜间活动。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现已进行人工 养殖。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
h
10
11胭脂鱼 胭脂鱼科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黄排、火烧鳊)
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下咽齿一行,数 多,呈梳状。背鳍条多,延全臀鳍的后上方,成熟雄鱼的臀鳍及尾鳍具珠星。体色也随生长 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
体。
h
5
6刀[鱼齐] [鱼是]科
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 (刀鱼、毛花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导语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 lǐ yú ) 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

鲤科(Cyprinidae)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拐子、鲤子草鱼( cǎo yú )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余。

体青黄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梳状。

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3-4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

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左右。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 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螺蛳青( luó sī qīng ) 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ZT< 一 > 大眼红鲌鲤科 Erythroculter hypselonotus (Lin) (大眼、凹颈、翘鼻)体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

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

口上位,下颚突出并上翘,口裂与体纵轴近垂直。

眼大,头长约位眼径的3倍。

无须。

侧线微下弯,侧线鳞60-66。

背鳍硬刺光滑、粗壮;臀鳍基部甚长。

栖息在江河缓流的中上层。

性凶猛,以小鱼为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

<二>尖鳍鲤鲤科 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 (海鲤)1体极高,背部显著隆起,而后急剧下斜。

头短。

口端位。

须两对,吻须甚短。

必、臀鳍具带锯齿的强刺。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起点位置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

尾柄长高相等。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口。

主食底栖生物。

2-3月产卵,粘附于水草上孵化。

常见体重0.5Kg。

肉肥嫩,味佳,为群众喜爱的上等鱼。

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及广西钦江的下游。

<三>乌原鲤鲤科 Procypris merus Lin (乌鲤、乌钩、墨鲤、黑鲤)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身高。

头较小。

口端位。

唇很厚,具明显小乳突。

须两对,较长。

背、臀鳍硬刺强壮,后缘带锯齿。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深潭。

杂食,以底栖生物为主。

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分批产卵。

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

分布于西江水系。

<三>2裸腹重唇鱼鲤科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花鱼)体长,近圆筒形。

头锥形,吻突出。

口下位,马蹄形。

下颌无锐利角质。

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

须一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

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

具臀鳞。

被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

洪泽湖鱼类图谱

洪泽湖鱼类图谱

洪泽湖鱼类图谱洪泽湖鱼类曾于1960年、1973年、1981年进⾏三次鱼类全⾯普查,证实洪泽湖鱼类有16科84种。

2010年秋和2011夏,南⽔北调鱼类调查组对洪泽湖鱼类进⾏现场调查,发现17科63种。

现根据1981年普查鱼类品种名录制作洪泽湖鱼类图谱:(本图谱参照中国淡⽔鱼类检索等书籍)A、鲱科短颌鲚拉丁学名:Coilia brachygnathus别称:⽑花鱼,凤尾鱼长颌鲚(bigmouth grenadier anchovy/longjaw grenadier ancho),俗称长江⼑鱼、⽑花鱼、野⽑鱼等,为鍉科鲚属洄游性鱼类,平时⽣活在海⾥,每年2~3⽉份长颌鲚由海⼊江,并溯江⽽上进⾏⽣殖洄游。

产卵群体沿长江进⼊湖泊、⽀流或就在长江⼲流进⾏产卵活动。

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现在长江都⼰很难觅其踪影,长江⾄洪泽湖⽔路通道不畅,洪泽湖中应该存在不多,即使有也不会形成种群。

B、银鱼科⼤银鱼:(体长超过10到15cm)拉丁学名: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属银鱼科⼤银鱼属的⼀种鱼类。

⼩银鱼:(体长不超7cm)太湖短吻银鱼、寡齿短吻银鱼、雷⽒银鱼(⼏种鱼类分类过细,没做详细分类)C、鳗鲡科鳗鲡,拉丁学名: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是⼀种江河性洄游鱼类,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内长⼤,后回到海中产卵。

每年春季,⼤批幼鳗(也称⽩仔、鳗线)成群⾃⼤海进⼊江河⼝。

它是传统名贵鱼类,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鱼类之⼀。

它的⽣长过程极为奇特,先是在海⽔中产卵成苗,后⼜进⼊淡⽔成长。

鳗鲡在“绝⾷”⼀年半后仍能⽣存,养殖的鳗鲡寿命可长达50年。

2017年上半年泗洪县⽔产站⼯作⼈员开展洪泽湖野⽣鱼类普查发现该鱼类,说明洪泽湖和海洋的联系还没有完全隔断。

花鳗鲡,拉丁学名:Anguilla marmorata,英⽂名:Marbled eel,属鳗鲡⽬鳗鲡科。

小型淡水鱼图鉴(二)

小型淡水鱼图鉴(二)

小型淡水鱼图鉴(二)中文学名:黑异纹魮脂鲤别称:黑莲灯科:脂鲤科分布:亚马逊河下游沿岸热带原始森林。

生活条件最佳水温:23℃-26℃最低水温:20℃最高水温:32℃pH:5.6-6.4硬度:软水习性:性情温和,活泼好动,适应能力强,极少得病。

可群居,发情时公鱼也具备一定的领地意识。

水域:中下层成鱼体长:4.5-5.0cm两性特征:无形态特征:黑莲灯鱼色彩艳丽、晶莹剔透,体侧扁,呈纺锤形,体侧的黑色色带与银色荧光色带贯穿全身,给人一种神秘而优雅的美。

非常适合饲养在水草茂密的水族箱中。

中文学名:红管灯鱼别称:红管灯科:脂鲤科分布:盖亚纳的埃塞圭河。

生活条件最佳水温:23℃-26℃最低水温:18℃最高水温:32℃pH:5.8-7.4硬度:软水习性:性情温和、胆小,不活泼比较安静,水质突变容易死亡。

喜群居。

水域:中下层成鱼体长:3.5-4cm两性特征:无形态特征:透明的身体中轴有一橙色条纹从吻部直伸到尾鳍,背部黄铜色,腹部浅白色,眼睛虹膜上半部为淡红色,在灯光的照射下比较显眼,随着成长原本半透明的的鳍会逐渐出现橙色斑纹,使鱼更加艳丽。

中文学名:爱魮脂鲤别称:喷火灯科:脂鲤科分布:南美洲阿拉瓜亚河流域。

生活条件最佳水温:23℃-27℃最低水温:20℃最高水温:32℃pH:6.0-7.0硬度:软水习性:性情温和、胆大,活泼好动,喜群居。

水域:中层成鱼体长:2.5-3cm两性特征:无形态特征:喷火灯侧扁略呈菱形,是体色艳丽的小型灯鱼类。

喷火灯的颜色为通身的深橘色,肌肉透明可见骨骼,腹腔部分被反光物质包裹,但同样覆盖以红色,视觉上呈现金色。

喷火灯的雄鱼在背鳍上有一个黑斑,雌鱼则不甚明显。

关注公众号!获得更多资讯哦!。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

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中国常见淡水鱼名称对照,图文并茂教会你认识淡水鱼导语淡水鱼,系指能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就可称为淡水鱼。

狭义的说,系指在其生活史中部分阶段如只有「幼鱼期」或「成鱼期」,或是终其一生都必须在淡水域中渡过的鱼类。

下面是淡水鱼有哪些,淡水鱼图片及文字说明,教会你认识生活中最常见的淡水鱼。

鲤鱼(I i y鱼类,中文别名鲤拐子、鲤子、毛子。

鲤科(Cyprinidae )中粗强的褐色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

原产亚洲,后引进欧洲、北美以及其他地区,杂食性。

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

在水域不大的地方有洄游的习性. 中文学名:鲤鱼拉丁学名: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拐子、鲤子草鱼(c a o y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体延长,亚圆筒形,体长大1m 余。

体青黄色。

头宽平,口端位,无须。

咽齿梳状。

栖息水的中下层,以水草为食。

3-4 龄成熟,在江河上游产卵,可人工繁殖。

生长快,最大个体达30kg 左右。

为中国主要淡水鱼类养殖对象。

分布于中国各大水系,肉味美,鱼胆有毒。

中文学名:草鱼拉丁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别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乌青、草苞、草根(东北)、混子螺蛳青(lu 6s i q i n学名青鱼,是鲤形目、鲤科的脊椎动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比较多,是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青、鲢、草、鳙)之一。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一、鲫鱼(鲫壳、刀子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鲫瓜子、土鲫、鲫壳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均有分布,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二、鲤鱼(鲤拐子、鲤子)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鲤拐子、鲤子、红尾子等,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杂食性,荤素兼食,饵谱广泛,觅食时常像猪一样拱食泥土中的种子、虫卵等。

三、草鱼(草鲩、白鲩)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草鱼属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因主要以水草为食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草食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喜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四、青鱼(乌混、螺蛳青)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俗称乌混、黑混、乌青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螺蛳混,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常见,肉食性,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

五、鳊鱼(长身鳊、长春鳊)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俗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而广义上的鳊鱼则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六、鲢鱼(白鲢、水鲢)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跳鲢、水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七、鳙鱼(花鲢、胖头鱼)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鳙属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世界部分淡水鱼图谱

世界部分淡水鱼图谱

世界部分淡水鱼图谱黑鲈太阳鱼鲃鱼鲷鱼鲤鱼白鲢梭鱼鳅鱼鲶鱼红点鲑鲑鱼鲈鱼澳洲狼鲈鳟鱼白鱼黑鲈统称为黑鲈的鱼包括两种在北美洲最重要的钓猎鱼种:小嘴黑鲈及大嘴黑鲈。

黑鲈是棘臀鱼科中数量最多的种类,本科还包括蓝鳃鱼、刺盖太阳鱼及太阳鱼。

大嘴黑鲈大嘴黑鲈大嘴黑鲈之得名乃由于其下鄂延伸至眼后,小嘴黑鲈则否。

北方之大嘴黑鲈很少达到4.54千克(10磅),而南方亚种佛罗里达大嘴黑鲈则可超过9.1千克(20磅)。

小嘴黑鲈小嘴黑鲈搏斗猛烈的小嘴黑鲈是最受重视的黑鲈。

它比北方大嘴黑鲈大,最大约可达5.4千克(12磅),偏好岩石或石砾河床之澄清湖泊及溪流。

大嘴黑鲈较喜杂草多的泥床水域。

斑点黑鲈斑点黑鲈斑点黑鲈由它浅色的侧面及腹部上成排队的小黑斑而得名,主要栖息于俄亥俄及密西西比河系,并有两种当地的亚种,阿拉巴马斑点黑鲈及维契塔斑点黑鲈学名为Micropterus punctulatus henshalli及M.p.wichitae。

大约重2.27千克(5磅)。

红眼黑鲈红眼黑鲈红眼黑鲈的红眼及橘色尾鳍的白色尖端部分使它与其他黑鲈鱼易于区别,红眼黑鲈的幼鱼也有砖红色的背鳍及臀鳍。

红眼黑鲈是小鲈鱼中的一种,虽然它可以超过3.6千克(8磅),但是它通常不会超过454克(1磅)。

苏瓦尼黑鲈苏瓦尼黑鲈这种小黑鲈很少达到340克(12盎司),发现于佛罗里达及乔治亚的苏瓦尼及奥洛克尼河流域。

通身呈褐色,背部及两侧有深色斑纹,雄性成鱼有蓝色的颊、胸及腹。

爪达路伯黑鲈爪达路伯黑鲈爪达路伯黑鲈与斑点黑鲈相似,不同的是它两侧有鲜明的黑条纹,且体积较小,很少达到454克(1磅)。

分布地区限于爪达路伯、科罗拉多、布拉左斯,圣安东尼奥及德州中部的纽西斯河系。

分布地区小嘴黑鲈:由北达科塔到魁北克,奥克拉荷马及阿拉巴马,同时在其他各地广泛引进。

大嘴黑鲈:由明尼苏达州到魁北克,南到墨西哥湾,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斑点黑鲈:由南俄亥到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部分淡水鱼图谱黑鲈太阳鱼鲃鱼鲷鱼鲤鱼白鲢梭鱼鳅鱼鲶鱼红点鲑鲑鱼鲈鱼澳洲狼鲈鳟鱼白鱼黑鲈统称为黑鲈的鱼包括两种在北美洲最重要的钓猎鱼种:小嘴黑鲈及大嘴黑鲈。

黑鲈是棘臀鱼科中数量最多的种类,本科还包括蓝鳃鱼、刺盖太阳鱼及太阳鱼。

大嘴黑鲈大嘴黑鲈大嘴黑鲈之得名乃由于其下鄂延伸至眼后,小嘴黑鲈则否。

北方之大嘴黑鲈很少达到4.54千克(10磅),而南方亚种佛罗里达大嘴黑鲈则可超过9.1千克(20磅)。

小嘴黑鲈小嘴黑鲈搏斗猛烈的小嘴黑鲈是最受重视的黑鲈。

它比北方大嘴黑鲈大,最大约可达5.4千克(12磅),偏好岩石或石砾河床之澄清湖泊及溪流。

大嘴黑鲈较喜杂草多的泥床水域。

斑点黑鲈斑点黑鲈斑点黑鲈由它浅色的侧面及腹部上成排队的小黑斑而得名,主要栖息于俄亥俄及密西西比河系,并有两种当地的亚种,阿拉巴马斑点黑鲈及维契塔斑点黑鲈学名为Micropterus punctulatus henshalli及M.p.wichitae。

大约重2.27千克(5磅)。

红眼黑鲈红眼黑鲈红眼黑鲈的红眼及橘色尾鳍的白色尖端部分使它与其他黑鲈鱼易于区别,红眼黑鲈的幼鱼也有砖红色的背鳍及臀鳍。

红眼黑鲈是小鲈鱼中的一种,虽然它可以超过3.6千克(8磅),但是它通常不会超过454克(1磅)。

苏瓦尼黑鲈苏瓦尼黑鲈这种小黑鲈很少达到340克(12盎司),发现于佛罗里达及乔治亚的苏瓦尼及奥洛克尼河流域。

通身呈褐色,背部及两侧有深色斑纹,雄性成鱼有蓝色的颊、胸及腹。

爪达路伯黑鲈爪达路伯黑鲈爪达路伯黑鲈与斑点黑鲈相似,不同的是它两侧有鲜明的黑条纹,且体积较小,很少达到454克(1磅)。

分布地区限于爪达路伯、科罗拉多、布拉左斯,圣安东尼奥及德州中部的纽西斯河系。

分布地区小嘴黑鲈:由北达科塔到魁北克,奥克拉荷马及阿拉巴马,同时在其他各地广泛引进。

大嘴黑鲈:由明尼苏达州到魁北克,南到墨西哥湾,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斑点黑鲈:由南俄亥到墨西哥湾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爪达路伯黑鲈:德州中部。

红眼黑鲈:阿拉巴马、乔治亚、南卡罗莱纳、并引进至其他各地。

苏瓦尼黑鲈:佛罗里达及乔治亚。

钓鱼小记钓法人工假饵搭配甩竿钓及抛饵钓、毛钩钓及活饵拖钓均适用。

钓具假饵钓时,用1.7米-2.1米的甩竿或抛饵竿、定轴式卷线器或强力卷线器及2.7-4.54千克的单纤线。

毛钩钓法中好的毛钩钓竿为2.1-2.7米快速收缩之鲈鱼毛钩钓竿,卷线器为单轴毛钩卷线器,母线为#7-#9之浮水线,并附2.7-3.6千克之子线。

至于拖钓法,使用2.7或3米之硬调竿,并有1.1千克之弯曲度测试,及一个装有4.5-9.1千克单纤母线及尼龙或达克龙子线的强力卷线器,钓钩尺寸为2/0-5/0号。

钓饵黑鲈为积极的掠食者,以多种生物为食物,几乎可以用任何一种饵引诱它上钩,无论是人工饵或天然饵。

人工饵中之旋转版型饵、匙型饵、曲柄饵、水上栓型饵及塑胶蚯蚓特别有效。

毛钩钓中,鲈鱼幼苗、穗带及鹿尾毛钩均有其价值。

拖钓时没试用蝗蚓、小龙虾、水蛭及米诺鱼。

太阳鱼驼背鳞鳃太阳鱼驼背鳞鳃太阳鱼:这种迷人的小鱼栖息于湖泊、池塘及宁静河潭的杂草中。

它最重约可达482克,但多半小得多。

蓝鳃鱼蓝鳃鱼:喜欢宁静而杂草多的水域。

虽然它可以长到超过1.8千克,但它的平均重量约113克。

白刺盖太阳鱼白刺盖太阳鱼:白刺盖太阳鱼通常稍大于与它关系相近的黑刺盖太阳鱼,通体颜色软淡,分辨这两种鱼最可靠的方法是数背鳍上的棘条数目:白刺盖太阳鱼有6条,而黑刺盖太阳鱼有7-8条。

白刺盖太阳鱼通常约454-680克,但是它也可以长到超过2.27千克。

黑刺盖太阳鱼黑刺盖太阳鱼:黑刺盖太阳鱼常与白刺盖太阳鱼同时发现,虽然和白刺盖太阳鱼所能忍受的水比起来,黑刺盖太阳鱼喜欢较大较清澈的水,但是这两种鱼都广泛地分布于池塘、湖泊及河流中。

平均重量在340-680克之间,最大可达2.27千克。

红耳太阳鱼红耳太阳鱼:圆滚滚的红耳太阳鱼又名“壳钳”,这是由于它的食物中包括蜗牛及蛤,红耳太阳鱼以它有力的牙齿磨碎它们。

其重量可超过2.15千克。

红胸太阳鱼红胸太阳鱼:红胸太阳鱼最重约454克,在大西洋斜坡的溪流及小至中等的河流中产量最为丰富,有时亦栖息于池塘及湖岩边。

绿太阳鱼绿太阳鱼:绿太阳鱼的身体比其他大部分的太阳鱼长,大嘴巴的上颚延伸至眼睛中点下主。

如同红胸太阳鱼,它主要是溪流鱼类,但是亦可发现于止水中。

重量可超过910克。

岩鲈岩鲈:带斑纹的暗黄绿色岩鲈有独特的红眼及大嘴,鳃盖上的深色斑点通常有白边或金边。

最常栖息于清澈的岩石溪流中,也同时发现于岩石河床及植物丰富的湖岸边。

最重约1.36千克,但一般重227克左右。

分布地区驼背鳞鳃太阳鱼:达科塔及爱荷华至大西洋流域。

蓝鳃鱼:由大湖区至墨西哥湾及新墨西哥,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红胸太阳鱼:大西洋流域。

绿太阳鱼:由大湖区至德州。

红耳太阳鱼:印地安纳至墨西哥湾,并引进至其他各地。

刺盖太阳鱼:北美东部由加拿大南部至墨西哥湾,并广泛引进至其他各地。

岩鲈:由曼尼托巴至新英格兰及阿拉巴马北部。

钓鱼小记钓法浮标钓、毛钩钓及抛饵钓均使用轻型钓具。

钓具浮标钓时,用一根3-4.3米的手竿、2.7-6.8千克的单纤线,及一个小汲钩或活饵,系于小浮标下方。

或一根1.8米-2.1米的超轻甩竿、定轴式卷线器、1.36千克的单纤线,及一个小浮标。

用10-14号的钓钩,并在钓组上距钓钩30厘米处加上咬铅以增加重量。

毛钩钓时,使用一根113克重的毛钩钓竿及相配的卷线器及母线。

抛饵钓时,使用1.4米-1.8米的钓竿、一个抛饵式卷线器及910-1800克的母线。

钓饵浮标钓时:小鲤鱼、蚯蚓、蛆及汲钩。

毛钩钓时:小的湿毛钩、若虫毛钩及干毛钩。

抛饵钓时:小型的旋转片及曲柄饵。

鲃鱼、丁岁及赤稍鱼丁岁在它的原产地欧亚水域中是相当普遍的钓猎鱼种,并已引进到北美洲及澳洲。

虽然它也产于河流下游,但它主要仍是止水鱼类。

赤稍鱼和鲃鱼一样产于大湖中,也产于水流快速且含氧量丰富的清澈河流中游。

赤稍鱼与鲃鱼时常一起发现于产地重叠的欧洲地区,赤稍鱼在中层水中,而鲃鱼则在水底。

鲃鱼鲃鱼:在鲃鱼偏好的急流水中,它流线型的身体及扁平的腹部有助于它摄食时停在接近河床之处。

上钩时,它会用尽极大的力量及精力来激烈挣扎,直到它精疲力尽为止,它的力气与同重量的鲑鱼约略相等。

体重通常约2.27千克,但它最大也可达7.3千克左右。

赤稍鱼赤稍鱼:掠食性赤稍鱼有细长而流线型的身体,使它在猎食时相当迅速而敏捷,它的食物主要在中层水至水面附近。

赤稍鱼上钩时搏斗非常猛烈,因而成为受欢迎的钓猎鱼种。

它偏好深水,常栖息于堰池中,平均约重3.5千克,最大可达12千克左右。

丁岁丁岁:丁岁鱼鳞片极小,且均匀地覆盖在它厚实的身体上,其上并有一层保护作用的黏液,以致它看起来几乎没有鳞片。

它的鳍相当圆滑,尾巴特别厚,且几乎不分叉。

据说个别的大鱼有长至8.5千克的,但丁岁生长缓慢,通常最重仅约1.8千克。

金丁岁金丁岁:金丁岁在丁岁中相当罕见,是私人池塘及公园湖泊中用来装饰的保育种类,身体为橘色或黄色,带有分散的黑色斑点,淡粉红色的鳍不像一般丁岁那么圆。

南鲃鱼南鲃鱼:南鲃鱼或名地中海鲃鱼,栖息于南欧流速快的高地河川或溪流中。

它比一般鲃鱼小得多,平均仅约250克。

幼鲃鱼幼鲃鱼:幼鲃鱼体重在227-340克之间,体长在15-20厘米之间,侧面常有斑纹,通体颜色较其父母更倾向于橄榄绿。

分布地区丁岁:欧洲各地,斯堪的纳维亚北部除外,并引进至北美洲及大洋洲。

鲃鱼:由英格兰南部及威尔士至南欧。

幼鲃鱼: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及意大利北部:多瑙河流域。

赤稍鱼:由荷兰东东至欧洲北、中部,再到里海。

钓鱼小记钓法丁岁:用浮标钓、投底直感钓及脉钓法;赤稍鱼:用假饵钓及抛饵钓法;鲃鱼:用浮标钓及投底直感钓法,尤其是带诱铒笼的投底直感钓。

钓具用浮标钓钓丁岁时,用3.7米的中调竿、定轴式卷线器、4.54母线,及6-8号的钓钩。

投底直感钓钓丁岁时,试用3.7米的雅方钓鱼竿、定轴式卷线器、3.2千克母线、6-12号钓钩,及一个诱饵笼。

钓赤稍鱼时,试用2.7米的中调甩竿及定轴式卷线器、6.8千克母线及一个匙型饵。

用投底直感钓法钓鲃鱼时,用带有颤动竿先的3.7米钓竿、定轴式卷线器、3.6千克的母线、8-12号的钓钩及一个诱饵笼。

钓饵好的丁岁钓饵包括面包、蛆、谷类、蚯蚓、肉及小练饵。

赤稍鱼可用匙型饵来钓,尤其在钓钩上系一片红羊毛,更可提供额外的吸引力;其他还可用小饵鱼,如欧鲌。

钓鲃鱼时,试用蛆、肉类、野豌豆、大麻种子、谷物、蚯蚓、面包及干酪。

鲷鱼这些欧洲的鲤科鱼类主要都是底食泥鱼。

鲷鱼广泛地分布于止水、运河及流速缓慢的深河中,软口鱼偏好流速较快的河川中游,文鳊则栖息于大而流速缓慢的河川中下游。

其中分布最广泛且最受钓鱼者欢迎的是青铜鲷。

青铜鲷(欧鳊)青铜鲷(欧鳊):青铜鲷或一般鲷是非常受欢迎的钓猎鱼种,它的头无鳞,身体扁平,色深,并覆盖有细鳞,身上通常有一层黏液。

身体的主色为金褐色,胸鳍及腹鳍有红边。

一般成鱼重量在1.8-3.2千克之间,罕见的鱼最大可达9千克。

多瑙河鲷多瑙河鲷:多瑙河鲷又称白眼鲷,为体型小的银色白鱼,重量仅约800克,有钝的吻及长臀鳍,出产于多瑙河流域,及注入黑海、里海及咸海的河流中。

爱尔兰鲷爱尔兰鲷:爱尔兰善浓河系出产的鲷鱼体积一般较大,许多产于此处的青铜鲷身体有罕见的两条纹,重量可超过4.54千克。

软口鱼软口鱼:身体细长的银色软口鱼有淡红色的鳍、稍小的头及相当突出的吻,以藻类及硅藻类为食,这些藻类是软口鱼用它硬如角的下唇由岩石及石头上刮下来的。

它最重约可达1.8千克。

文鳊文鳊:一年之中大部分的时间,文鳊身体两侧为银色,背为蓝灰色,但在繁殖期(初夏)雄鱼背部颜色变得非常深,腹部则呈橘红色。

文鳊的主食包括蚯蚓、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体重在910-3000克之间。

银鲷银鲷:银鲷又名白鲷,身体细长,两侧为灿烂的银白色,这些特征有助于将它与青铜鲷区别出来,其习性及食性与青铜鲷相同,但体型小得多,通常最重仅约454克。

分布地区青铜鲷:由爱尔兰东到大部分的北、中、南欧,再到乌拉山区,并进入中亚部分地区。

银鲷:由英格兰东部到里海,斯堪的纳维亚北部、西班牙、葡萄牙及意大利除外。

多瑙河鲷:多瑙河及伏尔加河流域。

软口鱼:由法国到俄罗斯西部及里海。

文鳊:由波罗的海到北欧、中欧及东欧。

钓鱼小记钓法软口鱼及文鳊为底食鱼类,故可使用浮标钓组以使饵恰好离底。

钓鲷鱼时,无论为浮标钓或投底直感钓,应经常撒大量诱饵,因为它们若不能立即得到食物,便不会长时间停在这个水域中,诱饵可使用含有大麻种子、蛆及蛆蛹或蚯蚓的大块面包。

钓具钓软口鱼及文鳊时,可用3.7米-4米有软高竿先的浮钓竿、定轴式卷线器、910克母线,及16-20号钓钩。

用浮标钓钓鲷鱼时,使用4-4.3米的软调浮标竿、定轴式卷线器、3.2-4.1千克母线,及10-14号钓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