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说课稿
乙酸说课稿人教版

乙酸说课稿人教版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能够:1. 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了解乙酸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性及其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乙酸的化学结构和性质。
- 乙酸的制备实验。
-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乙酸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机理。
- 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讲解乙酸的基本性质,然后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学生对乙酸性质的理解。
最后,通过讨论乙酸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提问学生对醋的了解,引出乙酸的概念。
介绍乙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乙酸的物理性质讲解乙酸的外观、气味、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并展示乙酸样品。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1. 酸性:通过实验演示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说明乙酸的酸性。
2. 可燃性:演示乙酸的燃烧实验,讲解其可燃性。
3. 反应性:介绍乙酸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如与醇的酯化反应。
四、乙酸的制备1. 讲解实验室制备乙酸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演示制备乙酸的实验,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五、乙酸的应用1. 生活中的应用:如调味剂、清洁剂等。
2. 工业中的应用:如制造塑料、纤维、药物等。
六、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安全使用乙酸。
七、总结回顾乙酸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强调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乙酸应用的信息,并准备下节课的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乙酸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等,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实验准备- 乙酸样品- 碳酸钠- 酒精灯- 试管、烧杯等实验器材- 安全防护用品(如实验服、护目镜)注意事项- 乙酸具有腐蚀性,操作时应穿戴好防护用品。
《乙酸说课稿

《乙酸说课稿《乙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乙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乙酸》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类化合物,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有了一定的认识。
乙酸作为一种典型的羧酸,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物质,它的性质不仅与前面所学的醇类物质有密切的联系,也为后续学习酯类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生活实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初步阶段,对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他们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分析等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理解酯化反应的原理,会书写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乙酸的化学性质,特别是酯化反应。
乙酸的分子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乙酸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2、学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乙酸的相关知识。
乙酸说课稿范文范例(通用5篇)

乙酸说课稿范文范例(通用5篇)乙酸说课稿1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乙酸》,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等五个发面对这节课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又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脂类化合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是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难点:酯化反应的机理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乙醛等内容,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利于沟通。
三、教法学法1.教法:综合学生情况,本节课我将采用提问法、实验法、探究法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和动手实验,进行推理和综合分析。
四、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特点及学情,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将通过多媒体杜康之子黑塔酿醋的故事引入乙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观察现象,总结性质展示一瓶“无水乙酸”,让学生观察它的色、味、态,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
第三环节模型展示,探究结构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书写乙酸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
第四环节实验探究,归纳总结乙酸的酸性学生分组实验探究乙酸的酸性并归纳总结第五环节探究乙酸的酯化反应阅读课本,分组实验,观察现象,总结归纳,讨论饱和NaCO3的作用?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乙酸》说课稿

《乙酸》说课稿引言概述:乙酸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化学式为CH3COOH。
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工业、医药领域、化妆品行业等。
本文将从乙酸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危害以及相关的安全措施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乙酸的性质:1.1 酸性:乙酸是一种弱酸,具有酸性反应。
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乙酸盐。
1.2 水溶性:乙酸是可溶于水的液体,与水形成乙酸溶液。
乙酸溶液呈酸性,可以作为酸性试剂使用。
1.3 挥发性:乙酸具有较高的挥发性,故在常温下会有明显的醋酸味。
二、乙酸的制备方法:2.1 乙醇氧化法:将乙醇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乙酸。
2.2 乙烯氧化法:将乙烯与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乙酸。
2.3 醋酸回收法:通过回收废醋或醋酸废液中的乙酸,经过蒸馏等处理得到纯净的乙酸。
三、乙酸的应用领域:3.1 食品工业:乙酸可以作为食品酸味剂,增加食品的酸度和口感,常用于制作酱料、调味品等。
3.2 医药领域:乙酸可以用于制备药物中间体,如乙酸乙酯等,广泛应用于药物合成过程中。
3.3 化妆品行业:乙酸可以作为化妆品的调节剂,调整化妆品的酸碱平衡,增加产品的稳定性。
四、乙酸的危害:4.1 腐蚀性:乙酸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作用,接触乙酸后应及时清洗。
4.2 毒性:高浓度的乙酸对人体有毒性,吸入或摄入过量可能导致中毒,应避免接触和误食。
4.3 燃烧性:乙酸易燃,遇明火或高温可能引发火灾,应储存和使用时注意防火措施。
五、乙酸的安全措施:5.1 防护措施:接触乙酸时应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5.2 通风设施:在乙酸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应确保通风设施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
5.3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乙酸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结:乙酸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我们在使用乙酸时也要注意相关的安全措施,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乙酸说课

《乙酸》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乙酸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的《医学化学》第7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酸既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从教材编排上看,乙酸编排在醇与酯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从学生知识结构看,除了从生活经验中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已经熟知烃和烃的衍生物中的醇,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确定、官能团和化学性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探究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条件。
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
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贴进学生生活,学生对该物质比较熟悉。
本节课内容不多,实验操作易掌握,便于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开展学习。
本节教材是烃的衍生物的最后一节,在前面学生已经积累了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等有机物之间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逐步了解了这些烃的衍生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关初中化学和电离平衡部分已经介绍了一些乙酸的知识,学生对乙酸的分子式、酸性、物理性质、用途有了一些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乙酸的酸性,并通过实验比较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将乙醇、苯酚、碳酸、乙酸的酸性顺序清楚地反映出来,然后介绍乙酸的酯化反应,并介绍了酯化反应的定义。
结合酯的定义,介绍了酯和酯的水解反应,因为从酯化反应引出酯内容上更为紧密衔接,篇幅上也可大大减少,并可使学生应用平稳移动原理,对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的理解,培养学生能力,进一步将乙酸、酯、醇等有机物间的相互转换的关系联系起来,更为下一章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的教学打下基础。
二、说教法1. 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 演示实验法:通过酯化反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分析酯化反应的原理和条件,认识乙酸乙酯的物理性质(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有香味),理解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的原理。
乙酸的人教版说课稿

乙酸的人教版说课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乙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学生能够掌握乙酸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来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培养学生安全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乙酸的化学结构及其官能团的特性。
- 乙酸的制备实验及其反应原理。
2. 教学难点:- 乙酸的酯化反应机理的理解。
- 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安全性教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相关资料。
- 乙酸制备实验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乙醇、浓硫酸、冰浴等。
- 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 学生准备:- 预习乙酸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基本性质。
- 准备实验报告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醋的酸味引入乙酸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乙酸在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二、讲解乙酸的物理性质- 展示乙酸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和气味。
- 通过实验测定乙酸的沸点,并与水和乙醇的沸点进行比较。
三、讲解乙酸的化学性质- 介绍乙酸的官能团——羧基,以及其酸性特征。
- 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乙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四、乙酸的制备实验- 讲解乙酸的工业制备方法——乙醇在浓硫酸催化下脱水制得乙酸。
- 演示实验室规模的乙酸制备实验,强调实验安全操作。
-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反应过程和产物。
五、乙酸的酯化反应- 讲解乙酸与醇类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类的原理。
- 通过实验演示乙酸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的过程。
- 分析酯化反应的机理,帮助学生理解反应过程。
六、乙酸在生活中的应用- 讨论乙酸在家庭清洁、食品调味等方面的应用。
《乙酸》说课稿

《乙酸》说课稿乙酸是我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
它具有酸味和刺激性气味,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乙酸的性质、制备、应用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乙酸的性质1. 化学性质乙酸为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和酸味。
它可以溶于水、醇和其他有机溶剂,但不溶于烃类。
乙酸具有酸性,在水中呈现弱酸性。
它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2. 物理性质乙酸的密度为1.049 g/cm³,沸点为118.1°C,溶点为16.6°C。
它在常温下会变成固态,称为乙酸冰。
乙酸冰可以用于制备其他乙酸盐类。
二、乙酸的制备1. 乙醇发酵制备乙酸的主要制备方法是通过乙醇的发酵反应得到。
首先,将含有酵母的发酵液与乙醇进行反应,产生乙醇发酵液。
接着,通过蒸馏提取乙酸,得到纯净的乙酸产物。
2. 乙烯氧化制备另一种常用的乙酸制备方法是通过乙烯的氧化反应得到。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乙酸和水。
这种方法一般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三、乙酸的应用1. 医药领域乙酸可以作为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
它可以用于合成乙酸纤维素、醋酸盐类等药物,具有止痛、消炎等功效。
同时,乙酸也可作为药物储存的溶剂,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2. 食品工业乙酸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被广泛应用于调味品、酱料、果酱等的制作过程中。
它可以增加食品的香味和口感,并具有食品防腐的作用。
3. 化妆品制造乙酸在化妆品制造过程中起到酸化剂的作用。
它可以调整化妆品的酸碱度,保持其稳定性和质量。
同时,乙酸还可以作为化妆品的香料成分,为产品增添芳香。
四、安全注意事项1. 使用乙酸时,应注意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如不慎接触,应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寻求医疗帮助。
2. 乙酸具有刺激性气味,因此在使用乙酸的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吸入乙酸气味。
3. 乙酸具有腐蚀性,应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乙酸》高中化学说课稿

《乙酸》高中化学说课稿作为一位出色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为大家提供的《乙酸》高中化学说课稿,欢送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开展所需的化学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根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开展的思想。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本节共1课时完成,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知识的稳固、延续和开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根底。
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响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响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
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酸》说课稿清苑中学石春芳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必修2》专题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时《乙酸》下面我将从教材和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设计体会几个方面谈一谈关于《乙酸》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从教材整体来看,乙酸既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并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
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类化合物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等内容,对有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物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禾U于沟通。
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分析,根据新大纲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认识乙酸的结构和官能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证明乙酸酸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通过酯化反应的分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对比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知道乙酸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感悟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价值观;通过对探究性试验的设计,学生能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⑴重点:乙酸的结构和化学性质⑵难点:酯化反应实验及注意事项的探究突破策略:创设情境,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点拨,通过实验分析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规律,采用“指导发现问题和问题解决相结合”教学模式。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节课,但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就要做些调整,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即:( 1 )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和合作(5)培养科学态度。
为此,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设计这节课。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以实验为基础,采用“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学程序: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情景线知识线活动线教学准备:(1)让实验室买来酒糟,在二十一天前分给各个小组,然后用水泡上密封,让学生等待奇迹的发生;(2)在两天前让学生调查身边与醋有关的资料、图片或事物等等。
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个环节一一引出课题首先学生展示搜集来的宝贝,并观看“制作糖醋鱼的视频”有关,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不同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今天的主角就是乙酸。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个环节——乙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活动一:乙酸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观察试剂瓶中的乙酸,自己描述出乙酸的部分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老师补充乙酸的熔沸点。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不仅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乙酸中的羟基与乙醇中羟基的不同,先探究乙酸的酸性,再分析其结构。
通过“巧除水垢的漫画”创设情境,并结合糖醋鱼酸甜可口的味道提出问题:体现了乙酸的什么性质?活动二:乙酸的酸性。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验证乙酸酸性药品:镁带、锌粒、铜片、NaOH溶液、食盐、纯碱粉末、鸡蛋、乙酸溶液、酚酞、石蕊。
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药品选择药品设计实验,学生动手设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
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案实验步骤现象结论乙酸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变红乙酸具有酸性乙酸溶液中加入镁条镁条溶解,产生无色气体乙酸具有酸性碳酸钠粉末中加入乙酸产生无色气体乙酸具有酸性,比碳酸强板书学生设计方案并进行点评最后由学生写出醋除水垢的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
设问:鸡蛋能不能验证醋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设计成家庭小实验,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延续到课堂以外。
,引出课题:今天的课题就与这种调料醋活动三:认识乙酸的结构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并讨论以下问题:1、乙酸有什么官能团?学生可能会答出有羟基。
2、醇羟基不显酸性,为什么乙酸的羟基有酸性呢?羟基所连的基团有什么不同?弓I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乙酸的羟基连在碳氧双键,受碳氧双键的影响所以产生了酸性,碳氧双键和羟基一起就构成新的官能团羧基。
通过直观形象的分子模型,发挥空间想象能力,并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角度,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为了加深学生对羧基的认识,老师介绍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律,提出乙酸是含氧酸,氧的一半和酸字的一半便组成了羧字,这样便于学生记忆羧基。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合作讨论,学生自主地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酸性,获取科学探究的方法,尤其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物质结构”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第三个环节一一酯化反应以气味为切入口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糖醋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是因为料酒中的乙醇与食醋中的乙酸反应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乙酸乙酯,这个反应叫酯化反应(出示反应方程式)。
按照课本实验71页活动与探究,给出酯化反应实验步骤及装置图,进而提出问题:(1)为什么要加浓硫酸?(2)为什么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按照课本实验进行酯化反应实验,对不同的组进行条件控制做对比实验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在实验前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前的温馨提示:1.注意试剂的添加顺序22.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为什么3.每组控制加热时间为2分钟。
实验后的提示:1 •实验完毕后先振荡接收试管,然后向试管中插入红色的油画棒一会儿并取出。
2•请I、2大组的同学注意观察接收试管中的现象。
3•请3、4大组的同学用尺子量出上层液体的厚度。
完成实验完毕后的现象收集,填写实验报告实验前接收管高度实验后接收管高度振荡后水层油层Sift SAM1gZJOLZJB23* 4■如乙ISI大组接收试管溶液无色且无分层现象。
2大组接收试管溶液有分层现象。
醇。
提问:酯化反应生成的水分子里的氧原子是由醇提供还是羧酸提供?学生结合教材讨论研究,教师利用多媒体模拟酯化反应中键的断裂方式,使学生明确酯化反应的机理。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思维,并结合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通过实验,体验到探索知识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问题讨论中,大胆发表见解,更好地培养学生敢想,善思,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四个环节一一生活小帮手无“醋”不在为了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生活质量,更广泛的了解乙酸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师展示乙酸的其他用途,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化学很有用,最后设计食醋妙用大家谈:生活小帮手无“醋”不在。
师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出食醋的妙用:食醋不仅可以洗去水垢;还可以除去饰品上的铁锈;擦皮鞋时在鞋油里加几滴醋,皮鞋会更光亮;洗毛衣时加几滴醋,毛衣会焕然一新;用醋漱口可以防感冒,吃黄豆泡醋可以降血压;醋饮料还可以美容养颜,更是让我们青春永驻。
最后,结合图片讲述醋的来历:传说在古代,有个叫杜康的人发明了酒。
他儿子黑塔也跟杜康学会了酿酒技术。
后来,黑塔觉得酿酒后的酒糟扔掉很可惜,就存放起来,在缸里浸泡。
到了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香气扑鼻而来。
在浓郁的香味诱惑下,黑塔尝了一口,酸甜兼备,味道很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浆”,这就是最早的食醋,并结合汉字的造字规律解释“廿一日的酉时---醋”。
揭示二十一天前的秘密,把课的气氛提向高潮,下面大家来品尝一下自己做的醋吧!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两个练习。
随堂巩固1.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A.乙酸和水能任意比例混溶B.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02气体D.乙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2.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氧化反应B.属于取代反应C.酸去氢,醇去羟基D.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五、板书设计(见PPT )六、设计体会:(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突出化学实验功能,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在设计课时,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这是我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请各位老师多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