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合集下载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一、课题背景与理解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了解物体的密度,特别是在材料科学、物理学等专业领域中。

本题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物质的密度及其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验目标1. 掌握物质密度的基本观点。

2. 理解影响物质密度的主要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3. 进修利用实验器械进行测量和分析。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所需实验设备:天平、量筒、烧杯、水、盐水、溢出液体容器、电子秤、热膨胀系数表等。

所需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固体和液体样品(如棉花、纸巾、食用油、砂糖等)、准确记录数据的计时器、天平以及应用过的清洗液。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1. 初步观察并记录各物质的密度,以便于后续实验数据分析。

2. 根据题目要求,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

3.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别计算每个物质的密度值。

4. 分析比较各个物质密度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结论。

五、实验预期结果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各种物质密度与其性质的干系,例如:1. 同种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下的密度差别,可能是因为物质结构和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导致的;2.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同一物质的密度会发生变化,这可能是由于物质内部热量分布的影响;3. 压力改变可能会使物质的体积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其密度。

六、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应用实验设备前要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或触电等情况的发生。

3. 数据记录要清晰、准确,避免错误影响实验结果。

七、实验反思与改进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钻研,可以发现物质密度与许多因素之间的干系,从而为其他相关领域的钻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也要反思本次实验的不足的地方,以便在以后的实验中进行改进。

八、附录包括以下内容:1. 对各物质的密度及其影响因素的钻研文献。

2. 用于实验的一般物理原理参考资料。

九、作业评判标准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对作业进行打分。

《第四章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密度概念,理解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检测:完成《物质的密度》作业附页1,包括填空、选择和简答题三个部分。

要求认真阅读教材,确保答题的准确率。

2. 实验操作:选择两种不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铁块和铝块、水和油等)的物质,测量它们的密度。

按照实验步骤,记录并填写实验报告表格,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

3. 应用能力培养:完成《物质的密度》作业附页2中的案例分析,根据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 拓展思考:你认为密度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猜想,并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

2. 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

3. 书写答案要工整清晰,按照题目要求格式答题。

四、作业评价1. 老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分数,并进行批注。

2. 鼓励学生们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会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加深理解。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2. 学生可以将作业中的疑惑、心得或收获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提高学习效果。

3. 老师也会根据作业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包括优点和不足,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改进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这次作业的设计,我们希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密度这一重要概念,同时也希望通过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这类作业,我们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拍照上传至学习平台。

同时,我们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3节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物质的密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密度概念有深入理解,能够区分不同物质在质量和体积相同时,其密度如何变化。

2. 学生能够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实验操作:要求学生自行选择三种不同物质(如水、铝、铁),利用天平、量筒等工具进行密度测量实验。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比较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并讨论物质密度的变化规律。

2. 报告撰写: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原因,提出进一步优化实验的措施。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就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密度这一知识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在课堂上分享。

三、作业要求1. 实验操作作业:要求学生认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准确的数据,并及时分析实验结果。

2. 报告撰写:作业需保证报告内容清晰、准确,分析问题深入,总结有建设性。

3. 小组讨论:小组讨论要求成员积极参与,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4. 提交时间:请在课后一周内提交所有作业。

四、作业评价1. 实验操作作业: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数据分析是否准确。

2. 报告撰写:评价报告内容是否完整、逻辑是否清晰、分析是否深入。

3. 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中成员的参与度、观点是否具有创新性,以及是否能够尊重并吸收其他成员的观点。

五、作业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并与学生进行反馈交流。

对于完成质量高的作业,我们将给予表扬;对于完成质量较低或存在问题的作业,我们将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知识。

请同学们认真对待本次作业,我们期待看到你们的精彩表现!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3. 增强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密度(2)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4.3物质的密度(2)教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根据ρ=m/V计算密度。
演练场:1.某人买得一尊“金佛”,测得它的质量为4450克,体积为500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若不是,可能是什么材料做的?
2.求物体的质量。
例2.一个实心铜像,密度是8.9克/厘米3,体积是10米3,则这个铜像的质量是多少?
分析:
演练场:(1)P138课后练习第1题。
延伸:在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中,哪些物质的密度比水大(或小)?如何判断?
一般物质固态的密度要大于其液态的密度,但水却恰恰相反,它在4℃时密度最大。冬季气温下降时,湖里靠近水面的湖水总是先结冰,只要湖水不是很浅,湖底的水仍保持在4℃左右而不会结成冰。因此,水中的鱼虾能够生存。
思考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因为水结冰后膨胀引起的?
装满水的玻璃瓶(如啤酒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被胀破。
(2)某工地需用密度为1.4 ×103千克/米3的砂子50米3,若用一辆载重量为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
3.求物体的体积。
例3.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试估计你的身体的体积?
分析:
思考:在质量一定时,物质的密度越大,它的体积就________。
学以致用:书本读图,养乐多放冰箱里变大。
原因:水结成冰后,密度减小,体积变大
《物质的密度》(第二课时)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辅备人
课 题
物质的密度(2)
教学目标
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2.熟练书写密度单位及其换算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能写出密度的定义式,及其变形公式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3.能应用密度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024_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3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2024_2025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3作业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3节物质的密度(3)1.测物体密度的试验原理是要先测出该物体的__ __和__ __,用到的仪器分别是__ _ _和__ __。

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2.测量规则形态固体的密度,可先用__ 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 __测出它的长度,然后利用规则形态固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该固体的体积,最终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

3.测量不规则形态固体的密度,可先用__ 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 __测出它的体积,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_ ___(填“能够”或“不能”)浸没在液体中,最终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它的密度。

4.测量液体的密度,我们可用__ __测出它的质量,再用__ __干脆测出它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出该液体的密度。

【夯实基础】1.要测量食盐水的密度,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量筒、天平、烧杯 B.量筒、天平C.量筒、直尺 D.量筒、天平、水2.在依据密度定义式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时,首先要测量的是( )A.量筒内水的体积B.固体放入量筒后水的体积C.固体质量D.随意测哪个3.试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测量值和最小刻度,要求一次较精确地量出100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应选用的量筒是( )A.500mL 10mLB.100mL 2mLC.250mL 5mLD.50mL 2mL4.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比水密度小的木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中错误或多余的是( )A.用天平称出木块的质量B.取一个量筒量取肯定体积的水,记录示数C.将铁块浸没在盛水的量筒内,登记此时的体积示数D.将铁块和木块系到一起后再浸没在量筒的水中,登记此时的体积总示数5.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试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

对上述试验步骤所持的观点正确的是( )A.所测出醋的体积肯定不精确,不行取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行取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6.科学家发觉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 1.2572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kg/m3。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3 物质的密度 学案设计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3 物质的密度  学案设计

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学会用密度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用密度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密度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二、自主学习1.求物质的密度公式为:2.求物质的质量公式变为:3.求物质的体积公式变为注:强调物质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三、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和应用【应用1】可以用来鉴别物质1.质量为8.8克,体积为0.55厘米³ ,通过计算鉴别一下这个戒指是纯金的吗?(已知金的密度为19.3×103千克/米³)若将它截取一半,它的密度又为多少?密度的定义 密度的定义式 密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 换算关系常用单位【应用2】可以用来求物质的质量2.游泳池长50米,宽20米,水深2米,求游泳池中水的质量。

(假设游泳池各处深度相同)【应用3】可以用来物质的体积3.测得一不规则的铁块质量为158克,则该铁块的体积是多少?(已知ρ铁=7.9×103千克/米³)思考:一瓶煤气使用一个月后,瓶内气体的质量如何变化?体积如何变化?密度又如何变化?例题1:一个质量为158克,体积为50厘米³的铁球,问,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多大?(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³ ) 请同学们用三种方法进行鉴别。

例题2:质量为68克的空瓶,装满水后的质量为184克,若用该瓶装满煤油,问煤油的质量为多少?(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³)(点评:密度计算应从最基本的公式入手,密度公式及其两个变形公式的应用必须熟练掌握。

并且注意隐含的一些不变或相等,比如用瓶子装水和油,由于瓶子的容积一定,能装入的油和水的体积相等)四、课堂小结(1)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物体(两物体均应为实心)。

其质量也与它们的体积成,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也。

但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体积均。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密度及题型(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3节密度及题型(含答案)

密度及题型一、物质的密度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符号:ρ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同一状态,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说成“密度与质量成正比或与体积成反比”都是错误的!2、 密度的公式: ρ=V m (公式变形:m=ρV V=ρm )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3、密度的单位:(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 或 克/立方厘米(质量/体积单位就可)(2)两者的关系: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3 克/立方厘米(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4)单位转化: 1毫升 = 1立方厘米 = 1×10-6立方米 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 1×10-3升 1升=10-3立方米例、(1)ρ铝=2.7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2)ρ铜=8.9克/厘米3=________千克/米3。

(3)ρ水银=13.6×103千克/米3=________克/厘米3。

(4)ρ水=1000千克/米3=________克/厘米3。

4、密度测量(1)测固体体积的方法:①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1;①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这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①用V2—V1,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①由ρ=m/V=m/(V2-V1)计算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体体积的方法(差值法):①在烧杯内倒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其质量m1;①将烧杯内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里,记下此时的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1;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的液体的质量m2;①量筒内液体的质量为m1-m2①由ρ=m/V=(m1-m2)/V1计算得出物体的密度。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工具,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2.拓展要求:
-学生应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通过阅读材料和观看视频资源,进一步了解物质密度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拓展学习。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如撰写读后感、参与课堂讨论等,提升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密度,使学生能够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密度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的密度计算方法。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物质的基本概念,对质量和体积有一定的理解。他们可能已经通过实验和数学计算了解了密度的概念,但可能对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还有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3节物质的密度(2)作业
设计(新版)浙教版
1.密度的计算公式ρ=m V。

其变形公式有__ __和__ __。

2.密度的应用:
(1)鉴别物质(测密度);
(2)求质量;
(3)求体积。

【夯实基础】
1.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体积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B .体积大的物体,其材料密度一定小
C .密度大的物体,其质量一定大
D .铝锅、铝饭盒、铝匙的密度都一样
2.下列实际应用中,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的是( )
A .用纳米薄层和纳米点制造存储器等纳米电子器件
B .用氢燃料给火箭提供动力
C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倒塌的“墙壁”
D .用酒精制成能测量温度的温度计
3.有实心的铜球、塑料球和木球,已知ρ铜>ρ塑料>ρ木,它们的体积相同,下面关于其质量
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铜球的质量最小
B .木球的质量最大
C .铜球的质量最大
D .塑料球质量可能最大
4.[2015·德州]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kg/m 3,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
最接近( )
A .一个苹果
B .一名中学生
C .一头牛
D .一辆家用轿车
5.分别由不同物质a 、b 、c 制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
4-3-5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3-5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 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6.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
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 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 L,该地沟油的密
度是__ _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_ _ _ _。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kg/m3~0.93×103kg/m3)
7.甲、乙两实心金属球体积相等,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3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
密度的__ 倍。

8.李林有一枚寿山石印章,他用天平测出其质量为78.4g,又用刻度尺测出它的长、宽、
高分别为2cm、2cm、7cm。

问:
(1)这枚印章的体积是多大?
(2)这枚印章的密度是多大?
【能力提升】
9.两铁球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则( )
A.两铁球一定都是空心球
B.两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球
C.两铁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球
D.两铁球不可能都是空心球
10.用密度为2.7×103kg/m3的铝制成的甲、乙、丙三个不同的正方体,要求他们的边长分
别为0.1m、0.2m、0.3m。

制成后经质量检验员称得它们的实际质量分别是3kg、21.6kg、54kg,质量检验员指出:有两个不合格,其中一个掺进了杂质为废品,另一个混进了空气是次品。

则这三个正方体( )
A.甲为合格品,乙为废品,丙为次品
B.甲为废品,乙为合格品,丙为次品
C.甲为次品,乙为合格品,丙为废品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1.某同学在研究物质密度时,对某种固体的密度和体积的关系作出如图4-3-6中实线所示的图像。

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4-3-6
A.该固体的密度不随体积的增大而变化
B.该固体的密度为2.0×103kg/m3
C.图中所围S的面积表示固体的质量
D.当该固体的体积为2cm3时它的质量为6g
12.如图4-3-7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

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图4-3-7
A.3∶4 B.4∶3
C.2∶1 D.1∶2
13.[2015·兰州]甲乙两个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1/3,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__ __倍。

14.一尊大理石人像的体积大约是质量为50kg的人的体积。

若大理石的密度为2.7×103kg/m3,人的密度为1.0×103kg/m3,可以估算出这尊石像的质量约是__ __kg。

15.夏天,用橡皮膜封闭一锥形瓶的瓶口,把锥形瓶放在冰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下凹,如图4-3-8所示,由此可知:该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密度__ (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

根据气体密度的这种变化规律,发生火灾时为了避免吸入燃烧后产生的有毒
气体,人应尽量贴近地面爬行的理由是_ _ __ 。

图4-3-8
16.测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密度:
图4-3-9
(1)如图4-3-9,小石块质量为52 g,小石块体积为__ ,则小石块密度为_ ;
(2)若实验中称质量时,调节天平,指针右偏,放上小石块和砝码后平衡。

测小石块体积时,
读小石块浸入前水的体积时视线仰视,读小石块浸入后水的体积时视线俯视,则实验结果会
__ 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7.如图4-3-10所示,一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
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的小
图4-3-10
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恰好升到瓶口,求:
(1)瓶内石块的体积;
(2)石块的密度。

【拓展创新】
18.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体
积不变),它的密度为( )
A.
ρ甲+ρ乙2 B.ρ甲ρ乙ρ甲+ρ乙 C.2ρ甲ρ乙ρ甲+ρ乙 D.ρ甲ρ乙2(ρ甲+ρ乙)
19.一个体积为30cm 3的铜球,质量是178g ,问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灌
满水后的总质量为多少?(ρ铜=8.9×103kg/m 3
)
参考答案
1.m =ρV V =m /ρ
夯实基础
1.D 2.C 3.C 4.C 5.B
6.0.92×103 不能鉴别,因为地沟油的密度和食用油差不多
7.3.3
8.V =2cm×2cm×7cm=28cm 3 ρ=m V =78.4g÷28cm 3=2.8g/cm 3
能力提升
9.C 10.B 11.D 12.C
13.1.5
14.135
15.变大 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温度较高,密度较小而上浮,会分布在房间上方,所以应该贴近地面爬行
16.20cm 3 2.6g/cm 3 偏小
17.1×10-4m 3 2.5×103kg/m 3
拓展创新
18.C
19.空心的 188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