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八章 非织造布的基本概念及成型原理(薛元)

8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八章 非织造布的基本概念及成型原理(薛元)
8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八章 非织造布的基本概念及成型原理(薛元)

第八章非织造材料的概念、成型方法及应用

第一节非织造材料的概念及加工原理

一、非织造材料的定义

非织造材料也称非织造布、无纺布、不织布或非织布,属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领域。非织造材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高分子聚合物、纤维集合体进行固结而形成的新型柔性材料。由于采用的原料、工艺和设备的多样性,非织造材料可以是片状、块状和网状等形态,所以这里的“布”只是表明其属于一种新型纤维制品。

非织造材料生产具有工艺流程短、产品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高、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等优点,融合了纺织、造纸、塑料、化工、皮革等工业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和成果,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也正因为上述特点,非织造布工业虽然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才开始商业化生产,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被喻为纺织工业中的“朝阳产业”。

二、非织造材料的加工原理

非织造材料种类很多,且不同的非织造工艺技术都具有其相应的工艺原理,但从广义角度讲,非织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可用其工艺过程来描述,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①纤维/原料的选择;②成网;③纤网加固;④后整理。下面分步介绍。

(一)纤维/原料的选择:

纤维/原料的选择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成本、可加工性和纤网的最终性能要求。纤维是所有非织造材料的基础,大多数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都可用于非织造材料。

原料包括粘合剂和后整理化学助剂,粘合剂主要用于使纤网中的纤维间相互粘合以得到具有一定强度和完整结构的纤网。但是,一些粘合剂不仅可作为粘合用,很多情况下,它们同时可以作为后整理助剂,比如用于涂层整理、层合工艺等。

(二)成网:

将单根纤维形成松散的纤维网结构称为成网,此时所成的纤网强度很低,纤网中纤

维可以是短纤也可以是连续长丝,主要取决于成网的工艺方法。

(三)纤网加固:

纤网形成后,通过相关的工艺方法对处于松散状态的纤维网加固称为纤网加固,它赋予纤网—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外观。

(四)后整理与成形:

后整理在纤网加固后进行。后整理旨在改善产品的结构和手感,有时也为了改变产品的性能,如透气性、吸收性和防护性。后整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机械后处理包括起绉、轧光轧纹、收缩、打孔等。化学后整理包括染色、印花及功能整理等。非织造材料加工的工艺路线见图8-1。

图8-1 非织造材料基本加工路线

三.非织造材料的分类

由于非织造材料的多样性,其分类方法可以按照成网方式、纤网加固方式、纤网结构或纤维类型等多种方法进行。一般基于成网方法和加固方法,其分类见图8—2。

图8—2 非织造材料基于成网方法和加固方法的分类

1、按照成网方法分类

非织造的成网技术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即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挤压成网法。

⑴干法成网:干法成网一般是指通过机械成网或气流成网工艺使天然纤维或化学短纤维成网的工艺方法。

①机械成网:用锯齿开棉机或梳理机(如罗拉式梳理机、盖板式梳理机)梳理纤维,

制成一定规格和面密度的薄网。这种纤网可以直接进入加固工序,也可经过平行铺叠或交叉折叠后再进入加固工序。

②气流成网: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让纤维在一定的流场中运动,并以一定的方式均匀地沉积在连续运动的多孔帘带上,形成纤网。纤维长度相对较短,最长80mm,纤网中纤维的取向通常很随机,因此纤网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梳理成网或气流成网的纤维网经过化学、机械、溶剂或者热粘合等方法制得具有足够尺寸稳定性的非织造材料。纤网面密度可由30g/m2到3000 g/m2。

⑵湿法成网:以水为介质,使短纤维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并借水流作用,使纤维沉积在透水的帘带或多孔滚筒上,形成纤网。

湿法成网利用的是造纸的原理和设备,即以水为介质,天然或化学纤维首先与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得到均一的分散溶液,随后在移动的凝网帘上沉积,待多余的水分被吸走后,仅剩下纤维随机分布形成的均匀纤网,纤网可按要求进行加固和后处理。湿法非织造纤网面密度从10 g/m2到540 g/m2。

⑶聚合物挤压成网:

聚合物挤压成网利用的是聚合物纺丝设备直接纺丝铺网,形成非织造布纤网的工艺方法。代表性的纺丝方法有熔融纺丝、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成网工艺。

一般将高聚物的熔体或溶解液通过喷丝孔形成长丝或短纤维。这些长丝或短纤维在移动的传送带上铺放形成连续的纤网。纤网随后经过机械加固、化学加固或热粘合形成非织造材料。大多数聚合物挤压成网的纤网中,纤维长度是连续的。该法包括纺粘法和熔喷法,纤网面密度范围可以从10g/m2到1000 g/m2。

2、按照纤网加固方式分类

纤网的加固方法有机械加固、化学粘合和热粘合加固三大类。非织造布纤网加固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最终使用要求和纤网类型。

⑴机械加固法:通过机械针刺的方法使非织造布纤网中纤维相互交缠,进而加固非织造布纤网的工艺方法。该法包括针刺法、水刺法和缝编法。

⑵化学粘合:以粘合剂乳液作粘结剂喷洒在非织造纤网上,经烘干后将非织造纤网固结的工艺方法。

⑶热粘合:通过热辊或热空气使非织造纤网中的热熔纤维受热熔融,在交叉点或轧点熔融后在固化,在纤网随机排列的纤维交叉点形成加固点,使非织造纤网固结的工艺方法。热轧工艺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决定了纤网的手感和柔软性。该工艺方法可

用于粘合干法成网、湿法成网或聚合物纺丝成网的纤网。

第二节 非织造材料与传统纺织品的结构差异

一. 非织造材料与传统纺织品的形成差异

不同于机织、针织、编织和簇绒等传统织物生产工艺,非织造材料没有纱线成形的中间步骤,而是由纤维网或薄膜直接制成织物。非织造织物与传统织物加工过程比较见图8-3。

图8-3 非织造织物与传统织物加工过程的比较

传统的织物成形首先需要将三维形式的纤维集合体进行开松、梳理制成条子,然后再将条子进一步抽长拉细制成一维形式的纱线,最后将两组以上的纱线进行交织形成二维形式的织物。非织造织物的成形采用了类似纸张制造的工艺,它是将三维形式的纤维集合体进行开松、梳理后制成纤维网,再采用合适的方式将纤维网进行固结形成薄而柔软的二维形式的织物。

从织物制造过程中纤维形式的演变来看,非织造织物的形成过程简洁而合理,其加工的工艺流程较短,织物的生产成本较低。但由于织物中纤维取向较为复杂,排列紊乱,因此纤维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较低,导致非织造织物的耐久性较传统织物要差一些。

(一)传统纺织品结构特征

①构成主体是纱线(或长丝);②是由纱线交织或编织形成的规则的几何结构。

三维形式的纤维集二维形式的纤维集

一维形式的纤维集合

二维形式的纤维集合

机织物 针织物

图8-4 传统纺织品的结构特征

传统的机织物和针织物是以纱线或长丝为基本材料,经过交织或编织形成规则的几何结构,如图8-4所示。机织物中经纬纱互相交织并挤压,抵抗外力作用变形能力强,所以机织物的结构一般都比较稳定。针织物中,纱线形成圈状结构并相互连接,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组成线圈的纱线相互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转移性,因此针织物一般具有良好的延伸性。

(二)非织造材料结构特征

虽然非织造布的加工过程主要是成网和加固,但由于加工工艺方法的差异性,造成非织造布结构有很大差异,并表现以下结构特点:①非织造布中纤维排列有的呈二维排列的单层薄网几何结构,有的呈三维排列的网络几何结构;②纤维之间的结合也有不同的方式,如纤维与纤维缠绕而形成的纤维网架结构;纤维与纤维之间在交接点相粘合的结构;由化学粘合剂将纤维交接点予以固定的纤维网架结构;③非织造布的外观也有布状、网状、毡状和纸状等。图8-5 征非织造材料的四种典型结构模型,其中: (a )理想结构模型;(b )点状结构模型;(c )片状结构模型; (d )团状结构模型。

(a ) (b ) (c ) (d )

图8-5 征非织造材料的结构模型

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非织造材料内部纤维纤维排列以及相互缠结、作用的情况,(参见图8-6非织造布的结构)可以归纳出非织造材料内部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构成主体是纤维(呈单纤维状态);②最终的织物是由纤维组成网络状结构;③必须通过化学、机械、热学等加固手段使该结构稳定和完整。

粘合法非织造布水刺法非织造布

图8-6 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

非织造布的加工过程主要是成网和加固,但由于非织造布结构会有很大差异,并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性能特点。但从总体上看,非织造布中纤维排列有的呈二维排列的单层薄网几何结构,有的呈三维排列的网络几何结构。纤维之间的结合也有不同的方式,如纤维与纤维缠绕而形成的纤维网架结构;纤维与纤维之间在交接点相粘合的结构;由化学粘合剂将纤维交接点予以固定的纤维网架结构,从而形成布状、网状、毡状和纸状外观的非织造材料。

第三节非织造材料主要生产工艺方法

非织造材料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挤压法成网三大类,且每种方法的工艺又可多变,各种加工方法之间还可以互相结合,组成新的生产工艺。而每一类中又根据加固方式的不同分化出多种不同的工艺和产品,以下将介绍几种典型的非织造材料生产工艺和产品。

一、针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

针刺非织造布由于其与毡制品相似,有时称为机械毡制品或针刺毡制品。与毡制品(主要由羊毛制成)不同之处为针刺非织造布可以由任何一种短纤维制成。

非织造针刺加固的基本原理是:用截面为三角形(或其它形状)且棱边带有钓刺的针,对蓬松的纤网进行反复针刺,刺针上的钓刺就带住纤网表面和里层的纤维随刺针穿过纤网层,使纤维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缠结,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和纤维的上下位移对纤网产生一定的挤压,使纤网受到压缩。当刺针刺入一定深度回升时,由于针刺的顺向使这些纤维又脱离刺针而近乎垂直地留在纤网内,使已压缩的纤网不会再恢复到原状。经过针刺后,纤网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相互紧密地缠结而产生较大抱合力,最终成为成品。针刺非织造材料加固原理见图8-7。

图8-7 针刺非织造材料加固原理

针刺非织造材料加工设备的主要部分是装有大量带有倒钩的刺(这种倒钩与鱼钩上的倒钩稍有相似)的针板。该针板做上下振动。在刺针的作用下,纤网中的纤维互相缠绕,重复该过程,纤维便形成相互缠结的块状材料。如果纤维是热塑性材料,就可以通过热熔提高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力(参见图8-8)。

针刺非织造材料生产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由烯烃类纤维制成的室内/室外用的地毯为最普遍的针刺织物。其他应用包括土工布(作为土木工程结构的一部分,如路基、地毯和过滤布等。

图8-8 生产针刺非织造布的工艺过程

二、粘合非织造布生产工艺

(一)热熔纤维粘合法:如图8-9所示,为非织造布热熔粘合工艺。非织造材料纤网被传送到送入热轧辊,在上下热辊作用下低熔点纤维熔融,使纤网内相互交叉的纤维形成点状固结。

(二)粘合剂喷洒粘合法:如图8-10所示,为非织造布粘合剂粘合工艺。非织造材料纤网被传送带送入粘合剂喷嘴下,粘合剂被均匀喷洒在纤网上,然后被送入烘箱中烘燥,使纤网内相互交叉的纤维形成片状固结或团状固结。

(三)粘合剂浸渍粘合:如图8-11所示,为非织造布浸轧粘合法工艺。非织造材料纤网被送入轧辊,然后,粘合剂被均匀喷洒在纤网上,然后被送入烘箱中烘燥,使纤网内相互交叉的纤维形成片状固结或团状固结。

纤维网 输送带

图8-9 非织造布热熔粘合工艺图8-10 非织造布粘合剂粘合工艺

图8-11 非织造布浸轧粘合法工艺

粘合非织造布是最早的非织造布,出现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早期。粘合非织造布又分为热熔纤维粘合,粘合剂喷洒粘合,粘合剂浸渍粘合,粘合剂印花粘合等。绝大多数的非织造布都是用粘合法制成的。它们可以用任何一种短纤维制成,通过形成纤维网并粘合纤维而制得。纤维网通过机械成网(例如梳理机)、气流成网(干法)或使用液体处理纤维(湿法成网)而形成。纤维的粘合可以用粘合剂来完成,如果是热塑性纤维则可以通过热熔粘合。粘合非织造布上的纤维排列方向可以是单向的、交叉的或随机排列。在粘合加工过程中,粘合剂通常经过喷洒、浸渍或印花附着在纤网表面或内部。在喷洒法中,粘合剂大多停留在材料的表面,因此喷洒法制得的非织造材料蓬松度较好。在浸渍法中,粘合剂均匀分布在纤网表面和内部,使纤维彼此之间粘合牢固,制得的非织造材料手感僵硬。在印花法中,未印花区域纤网中没有粘合剂,因而制得材料具有柔软、膨松和通透性好的特点。粘合非织造布广泛地用做即弃型产品,例如烹饪帽、医院和发廊的保护罩、免洗床单、毛巾、桌布和装饰织物等。

三、水刺非织造布

水刺工艺与针刺工艺原理相似,所不同的是将钢针改为极细的高压水流,利用水流的穿刺力使纤网中的纤维相互缠结,从而使纤网得到加固。水刺加工工艺较简单.产品中无粘台剂、无环境污染,在加工中纤维不受损伤,产品不容易起毛和掉毛,具有吸湿、柔软、外观与性能接近于传统纺织品,手感和悬垂性好等特点,广泛用在医疗卫生、用即弃产品、服装衬、化妆材料及电子擦布等。图8-12所示为水刺加工原理和工艺过程。

图8-12 水刺加工原理和工艺过程

四、纺粘非织造布

纺粘非织造布是由连续挤压的长丝形成纤维网而制得(聚合物挤压纺丝成网法)。纤网由任意取向的长丝纤维组成,通过热粘合、机械缠结、粘合剂粘合加固或是通过侵蚀纤维表面使其粘合。这种非织造布的产量在各种非织造布中排名第二。图8-13 所示为生产纺粘非织造布的工艺过程。

图8-13 纺粘非织造布的工艺过程

液体挤出装置 纤维拉伸分散装置 网帘

热轧辊固结

卷取

纺粘非织造布的重量、柔软度和悬垂性可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它们的最终用途广泛,包括土工合成材料、油毡基材、医疗用品、过滤材料、尿布和卫生巾面料、农作物覆盖材料及包装材料等。通常纺粘非织造布拥有其纤维所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且,绝大多数的纺粘非织造布可缝成皱纹最小的产品。它们都有非常好的重量比强度和抗穿刺性。图8-14所示为纺粘非织造布的外观形态。

图8-14 纺粘非织造布的外观形态

五、熔喷非织造布

熔喷非织造布的制造过程和纺粘非织造布的纤维挤压很相似(聚合物挤压纺丝法)。可是通过喷丝板后,熔融的聚合物被高温热空气高速喷吹,使长丝受到极度拉伸形成极细的短纤维,并凝聚到多孔滚筒或帘网上,因为纤维聚集时处于粘着状态,结果就形成了有附着力的网状结构,熔喷法非织造材料是最早的超细纤维,也是至今直接纺得的最细的超细纤维。其潜在的缺点包括纤维强力低和耐磨牢度差。这种材料的最终用途包括绝缘、过滤和电池隔膜。图8-15 所示为生产熔喷非织造布的工艺过程,图8-16所示为熔喷非织造布用作吸油材料。图8-17所示为一次性使用帽子和吸尘器除尘袋。

图8-15 熔喷非织造布的工艺过程

图8-16 熔喷非织造布吸油材料

图8-17 一次性使用帽子和吸尘器除尘袋

六、湿法非织造材料

湿法成网是采用改良的造纸技术,将含有短纤维的悬浮浆制成纤网的方法。湿法成网可以使用长度在20mm以下难以纺纱的天然纤维、化学纤维,还可以混用造纸用浆粕,作为纤维网加固的辅助粘合手段。水流状态下形成的纤网,纤维呈三维分布,杂乱排列效果好。纤网不但具有各向同性的优点,而且均匀度优于干法成网和纺丝成网,产品应用于医疗、过滤、水溶性绣花底布及农用材料等。图8-17为湿法非织造布一次性使用帽子和吸尘器除尘袋。

第四节非织造材料及其应用

非织造材料使用的纤维原料除纺织工业所使用的原料都能使用外,纺织工业不能使用的各种下脚原料、没有纺织价值的原料、各种再生纤维都能使用。一些在纺织设备上难以加工的无机纤维、金属纤维(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石墨纤维、不锈钢纤维等)也

可通过非织造方法加工成工业用产品。此外,一些新型高性能、功能型纤维(如耐高

温纤维、超细纤维、抗菌纤维、高吸水纤维、极短的纤维素纤维、纸浆等)都可用于非织造布工业。

另外,除加工方法的多样性,非织造材料的后整理工艺变换更多,如印花.染色.涂层.叠层.轧花等。不同性质的涂科,会赋予非织造材料不同的性能,即产生一种新的产品。除此之外,非织造材料还可以和其他织物复合叠层,产生各种各样的新产品。因此,非织造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1、医用卫生保健类非织造材料:主要应用包括手术衣、帽、口罩、纱布、绷带、棉球、包扎布、胶带、病员床单、枕套;妇女卫生巾、纸尿裤、失禁尿垫、化妆和卸妆用材料、擦镜布、茶叶袋等。图8-18和图8-19所示分别为婴儿尿裤、医院手术衣和手术床单。

图8-18. 婴儿纸尿裤图8-19. 医院手术衣和手术床单

2、服装、制鞋与办公类非织造材料:主要应用包括衬布、垫肩、劳动服、防尘服、保暖絮片、鞋材、合成革基布、书籍封面、薪俸、标签、软磁盘衬等。图8-20所示为制鞋与服装保暖材料。

图8-20 制鞋与服装保暖材料

3、家用领域非织造材料:如地毯、贴墙布;购物袋、沙发内包布、床罩、床单、窗帘等。图8-21所示为家用纺织品材料。

图8-21. 家用纺织品材料

4、工业用布类非织造材料:如电池隔膜、过滤材料、抛光布、电器绝缘布、车门内衬、隔音毡、隔热垫、各种工业揩布等。图8-22所示为过滤材料与电池隔膜。

图8-22 过滤材料与电池隔膜

5、土木工程、建筑类非织造材料:如加固、加筋、过滤、分离、排水用土工布、屋面防水材料、球场人造草坪等。图8-23所示为土工合成材料。

图8-23 土工合成材料

最新自动控制原理概念及定义

自控概念及定义 1.开环控制的定义:若系统的被控制量对系统的控制作用没有影响,则此系统叫开环控制 系统 2.闭环控制的定义:凡是系统的被控制信号对控制作用有直接影响的系统都叫闭环控制系 统 3.恒值控制系统的定义:如果反馈控制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为常量则称这类反馈控制系统 为恒值控制系统 4.程序控制系统的定义:系统的参考输入信号按照一定的时间函数变化则称这类反馈控制 系统为程序控制系统 5.随动控制系统的定义:闭环控制系统中,如果参考输入信号为一任意时间函数,其变化 规律无法预先予以确定,则承受这类输入信号的闭环控制系统叫做随动控制系统 6.被控对象的定义: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7.被控参数或输出量的定义:指被控对象中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与输入信号间满足 一定的函数关系 8.扰动量的定义:所有妨碍控制量对被控量进行正常控制的因素称为扰动量 9.控制量的定义:直接加到被控对象、直接改变被控量的变量,称为控制量 10.反馈量的定义:由系统(或元件)输出端取出并反向送回系统(或元件)输入端的信号 称为反馈量 11.偏差量的定义:参考输入与主反馈信号之差 12.控制器的定义:控制系统中除了被控对象外各个部分的组合 13.负反馈控制基本原理:在反馈控制系统中,控制装置对被控对象施加的控制作用,是取 自被控量的反馈信息,用来不断修正被控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任务,这就是负反馈控制的原理。 14.前向通道的定义: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从系统输入量到系统被控量之间的通道称为前向 通道 15.反馈通道的定义: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从被控量到输入端的反馈信号之间的通道称为反 馈通道 16.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稳定,精确,迅速 17.传递函数的定义:在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式与输 入信号的拉氏变换式之比称为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 18.什么叫基本环节:一个复杂的控制系统分成的一个个小部分称为环节。从动态方程、传 递函数和运动特性的角度看不宜再分的最小环节称为基本环节 19.比例环节传递函数:G(s)=K 20.惯性环节传递函数:G(s)=1/(Ts+1) 21.积分环节传递函数:G(s)=1/s 22.振荡环节传递函数:G(s)=1/()= 23.纯微分环节传递函数:G(s)=s 24.一阶微分环节传递函数:G(s)=s+1 25.二阶微分传递函数:G(s)= 26.延迟环节传递函数:G(s)= 27.二阶系统五个性能指标:上升时间、峰值时间、最大超调量、过渡过程时间、振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

(2)运动副是两构件通过直接接触形成的可动联接。(3)两构件通过点或线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高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1。(4)两构件通过面接触形成的联接称为高副,一个平面低副所引入的约束数为2。(5)机构能实现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等于机构的自由度,且自由度大于零。(6)虚约束是对机构运动不起实际约束作用的约束,或是对机构运动起重复约束作用的约束。(7)局部自由度是对机构其它运动构件的运动不产生影响的局部运动。(8)平面机构组成原理:任何机构均可看作是由若干基本杆组依次联接于原动件和机架上而构成。(8)基本杆组的自由度为0。(1)瞬心是两构件上瞬时速度相等的重合点-------即等速重合点。(2)两构件在绝对瞬心处的速度为0。(3)相构件在其相对瞬心处的速度必然相等。(4)两构件中若有一个构件为机架,则它们在瞬心处的速度必须为0。(5)用瞬心法只能求解机构的速度,无法求解机构的加速度。(1)驱动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驱动力,驱动力对机械做正功。(2)阻止机械运动的力称为阻抗力,阻抗力对机械做负功。(1)机械的输出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机械效率。(2)机构的损失功与输入功之比称为损失率。(3)机械效率等于理想驱动力与实际驱动力的比值。(4)平面移动副发生自锁条件:作用于滑块上的驱动力作用在其摩擦角之内。(5)转动副发生自锁的条件:作用于轴颈上的驱动力为单力,且作用于轴颈的摩擦圆之内。(1)机构平衡的目的:消除或减少构件不平衡惯性力所带来的不良影响。(2)刚性转子总可通过在转子上增加或除去质量的办法来实现其平衡。(3)转子静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或质径积矢量和为零)。(4)对于静不平衡转子只需在同一个平面内增加或除去平衡质量即可获得平衡,故称为单面平衡。(5)对于宽径比b/D<0.2的不平衡转子,只做静平衡处理。(6)转子动平衡条件:转子上各偏心质量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的矢量和为零,以及这些惯性力所构成的力矩矢量的和也为零。(7)实现动平衡时需在两个平衡基面增加或去除平衡质量,故动平衡又称为双面平衡。(8)动平衡的转子一定是静平衡的,反之则不然。(9)转的许用不平衡量有两种表示方法:许用质径积+许用偏心距。(1)机械运转的三阶段:启动阶段、稳定运转阶段、停车阶段。(2)建立机械系统等动力学模型的等效条件:瞬时动能等效、外力做功等效。(3)机器的速度波动分为:周期性速度波动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动。(4)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飞轮。(5)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安装调速器。(6)表征机械速度波动程度的参量是:速度不均匀系数δ。(8)飞轮调速利用了飞轮的储能原理。(9)飞轮宜优先安装在高速轴上。(10)机械在安装飞轮后的机械仍有速度波动,只是波动程度有所减小。(1)铰链四杆机构是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2)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表现形式: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3)曲柄摇杆机构的功能:将曲柄的整周转动变换为摇杆的摆动或将摇杆的摆动变换为曲柄的回转。(4)曲柄滑动机构的功能: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或反之)。(5)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或机架。(6)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连架杆。(7)铰链四杆机构成为曲柄摇杆机构的条件: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等于其它两杆长度之和;最短杆为机架。(8)铰链四杆机构成为又摇杆机构的条件:不满足杆长条件;或者是满足杆长条件但最短杆为连杆。(9)曲柄滑块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是:曲柄长度r+偏距r小于等于连杆长度l(12)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3)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4)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主动件,当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极限位置。(15)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急回性质。(16)对心曲柄滑块机构不具有急回特性。(17)曲柄导杆机构以曲柄为原动件时,具有具有急回性质。(18)连杆机构的传动角越大,对传动越有利。(19)连杆机构的压力角越大,对传动越不利。(20)导杆机构的传动角恒为90o。21)曲柄摇杆机构以曲柄为主动杆时,最小传动角出现在曲柄与机架共线的两位置之一。(22)曲柄摇杆机构以摇杆为主动件,当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时,机构处于死点位置。(23)当连杆机构处于死点时,机构的传动角为0。(1)凸轮机构的优点是:只要适当地设计出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使打推杆得到各种运动规律。(2)凸轮机构的缺点:凸轮轮廓曲线与推杆间为点、线接触,易磨损。(3)常用的推杆运动规律: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正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4)采用等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刚性冲击,只能用于低速轻载。(5)采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速轻载场合。(6)采用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也会给机构带来柔性冲击,常用于中低速重载场合。(7)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中高速轻载。(8)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无冲击,适于高速中载。(9)增大基圆半径,则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减少。(10)对凸轮机构进行正偏置,可降低机构的推程压力角。(11)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大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工作廓线出现交叉,从而使机构出现运动失真现象。(12)设计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时,对于外凸的凸轮廓线段,若滚子半径等于理论廓线上的最小曲率半径,将使凸轮廓线出现变尖现象。(1)圆锥齿轮机构可实现轴线相交的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传递。(2)蜗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试卷A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试卷2010—2011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卷NO A卷课程名称:高电压技术使用班级:电气N081 考试形式:开卷 座位号: 一、填空题(在每小题的横线上填上一个最佳答案。每空格1分,共21分) 1.电介质极化的基本形式有、、、 。 2.工程实际中,常用棒-板或电极结构研究极不均匀电场下的击穿特性。 3.固体电介质的击穿形式有、、。 4.雷电过电压分为和。 5.电气设备绝缘的老化主要有_、和。 6.影响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主要因素有、、、、 。 7.用静电电压表测量工频电压时,测出的是电压的_。 8.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工程上主要用和两个指标来衡量。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电介质中属于离子结构的是()。 A.纤维B.云母C.空气D.变压器油 2.电晕放电是一种()。 A.自持放电B.非自持放电C.电弧放电D.沿面放电 3.绝缘电阻的测量可以发现()。 A.介质内含气泡B.介质局部磨损C.介质分布不均匀D.介质已经受潮4.彼得逊等值电路可用来计算()。 A.一次折射电压B.一次反射电压C.多次折射电压D.多次反射电压5.若导线上方架有避雷线,则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A.降低B.升高C.不变D.为零 6.在电力系统中发生铁磁谐振时,谐振回路中电感参数是()。 A.时变B.线性C.受控D.非线性 7.流注理论比汤逊理论多考虑了()。 A.碰撞游离B.表面游离C.热游离D.电荷畸变电场 8.切除空载变压器出现过电压的主要原因是()。 A.电弧重燃B.截流现象C.电容效应D.中性点不接地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沿面闪络: 命题人或命题小组负责人签名:教研室负责人签名:系(部)领导签名: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自动控制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在五个方面得到磨练与培养。 (1)实践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2)质量意识: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在学习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坚持质量至上的思想。 (3)协作意识: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很少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了,所以要能与同学协同工作、协调配合。 (4)创新意识:勇于不断追求和探索新意境、新见解。 (5)坚毅意志: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要敢于面对困难、善于克服困难。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摄影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一) 习摄影有些年头,由于忙近两三年也没怎么没过相机!我是一个铁杆煤油,逛论坛很多,发现论坛里也有不少热爱摄影的煤油!水平参差不齐,有顶尖的高手,也有刚入门或者想要入门的朋友,一直想发个科普贴,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有关摄影的基本知识,但也是由于时间的缘故,一直没能成行,在下今日有点空闲时间,就转载一些别人总结的文章,并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转发给大家,共同学习一下,高手可以绕道,不过如有不恰当的地方,也欢迎指导,一起交流学习嘛! 今天写的算是第一季吧,如果大家反映良好,感觉有所帮助的话,我以后会抽时间发第二季,第三季等等! 好吧,先拜一拜摄影的鼻祖 达盖尔和他的相机 达盖尔: 世纪年代末期,路易·雅克·曼德·达盖尔(···)首次成功地发明了实用摄影术,是法国著名是艺术家。 “题目”割一下,不过碗大个疤 第一季:相机的分类,以及相机中的几个常见概念 相机的分类:传统光学相机: 按胶片的规格不同可分为: 半格机:一张胶片每次上弦只过半个格,可照两次 相机:使用胶卷的相机,胶卷的尺寸是24mm 36mm 相机:使用胶卷的相机,胶卷的尺寸是55.6mm 55.6mm(比例)

大画幅相机:就是能拍摄胶片规格为90mm 120mm及180mm 240mm以上的机背取景式照相机 按取景方式可分为:旁轴取景照相机:取景和成像不是一个光路,就是以前最常见的傻瓜机系列,一个眼平视取景,一个镜头成像,取景和成像有偏差,看到的和照到的有一点偏差。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所谓的单反,取景和成像一个光路,一个镜头,带一个反光板,取景时反光板,放下,成像是反光板抬起。取景和成像几乎无偏差。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就是两个镜头的带反光板的照相机,一个镜头成像,一个镜头取景。下面会给出工作原理图,很简单,自己理解,这种方式取景和成像也是有偏差的。记得小时照相,摄影师低着头看(取景)的老海鸥相机吗?那就是双反! 按聚焦方式不同、按用途不同还可以分好多特殊类型的相机,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在这里就不表了。 双反的工作原理

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结构及理论基础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11), 1269-1276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05188832.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05188832.html,/10.12677/ap.2017.711158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oncept, Structure and Theoretical Basis Hui Ku, Huiying Shi School of Psych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Received: Oct. 26th, 2017; accepted: Nov. 15th, 2017; published: Nov. 21st, 2017 Abstract The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have been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in China and abroa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covers different groups and different fields. However,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still insufficient. After systematical exploring and discussion of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in the concept definition, the structur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research statu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unclear meaning, internal structure confu-sion and single measuremen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uts forward the introspection and pros-pect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aticness, traceability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Structure, Theoretical Basis 基本心理需要:概念、结构及理论基础 库慧,史慧颖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 收稿日期:2017年10月26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1日 摘要 基本心理需要在国内外的研究由来已久,目前基本心理需要的研究遍及不同人群不同领域。但是需要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在概念界定、需要结构、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几个方面系统地对国内外基本心理需要的观点和研究进行阐述之后,发现其中存在涵义不清、内部结构混乱以及测量单一等问题。因此从系统性、追踪性以及应用性等方面提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录 序言 (1) 一、2019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及分析 (3) (一)毕业生的结构与规模 (3) (二)毕业生的就业率 (5) (三)毕业生的就业流向 (6) 二、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及反馈 (8) (一)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及反馈 (9) (二)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及反馈 (16) 三、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措施 (27) (一)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27) (二)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27) (三)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27 (四)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拓展并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28) (五)坚持就业思考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29 四、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反思 (30) (一)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30) (二)毕业生就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30) (三)毕业生就业信息、就业服务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 (30)

序言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是2003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2004年经教育部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学院坐落于闻名遐迩的革命圣地——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之畔,充分发挥地处党的诞生地优势,大力传承弘扬“红船精神”。嘉兴市地处东南沿海、长三角中心腹地,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连杭州、南濒杭州湾,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发达、经济繁荣,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南文化发源地、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地、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 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学院自创办以来,依托嘉兴学院资源优势,按照“独立办学、资源共享、规范运行”的办学方针,立足浙江、联系行业、服务全国,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一线,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面向未来,学院秉承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营造求是求真求正的校风,坚持应用型定位,聚焦人才培养,走质量立院、特色兴院、创新强院的发展道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民办本科高等学校。 学院实行“按大类招生,一年后进行专业分流”的招生和教学管理模式,加大学生专业自主选择权。学院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学生健康成长搭建平台,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5年7月,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浙江省加强应用型建设试点院校。 学院占地面积590余亩,校园与母体嘉兴学院校区相邻,环境优雅。建立了以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机电工程实验中心、医学实验中心、生化实验中心等十个实验中心为主体的实验室体系。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000余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74万余册、电子藏书199万余册。 学院拥有专任教师400余人(不含外教),其中副高职以上教师130余人,约占专任教师的32%;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70余人,约占专任教师的90%;另有部分外聘教师。 学院现有专业35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医学、法学等7大学科门类。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程管理等4个专业先后立项成为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经典部分)解读

《自动控制原理》题库 一、解释下面基本概念 1、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有哪些? 2、什么是开环控制系统? 答: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馈控制作用,即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量没有影响。 3、什么是自动控制? 答:自动控制就是采用控制装置使被控对象自动地按照给定的规律运行,使被控对象的一个或数个物理量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按照给定的规律变化。 4、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5、什么是反馈控制原理? 6、什么是线性定常控制系统? 7、什么是线性时变控制系统? 8、什么是离散控制系统? 9、什么是闭环控制系统? 10、将组成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反馈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元件组成? 11、组成控制系统的元件按职能分类有哪几种? 12、典型控制环节有哪几个? 13、典型控制信号有哪几种? 14、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是指?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哪几项? 16、在典型信号作用下,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由哪两部分组成? 17、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动态过程? 18、什么是控制系统时间响应的稳态过程? 19、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有哪几个? 20、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是什么? 21、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23、什么是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4、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有? 25、经典控制理论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有?

26、系统的物理构成不同,其传递函数可能相同吗?为什么? 27、控制系统的分析法有哪些? 28、系统信号流图是由哪二个元素构成? 29、系统结构图是由哪四个元素组成? 30、系统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有几种? 31、二个结构图串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 32、二个结构图并联连接,其总的传递函数等于? 33、对一个稳定的控制系统,其动态过程特性曲线是什么形状? 34、二阶系统的阻尼比10<<ξ,其单位阶跃响应是什么状态? 35、二阶系统阻尼比ξ减小时,其阶跃响应的超调量是增大还是减小? 36、二阶系统的特征根是一对负实部的共轭复根时,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波形是什么特点? 37、设系统有二个闭环极点,其实部分别为:δ=-2;δ=-30,问哪一个极点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响大? 38、二阶系统开环增益K 增大,则系统的阻尼比ξ减小还是增大? 39、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阶跃信号,但存在稳态误差?不存在稳态误差。 40、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加速度信号。一阶系统只能跟踪单位阶跃信号(无稳态误差)可以跟踪单位斜坡 信号(有稳态误差) 41、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零点对应系统微分方程的特征根。应是极点 42、改善二阶系统性能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43、什么是二阶系统?什么是Ⅱ型系统? 44、恒值控制系统 45、谐振频率 46、随动控制系统 47、稳态速度误差系数K V 48、谐振峰值 49、采用比例-微分控制或测速反馈控制改善二阶系统性能,其实质是改变了二阶系统的什么参数?。 50、什么是控制系统的根轨迹? 51、什么是常规根轨迹?什么是参数根轨迹? 52、根轨迹图是开环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还是闭环系统的极点在s 平面上运动轨迹? 53、根轨迹的起点在什么地方?根轨迹的终点在什么地方? 54、常规根轨迹与零度根轨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5、试述采样定理。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基本概念与原理:溶液 主要考点: 1.常识:温度、压强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 ① 一般固体物质.... 受压强影响不大,可以忽略不计。而绝大部分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也逐渐升高(如:硝酸钾等);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变化不大(如:氯化钠等);极少数固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降低的(如:氢氧化钙等)。 气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升高。 ② 混合物分离的常用方法主要包括:过滤、蒸发、结晶 过滤法用于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溶物形成滤液,不溶物形成滤渣而遗留在滤纸上; 结晶法用于分离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有差异的可溶物混合物,主要包括降温结晶法及蒸发结晶法 降温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比较大的物质(即陡升型物质),如硝酸钾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 蒸发结晶法用于提取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即缓升型物质),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 2.了解:溶液的概念;溶质,溶剂的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判断、转换的方法;溶解度的概念;固体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 溶液的概念就是9个字: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的,只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物质, 都可以认为是溶液。 ② 一般简单的判断方法: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的时候,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上把水看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在同一个溶液中,溶质可以有多种。特别容易判断错误的是,经过化学反应之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 ③ 概念: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说明在该温度下,不能够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比如说,在2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晶体,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固体。 判断:判断是否是饱和溶液的唯一方法:在一定温度下,继续投入该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物质的质量减少,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当溶液中出现有固体时,则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该固体的饱和溶液。 转换: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 改变溶解度,实际一般就是指改变温度,但具体是升高温度还是降低温度,与具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有 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增加溶解度 减少溶剂,增加溶质,减少溶解度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医疗器械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什么是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1)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 (2)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 (3)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 (4)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 (5)妊娠控制; (6)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2.我国医疗器械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我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是2014年6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目前构成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体系依次是:国务院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法规的关系是:下位法规是对上位法规的细化。如:部门发布的行政规章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具体实施细则。 3.我国对医疗器械产品实行什么样的管理?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 4.医疗器械产品是如何分类? 国家对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外科用手术器械(刀、剪、钳、镊、钩)、刮痧板、医用X光胶片、手术衣、手术帽、检查手套、纱布绷带、引流袋等。 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医用缝合针、血压计、体温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显微镜、针灸针、生化分析系统、助听器、超声消毒设备、不可吸收缝合线、避孕套等。 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角膜接触镜、人工晶体、超声肿瘤聚焦刀、血液透析装置、植入器材、血管支架、综合麻醉机、齿科植入材料、医用可吸收缝合线、血管内导管等。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68.二阶系统中,闭环零点的出现,加快了系统响应速度,克服了阻尼过大,响应速度慢的缺点。实现快速性和平稳性均提高。 69.二阶系统中,引入比例微分控制,不影响系统误差,自然频率不变。 70.在二阶系统中引入微分反馈,速度反馈使增大,振荡和超调减小,改善了系统平稳性。 71.在二阶系统中引入微分反馈,速度负反馈控制的闭环传递函数无零点,其输出平稳性优于比例——微分控制。但是,系统快速性会降低。 72.在二阶系统中引入微分反馈,系统跟踪斜坡输入时稳态误差会加大,因此应适当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 73.高阶系统瞬态响应各分量的衰减快慢由指数衰减系数pj和ζkωnk决定。如果某极点远离虚轴,那么其相应的瞬态分量持续时间较短。对系统暂态性能的影响就小。 74.当某极点pj靠某零点zi很近,相应瞬态分量的系数就越小,极端情况下,当pj和zi重合时,该零极点为偶极子,对系统的瞬态响应没有影响。 75.在系统中,某极点距虚轴的距离小于其他所有极点距虚轴的距离的1/5,在其附近没有零点存在,则该极点为主导极点。系统的瞬态响应取决于主导极点。若主导极点为一个负实数,高阶系统近似为一阶系统;若主导极点为一对共轭复数,高阶系统近似为二阶系统。 76.必要条件:控制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系数ai(i=0,1,2,…,n)均大于零,小于零或者等于零(缺项)系 统必不稳定。 77.充分条件:劳斯表中第一列的元素均大于零时,系统稳定;反之,如果第一列出现小于零的元素时,系 统就不稳定。第一列元素符号的改变次数,代表特征方程的正实部根的个数。第一列出现0元素,系统临 界稳定。 78.系统的相频特性是指输入、输出正弦相位差与频率的关系,幅频特性是指输入、输出正弦幅值比与频率的关系。 79.系统的稳态输出正弦的复数形式与输入正弦函数的复数形式之比是-个复数,复数的幅值就是幅频特性,复数的幅角就是相频特性。 80.由奈氏判据可知,当ω从-∞变化到+∞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G(jω)H(jω)按逆时针方向包围(-1, j0)点P周,P为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数目。 81.由奈氏判据可知,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G(jω)H(jω)不包围(-1,j0)点。 82.闭环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当ω由0变到∞时,在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ω)≥0的频段内,相频特性φ(ω)穿越-180°线的次数(正穿越与负穿越次数之差)为P/2。P为s平面右半部开环极点数目。 83.系统校正的实质是,利用校正装置所引入的附加的零、极点,来改变整个系统零、极点的配置,改变根轨迹或频率特性的形状从而影响系统的稳、暂态性能。 84.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决定系统的稳态精度,中频段决定系统的暂态性能,高频段则决定系统的频宽和抗扰能力等。 85.比例元件在信号变换中起着改变增益而不影响相位的作用。 86.在串联校正中,比例校正元件只影响系统的开环增益,从而影响系统的稳态误差。显然,增大开环增益,系统将提高稳态精度,同时,剪切频率增大,系统的快速性提高。但是它又往往使系统的相角裕量减小, 所以系统的平稳性变差。 87.微分元件在信号变换中起着对信号取导数即起到加速的作用,同时使相位发生超前。但由于它对恒定信号起着阻断作用,故在串联校正中不能单独使用, 88.比例微分校正可全面改善系统稳态及暂态性能,但是对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影响较大,只能用于原系统抗高频干扰的能力非常强的系统。 89.积分元件在信号变换中起着对信号进行积分即积累的作用,同时使相位发生滞后,积分控制可以提高系统的无差度,即提高系统的稳态性能。但积分控制相当于系统增加一个开环原点极点,这将不利于系统的 稳定性。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相关概念界定: 1.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可视为“整合照料”的一个子概念,它强调老年照顾中的医疗和照护两个方面,并将医疗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区别于传统的生活照料养老服务,不仅包括日常起居、文化娱乐、精神心理等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健康检查、疾病诊治、临终关怀等专业医疗保健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医养结合”中的医疗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不是简单地打针吃药的医疗服务,而是应当达到一级医院以及以上的医疗水平,要具备健全的科室和诊疗项目,硬件上要有足够的空间、房屋设施和相当水平的医疗器械,软件上要有足够资格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师、护士。 “医养结合”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服务对象、服务提供的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实现路径以及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标准。 (1)服务对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服务对象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采用传统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居家养老的生活基本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其次,对于机构养老,主要面向生活半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再次,对于一些高收入老年人,比较注重晚年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优质健康保健服务。 (2)服务提供主体:首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协调各主体之间关系,形成凝聚力。 其次,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要加强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满足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尽职尽责。 (3)服务内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服务内容广泛,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基本生活护理服务。而是医疗救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等医疗保健服务。三十精神慰藉、精神安慰、老年文化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 (4)服务人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侧重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因此对于服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首先,与家庭建立契约关系的医生必须是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全科医生,并且熟悉老年病的诊断和治疗。其次,养老机构必须要根据需要增加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和专业护士。再次,医疗机构为了满足入住老年人的需求,也要增加相应的护理人员。 (5)实现路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现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和统筹协调作用,具体包括:一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集中以治疗老年病为主的全科医生,与家庭建立长期契约关系,定期为老年人提供上门诊疗服务。二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三是单一养老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或养老服务。四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 (6)养老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医疗服务是一项需要高精技术的服务,关乎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必须根据自身职责,建立相关法规,形成专业的规范制度,完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人员标准和管理规范,简历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中心至少要达到一级医院的标准,简历严格的监督制度和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鼓励全社会对服务进行监督。 2.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是一种整合医疗和养老功能,以专业的持续的医疗、护理、保健服务为特色的新型养老机构,是对传统养老机构的创新。主要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一个或多个养老机构与距离较近的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预约就诊和双向转诊等服务。二是由单一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机构提供医疗货养老服务,一方面通过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中心,为入住机构的老年人提供方便有效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大兴医院机构利用自身优势设立以病后康复和保健为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资源共享;三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设立老年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开

股票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一、股票的基本概念和投资程序 1、什么是股票?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它可以作为买卖对象和抵押品,是资金市场主要的长期信用工具之一; 2、股票的种类 A 股: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股票; A股中的股票分类: 绩优股:绩优股就是业绩优良公司的股票; 垃圾股:与绩优股相对应,垃圾股指的是业绩较差的公司的股票; 蓝筹股:指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 B 股:也称为人民币特种股票。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中国大陆上市的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明面值,只能以外币认购和交易;部分股票也开放港元交易; H 股:也称为国企股,是指国有企业在香港 (Hong Kong) 上市的股票; N 股:是指那些在中国大陆注册、在纽约(New York)上市的外资股; S 股:是指那些主要生产或者经营等核心业务在中国大陆、而企业的注册地在新加坡(Singapore)或者其他国家和地区,但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挂牌的企业股票; 日本:日经指数 香港:恒生指数 台湾:台湾海峡指数 美国:道琼斯指数

3、如何开户? A、到证券公司分别建立证券账户和资金账户,方可进行证券买卖,缺一不可;投资者买卖证券,都会在证券账户中如实地反映出来。开户步骤如下: (1)在当地证券登记公司或其代理处购买开户申请表并按表要求填写; (2)将填写好的开户申请、有效证件及开户费交与工作人员; (3)经确认无误后,即可领取A股证券账户。 B、证券营业部可为投资者代办沪深两市的证券帐户,凭已办理的证券账户开设资金帐户。投资者可同时把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卡与营业部的资金帐户联通,通过银证转帐可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资金存取; C、证券帐户开好后,然后办理网上交易、电话交易开通手续,以后就可以通过网上交易、电话远程交易。如果采用网上交易,可以在家里自己在证券公司的网站免费下载正版的股票行情分析软件和交易软件; D、开户手续办好后,当天或次日就可以开始买卖股票。 4、开户后领取的证件 沪深股东卡各一张 证券资金账户卡 所属证券客户资料 记住交易密码和资金密码 5、股票开户需要的费用和资金 沪市A股帐户开户费为40元,深市A股帐户开户费为50元,合计90元;一般开资金帐户是免费的。目前资金帐户中的资金量是没有限定的。 6、交易规则 A、成交时,价格优先的原则:较高价买进的申报,优先于较低价买进的申报;较低价卖出的申报,优先于较高价卖出的申报; B、股票交易单位为股,每100股为一手,委托买卖必须以100股或其整倍数进行; C、涨跌幅限制: 交易所对股票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涨跌幅比例为10%, 其中ST股、*ST股和S股价格涨跌幅比例为5%; 股票上市首曰不受涨跌幅限制; D、 T+1:T即交易曰,T+1即交易曰后的第二天。所谓的T+1即当天买入的股票不能在当天卖出,需待第二个交易曰方可卖出;不过当天卖出股票可在成交返还后再买进股票,即资金的T+0回转,但提取现金还是要等到第二曰; E、 T+0:指的是当天买入股票可以当天卖出,当天卖出股票又可以当天买入;这是炒股的一种技巧,即当投资者手上持有部分股票和部分现金时,完全可以在手中现有的股票冲高时卖出,并在其向下回落时将卖出的股票在低位买回来,收市时,持股数不变,但资金帐户上的现金增加了,反之亦然,可以先低价买入,当日冲高时卖出。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概念总结 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 2.一个控制系统至少包括控制装置和控制对象 3.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被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进行调节的控制系统 4.根据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形成闭合回路来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根据信号的结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根据给定值信号的特点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系统元件的特性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线性控制系统、非线性控制系统。 根据控制信号的形式分类,控制系统可分为:连续控制系统、离散控制系统。 5.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6.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和参数决定 7.对复杂系统的方框图,要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采用梅森公式 8.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应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9.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10.信号流图中,节点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叠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 11.从控制系统稳定性要求来看,系统一般是具有负反馈形式。 12.组成控制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是环节。 13.系统方框图的简化应遵守信号等效的原则。 14.在时域分析中,人们常说的过渡过程时间是指调整时间 15.衡量一个控制系统准确性/精度的重要指标通常是指稳态误差 16.对于二阶系统来说,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都是正数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 17.若单位反馈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其稳态误差ess为常数,则此系统为0型系统 18.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 19.一阶系统 G(s)= K/(Ts+1)的T越大,则系统的输出响应达到稳态值的时间越长。 20.控制系统的上升时间tr、调整时间tS等反映出系统的快速性。 21.二阶系统当0<ζ<1时,如果ζ增加,则输出响应的最大超调量将减小。 22.对于欠阻尼的二阶系统,当阻尼比ξ保持不变时,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ωn越大,系统的超调量σp不变 23.在单位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II型系统的稳态误差 ess=0 24.衡量控制系统动态响应的时域性能指标包括动态和稳态性能指标。 25.分析稳态误差时,将系统分为0型系统、I型系统、II型系统…,这是按开环传递函数中的积分环节数来分类的。 26.二阶系统的阻尼系数ξ=时,为最佳阻尼系数。这时系统的平稳性与快速性都较理想。 27.系统稳定性是指系统在扰动消失后,由初始偏差状态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的性能。 28.系统特征方程式的所有根均在根平面的左半部分是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29.如果系统中加入一个微分负反馈,将使系统的超调量减小。 30.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可用劳斯判据判断。 31.主导极点的特点是距离虚轴很近。 32.根轨迹上的点应满足的幅角条件为∠G(s)H(s)等于±(2l+1)π (l=0,1,2,…) 33.如果要求系统的快速性好,则闭环极点应距离虚轴越远越好。 34.根轨迹的分支数等于特征方程的阶数/开环极点数,起始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传递函数的开环零点。 35. 根轨迹与虚轴相交时,在该交点处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系统阻尼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