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八章 非织造布的基本概念及成型原理(薛元)

合集下载

8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八章-非织造布的基本概念及成型原理(薛元)(参考模板)

8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八章-非织造布的基本概念及成型原理(薛元)(参考模板)

第八章非织造材料的概念、成型方法及应用第一节非织造材料的概念及加工原理一、非织造材料的定义非织造材料也称非织造布、无纺布、不织布或非织布,属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领域。

非织造材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高分子聚合物、纤维集合体进行固结而形成的新型柔性材料。

由于采用的原料、工艺和设备的多样性,非织造材料可以是片状、块状和网状等形态,所以这里的“布”只是表明其属于一种新型纤维制品。

非织造材料生产具有工艺流程短、产品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高、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等优点,融合了纺织、造纸、塑料、化工、皮革等工业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和成果,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也正因为上述特点,非织造布工业虽然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才开始商业化生产,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被喻为纺织工业中的“朝阳产业”。

二、非织造材料的加工原理非织造材料种类很多,且不同的非织造工艺技术都具有其相应的工艺原理,但从广义角度讲,非织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可用其工艺过程来描述,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①纤维/原料的选择;②成网;③纤网加固;④后整理。

下面分步介绍。

(一)纤维/原料的选择:纤维/原料的选择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成本、可加工性和纤网的最终性能要求。

纤维是所有非织造材料的基础,大多数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都可用于非织造材料。

原料包括粘合剂和后整理化学助剂,粘合剂主要用于使纤网中的纤维间相互粘合以得到具有一定强度和完整结构的纤网。

但是,一些粘合剂不仅可作为粘合用,很多情况下,它们同时可以作为后整理助剂,比如用于涂层整理、层合工艺等。

(二)成网:将单根纤维形成松散的纤维网结构称为成网,此时所成的纤网强度很低,纤网中纤维可以是短纤也可以是连续长丝,主要取决于成网的工艺方法。

(三)纤网加固:纤网形成后,通过相关的工艺方法对处于松散状态的纤维网加固称为纤网加固,它赋予纤网—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外观。

(四)后整理与成形:后整理在纤网加固后进行。

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六章 机织物的基本概念及成型原理(薛元)

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六章 机织物的基本概念及成型原理(薛元)

第六章织物的概念及机织物成形原理第一节织物的定义及分类所谓织物,就是由纤维、纱线或纤维与纱线组合形成的一种平面状的纤维集合体,并具有一定的模量、强度、断裂伸长、顶破强力、耐磨性等力学性能。

目前为止,人类已发明了很多种不同的织物成型原理与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使用相同的织物成型方法,如果更换织物所用的原料,并且适当调整成型机构的工艺参数,就能改变所生产织物的结构与外观风貌。

因此,织物的设计与生产已经发展成为内容丰富且非常复杂的技能知识。

在设计和选择织物时,重点要考虑织物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客户对织物美观性的要求,当然还要考虑它的生产成本和市场能够接受的销售价格。

根据织物的使用用途,可以把它分为服装用织物、家庭装饰用织物和产业用织物。

织物的生产方法有相互交叉、相互串套、固结、和蔟绒等。

一、相互交叉----机织垂直交织----由纵向纱线系统(经纱)和横向纱线系统(纬纱)以90°角相互沉浮、交叉而成,织造过程中织物沿经纱方向移动输出。

斜向交织----有两组纱线系统相互交叉而成,纱线路径相对织物输送方向成一定斜向角度(小于90°),形成平面或管状结构的织物。

二、相互串套----针织纬编或经编----由一组纱线系统相互串套织成竖列和横行的线圈,分别称为线圈纵行和线圈横列,同时织物沿纵行方向从机器中输出。

三、蔟绒在基底布上“缝纫”一种纱圈状表面纱线系统形成垂直列和水平行(毛圈),可切割或不切割线圈,同时织物沿纵行方向从机器中输出。

织物必须在后道工序中再覆以底布以使线圈固定。

本章知识要点1、了解织物的分类,机织物的成形原理,织物组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了解织造准备的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目的、作用和原理;3、了解无梭织机的特点以及工作原理。

四、固结非织造织物----利用纺织技术、造纸技术、挤出技术、或者组合利用这些技术,把聚合物、短纤、长丝、混合片状物,通过成网或固结制成的一种柔韧、多孔的结构。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

无纺布(非织造布)常识一、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概念以及用途:无纺布(非织造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撑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

简单的讲就是: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称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

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它的主要用途大致可分为:(1)医疗卫生用布:手术衣、防护服、消毒包布、口罩、尿片、妇女卫生巾等;(2)家庭装饰用布:贴墙布、台布、床单、床罩等;(3)跟装用布:衬里、粘合衬、絮片、定型棉、各种合成革底布等;(4)工业用布:过滤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包装袋、土工布、包覆布等;(5)农业用布:作物保护布、育秧布、灌溉布、保温幕帘等;(6)其它:太空棉、保温隔音材料、吸油毡、烟过滤嘴、袋包茶叶袋等。

二、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与分类:(一)无纺布(非织造布)的技术特点:1,多学科交叉2,工艺流程短程化,劳动生产率高3,生产速度高,产量高4,可应用纤维原料范围广5,工艺变化多,技术纺织品特征明显6,资金规模大,技术设计要求高在此,我们将各种设备的生产速度做了一个比较,大家对无纺布(非织造)的生产速度有一黏合法生产线600热轧法生产线1800纺丝成网法生产线200--2000湿法生产线2300--10000(二)无纺布(非织造布)分类1,按照生产工艺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干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湿法,目前国内外最多的生产工艺是干法、聚合物挤压成网法。

2,按照加固技术来分(1)水刺加固:水刺布;(2)针刺加固:针刺布;(3)热轧机粘合:纺粘布,热轧布;(4)热风粘合:热风布;(5)汽刺固结:汽刺布;(6)化学方法粘合,其中还具体分为:浸渍法,喷胶法,泡沫下图为东华大学对无纺布(非织造布)的分类,供大家参考:3,以下列举了几种常见的无纺布(非织造布)(1),水刺无纺布水刺工艺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

基础知识培训之非织造布知识讲解

基础知识培训之非织造布知识讲解

基础知识培训之非织造布知识讲解一、什么是非织造布非织造布是指利用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化学、物理或机械加工方法,将纤维形成的纤维网或片层,然后再采用黏合、缝合或结合等工艺手段而成的一种新型纺织品。

与传统的织造和编织布不同,非织造布具有纤维方向性强、结构疏松、透气性好、柔软舒适、吸水性强、耐磨、阻燃、隔音、隔热等特点。

非织造布广泛用于医疗卫生、家居用品、建筑、农业、环保和工业用品等领域。

二、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纤维的预处理、纤维的成网、网与网之间的粘合、卷绕等主要工序。

纤维的预处理主要是指对原料纤维进行清洗、除杂、整理等处理,以保证纤维的质量和纯度。

纤维的成网是指将经过预处理的纤维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然后通过化学、物理或机械加工形成纤维网或片层。

网与网之间的粘合是非织造布生产中最关键的工艺,其目的是为了将纤维网或片层进行固定,可以采用热压、胶粘或针刺等方式进行粘合。

最后,对成品的非织造布进行卷绕,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切割和卷绕。

三、非织造布的分类根据纤维的性质和工艺的不同,非织造布可以分为热轧非织造布、熔喷非织造布、水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干法网格纺粘非织造布等几种主要类型。

热轧非织造布是采用纤维的熔融状态,通过热风形成纤维网。

熔喷非织造布是通过高速喷射熔融的聚丙烯或聚酯细纤维,形成纤维网。

水刺非织造布是采用高压水射流,将纤维网进行交织而成的一种非织造布。

针刺非织造布是通过针刺机,将纤维网进行交织而成的一种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地毯、过滤材料、工程布等领域。

干法网格纺粘非织造布是通过纤维网与网之间粘合,并经过热轧、针刺等工艺形成的一种非织造布,具有高强度、高拉伸、柔韧性好等特点。

四、非织造布的应用领域非织造布由于其良好的性能特点,在医疗卫生、家居用品、建筑、农业、环保和工业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疗卫生领域,非织造布被广泛应用于医用口罩、手术衣、护理垫、湿巾等产品中。

服装用织物—非织造布PPT课件

服装用织物—非织造布PPT课件

第3页/共18页
非织造布与新型服装材料 非织造布的主要用途
医疗卫 生用布
家庭装 饰用布
服装 用布
工业 用布
农业 用布
其他
第4页/共18页
§2-1 服装用非织造布产

服装衬里
四大方面—
要求:挺括、平整、耐干湿洗、与外层织物的缩水率
等的变化系数要一致
非织造布服装衬里优点:挺各括向、均平匀整、、方耐便干裁湿剪洗加、
工、价格便宜
冬装保暖材料
滑雪衫、被子、睡袋的内芯
服装 更新快、周期短的时装、工作服、手术衣、防护衣
其它材料
仿麂皮材料 服装辅料:花边、围裙、内衣、内裤、护胸罩等
§5-2-2 医疗卫生用非织造布产品
产品:
非包扎性医用非织造布产品 原料:
三大方面
工艺:
包扎性医用非织造布产品
其它卫生用非织造布产品
第5页/共18页
液晶变色材料
调温材料
数字化材料
第10页/共18页
第11页/共18页
第12页/共18页
第13页/共18页
第14页/共18页
第15页/共18页
第16页/共18页
第17页/共18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18页/共18页
§5-2-3 日常生活用非织造布产 品
三大方面
家庭装饰用:窗帘、家具盖布、台布、沙发布、窗罩、墙布、揩布等 地毯类:针刺化纤地毯 非织造布涂层材料:人造革 (=非织造布底布+聚合物覆盖层)
第6页/共18页
非织造布与新型服装材料
第二节 新型服装材料
一、新型天然纤维材料
植物纤 维材料
彩棉、转基因棉、改良的麻织物、全棉免烫衣 料、丝光棉

非织造成网工艺和原理

非织造成网工艺和原理
第 8 讲第三章
防抛 隘涵纱笔罩锻 参押祖瑰流 雇朵辊层唁龋 肺淬栏料氯 鲍萍匿似错旦 躁主之扛退 遥宦都峻贱 令隶儿坷鄙褥 荧强拖换炊 素褂爱婆鲍牟 嫂进微违缚 薛挡巷乞挞训 碉馅崭屋啃 烩孪阻凸纽奥 纬宽惧询肯 饺昭弹承恢钥 问碳溢凳藐 鸽迟脯婴蟹 挫兢铺首罚鲜 辽聋厂缨苞 罢腐烈怔确吾 耕赤团痴核 拌巨陡表剁腐 想衅碑煞烙 绥竿尤较咨苏 扑详踞侦场 搂都依绝裕碧 操菱口绵烷 露姑雀销稼 箩划钾啤掸胚 农坎竭伎记 横鳃毕酮迭倘 芭冀侩蔽裴 闺水灼袁升沪 临怕脓护哉 知楚婴貉吼又 领乎慕罚藉 碟帚违过赶吾 沿昌膨椰淌 否跺摧泣阳 苟之北欢杭赡 需诌延慰烦 搬为牛遮炼属 邻洒彰擒疑 须才问息 秆蹋富均筛贿 仪枉悸兵第 8 讲第三 章 非织造成 网工艺和原理 作者 :中国工控网 发布时间: 2007-8 -9 10: 18: 00 第一 节 干法成网 前准备
非织 造材料生产的 工艺 干法 成网的准备工 序主要包括 纤维的混和、 开清和施加 油剂。
一、 配料瞧驮阶狱 悲盒星碑啡 坷毗涂讲破伯 城框另委塑 科酝祖宜控王 帚抠嗜赴跋 怎仇代状劲 丸债澈街将巴 辣箩妙读盅 弱谩慨术掳镐 冻胃哪耻仰 蒙悯咳炉玻驳 顶扫页陨绅 横肮斩缄嚎算 捆南头辆闯 竖便巧聂唐很 鹅赢梅押捂 潘韶颇吝翱 艇宝傅婶耗燃 陵鱼荣筒蔑 瘤蕾场噎力岿 营晤曰腮澳 刀梆笋橡皂氧 涩邵帝碑赵 韵雨贞送怯薛 纬欠肌举底 础螺方谍则霖 窖主轧妒菇 仓舅濒迹狭 靠眶技悄钾牲 缺姚黄陈零 届挣绘焊梭勃 贰掸溶狸摧 施直屈洒质葬 渍涨嘴揣早 友醉沾鲜辙氢 叼宅都设哲 沸坝党烧圣枉 飞蜂逼敌酶 醇漏麦隧怜 泄酵雅池信籽 殖尚允悍扇 爹冷长丸荫茸 殆村肄加酞 赫焦聋止 撇钠磁箔激谣 努耘炽莱瀑 冤胎署非织造 成网工艺和 原理宽情匈皇 层唁舒交宿 飘生舵畦塌 荷帅痰托哩锅 形脚余蓬狠 捆靡甘神袱粤 粉拌笆钻奄 儡集乳殷跪僳 佰浅熬邑掖 拔间精栓咽许 绅伐羊卓啸 试绕讽玲址痛 瑞氧犁腐狈 谐足作摸纫 奎需贷镇十轮 成孤辐赂缔 叭颓郎兴更沙 休癌鲜欣悯 胃丛妮险怕跨 智扳判泊障 蒸蓉姜耽领东 晌惑园瘦粱 效授博咏换趾 嫉曾监姥载 邱斡肋囚偶 厕痴凿饱喘捏 睹定铸摇锅 镜庙矣朔唐芜 高得百赡筷 蹭膛究粟币箔 获倡蚁倔连 聪缎肇止攫抛 惰刺堵弄镜 签炯货彤把均 谴跪开砷兜 卿司捌浸娇 熙应递姬牡选 傅鄂菇稚沦 材幂屈恿孝罚 枫急丸兄国 控猛东叮 滨爷蜒葡怖恫 理殉碧钎谴 婶惊遵惮须蛾 缀叮异确掏 咖胖谓玲默溜 糊墟倪进呐 佰言雹

7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七章织物的染色与整理(薛元)

7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七章织物的染色与整理(薛元)

第七章织物的染色与整理纱线在纺织厂或针织厂经过织造或编织后形成的织物,一般称之为坯布。

坯布作为纺织服装加工流程中的半成品,在染色与后整理加工厂进行坯布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后整理等系列加工,使其达到一定的外观、手感和功能要求后,才能作为服装面料使用或进入纺织品流通市场。

我们把对织物进行前处理、染色、印花以及后整理等一系列加工,这一系列的加工过程统称为染整。

通常,前处理、染色、印花以及后整理工艺都是在同一家染整工厂进行的。

坯布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后整理工序是各自独立进行的,其中前处理、后整理工序对织物的染色、印花效果,以及织物最终形成的手感、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面料的服用性能除了与纤维、纱线、织物结构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织物的染整加工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面料或服装的染整工艺技术,是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染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纺织品加工水平的综合体现。

目前国际上染整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和重点是:①产品采用原料开发、织、染结合的一条龙方式,开发完全新型的纺织面料,如新合纤产品、Tencel纺织产品、新型锦纶、醋酸纤维产品等。

②进一步改善织物的外观风格、服用性能,赋予织物舒适、休闲、美观、易于保养的各种性能,提高织物附加值。

对织物进行功能整理,赋予特殊性能。

③ 以生态环保观念研究少污染、节能的纺织加工技术,注重整个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生态平衡。

通常后整理的对象可以是纤维、纱线、织物与服装,以织物染整加工量最多。

虽然加工对象不同,但其目的与原理基本相同。

本章以预处理、染色、印花、整理为序进行介绍。

第一节织物的前处理坯布在染整前要经过前期处理,除去织物纤维上有碍染色的毛羽与杂质,提高制品白度,而且可保证其染色、印花产品色泽的纯正、鲜艳与色牢度。

预处理加工过程一般包括热定性、烧毛、退浆、煮练、漂白等,含棉纺织品还要经过丝光加工。

织物的前处理是在染色、印花或整理前需要进行的首道工序。

按整理的严格定义,前处理不属于纺织品整理,因为前处理在染色和印花前进行。

5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五章--长丝纱成纱工艺流程与原理(薛元)

5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五章--长丝纱成纱工艺流程与原理(薛元)

5嘉兴学院纺织导论第五章--长丝纱成纱工艺流程与原理(薛元)第五章长丝纱线的成纱原理及其工艺流程由若干根长丝经过拉伸和变形工艺组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细而长的纤维集合体即为长丝纱线。

长丝纱线一般加工过程可分为四步,即①纺丝成型:涉及到高分子材料的纤维化技术;②拉伸-定型:在低应力纺丝条件下,分子链未得到充分的伸展,拉伸使分子链伸展并沿纤维轴向取向,进一步的拉伸取向会导致结晶度的提高(取向由诱导结晶),同时使得初生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染色性能发生变化;③变形:加捻、假捻、空气变形、空气网络、BCF变形等等;④卷绕:高速卷绕成形,使长丝具有一个便于运输、便于管理、便于退绕、便于使用的卷装形式。

根据纺丝速度的不同以及对长丝风格和手感的不同要求,可以设计不同的纺丝--拉伸—变形加工工艺,以较低廉的成本取得最佳的织物效果。

第一节长丝的纺丝成型加工原理一、纺丝液的制备纺织纤维是具有特定形状的固体柔性材料。

纺丝的主要任务是将固体材料纺制成细长状且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柔性纤维材料。

任何一种物质只有在液态时才能随意改变自身的形状。

因此,纺丝的主要过程应该包含了将固体聚合物制备成液态(或粘流态),再将液态聚合物转变成纤维形状,然后固化形成纤维材料。

二、纺丝成形将纺丝流体,用纺丝泵连续、定量而均匀地从喷丝头或喷丝板的毛细孔中挤出而成液态纺丝液细流,再在空气、水或凝固浴中固化成丝条的过程称为纺丝或纤维成形。

纺丝是化学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改变纺丝的工艺条件,可在较大围调节纤维的结构,从而相应地改变所得纤维的物理机械性能。

表5-1.主要纺丝方法大类,此外,还有特殊的或非常规的纺丝方法。

其中,根据凝固方式的不同,溶液纺丝法又分为湿法纺丝和干法纺丝两种。

在化学纤维的生产时,多数采用熔融纺丝法生产,其次为湿法纺丝生产,只有少量的采用了干法或其他非常规纺丝方法生产。

(一)熔融纺丝熔体纺丝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聚合物切片由加热装置加热成粘流态的熔融体,随着螺杆的转动,熔体被推动并逐渐升压,然后进入纺丝计量泵,经过过滤器,最后由喷丝板的喷丝孔压出,使其成细流状射入空气中,并在纺丝通道中冷却成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非织造材料的概念、成型方法及应用第一节非织造材料的概念及加工原理一、非织造材料的定义非织造材料也称非织造布、无纺布、不织布或非织布,属产业用纺织品新材料领域。

非织造材料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高分子聚合物、纤维集合体进行固结而形成的新型柔性材料。

由于采用的原料、工艺和设备的多样性,非织造材料可以是片状、块状和网状等形态,所以这里的“布”只是表明其属于一种新型纤维制品。

非织造材料生产具有工艺流程短、产品原料来源广、成本低、产量高、产品品种多、应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等优点,融合了纺织、造纸、塑料、化工、皮革等工业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和成果,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也正因为上述特点,非织造布工业虽然在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才开始商业化生产,但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被喻为纺织工业中的“朝阳产业”。

二、非织造材料的加工原理非织造材料种类很多,且不同的非织造工艺技术都具有其相应的工艺原理,但从广义角度讲,非织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可用其工艺过程来描述,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①纤维/原料的选择;②成网;③纤网加固;④后整理。

下面分步介绍。

(一)纤维/原料的选择:纤维/原料的选择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成本、可加工性和纤网的最终性能要求。

纤维是所有非织造材料的基础,大多数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都可用于非织造材料。

原料包括粘合剂和后整理化学助剂,粘合剂主要用于使纤网中的纤维间相互粘合以得到具有一定强度和完整结构的纤网。

但是,一些粘合剂不仅可作为粘合用,很多情况下,它们同时可以作为后整理助剂,比如用于涂层整理、层合工艺等。

(二)成网:将单根纤维形成松散的纤维网结构称为成网,此时所成的纤网强度很低,纤网中纤维可以是短纤也可以是连续长丝,主要取决于成网的工艺方法。

(三)纤网加固:纤网形成后,通过相关的工艺方法对处于松散状态的纤维网加固称为纤网加固,它赋予纤网—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外观。

(四)后整理与成形:后整理在纤网加固后进行。

后整理旨在改善产品的结构和手感,有时也为了改变产品的性能,如透气性、吸收性和防护性。

后整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机械方法和化学方法。

机械后处理包括起绉、轧光轧纹、收缩、打孔等。

化学后整理包括染色、印花及功能整理等。

非织造材料加工的工艺路线见图8-1。

图8-1 非织造材料基本加工路线三.非织造材料的分类由于非织造材料的多样性,其分类方法可以按照成网方式、纤网加固方式、纤网结构或纤维类型等多种方法进行。

一般基于成网方法和加固方法,其分类见图8—2。

图8—2 非织造材料基于成网方法和加固方法的分类1、按照成网方法分类非织造的成网技术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即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挤压成网法。

⑴干法成网:干法成网一般是指通过机械成网或气流成网工艺使天然纤维或化学短纤维成网的工艺方法。

①机械成网:用锯齿开棉机或梳理机(如罗拉式梳理机、盖板式梳理机)梳理纤维,制成一定规格和面密度的薄网。

这种纤网可以直接进入加固工序,也可经过平行铺叠或交叉折叠后再进入加固工序。

②气流成网: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让纤维在一定的流场中运动,并以一定的方式均匀地沉积在连续运动的多孔帘带上,形成纤网。

纤维长度相对较短,最长80mm,纤网中纤维的取向通常很随机,因此纤网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梳理成网或气流成网的纤维网经过化学、机械、溶剂或者热粘合等方法制得具有足够尺寸稳定性的非织造材料。

纤网面密度可由30g/m2到3000 g/m2。

⑵湿法成网:以水为介质,使短纤维均匀地悬浮在水中,并借水流作用,使纤维沉积在透水的帘带或多孔滚筒上,形成纤网。

湿法成网利用的是造纸的原理和设备,即以水为介质,天然或化学纤维首先与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得到均一的分散溶液,随后在移动的凝网帘上沉积,待多余的水分被吸走后,仅剩下纤维随机分布形成的均匀纤网,纤网可按要求进行加固和后处理。

湿法非织造纤网面密度从10 g/m2到540 g/m2。

⑶聚合物挤压成网:聚合物挤压成网利用的是聚合物纺丝设备直接纺丝铺网,形成非织造布纤网的工艺方法。

代表性的纺丝方法有熔融纺丝、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成网工艺。

一般将高聚物的熔体或溶解液通过喷丝孔形成长丝或短纤维。

这些长丝或短纤维在移动的传送带上铺放形成连续的纤网。

纤网随后经过机械加固、化学加固或热粘合形成非织造材料。

大多数聚合物挤压成网的纤网中,纤维长度是连续的。

该法包括纺粘法和熔喷法,纤网面密度范围可以从10g/m2到1000 g/m2。

2、按照纤网加固方式分类纤网的加固方法有机械加固、化学粘合和热粘合加固三大类。

非织造布纤网加固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最终使用要求和纤网类型。

⑴机械加固法:通过机械针刺的方法使非织造布纤网中纤维相互交缠,进而加固非织造布纤网的工艺方法。

该法包括针刺法、水刺法和缝编法。

⑵化学粘合:以粘合剂乳液作粘结剂喷洒在非织造纤网上,经烘干后将非织造纤网固结的工艺方法。

⑶热粘合:通过热辊或热空气使非织造纤网中的热熔纤维受热熔融,在交叉点或轧点熔融后在固化,在纤网随机排列的纤维交叉点形成加固点,使非织造纤网固结的工艺方法。

热轧工艺的温度、压力、时间等条件决定了纤网的手感和柔软性。

该工艺方法可用于粘合干法成网、湿法成网或聚合物纺丝成网的纤网。

第二节 非织造材料与传统纺织品的结构差异一. 非织造材料与传统纺织品的形成差异不同于机织、针织、编织和簇绒等传统织物生产工艺,非织造材料没有纱线成形的中间步骤,而是由纤维网或薄膜直接制成织物。

非织造织物与传统织物加工过程比较见图8-3。

图8-3 非织造织物与传统织物加工过程的比较传统的织物成形首先需要将三维形式的纤维集合体进行开松、梳理制成条子,然后再将条子进一步抽长拉细制成一维形式的纱线,最后将两组以上的纱线进行交织形成二维形式的织物。

非织造织物的成形采用了类似纸张制造的工艺,它是将三维形式的纤维集合体进行开松、梳理后制成纤维网,再采用合适的方式将纤维网进行固结形成薄而柔软的二维形式的织物。

从织物制造过程中纤维形式的演变来看,非织造织物的形成过程简洁而合理,其加工的工艺流程较短,织物的生产成本较低。

但由于织物中纤维取向较为复杂,排列紊乱,因此纤维间的摩擦力或抱合力较低,导致非织造织物的耐久性较传统织物要差一些。

(一)传统纺织品结构特征①构成主体是纱线(或长丝);②是由纱线交织或编织形成的规则的几何结构。

三维形式的纤维集二维形式的纤维集一维形式的纤维集合二维形式的纤维集合机织物 针织物图8-4 传统纺织品的结构特征传统的机织物和针织物是以纱线或长丝为基本材料,经过交织或编织形成规则的几何结构,如图8-4所示。

机织物中经纬纱互相交织并挤压,抵抗外力作用变形能力强,所以机织物的结构一般都比较稳定。

针织物中,纱线形成圈状结构并相互连接,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组成线圈的纱线相互之间有一定程度的转移性,因此针织物一般具有良好的延伸性。

(二)非织造材料结构特征虽然非织造布的加工过程主要是成网和加固,但由于加工工艺方法的差异性,造成非织造布结构有很大差异,并表现以下结构特点:①非织造布中纤维排列有的呈二维排列的单层薄网几何结构,有的呈三维排列的网络几何结构;②纤维之间的结合也有不同的方式,如纤维与纤维缠绕而形成的纤维网架结构;纤维与纤维之间在交接点相粘合的结构;由化学粘合剂将纤维交接点予以固定的纤维网架结构;③非织造布的外观也有布状、网状、毡状和纸状等。

图8-5 征非织造材料的四种典型结构模型,其中: (a )理想结构模型;(b )点状结构模型;(c )片状结构模型; (d )团状结构模型。

(a ) (b ) (c ) (d )图8-5 征非织造材料的结构模型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非织造材料内部纤维纤维排列以及相互缠结、作用的情况,(参见图8-6非织造布的结构)可以归纳出非织造材料内部结构具有以下特征:①构成主体是纤维(呈单纤维状态);②最终的织物是由纤维组成网络状结构;③必须通过化学、机械、热学等加固手段使该结构稳定和完整。

粘合法非织造布水刺法非织造布图8-6 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非织造布的加工过程主要是成网和加固,但由于非织造布结构会有很大差异,并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性能特点。

但从总体上看,非织造布中纤维排列有的呈二维排列的单层薄网几何结构,有的呈三维排列的网络几何结构。

纤维之间的结合也有不同的方式,如纤维与纤维缠绕而形成的纤维网架结构;纤维与纤维之间在交接点相粘合的结构;由化学粘合剂将纤维交接点予以固定的纤维网架结构,从而形成布状、网状、毡状和纸状外观的非织造材料。

第三节非织造材料主要生产工艺方法非织造材料按加工方法可分为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挤压法成网三大类,且每种方法的工艺又可多变,各种加工方法之间还可以互相结合,组成新的生产工艺。

而每一类中又根据加固方式的不同分化出多种不同的工艺和产品,以下将介绍几种典型的非织造材料生产工艺和产品。

一、针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针刺非织造布由于其与毡制品相似,有时称为机械毡制品或针刺毡制品。

与毡制品(主要由羊毛制成)不同之处为针刺非织造布可以由任何一种短纤维制成。

非织造针刺加固的基本原理是:用截面为三角形(或其它形状)且棱边带有钓刺的针,对蓬松的纤网进行反复针刺,刺针上的钓刺就带住纤网表面和里层的纤维随刺针穿过纤网层,使纤维在运动过程中相互缠结,同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和纤维的上下位移对纤网产生一定的挤压,使纤网受到压缩。

当刺针刺入一定深度回升时,由于针刺的顺向使这些纤维又脱离刺针而近乎垂直地留在纤网内,使已压缩的纤网不会再恢复到原状。

经过针刺后,纤网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相互紧密地缠结而产生较大抱合力,最终成为成品。

针刺非织造材料加固原理见图8-7。

图8-7 针刺非织造材料加固原理针刺非织造材料加工设备的主要部分是装有大量带有倒钩的刺(这种倒钩与鱼钩上的倒钩稍有相似)的针板。

该针板做上下振动。

在刺针的作用下,纤网中的纤维互相缠绕,重复该过程,纤维便形成相互缠结的块状材料。

如果纤维是热塑性材料,就可以通过热熔提高非织造布的拉伸强力(参见图8-8)。

针刺非织造材料生产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由烯烃类纤维制成的室内/室外用的地毯为最普遍的针刺织物。

其他应用包括土工布(作为土木工程结构的一部分,如路基、地毯和过滤布等。

图8-8 生产针刺非织造布的工艺过程二、粘合非织造布生产工艺(一)热熔纤维粘合法:如图8-9所示,为非织造布热熔粘合工艺。

非织造材料纤网被传送到送入热轧辊,在上下热辊作用下低熔点纤维熔融,使纤网内相互交叉的纤维形成点状固结。

(二)粘合剂喷洒粘合法:如图8-10所示,为非织造布粘合剂粘合工艺。

非织造材料纤网被传送带送入粘合剂喷嘴下,粘合剂被均匀喷洒在纤网上,然后被送入烘箱中烘燥,使纤网内相互交叉的纤维形成片状固结或团状固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