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设计 -

合集下载

机能实验学教学设计

机能实验学教学设计

机能实验学教学设计前言机能实验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此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加强基础实验技能,以及对医学研究有良好的启发作用。

为提高机能实验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从实验内容、实验器材、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来进行探讨,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实验内容机能实验学的实验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多项生理指标的检测、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的观察、心血管功能的实验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血压测量实验•心电图检测实验•血红蛋白检测实验•红细胞形态观察实验•肌肉电图测量实验•神经肌肉传导速度检测实验通过把这些实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有充分的了解,为学生今后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器材为确保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效果,实验器材必须选择好品质的,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实验仪器。

以下是常见的实验器材:•血压计•心电图机•血红蛋白测定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器•肌电图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机能实验学的器材必须保证精密可靠,以最大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方法为提高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1. 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师应该尽可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生理课程,并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理论与实践中相互补充。

2. 课堂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在介绍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

3. 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该遵守原则,执行仔细,规范实验流程,并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安全细节。

4. 数据分析与讨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结论机能实验学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课程,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采用上文提到的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机能实验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技能,并对医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

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实验目的:建立DIC模型,观察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实验原理: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是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大量微血栓的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也就是说其血液先呈高凝状态而后呈低凝,最后纤溶亢进,出血倾向,即家兔血液凝血时间由短变长。

兔脑粉化学名促凝血酶原激物,类白色粉末状,主要成份为组织凝血活酶,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导致DIC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包括: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兔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动脉导管、动脉夹、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铁支架、有色丝线、干净玻片、电子称、秒表、20%氨基甲酸乙酯、1000u/ml 肝素生理盐水实验步骤:1.链接实验仪器装置将压力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将动脉导管经三通开关与压力换能器正中的数入接口相接,压力换能器侧管上的输入接口与另一三通开关连接。

压力换能器的输入信号插头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信号放大器输入盒相连。

用注射器通过三通开关向压力换能器及动脉导管内注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然后关闭三通开关备用。

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实验/实验项目”,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动脉血压记录的实验项目。

2.手术(1)取家兔两只,称重。

一只用来取正常器官作对照,另外一只用来做DIC模型。

(2)动物麻醉与固定: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以5ml/kg体重的剂量由耳缘静脉注入。

动物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3)气管插管:剪去颈部的毛,沿颈正中先作5-7cm的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分离气管。

在气管下方穿以丝线,于甲状软骨下方2-3cm处作倒“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以丝线结扎固定。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是研究人体生理特征和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设计一个医学机能学实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研究目的和假设: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例如探索某种药物对人体心脏功能的影响。

2. 受试者选择:选择适合的被试者,例如健康人群或特定病患群体。

3. 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设置:将受试者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需要研究的干预措施,控制组则不接受。

4. 变量测量:选择恰当的测量指标,例如心率、心电图改变等,以便评估干预对机能的影响。

5. 随机分配: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别,以减少实验误差。

6. 盲法:实验人员可以使用盲法,即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组别,以减少主观干预的可能性。

7. 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判断干预对机能的影响是否有统计
学意义。

8. 伦理考虑:确保实验过程符合伦理原则,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安全。

总结起来,医学机能学实验的设计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选择合适的受试者和测量指标,合理设置控制组和实验组,采用随机分配和盲法等方法来控制实验误差,并严格遵守伦理原则。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简介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理论是否正确、探索未知领域、优化实验结果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实验设计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目的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解决问题、优化实验结果。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我们可以获得有意义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为理论的应用提供支持。

步骤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实验目标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目标可以是验证某个理论、解决某个问题、优化某个实验结果等。

明确实验目标有助于我们在接下来的步骤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

2. 建立实验模型实验模型是指将实验对象抽象为一个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以便我们能够通过计算、仿真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

建立实验模型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它需要考虑实验对象的特性、限制条件等因素。

3.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指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实验参数等。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可重复性、可控性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进行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数据的有效性。

5. 分析实验数据在获得实验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图表绘制等过程。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实验结果的信息,进一步验证理论或解决问题。

6. 总结实验结果最后,我们需要总结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的有效性等。

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我们还可以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在进行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可控性实验的可控性是指实验参数是否能够被我们主动控制。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 计
方斌波 孙建文 高健伟 2009111043 2009111053 2009111062
题目:各种药物对胃肠蠕动的影响
一、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 1.炭末的颜色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中可指示 药物对胃肠道的蠕动作用及程度; 2.阿托品降低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的幅度和 频率 ; 3.新斯的明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 4.肾上腺素抑制胃肠蠕动 。
二、研究内容 测定炭末在肠道内的移动速度,观察药物对为肠道 蠕动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 小白鼠,8只,体重20g左右 四、实验分组 6只实验组、2只对照组 五、观察指标 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
六、仪器、药品及试剂
1ml注射器(4只); 一套手术器械,尺子,灌胃针头,天平; 炭末阿拉伯胶混悬液; 0.025%阿托品溶液; 生理盐水; 0.002%硫酸新斯的明; 0.02%盐酸肾上腺素;
七、实验方法及步骤
取禁食12小时的小白鼠8只 ,编号 鼠1 生理盐水 鼠2 鼠3 阿托品 鼠4
鼠5 硫酸新斯的明 鼠6 鼠7 盐酸肾上腺素 鼠8
1,2,3,4,5,6,7,8鼠 小鼠处死
5%炭末阿拉伯胶混悬液
15分后将
取出胃肠道
剪开附在肠管上的肠系膜, 将肠管拉成直线
测量炭末移动距离和小肠全长 碳末移动百分率并比较
计算
八、预期实验结果
百分率=(炭末的移动距1.给药量要准确,各鼠给药及处死时间要一 致。 2.测量肠管长度应避免过度牵拉 3.若碳末中途有中断现象,应以移动最远处 为测量终点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仪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六、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本次机能实验学的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对机能原理的研究,了解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掌握机能的性能表现和使用方法,以及探究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机能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

它是物体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机能有许多种类,如力学机能、热力学机能、电磁机能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机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1. 电动车模型;2. 电池;3. 电线;4. 万用表;5. 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和电动车模型:将正极连接到电动车模型上,负极连接到地线上。

2. 测量电动车模型转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动车转速,并记录数据。

3. 观察示波器波形: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动车模型的波形,并分析其特点。

4. 改变电池电压:改变电池的电压,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5. 改变负载:改变负载,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电池电压的增加,电动车模型的转速也在增加。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当负载增加时,转速会下降。

这是因为负载增加会导致机能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减慢了机能运作的速度。

此外,在观察示波器波形时,我们发现当机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时,其波形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态;而当机能处于低速运转状态时,则呈现出较为简单的周期性波形。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我们了解了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并掌握了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熟悉了一些常用仪器和工具,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的作用。

2. 观察不同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 分析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肌电图机、肌夹、生理盐水、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显微镜、培养皿等。

实验方法:1. 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其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2.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3. 将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4.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

2. 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家兔骨骼肌的基线收缩情况。

3.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4. 将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将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6. 将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7. 将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8.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9.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1. 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明显的收缩。

2. 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3. 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4. 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舒张。

5. 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对骨骼肌的收缩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加,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实验分析:1. 乙酰胆碱(ACh)是神经递质,可引起骨骼肌收缩,说明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能实验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实验设计
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
和学生们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这也使得机器学习的重要性得到了更
多的关注。

因此,探索有助于开发和改善人工智能(AI)应用的信息
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评估和实现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设备
的特征,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实验将采用监督学习和集成
学习的方法,开发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使之能够自动识别和操
纵家庭物品。

实验要求使用机器学习技术进行多种功能的控制和管理,包括检测家居环境的物体,智能控制家庭设备,自动运行洗衣服务器等。

首先,实验室将采集大量关于家庭物品的数据,包括位置和形状,用于训练和测试机器学习模型,并让用户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家庭设备。

然后,使用回归分析技术,利用基于概率的机器学习模型来分析和预
测家庭物品可能发生的情况。

最后,实验室将建立适用于机器学习应
用的系统架构,实现家庭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管理。

整个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普通人获得更大的便利性和更高的便
利程度,使他们在繁重的、艰巨的生活中得到更大的便利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能实验设计 -
机能实验设计
课题名称:咖啡因对青蛙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选题目的和意义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咖啡因任氏液对青蛙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临床应用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豆、可可、可拉果等植物中的主要生物碱,化学名为1,3,7-三甲基黄嘌呤,分子式为C8H10O2N4。

咖啡碱是重要的医药原料,对人体机体的作用非常复杂。

咖啡碱能刺激神经系统,提高大脑记忆和识别能力,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降低Ⅱ型糖尿病风险,能刺激呼吸系统,可用于治疗早产婴儿呼吸暂停,具有抗癌效果,同时也会引起高血压和心率不齐导致钙流失和骨质疏松以及流产[1]等不良反应 3、研究意义
李淑翠等[2]报道咖啡因能提高小鼠运动耐力,使运动后小鼠肝糖原储备增加,血乳酸和血尿素氮水平降低,并抑制运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表明咖啡因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而运动依靠骨骼肌的收缩,肌肉收缩乏力时表现出运动疲劳。

本次实验拟观察咖啡碱处理后,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不同的刺激形式下,对肌肉收缩性的影响,进一步深入探讨咖啡因在缓解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耐受力作用
的具体机制。

实验动物
青蛙实验材料
1、器械:手术器械一套
2、仪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肌动器等
3、药品:任氏液、咖啡因原液1支,1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10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

4、其他:烧杯、棉线、纱布、培养皿、吸管等。

实验步骤与方法
1、手术操作:制备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试剂配制:制备10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制备1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

3、实验准备:制备标本,先在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然后再将实验组的标本分别在1000μg/ml 咖啡因任氏液与1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对照组浸泡在任氏液中10分钟,进行两组对照实验。

4、仪器装置:准备好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及张力换能器。

5、观察与记录:观察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不同浸泡环境下,其收缩性的影响,记录并对比阈刺激与最大刺激收缩曲线的幅度的百分比。

给肌肉的负荷增加2g后,测量肌肉收缩的阈刺激与最大刺激收缩曲线的收缩幅度,并计算它们增加的比例。

再给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重复3次后,再次测量阈刺激与最大刺激收缩曲线收缩的幅度,并计算它们增加的比
例。

【计算公式】以任氏液中标本的收缩幅度为1 阈刺激收缩的百分比=/任氏液中阈刺激收缩幅度×100%
最大刺激收缩的百分比=/任氏液中最大刺激收缩幅度×100% 实验记录
实验记录列表如下:
腓肠肌1
阈刺激收缩
最大刺激收缩
用药前的1min 反应 2min 用药5min
腓肠肌2 阈刺激最大刺收缩
激收缩
后反10min 应 15min
20min 25min 30min
实验结果的初步探究
咖啡因咖啡因属于黄嘌吟这类化学物质。

腺甘酸是脑中自然产生一种黄嘌吟,成为某些突触上的神经传递质。

小剂量咖啡能使平滑肌松弛,且可增强身体敏捷度,咖啡因也有助于在运动时,使运动阀值隆低,增加身体的敏捷度,使运动员缔造较好的成绩。

咖啡因也会在体内其他部位促成心跳加速,血管收缩,扩大通道,改进呼吸,并使一些肌肉更容易收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