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区位分析
大亚湾基本情况分析

大亚湾基本情况分析经济优势大亚湾集中展现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具有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区域经济中心的优良条件。
主要体现在:地缘优势。
大亚湾位于惠州市南部,西接深圳,陆路距香港60公里,海路47海里。
港口优势.大亚湾海域宽、航道短、淤积少,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深水避风良港。
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惠州港。
配套优势。
大亚湾不仅初步形成了比较齐全的港口、主干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而且紧邻惠阳区,距惠州和深圳市区仅40公里左右,有城市依托,生活配套便利。
市场优势。
大亚湾地处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对化工产品需求量极大.项目优势。
大亚湾大项目相对集中,中海壳牌南海石化、广东LNG惠州电厂、中国海油惠州炼油、比亚迪以及华德石化原油库等一批大项目已先后落户建设.大亚湾港区建设1。
荃湾港区荃湾港区是惠州港的起步港区和主导港区,位于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荃湾半岛,荃湾港区现有一座通用码头和两座油气码头.通用码头拥有1万吨级泊位和3.5万吨级泊位各一个,堆场面积10万平方米,设计吞吐能力250万吨,其后方配套油气库区总面积30万平方米,油气储罐22个,储存能力12.3万立方米,是粤东地区重要的油品、液化气集散地。
2。
东马港区东马港区位于东联以南大亚湾海域内,由马鞭洲原油及成品油装卸区和东联成品油、化工原料和产成品装卸区两部分组成。
目前主要为广石化中转大宗原油。
东马港区马鞭洲原油码头现已建成一个15万吨级泊位,库区总量为30万吨,并将拟建码头岸线259米,大小泊位11个,其中深水泊位7个,年吞吐能力可达2890万吨.这将在大亚湾范围内形成一个接卸大宗原油,化工原料和出口成品油、液体化工产品的石化码头走廊。
3.澳头港区澳头港区是惠州港的传统港区,现有1000吨级泊位一个,500吨级客运泊位一个,设计吞吐能力为货运20万吨。
大亚湾经济布局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于199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面积为9。
大亚湾石化区园区产业简介

着 重利 用 的组分 是 丁 二烯 和异 丁烯 .主要 利 用 于
品 、芳 烃下 游 产 业链 以及 精 细化 工 专 用 化 学 品 五
大产业 集群
丙醇 系列 产 品项 目等
1 C 下 游 系列产 业链 . 2 石 化 区 内现 有 及 筹 建 项 目中丙 烯 产 品链 相 对 丰 富 .除 现 有 中 海壳 牌 项 目的 聚丙 烯 和 环 氧丙 烷 外 ,中海 炼 化规 划有 聚丙 烯 、苯 酚丙 酮 、丁辛 醇 、 丙烯 酸 及酯 等项 目 已有 产业 链 项 目包 括 :惠 州 忠信 化 工 有 限公
1 产 业链简 介
11 C 下游 系列产 业链 . : 根 据 中海 油 和 中海 壳 牌 乙 烯 下 游 加 工 方 案 .
下 游 加 工采 取 大 规 模 、短 流 程 的 发展 思 路 ,产 品 主要 是 聚 烯 、苯 乙烯 、环 氧 乙烷 、 乙二 醇 等 大 宗 通用 产 品 以及 苯 乙烯下 游合 成橡 胶等项 目 已有 产 业 链 项 目包 括 :和 桐化 学 股 份 有 限公
ta聚醋 酸 乙烯 乳 液 项 目、2 / O万 ta醋酸 乙烯 一 / 乙 烯 共 聚树 脂 ( V 、1 E A) 0万 ta醋 酸 乙烯 一 / 乙烯 共 聚乳 液 ( A ) V E 、6万 ta三 元 乙丙橡 胶 项 目、3 6 / / 万 ta乙醇胺 / / 乙撑 胺项 目、2万 taSS弹性 体 项 / I
金 A S项 目 、惠 州李 长 荣 丁苯橡 胶 项 目、德 国 巴 B
斯 夫 丁 苯胶 乳 项 目 、东 莞 盛 和化 工 生 产 苯 酐 、增 塑剂 和顺酐 项 目、仁 信聚 苯 乙烯 项 目。 新 规 划招 商 ( 在 洽谈 )的项 目包 括 :1 含 O万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土壤电阻率分析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土壤电阻率分析摘要:对石化区根据地质图与等高线图的共性进行区域划分,通过雷评资料四电极测探法、地质判定和含水量对土壤电阻率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石化区土壤电阻率值绝大部分较低,87.6%分布在200Ω·m以内,平均值约为130Ω·m;南北部分电阻率相对较大,中间相对较低,各区域土层的电阻率具有水平层状;且地质含水量大,含电解质,空隙大。
工程设计中,应以垂直接地体为主的复合接地装置。
关键词:石化区;土壤电阻率;地质判定法;四电极测深法;降水量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下文简称“石化区”)地处大亚湾开发区东部。
自2001年开发建设以来,发展态势良好,初步形成以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项目和中海壳牌95万吨乙烯项目为依托、石化上中下游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已成为惠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2019年,惠州市产业项目引进取得重大突破,在石化区新添了“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体项目”和“中海油/壳牌三期”石化项目。
新项目建设同时也需要雷电防护工程设计,而土壤电阻率是防雷工程的首要参数[1-2],在设计、计算接地网时首先应了解当地的土壤电阻率,并搞清楚土壤电阻率的变化规律,以用最小的投资达到最理想的设计效果。
因此,了解石化区的土壤电阻率对雷电防护极为重要。
1对石化区划分研究区域1.1原村落和地形分析石化区原属惠阳县霞涌,自西向东原先的村落分布:南边灶-岩背-岩前-东联-学佬坝-柏岗-新屋-沥下塘。
图1为90年代未规划图,从图中可看出:以原澳霞公路(现石化大道)为划分线,北为原村落居住地、耕地及山地,南为海域及浅滩。
图1石化区90年代未的规划图1.2OPEN CYCLE MAP 的等高线图分析Open Cycle是清晰反映等高线的地形图,通过BIGEMAP地图下载器找到石化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2),此图的等高线是未进行开发时的。
石化区等高线值在0-50m范围内,0m等高线和图1中海岸线基本重合,0-10m占据了石化区中间部分1/3的面积,西为高约40m的山地,岩背与岩前中间有座50m小山,正北和东北为20-30m的山坡,有部分山头40m高,东边地势较为平坦0-20m之间。
浅析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龙光城北九期地块地质环境条件

浅析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龙光城北九期地块地质环境条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作为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大亚湾区龙光城北九期地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
随着城市规划的不断拓展和建设的逐步推进,对于该地块的地质环境条件的认识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该地块的地理位置、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特征和土壤类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为该地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地理位置大亚湾区龙光城北九期地块位于广东省惠州市,地处珠三角经济圈东岸,毗邻深圳市,是广东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之一。
该地块位于惠州市大亚湾沿海地区,东临南海,西接四会市,北连仲恺区,南接惠阳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龙光城北九期地块地理位置特殊,是连接珠三角和粤东地区的重要通道。
区内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高铁路线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区域内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大亚湾海域的渔业资源丰富,是渔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
龙光城北九期地块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一个具有很高开发潜力的地区。
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积极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 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是指地块内地质构造、岩性、构造断裂、地层倾角等地质特征。
大亚湾区龙光城北九期地块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该地块所处地域受华南地块和南岭构造差异作用,地质构造呈现出多个断裂、褶皱带交叠、错动的特点。
局部存在不稳定的地质结构,需要在工程设计中加以注意。
岩性丰富多样。
地块内主要岩性包括花岗岩、片麻岩、砂岩、页岩等,岩性之间的交错分布使得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岩性的物理力学性质不同,对于工程建设具有一定影响。
构造断裂发育。
龙光城北九期地块存在多条构造断裂带,其中部分构造断裂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可能对地下水、地表水的分布和工程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浅谈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区位分析报告

浅谈大亚湾石化基地区位分析【摘要】:石油化工产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了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石化产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分析得出大亚湾石化基地能够吸引石油化工相关企业在此落户的区位优势。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调查分析,在影响石化企业落户的区位因子中,市场与交通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同时政策也对石化企业的落户有重要影响。
综述全文,要更好促进大亚湾石化基地的发展,应该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外联系,以扩大经济腹地,从而强化市场优势。
同时,政府也应出台优惠政策,加强管理,营造优良创业与市场环境。
【关键词】:大亚湾石化基地石化产业企业区位条件1 引言:随着近十年来的发展,大亚湾石化基地已初具世界规模,已成为四大石化基地之一,并且大亚湾石化基地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像荷兰鹿特丹那样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分析得出在大亚湾石化基地发展的过程中,许多方面的区位条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自然条件;地处珠三角工业区与毗邻的优越市场条件;由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构成的铁路网、惠盐、深汕、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及一些构成的公路网和港为基地的发展提供的便捷海陆交通;中外石化龙头企业在惠的投资提供的资金支持及众多相关企业在大亚湾的集聚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益;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与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的优良产业环境等。
2 正文:一、研究背景(一)、市地理概况:市位于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邻南海大亚湾并毗邻与,北连市,东接市,西邻市和市郊区。
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从博罗县的村和龙门县的南穿越,东江和西枝江横贯市中部。
境北部多山地,中部和沿江地多冲积平原,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2℃左右。
,地处珠三角,是乃至全国的经济快速兴起城市之一。
区域优势得天独厚,素有“粤东门户”之称,地处通衢要冲,是衔接粤东和陆省区并连接港澳台及东南亚的交通枢纽。
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情况分析报告

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情况分析目录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情况分析 (1)1.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 (1)1.1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分析 (1)1.2惠州大亚湾石化码头配套情况分析 (2)1.2.1惠州港广石化码头 (2)1.2.2中海油炼油项目东联码头/马鞭洲原油码头 (2)1.2.3惠州港业股份有限公司码头 (3)1.2.4中海壳牌东联石化码头 (3)1.2.5泽华石化仓储码头有限公司 (3)1.2.6惠东港发展公司 (3)1.2.7惠州大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3)1.2.8惠州大亚湾华瀛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4)表1 “十二五”期间惠州大亚湾石化码头统计表 (5)1.3小结 (5)2.汕潮揭沿海化工基地 (6)2.1汕潮揭沿海石化产业分析 (6)2.2汕潮揭沿海石化码头配套情况分析 (6)2.2.1惠来沿海港口 (6)2.2.2潮州港 (7)2.2.3汕头港 (7)表2 汕潮揭沿海石化码头规划统计表 (8)2.3小结 (8)3.广州石化基地产业 (8)3.1广州石化基地产业分析 (8)3.2 广州石化基地码头配套情况分析 (9)3.2.1广州港石化码头 (9)3.2.2中石化广东公司的省油码头 (9)3.3小结 (9)4. 茂(名)湛(江)石化基地 (9)4.1茂湛石化基地产业分析 (9)4.2湛江石化基地码头配套情况分析 (11)4.2.1湛江港石化码头 (11)4.2.2中油燃料油油库 (11)4.2.3茂名港 (12)表3 粤西地区石油化工码头情况统计 (13)4.3小结 (13)5.高栏港石化园区 (14)5.1 高栏港石化园区产业分析 (14)5.2高栏港石化码头配套情况 (14)5.2.1中燃阿吉普油库 (14)5.2.2恒基达鑫国际化工仓储有限公司 (14)5.2.3珠海华联油库 (15)5.2.4中化格力石化码头 (15)5.2.5一德石化码头 (15)表4 珠海地区石油化工码头、库区情况统计 (15)5.3 小结 (16)6.其他化工园区 (16)6.1 东莞立沙岛石化园区及其码头群 (16)表5 东莞地区石油化工码头、库区情况统计 (17)6.2 小虎岛化工园区及其码头群 (18)表6 小虎地区石油化工码头情况统计 (19)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基地情况分析1.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1.1惠州大亚湾石化产业分析惠州大亚湾石化区以中海油1200万吨炼油、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项目为龙头,形成炼油-化工一体化的上下游产业链。
七大石化基地项目

七大石化基地项目2015年,国家发改委对石化产业基地的设立条件提出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发展七大石化产业基地的规划,使得2018-2025年的中国炼油格局中,民营企业作为主力力量登上中国炼油产业链的舞台。
中国七大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浙江宁波、上海漕泾、广东惠州、福建漳州古雷。
七大基地全部投射在沿海重点发展区域,瞄准现有的三大石化集群,同时立足于海上能源资源进口的重要通道。
•上海漕泾、浙江宁波、江苏连云港三大基地位于长三角地区,该区域经济活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是石化下游产品消费中心,也是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的关键交汇区域。
•广东惠州、福建古雷两大基地位于泛珠三角地区,面向港澳台,区位独特,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承载腹地。
•大连长兴岛和河北曹妃甸地处环渤海地区,是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战略的集中辐射区域。
我们来看看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的进展。
大连长兴岛恒力炼化成为七大石化基地中第一个投产的民营炼化一体化项目。
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工艺流程最长、上下游装置关联度最高、技术最复杂的一体化项目,计划一次建成。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2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和1150万吨重油加氢装置(包括柴油加氢装置、蜡油加氢装置和流化床渣油加氢装置)、3套320万吨重整装置、2套225万吨芳烃装置、130万吨混合脱氢装置和其他工艺装置。
此外,2018年11月9日,中国华阳经贸集团与福佳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长兴岛合资建设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继中石油的大连石化、恒力炼化之后,第三个规模2000万吨/年的炼化项目。
目前,大连长兴岛已建成年产660万吨全球单体最大的PTA工厂,恒力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已投产,150万吨乙烯项目2019年投产,200 万吨乙烯项目、丙烷综合利用项目、轻烃综合利用项目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高档染色剂、催化剂利用等下游新材料项目落户园区。
大亚湾石化园区:阔步迈向世界级一流石化产业基地

大亚湾石化园区:阔步迈向世界级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大亚湾石化园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的国家级石化基地。
记者王建桥摄壳牌:期待继续为惠州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惠州日报:壳牌为何选择在惠州布局三期乙烯项目?壳牌:此次扩建将服务于中国主要市场不断增长的对于中间化学品和高性能化学品的客户需求,供应SMPO、聚醚多元醇、乙二醇、聚乙烯和聚丙烯等产品。
这些化学品用于医疗健康、建筑、纺织品、包装、运输和电子等广泛的最终产品当中。
壳牌将首次在亚洲应用先进的线性α烯烃技术,该项目规划建造一个年产能150万吨的液体原料乙烯裂解装置,凸显规模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惠州日报:中海壳牌一二三期项目投产后,惠州和中国业务在壳牌的业务版图中处于什么地位,壳牌未来是否会将更多业务重心放在惠州和中国?壳牌:壳牌的增长战略基于长期的化学品需求,在投资方面非常有选择性,这项协议凸显出壳牌对化学品业务基本面的信心,以及壳牌与中国海油、与惠州政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壳牌与中国海油在大亚湾区长期合作的南海项目是一个世界级的石化联合工厂。
这次协议的签署充分表明对壳牌与中国海油合作伙伴关系的信赖,以及壳牌在中国超过百年的业务耕耘后,对中国市场的承诺。
我们期望与国内业务伙伴和客户一同成长,也期待继续为惠州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海油:惠州石化基地是中国海油炼化产业核心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惠州日报专访时表示,惠州石化基地是中国海油炼化产业的核心,中海壳牌是中国海油乙烯化工产业的核心。
中国海油计划把惠州石化基地打造成世界级先进炼油化工基地,为惠州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建设三期乙烯项目是惠州石化园区延伸产业链的需要惠州日报:中国海油已在惠州扎根20余年,如何评价在惠州的发展成绩?在惠州布局三期乙烯项目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海油:大亚湾石化园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的国家级石化基地,中国海油作为基地内最大投资企业和龙头企业,经过一期和二期一体化项目建设,已形成了2200万吨/年炼油和220万吨/年乙烯的炼化一体化能力,成为国内整体规模最大、工艺技术先进、产品结构最优的炼化一体化基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区位分析【摘要】:石油化工产业作为惠州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之一,已经成为了带动惠州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石化产业分布的区位条件,分析得出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能够吸引石油化工相关企业在此落户的区位优势。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与调查分析,在惠州影响石化企业落户的区位因子中,市场与交通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方面,同时政策也对石化企业的落户有重要影响。
综述全文,要更好促进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的发展,应该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外联系,以扩大经济腹地,从而强化市场优势。
同时,政府也应出台优惠政策,加强管理,营造优良创业与市场环境。
【关键词】:大亚湾石化基地石化产业企业区位条件1 引言:随着惠州近十年来的发展,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已初具世界规模,已成为广东四大石化基地之一,并且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像荷兰鹿特丹那样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与资料,分析得出在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发展的过程中,惠州许多方面的区位条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惠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自然条件;惠州地处珠三角工业区与毗邻香港的优越市场条件;由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构成的铁路网、惠盐、深汕、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及一些构成的公路网和惠州港为基地的发展提供的便捷海陆交通;中外石化龙头企业在惠的投资提供的资金支持及众多相关企业在大亚湾的集聚所形成的规模经济效益;惠州政府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与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形成的优良产业环境等。
2 正文:一、研究背景(一)、惠州市地理概况: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的东北端,南邻南海大亚湾并毗邻香港与深圳,北连河源市,东接汕尾市,西邻东莞市和广州市郊区。
惠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从博罗县的杨村和龙门县的南昆山穿越,东江和西枝江横贯市中部。
境内北部多山地,中部和沿江地多冲积平原,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22℃左右。
广东惠州,地处珠三角,是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快速兴起城市之一。
惠州区域优势得天独厚,素有“粤东门户”之称,地处通衢要冲,是衔接粤东和内陆省区并连接港澳台及东南亚的交通枢纽。
距香港陆路80多公里,水路47公里,是广东境内除深圳外距离香港最近的中等城市。
惠州具有亿吨开发潜力,紧靠国际航线,经批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深水良港—惠州港。
从港口修筑陈澳铁路与京九铁路接轨,是京九铁路南端便利的出海口[1]。
十年前,惠州只是南粤一座小城;2001年以来,惠州依靠毗邻港澳的独特地域优势,以及紧紧把握中国加入WTO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加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力度。
如今,惠州已经形成石化、电子、灯饰、汽车零部件、制鞋、纺织、服装等六大产业集群,其中大亚湾石化基地已经达到世界规模和水平。
(二)、石油化学工业简介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石油化学工业是基础性产业,它为农业、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建筑、建材等工农业和人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和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加工工业。
石油产品又称油品,主要包括各种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润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气、石油焦碳、石蜡、沥青等。
生产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常被称为石油炼制,简称炼油。
石油化工产品以炼油过程提供的原料油进一步化学加工获得[2]。
(三)、惠州石化产业发展情况:惠州石化产业是从零起步的,但却以令世人惊叹的速度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当时我国投资额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和中国海油1200万吨惠州炼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打下了惠州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基础。
目前,落户大亚湾石化区的项目共计60宗,项目投资金额总计超过1400亿元,初步建成了炼化一体的中下游产业集群[4]。
目前,石化区内已落户项目共44个,总投资额近900亿元。
中海壳牌、广东LNG惠州电厂、中海油惠州炼油、比亚迪以及华德石化原油库、日本三菱丽阳公司投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项目、中海基地集团石化服务公司投资的裂解汽油综合利用项目等,个个大名鼎鼎,实力强劲。
据统计,当前落户惠州的世界500强企业共有26家,其中就有12家聚集于此[5]。
二、区位条件分析(一)企业与所处地地域关系企业与所处地域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就企业对于其所处区域的作用和影响而言,企业经济活动构成了企业所处区域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一定区域的经济增长依赖于该区域企业的成长,而企业也总是该区域直接依赖的经济增长点。
同样,区域对企业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这种作用和影响,实际上在企业建立的过程中就已经存在了。
这就是区域条件对企业创立的作用和影响。
企业创立是所遇到的首要问题之一就是企业区位选择,即企业布局问题,也就是企业如何选择有利于实现自身目标的区位。
区域对企业布局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不仅提供企业活动的一般背景和场所,而且提供企业活动所必须的自然资源。
二是一定区域内的经济状况,比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现实的经济结构、金融条件、信息条件、交通通讯、能源条件、市场竞争格局等都会对企业布局产生影响。
三是一定区域的社会因素总是对企业布局产生影响,区域内的社会发展状况、人口数量和素质、历史文化背景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活动[6]。
(二)惠州区位条件⑴自然条件:自然环境是影响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惠州地区水分热量条件较好;地质条件较稳定,能够为石化企业提供一个稳定的生产场所;大亚湾石化基地位于滨海地带,地形较为平坦,有利于企业工厂规模的扩大,同时平坦的地形也有利于交通线的修筑;大亚湾石化基地地处开阔地带,有利于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气,废水的排放,不易造成环境污染。
(2) 市场环境: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
满足市场中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
因此一切经济活动区位的选择都必须考察市场环境因子[10]。
惠州地处珠三角地区,靠近广州,深圳,东莞的经济发达城市;毗邻香港,有着一个巨大的成品油市场。
广东是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是广东却是一个能源匮乏的地区,尤其对于石油的需求,特别是随着近十年来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逐渐在普通家庭中普及,使广东的人均机动车拥有量有了显著地增长,截至2010年底,全省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已达26.58辆,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四市均已超过30辆,其中佛山、东莞两市更已超过50辆,家庭家用汽车的增加极大的促进了度石油的需求。
同时,随着广东化工产业的发展,对乙烯,丙烯、橡胶等化工原料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这也为石化企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条件。
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的接轨,将惠州的经济腹地扩大到了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沿线地区。
而且,惠州大亚湾位于惠州市的郊区,地价相对较低,有利于像石化企业占地面积较大的企业的布局。
(3) 交通条件:交通作为联系地理空间中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是社会化分工成立的根本保证。
交通技术与手段决定着空间相互作用的深度与广度[10]。
惠州市近年来在交通方面有了很大改善,目前,惠州已形成由深水港、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相互配套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香港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达1.2亿吨,现已建成2座万吨级通用码头和4座3.5万吨级的原油油气码头,形成年吞吐量2324万吨的规模。
随着96年底京九铁路的全线开通,惠州港的腹地将延伸到京九铁路沿线地区,成为我国南方通向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的进出口口岸。
1995年广梅汕铁路和1996年京九铁路已全线贯通,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惠州成为了广东通向华中、华北以及华东地区的铁路枢纽。
已通车的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
随着惠大铁路的开通,惠州还将成为南方的重要口岸之一。
惠盐、深汕、广惠、惠河4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436公里。
惠州市现有高等级公路网纵横全市,惠深高速公路已全线开通,深汕、广惠、惠河等高速公路贯穿全市。
惠州至大亚湾宽度为一百二十米疏港大道等一条条高等级公路建成将使惠州公路四通八达,惠莞高速公路和惠深沿海高速也已经通车,惠南大道也于2008年6月全线贯通。
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加强了大亚湾石化基地与周边城市的联系,为石化基地成品油与乙烯、橡胶等化工原料的输出与原油的输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 政策因子:政府经济行为特别是政府制定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区位因素的重要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区位决策。
对政府的经济调控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它可以为企业区位决策提供较为全面而准确的理论依据[6]。
在惠州石化产业发展渐入佳境之际,由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适时推出,更坚定了惠州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信念。
《规划》明确提出:先进制造业布局特别是发展石油化工方面,构建以惠州炼化一体化为龙头,辐射带动珠江口两岸地区精细化工差异化发展的格局,要求惠州重点建设大亚湾石化深加工和精细化工高度集聚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区,并向东莞延伸产业链。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赵俊贵认为,《规划》和《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颁布实施,把惠州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纳入了国家战略层面,惠州的石化产业发展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4]。
据惠州市外贸经贸局工作人员介绍,2001年以来,惠州充分利用中国加入WTO带来的一系列机遇,借助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级园区平台和有关政策优势,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项目的招商力度。
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人透露。
“十二五”期间大亚湾将坚持发展石化龙头产业,重点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形成石化产业集群[7]。
惠州政府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石化企业再大亚湾的落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规划》的出台更成为大亚湾吸引企业落户的一个亮点,增强了企业与政府的信心。
(5) 资金条件:资金是一个企业在进行区位选择与发展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3年,惠州引进投资总额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项目;2005年,引进年产1200万吨的中国海洋石油惠州炼油项目;2009年,中海惠州炼油项目投产,惠州以石化大项目为龙头,带动引进惠菱化成、日本三菱、忠信化工、李长荣橡胶、台塑南亚等石化中下游和精细化工项目的落户,逐步形成炼油一体化的石化产业链。
目前,惠州石化基地已有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石化项目近100个,总投资规模超过1400亿元,年产达95万吨乙烯,1200万吨炼油的规模,石化产业集聚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