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的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指在古典园林中通过植物的设计和布置,营造出独特的情境氛围。
这种氛围除了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外,还会融入人文和诗情画意的元素,通过合理的构图和布景,使得整个园林建筑展现出人文和自然的和谐美。
一、景色的转移、隔断和变幻
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在布局和设计上,往往会采用隔断和转移景色的方式,通过变幻的布局手法使人们在不同的场景之间产生一种移步换景的错觉。
这种视觉的变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引起注意力,同时也能使人们心情有所波动,带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景象。
二、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生态环境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春季开花的桃花、夏季满树的杨柳、秋季的菊花和冬季的松柏等。
古典园林将万物的自然之美巧妙地融入了建筑之中,让自然之美成为园林建筑(如亭、池、岛、桥等)中的一部分,形成了美妙的景观。
三、人文情趣和诗情画意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常常展现出人文情趣和诗情画意,由于植物造景的布置和安排不同,呈现的景观也各不相同,有的景观会让人们联想到某种文化,有的景观会给人们一种心灵的抚慰和感悟,也有的景观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历史印记,这些情感都来源于植物造景体现出来的艺术表现。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人文与自然的融合所形成的一种美学意境。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放松和情感的升华,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园林艺术之美,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美好的期待。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巧妙的布置和选择,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意境美。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
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在古典园林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古人在园林设计中注重“生气”和“象景”,认为植物可以赋予园林以生命力和丰富的意象。
精心挑选的奇花异草可以为园林增添色彩,吸引人们的目光;参天大树可以为园林增添立体感和气势;水边的芦苇和荷花可以营造出宁静和雅致的氛围。
植物在园林中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通过大小、高低、密度等不同的搭配和组合,形成层次感和对比效果。
这种有机的植物布局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宁静、和谐和自然的意境。
植物的色彩和形状在古典园林中展示出了独特的美感。
中国古代人们非常注重色彩在园林中的运用,认为色彩可以给人以愉悦和舒适的感受。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以其绚丽多样的色彩,为园林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红色的牡丹和石竹可以给人以热烈和欢快的感觉;白色的梅花和兰花可以给人以高雅和纯洁的感觉;蓝色的紫藤和蔷薇可以给人以浪漫和柔美的感觉。
植物的形状也是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同形状的植物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触感和美感。
矮小的山杏和柳树可以给人以柔和和婉约的感觉;直立的松树和柏树可以给人以坚毅和挺拔的感觉。
这些植物的色彩和形状在园林中交相辉映,使人们在欣赏之余也可以体验到丰富多样的美感。
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在古典园林中传递出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代人们赋予植物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将其置于园林中,以传达出自己的情感和主题。
松树在古代被赋予了坚贞和长寿的象征意义,被人们用来表达对友谊和生命的追求;莲花被人们用来表达对纯洁和美好的向往;竹子被人们用来表达对节操和清高的追寻。
植物的象征意义和意境通过园林的布局和装饰得到了传承和展现,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植物造景艺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籍中有“园林之美,在植物”之说,说明了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进行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也可以为今人在园林艺术创作中提供借鉴与启发。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艺术具有独特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在古典园林中,对植物的选择与搭配十分讲究,注重植物的形态、色彩、香味等特点与园林整体布局相协调。
在造景中,通过对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体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崇敬之情,以及对园林艺术的精湛造诣。
比如在江南园林中常见的假山造型中,常常会使用密叶灌木、攀援植物、岩生植物等,以随意疏密的植物搭配营造出山水之趣,使园林景观更加生动。
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不仅考虑了其景观效果,更多的是追求心灵的愉悦和寓意的表达。
二、植物的意境表达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艺术注重通过植物来表达一定的意境,塑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
在园林中布置竹林,通过竹林的摇曳姿态和竹叶的清脆声响,营造出一种清逸幽静的意境;在假山的塑造中,运用不同种类的攀援植物,营造出一种险峻灵动的气息;在花卉布置中,选用时令花卉,传达出四时更替的生机和美好的生活情趣。
通过植物的布置和搭配,古典园林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意境,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三、植物与人文融合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艺术强调植物与人文的融合,注重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
在古典园林中,常常会利用一些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四季桂花”象征吉祥如意,“梅兰竹菊”象征高雅清洁,“荷花”象征纯洁与高贵等,在植物的选择与布置中融入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中还常常布置有数以百计的名贵花木,如紫藤、紫薇、杜鹃等,这些植物既展示了主人的品味和财力,又为园林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底蕴。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主要表现在对植物的选择与搭配、植物的意境表达、植物与人文的融合等方面。
(完整)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一、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
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
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
二、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意境美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
特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
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
"树木的选用也有其规律:”庭园中无松,是无意画龙而不点睛也。
”南方杉木栽植房前屋后,”门前杉径深,屋后杉色奇”。
利用树木本身特色”槐荫当庭";"院广梧桐",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妍雅华净,赏心悦目。
三、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诗意植物的种植,符合诗情、包涵文气,也就是说园林中配置植物,要有文化气息,要立“意”。
选用反映花木性格内涵、歌颂其花姿树容等为主题的诗词、或反映友谊等内容的诗格,进行配置。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特点及手法.doc

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特点及手法特点:1.自然性“杂树参天”,“繁华覆地”,“开花欲引长流,摘景全留杂树”,“异种奇名,枝叶扶疏,位置疏密,或一望成林,或孤枝独秀或三五成丛”,“园不论大小,凡有隙地,必然栽花树木,栽植时绝无人工意味”,“法天象地”。
2.文化性文化内涵,诗情画意。
一方面,古人对植物有深厚感情,甚至成为民族、江山的象征。
《论语》:“……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另一方面,古人把植物人格化、拟人化,并结合传统诗画艺术进行比德赏颂,吟咏传赞。
庭园环境极富诗情画意,体现出传统造园植物造景的人文意境美。
3.生态性陈昊子《画镜》“草木之宜寒宜暖,宜高宜下者,天地虽然生之,不能使之各得其所,赖种植位置有方而。
”“花之喜阳者,引东旭而纳西辉;花之喜阴者,植北囿而引南薰”。
文震亨《长物志》:“山松宜植土岗之上”,岗松湿柏。
4.精练性传统造园植物造景以简洁胜“贵精不在多”,私家园以孤景树或二、三、四、五株树丛为主。
四时之景融于小园,以种多而量小得,以国画之“经营位置”法,精心设计,布局搭配。
手法:1.自然之景取法自然,因地制宜,随机造景,并无固定模式“有法而无成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交融情景取法自然,模拟自然声色,更有化情于物,融情于景,景中有诗,诗中有画,画里藏景,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生活环境。
3.空间组景根据各种植物景观在园林空间中的位置关系,进行巧妙布局,合理安排,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与空间艺术效果。
手法:应对、俯仰、分隔、夹框、透漏、虚实、引导、层次与精神等。
4.主从置景即主景与配景,植物景观要有重点与一般,主体与客体之分,主次分明,主体突出。
5.因借得景白居易:“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三家春”。
计成《园冶》“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者乃就地审势,因地制宜。
如“槐荫当庭,栽梅绕屋”,“柳间夹桃,芙蓉照水,野菊扶篱,藤萝隐墙”。
“借”者,景不限内外,不拘远近,不定时间。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浅析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指通过植物的选择、布局、组合等手法,使园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境,表达出一种特定的美学理念和情感。
下面我将对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进行浅析。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注重园林整体的和谐统一,营造出自然、宜人的景观。
在植物的选择方面,古人注重选择与场景相适应、相融合的植物,如阴湿的园林中常见的梅花、柳树等植物,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在布局上,古人注重规划植物的分布,使各个植物之间形成互相映衬、相互补充的关系,达到整体和谐的效果。
植物的组合也是古人很注重的一个环节,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点的搭配和组合,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增强了园林的美感。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注重利用植物表现情感和意象。
植物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形态、色彩和芬芳,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和联想。
古人在园林中利用植物来表达情感和意象,使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体验到情感的力量。
在古典园林中常使用的梅花、竹子等植物,常常被赋予了清雅、纯洁、坚强、自立的象征意义,这些意象通过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得以体现。
在植物的选择上,古人还注重选择有故事和传说的植物,通过植物的故事和传说来增添园林的情趣和文化内涵。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还注重通过植物来塑造园林的空间感和节奏感。
通过植物的形态和分布,古人能够准确地把握园林的空间感和节奏感,使园林显得宽阔、低矮、层次分明、有节奏感。
在园林的布局中,古人常常利用植物来形成景深感和空间延伸感,使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能够感受到变化多样的景观和空间层次。
在植物的选择上,古人注重选择不同高度、大小和形态的植物,使园林在建筑和地形的限制下仍能够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感。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的意境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涵盖了整体和谐、情感表达和空间节奏等方面。
通过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组合,古人创造出了独特的园林意境,让人们在欣赏园林的同时感受到美的愉悦和情感的冲击。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分析一、自然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山水之胜,古人之意”,注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将自然景观融入到园林设计中。
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常常与山水、建筑相结合,形成自然和谐的景观效果。
同时,在园林设计中,还注重对植物的人文关怀,比如选择富有文化意义的植物进行布置,通过植物来体现主人的品味和情怀。
二、追求自然之美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自然的美感,通过植物景观展现自然的恬静和宁静。
园林中常常栽植有各种树木、花草,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变化,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同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植物的采光、通风和水分供给,追求植物的自然生长环境,使植物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三、寓意与象征的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常常寓意深远,有时甚至以植物来象征特定的意义。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选择和布置往往都是有一定寓意的,比如植有松柏的园林象征长寿和坚贞不屈,梅花象征坚强和潇洒等等。
通过植物的寓意和象征,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主人意志和精神的表达。
四、季节的变化和多样性五、调和和谐的空间布局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的布局常常强调调和和谐。
通过植物的布置和搭配,园林中形成多样丰富的景观空间,既有开阔的草坪和湖泊,又有幽深的林荫小径和花坛。
不同的植物景观在园林中相互呼应,形成完整而和谐的整体,营造出一种平衡和稳定的美感。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具有自然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追求自然之美、寓意与象征的运用、季节的变化和多样性以及调和和谐的空间布局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在艺术表达和人文关怀上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的四个特点首先,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注重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古人追求的是以自然为本的特点,建筑和植物的选择都尽量符合自然的规律。
水体植物的选择也遵循了自然原则,如利用湖泊、池塘、溪流等水体,让水在园林中自由流动,并通过山石的摆放和水面的倒影来营造出自然的景观。
其次,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重视对称和对比。
古人认为对称是一种美学原则,因此在园林中对称的布局非常常见,如对称的亭台楼阁、对称的花坛和树木等。
同时,在对称的基础上,古典园林也善于运用对比来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层次感,如在大片绿植中穿插一些花卉,或者在平缓的水面上布置一些突起的岩石等。
第三,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讲究景物的转变和变化。
景物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的行走而逐渐展现出来的。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不同角度或不同位置的观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不同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来呈现。
例如,在古典园林的湖泊或池塘中,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不同的景致,或者在不同的季节里观赏到植物的不同花期或落叶变化。
最后,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强调的是多样性和丰富性。
古人认为园林应该是一个让人们彻底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地方,因此在水体植物的造景中注重了多样性和丰富性。
园内的植被以及水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会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以达到丰富景观的目的。
另外,为了增加园林的多样性,古代园林经常将不同风格和特点的园林元素融合在一起,如山水之景与花木之景的结合、池塘与蜿蜒小路的交错等。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水体植物造景方式具有自然与人工的和谐统一、对称和对比、景物的转变和变化以及多样性和丰富性等四个特点。
这些特点都体现了古代园林艺术追求的自然美和人文美,使人们能够在园林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园林设计的新特点
在了解现代园林成因的基础上, 我们就应该从广大人民的需求和 使 用 为出发点, 创造优美舒适的园林环境 , 更重要的是创造适合人类生存所 需 求 的生态环境。现代园林中植物造 景 的 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 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园林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造 园 者 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现在 的 许 多住宅小区绿化都不是专业人员 设 计 的, 绿化的效果雷同, 没有一点新的 创 意。 这就说明: 一要多培养一些专业园 林绿化工作者,二要对现有的园 林 绿 化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特别 是 应 该加强审美观方面的修养,让他 们 有 一定的创造力,否则只能做出毫 无 个
%"!"$ 科 技 发 展 改 善 了 造 园 手 段
植
物材料的引种驯化、育种技术的 发 展 及丰富的建筑材料技术的应用, 都 极 大地丰富了园林的内容和色彩。 相 对 古典园林而言是有继承更有发展 。 而 声、 光、 电以及计算机的应用更使园 林 作品具有时代的气息。
%"!"& 从 国 外 吸 收 很 多 造 园 经 验
由
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得纯规 则 或 自然式园林变得较少。而规则与 自 然 的灵活交融,更能创造出符合现 代 人 欣赏的园林作品。
%"%"’ 植 物 材 料 丰 富 多 彩
我国地大
物博, 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多彩, 仅种子 植 物 就 超 过 %"& 万 种 以 上 , 其 中 乔 灌 很多著名园林植 木种类约 ( ))) 多种。 物以我国为分布中心,为公 认 的 花 卉 王国。 尽管如此, 但真正用于造景的植 物, 广 州 市 约 有 #)) 余 种 , 杭州、 上海 市约 有 %)) 余 种 , 北 京 市 约 有 !)) 余 种, 兰州市不足百种。 而许多植物有待 于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 引种驯 化 , 以 丰富园林植物景观。如北京 植 物 园 的 海棠园, 色彩缤纷的海棠花, 多为人工 培育的新品种, 值得借鉴。 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 虽 不 适 合 现 代人欣赏口味,但它深厚的 文 化 底 蕴 却是我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源 泉 。 现代园林形式多样、 内涵丰富, 但普遍 存在后期管理水平低下的不 足 。 精 彩 的设计作品同样需要精心管理与呵 护, 才能创作出深受人们喜爱的精品。 李 焕 忠"男"西 北 农 学 *作 者 简 介 : 院 毕 业"山 西 林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中 级 讲师; 收稿日期: %))#+)#+)#,
植物造景很精致, 宜近观 如苏州留园揖峰轩前庭,一 小 天 井位于建筑物一侧,便于室内的通 风 和采光,但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室 内 提供精彩的框景, 即 李 渔 所 谓 的“ 尺 幅 窗 ”、 “ 无 心 画 ”。 天 井 中 点 缀 的 芭 蕉竹石、 悬箩垂蔓以白粉墙为画底, 以 窗洞或廊间为画廊,构成一幅幅的 立 体小品画册,实墙的封闭感亦因此 而 消失。 诸如此类植物造景的运用, 在古 典园林中不胜枚举。
!"$ 皇 家 园 林 中 植 物 造 景 气 派 、 材 料
丰富 在封建社会, 人分尊卑贵贱, 而植 物材料的运用也如此。由于皇帝地 位 的尊贵和其所拥有的特权,使得皇 家 园林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考究而别 于 私家园林。 “松、 柏”为皇家首选, 它们 常青长寿,象征着皇帝长寿、江山 永 固, 如避暑山庄、 圆明园、 颐和园等处 均以松柏为主。 另外, 龙爪槐、 楸树、 玉 兰、 海棠、 迎春、 牡丹、 芍药、 桂花等均 为皇家园林中重要的造景材料。
园 园林 林绿 绿化 化
浅谈中国园林植物造景特点
!李焕忠
植物造景,顾名思义就是运 用 乔 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 景 观, 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 线条、 色 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 人 的画面, 供人们欣赏。 无论是殷周时期 的“囿”, 还是在现代化大都市中的 广 场中,植物作为造景材料的一个重 要 组成部分,都以它独特的魅力发挥 着 重要作用。 但不同的历史时期, 不同的 地域环境中植物造景特色各异。 者。因此,凡属与皇帝有关的起居 环 境, 诸如宫殿、 坛庙、 园林乃至都城等, 莫不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 显 示皇家气派和皇权的至尊。 再者, 皇帝 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和经济上 的 富厚财力,占据大片的地段营造园 林 供自己享用。无论是人工山水园或 天 然山水园,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 所 能比拟。 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 官僚、 缙绅所私有, 古籍里称为园、 园 亭、 园墅、 池馆、 山池、 山庄、 别墅、 草堂 等的大抵归这个类型。贵族、 官僚、 文 人、 地主、 富商兴造园林供自己享用, 同时也以此作为夸耀身份和财富的 手 段, 而他们的身份、 财富也为造园提供 了必要的条件。至于广大的劳动人 民—平民和奴婢, 由于衣食尚且艰 难 , 当然更谈不到园林的享受了。 在古代的中国,并没有造园 这 一 职业。 因此, 无论是皇家园林亦或是私 家园林, 其造园者(或设计者)皆为文 人墨客。由此也创造出中国园林的 特 色—写意山水园,即注重诗情 画 意 和 意境的涵蕴。
’ 我国古代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 约 从 公 元 前 ’’ 世 纪 的 奴 隶 社 会 末 期 直 到 在三 ’( 世 纪 末 叶 封 建 社 会 解 体 为 止 , 千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 林 体系—中国园林体系。在这个 园 林 体 系中, 按照园林隶属关系加以分类, 其 主要类型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 部 分。皇家园林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 私 有, 古籍里称之为苑、 囿、 宫苑、 御苑、 御园等都归属这个类型。皇帝号称 天 子, 奉天承运, 代表上天来统治环寰。 他的地位至高无上,是人间最高统 治
做群植与丛植。 植物的高低大小、 颜色 的浓淡、枝叶的疏密、叶色的合 理 搭 配, 都需精心考虑, 以达到疏密相间, 错落有致。 由乔、 灌、 花、 草共同组成的 自然式树木群体,具有曲折迂回 的 林 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 有 致 的层次变化以及丰富和谐的色彩渐 变, 从而形成自然的优美的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中常用的还有绿篱, 它 是园林中最常用的一种植物配植 与 造 景方式,经过修剪的绿篱被认为 是 活 的建筑材料。很多地方为了整齐 美 观 以围墙取代绿篱, 这未必可取。 有的居 民住宅区不同的建筑组团之间, 以 很 美的围墙(造价很高)隔开以示分区 , 如果用绿篱则不仅实用, 节约资金, 还
’"’ 植 物 材 料 人 格 化 , 给 植 物 赋 予 了
象征、 联想 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务 求 其 在 姿态和线条方面既显示自然天成之 美, 也要表现出绘画的意趣。因此, 选 择树木花卉就很受文人所标榜的 “古、 奇、 雅”的格调的影响, 讲究体态 潇洒、 色香清隽堪细品玩味。 有象征意 义的, 如 传 统 的“ 松 、 竹、 梅 ”配 植 形 式, 谓之岁寒三友。 因为人们将这 % 种 植物视作具有共同的品格。此外, “梅、 兰、 竹、 菊 ”被 称 为 四 君 子 , 荷花 被 视 作“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 濯清莲而不 妖 ”。 而 皇 家 园 林 中 常 用 玉 兰 、 海棠、 迎春、 牡丹、 芍药、 桂花象征富贵等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现代园林的
使用者为广大人民群众,是 一 种 公 共 空间。 传统的一石一木、 诗情画意已不 适合人们的欣赏口味,而开 阔 的 疏 林 草地、 城市广场、 森林公园则更 加 受 到 现代人的喜爱。 花卉大 量 应 用 %"%"& 草坪、 西方古典 园林中草坪、 花卉、 雕塑的大量应用, 成为其区别于东方古典园林的标志。 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渗透, 这 种差别变得愈来越小,也更 符 合 人 们 的欣赏水平。 现代园林中草坪、 花卉的 大量应用已成为一个发展趋 势 , 而 且 新品种不断推陈出新。
!"
园 园林 林绿 绿化 化
的意境。故取唐羊士谔“箫条梧竹月, 秋 物 映 同 庐 ”的 句 意 , 题亭为梧竹幽 居。亭中悬对联一副: “爽借清风明借 月, 动 观 流 水 静 观 山 ”, 山水俱全, 风 月咸宜。 放空间以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 地 在 不断扩大。 室外活动空间, 而不是建筑空间 , 因此 无需大量建筑, 故绿地比例升高。 在植 随着 物配置方面应以耐荫植物为 主 , 做 到 适地适树, 以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
’"# 经 过 合 理 搭 配 , 表 达 意 境 传 达 诗
情画意 位于苏州市的拙政园,堪 称 中 国 古代园林精品。 亭西一湾清流, 浓荫蔽 岸, 亭之南北均疏植慈孝竹与梧桐。 这 里环境优美, 池水清澈, 金风逸爽中 镜 水弓上,只见亭子洞门旁月影相 应 成 趣, 在修竹丛丛的衬托下, 若有佳人 吹 箫亭中, 便 是“ 林 中 玉 竹 , 月下美人”
山西林业 !""#$!
!"#$%&#’ "! %()*+,
具有绿化美化等多重功效。如果 在 绿 地中过多设置建筑景观,则不仅 达 不 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侵占了宝贵 的 绿 地面积, 实在是画蛇添足。 有些园林绿 地造价本来很高, 可绿化效果却很差 , 原因就在于此。
性的、没有独特风格和突出 特 征 的 设 计,并且还会造成园林植物 使 用 上 的 盲从, 形成一阵一阵的流行风, 使得园 林育苗行业也感到无所适从。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 如 果 在 城 市园林绿化设计中多考虑现 代 园 林 绿 地的功能, 做到以人为本, 对绿 地 的 使 用植物进行科学选择和配置 , 创 造 出 各具特点的以人工植物群落为主体, 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 功 能 的 生 态系统,这样的绿地才能实 现 真 正 为 人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出城 市 园 林 绿 地的价值。 (作者简介: 张 晓 玲 "女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毕 业 "山 西 林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 收 稿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