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体血管瘤mri表现

合集下载

腰椎椎管内硬膜外毛细血管脂肪瘤MRI 诊断1例报告

腰椎椎管内硬膜外毛细血管脂肪瘤MRI 诊断1例报告

腰椎椎管内硬膜外毛细血管脂肪瘤MRI 诊断1例报告安俐莹;马俊石;孟繁杨;郭昊;刘硕;丁军【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6(020)008【总页数】2页(P1394-1395)【作者】安俐莹;马俊石;孟繁杨;郭昊;刘硕;丁军【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四平市神农医院放射线科,吉林四平 136000;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放射线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放射线科,吉林长春130021【正文语种】中文血管脂肪瘤是常见于躯干和四肢皮下软组织内的良性肿瘤,罕见于中枢神经系统。

其发病率约占所有椎管内肿瘤的0.14%-1.2%,占硬膜外肿瘤的2%-3%[1-4]。

检索中外文献,共有百余例报道[5],其好发部位为胸椎下段水平,颈段及腰段少见。

现将我院病理确诊的1例腰段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报道如下。

患者,女,49岁,腰部疼痛伴左下肢麻木3年余,近3天加重。

患者跛行,腰4-5、腰5-骶1棘突及棘突旁压痛(+),向左下肢放射。

临床以腰间盘突出收入院。

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如下:腰3、4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椭圆形肿物影,肿物位于硬膜外脂肪间隙内,T1WI呈等、稍高信号,中心见点状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见图1A、B),T2压脂呈高、低混杂信号,与T2WI相比,压脂像示肿物周边脂肪抑制呈低信号(见图1C)。

静脉注射Gd-DTPA后肿物呈不均匀强化,压脂像高信号区明显强化,低信号区无强化,其向前压迫硬脊膜后缘及马尾神经根,呈弧形压迹(见图2A、B)。

另腰5-骶1腰间盘突出。

术后病理诊断:镜下所见脂肪组织内见毛细血管,符合毛细血管脂肪瘤(图3)。

免疫组化:CD34(+),Ki-67(+<1%), S100(+),EMA(-)。

椎体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7例报告加文献复习)

椎体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7例报告加文献复习)
E53 Almeida MF.Da Costa PR,Okawa RY.Reverse--flow island SU— ral flaps.Hast Reconstr Surg。2002。109:583—591. (收稿日期:2008—06--07)
椎体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7例报告加文献复习)
[4]Tan O.Atik B.Bekerecioglu M.Supercharged reverse-flow 8u— ral flap l A new modification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ofthe flap. Microsurgery,2005,25:36--43.
临床资料
l一般资料:收集本院2004年8月~2007年12月经X
线、CT、MRI检查并经多名有经验的医师共同诊断的17例椎 体血管瘤患者,年龄27岁~69岁,平均45岁,男11例,女6 例,1个病灶位于颈椎。7个病灶位于胸椎。9个病灶位于腰 椎。临床症状:小的椎体血管瘤多无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 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生压缩性骨折或向椎管扩张的血 管瘤,由于造成对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可表现有轻度至重度 的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神经根疼痛,感觉、运动障碍,大小 便失禁等,甚至截瘫。17个病灶均经CT、MRI检查。X线检 查,采用常规正侧位摄片;CT检查,采用GE公司PROSPEED


l椎体血管瘤病理学基础。椎体血管瘤在病理上为缓慢 生长的良性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或静脉血管瘤。其中海 绵状血管瘤为最常见的组织类型,由成熟的薄壁血管和壁为 内皮、大的含血窦组成,散布于粗大、稀疏的纵向骨棘问,脂肪 组织量多少不一,多着可以脂肪组织为主,少者主要成份为血
管基质,脂肪极少[=】。血管瘤另外从临床症状来分又可以分 为3类【3j,症状性血管瘤、压迫性血管瘤及无症状性血管瘤。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2p t nsO ecs f e n im a rsne t e a n ae t g t el( o hao g h ai t n ae ma g aw s ee tda l r ra d3c ss h ra g w ln e e . oh o p f e t a r "r t i t
作 者 简 介 : 波 (9 6 )男 , 林 17 一 , 本科 , 治 医 师 , 要 从 事 X线 诊 断 的研 究 。 主 主
实 用 临床 医 学 2 l o 2年 第 1 3卷 第 7期
P a t a Cii l d ie 2 1 , o 3 N rci l l c Me i n ,0 2 V i , o7 c na c 1
LI Bo, ENG h o r n N F S a - e

C ne, iy epe s s i lXi u3 8 2 , hn ) e trX n uP o l ’ Hopt , n 3 0 5 C ia a y
AB T AC S R T:Obet e oepoeteMR n ig f pnle iua aen u e n im n jc v T xlr If dn so ia pd r c vro sh mago aa d i h i s l

7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用临床医学 2 1 0 2年 第 l 3卷 第 7期
P a t a C i i l d ie 2 1 , o 3 No7 r ci l l c Me i n ,0 2 V l , c n a c 1
椎 管 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 的 MR 表现及鉴别诊 断 I
林 波 . 少 仁 冯
go a bo g o a i a - a ld o i n r s i - i e t s a o h e d . u r h we a r ima w s o ln v lw t r t t i rwr i g b u h t l i tb t n s T mo ss o d f i y h e t p k p l h g rsih l i h rsg a n e st n T1 I i a e . n fr h g i n n e st n T W I i i h o l t h g e i n li t n i o W n 6 c s s u i m ih s a i t n i o 2 n 5 g y y o gl y c s s n n v n y si h l ih r sg a n e st n T W I i a e a e ,a d u e e l l t h g e i n li t n i o 2 n 1 c s .Co c u i n S i a p d r l g y y n l so p n e i u a l c v r o s h ma go sa r r e i n l so t o t h r ce i i ma i sai n . a e u e n ima i a e b n g i n wi u a a t rs c n e h c t n f tt s MRIi h s e e o s t e mo tr - l b e p e p r t e e a n t n t c n q e Ho v r t e f a i g o i fs i a p d r a e o sh — i l r o e a i x mi a i e h i u . we e , h n ld a n ss o p n le i u a c v r u e a v o i l n ma g o t l e d b o i e t l i a n ah l gc l x mi a in . n i ma si e e c mb n d wi c i c la d p t oo i a a n t s ln h n e o KEY W ORDS h ma g o ,a e o s e i u a t mo ; g e i r s n n e ma i g d f r n il ig o i : e n ima c v r u ; p d r lu r ma n t e o a c i gn ; i e e t d a n ss n c f a 收 稿 日期 : 0 2 0 — 9 2 1— 3 2

常见椎管内髓外肿瘤mri表现

常见椎管内髓外肿瘤mri表现
出血灶的形态和分布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良恶性,例如,恶性程度 较高的肿瘤常表现为多灶性出血,而良性肿瘤则可能表现为单灶性出血。
出血灶的大小和数量也是评估肿瘤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大量出血 可导致肿瘤体积迅速增大,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 状。
肿瘤钙化
肿瘤钙化是椎管内髓外肿瘤的另一种常 见并发症,MRI表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低 信号影,通常在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
上均呈低信号。
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对于鉴别肿瘤的性质 有一定帮助,例如,良性肿瘤的钙化通 常比较均匀,而恶性肿瘤的钙化则可能
不均匀或呈斑点状。
钙化的程度和数量也可以作为评估肿瘤 病情的重要指标,钙化程度越高、数量 越多,通常表示肿瘤的恶性程度越低。
肿瘤囊变
肿瘤囊变是指椎管内髓外肿瘤内部出现囊性病变,MRI表现为肿瘤内部出现低信号影,通常 在T1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
脊膜瘤
总结词
脊膜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信号均匀,增强后明显强 化。
详细描述
脊膜瘤是一种良性肿瘤,起源于脊膜细胞。在MRI上,脊膜瘤通常表现为与脊髓 分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 化。
脂肪瘤
总结词
脂肪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信号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无强化。
详细描述
脂肪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在MRI上 ,脂肪瘤通常表现为与脊髓分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 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
02 髓外硬膜外肿瘤
骨肿瘤
总结词
骨肿瘤在MRI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强度, 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形成明显对比。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柱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脊椎骨髓瘤与转移瘤鉴别:
椎体破坏+软组织肿块倾向骨髓瘤。 椎体破坏+广泛性骨质疏松倾向骨
髓瘤。 椎体破坏伴椎弓及附件早期破坏倾
向转移瘤。
骨髓瘤MRI表现:
T1W呈灶性或弥漫性低信号。 T2W呈灶性或弥漫性高信号。 T2W敏感性高于T1W。 增强T1W病灶强化,可作疗效观察。 软组织肿块T1W低信号,T2W高信号。 STIR序列敏感性高于SE序列。
多见于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乳房癌。 椎体,松质骨斑点状高密度硬化灶,相
互融合。 椎间隙正常,无压缩骨折。 T1W,T2W均呈低信号。 溶骨性转移放疗后也可呈硬化。
影像学检查比较:
X线 CT MRI 同位素
敏感性 低 较高 高

特异性 高 较高 高

谢谢
颅骨。 病理骨折—脊柱压缩性骨折。 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肾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血沉加快、尿本周氏蛋白、贫血
等。
依X线表现分类:
骨质疏松型。 单发型。 多发型。 硬化型。
X线表现 :
病变早期X线无异常改变,约占10%。 骨质疏松,以中轴骨为显著:常见于脊
柱、肋骨、颅骨、骨盆等。 多发性骨质破坏:虫蚀样、穿凿样,少
CT检查:
优点:密度分辨率高,无重叠,易发现 微小病变。
缺点:整体观不如平片,价高。
MRI检查:
优点:软组织分辨率高,多平面成像 易发 现骨髓早期改变
缺点:对皮质破坏,钙化骨化检出不 如CT敏感
同位素检查:
同位素TC99M扫描。 敏感性高,特异性差。
脊椎血管瘤:
发病率 部位
临床 0.6%—1% 尸解 10%
多发型
颅骨,肋骨,脊椎等多骨,多发破 坏溶骨性病变。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

[深度学习]脊椎血管瘤的病理与临床特点及影像诊断(侵袭性血管瘤)~~~脊椎血管瘤病理与临床特点脊椎血管瘤(vertebral hemangioma)是常见的椎体良性肿瘤样病变,尸检发现率为11%,约占所有骨血管瘤28%。

病理学上脊椎血管瘤由增粗骨小梁、小梁周围脂肪性骨髓组织、异常血管构成,无包膜,镜下为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内见大量薄壁血管和血窦,部分骨小梁压迫吸收,部分反应性增粗。

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以后及女性多见,常为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因此多无症状,也可因肿瘤增大可引起疼痛,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重者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截瘫。

本病无症状时无需治疗,症状明显时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

CT与MRI特点①本病以胸椎最多见,腰椎次之,多数为单发性,也可同时累及2~3个椎骨,椎体最常见,侵袭性者同时侵犯附件及椎旁软组织。

②CT典型表现为网眼状或圆点花布状甚至蜂窝状,骨小梁粗大稀疏,轴位上呈稀疏分布的粗点状高密度,矢状位及冠状位显示粗大骨小梁呈栅栏状排列,有时合并椎骨压缩变形。

③MR上非侵袭性者为T1及T2高信号,侵袭性者为T1低或等信号、T2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④根据病变椎体形态与椎管内结构是否受压分为压迫型(A型)及非压迫型(B型):A1型,椎体高度正常,在T1WI上有典型的栅栏状改变;A2型,椎体不同程度压缩变扁,无典型的栅栏状影像。

B1型,椎体高度正常,脊髓或马尾受压;B2型,病变侵及椎体大部或全部,椎骨塌陷、前后径增大,脊髓或硬膜囊受压。

⑤CT可引导椎骨血管瘤的介入治疗,如经皮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

侵袭性血管瘤(aggressive hemangioma):指脊椎血管瘤侵袭性生长,并造成椎体、椎弓根或椎板的膨胀性改变,或形成椎旁软组织肿块,其影像学特点包括:①多位于T3~9可侵犯多个椎骨;②累及整个椎体并侵犯椎弓;③局部骨皮质膨胀明显;④瘤内呈不规则蜂窝状;⑤椎旁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⑥孕期因腹压增高、椎静脉丛血流增多、黄体酮及雌激素刺激引起椎骨血管瘤增大。

22例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分析

22例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分析

22例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分析摘要】本文通过探讨脊椎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得出结论:根据脊椎血管瘤具有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并与脊椎结核和转移瘤等疾病鉴别;CT、MRI诊断脊椎血管瘤及显示病灶范围要优于X线平片,MRI对本病的定性、定位诊断更具有特征性和特异性,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脊椎血管瘤栅栏状或网眼状改变影像学表现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22例脊椎血管瘤的X线平片、CT和MRI,着重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报告22例中,男13例,女9例。

年龄19-75岁,平均37岁。

22例中因无明显诱因的颈、胸、腰痛行检查偶然发现l4例,外伤后检查发现4例,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检查发现4例;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脊椎血管瘤。

1.2检查方法 22例患者中,行X线平片检查19例,CT扫描16例,MRI检查l1例,CT+MRI检查7例,其中5例X线、CT、MRI资料齐全。

2 结果22例患者共发现26个脊椎血管瘤病灶,其中16个椎体外形保持正常,7个向周围轻度膨胀,3个为楔状变形,呈病理压缩性骨折状态。

2.1X线平片表现 19例显示病变脊椎20个。

所显示的20个病灶中,有12个病灶呈典型栅栏状改变,7个病灶呈不规则网格状改变,1个病灶累及小关节。

22例椎间隙均显示正常。

2.2 CT表现 16例显示病变脊椎19个,其中2个病灶破坏椎体骨松质,呈压缩性改变。

1个病灶累及椎弓根及椎板,向椎管内膨胀性生长,硬膜囊受压,椎管狭窄。

所显示的19个病灶中,有13个脊椎血管瘤其中测得CT值在-20Hu以下,提示其中含脂肪组织,病变累及整个椎体时,椎体边缘向周围膨胀,可以累积周围软组织形成肿块,颇似冷脓肿的表现。

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效应。

2.3 MRI表现 11例显示病变脊椎14个,病变界限清楚。

14个病灶中,有10个病灶在常规T1WI及T2WI上均显示出高信号脂肪影中特征性斑点状或条片状低信号骨小梁影,其在横断位时呈蜂窝状或网眼状改变,矢状位及冠状位时呈典型的栅栏状改变。

椎管肿瘤的MRI表现剖析

椎管肿瘤的MRI表现剖析
• 受累脊髓弥漫增粗,病灶边界欠清,肿瘤 在T1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上呈高信号, 发生出血、坏死、囊变时,肿瘤信号不均 匀,急性脊髓出血在T1上呈高信号,坏死、 囊变的信号表现与脊髓空洞类似,增强扫 描肿瘤实性部分强化,并可清楚显示肿瘤 边界。
室管膜瘤VS星形细胞瘤
• 室管膜瘤多位于圆锥及马尾神经,而75% 的星形细胞瘤位于颈、胸段脊髓;室管膜 瘤累及范围一般较小,而星形细胞瘤累及 范围广泛;室管膜瘤占据整个脊髓横径, 且肿瘤边界较清楚,髓内囊变不易发现, 肿瘤两端囊变常见,而星形细胞瘤多呈偏 心性生长,常位于脊髓偏侧和后部,肿瘤 边界不清楚,囊变、出血的机会较室管膜 瘤少。
血母VS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
• 后两种肿瘤瘤体的囊变区均较小,而结节 较大,增强扫描实性部分的强化不均匀, 而且强化程度不及血母明显,瘤体内看不 到流空血管。
髓外硬膜下肿瘤
• 一. 神经源性肿瘤 • 1.神经鞘瘤(雪旺细胞瘤)1429350 邵桂 林 1343737 冯云 • 好发于20-60岁,男性略多;腰段略多,颈 胸段次之,肿瘤多呈孤立结节状,有完整 包膜,常与1~2个脊神经根相连,与脊髓无 明显相连,多伴有脊髓水肿软化,肿瘤内 可有囊变、坏死和脂肪变性,肿瘤可从硬 模囊向椎间孔方向生长,使相应椎间孔扩 大,延及硬模内外的肿瘤常呈哑铃状。
神经纤维瘤的MRI表现
• T1:低或中等信号,T2:中或高等信号, 增强:显著强化,平扫T2可见“靶征”, 即病灶中心胶原纤维组织呈低信号,周边 粘液基质成分呈环形高信号-----特征性表现。
• 3.脊膜瘤 (1448496 张存芬) • 多见于中年女性,以单发多见,肿瘤基底 较宽,与硬脊膜粘连较紧,好发于中上胸 段脊髓(占80%),其次为颈段(占 15%),而腰段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