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美学论文.doc

广告美学论文.doc
广告美学论文.doc

课程论文首页

中文摘要:

影视广告是广告的最高形式,音乐是影视广告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音乐作为广告听觉形象的一个因素,其特性对广告进程有很大的影响。

背景音乐在影视,广告,各种场合都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同时背景音乐如很多new age音乐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人的内心带来宁静、安详之感,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具有欣赏价值。

音乐是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据古书《晋书·乐志》记载:“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这意在说明音乐中的“五音”可以把握人的性格与行为。

音乐,是用世界通用的音乐艺术语言宣传商品带给人们的便利,以产生积极

的商业效果。广告音乐明确的目的性、商业性,使其有别于任何一种音乐形式。它所表达的是一种意境,不像语言那么确定。因此,它要通过观众自己的感受才能领会,从感情上影响观众的情绪,营造氛围,以创造商机,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音乐既是产品又是媒介。广告音乐随着商业的蓬勃发展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商业文化手段。

关键词:

关键字一:背景音乐关键字二:表音标识

关键字三:传播载体关键字四:诉求方式

文献:

(1)刊名:《广告学概论》作者:陈培爱

(2)刊名:《背景音乐在广告传播中的作用》(新闻界-2008年第一期)作者:戴世富、徐艳

(3)刊名:《新广告文化》作者:张贝贝

(4)刊名:《论音乐与声乐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09)11-0000-01

音乐——唱响广告

音乐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门能够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她能够轻易的引起听众之间以及作者与听众之间的心理共鸣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或许这就是音乐能够成为当今世界普及最为广泛的“语言”缘由之一,或许这就是她为什么能够不分种族、时间、地域在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生生不息延续、发展的支柱。图画所不能描绘的,语言所不能传达的,音乐往往能曲尽其蕴,它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以及音色、音强的变化,完美的表现出人心理的细微变化。正是由于音乐这些特点使得她在广告、影视、小品等各式各样的场合为人们频繁使用。

其中就广告而言,音乐与广告相结合有着深远的历史。如《楚辞.天问》中记载:“师望在肆……鼓刀扬声”;而《楚辞.离骚》又曰:“吕望之鼓刀,遭文王举。”;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亦云:季春万花烂漫,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排,歌叫之声,诸奇可听。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历史之悠久,而即使是在现代广告中也几乎每则影视广告中都有音乐的身影,广告为何与音乐能够如此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渲染气氛

音乐由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声音组成,不同的组合能够传达不同的意思;例如广告中需要制造紧张气氛时,可以用低音到高音的上行型旋律,营造出给人以明亮、紧张、力度的感觉;亦或者可以

由高音到低音的下行型旋律,营造静谧的环境从而给人以柔和、平静、委婉的感觉,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与神奇之处。

音乐在广告中可以渲染气氛、烘托环境,造就一种情绪,给以广告受众以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给广告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以提高广告的到达率和对广告品牌以及产品的联想。

?突出品牌特色,吸引受众眼球,引起品牌联想

音乐具有表象功能,能形成音乐形象,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独特的旋律,优美的声音能够给受众带来不同寻常听觉享受,可有效的增强受众对广告的记忆和联想。

如用《运动员进行曲》与体育用品广告配合,音乐音响和画面解说巧妙的融为一体,可加深消费者对广告的印象。

听轻柔的女声正循着旋律反复的清唱着——“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没错这熟悉的旋律与声音就是“OPPO”音乐手机的广告开头曲。正是由于这开头小小的一段音乐,让每一个接触过这则广告的受众都牢牢地记住了OPPO,让每一个受众在无意中听到这段音乐都能在第一时间联想到OPPO,成功利用音乐这一特性,是OPPO走向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构建企业识别音

采用独特的声音作为企业的宣传音乐,可有效地树立企业的听觉识别系统,形成企业独特的“表音识别”,以彰显出企业的与众不同,从而引起广告受众对企业的品牌记忆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应属美国的Intel公司了,从1996年至今,

Intel几乎在其投放的每则广告(其中包括采用Intel处理器的联想、惠普等各大电脑公司的广告)的结尾处都会播放一段简短而富有意味的音乐——“蹬,蹬蹬蹬蹬”。她陪伴Intel走过风风雨雨的十五年,也在整整一代人的耳边回响了十五年,经过十五年的积淀,这串简短音乐已经成为消费者认识和铭记Intel公司的另一个重要标识,她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接触过Intel广告的广告受众和Intel的客户的脑海中,让每一个人聆听这段音乐都人都能联想到Intel公司。这就是善用音乐的效果。

?加强广告的审美效果,宣扬企业文化

现代影视广告中许多都是采取直白推销的理性诉求方式,以至受众一看到广告容易引起强烈的排斥心理,大大降低广告对受众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能影响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企业形象,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而如果在广播广告或电视广告中,针对不同的情况使用合适的音乐与广告解说并用,则使广告悦心悦意,增姿添色,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唤起消费者对广告的深刻印象。

另一方面,音乐传播的广泛性使得音乐承载企业文化和产品信息的有力载体,并伴随着音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潜移默化的为消费者所接触、接受,让广告受众乐于接受广告,提高广告的到达率和有效性,以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而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要属广东康美药业公司的广告宣传片“康美之恋”以及五粮液集团的宣传广告“爱到春潮滚滚来”和“仙林青梅”,其中以“康美之恋”尤甚,该广告采用歌曲的形式对公司

文化、品牌进行深入宣传和剖析,让受众深刻的理解企业,而在视频中若隐若现的展示公司的名称、产品、企业文化,避免直白的推销,并将公司的经营理念“用爱感动世界,用心经营健康”,核心价值观“心怀苍生,大爱无疆”等生动形象的传达给广告受众和消费者,正是采用这一异于平常直白的理性诉求宣传方式,才使得其广告好评率高于90%,为人们乐于传诵,一时红遍大街小巷。

目前在打造品牌形象的影视广告,音乐方式仍以主题音乐为主,以音乐的形式打造能使品牌传播达到更好的效果。用音乐建立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为品牌的形象塑造创造更好的途径。

在广告中音乐作为一种传播的载体,其在传播过程中已经不是一件单纯的艺术品,她使受众在感受音乐作品艺术性的同时也体现出它浓厚的商品性。音乐在广告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了它的艺术性、审美性和商品性,并不断地赋予音乐产品新气质,新神韵,新特质。

音乐伴随着广告的产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也在不断发展、演绎,她记录着广告的成长历史,在广告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音乐仍将与广告一起持续发展下去。

中国经济史论文

2010年度《中国经济史》结课论文 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影响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030802 年级: 2008 姓名:张福平 学号: 200804265 导师:周中林

摘要文章根据客观的历史史实,结合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并将明清两朝海禁政策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两朝海禁政策的区别,从而引出了海禁对明清经济的影响,在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更替的时期,海禁政策带给明清政府的损失远远大于其收益。 关键词海禁政策抵御倭寇海上贸易闭关锁国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 (4) (一)海禁政策的历史背景………………………… ..4 (二)海禁政策的主要目的………………………… ..5 二、海禁政策的实施过程……………………………… ..6 三、海禁政策对明清经济的主要影响…………………… ..7 (一)海禁政策对明朝经济的主要影响.................. ..7 (二)海禁政策对清朝经济的主要影响.................. ..8 四、海禁政策的现实意义... (8)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及对明清经济的主要影响 张福平 海禁政策自从元代开始就存在了,选这个题目的原因很简单,从明清的海禁政策的效果和弊端来分析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些问题。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明清时代正是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更替的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海禁政策十分具有研究探讨的意义,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也有一个很好的警醒。本片论文主要根据一些历史记载的资料、前人的看法和自己思考来分析海禁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后对明清经济带来的主要影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阐述了自明朝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的海禁政策的一些历程,作者认为明朝海禁政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抵御倭寇,清朝是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无理要求。海禁政策带来了影响则是一向繁荣的对外贸易冷淡下来,闭关锁国的最终结局只能是被淘汰。下面就具体的海禁政策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海禁政策的形成原因 在中国,1368年建立的明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之一,东方最强大的国家。而同时,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遭遇到来自海上外来势力侵扰的封建王朝。明初对传统朝贡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正是建立在统治者的自信和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明朝将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内涵外延,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朝贡体制,以实现中国式的国际理想秩序。这是封建社会晚朝封建统治集权强化的趋势,与历朝久已形成的朝贡模式结合,产生的颇具特色的朝贡体制。在这一体制的基础上,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制订的海外政策,以朝贡贸易政策为主,海禁政策为辅,体现了强化集权的君主意志。作为综合国力强盛的体现,明朝实行海外开放政策,不仅明初洪武年间大量遣使海外,而且永乐年间更大力开展积极主动的对外交往。负有王朝政治外交及贸易多重使命的郑和,率领庞大的宝船队,多次航行在印度洋上,为世界海洋世纪的到来,奏响了序曲。这一旨在扩大官方朝贡体制和贸易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是明初开放的海外政策成功的标志。伟大的航海壮举,显示了中国的威力,表明了中国是亚太一印度洋国际贸易圈秩序的有力维护者,在当时东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的国际事务中起了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在东亚、东南亚乃至印度洋的国际地位。近30年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产生的重大后果,也即政策的反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 历史走过后是不会不留下印记的,大规模航海活动结束后,明朝海外政策进入了转折时期。下西洋给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带来的变迁,促使统治者总结经验教训,从明英宗到明孝宗,收缩的海外政策透露出一种转变的趋向,即由明初的政治为重心向经济为重心转移的趋向。这是与中国社会发展演进相适应的趋向。明孝宗时,丘浚上书提出发展海外贸易,说明开放民间社会海外贸易的呼声已由重臣反映到朝廷之中。明武宗初年,调整海外政策业已迈出了第一步。 时值明中叶,西方海外扩张的狂潮卷向东方,葡萄牙人捷足先登。明朝统治者面临国内私人海外贸易的汹涌之势,本已开始调整海外政策,也正在此时,遭遇到西方东来的新课题。与西方接触的第一个回合,遂使中国闭关政策出台于嘉靖初。此后,在日本海盗、中国海盗商人、葡萄牙海盗商人合成的“倭寇”问题

新闻专业论文选题汇总

一.最新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105) 1 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 2 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3 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4 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 5 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 6 "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7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 8 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 9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 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 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 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 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 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 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 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 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 媒体公信力的流失_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21 浅谈民生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23 从法制节目看广播新闻的优劣势24 论“媒介审判”对型案审理的影响25 谈分众传播26 新闻的娱乐性和娱乐新闻27 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利保护28 浅析新闻真实与新闻道德29 论新闻记者的报道道德观30 浅论广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走向31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32 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提高重特大事件应对能力33 网络中的

新闻舆论监督34 试论受众期望与新闻宣传35 网络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6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37 公共频道的现状与发展38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39 浅析博客新闻的真实性40 恶炒“明星绯闻”研究41 从新闻伦理剖析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4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43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44 新旧媒体大融合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45 媒介产业化发展的问题46 媒体竞争和共生研究47 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展望48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49 新闻失真的原因与防范50 现代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5152新闻节目形态的多样化研究52 我国都市类报纸娱乐化倾向问题研究53 寻找市场中的大奶酪——浅析网络时代的新兴势力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54 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和运营55 揭发性新闻的线索来源保密研究56 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57 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塑造58 多元媒体的竞争与共生59 浅析新闻播报的现状与发展60 适者生存——市场化竞争下我国体育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61 论科学、中立、正义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2 传媒引导与受众心理分63 论新闻传者的现代意识64 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思路65 炒作新闻与假新闻的异同66 新闻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67 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68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69 为何报道黑幕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70 对有偿新闻的思考71

第六章 现代广告的美学表现方法

第六章现代广告的美学表现方法 现代广告的美学表现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为显直类广告;二为内蕴类广告。显直类广告是以商品形象为表现手段,让商品形象直接和广告受众见面,诉诸受众的直觉感官,使其对宣传对象产生美感和购买动机。内蕴类广告则是让商品形象间接和广告受众见面,强调运用高度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购买需求,内蕴的丰富性与形式的简单性相统一是它的高度审美价值之所在。 第一节显直类广告的美学表现方法 显直类广告源远流长,是最古老和最广泛的一种商业广告。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商业广告种类繁多,但无论是报刊、广播、电视广告,还是路牌、霓虹灯乃至高空的书云广告等,都以显直类为主。 一、主体凸显 主体凸显不是指单纯地将商品形象再现于广告受众面前,而是指以艺术的表现手段将商品形象突出展现出来,使受众由视觉快感进入美感从而集中注意对商品进行认知。(一)衬托法 衬托法是以商品形象为点,外加陪衬和渲染,以更加突出点。这种方法,用得最多的是以虚衬实,以暗衬显。(二)显细法 显细法是显示商品细部或重要部位。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具有象征该事物特色的着重点,人们观察事物总是把

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重点上,由点及面,或者以点带面。 二、视觉导向 视觉导向是指广告画面通过艺术手段引导受众的视力注意商品形象。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心理学的注意原理。 (一)顺导向法和逆导向法 视觉导向的方法比较多,但基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顺导向法;一种是逆导向法。 (二)实指引导方式和虚示引导方式 大多数视觉导向的广告尽管引导方式形形色色,但一般都是采用物体或人体的定向指示来表达,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实指引导方式。与此相反,运用目光等非实物工具来引导,方向和目标要通过受众心理作用来得到的方式,我们叫它虚示引导方式。 三、材料质感 材料质感是指运用商品的质材美和精加工诱发受众的审美情感,表现了现代人对商品审美的新观念。 四、以动传神 以动传神是追求商品形象的运动感,兴发商品形象的神采,使不动之物运动,求无情之形传神,增强对审美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

广告美学论文

从腾讯《斗战神》广告片解读黑暗美学 广告1001 钟杰仁20101304291 22号 引言:所谓黑暗美学,简括来说就是通过诗化的方式表现人性的丑恶,让人接受甚至喜爱。黑暗美学往往围绕着生死、性爱、暴力、贪婪、奸狡等背离社会主流道德审美标准的题材进行探讨创作,黑暗美是真善美的相反面,是对人类本性及社会深处的原罪的挖掘和思考。腾讯游戏的最新大作《斗战神》就采用了黑暗美为广告片的表现形式,本文将通过对《斗战神》广告片中黑暗美的要素以及黑暗美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研究黑暗美学在广告创作中的意义。 一、《斗战神》与黑暗美学 《斗战神》游戏以西游故事为大背景蓝本,颠覆以西游为代表的东方神话价值观,以成人角度诠释解读出的精神核心。《斗战神》的主题是对常规的质疑和挑战,充满叛逆色彩,以黑暗美学为广告表现形式的目的就是勾起目标消费者内心的叛逆情绪,引起共鸣加入游戏。 之所以选择黑暗美为广告片的诉求点,除了和《斗战神》的风格调性一致之外,还由于黑暗美是非理性的美,能跳过理性的常规思考,直接影响受众的情感,达到“蛊惑”的效果让人不知不觉关注这款游戏。 二、《斗战神》广告中的黑暗美 《斗战神》广告中的黑暗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广告从直观的画面声音到深层内涵的文案,环环紧扣人性,处处表现出黑暗美。黑暗美的表现元素很多,而在《斗战神》广告片中主要以狰狞与丑陋、血腥与暴力、阴暗面的冲击这三种方式表现出黑暗美。(具体广告画面和文案参照附录) (一)狰狞与丑陋 广告片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狰狞与丑陋,这是黑暗美的两个重要元素。广告的主画面是粗犷的墨画,与一般对美的认识不同,它不柔和、不绚丽,它浑沌、阴暗,它充满狰狞与丑陋。狰狞的是广告中的主角—孙悟空和其它正面角色,是正义被黑暗所压迫而产生的愤懑和压抑的夸张呈现。而丑陋的则是广告中的反派,是天庭一众伪君子丑恶本质的具象化。通过对狰狞产生共鸣和对丑陋产生厌恶,观众内心的“超我”将被释放,产生揭露真相、警恶惩

中国经济史_论文_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陈寅格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一个时代。而所谓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分配关系。宋朝的财政问题,特别是其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探究。 本文旨在对两宋的财政收支与其平衡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和探讨,大致从两宋财政的整体概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宋朝的财政概况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经济和赋税制度都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宋朝的军事力量虽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盛世。然至宋朝中后期,地方税制混乱,“古有剥削之法,本朝皆备”。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却日益困窘,乃至成为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讨宋朝的财政概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与思考。一是财政机构。两宋的财政机构包括中央计司(三司、户部) 及其它相关机构,如司农寺等,以及地方财政机构,如漕司与州军机构等。二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田赋、代役钱、人丁税、禁榷制度、工商税等、杂税、以及介于市场经营与赋税之间的科率与和买和籴等。三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包括军费、官吏禀给、皇室开支、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其它行政开支,如祭祀、工程、赈济等。此外,还应包括与国家财政运作密切相关、并常常作为国家财政重要收入项目的货币制度的方面。 宋朝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财政状况的变化过程,可将之简单归为以下几个阶段: 1.立国之初与全盛时期 纵观古代财政发展史,不难发现,宋代在财政管理制度上高度集权。而从北宋初年开始,这种制度就奠定了其基础。由于唐代、五代藩镇割据,宋代从立国之初便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财权。表现有:财权集中于中央,中央财权集中于三司;宋朝皇帝亲自参与重要财政制度的制定并经常过问财计盈亏等。 而从这一时期的财政收支状况看,宋初至真宗时期,很少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仁宗、英宗时期,入不敷出的情况较多。财政上由盈余到亏空的转变,本质原因在于支出的增加。尽管此时期收入基本上也是持续增加的,但是支出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收入。而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冗费,包括冗兵、冗官、祭祀以及皇室冗费等。 2.元丰改制与熙宁变法时期 若何扭转财政危机是这一年间的重要议题。对此,司马光持克服、改变冗费局面的观点,而王安石偏

新闻传播类论文选题

1、从受众文化趣味看电视“庸俗化”的深层内因 2、高校电视台建设之我见 3、企业台如何选择电视新闻报道角度 4、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台办好对农节目之浅见 5、论网络时代体育电视传媒的发展 6、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及现状思考——以《实话实说》等栏目为研究样本 7、对电视娱乐明星形象传播的文化批判 8、试论电视体育节目主持人的专业化培养 9、对体育电视评论节目的思考 10、以错位竞争理念构想地市级电视媒介产业发展战略 11、电视节目编排的观念与策略 12、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及对策探讨 13、试析电视娱乐功能的认识误区 14、关于儿童电视节目定位的思考 15、体育新闻报道娱乐化问题的思考 16.、体育文化传播中的大众狂欢景象-以刘翔、姚明、田亮、易建联等为例 17、浅议我国大众传媒在北京奥运传播中的职责和功能 18、民生新闻如何打造公信力 19、对我国中西部农村信息传播现状的思考 20、移动电视的传播学思考

21、对手机短信传播的利弊思考 22、早间电视节目的机会与挑战 23、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24、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25、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新闻调查》被边缘化原因探析 26、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27、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28、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29、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传播探讨 30、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31、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32、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33、略论电视公益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34、试论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以《凤凰卫视》为例 35、民生新闻“注意力经济”的新趋势 36、地方电视新闻的新走向 37、对欠发达地区电视业发展的思考 38、试论安徽电视品牌的建构与提升 39、简论地市级电视台报道特色的构建 40、试论深夜节目的开发 41、校园电视新闻制作艺术初探 42、试析高校广播如何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广告美学

1、美的特质 (1)美的前提是被感知的存在。(2)感知美的手段是感官的体验(3)美是灵魂带来的体验2、美的定义:美是某种被感知的存在,通过客体的感官体验,唤醒灵魂中的对美的片段原型记忆而产生的感受。 3、人的美(精神美+身体美) 外在美:音容体饰 内在美:理德才气 4、美学是广告美学的基础,广告美学是美学在社会实质领域的延伸。 5、广告审美发展的原因 (1)社会发展和商业竞争要求广告注重形式美感。 (2)广告受众审美要求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6、广告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广告的本质属性—功利性 本质特征--功利第一,审美第二 7、广告活动中的审美批评 分为审美批评和非审美批评 审美批评:对广告的审美属性价值创造效应等方面的批评,是受众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以广告美学的尺度上对广告所进行的鉴赏,阐释和评价。 非审美批评:针对广告的实用功利价值,科学价值,社会历史价值,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批评。 8、后现代审美文化特征—世俗性、大众性、功利性 广告审美的后现代表现 (1)在根本上背离一些传统的审美经典理论的设定 (2)广告审美趣味对传统审美趣味的挑战 (3)借助现代科技而呈现的广告审美表现,也形成了对传统审美表现的冲击 后现代广告审美的优势 (1)摒弃了精英(高雅)与大众(通俗)的一元对立模式 (2)消解了审美与日常生活的界限 (3)模糊了艺术与功利,理性与感性,精神追求与物质享乐等传统美学理论中相互对立的范畴规定 9、美: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纯艺术美,实用艺术美) 10、社会美的定义:是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最直接,最深广和最常见的形态,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事物的美。 社会美的核心美—人的美 11、广告美与纯艺术美的区别(简答) (1)性质和目的的差异 广告美:功利第一,审美价值第二 艺术美:指实用性,非直接功利性,纯粹满足人类精神美需要 (2)艺术加工深广度差异 广告美:艺术的加工的深度不能超越保证受众接受效果的界限 艺术美:可以是其他人们所不能理解的形式 (4)审美接受体验的差异 广告美:审美感受主体的体验受到相对较多的现实因素制约

经济史论文

中国近代社会的“经纪人” ——从近代买办的视角看近代中国经济 作者赵艳超091090163 商学院09经济学系 摘要:买办是中国近代社会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既在经济领域积极活跃着,同时又是中国近代社会特殊政治条件下的产物,在近代中国社会,他们出入于中西方之间,成为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符号。研究买办这一特殊社会阶层对于我们深入近代中国的具有特殊的、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近代买办的生活史出发,尊重史实,全面看待买办的地位和作用,给近代买办阶层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Abstract: Chinese comprador i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society, they are active in the economic sphere, and is also China's modern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ecial product of the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heir access to in between the West and become a modern society important symbol. Comprador this particular study our in-depth social class for modern China has a special, extremely important value. This article from the lif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comprador starting to respect facts,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comprador, modern comprador class to an objective and fair assessment. 关键词:买办鸦片战争对外贸易洋行 Keyword: compradore Opium War 引言、文献回顾 买办这一在中国近代社会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社会阶层,早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很早就有了关于买办的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要不就是侧重于买办为西方列强服务,认为其客观上成为了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走狗,助推对其进行大肆批判;要不就是对其更多的是进行史实性的描述,忽略其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分析过于表面化。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买办的探讨经历了及格阶段,因研究者的视角不同,讨论的问题也存在差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民国时期的买办研究。那时的研究数量少,规模小,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追溯买办制度的起源,考察其运作过程与组织构成,探究其兴衰利弊,基本上没有超出经济生活本身。2、建国以后,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毫无疑问的形成了一阶级分析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体系。而这一研究体系的发展又可以按时间和新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时期大致是1957~1964,这是买办阶级分析论的形成时期,研究的内容则涉及买办的政治经济活动,与外国资本关系及地方性特点,研究的范围广,政治特点突出。①第二阶段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这一时期的买办研究具有如下特征:?阶级分析的理论日益完善,并且在对买办的研究中仍居主导地位。(2)因为改革开放的原因,与外界学术交流加强,所以西方学者关于买办的研究成果此时得到重视。(3)各种具体研究、小型化研究兴起,与以往不同,这一时期开始从小的视角入手来研究买办,新认识新观点涌现出来,如侧重于对买办个人的研究,而不是笼统的对这个阶层进行研究。 同时,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买办的身影。如钱钟书先生曾在小说《围城》中描写过一位买办:这位张先生是浙江沿海人,名叫吉民,但他喜欢人唤他Jimmy。他在美国人花旗洋行里做了二十多年的事,从“写字”(小书记)升到买办,手里着实有钱。只生一个女儿,不惜工本的栽培,教会学校里所能传授熏陶的洋本领、洋习气,美容院理发铺所能 ①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的研究其政治因素过于突出,难免造成过于主观的评判,对史实缺乏应有的尊重,所以这一时期一些定性的结论性的东西对于我们当代的研究参考价值不大,且应谨慎对待。

新闻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新闻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第一篇: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新闻本质论 新闻传播模式论 新闻舆论研究 新闻价值论 新闻受众理论研究 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论 新闻媒介批评研究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自律 新闻观念变革与大众传播影响 改革开放历史条件下我国新闻学的建设 李普曼舆论学对传播学的意义 麦克鲁汉媒介理论分析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及其评价 跨文化传播的现实影响 文化变迁与传播方式演变 电视大众文化批判 影视受众差异论 电子媒介实现受众参与的途径 传播新技术对世界影响的分析 “议题设置”理论对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 新闻记者的角度意识和思维方法新闻敏感与记者素质培养新闻可读性研究 会议新闻报道的改革与创新 专业新闻特殊报道规律研究 新闻报道方法的现代变革

深度报道的新闻改革意义及其代表性新闻文体发展的现代趋势现代新闻写作的创新性 现代新闻写作方法探索实例分析 新闻编辑活动的社会文化控制 我国报纸的扩版改革及其评价 新闻审美与报纸版面艺术 我国现代报纸版面风格的比较研究 我国某报新闻编排特色评析 报纸新闻标题创新例析 现代传播事业发展对新闻编辑的要求 新闻编辑的报道创意与传播策划 新闻编辑的媒介意识 新闻编辑传播心理特征研究 论浓度摄影报道 新时期新闻摄影报道的主题走向 新闻题材与新闻摄影的形式选择 新闻摄影报道的独立性 新闻敏感与新闻摄影的抓拍意识 面对电视挑战的图片现场报道 摄影报道与文字报道协同的规律论 新闻摄影艺术探索同艺术摄影的关系 新闻摄影系列组照报道研究 新闻摄影作家或作品风格例析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办报活动 论黄远生的新闻思想 穆青的新闻活动及其成就 邹韬奋创办报刊的群众观点 邓拓新闻观简论

论美学在广告中的体现

论美学在广告中的体现 项目:期末论文 课程:广告美学

目录 一、综述 (3) 二、广告美学化——必然的趋势 (3) (一)广告与美学的结合 (3) (二)广告美学化为什么是必然趋势 (4) 三、当今美学在广告中的体现 (4) (一)广告形式的美学化 (4) (二)广告内容的美学化 (5) (三)广告投放环境的美学化 (5) (四)广告创意的美学化 (6) 四、美学在广告中运用的案例分析 (7) (一)“五粮液”广告介绍 (7) (二)“五粮液”广告形式 (7) (三)“五粮液”广告的美学体现 (7) ①是它的意境美 (7) ②是它的形式美 (8) ③总结 (9) 五、结论 (9)

一、综述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类是有情感的动物,人与人之间因为有情感,所以有相互沟通和分享的需求。广告要突破人的心理防线,情感诉求几乎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最大众化的策略,有人将之视作所有的广告方略中最温柔、最保险的一种。 在这个社会中,实在与影像之间的差别消失了,日常社会以审美的方式呈现了出来。面对生动的社会场景的变化,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建立与现实生活之间有机的、积极的学术联系,广告与美学的结合就是必不可少的联系之一,这种联系使广告达成情感诉求,与受众发生审美与情感的共鸣。 因此,广告离不开美学,美表现的形式也日益多样化,复杂化。 二、广告美学化——必然的趋势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可用各种说法来概括的一个新型社会——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信息社会等等”。电视、网络及其他传播媒体在社会经济与信息的发展推导下得到前所未有的普及,广告也随之而无孔不入了。 美学,是总结人类审美实践活动经验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积极审美意识活动促使美感的产生。美感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直接欣赏对象形象的美而激起的一种怡悦的感情状态,是对事物美的反映,由多种心理功能复杂、交织及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一)广告与美学的结合 在这个时代中,经济文化一体化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经济需求的增长有着明显的审美观念的导向性。广告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受到审美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其本身也会具备一定的文化美学和艺术内涵。现代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不断前进,广告作为反映这些变化的物质形态之一,其观念、创意思维模式、艺术表现形式、刊播环境、媒介载体、运作方

中国经济史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4月期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经济史是经济学这一门学科的历史,它是对经济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的一个完整记录。对于学习经济学的任何一个人,都有必要学习中国经济史。鉴于中国经济史对于学习经济的重要性,而《中国经济史研究》是关于中国经济史的一本核心期刊,本文将对该期刊的2011年4月期文献进行综述,使读者了解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趋势,以此为中国经济史的学者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中国经济史;期刊;综述 一.前言 《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于1986年,季刊。《中国经济史研究》是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杂志社出版的专业性刊物。该刊物以马列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百家争鸣的方针,刊登有关经济史的理论论著,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以及中国现代经济史的论著,中外比较经济史研究论著,中国经济史的专题研究资料,中外经济史著作的评介,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的报导,并适当刊登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论著等。《中国经济史研究》坚持以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即“四新”原则取舍文章,为学术界新老作者提供发表论文的园地。编辑部加强规范化建设,实行匿名审稿,责任编辑对主编负责制。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主要栏目有:“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现代经济史”、“中外比较经济史”、“国内外中国经济史研究动态”、“经济思想史研究”、“港台经济研究”、“民族经济”、“西部开发”、“理论探讨”、“专题评论”、“学人与学术”、“论著评介”、“青年论坛”、“读史札记”等。 二.《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4月期研究进展 1.对经济史类著作的评介 李肖[1]运用列举法对《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研究》做出了评价,赞扬了它填补空白、利用新资料和研究方法、多视角评书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在资料引用方面的不足。王

中国科技史论文

明清之际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杨梅 中国科技从领先到滞后,中间经历了明清之际二百多年的过渡期,时间大约从万历(1573-1620)至清乾隆(1736-1795)。在这个过渡时期,中国一方面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另一方面由于内外诸多因素制约,最终未能抓住追赶世界科技的机遇,历史经验及教训值得做出总结,也值得各种认识彼此争鸣。 社会背景:明朝的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开放,眼界最为远大,统治者阶层对于传播引进外国先进思想技术最为热心,心态也最为良好的时期,这和明代本身经济的高度发展,思想的高度活跃,广大知识分子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空前高涨是分不开,而所有的这一切追根溯源,都必须归源到明朝开国之初所制订的政策。明朝前期是文明的恢复期,正是在明朝统治下,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空前普及,士大夫阶层的活跃,哲学思想的突破,使得原来开始走下坡路的中国文明挽回了颓势,重新焕发出多样多采的的活力,重新显示出人性的尊严,个性的张扬。中国历史上在春秋战国以后再一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局面,再一次表现出对科学的空前兴趣, 社会背景:明朝中期,统治者明成祖支持国家对外开放,允许外来科技传入中国,并积极学习外来西方科学技术,但随着国力的衰落,统治者害怕外来事物的大量传入,会蛊惑国民,威胁其统治,开始禁止对外开放和外来事物的进入,关起国门来自守。最终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不堪和对百姓的无止压榨,明朝毫无悬念的走向灭亡。此时的少数满洲部落入主中国,取代汉人成为国家的统治者,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统治者吸取明亡教训,统治初期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此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一个重要的过渡,开始由一个逐渐衰落的明王朝向强大的清王朝过渡,由汉人统治的国家转而有少数名族统治,在思想上和对外态度上统治着阶级的态度也明显发生变化。然而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明清之际这一过渡时期,虽试图迎头追赶,整体还是逐渐落后。原因:明清之际的西方社会,正逐渐经历着中世纪神学思想的统治,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宣传,和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的兴起。中世纪神学思想控制下的欧洲无疑文化落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而在中国,正是文化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期,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宗教在世界广大地区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名义上是为了恢复古典的文学艺术,实际上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借此名义来发展科学技术,此时的各种先进思想为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人们的思想从教会的精神枷锁中终于解放出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又将西方的封建制度彻底的打破,西方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发展起来的西方想要扩大版图和市场来发展资本主义,于是开始向当时的中国进行贸易并宣扬其宗教教义。科技传播的途径:当时与中国进行最早和最多的的西方交流的代表并不是所谓的科学家,发明家,而是传教士,这些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是以传教为目的,他们的本意决非是好心好意来传播科学的,但要想在中国真正的进行传教活动,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中国数学史 1. 中国数学从公元前后至公元14 世纪,先后经历了三次发展高潮,即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宋元时期,其中___________ 时期达到了中国古典数学发展的顶峰。 3.1 《周髀算经》与《九章算术》1. 《史记》“夏本纪”记载说:夏禹治水,“左规矩,右准绳”,这里的规是指________ ,矩则是指_____________ 。 2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出自我国古代名著( ) 。 A. 《考工记》 B. 《墨经》 C. 《史记》 D. 《庄子》 3. 在现存的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中,《________ 》是最早的一部。卷上叙述的关于荣方与陈子的对话,包含了________ 的一般形式。

4 中国历史上最早叙述勾股定理的著作是《______ 》,中国历史上最早完成勾股定理证明的数学家是三国时期的______ 。 5 《九章算术》是从先秦至___________ 的长时期里经众多学者编撰、修改而成的一部数学著作。 6 、“九数”是指: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 7 、《九章算术》就是从九数发展来的。 8 《九章算术》" 方田" 、" 商功" 、" 勾股" 三章处理几何问题。其中" 方田" 章讨论_________ ," 勾股" 章则是关于_________ 。 9 《九章算术》的“少广”章主要讨论()。 A. 比例术 B. 面积术 C. 体积术 D. 开方术 10 《九章算术》内容丰富,全书共有________ 章,大约有________ 个问题。

西方经济史论文

基于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分析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解释了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个现象,然后论述了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现状和成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与通货膨胀的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对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这个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现阶段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可行性应对策略.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人民币贬值;通货膨胀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of foreign internal devaluation of RMB appreciation, and then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and foreign internal devaluation, and on this basis,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lation and its ultimate internal and external appreciation of the RMB devaluation drawn from the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 stage internal devaluation of RMB appreciation feasibility of external coping strategies. [Keywords]: RMB appreciation; devaluation; inflation

数学史话(2)中国数学史

2、中国数学史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这些工具。 商代中期,在甲骨文中已产生一套十进制数字和记数法,其中最大的数字为三万;与此同时,殷人用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60个名称来记60天的日期;在周代,又把以前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八卦表示八种事物发展为六十四卦,表示64种事物。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相应的提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对于正名和一些命题的争论直接与数学有关。名家认为经过抽象以后的名词概念与它们原来的实体不同,他们提出“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把“大一”(无穷大)定义为“至大无外”,“小一”(无穷小)定义为“至小无内”。还提出了“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命题. 而墨家则认为名来源于物,名可以从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反映物。墨家给出一些数学定义。例如圆、方、平、直、次(相切)、端(点)等等。 墨家不同意“一尺之棰”的命题,提出一个“非半”的命题来进行反驳:将一线段按一半一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这个“非半”就是点。 名家的命题论述了有限长度可分割成一个无穷序列,墨家的命题则指出了 1

中国经济史 论文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中国经济史论文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宋朝的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探究 陈寅格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可谓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一个时代。而所谓财政,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再分配活动及其形成的分配关系。宋朝的财政问题,特别是其财政收支及平衡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关注、探究。 本文旨在对两宋的财政收支与其平衡问题进行初步的论述和探讨,大致从两宋财政的整体概貌、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宋朝的财政概况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封建王朝之一,经济和赋税制度都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发展。宋朝的军事力量虽弱小,但民间的财富却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盛世。然至宋朝中后期,地方税制混乱,“古有剥削之法,本朝皆备”。与此同时,地方财政却日益困窘,乃至成为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讨宋朝的财政概况,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与思考。一是财政机构。两宋的财政机构包括中央计司(三司、户部) 及其它相关机构,如司农寺等,以及地方财政机构,如漕司与州军机构等。二是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包括田赋、代役钱、人丁税、禁榷制度、工商税等、杂税、以及介于市场经营与赋税之间的科率与和买和籴等。三是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包括军费、官吏禀给、皇室开支、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其它行政开支,如祭祀、工程、赈济等。此外,还应包括与国家财政运作密切相关、并常常作为国家财政重要收入项目的货币制度的方面。 宋朝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其财政状况的变化过程,可将之简单归为以下几个阶段: 1.立国之初与全盛时期

纵观古代财政发展史,不难发现,宋代在财政管理制度上高度集权。而从北宋初年开始,这种制度就奠定了其基础。由于唐代、五代藩镇割据,宋代从立国之初便加强了中央集权——特别是财权。表现有:财权集中于中央,中央财权集中于三司;宋朝皇帝亲自参与重要财政制度的制定并经常过问财计盈亏等。 而从这一时期的财政收支状况看,宋初至真宗时期,很少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仁宗、英宗时期,入不敷出的情况较多。财政上由盈余到亏空的转变,本质原因在于支出的增加。尽管此时期收入基本上也是持续增加的,但是支出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收入。而支出迅速增长的原因主要原因是冗费,包括冗兵、冗官、祭祀以及皇室冗费等。 2.元丰改制与熙宁变法时期 若何扭转财政危机是这一年间的重要议题。对此,司马光持克服、改变冗费局面的观点,而王安石偏于以理财为核心的新法,其中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增收法,以及保甲保马将兵法、市易法等节支法。然而,王安石新法并没有达到其预期,财政收入的增加也十分有限。 在神宗的这一时期,军事行动较为频繁,尤其是主动出击的情况较多,而这最终导致削减军费计划的泡汤。 同期,财政制度上发生了较为重大的变化:三司被户部所取代,并且财政进一步集权化了。 3.北宋衰亡时期 北宋朝廷内部的矛盾在这一时期趋于尖锐,最终被金军所迫。毋庸置疑,其财政趋于混乱,加之统治阶级的腐败,爆发了财政危机。 政治斗争加以财政状况,使得被废除的新法重新得到推行,但其内容也有了巨大的改变,后成为了蔡京的理财新法,以继续推行熙丰时期的聚财敛财法、变更盐茶法、变更钱币法为主。同时,在财赋分配上重中央、轻地方的思想趋于明显;归属朝廷、直接由皇帝本人支配的钱物都增加了。然而,一定程度的横征暴敛现象也日益严重。最终,由于统治集团彻底的腐败,北宋政权被推翻了。 4.南宋“中兴”时期 仅就这一时期而言,南宋“中兴”时期的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南宋在重新建立财政制度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新闻的种类及特点 一、新闻体裁的总特点 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主要是:“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简明性。新闻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及时;语言:简洁准确。 1、广义新闻和狭义新闻 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文学体裁的一种,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特征。 2、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详细说明如下: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详细和生动地报道客观事实或典型人物的新闻体裁,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以及修辞等表达方式,及时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情等。 新闻特写:是新闻体裁中富有表现力的重要体裁,以描写为主要手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受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所有这些与新闻有关的体裁,都是网络新闻资源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它们从新闻写作的角度,共同建构了网络新闻资源的组织形式。体裁属于新闻资源内部形式的基础层次。各类新闻资源都有适应自身定位和表现内容需要的常用体裁,要从资源性质和体裁的固有联系出发,在把握体裁特点和及其表现功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挥多种体裁相互配合的互补效应,恰当调动、巧妙运用各种新闻体裁。 通讯和消息相比,不仅需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别:内容上来说,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形式上说,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写作技巧上说,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风格上说,消息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