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由20世纪福克斯出品,发行的电影。该电影于1995年拍摄,1997年上映,片长194分钟。它创造了电影史上的奇迹。《泰坦尼克号》由詹姆斯?卡梅隆创作、编辑、制作、导演以及监制。电影创造了接近22亿的财富,但是它的耗资也是巨大的,高达2亿多美元。该电影获得了很多奖项,如1998年第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奖等。当然,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更是一位奇才,创作了两部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阿凡达》,都是电影史上的奇迹。《泰坦尼克号》再2012年4月4日再度以3D版的上映,此次是为了纪念泰坦尼克号沉船100周年,此次上映票房同样是很高。

《泰坦尼克号》是十大灾难电影之一,同时它也是好莱坞十大爱情电影之一。它掀起了观众对爱情电影的追捧。泰坦尼克号讲的是穷画家Jack Dawson和贵族女Rose DeWitt Bukater 之间的爱情故事。

电影以1912年泰坦尼克号邮轮处女航人们纷纷告别开始。复古色的画面奠定了整部电影悲伤的感情基调。同时也介绍了电影主要讲述的内容,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故事。

电影采用了倒序的叙述方式,以真实的人们打捞泰坦尼克号邮轮的遗物开始,接下来是幸存者Rose DeWitt Bukater的回忆,故事大部是以回忆为主,只有在关键的,重要的,人们想知道现实的地方才会回到现实,这样电影有了人与电影中的演员交流的感觉,也更吸引观众,更能调动观众的思考和对之后电影故事情节的预想,更能让观众融入其中,好像自己就是主人公,自己就是主角。这正是导演的高明之处以及人们喜欢它的原因。

镜头1

1 / 7

2 / 7

3 / 7

此处的转场设计十分巧妙。从电脑演示的泰坦尼克号的旋转镜头渐渐的转换到想像的场景,场景转换非常自然,叠画用的非常巧妙。平移镜头让观众看到了泰坦尼克号的巨大,以及在之后的几个镜头中也有所显示。后面镜头中通过人与邮轮的对比也显示出了邮轮的庞大。

镜头 2

这个镜头拍摄的也是十分好,通过小女孩的回头勾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此时此刻观众一定想在是什么让小女孩回头,让小女孩的有如此的表情。然而,导演接下来就解开了观众的好奇心,也就相应的知道了小女孩惊讶的答案。这个镜头是导演抓住了观众的心理,以及人们的常规思维,让观众看这部电影很自然,很符合常理,也很真实。

镜头 3

这是邮轮上的一位工作人员与一位贵族子弟的对话工作人员说:请到另一边上行李。 此时贵族子弟掏出钱来给了工作人员,顺便说了一句:拜托了,我要照顾女士。然后贵族子弟转身就走,工作人员又说了一句:我的荣幸,请随时吩咐。

这一幕反映了当时英国的一种社会现象,拜金现象。他们对金钱痴迷,为金钱不顾一切。事事为了钱,时时刻刻想着怎么不择手段得到尽可能多的钱,认为金钱是万能的。他们有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这部电影真实的讽刺了英国当时的拜金主义,为了钱可以抛弃一切的人是可耻的。

电影中也反映出了当时英国等级制度的鲜明,在登上泰坦尼克号之前,工作人员对等级低的人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甚至连头发和胡子都要一一检查,而那些贵族都可以带狗等宠物上去。等级的分明在等级舱的分布也有体现,一,二,三等舱装饰的不同都是等级的体现。

镜头 4

4 / 7

这是一个移动镜头,由远到近的拍摄方法,由远景到近景的转换。但是电影中的人物表情没有丝毫变化,从而体现出人物内心的压抑的情感(女主角:我当时觉得自己的生活了无生趣不是餐会就是舞会游艇赛、马球赛老是跟同一批思想狭隘的人永远言不及义我仿佛站在悬崖上没人要拉我一把没人关心甚至注意到我),这个镜头给的非常好。从全景,重点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环境的关系。全景能表现一场戏的全部,往往来确定一场戏的镜头切分依据。相对于中景它的动作性和环境性得到突出。到肖像景别,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女主人公的姿态和动作也会有一些了解,这个近景能给观众一种亲近感,使观众产生一种交流的感觉,让观众进入事件之中。

镜头5

这个镜头是Jack邀请Rose在三等舱中跳舞的情景,首先是以几个客观视点来拍摄两人跳舞的场景。后面又分别从萝丝与杰克的视场角度来拍摄这个场景。萝丝和杰克出都是以近景的构图形式出现在画框之中,而且均是用正面拍摄。周围的一切都在围绕着他们旋转,摄像机跟着杰克和萝丝的转动而摇动,使观众能够设身处地的体会到他们此时的愉快,甜蜜与幸福。在后来杰克被关押在底层,萝丝急切的跑下电梯,导演先给萝丝一个正面的客观镜头描写萝丝此刻的紧张与急迫,同时引导观众去注意萝丝的视线所指。然后下一个镜头,急速地在几个走廊通道之间移动。这样的主观镜头使观众不由自主的想象自己身在这种情境之中,甚至想象自己就是萝丝,深深地体会到萝丝内心的那种亟不可待的“我必须要找到杰克”的紧迫感。这一段也显示出上层的一些人的束缚,让他们不快乐,下层人民虽然贫穷但是很快乐。深刻的揭露了英国的社会现实。

镜头6

5 / 7

6 / 7

图1 图2

(第一幅图)从拍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俯拍的镜头,摄像机在女主角的右上方,在男士的左上方。这样的镜头显示出男士的力量的强大,女主角处于弱势,处于理亏的状态,同时也处于无助的状态,此时的女主角显示出很无奈,没有人可以帮助她。俯拍也表现出了层次感,一种前后关系,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阶级,等级的差别。

(第二幅图)然而,第二幅图中是以女主人公眼的位置为摄像机的位置,这幅图属于仰拍,仰拍使被拍摄对象显得更加高大。因此,仰视的拍摄角度用于表达威严、景仰与崇敬。在刻画伟人的形象时,通常使用仰视的角度,而刻画强有力的男性形象,也可以使用仰视的角度。有些影视作品中,在刻画独裁者、暴君的形象时,也可以使用仰视的角度,但这并不表达对被摄对象的尊敬语景仰,而是表现被摄人物不可一世的独裁者形象。在日常生活的人际交往中,成年人与成年人在高度上的落差不可能过大,所以,相比较于平视的角度,仰视是一种更为主观、反常规的视角,可以用于抒发情感、烘托氛围、刻画特定的人物形象。

第二幅图是从自由女神像的全景开始一个推镜头逐渐到自由女神的头部特写,属于仰拍。蓝绿色的背景和自由女神像的灯光形成鲜明的对比,灯光(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给了Rose DeWitt Bukater光明和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然而,船员问Rose的姓名时,此时的音乐响起,钢琴声配上和声,柔和略带忧伤的旋律让人动情,Dawson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这足以表明了Dawson和Rose之间的爱情。

镜头7

这个镜头是灾难来临时,乐师镇定的拉着小提琴,此时画面间接一组非常平和的镜头,船长独自一人在指挥舱内,设计师安先生缓缓地固定钟摆,老夫妻安详的相拥而卧,年轻的母亲为年幼的儿女讲故事,仿佛时间凝固,外界的慌乱与他们此刻隔离开来,安然平静的面对死亡的来临,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脱。这才是真正的绅士,在死亡的时刻,毫不畏惧,仍能镇定的弹钢琴。给观众明确了绅士是什么样的,什么才是绅士,绅士的标准。

影片的结尾又回到了现实,通过沉船打捞员与年老的Rose之间的对话,可以想到Rose 对Dawson的怀念。八十多年之后扔不能忘记的人,感情是多么深。接下来是对八十年前的回忆,对泰坦尼克号的回忆,对年轻的时候轰轰烈烈的爱情的回忆。最后Rose 有了轻松地一笑,深藏八十多年的秘密说出来,说出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爱情,内心是多么的轻松。

影片的另一特色就是旁白,作用是介绍剧情,引领观众的思考,也有些是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这部影片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

拜金主义泛滥,人心缺失,上层人的横行霸道,身在其位,不谋其事。

7 / 7

泰坦尼克号影视鉴赏

《泰坦尼克号》影视鉴赏 时隔多年后的今天,重温了《泰坦尼克号》这部经典的电影,细心品味,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体会不一样的感慨。影片它主要讲述了一段“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一个惊心动魄的灾难”。影片以年轻的杰克救了从英国到美国的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轮上相遇的想跳海自杀的露丝的命,并相爱了为线索。讲述了接下来船因为撞到了冰山而不得不沉入大海,杰克为了让露丝生存下来便安慰她,自己却冻死在冰冷的海水中的爱情故事,以及在灾难来临时一船的人各自不同的行动。内容很简单,但影片所反映的思想却很深刻,它以爱情故事贯穿影片,却又折射出社会的复杂性。 人在死亡面前如此渺小,极度的恐慌和因此产生的种种丑恶的行为便全都表现得一览无遗。为了存活,有人在海面将别人的头往水里溺,自己靠此浮在海上,为了登上妇女、儿童优先的救生船,一个男人用钱买通了船员,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可以乘坐70多人的救生船字只承载了十几人,而船上的人因担心自己的性命,竟不愿去救客轮上众多患难的人,包括亲人在内。这些现象那么的可恶而又现实。然而人性中的美好总是多于丑恶的。大多数的男人们遵守着制度。将妻子、儿女送上希望之船后,自己留在泰坦尼克号上,沉着冷静的船员们作好了殉职的准备,安排着乘客有序登上救生船,当船身倾斜,人们纷纷向后滑去时有人紧抱着柱子,另一只手去拉别人的手。当影片中两位主角被席卷而来的海水追逐,却看见一个无人照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大哭时,毅然抱起那个孩子,带他一起逃亡……这些都是面对生死抉择时崇高的精神的做法。 杰克是个顽强、乐观的人,他的这种精神感染了露丝。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后 露丝和杰克找到了一张竹筏。经过一场惊险、辛苦的逃亡。他们在海上被疲惫和寒冷折磨得精疲力竭。活下去的决心让他们不停的说话,只有不停的说话,才有生存的可能。满天星斗在夜空中闪闪烁烁,这本应是个浪漫的夜晚,却发生了历史上最惨重的一次沉船事件。北大西洋的海面上漂浮着一群群穿着救生衣的尸体。只有一艘救生船回来救人。船员的探照灯灯光在海面上来回的寻找活着的人。冻得瑟瑟发抖的露丝看到了希望之光,她满心喜悦的想唤醒杰克。可是她的呼喊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杰克在沉睡中已无力醒来。露丝的热泪滑过冰凉的脸。救生船此时正往远方驶去。露丝眼中含着痛苦的神色将杰克的尸体放入海洋,哆嗦着爬下竹筏——她要履行她的诺言。她曾答应过杰克一定要活下去。“come bace,come back,come back……”露丝微弱的呼唤伴随着坚定的眼神 那眼神透着无比的决心,蕴含着对生命无限的渴求,她在绝望的边缘拼命挣扎,顽强的与死神搏斗。她必须登上救生船,否则她会被茫无涯际的黑暗与死的沉寂所吞噬,她的灵魂会在北大西洋刺骨的寒水中融化。她不要在刚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之后就失去了它,她不要违背她亲口答应的诺言。她颤抖着游向一个已死的船员 取过他挂着的口哨,用所有的力气吹响了它,吹响了她对生命的热爱,吹响了她对世间万物的留恋,吹响了她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念。上帝听见了她虔诚的祷告,救生船调转方向,朝哨声响起的地方驶来。探照灯明亮的灯光照在了露丝写满坚强的脸上,她终于在救生船上温暖的毯子里沉沉睡熟了。睁开双眼时她看到了旭日柔和的光芒,黑暗过去了。 然而世界不只是有美好的一面,让我感触很深的还有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例如卡尔。他为了自己所想要得到的东西而不择手段威逼利诱,即使算不上是十恶不赦,也绝对不是一个好东西。卡尔以为钱可以支配这一切,但是他的想法是错误的。之后的事实很明显地告诉了我们一点,至少钱是买不到爱情和生命的。当然卡尔也看不起那些住在三等仓的人,把他们和老鼠并称,靠运气才上船的杰克就更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了。这是嫌贫爱富的庸俗人物迟早会被社会所遗弃。可气的是卡尔为了自己要活命,竟然在船上抱了一个孩子,装作是他

赏析《泰坦尼克号》

在这里,让我结合一部具体的艺术作品——电影《泰坦尼克号》——来集中具体地阐述一下美丽的美学关于艺术的定义与看法。 《泰坦尼克号》是由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和派拉蒙影片公司在1997年联合摄制而成的著名电影,编导为詹姆斯?卡梅隆,主演为凯特?温斯莱特(饰露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杰克)、比利?泽恩(饰卡尔)等。该片在1998年获得14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得平历史记录的11项奥斯卡大奖。袁智忠在《影视鉴赏》一书中告诉我们,该影片几乎有两成的观众至少看过两遍,而一般好片子的回头率只有4℅-8℅。该片也创造了一个经济上的奇迹,大约3个月的时间,全球票房就达到了12亿美元,同时,其它周边的产业也是财源滚滚。可以说,《泰坦尼克号》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1。 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宏观的与笼统的分析把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为巨大的投资、饱和的包装与宣传等,然而这些原因都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这部影片本身。在美丽的美学看来,《泰坦尼克号》是一部真正的电影,是一部活的电影教科书,是一部活的艺术教科书,她应该教会人们懂得什么是电影、什么是艺术。下面我们就结合影片的具体内容与形式来探讨一下这部影片取得巨大成功的奥秘所在。 一、《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情节 影片一开始是一些关于现代的内容。一支寻宝队正在打捞“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以寻找那颗名叫“海洋之心”的钻石吊坠。这个打捞过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先进的打捞技术、梦幻般的海底世界、打捞的宝贝等无疑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与兴趣。但是,这个打捞过程也是有起伏的,随着船上保险箱的打开,所寻宝贝并没有出现,观众的情绪就一下子变成消极的了,观众与寻宝人员一样充满了失望之情。但接下来打捞出的一张素描画引出了老年露丝的出现,观众与寻宝人员又似乎有了希望,然而老年露丝给人们带来的却是那段令人神往而又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84年前(1912年),世界超级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她的处女航。在轮船出发前,影片极力渲染了码头与船上极其热闹的场面,烘托出女主人公露丝的高贵身份与气质。另一方面,男主人公杰克正在赌博,影片通过对杰克在赌博过程中进行作弊这一细节的描绘,让观众如身临其境而很受感染。露丝所受的压抑和苦闷导致她想自杀。影片对露丝的自杀过程的描述也颇具激发情绪与情感的力量。影片一方面描绘轮船的高大与速度,另一方面影片又尽力表现露丝自杀的决心与行为,让观众的情绪一度十分紧张。这时杰克出现了,他用智慧和令人感动的语言与行为打动了露丝,同时也让观众稍微感觉到了一点希望。但这时露丝

浅谈电影《的泰坦尼克号》的美学意义

浅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美学意义 被誉为二十世纪电影艺术“终结者”的《泰坦尼克号》,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不管是影片中再现的浓烈的海难氛围,还是表现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浪漫爱情预言,都给观众强烈的感官刺激,最终衍化为观众心中强烈的美感,可以说,《泰坦尼克号》是卡梅隆大师送给全球观众的一场视觉盛宴。 一、社会美中内容与形式之美的有机结合 社会美是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之一,主要包括人物、事件、场景等等,所谓“事件”、“场景”也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社会美是人的自由创造的体现,倡导的是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围绕社会美的实质,我们就需要结合影片中的人物加以分析。在《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中,社会美的一个方面——形式美在故事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泰坦尼克号上的男士都是穿着优雅、干净的礼服,女士都穿着坠地长裙,紧身的胸衣,还带着蝴蝶结、领带、帽子等,无不透露出电影人物的外表特点:气质高雅、身份尊贵、有着良好的教养。 这些二十年代欧洲古典服饰,给大众化休闲服饰流行的二十世纪末的观众带来强烈的美感。除去人物服饰,影片中的主人公是青春靓丽的俊男美女,男主角莱昂纳多&iddot;迪卡普尼奥年轻英俊、充满朝气,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容貌美丽、气质优雅都令观众为之深深迷恋,“明星的体貌、气质、性格,无不与观众心目中早已潜在希求的美好形象异质同构”[1]。 除去人物所带给观众的形式上的美感,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品质等等内在特质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内容美。人的美不能只以外表来看,是和人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珍贵特性在于自由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人的聪明、质朴、勇敢、诚实等,因此人的美不等于长相漂亮,说某人长相漂亮只是从形式方面来看的,一个人的美应该是和人的内在品质紧密联系的。[2]影片中的男主角是一名流浪艺术家,虽然穷困,但是活泼聪明而乐观向上,对待爱情也坚贞不渝,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可以舍弃一切哪怕是生命。女主角是一名贵族小姐,有美丽的容貌和良好的教养,但却是一个具有反叛思想的贵族小姐,她勇敢、坚强而执着地看待自己这段跨越阶级局限的爱情。影片中的主人公内心美好的特质为主人公赢得了更多观众的喜爱,在观众看来,他们就好像美丽的化身,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散发无尽的魅力。重视影片中社会美中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是当时乃至今天观众的审美要求。 二、爱情与死亡冲撞之下的悲剧之美 《泰坦尼克号》这部影片的结局是在爱情和死亡冲撞融合之后的升华。一直以来,死亡与爱情都是人类表现的两大主题,也是艺术创作反复演绎的永恒主题。[3]《泰坦尼克号》所讲述的灾难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导演卡梅隆在这个真实的历史悲剧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 “使虚构的爱情故事与那艘梦幻之船的死亡之通过一个极其浪漫的爱情故事来展示历史真实。 旅巧妙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爱情获得了合理的根据与真实性内涵。”[4]这艘号称永不沉没之船的“TITANIC”豪华巨轮,从它载着欢乐的人们开 始航行的那一刻起,也就一步步地走向死亡。灾难为浪漫爱情悲剧结局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升华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爱情获得了永恒。从这个角度来看,影片冲突了传统灾难片的模式,演绎出感人至深的不朽的爱情传奇。 美学中对悲剧这样表述:“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5]影片中,在生存或是死亡面前,人性的本真得以充分暴露,深沉复杂的人性内涵得以充分显现,影片的结尾部分在批判人类劣根性的同时,更表现了人类美好的本性及崇高的牺牲精神。从男主角那句著名的“You jump,I jump!(你跳,我也跳!)”,到水满船舱时依然躺在床上相互依偎着的老夫妇,以及誓死捍卫“只许妇女儿童下船逃生”这一道德律令的水手……这一些小小的细节,触及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令观众在为灾难哀叹的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魅力。 悲剧能够给人一种特殊的审美感情,就是在审美愉悦中产生一种痛苦之感,并使心灵受

从泰坦尼克号到RCA事故原因调查

从泰坦尼克号到RCA事故原因调查 蓝飘带之争 19世纪60年代,参与经营横渡大西洋客运业务的各船运公司,为了标榜自己的实力,纷纷以“速度最快”为追求目标,逐渐形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以最快平均速度横渡大西洋的邮船,有权在主桅顶上升起一条长长的蓝色飘带,以彰示自己速度最快的桂冠。如果新船在处女航中赢得蓝飘带,则是大西洋两岸各船运公司和船长最大的荣誉。在当时,这顶桂冠不仅能够带来更多的乘客,而且也能带来无上的荣耀——那是一个重视荣誉胜于商业利润的年代。 蓝飘带代表了划时代的技术成就和人类工业文明的精华。 20世纪初,英国白星航运公司与英国卡纳德轮船公司在横渡大西洋的航运市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1907年,卡纳德轮船公司投用了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轮机的“毛里塔尼亚”号,赢得蓝飘带。面对落后局面,在大股东IMM国际海运公司的财力支持下,白星公司决定迎头赶上,推出更大型巨轮,打破竞争对手“毛里塔尼亚”号创下的纪录。 1911年,白星公司以当时货币七百五十万美金的巨资,委托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市“哈兰德;沃尔夫”造船厂建造“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哈兰德.沃尔夫”造船厂厂长威廉;皮列里(William Pirrie)、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Thomas Andrews)以及总经理亚历山大;卡利斯勒(Alexander Carlisle)设计了泰坦尼克号。白星公司总经理常务董事布鲁斯;伊斯梅(Bruce Ismay)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了很多意见,包括救生艇数目的配置。 1912年3月建成下水的“泰坦尼克”号总吨位四万六千三百二十八吨,排水量六万六千吨,是当时世界上唯一超过四万吨吨位的客轮。船长二百五十九米,最大宽度为二十八米;船舵重量超过一百吨,一共有三只螺旋桨,中间最小的螺旋桨二十二吨重,两侧的螺旋桨则有四十吨重,桨叶长七米。这个钢铁庞然大物的航行速度可达每小时三十海里(约五十五点六公里)。 “泰坦尼克”号是当时最先进、最科学的设计产物。它拥有双层船底,由设有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将船底分为16个水密隔舱。水密门由电气或人力驱动,可将漏水沉船的风险减至最低,即使其中的四个水密舱破裂灌满了水,也无关紧要。白星公司告诉新闻界,“泰坦尼克”号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船。但白星公司并没有告诉新闻界,这15道水密隔墙并没有延伸得很高,头两道水密隔墙与最后的五道水密隔墙,只建到了较高的D层甲板,中间的八道水密隔墙则只建到了低一层的E层甲板。如果前2个水密舱大量漏水且无法堵漏,那么海水就会逐步越过第3、4道水密隔墙把中间的几个水密舱灌满水,导致沉船。公众和新闻界也不知道“泰坦尼克”号没有设计探照灯,如果有探照灯的话,瞭望员可以提前发现冰山。 同时,公众和新闻界也不可能清楚知道建造“泰坦尼克号”所用的钢板含有许多硫化锌杂质,如果将这种钢板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钢板会变得更加脆弱,撞击时更容易裂开。 “泰坦尼克”号还是一艘豪华的船。客轮上下共十一层,拥有七百六十二个舱室、七公里长的游廊。船上有豪华餐厅、酒吧、娱乐室、舞厅、游泳池,装修极尽奢靡华丽。客舱内装饰着高级灯饰、铺着厚厚的地毯,甚至天花板也炫人眼目。如同一个豪华都市的缩影,一座壮丽而巍峨的海上璇宫,可以为白星公司的乘客们提供快速且舒适的跨大西洋旅行。 当时的国际通用海事安全规则要求: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载人数是船上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可以搭载一半的乘客。白星公司认为在救生艇配置方面体现了“对乘客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英字幕(学英语必备)

00:01:51,300距离13公尺应该看得见了Thirteen meters You should see it 00:02:06,330越过船头的栏杆Okay, take her up and over the bow rail 00:02:10,980和平二号我们要到船头了跟好Okay, Mir-2, we're going over the bow Stay with us 400:02:43,860 --> 00:02:45,850好了安静我们开始录影了Okay, quiet We're rolling 500:02:46,500 --> 00:02:49,860看她像鬼船一样地出现Seeing her coming out of the darkness like a ghost ship 600:02:49,940 --> 00:02:51,850每次都让我胆颤心惊still gets me every time 700:02:52,980 --> 00:02:56,210看到这艘巨轮长眠海底To see the sad ruin of the great ship, sitting here 800:02:57,020 --> 00:03:01,380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凌晨两点半where she landed at 2:30 in the morning of April 15, 1912 900:03:01,860 --> 00:03:03,660她从海面上after her long fall 1000:03:04,500 --> 00:03:06,220缓缓堕入海底from the world above 1100:03:06,820 --> 00:03:08,940老板你太夸张了吧You're so full of shit, boss 1200:03:37,700 --> 00:03:38,850我们Dive six 1300:03:39,100 --> 00:03:41,780第六次来到泰坦尼克号甲板Here we are again on the deck of Titanic 1400:03:41,860 --> 00:03:43,770水深两里半Two and a half miles down 1500:03:44,300 --> 00:03:46,450就是三千八百二十一公尺3,821 meters 1600:03:47,700 --> 00:03:51,330每方寸水压达到三吨半The pressure outside is three and a half tons per square inch 1700:03:51,420 --> 00:03:54,140这窗户九寸厚万一玻璃破裂These windows are nine inches thick and if they go 1800:03:54,220 --> 00:03:56,530我们就瞬间莎约拉拉了it's sayonara in two microseconds 1900:03:57,260 --> 00:03:59,650好了狗屁放够了All right, enough of that bullshit 2000:04:13,020 --> 00:04:16,170将潜艇降在干部舱的顶上Just put her down on the roof of the officers' quarters like yesterday 2100:04:16,260 --> 00:04:17,250好Sure 2200:04:17,540 --> 00:04:20,420和平二号我们要降在大梯上方了Okay, Mir-2, we're landing right over the Grand Staircase 2300:04:20,500 --> 00:04:22,300你们准备好了没?You guys set to launch?2400:04:22,500 --> 00:04:25,340机器人出动好查理Yeah, Brock, launching Dunkin now Go, Charlie 2500:04:33,180 --> 00:04:35,220-放出缆绳-放出缆绳-All right, tether out -Tether out 2600:04:35,580 --> 00:04:38,540布洛克沿船舱往下放Okay, Brock, we're dropping down along the hull 2700:04:41,100 --> 00:04:45,250知道了沿着一等舱登船口下去Yeah, roger that Okay, drop down, and go into the first-class gangway door 2800:04:45,340 --> 00:04:49,540看看D层接待大厅和餐厅I want you guys working the D deck reception area and the dining saloon 2900:04:50,180 --> 00:04:51,460知道了Copy that 3000:04:57,060 --> 00:04:58,180-放出缆绳-放出缆绳-Tether out -Tether out 3100:04:58,260 --> 00:05:00,300往左边往左边Okay, now left. Now left. Left, left 3200:05:08,780 --> 00:05:12,220小侦探出动沿着楼梯往下Snoop Dog is on the move. We're headed down the stairwell 3300:05:15,260 --> 00:05:17,250下到B层路易斯Okay, Lewis, drop down to B deck 3400:05:17,380 --> 00:05:18,530A层A deck 3500:05:18,620 --> 00:05:21,300-缆绳放长一点-B层到里头去-Give me some rope, Captain. -B deck Get in there

泰坦尼克号沉没原因分析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分析 一、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又称铁达尼号)是一艘奥林匹克级邮轮,于1912年4月处女航时撞上冰山后沉没。泰坦尼克号由位于爱尔兰岛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兴建,是当时最大的客运轮船。在她的处女航中,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纽约。1912年4月14日,船上时间夜里11时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4月15日凌晨2时20分,船裂成两半后沉入大西洋。泰坦尼克号海难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惨重的海难之一。船上1500多人丧生。2012年10月16日,沉船遗物将以1.89亿美元出售 二、沉船事故描述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径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16艘救生艇,1503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海难。 三、主要原因分析 1、制造方的失误

船体本身钢板材料缺陷,当时使用的钢材用现代眼光看是不合格的,遇到较冷气温容易软化。造船工程师只考虑到要增加钢的强度.而没有想到要增加其韧性。把残骸的金属碎片与如今的造船钢材作一对比试验,发现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地点的水温中,如今的造船钢材在受到撞击时可弯成V形,而残骸上的钢材则因韧性不够而很快断裂。由此发现了钢材的冷脆性,即在-40℃~0℃的温度下,钢材的力学行为由韧性变成脆性,从而导致灾难性的脆性断裂。而用现代技术炼的钢只有在-70℃~-60℃的温度下才会变脆。不过不能责怪当时的工程师,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为了增加钢的强度而往炼钢原料中增加大量硫化物会大大增加钢的脆性,以致酿成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悲剧。 钢板结合使用的铆钉,部分使用铆钉机,而船体下方机器不易接合的地方,使用了人工铆接,考虑到人的力量较小,采用特殊的锻造铆钉,该钉子参入了一些矿渣,使得强度大幅下降。导致在泰坦尼克号船体右侧撞上冰山的时候,船头铆钉松动,防水隔板部分裂开,前5间底舱出现无数细小但狭长的裂缝,海水源源不断的涌入。 2、船上工作人员的失误 船行驶在北大西洋上,之前一直有通报提醒前方有冰山。船驶入冰山区,船长命令船只以22.3节的船速全速航行(极限航速24节)。接到附近很多船只发来的冰情通报,船长命令瞭望员仔细观察。这一年因为是冷冬,冰山比往年向南漂得更远。但是,泰坦尼克号的船员未能找到望远镜(因为当时船上唯一的一副双筒望远镜被二副锁在了

赏析泰坦尼克号

影视赏析—《泰坦尼克号》 摘要: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爱情巨片.影片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烈火般的爱情,如烟花般璀璨而又短暂,悲壮的结局显示了真情的伟大和永恒,满足了处于平淡生活中的人们对真情的渴望.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影片《泰坦尼克号》在再现历史的逼真程度上达到了一个未曾有过的高度,蕴含了编导者关于生命和灵魂救赎的“有意味的思考”. 影片信息: 中文片名:《泰坦尼克号》 英文片名:(Titanic) 导演:詹姆斯·卡梅伦James Cameron 编剧: 姆斯·卡梅隆 上映时间:1997年片长:194分钟国家:美国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杰克)/凯特·温丝莱特(饰罗丝)/凯茜·贝 茨/格罗丽亚·斯图尔特 获奖情况:1997年获第70 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辑奖、最 佳插曲奖、最佳音乐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 音响奖、最佳音乐编辑奖和最佳服装奖.等11项大奖。 关键人物: 杰克, 罗丝 剧情简介 1912年4月15日,载着1316名乘客和891名船员的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这场海难被认为是20世纪人间十大灾难之一.1985年,“泰坦尼克号”的沉船遗骸在北大西洋两英里半的海底被发现.美国探险家洛维特亲自潜入海底,在船舱的墙壁上看见了一幅画,洛维特的发现立刻引起了一位老妇人的注意.已经是102岁高龄的罗丝声称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叙述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0日,被称为“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顿出发驶向美国纽约.富家少女罗丝与母亲及未婚夫卡尔一道上船,另一边,不羁的画家杰克靠在码头上的一场赌博赢得了船票,注定了他要遭遇这趟浪漫而悲伤的旅行.罗丝早就看出来卡尔是个十足的势利小人,从心底里不愿嫁给他,甚至打算投海自尽.关键时刻,杰克一把抱住了少女罗丝,两个年轻人由此相识.在以后的交往过程中,杰克发现罗丝并不快乐.她渴望自由,追求真正的爱情,具有叛逆精神,不愿意受上流社会麻木不仁的金钱的桎梏.这与坦率、追求生活的无拘无束的杰克性情相投.为排解少女心中的忧愁,杰克带罗丝不断发现生活的快乐之处.很快,美丽活泼的罗丝与英俊开朗的杰克相爱了,罗丝脱下了衣服,带上卡尔送她的项链“海洋之心”让杰克为她画像,以此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此时,惨绝人寰的悲剧发生了,“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船上一片混乱.在船之将沉的危难面前,每个人都剥掉了虚伪的外衣,露出自己赤裸的真实.在危急之中,人类本性中的从容与疯狂、善良与丑恶、高贵与卑劣更加分明,接受这最后的话审判.杰克把生存的机会让给了罗丝,自己则在冰海中被冻死. 老态龙钟的罗丝讲完这段悲恸天地的爱情之后,把那串价值连城的“海洋之心”抛入海中,让它陪着杰克和这段爱情长眠海底. 鉴赏一影片故事感人、剧情曲折、结构紧凑.情节发展节奏很快且富

从电影《泰坦尼克号》到美国文化

从电影《泰坦尼克号》到美国文化 自从《泰坦尼克号》驶入中国影坛之后,它所生成的评论文字,恐怕连沉没的这艘巨轮也难以负载。 造价无比昂贵的《泰坦尼克号》简直是一件展示当代电脑发展工艺水平的杰作,尽管它以一个爱情故事被记住。事实上它倒也的确还原了当年泰坦尼克号从撞上冰山到最终沉没的惊心动魄。这部影片奇迹般地、空前地卖座使它成为好莱坞20世纪末的象征。而戏外它在舆论界由感人肺腑到沦为俗套的经历也实在让人啧啧称怪。它反映了当时美国的政治元素、时代的阶级性、以及美国的精神文化等。 一、影片中的政治文化浅析 正是因为塑造了人,复原了人的情感,才使沉没的泰坦尼克号蜕去斑斑锈迹,抛弃了沉睡洋底多年的积尘,焕发出生机,让观众对八十多年前的海难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 这是任何艺术的关键。人的情感的加入,是消除人们漠视的原因。只不过好莱坞更谙熟它,并工于心计地表现它罢了。 可以说,《泰坦尼克号》在复现历史的一幕时,未曾忘记那个时代异常对立的阶级矛盾,特别是在表现三等舱和头等舱关系上的时候,嘲弄了头等舱中的贵族阶层的的虚伪、乏味、无聊,而在对三等舱的平民老百姓的描述上,却表现了他们的质朴、融洽和真诚。 在这样的旗帜鲜明的立场上,我们看到了《泰坦尼克号》选用了这样的视角,复现本世纪初的社会关系,尽管两者主题和意识形态不同。我们感到,凡是有所作为的艺术家,必须尊重历史,直视当时的现实矛盾。《泰坦尼克号》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回避本世纪初那尖锐的阶级对立矛盾,并以两个阶级的男女来构思出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如果换一种角度,未尝不可以表现两贵族之间的情感纠葛,但那将显然失去历史的真实性和感人性。 二、从爱情片中看时代的阶级性 一等舱和三等舱的分立,体现出的也是一种阶级壁垒或姐姐歧视。英国贵族露丝的母亲在豪华的一等舱餐厅里故意问杰克三等舱的情况,杰克幽默的回答“十分好,没有老鼠”。但杰克在一等舱里并没有特别不自在,而是像虚伪的贵族一样吻了一下露丝的手,并解释说:“电影里学的,一直想试一下”。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阶级和性别所属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在拍摄影片的过程中,卡梅隆特别注意挖掘这次灾难背后的社会与文化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卡梅隆仔细研究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幸存者的构成,居然得出了惊人的结果。“泰坦尼克号”上的轮机舱的一个船员,在这场灾难中幸存的机会只有10%,

泰坦尼克号之人物分析

好的一部电影就如同一杯咖啡,需要我们慢慢的品尝,细细的饮。 JACK——以画画为生的底层人。然而,他机智勇敢,不为阶级所累。为了自己的爱情,敢于与高阶级的人斗争。在沉海过程中,他运用高超的应变能力使他和ROSE走过了一个个生死关口。直至最后,JACK 让仅有的木板儿给了ROSE,而自己却一直浸泡于水中,直至冻死。这种为爱而死的伟大精神让我们不得不震撼! ROSE—一个大家闺秀。她厌倦了上层社会的尔虞我诈,厌倦了上层社会的无聊而千篇一律的生活。她向往着真正的自由与快乐。JACK 的出现,为ROSE带来了一个个惊喜。为了自己正真的自由与幸福,他不惜与各种势力作斗争。面对JACK被诬陷,ROSE选择相信。他不顾滔滔大水,毅然返回去救JACK。经过重重困难,他们终于接近了救生艇。ROSE马上就要得救了,然而就在这一刻,她通过绳索上来与JACK共进退。“你跳,我也跳”多么人人震撼呀,为了自己的所爱,放弃了一次次生的机会。 卡尔—ROSE的未婚夫。一个地地道道的上层人,一个标标准准的资本主义家。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心狠手辣、不择手段。他为了让ROSE回心转意,不惜陷害JACK;为了让JACK远离ROSE,不惜背后使阴招。同时,他更是一个视财如命的人,在生死存亡时刻,他依然惦念他的钻石。最后卡尔死于29年经济危机中,上天让他一无

所有,这无疑是对他最好的惩罚。 ROSE之母——一个岌岌可危的上层人。丈夫已逝,却留下许多债务。ROSE之母如今是依靠早年的名声,维持着这个已经入不敷出的空架子。这样的她却依然瞧不起暴发户。她为了继续是上层人,不惜牺牲自己女儿的幸福。可知她是一个既傲慢又自私的人。在救生艇中等待救援时,她明明知道,女儿就在前面,却不救援。 暴发户——虽然已处于上层阶级,但她依然保持着善良、淳朴等美德。她了解民间疾苦,多次帮助JACK。她支持真爱,真心的希望ROSE 与JACK在一起。在救生艇中等待救援时,她为大家不去救人而愤恨。 船长——拥有多年的航海经验,即将退休。他知道在海上不应快速前进,然而面对上级的压力,不得不加速行驶,最终造成泰坦尼克号沉海悲剧。他为了赎罪,与他的船一同沉入大海。这不得不说这是资本家不断扩大自己利益而造成的悲剧。 吹乐队——在人们求生的忙乱中,这几个人依然能够镇定的面对死亡,让我们不得不震撼。

泰坦尼克事故分析

“泰坦尼克号”总吨数4万6328吨,排水量6万6000吨,船长259公尺,最大船宽28公尺,是当时是世界第一大轮,号称“连上帝也沉不了的不沉船”,也因此,当船难刚发生时,乘客们一点儿都不紧张。“泰坦尼克号”的规模,如果以现代造船技术来比拟,除了油轮之外,就连美国核子航空母舰“尼米兹号”在吨位上也比不上它。 “泰坦尼克号”是于一九一二年四月十日从英国的南安普顿港出发,十四日深夜十一点四十分,以每小时二十二节(四十公里)的速度撞上冰山。在撞上冰山之前,“泰坦尼克号”其实已经收到“加利福尼亚轮”、“卡罗尼亚号”和“美莎巴轮”的警告讯号,但是为了要创下快速横越大西洋的纪录,对这些警告都不予理会,不但未曾减速,而且继续前进。 “泰坦尼克号”共载运2207人,其中乘客1316人,船员891人。船难发生后,究竟有多少人葬身海底呢?各方面的统计不一。某些消息来源说是1635人,美国调查庭说是1517人,英国调查庭说时1490人,而英国贸易局则说是1503人,这其中,以后者的数字似乎最为可信。但无论如何,“泰坦尼克号”事件都是二十世纪最惨重的灾难之一。 “泰坦尼克号”属英国白星海运公司所有,当时为了与对手古娜海运公司的“摩尼达尼亚轮”竞争,花了750万美金建造这艘大船。沉船的真正原因,后经研究发现,是因为该船的钢材在制造时并不精纯,尤其在大西洋近零度的海水中,钢材更加脆弱,因此在告诉撞上了冰川以后,造成了毁灭性的破裂。 由于遇难者很多都是富商豪贾,为了探索“泰坦尼克号”的种种,美国于是组织了“泰坦尼克号历史学会”,会员5000多人,每五年举行一次集会。因为“泰坦尼克号”的宝物无数,以今日的价值计算可达数百亿美金,所以不少人都想加以打捞,其中,由美国德州石油巨富杰克洛林所出资的研究船"若诺恩号"在一九八五年九月一日终于找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所在,消息轰动了全球;但另一方面,英国白星海运公司在同年十月也马上成立了一个“泰坦尼克号保存信托基金会”,劝世人不要去打扰这一座海底坟场,亵渎死者。 “泰坦尼克号”船难事件发生前十四年即一八九八年,英国一航海小说家摩根·罗伯逊就在他的小说《徒劳无功》中预言了船难的发生。在罗伯逊的小说中,船难发生的所有细节几乎与“泰坦尼克号”事件一模一样。罗伯逊小说中的船名叫“泰坦号”,真船的名字为“泰坦尼克号”。因此一九一二年船难发生之后,该小说立即被誉为令人惊异的预言小说,但罗伯逊后来却在家中举枪自尽,自杀的原因至今还是个迷,是因为自责太深吗?他是不是真的有预言? 英国著名实业家约翰纳,原本准备搭乘“泰坦尼克号”前往美国洽商,不过在开船前十天,他连续梦见“泰坦尼克号”沉船,许多大人小孩惨死的景象,后来他取消了船票,没想到因此救了自己一命。 美国一位实业家买下了一具盗墓而来的“木乃伊的诅咒”的埃及石棺,准备运往美国展览。据说凡是碰到该石棺的人一定惨死,而这具石棺正是由“泰坦尼克号”载运前往美国,那石棺咒文的最后一句写着:凡碰到这具石棺的人都将遭难,被大海吞没。 “泰坦尼克号”沉船死了1500多人,那么那些活下来的人呢?日本一位名叫野细正文的铁路局官员,在逃生的那一刻,当所有男人都被用枪抵住不准上救生艇时,他却趁人不注意偷混上船而活了下来。结果回到日本之后,它所受到所有日本报纸及舆论指名道姓地公开指责,被指为苟且偷生的懦夫,致使他在忏悔与罪恶感中度过余生。 美国一对死里逃生的贵族夫妇,在船难发生一年之内决定离婚,因为美国上流社会传言丈夫是厚颜无耻才拣回了一条命,太太因为受不了这些谣言所以决定离婚。 根据“泰坦尼克号”的伤亡记载,头等舱中的妇女143人中死了4个人(其中3个人志愿留在船上),二等舱的妇女93人中死了15人,而三等舱的妇女179人中死了81位。但是在小孩

泰坦尼克号影评

泰坦尼克号影评 《泰坦尼克号》影评 看电影的一句话评价:一份让少男少女撕心裂肺的爱情。 这是一艘曾真实存在的巨轮,它的沉没夺走了上千人的生命,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海难;这是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它的悲剧 夺走了亿万观众的眼泪,成为影史上最成功的商业大片。不论有 多少人对这部电影指手划脚,但是你无法忽视那全球累计18.45 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以及迄今难以逾越的卖座程度,还有奥斯卡上 的11项大奖的册封,而十余年来观众对该片的持续发烧也是最好 的证明。詹姆斯.卡梅隆斥资之重令人咋舌,可终究为其赢得了世 界级导演的声誉,同时也成了自己无法超越的高峰。而他也通过 本片树立了“灾难+爱情”的模式,为灾难片增添人情味,为爱情 片增添观赏性。可以说,一艘大船的沉没却成就了一种电影文化 现象的诞生。 84年后电影的片头是一段发黄的老镜头,但是其实是运用技 术手段模拟出来的效果,其用意就是再现当年这艘船出发时的壮 观景象,令观众的思绪飘回到那个发冷的日子。1912年4月10日,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号称“永不沉没的客轮”的泰坦尼克号从英 国南普顿出发,计划的目的地是美国纽约,开始了这艘“梦幻邮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 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缺

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 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海难。导演 詹姆斯.卡梅隆了解这个事件之后就打算将本片改编成电影。但是 在这之前,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已经四次搬上过银幕(其中1958年 的《冰海沉船》最为中国观众所知)。卡梅隆就自己构思了一个发生在这艘轮船上的一个关乎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没想到成为了 经典。 在这一段镜头中,我们可以听到一段十分舒缓而熟悉的音乐,在本片中也多次出现,代表了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这段音乐 是著名电影配乐大师詹姆斯.霍纳的作品,由他创作的《勇敢的心》《燃情岁月》等电影音乐都以动听的旋律深得全世界观众的喜爱和收藏。通过他的作品可以听出他本人的音乐创作受到爱尔兰地方 音乐的影响很大,风笛等元素的加入使得这些音乐拥有了如梦似 幻的唯美特质。《泰坦尼克号》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其中音乐的紧密配合显得尤为重要,下文会提到。 影片采取倒序的结构。一开始的时间是1996年,一艘比较先 进的深海探测船潜入大西洋3821公尺的深度,船舱里的探险队员 是要在沉没的泰坦尼克号中寻找一块价值连城的钻石“海洋之心。跟随他们的在迷宫一般的沉船里游弋,能够看到当年乘客们的皮鞋、眼镜、破败的钢琴。终于,探险队员们找到了一个保险箱。 当他们上船后满怀期望敲开后却发现里面只有一滩毫无用处的泥 浆和一张画稿。那幅画稿经过清理之后,竟然可以看出是一幅裸

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大陆翻译] 泰坦尼克号 [港台翻译] 铁达尼号 [英文原名] RMS TItanic(简称)/Royal Mail Steamship Titanic(全称) 泰坦尼克号邮船简介 英国皇家邮船泰坦尼克号(RMS Titanic)是奥林匹克级邮轮的第二艘邮船,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White Star Line)制造的一艘巨大豪华客轮。由位于爱尔兰贝尔法斯特(Belfast)的哈兰德与沃尔夫(Harland and Wolff)造船厂兴建。泰坦尼克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豪华客轮,被称为是“永不沉没的船”或是“梦幻之船”。泰坦尼克号共耗资7500万英镑,吨位46328吨,长882.9英尺,宽92.5英尺,从龙骨到四个大烟囱的顶端有175英尺,高度相当于11层楼。是当时一流的超级豪华巨轮。计划与姐妹船奥林匹克号(RMS Olympic)和不列颠尼克号(RMS Britannic)一道为英国白星航运公司的乘客们提供快速且舒适的跨大西洋旅行。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Southampton)出发,途经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Cherbourg-Octeville)以及爱尔兰昆士敦(Queenstown),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的(New York),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

西洋撞上冰山(大约在41°43'55.66"N 49°56'45.02"W附近),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缺少足够的救生艇,1500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为人所知的一次海难。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根据这一真实海难而改编。 泰坦尼克号最后存活于世的3名生还者皆女性。2006年5月6日,最后一名见证事件的生还者逝世,终年99岁,事发当时5岁。2007年10月16日,另外一位生还者逝世,终年96岁,事发当时她不足一岁,因此对事件没有回忆。目前只有一名生还者仍然存活,但她在意外时只有两个月大,同样对事件没有回忆。 还有一种关于泰坦尼克号的说法。在泰坦尼克号下沉大约20年前,又一部名叫《无救》的小说,讲述的是一艘豪华客轮撞冰山沉没的故事。当时很火,但是没有人把它当会事。20年后,泰坦尼克号撞冰山沉没了,和当时小说形容得一模一样。大约80年后,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地方的附近的冰川上发现了船长史密斯,他做在冰川上,嘴里只念叨一句话:“我是船长史密斯,我要与他们一起沉入海底。”后来以各种方式(指纹,面相,唇吻,他还背出了航海日志和泰坦尼克号的结构)证明了他就是史密斯。又过了一段时间,船长史密斯迅速老化,最后死亡。有科学家怀疑史密斯进入了虫洞。 "RMS Titanic"的命名 RMS Titanic的翻译为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港台译为铁达尼号)。此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在远洋邮轮盛行时,所有英国的大型邮轮均属于英国皇家,因此在船名前加上“Royal Mail Steamship (皇家邮船)”,而“RMS”就是“Royal Mail Steamship”的缩写,Titanic的意思可以分成两部分:“Titan | nic” ,“Titan”是希腊神话中的泰坦神的名字,“nic”是白星航运公司惯用的船名后缀。也许英国人的意思就是为了表明这艘船是绝不会沉没的。所以泰坦尼克号的官方名称是RMS Titanic。 建造背景 1901年英国白星公司被美国财阀朱利厄斯·皮尔庞特·摩根的IMM国际海运公司收购之后,他的目标是卡纳德公司。而财政状况窘迫的卡纳德公司则被迫向英国政府寻求帮助。1907年,两艘空前规模的快船——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轮机的卢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尼亚号加入了卡纳德公司庞大的邮船队。现在白星公司在竞赛中被甩到了后面。有IMM做后盾,白星公司决定迎头赶上。 1908年的一天晚上,哈兰·沃尔夫船厂老板皮尔里勋爵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鲁斯·伊斯梅,在皮里勋爵位于伦敦贝尔格莱维亚区的大宅中共进晚餐。贝尔法斯特的哈兰·沃尔夫船厂(Harland & Wolff,HW)从1871年起就是白星公司的忠诚合作伙伴。他们谈到了卡纳德公司的两艘新船。伊斯梅提出在HW船厂建造两艘空前规模的巨轮,每艘有三座烟囱,吨位要超出卡纳德公司两艘新船15000吨左右。随着两人在皮尔里的书房里,两艘船变成了三艘,三个烟囱变成了四个烟囱。这三艘史无前例的巨船,将成为无可争议的大西洋航线霸主,不光是在吨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华程度上。新船将拥有高度跨三层甲板的头等餐厅,甚至三等舱的装潢也将远比其它的邮船要舒适高级。新船要达到26至27节的高速。白星公司准备在新船上安装三副螺旋桨。为了试验这种新配置的可靠性,白星公司于1909年从“自治领海运公司”购买了两艘15000吨级的客船--双螺旋

泰坦尼克号沉没原因分析报告

泰坦尼克号沉没原因分析报告 一、沉船事故描述 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途径法国瑟堡-奥克特维尔以及爱尔兰昆士敦,计划中的目的地为美国的纽约,开始了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4月14日晚11点40分,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两小时四十分钟后,4月15日凌晨2点20分沉没,由于只有16艘救生艇,1503人葬生海底,造成了当时在和平时期最严重的一次航海事故,也是迄今为止最广为人知的一次海难。 二、主要原因 1、制造方的失误 船体本身钢板材料缺陷,当时使用的钢材用现代眼光看是不合格的,遇到较冷气温容易软化。 钢板结合使用的铆钉,部分使用铆钉机,而船体下方机器不易接合的地方,使用了人工铆接,考虑到人的力量较小,采用特殊的锻造铆钉,该钉子参入了一些矿渣,使得强度大幅下降。 2、船长的失误 船行驶在北大西洋上,之前一直有通报提醒前方有冰山。船驶入冰山区,船长命令船只全速航行(21.5节)。 3、其他原因 ①慌乱中放下的救生艇里并未满载,同时救生艇数量不足。

②近在眼前的加州人号电报员正在睡觉,无法收到求救信号。 ③船上发出求救火箭,但加州人号没有回应,反而驶离在夜色中。 ④较下层船舱的乘客无法走出迷宫般的通道。 ⑤4小时候救援船只才赶到。 三、从钢结构角度出发分析 从泰坦尼克号的钢板试样,对比了化学成分,见下表: C Mn P S Si Cu Ni Cr 泰坦尼克号0.21 0.47 0.045 0.069 0.017 0.02 现代钢板19990.09 0.51 0.013 0.013 0.280 0.28 0.18 0.19 泰坦尼克号的硫含量和现代钢板相比太高了,那个时代硫含量的控制主要是依赖低硫铁矿石,上个世纪早期英国冶炼使用的铁矿来源于瑞典,这是因为瑞典铁矿的硫含量较低。然而瑞典的铁矿由于高达15%的氧化钛夹杂物,在高炉冶炼时将其去除是极为困难的,高炉冶炼的温度不足以去除这类夹杂物,所以造成其后的冶炼和轧制的中板带有较高的含钛非金属夹杂物。Harbord在1905写了一本书,名字是《钢的冶炼》,称瑞典的铁矿为“含钛铁矿”,从而反证了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之一是由于钢中含有玻璃相的杂质,造成了性能下降。 泰坦尼克号当时使用钢板与现在的钢板对比见下表: 屈服极限抗张极限延伸率面积缩减率 泰坦尼克号193 Mpa 417Mpa 29.0%57.1% 现代1999年338Mpa 441Mpa 27.0%6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