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部的按摩手法
泡脚及足底按摩方法

1 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从而促进体内血液循环。
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热水泡脚不但可以起到滋肾明肝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
”如果泡完脚后,再适当做几分钟足底按摩,对身体的血液循环更好,脏腑器官也更能得到进一步的调节。
泡脚后,建议不再进行其他活动,隔数分钟即入睡,补肾效果更佳。
泡脚泡多长时间最好?专家说,泡脚时,水温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半小时左右为宜。
由于金属易冷,所以泡脚的容器最好用木盆,其中可放一些有利于活血的丹参、当归;或放些连翘、金银花、板蓝根、菊花,以起到降火清热的作用。
中药泡脚的神奇效果一到冬季,手脚冰凉、遇寒咳嗽、手脚皴裂等会困扰很多人。
在入秋时养成足浴的习惯,有助于预防这些“小病”。
凤凰健康小编介绍几个简便有效的足浴“小药方”,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进行选择。
1.生姜祛寒生姜在中医上属于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较小。
现代医学认为生姜能够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怕冷、容易手脚冰凉的人可以用生姜泡脚。
需要注意的是,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姜(约为中等大小的姜半块),将其拍扁,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盖上锅盖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
煮好后,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
泡脚时水要没过踝部,最好边泡边搓双脚。
点击注册| 百度网盘2 肿,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块)煮后泡脚,煮法同煮生姜的方法。
连续用此法泡脚能够起到一定的消肿作用。
如果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如腿)开始出现水肿症状,逐渐发展到身体其他部位,则可能是由于心脏功能问题而导致的心源性水肿。
这种水肿可以选用前面提到的生姜煮水来泡脚,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辅助减轻水肿的目的。
美容美体专业手法改善足部水肿按摩的方法

美容美体专业手法改善足部水肿按摩的方法足部水肿是指由于体内产生过多的水分,导致足部组织膨胀和肿胀的一种症状。
它往往与长时间站立、久坐、穿高跟鞋、高温、疲劳等因素有关。
足部水肿不仅会给人们带来不适感,还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为了缓解足部水肿,美容美体专业按摩手法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改善足部水肿的专业按摩手法。
一、按摩筋膜筋膜是保护和包裹肌肉、韧带和关节的薄膜结构,在足部水肿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按摩筋膜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水分滞留。
以下是一种适用于改善足部水肿的按摩筋膜手法:1. 揉捏筋膜:先用手掌轻柔揉捏足底部的筋膜,从脚后跟开始,向前推移至脚趾。
重复进行数次,直到感到足底发热、舒适。
2. 拇指滚动:用拇指由脚后跟向前滚动,沿着足底的筋膜线条进行按摩。
重点按摩足弓区域,轻柔而有力地进行滚动按摩。
3. 搓揉腿筋膜:将手指并拢,用掌心沿着小腿内外侧的筋膜线条,向上滑动并搓揉。
切忌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不适。
二、足底点压足底点压按摩是一种古老且经典的足部按摩技术,通过对足底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足部水肿,促进淋巴循环,增加废物排出。
以下是一种适用于改善足部水肿的足底点压手法:1. 大凤趾丛穴按压:用拇指在足底大凤趾丛穴上进行按压,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进行数次。
这个穴位位于足底前方凹陷处。
2. 侧踝穴按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足踝的两侧,以适当力度向内按压,每次按压10-15秒,重复进行数次。
这个穴位位于足踝两侧踝骨下方。
三、推拿和敲打推拿和敲打是常见的按摩手法,也适用于改善足部水肿。
以下是一种适用于改善足部水肿的推拿和敲打手法:1. 推拿:用手掌将脚掌从后跟向前推动,以适当的力度按摩足底,重点按摩足弓和足内侧。
推拿的力度应适中,舒适为宜。
2. 敲打:用拳头或掌根轻轻敲打足部,特别是足背和脚面。
敲打的频率和力度应适中,既能起到刺激的作用,又不至于造成不适。
四、四逆散四逆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具有解热、祛湿等功效,也适用于改善足部水肿。
美容美体专业手法舒缓脚部疼痛的按摩方法

美容美体专业手法舒缓脚部疼痛的按摩方法脚部是我们身体承受重压的部位之一,长时间的站立、走路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都可能导致脚部疼痛。
经常进行脚部按摩可以缓解脚部疼痛,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
本文将介绍一些专业的按摩手法来舒缓脚部疼痛。
1. 按摩整个脚底首先,用手指沿着脚底从前足到后跟的方向进行按摩。
可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脚底,用适度的力道来回挤压。
这样的按摩可以刺激脚底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并缓解脚底的酸痛感。
2. 拇指压按足跟将拇指放在足跟位置,以适度的力道向上按压,然后再松开。
这个动作可以舒缓足跟的压力和疼痛感,同时刺激足底的穴位,促进能量的流通。
3. 按摩足弓使用手掌或手指,沿着足弓的弧形进行按摩。
用适度的力道轻轻按压,可以缓解足弓的疼痛感,并放松足部肌肉。
4. 旋转足踝将双手放在脚踝处,用手指轻轻按摩脚踝周围的肌肉组织。
然后,以固定点为中心,将脚踝沿着圆圈的方向轻轻旋转。
这个动作可以缓解脚踝的紧张感,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5. 拇指推按足内侧用拇指沿着脚内侧的穴位,以适度的力道向前推按。
这个动作可以刺激足内侧的穴位,缓解足脚的疼痛感,同时促进脚踝周围的血液循环。
6. 用热敷物理疗法在按摩之前,可以用热敷物理疗法来放松脚部肌肉。
可以用热水泡脚或将热毛巾敷在脚部,这样可以舒缓脚部疼痛,提高按摩的效果。
7. 使用按摩工具在按摩过程中,也可以使用一些按摩工具来加强效果。
比如,可以使用按摩球或滚轮来按摩足底和足弓的穴位,增强刺激效果。
8. 使用舒缓精油在按摩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舒缓脚部疼痛的精油。
例如薰衣草精油、迷迭香精油或椰子油等,将少量精油涂抹在手掌上,加热后按摩脚部,既可以舒缓疼痛,又可以享受精油的芳香疗法效果。
总结:脚部按摩是缓解脚部疼痛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按摩脚底、足跟、足弓等部位,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从而减轻脚部的疼痛感。
结合热敷、按摩工具和精油的使用,可以进一步增强按摩的效果。
脚崴了按摩方法

脚崴了按摩方法脚踝扭伤是常见的运动伤害之一,当脚踝扭伤后,适当按摩是有助于恢复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脚踝按摩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推拿按摩法推拿按摩法适合于脚踝扭伤后的早期恢复阶段。
在按摩之前,您可以先采用温水泡脚或热敷脚踝的方法,帮助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然后,用手轻按脚踝周围的肌肉和关节,轻柔地做推、拉、揉、捏等按摩动作,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
切记按摩力度要适中,力量不要过大,以免加重伤势。
2. 摇摆按摩法摇摆按摩法适用于脚踝扭伤后上下脚踝关节功能较差的情况。
首先,您可以坐在椅子上,将脚踝放在大腿上,或者可以躺下,将脚踝挂在床边。
然后,用手轻轻地抓住脚踝或足踝周围的软组织,进行轻微的拉伸和摇摆动作。
这样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促进废弛肌肉的恢复。
但是在进行这种按摩动作时,应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拉伸肌肉。
3.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法适用于脚踝扭伤后的中后期恢复。
这种按摩方法主要针对足部的特定穴位进行按摩,可以通过按压或按摩这些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缓解疼痛和炎症反应。
常用的穴位包括曲泽穴、三阴交穴、太冲穴等。
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或食指适度用力按压或揉捏这些穴位,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每次按摩可重复2-3次。
4. 足底按摩法足底按摩法适用于脚踝扭伤后的晚期恢复。
足底是人体的反射区域之一,通过按摩足底的相关反射区域,可以间接地影响和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促进废弛肌肉的恢复和功能的改善。
按摩足底时,可以用手掌或拇指按压、揉捏、推拿等方式进行。
可以选择适度硬度的按摩工具,如按摩球、脚底板等,来加强按摩效果。
5. 淋巴引流按摩法淋巴引流按摩法适用于脚踝扭伤后的任何恢复阶段。
这种按摩方法主要通过推动淋巴液的流动,帮助排除身体内部的废物和毒素,减轻肿胀和炎症反应。
可以用手轻柔地按摩脚踝周围的淋巴结区域,进行轻微的推、拉、揉、压等按摩动作,以促进淋巴液的流动。
中药足浴治疗操作规程

中药足浴治疗操作规程
1.选择足浴桶。
一般使用木质材料的足浴桶,这样吸收药物的效果更好。
2、水温度控制。
中药足浴温度控制在40度左右,深度要没过脚踝。
3、按摩足部,按摩方法如下:
(1)推法:足底上半部“人字形”下约1厘米处,为肾反射区。
双手大拇指并拢,用力摁住该位置,往上推36次,至足底发热为止。
(2)压揉法:足底后跟内圆上方中间的位置,为失眠反射区。
双手大拇指按住该位置,用力压36次,压到有酸痛感为宜;再揉3到5分钟,至发热为宜。
(3)刮法:用双手食指关节用力刮脚踝骨以下内外两侧36次,至有酸痛感为宜。
对前列腺等疾病有一定帮助。
4.足浴后。
一般足浴30到40分钟即可,足浴后,如果觉得中药水脏的话可以用热水洗脚,完成后要注意脚部保温。
简单下肢按摩操作流程

简单介绍一下简单下肢按摩操作的流程
主要就是几个步骤:首先,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或坐位,从足趾开始,依次按摩足背、足掌,直至踝关节及小腿方向。
紧接着呢,可以采用拿捏法,从截肢部位到委中穴,用双手轻轻的由下向上拿捏,多次循环。
然后,使用滚揉法,在小腿处用拳头由下往上轻轻滚揉,来回20次。
除此外,还可以双手抱紧一侧大腿,从大腿根部向下按摩至足踝,再从足踝部按摩至大腿根,每条腿按摩10~20遍
最后一步就是,可以在承山、阳陵泉穴处点穴,并以轻推结束。
特别提醒一下,这些步骤结合使用,可以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疲劳。
大概流程介绍到这了。
推拿手法(6) 运动关节类

推拿手法运动关节类我们把能使受术者关节进行摇、扳、拔伸、伸展等运动的手法归结为运动关节类手法。
主要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
一、摇法摇动受术者关节的手法,称之为摇法。
包括颈项部摇法、腰部摇法和四肢关节摇法。
【操作及要领】1.颈项部摇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立于其背后或侧后方,以一手扶按其头顶后部,另一手托扶其下颌部,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转摇动颈项部。
图338。
图3-38 颈项部摇法2.肩关节摇法可分为托肘摇肩法、握手摇肩法、大幅度摇肩法、拉手摇肩法和握臂摇肩法等。
(1)托肘摇肩法:受术者坐位,肩部放松,肘关节屈曲,术者以一手扶按受术者肩部,另一手托其肘部,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中等幅度摇转肩部。
图339。
(2)握手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两肩部放松,术者一手扶按其肩部,另一手握其手部,稍用力牵伸,同时做肩关节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环转摇动。
图340。
(3)大幅度摇肩法:受术者坐位,上肢自然下垂并放松。
术者立于其前外侧,两足呈丁字步,两掌相合,挟持被施术侧上肢的腕部,牵伸并抬高其上肢,至前外方约45º时,再将其慢慢向前外上方托起。
在此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应逐渐翻掌,上举至160º度时,虎口向下握其腕部;另一手随其上举之势由腕部沿其前臂、上臂抹至肩关节上部,之后,两手协调用力,抻拉一下肩关节(按于肩部的一手将肩关节略下按,握腕一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
随即握腕一手将其摇向后下方,经下方复于原位,此时扶按肩一手已随势沿其上臂、前臂抹至腕部,回至初始时两掌挟持腕部状态。
此即大幅度摇转肩关节一周,可反复摇转数次。
图341。
在大幅度摇转肩关节时,要配合脚步的移动,调节身体的重心,当肩关节向上、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步,身体重心在前;当向下、前外方复原时,前足退步,身体重心后移。
图3-41 大幅度摇肩法(4)拉手摇肩法:术者立于受术者的外侧,受术者拉住术者的手,术者以圆周形中等幅度摇转其肩关节。
足部养生

足部养生关键词:足部反射推拿按摩养生养生,就是保健养护身体。
通过足部反射(足部按摩)的方式来保健身体,是养生的好方法。
古往今来,人们都非常关注健康,注重养生。
在物质丰富、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由于紧张或某些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心身疲劳,直接威胁着健康。
因而无论是医疗领域,还是保健服务,都在为增强人们的健康而努力,同时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保健双脚对健康的重要。
足部反射养生的意义1.摩足养生,其意深远摩足养生历史悠久,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籍中就有“观趾法”、“足心道”的记载。
唐、宋时期,摩足、浴足法养生颇为盛行,当时就流传有:“足为人之底,一日一次洗”、“晨起百步走,睡前一盆汤”等谚语,反映出对足部保健的重视。
今天,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或反射医学协会的诞生,足部反射疗法的开展,浴足堂的兴起以及各种保健鞋的生产、穿戴,都反映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重新认识到足部保健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的保健应从双足开始。
2.人之生命,贵在保养生命赋予人只有一次,生命之贵,贵逾万物。
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即便是活二、三百岁,但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还是短暂的。
而如今人的正常寿命(指无病自然老衰寿终)最多不过130岁,多数是病死或天亡。
健康、长寿是人生的幸福,如何享有幸福,得从养生做起。
养生的方法很多,诸如饮食养生、运动养生、中药养生、按摩养生、足部保健养生等,科学有素的养生是健康、长寿的保证。
3.养生之道,按摩为先按摩养生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手以特定的手法技巧按摩机体一定的部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正气,平衡阴阳。
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机能,达到养生目的。
4.按摩养生。
始于足下“树枯根先竭,人老足先衰”、“寒从脚下起,病痛由此生”。
双足离心脏较远,又位于人体的最底部,故血液循环相对较差,血液中的5一羟吲哚乙酸等代谢产物不能很好代谢而堆积于双足,更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而患病。
按摩双足促进血液循环,清除代谢废物,净化血液,是保健养生的重要保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足踝部的按摩手法
1)按摩跟腱坐位,左足尖着地,跟腱放松,同侧拇指和弯曲的食指从下而上,由轻到重拿捏跟腱,直到承山穴1~2分钟。
2)扳踝将小腿搭于另一侧大腿上,同侧手握住踝上方,用对侧手拿住足部,做各方向活动,先背屈、跖屈、内翻、外翻,最后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的足尖划圆活动,反复3遍。
有疏筋活血的作用。
3)拿捏足部上述体位,用对侧手大把抓住足趾依次向足的近侧拿捏,使足趾和跖部都受到挤压,反复3~5遍。
4)捏足跟姿势同上,用对侧手拇指和食、中指着力拿捏足跟和跟腱1分钟。
有防治足跟痛的作用。
5)搓脚心体位同上,一手固定踝部,一手掌与脚心相互搓擦,以涌泉穴为重点,时间不少于1~2分钟,使足底发热、舒适为度,搓后洗手。
如为睡前,可用热水泡脚后进行搓擦最好。
除防治足部疾患外,还有安神、明目、降火等功效,是古今常用的健身保健法之一。
《居家宜忌》曰“每夜,以手搓擦涌泉穴,左右各300,至益下元。
”
6)滚圆木坐位,将直径约3厘米的圆木(也可用圆酒瓶代替)蹬于足下,适当加压,从轻到重反复滚揉足底1~2分钟,对足底的筋膜和皮肉均有较好的按摩作用。
7)动踝仰卧位,将双小腿垫高30度~40度,足踝部做背屈、跖屈和足尖划圆的动作,每个动作要做的充分,各进行15~20次。
足尖划圆的动作应按顺时针和逆时针各半进行,这项运动对足踝部的关节、肌肉和韧带都有良好作用,还能解除小腿部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