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

逻辑性和道徳性 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IV)一、选择题(每题2 分,共60 分)1.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C.民贵君轻——“以法治国”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2.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

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3.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

据此可知,孔子A.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B.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C.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D.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4. 《荀子》说:“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由此可见,荀子主张A.礼法并施B.施行仁政C.君民共治D.君贵民轻5.钱穆《秦汉史》认为:“秦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禁天下之以古非今。

迄于汉武,不乃百年,乃表章六艺,高慕尧舜,处处以希古法先为务。

……盖汉武鄙薄始皇,远慕唐虞。

究其所至,仍亦为始皇之所为而止耳”。

意指秦皇与汉武在施政上A.外儒内法B.殊途同归C.法古用今D.大相径庭6.东汉时期,士人尊儒成风,高门世族累世经学,而魏晋时“公卿士庶罕通经业”,曹魏皇族更对“孔子之术”进行毫不容情的质疑。

该变化反映出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传统儒学正统地位遭到动摇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7.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南溪二中高2022级高二上期10月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邹代新审题人陈宜彬一选择题(50分)1、“鸦片战斗后,依据《南京条约》,外轮得行驶中国领海,依据《天津条约》,外轮得行驶长江。

商旅乐其便捷,趋之若鹜,于是内江外海之利尽为之占。

”下列有利于转变这一现象的大事是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C.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D.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2、“一战”期间,中国进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A.橡胶工业和军工业B.化工业和卷烟业C.面粉业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化工业3、对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由政府企业分化出来 B.由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C. .受外商企业的刺激D.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4、中国在近代前夕落后于世界的根本缘由是A.重农抑商的政策 B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文化专制的政策 D.闭关锁国的政策5、甲午战斗后,国内消灭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

其直接缘由是A. 西方科技的传播B. 重商思潮的影响C. 清政府放宽了对设厂的限制D. 改良思想的推动6、19世纪六七十年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条件有①政府的提倡与鼓舞②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7、1916年至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万吨增至488.97万吨。

l913年至1919年中国的轮船吨数,由13.32万余吨增至28.75万余吨。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近代交通业已形成规模 B.蒸汽机使用比较广泛C.重工业获得了肯定进展 D.列强经济侵略已减弱8、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信任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处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

”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A.与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而且带有爱国的性质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缘由D.得益于民国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9、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推动中国政治文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能如愿。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哈师大附中2021级高二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小题,合计48分)1.《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墨子》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

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

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A.倡导社会和谐B.具有民本思想C.加强道德修养D.推行平等理念2.如图为唐朝贞观年间西部(新疆地区)高昌国铸行的流通货币。

该钱文正面为汉文隶书“高昌吉利”四字,背面无文。

钱体大而厚重,文字古朴,制作精良。

这可用于探究A.汉字演变的历史脉络B.唐朝政府的民族政策C.铸币技术的传播轨迹D.西域地区的商品经济3.如图是《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

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a 阶段: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推动了两国粮产量的增长B.b 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C.c 阶段:受欧美经济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D.d 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4.20世纪60年代初,在“浙江省城镇人口回乡下乡安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对被精简人员回乡后的粮油供应问题在返乡途中及回乡后有关经费的开支、各类用品的调配、回乡后的工作安排等作了明确规定。

这些工作A.为有序调整经济提供了保障B.拖累了国民经济发展C.为工业化提供了充足劳动力D.增强了杜会的流动性5.中世纪早期,基督教会垄断了西欧的教育,由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堂区学校组成。

主要教授基督教的教义和一般的读、写、算的知识,也有的教唱宗教赞美歌等。

12世纪开始,西欧各地以大学为标志的新型世俗教育蓬勃兴起,教授内容更加广泛。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封建领主的支持C.基督教会权威的下降D.西欧城市的兴起6.中古西欧城市工商业的发展需要更广大的市场和更便利的经济活动空间,往往以金钱或军队支持国王强化王权;城市的工商业活动,又有助于强化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静海一中2024-2025第一学期高二历史(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试卷命题人考生注意:本试卷第Ⅰ卷基础题(77分)和第Ⅱ卷提高题(20分)两部分共97分,卷面分3分。

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内容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材料归纳关键环节易混易错探究拓展分数554520202020第Ⅰ卷基础题(共77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C. 军阀割据混战扰乱政治生态稳定D. 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11. 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普遍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收入、支出、保管、审核系统;规定了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酬标准,上至边区政府主席,下至乡政府乡长,都不发薪饷,实行最低的津贴制度(每月津贴只有一元五角到五元),其收入不得超过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

这些做法()A. 表达了全国民众抗战的决心坚定B. 体现了政权建设的人民属性C. 标志着延安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 实践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2. 除尊孔外,北魏孝文帝还诏祀尧、舜、禹及周文王,诏修尧、舜、禹庙;又祭汉高祖,又遣使祭东汉光武及明、章三帝陵;又遣使祭泰山及华山等。

孝文帝上述举动意在()A. 学习汉朝的治国理政经验 B. 传播儒家礼制文化C. 彰显政权的华夏正统地位D. 推动鲜卑民族汉化13. 戊戌变法期间,李鸿章在信中称:“朝廷锐意振兴,讲求变法,今日明昭多由康有为、梁启超等怂恿而出,但法非人不行,因循衰惫者,岂有任事之才,不过敷衍门面而已。

”据统计,在开始变法后的103天,先后发布的诏令就有184条之多,这些措施彼此不配合,又无后续准备。

这些反映出维新派进行的此次变法()A. 触犯到守旧派的利益B. 未能促进国人的觉醒C. 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D. 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1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二中学2014-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第二中学2014-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1.复旦高校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推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荀子》 B.《墨经》C.《老子》 D.《论语》2.《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文中的“原则”不包括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3.右侧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古代儒家思想进展历程简图。

其中,②处所示状况消灭的主要缘由是A.儒学在民间开头兴起和进展B.民贵君轻思想主见深化人心C.独尊儒术日益成为社会主流D.三教合一潮流布满各个领域4.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最终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

”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王夫之5.理学家朱熹强调“格物致知”;陆九渊强调“本心体悟,创造本心”;王守仁主见“致良知”。

他们探讨的共同主题是A.净化个人心灵B.树立独立人格C.解决百姓生计D.解释世界本源6.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适应加强中心集权的需要7.在宋代常用“灾及梨枣”来讽刺刻印的书没有价值,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枣树木。

这表明当时①开头消灭雕版印刷品②毕昇创造的木活字被广泛使用③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枣木④雕版印刷风行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8.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这本书是A.《齐民要术》 B.《授时历》 C.《农书》 D.《农政全书》9.文字是肯定时期社会的产物。

古代汉字“羣”(群)结构是:君在羊(百姓)的上边,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君”字体现了君权神授B.“羣”字与“民贵君轻”有着根本的区分C.“羊”字说明白人民群众处于被统治地位D.“羣”字是宋明理学的产物10.莫言荣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 历史(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 0.5 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45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1. 秦朝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武帝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元朝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宣政院,明朝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强化边陲管理。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A. 受到“大一统”观念指导 B. 注重边疆的“拱卫”作用C. 采用与内地相同管理体制D. 完成了农耕游牧文明融合2. 有学者指出,通过科举制,大量出身低微贫寒的士子,可以通过科举使本人以及家庭的社会地位得到晋升,科举提供了一条在最大可能的范围内选拔人才的途径,也为社会下层分子提供了一条上进的途径,真正做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A. 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 利于扩大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C. 实现人才选拔的公平公正D. 有效提高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3. 公元前597年,楚国在邱之战大胜。

有人建议楚庄王将晋军的尸骨筑成京观,向后世展示武功。

庄王却引用《周頌》的诗句,说有“蔡暴、戢兵(藏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德才称得上“武”,自己一条也不具备,有什么可以向后人展示的呢? 这反映出楚王()A. 认同华夏文化B. 维护礼乐制度C. 确立霸主地位D. 谋求国家统一4. 钱穆说:“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其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

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参考答案

绝密★启用前
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
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A
6.C 7.C 8.C 9.B 10.C
11.B 12.D 13.A 14.D 15.D
16.(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产权制度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科举制度的发展;手工业的发展。

作用: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成为国家控制乡村的重要依靠力量;推动了国家改革和社会治理水平的发展。

(2)特点:大多形成于明朝中后期;市镇居民从业结构变化;出现雇佣劳动;专业性市镇发展为新兴城市。

影响:冲击着自然经济;新的生产关系萌芽(雇佣关系)出现;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传统重农抑商思想受到冲击。

17.(1)特点:人口数量总体上增长较快;隐匿人口现象严重;人口过快增长造成人地矛盾加剧。

原因:明清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清初生产关系重大调整;薯类和玉米的引进和大量种植,增加了粮食产量。

(2)趋势:世界人口总数大幅增加;发展不平衡,欧洲和美洲增长明显快于其他洲。

作用:①有利于欧美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②加快了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开拓进程;③有利于西方政治制度及思想的传播;④促进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任答4点,言之成理)
1。

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楚雄东兴中学高二秋季第一次月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第1~9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普遍发现了石磨棒和石盘,它们是粮食去皮或磨粉的加工工具。

在西北和华北的遗址中还出土了更先进的加工工具石臼或石杵,并在山西夏县村及西安半坡等遗址中,均出土了谷粒化石和窖藏。

这说明当时()A.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B.已出现较稳定的定居生活C.采集渔猎业被完全取代D.北方农作物种植种类多样2.《周礼·地官·乡大夫》载:“大询于众庶,则各帅其乡之众寡而致于朝。

”《尚书·洪范》中箕子对周武王言,如对政事有疑问,在询问卿士和卜筮的同时,还要“谋及庶人”。

这表明当时()A.民众参政热情高涨B.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政治决策C.天下共主局面形成D.国家治理蕴含原始民主色彩3.《清会典》称军机处为“办理军机处”,无公署,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

军机大臣由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兼任,兼任不再加品级和俸禄。

《枢垣记略》记载:“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

”这说明清朝军机处()A.弥补了中枢决策机制的不足B.革除了明朝政治的弊病C.服务于专制皇权强化的需要D.政治职能存在着单一性4.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的近一百年时间内,法国先后经历了三次共和政体、两次帝制、一次旧王朝复辟和一次“七月王朝”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到1875年宪法的颁布才确立共和政体,1879年共和派控制了议会(参议院、众议院)、内阁和总统,法国政体才逐渐稳固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含答案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8页。

全卷共10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2.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3.到山东旅游,导游会带我们去亚圣庙,“亚圣”的政治主张是 (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仁爱待民,以德服人”C.“天道自然,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4.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 )A.甲—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儒,丙一墨,丁一法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5.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

经济上的变化与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有直接关系( )A.“仁”的思想 B.仁政学说 C.黄老之学D.法家学说6.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是( )A.荀子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7.“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儒家文化发展C.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9.“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其上联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义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释( ) A.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以后要步人仕途须读儒家经典 D.与孔子相比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0.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 ( )①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12.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

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

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确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13.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维护封建礼教 B.主张学以致用 C.反对迷信崇拜 D.抨击腐朽统治14.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15.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16.作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先后出现了下列具有代表性的主张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③“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 ④“为天下之大害也,君而已矣”(黄宗羲) 这一发展进程反映了 ( )A.仁政思想得到发展 B.思想体系日趋完善 C.社会矛盾走向缓和 D.君主专制逐渐强化17.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18.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

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

”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

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

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了一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

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19.下图两人分别是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代表人物。

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C.都反对过激民主政治,主张“劳心者治人”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第19题图第20题图20.《西斯廷圣母》中的圣母文雅慈祥,让人感到她是一位人类的慈母。

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克拉姆斯柯依说,这幅圣母像“即使到人类停止信仰的时候,仍不失其价值”。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 A.作品体现了人文精神B.作品艺术价值极高C.《圣经》对西欧的影响深刻 D.作者拉斐尔在绘画史上的地位21.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这种风格的绘画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不包括( )A.民主政治的发展 B.人文精神的影响 C.工商业高度发达 D.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第21题图第22题图22.右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的世界地图。

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

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原因是(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 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C.人们对世界认识能力有限 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23.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就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

”这说明( )A.宗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B.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一切C.宗教活动需要国君的认可 D.基督教已经得到国君支持24.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 )A.追求人自由 B.追求现实幸福 C.反对禁欲主义 D.反对等级观念25.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

”其积极意义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C.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级的利益26.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

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27.雕塑家罗丹(1840~1917)在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

”主要指的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28.对于伏尔泰和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而战斗的时候,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他们的评价对卢梭而言主要是针对( )A.天赋人权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人民主权 D.人是万物的尺度29.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30.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

这是因为 ( )A.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 B.各国君主还没有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C.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

……《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五日矣。

”“故一则治,异则乱。

一则安,异则危。

”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李斯上奏,建议秦始皇采取强硬措施)“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从而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广袤的思想原野上,万马齐喑。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