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接地分类详解及其特点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特征及应用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分类、特征及应用摘要:供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过电压和绝缘的配合,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多个因素,而且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电子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
目前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四种,本文对这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析与比较,并针对发展中城市配电系统中接地变的应用进行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系统接地变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电力系统中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与地的连接方式。
可以分为大接地电流系统和小接地电流系统,前者即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流系统,后者又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
1.大接地电流系统大接地电流系统,即将中性点直接接地。
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故障时,就形成单相接地短路,线路上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使线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
大电流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中性点电位仍为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基本不变,这是它的最大优点。
因此在这种系统中的输电设备绝缘水平只需按电网的相电压考虑,较为经济。
此外,该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会产生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不会因此而导致设备损坏。
大接地电流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缺点也很多,首先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允许电网继续运行,防止短路电流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可靠性不如小接地电流系统。
其次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产生的接地电流较大,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特别是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2.小接地电流系统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或电阻接地系统。
小接地电流系统可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圈接地或经电阻接地系统。
电网及电力系统的接地

电网及电力系统的接地1. 引言电网及电力系统的接地是电力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接地系统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及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电网及电力系统接地的基本概念、作用、接地方式等内容。
2. 电网接地的基本概念2.1 电网接地的定义电网接地是指将电网的任一导体连接到地面上的行为,以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和人员的安全。
2.2 电网接地的分类根据接地对象的不同,电网接地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系统接地:将整个电力系统的一个点或多个点(通常是中性点)与地面相连接,一般采用低阻接地方式。
•设备接地:将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框架与地面相连接,以确保设备的安全。
•保护接地:将电力系统中各种保护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框架与地面相连接,以确保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3. 电网接地的作用3.1 降低接触电压当电力系统发生地线故障时,会导致接触电压的出现。
接触电压是指人体与接地导体之间产生的感应电压,可能对人体造成触电危险。
而通过将电网接地,可以将接触电压降低到安全范围内,保护人员免受触电危险。
3.2 保护设备电网接地还可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设备,防止由于设备的漏电等故障导致过电压或设备损坏。
3.3 减小电磁干扰电力系统中的电磁干扰会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影响,通过电网接地可以将电磁干扰导到地面,减小对其他设备的影响。
4. 电网接地的方式4.1 TN 系统接地TN 系统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直接接地,同时设备的金属外壳也与地面相连接。
这种接地方式下,电网的导体与设备的金属外壳都与地相连,可以提供良好的接地效果。
4.2 TT 系统接地TT 系统接地是指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与地相连接,但设备的金属外壳并不直接与地面相连。
这种接地方式下,电网的中性点与地相连,设备的金属外壳通过连接到中性点来接地。
4.3 IT 系统接地IT 系统接地是指电力系统中不存在特别的接地点,只有通过特殊装置将某个点接地。
这种接地方式下,电网的中性点不与地相连,只有通过特殊的接地设备将某个点接地。
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直接接地大全!

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直接接地大全!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有不接地、经电阻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直接接地等多种。
我国电力系统目前所采用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直接接地。
小电阻接地系统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我国开始部分应用。
1、中性点不接地(绝缘)的三相系统各相对地电容电流的数值相等而相位相差120°,其向量和等于零,地中没有电容电流通过,中性点对地电位为零,即中性点与地电位一致。
这时中性点接地与否对各相对地电压没有任何影响。
可是,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各相对地电容不相等时,及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中性点的对地电位便不再是零,通常此情况称为中性点位移即中性点不再是地电位了。
这种现象的产生,多是由于架空线路排列不对称而又换位不完全的缘故造成的。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系统中,当一相发生接地时:一是未接地两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3倍,即等于线电压,所以,这种系统中,相对地的绝缘水平应根据线电压来设计。
二是各相间的电压大小和相位仍然不变,三相系统的平衡没有遭到破坏,因此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这是这种系统的最大优点。
但不许长期接地运行,尤其是发电机直接供电的电力系统,因为未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一相接地运行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两相短路。
所以在这种系统中,一般应装设绝缘监视或接地保护装置。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能发出信号,使值班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尽快消除故障。
一相接地系统允许继续运行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h。
三是接地点通过的电流为电容性的,其大小为原来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这种电容电流不容易熄灭,可能会在接地点引起弧光解析,周期性的熄灭和重新发生电弧。
弧光接地的持续间歇性电弧较危险,可能会引起线路的谐振现场而产生过电压,损坏电气设备或发展成相间短路。
故在这种系统中,若接地电流大于5A时,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都应装设动作于跳闸的接地保护装置。
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三相系统中性点不接地三相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虽还可以继续供电,但在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如35kV系统大于10A,10kV系统大于30A时,就无法继续供电。
浅析供电系统接地的作用及分类

浅析供电系统接地的作用及分类供电系统接地是指将供电系统中的金属部分与地面相连,以建立一个稳定的电场,并将地下潜在的电场消除,确保人身安全及设备正常运行。
这篇文档将浅析供电系统接地的作用及分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它们。
作用1.人身安全:正常情况下,电力系统的电流是大于零的,一旦有任何一点接触到电源,就会带电而产生漏电现象。
如果不接地,电流就会一直流向地面,造成电击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接地后,电流会分散到地面,减少了对人的伤害。
2.防止雷击:雷击可对电器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巨大影响,甚至烧坏设备。
电力系统接地后,其与地面形成的等电位面能够吸收闪电的电能,减少雷击对电气设备的破坏危害。
3.信号防护:在电子设备中,存在许多接地电极,接地电极与信号极之间具有互相串扰的现象。
通过对接地线的设置,可以保留信号线纯净,从而使设备能够正常地采集和处理信号数据。
4.减少电源的电噪声:当供电系统中的金属部份与地面连接时,其自然电位就会变得稳定,避免了电源的电压波动和电噪声干扰。
分类1.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主要为了防止电器设备单相接触短路后带电作用到人体,产生对人体的危害。
这种接地方式主要是对于电源进入室内以及电器设备所在建筑物进行接地,其在设备的输入对地端和设备的金属外壳上均设置独立的保护接地线。
2.功能接地:功能接地是指是电源或一些设备中,接地主要是对一些必须连接到地面的电信号进行接地,达到降噪、屏蔽等效果,其中一些应用范围是精密电子设备、电话、电视网络以及数据通讯等。
3.设备接地:设备接地是指为保护设备免于损坏而针对每台设备进行的接地方式,它是使设备的大部分金属与一个地(土壤)无限制地相连。
因为不同的设备需要不同的接地方式,因此设备接地可以是平面接地或是旁摆接地。
4.屏蔽接地:屏蔽接地是为了消除电磁干扰并保护设备,将电设备上的屏蔽层和其他接到站地线之间的螺旋试作为一种接地办法,能有效地降低电磁波的影响,从而保护了设备的工作。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区别和分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与不接地区别和分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直接接地与非直接接地两种,中性点非直接接地包括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指电力系统中至少有一个中性点直接或经小电阻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保持中性点零电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仍然为单相电压,数值不会升高,能够保证单相用电设备安全;
但故障相电流增大,造成接于故障相的电气设备过电流,同时使电流保护动作,切断电源。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指电力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电压互感器、高电阻与接地装置相连接。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
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很小,三相线电压数值不变,一般不需要立即停电;
但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数值为原相电压的√3倍,因此,用电设备的绝缘水平需要按线电压考虑。
在我国110KV及以上基本为中性点直接接地,110KV以下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一般说的变电站电压等级都是说的线电压相电压把线电压除以根号3就可以了
比如线压110KV 那么相压就是110KV除以根号3约等于63KV。
电气接地种类及作用

电气接地种类及作用
电气接地是为了保障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而采取的一种措施。
根据接地方式的不同,电气接地可分为直接接地、间接接地和
绝缘接地三种类型。
1.直接接地
直接接地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导体与地面直接接触,形
成一个接地回路。
由于地面的电阻相对较低,可以迅速将电荷消散掉,从而降低触电风险,保护设备和使用者的安全。
直接接地主要
用于低电压电气系统。
2.间接接地
间接接地是通过接地电阻器或同轴电缆等设备间接地接地。
间
接接地可以减小接地电流,避免因接地电流过大而导致火灾或电器
故障。
它主要用于高电压电气系统。
3.绝缘接地
绝缘接地是指在设备的感应器、绕组等关键部件处加装绝缘垫,从而使电气设备与地面保持绝缘状态。
绝缘接地的目的是减小过电压,防止动、静电击穿,保护设备和人员安全。
绝缘接地主要用于
高压电气系统和重要设备的保护。
要点总结:
- 直接接地:直接将设备与地面接触。
- 间接接地:通过接地电阻器或其他电气设备使电气设备与地面间接接触。
- 绝缘接地:在关键部件处增加绝缘垫,将电气设备与地面保持绝缘状态。
不同的电气接地方式应根据电气系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选择,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接地短路故障种类及接地保护方式直观分析

电力系统接地短路故障种类及接地保护方式直观分析电力系统按接地方式分类,有中性点接地系统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其中,两种接地系统按接地故障的方式分类,又有单相接地、两相接地、三相接地3种短路故障。
单相接地是最常见的线路故障,两相接地、三相接地出现几率小,但有明显的相间短路特征。
★中性点接地系统1.单相接地故障2.两相接地故障3.三相接地故障★中性点不接地系统1.单相接地故障2.单相接地故障3.三相接地故障☆单相接地故障特点:1.一相电流增大,一相电压降低;出现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为同一相别。
3.零序电流相位与故障相电流同向,零序电压与故障相电压反向。
4.故障相电压超前故障相电流约80度左右(短路阻抗角,又叫线路阻抗角);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约110度左右。
☆两相短路故障特点:1.两相电流增大,两相电压降低;没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为相同两个相别。
3.两个故障相电流基本反向。
4.故障相间电压超前故障相间电流约80度左右。
☆两相接地短路故障特点:1.两相电流增大,两相电压降低;出现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为相同两个相别。
3.零序电流向量为位于故障两相电流间。
4.故障相间电压超前故障相间电流约80度左右;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约110度左右。
☆三相短路故障特点:1.三相电流增大,三相电压降低;没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
2.故障相电压超前故障相电流约80度左右;故障相间电压超前故障相间电流同样约80度左右。
★电力系统工作接地(接地保护)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称为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分为直接接地与非直接接地(包括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类,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不超过4?为合格。
☆电网中性点运行方式:大接地电流系统(110kV及以上)1.直接接地,又称为有效接地2.经低电阻接地大接地电流系统(35kV及以下)1.不接地,又称为中性点绝缘2.经消弧线圈接地3.经高阻接地煤矿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1.井下3300、1140、660V系统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2.6、10kV主要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3.35kV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方式4.110kV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举例: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保护系统的型式文字代号☆第一个字母表示电力系统的对地关系:T--直接接地I--所有带电部分与地绝缘,或一点经阻抗接地。
浅谈电力系统几种接地技术的特点与重要作用

浅谈电力系统几种接地技术的特点与重要作用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使得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对于电气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地技术作为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关键性技术,近年来也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而准确把握电力系统主要接地技术的特点及作用是良好运用接地技术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电力系统的几种接地技术的特点与作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1.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的主要分类电力系统接地主要发挥着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与电气设备运行稳定的功能。
根据当前电力系统接地技术的主要作用,可以将接地技术分为三大类,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与防雷接地,其中工作接地是以满足电力系缉S行工作的需求作为技术运用的目的与出发点的,_保护接地技术则主要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芨系统设备安全而应用的,防雷接地技术主要是针对雷击所造成的危险进行防范,三种接地技术的共同作用,为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工作接地的主要特点及作用前面已经提到,工作接地是以满足电力系统运行工作的需求作为技术运用的目的与出发点,因此,工作接地的主要特点与作用表现为要根据不同电气设备运行接地的需要,采取相应的人为技术手段,将系统中性点与设备接地部分与大地直接或间接相连,当系统或电器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时,接地系统能够通过自身作用的发挥,提髙系统及电气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避免人体接触过高电压的威胁,并能够及时切断故障设备。
工作接地根据实际需求不同可分为交流接地与直流接地两种方式。
交流接地方式主要应用与建筑物内的交流配电系统中,一般在变电所进行区域性供电前,便已经在变电所内完成了。
建筑物类型不同的情况所使用的接地体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高度的建筑物使用的通常是独立接地体,其要求是接地电阻小于4II,而大多数的高层建筑物以及部分普通建筑物也使用共用接地体,其要求是接地电阻小于10。
直流接地方式主要应用于通信机房、监控机房、计算机机房、消防控制机房、广播音响机房、电梯机房、BA机房以及其它使用电子设备集中的场所中,其根据实际要求不同也分别会应用接地电阻不同的独立接地体或共用接地体’弱电系统设备则作者简介:周健,男,湖北黄冈人,研究方向:电力工程技术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系统接地分类详解及其特点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是用来保护人身及电力、电子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常我们将接地分为工作接地、系统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用他们来保护不同的对象,这几种接地形式从目的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均是通过接地接地导体将过电压产生的过电流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从而实现保护的目的。
现代工厂在接地上都要求形成一张严密的网,而所有的被保护对象都挂在这个安全的接地网上,但不同的接地都需要从接地装置处的等电位点连接。
对于防雷接地,主要是通过将雷电产生的雷击电流通过接地网这一有效途径引入大地,从而对建筑物起到保护作用。
一般有两种避雷方式供选择,其一是避雷针接地,其二是采用法拉第笼方式接地。
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防雷模式,它们在防雷原理上有显著的区别。
避雷针的原理是空中拦截闪电、使雷电通过自身放电,从而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从地面算起的以避雷针高度为滚球半径的弧线下的面积,对于法拉第笼,它认为避雷针的范围很小,而且在避雷针保护的空间内仍有电磁感应作用,而且避雷针附近是强的电磁感应区,有很大的电位梯度,在它周围有陡的跨步电压存在,在这一范围内的人们有生命危险,鉴于种种观点,现在的防雷接地系统中法拉第笼占有重要地位。
实验证明,一个封闭的金属壳体是全屏蔽的,在雷电流通过时,是沿着壳体的外表面流入大地,而在壳体的内部没有感应电动势及磁通,即雷电流没有对内部的设备产生干扰效应。
而法拉第笼下部的环状接地环、等电位均压网也避免了人在此等电位环境中被雷击的危险。
采用保护接地是当前低压电力网中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
通常有两种做法,即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
将设备和用电装置的中性点、外壳或支架与接地装置用导体作良好的电气连接是电气工作的一个重点,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接地。
将电气设备和用电装置的金属外壳与系统零线相接叫做接零。
由于电力系统中采用保护接地,是我们对用电设备、金属结构及电子等设备采取的接地保护措施,这样就可以避免电器设备漏电、线路破损或绝缘老化漏电等漏电事故造成的伤害。
通过接地导体将可能产生的线路漏电、设备漏电及电磁感应、静电感应等产生的过电压通过接地回路导入大地,而避免设备等的损坏及保证人生的安全。
有了接地保护,可以将漏电电流迅速导入地下,而实现此目的就是要求所有的用电设备、钢结构及电子、仪表设备都要与接地网可靠连接,简单而言,在电力系统中,接地和接零的目的,一是为了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例如工作性接地;二是为了人身和设备安全,如保护性接地和接零。
虽然就接地的性质来说,还有重复接地,防雷接地和静电屏蔽接地等,但其作用都不外是上述两种。
而针对不同的供电系统,这些接地也有不同的选择。
两种不同的保护方式使用的客观环境又不同,如果选择不当,不仅会影响对设备及人身的保护性能,还会影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对于不同供电方式所要求的接地系统也有区别,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不同。
保护接地中的接零保护与接地保护有几个方面的不同。
一是保护原理不同。
接地保护的基本原理是限制漏电设备对地的泄露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安全范围,一旦超过某一整定值保护器就能自动切断电源;接零保护的原理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在绝缘损坏后碰壳形成单相金属性短路时,利用短路电流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迅速动作。
二是
适用范围不同。
根据负荷分布、负荷密度和负荷性质等相关因素。
来选择TT系统或TN 系统(TN系统又可分为TN-C、TN-C-S、TN-S三种)不同的接地系统。
我国现行的低压公用配电网络,通常采用的是TT或TN-C系统,实行单相、三相混合供电方式。
即三相四线制380/220V配电,同时向照明负载和动力负载供电。
三是线路结构不同。
接地保护系统只有相线和地线,三相动力负荷可以不需要中性线,只要确保设备良好接地就行了,系统中的中性线除电源中性点接地外,不得再有接地连接;接零保护系统要求无论什么情况,都必须确保保护中性线的存在,必要时还可以将保护中性线与接零保护线分开架设,同时系统中的保护中性线必须具有多处重复接地。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发生单相对地,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可能升高为1.732倍相电压(即线电压),由于电容的倍压效益,接地点的间歇性电弧可能在电网中引起更高的过电压,使非故障相的绝缘薄弱点被击穿,造成两相短路,尤其电缆线路会因电弧发热得不到及时散发而爆炸。
而对于一些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发生单相漏电时,因为没有泄露回路或回路电阻过大,而设备仍可以正常运行的原因,而因接地电流很小,问题不容易暴露,而当漏电电流一旦与接地良好的金属连接,就有火花放电等现象发生,系统就出现工作不正常现象。
因此对于这些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漏电时,不允许长时间运行,应尽快查出漏电部位并采取保护。
而对于中性点接地的供电系统,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点与供电设备接地点之间就会形成回路,接地电流很大,这种系统被称做大电流接地系统,而两个接地点的阻值越小,接地电流就越大。
所以对于中性点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下应做到以下三点:①所有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都必须采用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②在三相四线制的同一低压配电系统中,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不能混用,即一部分采用保护接零,而另一部分采用保护接地,但若在同一台设备上同时采用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则是允许的,因为其安全效果更好;③要求中性线必须重复接地,因为在中性线断开的情况下,接零设备外壳上都带有220V的对地电压,这是绝不允许的。
而我个人认为,有了这些很好的接地理论及体系,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要实现彻底的接地保护,有两个工作重点也是不容忽视的,第一部分接地装置的安装,它们必须确保接地阻值在设计范围之内,具备安全、可靠的优点,而且需要通过定期的测量确定接地可靠性;第二部分就是引下线及接闪器,设备、金属结构及用电装置壳体等与接地网的可靠、正确连接。
因为有可能一点疏忽就可能对设备及人生的接地保护上失败。
例如,我们通常所有的接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张严密的网,而各种设备与他们连接的点不同也是有很大区别的。
如果你认为,所有的接地都连接在一起,而选择仪表接地时想就近,选择了一根防雷引下线作为仪表系统接地的引入点,在发生雷击过电流时,就有可能因大的雷击过电流及强的电磁感应对仪表设备及PLC等一些接地要求很严格的精密设备赞成损坏。
所以接地连接需要我们一定按设计及规范施工。
通常情况下,对于单个建筑物,从接地极、接地网(底下暗敷部分)到等电位接地板,需要将接地网引上点都接到此点,再由此往各个设备及及需要接地保护的部位连接,这样避免电器漏电或雷击过电流给人造成伤害,也避免给其他设备造成损坏。
漏电流直接由接地线通过等电位接地板对地放电,从而达到接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