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上问题和答复汇总

合集下载

【读者答疑】生活中语言文字应用的常见问题(二)

【读者答疑】生活中语言文字应用的常见问题(二)

【读者答疑】⽣活中语⾔⽂字应⽤的常见问题(⼆)可以说“亲⽣⽗母”吗问:经常在媒体上见到“亲⽣⽗母”,“⽗母”怎么能“⽣”?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上海 周华答:通过语义分析,我们不难明⽩,这种说法是没有问题的。

语法学上把动作的主体,即发出动作或发⽣变化的⼈或事,称为施事;把动作的对象,即受动作⽀配的⼈或事,称为受事。

如“领导检查⼯作”中的“领导”是施事,“⼯作”是受事。

根据语⾔类型学,施事+动词+受事是汉语中最基本的语序。

语⾔运⽤丰富多变,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特定的需要,施事+动词+受事的语序,常处于变化之中。

以“领导检查⼯作”为例:如有⼈问:领导检查的⼯作有问题吗?答:领导检查的⼯作没有问题。

对话中,“领导检查⼯作”转化成“领导检查的⼯作”。

为了表达的简洁,“领导”有时可省略,对话变成——问:检查的⼯作有问题吗?答:检查的⼯作没有问题。

“检查⼯作”转换成“检查的⼯作”。

如有⼈问:检查⼯作的领导是谁?答:检查⼯作的领导是王局长。

对话中,“领导检查⼯作”转换成了“检查⼯作的领导”。

为了简洁,“⼯作”有时可以省略,对话变成——问:检查的领导是谁?答:检查的领导是王局长。

“领导检查”转化成“检查的领导”。

按传统语法分析,“检查的⼯作”和“检查的领导”都是定语+中⼼语的“定中”关系。

但语义关系明显不同,“检查的⼯作”是动词+受事,⽽“检查的领导”,是动词+施事。

我们再来分析“亲⽣⼦⼥”和“亲⽣⽗母”的语义结构。

正常语序是“⽗母亲⽣⼦⼥”,“亲⽣”可看作动词,“⽗母”是施事,“⼦⼥”是受事。

跟上述例⼦同理,“亲⽣⼦⼥”和“亲⽣⽗母”都是由“⽗母亲⽣⼦⼥”转化⽽来的“定中”关系,但语义结构有明显区别。

“亲⽣⼦⼥”是动词+受事,即(⾃⼰)亲⽣的⼦⼥,“⼦⼥”是动词“亲⽣”的受事。

“亲⽣⽗母”是动词+施事,即亲⽣(⾃⼰)的⽗母,“⽗母”是“亲⽣”的施事。

汉语中,既有“亲⽣⽗母”的说法(如“亲⽣之母”),也有“亲⽣⼦⼥”的说法(如“亲⽣⼥⼉”)。

中的语法错误和常见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

中的语法错误和常见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

中的语法错误和常见问题有哪些解决方法在正式开始讨论中文语法错误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语法是语言的骨架,是语言准确表达的基础。

良好的语法能够使我们的文辞更加通顺、准确,有效地传达我们的意思。

然而,中文语法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和错误,对于学习中文的人来说,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文语法错误和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词语搭配错误1.动词与宾语的搭配错误中文中有许多动词需要与特定的宾语搭配使用,如果搭配错误就会导致语法错误。

比如,“吃甜”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吃糖”;“喝一碗水”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喝一杯水”。

解决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书写积累正确的词语搭配,注意观察和学习别人的正确用法,并进行反复的练习。

2.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错误中文中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搭配错误就会导致语法错误。

比如,“好一个苹果”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一个好苹果”;“高兴的人”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快乐的人”。

解决方法:需要对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进行积累和总结,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或者使用在线语法工具进行查询。

二、句子结构错误1.主谓不一致中文句子的主谓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主谓不一致就会导致句子不通顺,语法错误。

比如,“我喜欢吃苹果”是正确的,但是“我喜欢吃苹果们”就是错误的。

解决方法:需要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加强对主谓一致的训练,关注主谓之间的数量和人称的一致性。

2.动宾短语结构错误中文中,动宾短语的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结构错误就会导致句子不通顺,语法错误。

比如,“我给他买了一本书”是正确的,但是“我给了他一本书”就是错误的。

解决方法: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积累正确的动宾短语结构,并进行实践和反复的练习。

三、语序错误1.定语的位置错误中文中,定语一般放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放置位置错误就会导致句子语序错误。

比如,“一幅美丽的画”是正确的,但是“一美丽幅的画”就是错误的。

《现代汉语》精要部分疑难问题释要

《现代汉语》精要部分疑难问题释要

《现代汉语》精要部分疑难问题释要一、语法分析1、分析的标准进行语法分析的标准,一般都是工能和意义相结合的标准。

功能标准是指分析出来的多部分,能够按语法规则再进行组合。

功能上不能组合的,其分析通常是不成立的。

例如:“一条木船上”只能分析成“一条木船/上”,不能分析成“一条/木船上”,这是因为数量词能同名词组合,而不能同方位短语组合。

意义标准是指语法分析不能违背意义,不能损害各个成分的意义与整体意义之间的关系。

具体说,分析出来的各部分必须有意义,必须能搭配,搭配起来必须符合愿意。

例如:“听着潺潺的水声”只能分析为“听着/潺潺的水声”,因为“听着潺潺的”没有意义。

2、分析的方法3、怎样进行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在方法上,可以用大到小、由整体到部分逐层分解的“阶梯形图解法”(也叫从大到小的框式图解法),也可以用由小到大地归纳的“框式图分析法”。

现按教材选用的“阶梯形图解法”示例如下:(1)矿山建设者的摇篮|定|中||定|中|主谓短语的分析,先切分主谓,后切分动宾。

若有多层定语,按以左统右的原则,把定语1/定语2/定语3……依次切分。

如:(2)牡丹是太行山的一种荒山小村|主|谓||动|宾||定|中||数|量|定|中||定|中|动宾短语的分析,先切分动宾,再切分。

若动词前面有多层状语,也按以左统右的原则,依次切分。

如:(3)在短时间内成功地堵住了决口|动|宾||壮|中||介|宾||状|中||方|位||定|中|“状语+动词+补语”的切分,先切分状语,后切分补语。

如:(4)已经搞了十年|状|中||中|补|若动词后面有宾词又有补语,则宾语在前是中补短语,先切补语;宾语在后是动宾短语,先切分宾语。

如:(5)等了他十年|中|补||动|宾|(6)学好现代汉语|动|宾||中|补|定|中|4、怎样分析单句的结构成分?(1)一分为二遇到主谓句,先一分为二,划出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用双竖线“||”隔开。

例如: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现代汉语专题各章疑难问题解析-第一章

现代汉语专题各章疑难问题解析-第一章

现代汉语专题各章疑难问题解析第一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第一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介绍二、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公布和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语言是我们日常须臾也离不开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和信息载体,文字是辅助语言进行交际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性。

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语言,多方言,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进程中,有必要使用全国通用的语言文字,这样才能在保证交际顺利进行和信息传递、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促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如果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标准,势必给正常的交际造成障碍,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负面影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有56个民族,诸民族语言有70多种,现行文字有50多种,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范围,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地区间、民族间的交往交流,有利于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回答和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普通话考试常见的语法错误及其改正

普通话考试常见的语法错误及其改正

普通话考试常见的语法错误及其改正普通话是我国的共同语言,它不仅在日常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还是学习、工作以及社交活动中必备的一项技能。

然而,在普通话考试中,很多考生常常犯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错误,并给出改正的方法和建议。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一个很常见的语法错误。

主谓不一致指的是在句子中,主语和谓语在人称、数以及时态上不一致的情况。

这类错误使语句的意思不明确,给人造成困惑。

常见的例子如下:1. 我们学生需要努力学习。

2. 他们母亲开心地笑了起来。

改正方法:要避免主谓不一致的错误,我们需要在构造句子时注意主谓的一致性。

具体来说,主谓在人称、数和时态上应该保持一致。

例如:1. 我们学生们需要努力学习。

2. 他们的母亲开心地笑了起来。

二、动词时态错误动词时态错误也是普通话考试中常见的一个问题。

动词时态指的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在时间上的表达。

时态错误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准确或者混淆。

常见的例子如下:1. 昨天,我去图书馆学习。

2. 我会来你们的生日聚会。

改正方法:要避免动词时态错误,我们需要在句子中正确使用动词的时态。

具体来说,动作或状态发生在过去的时间应使用过去时态,发生在现在的时间使用现在时态,发生在将来的时间使用将来时态。

例如:1. 昨天,我去了图书馆学习。

2. 我会参加你们的生日聚会。

三、冠词错误冠词错误也是普通话考试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之一。

冠词指的是限定名词的词语,包括定冠词、不定冠词和零冠词。

错误使用冠词可能会导致句子的意思不明确或者说话者的意图不清楚。

常见的例子如下:1. 我喜欢读书。

2. 请给我一杯咖啡。

改正方法:要避免冠词错误,我们需要在句子中正确选择适当的冠词。

具体来说,使用定冠词“的”来表示特定的事物,使用不定冠词“一”来表示不特定的事物。

例如:1. 我喜欢读一些书。

2. 请给我一杯咖啡。

四、代词错误代词错误是普通话考试中另一个常见的语法问题。

代词指的是替代名词的词语。

语言中常见疑惑解答

语言中常见疑惑解答

语言中常见疑惑解答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但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疑惑和困惑。

本文将解答一些语言中常见的疑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语法上的疑惑1. “的”字的用法“的”字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助词,它有多种用法。

最常见的是表示所属关系,如“我的书”、“他的车”。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修饰关系,如“美丽的花朵”、“高大的建筑”。

另外,“的”字还可以用来表示动作的结果,如“吃饱的”、“跑累的”。

2. “了”字的用法“了”字在汉语中有多种用法,常常让人感到困惑。

其中一种用法是表示动作的完成,如“我吃饭了”、“他回家了”。

另外,“了”字还可以表示变化或转折,如“天气变冷了”、“事情发生了变化”。

3. “是”字和“有”字的用法“是”字和“有”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两个动词,它们的用法也是非常广泛的。

其中,“是”字用来表示等同关系,如“我是学生”、“他是医生”。

而“有”字则表示拥有或存在,如“我有一本书”、“这里有很多人”。

二、词义上的疑惑1. 同音字和近义词的区别汉语中存在很多同音字和近义词,这常常让人感到困惑。

同音字是指发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如“红”和“洪”、“道”和“倒”。

而近义词则是指意义相近但用法略有差异的词语,如“美丽”和“漂亮”、“高兴”和“快乐”。

2. 词语的正误用法在日常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词语的误用。

例如,很多人常常将“贵”和“贵重”混淆使用,其实,“贵”是指价格高,而“贵重”则是指价值高。

又如,“很多”和“许多”虽然意思相近,但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

三、表达方式上的疑惑1. 语气的表达在语言交流中,语气的表达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希望表达的语气更加委婉或客气,这就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

例如,可以用“请问”来委婉地提问,“可能”来表示推测,“希望”来表达期望。

2. 情感的表达语言是情感的表达工具,但有时候我们却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

练习一1、什么是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成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中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惯用语:是指口语中小短小定型的习用的短语。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

成语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多数为4个字。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

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所以像谜底。

2、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

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

形容威力极大。

精雕细刻:精心雕琢,细致刻画。

比喻十分认真,非常细致。

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和刻意追求完美的精神。

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临:面对。

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途:路,道路。

倩人捉刀:倩:请;捉刀:代人执笔作文。

请人代做文章。

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落拓不羁:形容人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

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泰山北斗: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3、使用成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1.弄清成语的实际意义2.成语是凝固结构,运用时一般不能随意变换和增减其中的成分3.成语有其确定的字形和读音,须分辨清楚,不能写错读错。

4、改正下列成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字。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答案(全)第五章语法一、语法的词汇和句法方面是什么?在语法方面,词法和句法有各自的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

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句子结构的类型和规律。

例如,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层次是什么,每一层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形成什么类型,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句子具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语法系统有两种含义。

一是由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构成的整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系统。

然而,在语法领域,由于许多语法研究者的理解不同,句子分析的方法和使用的术语也不同。

对同一语法现象的分析结果和解释会有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

这种意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被称为成语法律体系。

不同的语法系统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和使用不同的语法结构。

它们往往相似,各有优缺点。

因此,在学习时,我们应该仔细观察,用它来确认语言实体,并使用符合事实的陈述。

我们不应该因为系统差异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语法系统的分化是由人类认知规律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

只有深入学习语法,才能逐步减少差异。

我们有必要区分语法系统的两种含义,并知道通常所说的语法系统通常指的是语法系统。

3、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定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

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

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词组是什么?
答:词组就是短语,词组的准确的定义是:词和词组合起来构成的没有语气、语调的语言片段。
5、“荒唐”是2个语素还是1个?
答:“荒唐”是一个语素,也是一个成词语素,也是一个单纯词,是一个叠韵单纯词。
6、如何区分偏正式和述宾式?
“烤鸭”“爱情”和“登陆”“签名”都是“动+名”语素结构,但是一为偏正式,一为述宾式,如何确定它们的结构式呢?可以采用整体判定法,即:如果“动+名”语素结构整体为名词性,那就是偏正式;如果“动+名”语素结构整体为动词性,那就是述宾式。
确定复合式合成词的构成,主要看语素复合时形成的关系,语素的性质不是最重要的。例如“眼红、血红”都是名词性语素和形容词性语素构成,但是“眼红”是主谓式,“血红”是偏正式,因为“血红”是像血一样红,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同理,“鲜红”是鲜艳的红色,“雪白”是像雪一样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所以是偏正式复合词。
七、述宾式是不是就是动宾式?
是的。
八、怎样判断—子 —儿 —头是词根还是词缀?
“—子 —儿 —头”在定位后置的情况下,判断其是词根还是词缀,主要参考两个因素:一是看读音。读本音(“子”的本音是上声,“儿、头”的本音是阳平)时是词根,读轻声时是词缀。二是看意义。“子、儿、头”是词根时意义很实在,表示人和事物;“子、儿、头”是词根时意义很虚泛,很抽象。
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的士,琵琶,微,啊,走,阿,者,们,最,清,晰,言,从
如果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那么做这个题目就没有问题了。请同学们自己做吧。同学们应该问问题,不应该让老师做作业。
三、指出下列词的构词方式
轻松,对虾,烂漫,波动,改良,儒家,芙蓉,政变,色拉,飞快,起草,文字
五、举例说明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
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是重点讲授的,有关答题容我强调了三四遍,而且还板书了。提这个问题的同学恐怕没有听课吧?
六、请问怎样区分一个词是不是语素?
成词语素既是语素,也可以成为词。单纯词是一个语素构成的,所以所有的单纯词既是词,也是语素。所有的合成词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所以所有的合成词都不是语素。
十四、像xie的韵腹是e吗?还是[E]呢?
提十三、十四两个问题的同学可能还没有拿到我给你们的舌位图吧?你们到底怎么啦?
十五“转注”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
我上课讲过“转注”是用字之法吗?
0801班的问题和答复
1、“森林与树”在语义上是什么关系?
答:集合——元素关系。
2、声母有21个还是23个?Y与w属于声母么?
十、我们需不需要掌握辅音元音音位的变体呢?
需要掌握典型的、重要的元音变体。
十一、怎样理解汉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怎么还问这个问题啊?讲作业的时候刚刚讲过啊。问问同学们吧。
十二、撮口呼同声母的拼合关系?怎么归纳?
这个问题也是讲作业的时候刚刚讲过的。请看看教材47页的“声母、韵母配合关系”。
十三、那个舌面元音舌位图哪个地方需要改正啊?
er
xiè
x
i
ê

xué
x
ü
ê

yuē
ü
ê

yuǎn
ü
a
n
完全正确!
2、下面说确吗?
Yong\yue\yun\yuan\yu\ye\yao\you\yang是齐齿呼!!——错!
3、可以举例说明同体词和同集词的区别吗?
同体词表示的是属于同一个整体的部分,例如“笔帽、笔杆、笔尖”是同体词,它们都属于“笔”;同集词表示的是属于同一个集合(集体)的元素(个体),例如“三班”的同学“小明、小辉、小刚、小兰……”是同集词,它们都属于“三班”这个集合(集体)。
09现代汉语问题集
一、请运用同形替换法来检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
鉴定什么是语素,首先要掌握语素的特点: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同形替换法不是最有效的,分解法既简单有有效。具体做法是,对一个成分进行分解,分解后的部分如果仍有同整体相关的意义,那么这个成分是词,例如题中的“研究、荒原、精密”;如果分解后不再具有同整体相关的意义,那么这个成分是语素,例如题目中的“沙龙,汪洋,仿佛,荒唐,玻璃”。
笔谈,烧饼,刷新,花束,沙龙,钳子,旗手,火化,耐性,结晶,胆怯,学问
词的构词方式分为单纯式和合成式。一个语素构词是单纯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词是合成式。合成式又分为重叠式、派生式(也叫附加式)、复合式。重叠式是语素重叠构词,派生式是词缀和词根构词,复合式是词根和词根构词。
请同学们根据上面的说明做题目吧。
答:准确地说:现代汉语有21个辅音声母,2个零声母。
零声母不是声母。例如开口呼的零声母就什么都不写。Y、W是为了音节的清晰而设计的,或改写(例如uo—Wo),或增写(例如in—Yin)。这些写法你们都知道了。此处从略。
3、怎样理解民族共同语的定义?
答:民族共同语的定义实际上是从语音、词汇、语法对民族共同语进行规定。“以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话所代表的语音系统作为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规。“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以北方方言的词汇系统作为民族共同语的词汇系统的基础,但是并不排除从其他方言或民族语言、外族语言中吸收词汇成分。“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就是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体现的语法系统作为民族共同语的语法规。
如何整体判定呢?如果“动+名”语素结构可以受“数量”成分修饰(例如“一只烤鸭、一份爱情”),那就是名词性的;如果“动+名”语素结构后面可以加上“了”(例如“登陆了、签名了”),那就是动词性的。
0803班的问题和答复
1、下面的表格中的答案正确吗?
汉字
拼音
声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r
-i

zhī
zh
-i

ér
四、若要回答音位归纳的基本原则加举例,请问怎么回答?
(一)对立原则和语境测试法
(二)互补原则和归纳法
(三)音感差异原则和省法
(四)系统性原则和比较法
除了上述四个要点之外,答题容还包括:对四个原则和四种方法的说明。例如,什么是对立原则,什么是语境测试法。然后再举出具体的例子。这个问题我是重点讲授的,恕不赘言。
这样下面的问题你们就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丸子”的“子”是词缀?(“子”读轻声)
“老头”,“布头”是不是附加式合成词,为什么?(“头”读本音,有实在的意义)
“私营”为什么是主谓式?为什么不是偏正式呢?(是“私人经营”而不是“私下经营”)
九、书上说谓词性的偏正式有点像状语跟中心词的关系,可是像“鲜红”“雪白”的“鲜”“雪”不是形容词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