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专题
第7章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公交线网规划方法
公交线网规划有两种基本思路:解优法和证优 法。 解优法,又称正推法,是根据对城市公共交通 需求的预测, 通过求特定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获 得优化线网。 证优法,又称验算法,是对一个或几个线网备 选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证实或选择较优方案。 通常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公交 线网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
公交线网规划的基本步骤
现状城区公交线网规划通常是在现有公共交通 线路基础上,根据客流变化情况、道路建设及 新客流吸引中心的需要,对原有线路的走向、 站点设置、运营指标等进行调整或开辟新的公 共交通线路。 除非城市用地结构、城市干道网发生大的变 动,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的迁建、新交通干道 的开辟,或开通新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线 路,一般不作大的调整。
规划的检验
规划实施前的事前检验 规划实施后的事后检验
规划的实施
①实施的内容。如: 线路实施、场站建 设、设备配置、材料购置、技术经济政 策、企业机制改革等; ②实施的资金政策保障情况; ③实施时间计划表。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是一个综合性决策问题, 涉及从交通政策到技术设施水平等一系列因素。 规划内容包括多方面:线路、网络规划、车站用 地控制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供电、设备选 型与融资等 决策包括:轨道交通系统的类型选择、线网布 局、车站数量与选址、施工技术、与现有建筑物 的连通、系统的外部设备等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中的核心问题是轨道交通线网 设计和客流预测
放射+环形结构
当放射状路网规模较大时,往往在放射状路网 的基础上增加一至两条环线,环线的基本作用 是弥补放射形路网结构的不足,起到疏解市中 心客流的作用,减轻市中心区线路的负荷,并 提高环线方向乘客的直达性。莫斯科的轨道交 通线网就是这种典型图式,环线一般应放在客 流密度较大的区域,并要尽可能多贯穿大的客 流集散点。 放射+环形结构的线网布局模式适合于城市具 有较大空间规模且外围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强 度足够大的城市。
第七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讲解

第7章公共交通场站规划方法研究7。
1 引言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的规划主要包括公共汽车起(终)点站、中途站点、换乘枢纽站和保养修理场等四种,其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的合理布局,计划用地进行,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的要求。
其中:①、公共汽车的起、终点站选址是公交线网规划的重要约束条件,可在公交路线优化后,根据路线及车辆配置情况确定位置及其规模;②、公交中途站点的规划可以在公交起、终点位置和路线走向确定以后,根据最优站距和车站长度限制等情况确定;③、换乘枢纽站点一般是在公交路线作为对外交通或大运量交通系统的集散系统时考虑规划设置;④、车辆保养场一般在所辖线网的重心处。
本章主要介绍公交车辆起(终)点的设置原则以及公交路线中途间站点的优化布设、公共交通客运枢纽的选址规划、大容量捷运交通(MRT)-公交接运枢纽规划、公交—自行车换乘枢纽规划的相关模型与方法。
7。
2 公共汽车起、终点和中途站点规划公交汽车的起、终点及中途站点的位置、间距、设计和管理对公交系统作用的发挥有着很大影响。
尤其是车站间距,是影响车辆运营速度和调度计划的重要因素。
本节重点研究公交起、终点站规划的原则和中途站点间距优化的模型方法。
7.2.1 公交车站起、终点规划原则公交车辆起、终站点的主要功能是为线路上的公交车辆在开始和结束营运、等候调度以及下班后提供合理的停放场地的必要场所。
它既是公交站点的一部分,也可以兼具车辆停放和小规模保养的用途.对起、终站点的规划主要包括起、终点的位置选择、规模的确定以及出入口道路的设置等几方面内容,规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公交起、终点站的设置应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及发展相协调,宜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②、公交起、终点站的选址宜靠近人口比较集中、客流集散量较大而且周围留有一定空地的位置,如居住区、火车站、码头、公园、文化体育中心等等,使大部分乘客处在以该站点为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通常为350米),最大距离不超过700~800米;③、起、终点站的规模应按所服务的公交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总数来确定。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

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变得越来越重要。
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不仅关乎城市交通运输的便捷性,还关系到居民生活的质量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就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的意义、目标和策略进行论述。
一、意义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对于提高居民出行便利性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的线路和站点布局,将交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有助于减少私家车及摩托车的使用,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城市人民的出行安全性。
二、目标城市公共交通线路规划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多元化、便捷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公共交通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出行需求,包括通勤、购物、旅游等方面。
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特点、居民分布情况、交通流量等因素,为居民提供出行的多样选择。
同时,规划也要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提高出行方式的便捷性和效率。
三、策略1. 完善线网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居民出行需求,科学规划线路的走向和站点的设立。
要充分考虑覆盖范围、沿线重要区域以及接驳其他交通方式的便利性。
合理设置换乘站点,以提高线网的互联互通性。
2. 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对公共交通设施和车辆的投入,提升车辆运营效率和线路的运输能力。
优化车辆运行时间和发车间隔,确保居民在高峰期和非高峰期都能获得较好的服务。
提供无障碍设施,为行动不便的人群创造出行便利条件。
3. 引入智能化技术:利用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通过智能调度和管理,优化线路运行,减少拥堵,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提供实时信息查询服务,方便居民了解公共交通的到站时间和路线信息。
4. 加强环保措施:推广电动公交车、轨道交通等低碳交通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污染。
建设良好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出行。
通过完善公共交通体系,降低私家车使用率,减少能源消耗和交通压力。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手册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手册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3)1.1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与分类 (3)1.1.1 城市公交 (3)1.1.2 地铁 (3)1.1.3 轻轨 (3)1.1.4 有轨电车 (3)1.1.5 出租车 (4)1.2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历程 (4)1.2.1 早期阶段 (4)1.2.2 发展阶段 (4)1.2.3 现代化阶段 (4)1.3 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4)1.3.1 缓解交通拥堵 (4)1.3.2 提高城市运行效率 (4)1.3.3 保护环境 (4)1.3.4 促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4)1.3.5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5)第二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原则与方法 (5)2.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原则 (5)2.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法 (5)2.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流程 (6)第三章公共交通网络布局 (6)3.1 线路规划与设计 (6)3.2 站点布局与设计 (7)3.3 网络优化与调整 (7)第四章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7)4.1 运营组织与调度 (7)4.1.1 基本原则 (7)4.1.2 运营组织与调度方法 (8)4.2 运营安全管理 (8)4.2.1 车辆安全管理 (8)4.2.2 人员安全管理 (8)4.2.3 设施安全管理 (8)4.3 运营服务质量管理 (9)4.3.1 服务质量指标 (9)4.3.2 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9)第五章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与管理 (9)5.1 基础设施建设 (9)5.2 设施维护与管理 (10)5.3 设施更新与改造 (10)第六章公共交通票价与补贴政策 (10)6.1 票价制定与调整 (10)6.1.1 票价制定原则 (10)6.1.2 票价制定方法 (11)6.1.3 票价调整机制 (11)6.2 补贴政策制定与实施 (11)6.2.1 补贴政策制定原则 (11)6.2.2 补贴政策实施方式 (12)6.2.3 补贴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12)6.3 票价与补贴政策的评估与调整 (12)6.3.1 评估指标体系 (12)6.3.2 评估方法 (12)6.3.3 调整策略 (13)第七章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 (13)7.1 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任务 (13)7.1.1 信息化建设目标 (13)7.1.2 信息化建设任务 (13)7.2 信息化系统设计与实施 (14)7.2.1 系统设计 (14)7.2.2 系统实施 (14)7.3 信息化系统的运维与管理 (14)7.3.1 运维管理 (14)7.3.2 安全管理 (15)第八章公共交通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15)8.1 节能减排技术与应用 (15)8.1.1 节能减排技术种类 (15)8.1.2 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15)8.2 环境保护措施与实施 (16)8.2.1 环境保护措施 (16)8.2.2 环境保护措施实施 (16)8.3 环保效果评价与持续改进 (17)8.3.1 环保效果评价方法 (17)8.3.2 持续改进措施 (17)第九章公共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 (17)9.1 城市交通一体化概述 (17)9.2 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 (18)9.3 城市交通一体化规划与实施 (18)第十章公共交通政策法规与监管 (19)10.1 公共交通政策法规体系 (19)10.2 公共交通监管体制与机制 (19)10.3 公共交通违规行为查处与处罚 (20)第十一章公共交通发展与创新 (20)11.1 公共交通技术发展与创新 (20)11.2 公共交通服务模式创新 (21)11.3 公共交通产业发展与创新 (21)第十二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案例 (22)12.1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成功案例 (22)12.1.1 案例一:某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22)12.1.2 案例二:某城市公交线网优化 (22)12.1.3 案例三:某城市慢行交通规划 (22)12.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问题与挑战 (22)12.2.1 问题一:公共交通设施不足 (22)12.2.2 问题二: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 (22)12.2.3 挑战一:城市交通拥堵 (22)12.2.4 挑战二:低碳出行推广 (22)12.3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23)12.3.1 发展趋势一:智能化技术应用 (23)12.3.2 发展趋势二:绿色出行理念普及 (23)12.3.3 展望一:多元化出行方式融合 (23)12.3.4 展望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23)第一章城市公共交通概述1.1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与分类城市公共交通是指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为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供定时、定点、定线、定票价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手册第一章绪论 (2)1.1 公共交通概述 (2)1.2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与运营管理的重要性 (2)第二章公共交通线路规划基础 (3)2.1 线路规划原则与方法 (3)2.2 线路规划的技术指标 (3)2.3 线路规划与城市发展关系 (4)第三章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4)3.1 需求分析的基本概念 (4)3.2 需求预测方法 (5)3.3 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5)第四章公共交通网络设计 (6)4.1 网络设计原则 (6)4.2 网络布局方法 (6)4.3 网络优化策略 (6)第五章公共交通线路布局 (7)5.1 线路布局原则 (7)5.2 线路布局方法 (7)5.3 线路布局优化 (8)第六章公共交通运营组织 (8)6.1 运营组织原则 (8)6.2 运营组织模式 (9)6.3 运营组织策略 (9)第七章公共交通车辆调度 (10)7.1 车辆调度原则 (10)7.2 车辆调度方法 (10)7.3 车辆调度优化 (11)第八章公共交通票价策略 (11)8.1 票价制定原则 (11)8.2 票价制定方法 (11)8.3 票价调整策略 (12)第九章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 (12)9.1 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12)9.2 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13)9.3 服务质量改进策略 (13)第十章公共交通安全与应急处理 (14)10.1 安全管理原则 (14)10.2 应急处理方法 (14)10.3 安全预防与处理 (14)第十一章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 (15)11.1 政策法规概述 (15)11.2 政策法规制定 (15)11.3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督 (16)第十二章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 (16)12.1 信息化管理概述 (16)12.2 信息化管理技术 (17)12.3 信息化管理应用与实践 (17)第一章绪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出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成为当前城市交通领域的热点话题。
一、公共交通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背景在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交通需求的日益增长。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不断増长,城市面积不断扩大,这就对城市的交通状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的交通状况反过来又会对城市的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科学规划城市公共交通,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拥堵,而且可以使城市运作更加高效,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二、公共交通规划研究的内容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路线规划:确定公共交通路线的起点、中转站、终点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整体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乘车方案:考虑乘客的乘车需求,设计合理的公共交通班次、时刻表、票价等,并利用新技术手段,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运营管理: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营机制,保障公共交通系统的平稳运转,并且避免浪费资源和能源。
4、车辆装备:选择适当的车辆类型,采取环保、节能的技术措施,同时保证车辆的运作效率和安全性。
5、公共交通智能化: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系统,对公共交通路线和运营进行优化和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同时为城市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三、公共交通规划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在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1、空间利用问题:面对城市交通拥堵,如何合理利用空间资源以提高道路利用率,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
2、市场化运作问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模式中,必须考虑市场化运作手段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效能。
3、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需求多种多样,如何满足这些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服务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4、环境保护问题:交通事故和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规划者也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公共交通的环境保护空间。
城市公共交通ppt

4800
150 80 (50)
(50-75) 40
(25)
0.015 0.008 (0.005)
(0.0125) 0.008
(0.005)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
2.3能源消耗比较
各种交通方式的单位能耗相差很大。应发展节能型的 汽车和节能的交通方式。
几种交通工具单位能耗估计值(克当量石油/公里)
通者使用公共交通工具(transit)。 城市公共交通按其行驶的路线可分为街道上的公共交
通和街道以外的公共交通。 (4)特殊性交通:缆车、轮渡、行人输送带等,通常也
是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
2.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义
公共交通对合理利用稀缺资源,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发 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优先发 展公共交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区快车网 (30*2000)
60000 1200 800 100-200 100
0.02 0.013 0.0025 0.0017
地铁 (40*600)
24000 600 350
350-400
0.025 0.015 0.017
现代化有轨电 专用车道公共
车(40*250) 汽车(60*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 展。
1. 城市交通供给
1.2 城市交通供给系统
城市交通供给系统可划分为: (1)步行交通(pedestrian traffic)系统:交通者
不依赖于任何交通工具。 (2)个体交通(private transportation)系统:交通
者单独使用私人或社会单位的交通工具。 (3)公共交通(public transportation)系统:交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与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公共交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能够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本文将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和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需求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需求分析是在充分了解城市发展状况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个城市的公共交通需求分析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规模和分布: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应根据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分布情况进行合理布局。
例如,人口密集的区域需要增设地铁或轻轨交通系统,而人口相对较少的郊区可以设置巴士或有轨电车等交通工具。
2. 出行需求和目的地分布:分析居民的出行需求,包括上下班、购物、娱乐等方面,确定主要目的地的分布情况。
在规划公共交通路线时,应重点考虑连接这些重要目的地的线路,并确保线路的覆盖面广。
3. 交通拥堵情况:分析城市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确定哪些区域存在交通压力大的情况。
针对拥堵区域,应考虑增加公共交通线路的投入,以减轻交通压力。
4. 环境保护需求:城市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因此在公共交通规划中应考虑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如发展自行车道、设置自行车租赁站等。
二、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以下为一些常见的设计考虑因素:1. 线路规划: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公共交通线路,覆盖主要目的地,并与其他线路有良好的衔接和转换。
同时,要考虑线路的通行容量,以及现有交通网络的补充和完善。
2. 车辆配置: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和出行需求,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进行配置。
可以选择地铁、巴士、有轨电车等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并根据不同线路的客流量合理调配。
3. 站点设置: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站点,站点应分布均匀,并与周边交通网络有良好的衔接。
站点设计应方便乘客进出,并提供舒适的候车环境和必要的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20%
40%60%步行
自行车
公交车其他车辆
其他方式
出行比例
典型的城市交通方式结构现状
设有中央终点设施的放射形网络
常用于小城市,所有的线路均使用同一个位于城市中央的终点站。
优点:乘客只需作不多于一次的换乘即可完成出行,管理调度方便。
缺点:对
于切线
状出行绕路多,出行距离和时间长。
带有环线或切线状线路的放射形网络
按几何形状分:
车不
路外侧公交专用道示意图路中间公交专用道示意图路内侧公交专用道示意图路内侧公交专用道示意图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