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思维关系

合集下载

简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简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简析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与动物有所区别的主要因素之一。

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

思维同样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之所以与动物的思维有根本的区别,是它借助语言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可以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是心理活动,是一种心理过程,它的发展同样遵循着一定的发展阶段和规律。

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同样对语言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思维的发生是人类语言形成的动机、基础和必然结果在人类早期的发展进程中,为了生存,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了对外界事物的不断认识,对语言和文字的形成产生了需要,而这一需要本身就是人的思维过程。

可以说思维是早于语言产生的,因为在人类还未创造文字符号前,实际上就已有思维,是与动物还未有很大区别的初级的、简单的思维。

语言和文字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思维的作用可说是起重要作用的。

人类是逐步社会化的群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为了交流、传递各种信息、表达内心世界等,需要语言和文字的帮助,这为语言文字的产生奠定了需求基础,也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文字的创造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从最简单的符号型文字(如:草结、划痕、图案等)、到契形字、象形字、音标字等,词义的解释、词类的组合、语句的形成和发展等,都是思维作用的结果之一。

因此,人类是先有思维,然后再创造文字和语言的。

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1、语言概念的形成是思维的内容和工具之一。

人类首先创造出的是文字,然后经过词类、组词、简单句、复合句等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随着人类的发展,对客观事物直观认识的丰富,就必须借助抽象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扩大对客观世界的深入了解。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借助语言词汇来表述的。

概念在人脑中的形成过程,就是思维活动和发展的过程。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1)思维和思想不同,思想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独立的现象,但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2)不管用本族语思维也好,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也好,一个人在思维的时候总得运用一种语言。

(3)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形成概念,必须用语言中确切的词语把它“包装”好,否则就会“飞走”。

(4)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与界限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与界限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与界限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最宝贵的礼物之一,它们紧密相连却又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限制。

本文将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和界限。

一、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主要工具。

通过不同的语言,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维和感受传递给他人。

言语的表达不仅限于简单的信息传递,还能表达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思维通过语言得以外化,从而能够被他人理解和共享。

然而,语言也有其局限性。

语言的表达方式受到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习惯和词汇选择可能导致交流误解甚至争论。

此外,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有限,有些思维内容无法通过语言完全传达出来。

比如,某些情感和体验往往难以言表,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

二、思维的独立性思维是个体内部的活动,是我们对周围世界所进行的认知和思考。

它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体现,不完全受语言的制约。

思维能够进行自由联想,创造性地组织和处理信息。

它是我们独特的能力,与语言无关。

思维的独立性也表现在语言的欠缺时。

即使在没有语言的情境下,我们仍能进行思维活动。

比如,在做梦或者演绎某种场景时,我们可以想象、构思和推理。

思维是我们的“内心对话”,是我们独自思考和反思的能力。

三、语言与思维的交互作用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语言与思维之间存在着互动和相互影响。

首先,语言可以影响思维的方式和内容。

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词汇能够塑造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

比如,一些语言中对时间的描述非常具体,而另一些语言则更注重描述动作的顺序。

这种语言上的差异对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思考方式产生影响。

其次,思维也可以影响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随着社会发展和思维观念的更新,语言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新的概念和观点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和传播,思维创新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总之,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和交流的媒介,而思维则决定了语言的使用方式和表达能力。

四、语言与思维的界限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界限。

语言和思维如何互相影响?

语言和思维如何互相影响?

语言和思维如何互相影响?语言和思维是人类两个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

语言既为人们交流的媒介,同时也可以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反过来,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一、语言对思维的影响1.语言的词汇结构和思维方式的相似程度影响思维方式的塑造不同语言的基本词汇和层次结构各有不同,人类使用语言表达思维和理解事物时,也会受到这些语言结构的影响。

例如,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词序不同,汉语表达事物的顺序一般是时间、地点、主语、谓语、宾语,而英语基本上是主语、谓语、宾语的表达方式。

汉语强调时间和地点,说明汉语的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关注上下文,而英语则更强调行为和情感。

因此,语言结构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

2.语言的词汇量和复杂度可以影响思维的丰富程度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通过不断地沟通和使用,为人们提供了不断存储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方式的可能。

词汇量丰富的语言会使得人们思考更加广泛,一些通用概念和抽象的概念能够更加准确地被表达和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的联想能力,开拓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英语的词汇量和词汇复杂度较高,因此英语可以被用来表达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具有积极影响。

二、思维对语言的影响1.思维方式对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精准性产生影响思维方式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思考,在表达思想时也会对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影响。

例如,中国古代的诗词创作中,受隐喻和象征技巧的特点会使得语言更为优美和准确。

而现代社会中科技和精神文化的发展转变会逐渐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促成新的语言表达方式的出现,这些语言的表达方式更直接,更简洁,但在某些情况下则不够精准。

2.思维方式还能够影响人们语言的灵活性和韵律感思维方式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语言韵律的感知和产生。

语言的节奏、韵律、语气何严肃等等方面的差别,都可能高度与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的多样性,以及人们对事物和约定俗成的认知方式间存在的紧密关系。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

语言文字与思维的关系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它与思维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达形式,而思维则是语言文字的源泉和塑造者。

在人类的日常交流中,语言文字是思维的媒介,通过它们,人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经验传递给他人。

同时,语言文字也反过来影响着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思维。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中文重视整体和内在的概念,而英文则更注重细节和外在的描述。

这种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在思考问题时,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因此,学习不同语言可以拓宽思维的边界,使人们能够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语言文字也受到思维的影响。

人们的思维方式、认知能力和经验背景都会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使用。

例如,一个人的词汇量和语法能力受限,可能会导致他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产生困难。

而对于一个思维敏捷、逻辑严密的人来说,他可能会用更准确、简洁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语言文字和思维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组织和梳理思维,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思维更加清晰明了。

同时,思维的发展和深化也会促进语言文字的丰富和演变。

通过不断思考和探索,人们需要创造新的词汇、表达方式来适应新的思维需求。

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语言文字和思维能够不断发展和进步。

语言文字与思维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达形式,也是思维的工具和媒介。

思维的方式和能力影响着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而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

在人类的交流和思考中,语言文字和思维共同作用,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交流、理解和思考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同时也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请论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以下是对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论述:首先,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

人类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无论是内心的感受还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语言作为沟通的工具,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建立社会联系的重要手段。

人们通过语言将思维可视化,从而使得人类的思想和智慧能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共享。

其次,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语言虽然是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常用的沟通工具,但语言的使用需要建立在人类思维的基础上。

人们通过思维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语言将这些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

没有思维作为基础,语言就失去了其意义,无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此外,语言和思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和思维在人类社会中是相互依存的,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促进着人类思维的不断深化和完善。

而思维的不断发展则不断地向人们提出新的语言需求,推动着语言的演变和创新。

最后,语言和思维也存在着差异。

虽然语言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有着约定俗成的语法和语义规则,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较大。

而思维则是一种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受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语言和思维在表现形式、运作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同时又存在着差异。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表明了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外部世界,建立起更加紧密和高效的社会联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人类社会中,语言和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作为人类社会中最为普遍和有用的沟通工具,使得人们能够传递和共享信息、交流思想和感受、建立社会联系。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流和表达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则是通过语言构建和表达的过程。

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活动的本质以及语言对思维的影响。

首先,语言是思维的产物和表达形式。

思维是人类通过认知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而语言则是将这些思维内化为符号和语义的系统。

通过语言,人们可以将思维转化为可被他人理解和共享的形式。

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从单纯的感觉、意识和知觉中脱颖而出,进一步进行更高级和抽象的思维活动。

其次,语言对思维具有塑造和影响的作用。

语言不仅仅是思维的工具,它还可以影响和塑造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同的语言系统和语言结构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例如,汉语中的一词多义使得汉语使用者更加注重上下文和语境,而日语中的敬语系统则影响了日语使用者的社交互动和表述方式。

语言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再者,思维也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会对其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产生影响。

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他们对语言信息的选择、组织和表达方式。

例如,不同的人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偏好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些人更注重逻辑和条理性,而有些人则更为感性和直观。

同时,思维的发展和演变也会影响到语言的使用和语言本身的发展。

思维活动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需要语言系统具备更全面和丰富的表达方式,从而促进了语言的演变和发展。

最后,语言和思维相互依赖和交互作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形式,思维是语言的内在基础。

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而语言的产生和运用也离不开对思维的需求和应用。

语言和思维是一个相互渗透和互为支持的复杂系统。

通过语言的使用,人们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思维传递给他人,还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新的思维和认知。

思维和语言的相互依赖和交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基石。

综上所述,语言和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紧密相关的两个方面。

语言学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学  思维和语言的关系

(3)认知神经科学证明,大脑中有专门控制语言功能的区域,和人的抽象能力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3、为什么说思维离不开语言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直接涉及语言和人类自身的关系。理
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先要了解什么是语言、什么是思维。?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的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无论是传统的哲学、逻辑学对思维的研究,还是现代科学对思维的探索,语言都始终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1)在传统哲学和逻辑学对思维的研究中,语言是一个窗口。研究者完全是凭借着语言来研究看不见的思维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都要依靠语言。概念表达要依托词语,判断和推理要在话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有一套符号,最基本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语言符号帮助人达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语言学语言与思维、人类学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历史上,“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也称为“沃尔夫假说”)已经成为了一条人们耳熟能详的命题,这一假说的著名,不仅仅来自它对语言,思维及民族文化之间关系的富有创造力的概括,也来自由其而引来的广泛争议。

在理论上的争议与批评一方面本来就是经验世界复杂性的投射,然而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不同学科间方法论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以语言学为主线,在回顾“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形成历史及对学术文本阅读的基础上,试图的有关这一假设的诸多争论开辟更具结构性的视角,在社会理论的启发下,我们有可能在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理解上获得新的
启迪。

事实上,对语言与思维研究这一课题,语言学界早有人有所关注,例如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他依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试图对一些由不同民族语言多样性或相似性所引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但是,他的语言与思维关系问题的讨论与思考,却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哲学命题,那就是来自不同语言的群体,使用不同语言结构的说话人,是否会以同一种眼光看待客观世界?” 【1】在后来以萨丕尔为代表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的成果中,这一问题才得到清晰的阐述。

萨丕尔师从著名人类学家博厄斯——同时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博厄斯重识在研究民族或部落文化时对其语言研习的意义,他认为:“经验上可观察的语言是人类心灵的产物,由于它的无意识,可以使我们从某一语言的辞条和语法范畴方面,发现民族经验范畴的特点。

” 【2】萨丕尔追随博厄斯的思路,在进行大量田野工作之后,亦承认语言对思维强有力的影响。

“语言不仅谈论那些在没有语言的帮助下所获得的经验,而且实际上它为我们规定了经验的性质,因为它的形式完整,又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就把语言的隐含要求投射到经验领域之中……不是在经验中发现,而是强加于经验的。

因为语言形式对我们在世界中的倾向性,有种残酷的控制。

” 【3】最后,对这种观念的论证由萨丕尔的学生,本杰明·李·沃尔夫,一位在保险公司做工程师的业余语言学家进一步丰富。

请注意,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沃尔夫的工作意义在于对论点的丰富,而不是完成,这与沃尔夫的英年早逝不无关系,同时,也会为我们理解假说的适用范畴及相关争议有所启发。

沃尔夫的“结论”被概括为一个命题,所谓“沃尔夫假说”在一般理解上其实包括语言决定论和语言相对论。

“一方面,语言可以决定我们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语言之间的相似性是相对的,结构差异越大,所反映的对世界的认识越不同。

” 【4】我相信沃尔夫在著作中隐含了类似的观点。

仅管我们常常强调沃尔夫的其一两篇最著名的文章,例如《科学与语学》、《语言、心理与现实》,然而,毕竟沃尔夫是在诸多文章中分散谈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的,如果单从一两篇文章为其观点作总结,不免会失之偏颇,加之沃尔夫没有著书,这些资料就更加弥足珍贵。

沃尔夫本有写书的计划,但因其病逝而搁浅,约翰·B·卡罗尔将其生前十余篇重要论文整理成为沃尔夫文集,名为《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而这恰恰是沃尔夫为生前计划的那本书所设想的名字。

我们应当感谢卡罗尔,因为他的辛苦工作使后人可以读到更为完整的沃尔夫文章,并且,他还高度概括性地“把他们的观点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5】。

卡罗尔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沃尔夫的思想,然而令人不安的是,问题可能也由此产生。

柯日布斯基在他的普通语义学中强调了语言的抽象性;在后面的探讨中,我们也会发现沃尔夫在语言对经验世界如何进行抽象方面的关注。

但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像“语言决定论”或“沃尔夫假说”这样高度概括性的抽象名词亦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某些争论。

这些争议矛指“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绝对化色彩,然而我们要探讨的是:分散在沃尔夫十余篇文章中的思想真是绝对化的吗?还是由于,包括卡罗尔工作在内的诸多因素带来的导致误解的负作用?“西方的社会和人文学科中,不少教师乐于在讲课时谈论沃尔夫,有些还津津乐道于‘空汽油桶’引起火灾的趣闻(见《习惯性思维、行为与语言的关系》),这一趣闻广为流传,乃至造成一种假象,好像沃尔夫的思想不过是偶然地发生于一只空汽油桶,且仅仅存放于这只汽油桶内……沃尔夫的思想难免被极端化、简单化、刻板印象化,它像是一颗口香糖,被许多人惬
意地玩于舌尖,随之唾于身后。

” 【6】
正是在上述思想的基础上,下文将通过沃尔夫的10篇文章来展现“沃尔夫假说”中被忽视的非绝对化观念。

这10篇文章是:《原始社群思维的语言学考察》(1936)、《习惯性思维、行为与语言的关系》(1935)、《语言与逻辑》(1941)、《语言、心理与现实》(1942)、《语法范畴》(1937)、
《科学与语言学》(1940)、《作为精确科学的语言学》(1941)、《霍皮语动词的瞬止体与链续体》(1936)《美洲印第安人的宇宙模式》(1936)以及《霍皮建筑术语中的语言学因素》(1940)。

以上文章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