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概论教学第3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第三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 半色调
1、什么是网点
网点是构成连续调图像的基本印刷单元,印刷品上由这种 图像单元与空白的对比,达到再现连续调的效果。
• 连续调
• 半色调
半色调网点整齐地排列在格子里,格子的位置、大小皆固定,但是格 子内的网点大小不一,这代表图像各部分的深浅灰阶。而网点是由更 小的方格所构成,这些小方格的数量直接影响网点的大小。
第三章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定义1: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是指按印刷的要求,将原稿 进行颜色分解、缩放处理、图文拼接、连续调加网等 一系列晒版前的处理过程。(顾萍版)
定义2:原稿上的图文信息按照印刷的要求,经过处理, 转移到感光材料上,制成供晒版或电子雕刻的阳图或 阴图片,这一工艺过程叫做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胡 更生版)
S()= C
印刷工业中通常将400~500nm的蓝光、500~600nm 的绿光和600~700nm的红光等量混合而成的光作为白光。
② 物体
透明物体的光谱特性 —— 透明物体产生颜色的主要原因是它对光谱成分的选择性透过特性。
非透明物体光谱特性
——非透明物体产生颜色的主要原因是它对光谱成分的选择性反射特性。
(3)锐化的方法 锐化的方法从数学角度而言就是对图象进行微分处理,去掉引起的图
象模糊,使图象轮廓分明。
F(x) df(x)/dx df2(x)/dx2 f(x)- df2(x)/dx2
4、图像的平滑
图像平滑是指为了抑制图像中噪声的一种操作。
(1)产生的原因 ① 系统光电转换过程中的噪声 ② 照片的颗粒噪声 ③ 图像信息传输中的误差
彩 图
灰 度 图
图形
二值图像
二、彩色连续调图像复制
彩色连续调图像复制的三要素:阶调层次的 再现、颜色的还原以及清晰度的保证。
印刷概论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数字印前系统
1
一、图文信息处理概念
图文信息处理定义 广义:图文信息处理是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采集图文信 息,并对其进行各种处理,从而获得所需信息的过程。
印刷: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是指按照印刷的要求,将原稿 进行颜色分解,缩放处理,图文拼接,连续调加网等 一系列的制版前的处理过程。
5
分色后的光线进入了镜头之后再经过网屏完成对光线 的分割,最后分割后的光经直达照相感光材料上并对 感光材料进行曝光,感光材料经过冲洗加工,便获得 了青、品红、黄三色分色片。这种集分色和加网为一 体的照相制版工艺为直接加网工艺。另一种工艺是分 色后的光线不通过网屏直接到达照相感光材料表面并 对其进行曝光形成连续调图像,最后在拷贝过程中对 图像加网的工艺,称之为间接加网工艺。
2
二、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方式 就现有的技术来看,印前图像信息处理技术不外
乎有三种技术,即照相分色技术、电子分色技术和彩 色桌面出版分色技术。尽管这三种图文信息处理技术 在处理图像的手段和自动化程度上有一定的差别,但 是后两种技术都是在前一种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因此,照相分色技术是图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基 础。
硬件组成:输入设备、主机或工作站、输出设备。 13
数字印前系统的硬件组成
扫描仪 电分机 数字化仪 数码相机 手写识别器 键盘和鼠标
存储器 主机或工作站
喷墨打印机 激光打印机 激光照排机 直接制版机 数字印刷机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数字印前系统的硬件组成
14
数字印前系统的硬件组成-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指将文字、图形、图像信息输入计 算机的设备,在印刷过程中,即将文字、图形 和图像原稿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设备。数字印前 中的文字、图形、图像对象,使用的输入设备 和输入方数字印前系统-硬件组成
印刷概论教学第3章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第三节 印前图像信息处理
第三节 印前图像信息处理
图像信息处理:对连续调图像原稿进行颜色分解和缩放处 理,使连续调原稿变为网目半色调图像,使原稿变为可光 学照相制版的底片等一系列的处理过程。
1 连续调图像阶调复制的原理
彩色图像复制关键的三要素:阶调层次的再现,颜色的 还原,清晰度的保证
分色阴图
滤色片
分色阳图
碳素纸
白线网屏
印版
优点:修正机会多,置办效果易于控制 缺点:操作复杂,消耗感光片多,拷贝次数多使清晰度受损
二、电分机分色
电分机,又称电子分色扫描机,是应用光电扫描技术和电 子计算机技术,将彩色原稿直接制成符合要求加网分色的 现代制版设备。用电子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色彩校正、层次 校正等修正,获得分色底片。
般来说,两种网点的角度差在30度和60度的时候,整体的干涉 条纹还比较美观;其次为45度的网点角度差;当两种网点的角 度差为15度和75度的时候,干涉条纹就有损图像美观了。
3.网点线数 单位长度内,所容纳的相邻网点中心连线的数目叫做网
点线数。单位:LPI(line per inch), Line/cm。 加网线数高:图像细微层次表达越精细 …………低:……………………较粗糙
关于阶调层次的基本术语
• 连续调:从高光到暗调 有浓淡层次连续变化
• 亮调:亮度较大的阶调 范围(相当于十级梯尺的 1~3成网点) • 暗调:亮度较小的阶调 范围(7~9成网点) • 中间调:亮度介于亮调 和暗调之间的阶调范围 (4~6成网点) • 高光:原稿的光亮部位 (1成网点)
• 光辉点:原稿最亮的一 点(绝网)
工作站上软 件修正处理
色彩校正
彩色图像原稿,在印刷复制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颜色 误差。例如,油墨应完全反射本色光,吸收补色光, 达到100%的呈色效率。但实际上一般黄油墨的呈色 效率为91%左右,品红墨、青油墨的呈色效率约为 60~70%,此外,滤色片、感光胶片、纸张等都会 引起色偏,因此,在彩色图像的处理过程中,必须进 行色彩校正。
印刷概论印前工艺PPT课件

31
JoyceLoo
色光三原色
32
JoyceLoo
色料三原色
33
JoyceLoo
互补色
❖假如两种色光 ( 单色光或复色光 ) 以适当地比例混 合而能产生白色感觉时,则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 为补色”。例如,波长为 656mn 的红色光和 492nm 的青色光为互为补色光;又如,品红与绿、 黄与蓝、亦即三原色中任—种原色对其余两种的混 合色光都互为补色。
16
JoyceLoo
2. 排版工艺——排版
❖排版软件小览
17
2. 排版工艺——排版
18
2. 排版工艺——排版
❖ Indesign:现在最新的排版软件,前几年兴起并广 泛使用,我们公司主要用这个排版软件。
❖ Indesign排版例子:
19
JoyceLoo
2. 排版工艺——排版
❖二、了解书刊、报纸的版面结构:
❖ :\typesetting\排版设计兴趣小组课件\梁海燕\版式\ 大师作品\版面设计欣赏集锦排版设计兴趣小组课 件\梁海燕\版式\大师作品\版面设计欣赏集锦
22
JoyceLoo
2. 排版工艺——排版
❖三、确定字体和规格:
❖排版时首要确定 ❖其他一些字体
的就是文字的字 ❖印刷概论
体、字号。
❖印刷概论
天头
切口
订口
版芯
-1-
地脚 (a)书刊版面结构示意图
20
页码
JoyceLoo
2. 排版工艺——排版
❖二、了解书刊、报纸的版面结构:
报眉
中缝
报头
国际新闻 人民日报
报眼
人民日 报
×××× ××××××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排版

印刷工艺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排版1.1.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排版电子分色,网目,之原色光,三原色,分色的基本原理,网屏、加网,密度、反复。
2.2.菲林菲林菲林(FILM)即胶片底版,是一种透明的胶片,和我们照相用的底片是一样的,菲林是一个性质的东西。
只是用处上不同,菲林一般出来的是分色稿,比如一般的四色印刷,要出品红、青、黄、黑四张菲林片用于印刷制版,当然一般根据印刷需要,可以增加专色,菲林片中要印刷的图文部分出来的是黑色。
没有图文的地方是空白,有的地方要加网。
四种颜色要出四张菲林,四张菲林片对应如下:C、M、Y、K。
出来的菲林片都是黑白的,等到印刷的时候对号入座,哪种颜色还用哪种油墨去印就是菲林一面有药膜叫亚光面,一面没有药膜可以反光的。
亚光面不大反光,如果大家看过传统相片底就知道,其原理都差不多,只是片基和药膜成份不一样。
菲林分为四色(CMYK)和专色,菲林片有四张像幻灯片那样的东西叠起来的成一幅完整的彩色图象,需要拿去印刷厂制成版分成四次叠印出来。
而传统的胶卷冲洗相片一次就成像。
“菲林”这个词是香港传过来的翻译。
准确的说是粤语的音译。
香港相比内陆西化很严重。
很多稍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特别是公司工作的白领,都喜欢在讲话的时候夹杂一点英文单词。
这在香港现在还是很明显。
但是香港民众教育水平也有差别。
有些普通民众很羡慕出入高档写字楼的白领,所以会刻意的模仿他们说话的方式。
“Film”这个词是很典型的例子。
由于普通街坊没有受过发音训练,所以就把“lm”发成一个很重的“林”的音。
久而久之,大家也都认可了这种说法,就变成这样的翻译了。
制版3.3.制版凸版制版,晒版,平版制版,PS版制版,凹版,孔版。
平版、凸版、凹版、孔版的制版过程。
印刷4.4.印刷印刷机的组成,胶印原理,胶印工艺过程,双色胶印、四色胶印、小胶印、实地。
胶印产品的质量要求,凹印有何长处,凸印有何特点,丝网印的基本原理,立体印刷的特点,贴花印刷、喷墨印刷、柔性版印刷、压印、压痕各有何特点。
印刷概论教案

第 1 次课日期周次星期学时内容提要:第一章印刷简史第一节印刷术的起源第二节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目的要求:1、了解文字的产生历程2、了解笔纸墨的发明3、了解印刷术的起源4、理解拓印作为印刷前身的意义重点难点:1、区分几种早期的图文转印复制品2、印章、拓印与印刷的区别作业、实验:第一章印刷简史第一节印刷术的起源约在1300年前,我国发明了印刷术。
印刷技术(printing technique)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由于印刷技术的发明,便利了信息交流、思想传播和技术的推广。
在印刷技术发明之前,书籍只能靠手工抄写来传播,抄写书籍既费时间,数量又很有限,还容易发生错漏,相互传抄,更易以讹传讹。
印刷后技术发明之后,书籍的出版和其他图像的复制就省时了,并能较大量的制作,便于传播,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所以印刷技术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当今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印刷事业更是通过各种印刷品(printed matter)为媒介,传播思想、科学、文化、知识,以促进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
一、文字的产生恩格斯说:“语言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但是,语言转瞬即逝,既不能保存,也无法传到更远的地方,于是作为语言信息的一种载体的文字便产生了。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我们的祖先为了记事和长距离及长时间的交流思想,先后创造了各种记录方法。
首先创造了用绳子打结以记事的方法,相传以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这是文学产生前的一种帮助忆的方法,叫结绳记事;进而在树枝上以刻划深浅、长短、粗细不同的条痕,表示不同的意思,用于帮助记忆,叫刻木记事。
我国的汉字是从古代的结绳、刻木记事开始的,后来逐渐进一步完善,产生用图画描绘事物,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形成了象形文字。
商周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在可识的汉字中,是最古的文字体系,叫甲骨文。
这些文字都是商王朝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文字结构不仅已经由独体趋向合体,而且有了大批的形声字,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文字。
印刷工艺--印前图文信息处理

2.图形信息输入
软件直接绘制或者数字化仪等硬件设备
3.图像信息输入
扫描仪输入;数字照相机输入
印刷工艺设计
图文信息的输入
数字化仪是将图像(胶片或像片)和图形(包括各种地图) 的连续模拟量转换为离散的数字量的装置,是在专业应用 领域中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图形输入设备,是由电磁感应 板、游标和相应的电子电路组成。分为跟踪数字化仪和扫 描数字化仪两种。
印刷工艺设计
文字信息的输入
原稿的输入分为2种形式 1.模拟文字原稿
模拟原稿主要是指手写稿、打印稿印刷稿等非数字式载体 的文字信息
文字的计算机输入方式 a 键盘输入---使用最广泛的输入方式 b 字形识别输入—对部分有设备输出、格式规范的、标
准体的文字原稿采用。如打印文字稿、印刷文字稿等
c d
图文信息的扫描
图像原稿的扫描
图像原稿是原稿中最重要的一种,主要应该注意图像 的清晰度、层次、阶调、色彩的准确度、图像的准确 度等 主要有: 1.单色图像的扫描 2.彩色图像的扫描 3.网点图像扫描
图文信息输入设备
文字输入设备 1.键盘
键盘分为4个区—打字键区、光标控制键区、功能键区、数字 键区。
2.鼠标和轨迹球
图文信息输入设备
图形输入设备 1.光笔
光笔分为无压感光笔和压感光笔
2.数字化仪
图像输入设备
1.
扫描仪
滚筒式扫描仪(扫描输入质量相当高的专业印刷级扫描设备);了解滚筒式扫 描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滚筒式扫描仪是目前最精密的扫描仪器,它一直是高精密度彩色印刷的最佳选 择 。它也叫做 “电子分色机”,它的工作过程,是将正片或原稿用分色机扫 描存 入电脑,因为 “分色”后的图档是以C、M、Y、K或R、G、B的形式记录 正片或原 稿的色彩信息,这个过程就被叫成 “分色”或 “电分”(电子分 色)。而实际 上,“电分”就是我们所说的用滚筒式扫描仪扫描。 滚筒式扫描仪与平台式扫描仪的主要区别,是它采用PMT(光电倍增管)光电 传 感技术,而不是CCD,能够捕获到正片和原稿的最细微的色彩。一台4000 dpi分 辨率的滚筒式扫描仪,按常规的150线印刷要求,可以把一张4×5的正 片放大13 倍(4000÷300=13倍)。现在的滚筒式扫描仪可以毫无问题地与苹 果机或PC机相 连接,扫描得到的数字图像可用Photoshop等软件作需要的修改 和色彩调整。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印刷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801888课程负责人:万晓霞课程中文名称:印刷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Printing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印刷工程专业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本课程对印刷技术的起源、发展、现代印刷工业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概述,主要讲授印刷学科所涵盖的技术范畴,包括印刷的基本知识,印刷工艺技术的基本理论,印前图文信息处理、制版、印刷工艺流程、印后加工、印刷质量控制、印刷技术标准化、安全生产与环保要求等内容。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印刷专业基本术语、技术知识。
通过精品课程网站的互动栏目、观看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讨论学习,使学生对本专业所涉及的技术基础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对专业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同时也可以丰富印刷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拓宽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第一章印刷技术发展历史与学科前沿熟悉印刷技术发展里程中不同阶段的标志性技术,了解图像传播的概念和范畴,了解现代印刷、出版的技术模式和商业模式及其发展趋势;掌握印刷工业的分类、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了解所涉及交叉学科的基本知识。
作业1:简述印刷技术发展历史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前沿。
第二章印刷综论掌握印刷的基本要素;熟悉印刷方式的分类并掌握各种方式的印刷工艺流程;重点掌握不同印刷方式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实验课程1-1:如何查找印刷有关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的利用、PPT制作要求(在实验室完成)实验课程1-2:印刷企业生产实录(报告厅内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实验指导老师或者助教现场讲解)作业2:不同的印刷方式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不同的印刷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不同的印刷品所采用的印刷方式?作业3:针对印刷发展趋势,选择课堂中提到的10种发展模式,任选3种做详细的分析与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刷品
单色连续调原稿的调幅加网复制原理
由等距网点大小的变化表现 连续调原稿密度的连续变化
❖关于网点的基本概念 网点定义:网目调图像印品中表现图像阶调与颜色的最
小单元,它起着组织颜色和阶调的作用,在印刷过程中,网 点是直接传递彩色油墨的最小单元。
原稿
原稿亮部 底片上 网点小,周围空白面积大,显得亮 ……暗部 …... ……….大…………………小………暗
基架 原稿架
❖直接加网工艺法:分色加网可同时在摄影中完 成,即在摄影光路中既加滤片又加网目屏,这种 分色、加网同时进行的方法被称为直接加网工艺 法。
❖间接加网工艺法:在摄影过程中完成色分解, 获得连续调分色底片,在拷贝的过程中完成加网, 分步完成色分解和加网的工艺方法被称之为间接 加网。
第二章 印刷基础
——第三节 印前图像信息处理
第三节 印前图像信息处理
图像信息处理:对连续调图像原稿进行颜色分解和缩放处 理,使连续调原稿变为网目半色调图像,使原稿变为可光 学照相制版的底片等一系列的处理过程。
1 连续调图像阶调复制的原理
彩色图像复制关键的三要素:阶调层次的再现,颜色的 还原,清晰度的保证
般来说,两种网点的角度差在30度和60度的时候,整体的干涉 条纹还比较美观;其次为45度的网点角度差;当两种网点的角 度差为15度和75度的时候,干涉条纹就有损图像美观了。
3.网点线数 单位长度内,所容纳的相邻网点中心连线的数目叫做网
点线数。单位:LPI(line per inch), Line/cm。 加网线数高:图像细微层次表达越精细 …………低:……………………较粗糙
调幅网点在空间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而且单位面积内网点的数量不变,原 稿上图像的明暗层次,依靠每个网点面积的变化,在印刷品上得到再现。对 应于原稿墨色深的部位印刷。印品上网点面积大,接受的油墨最多;对应于 原稿墨色浅的部位,印刷品上网点面积小,接受的油墨量少,这样便通过网 点的大小反映了图像的深浅。
1.网点覆盖率 网点覆盖面积与总之比,叫做网点覆盖率,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故也
❖ 调频网点的类型
A.一级调频网点 (First Order FM Dot):
每个网点大小固定, 网点的空间分布随 机变化。
B. 二级调频网点 (Second Order FM Dot):
网点的大小和空 间分布频率均在 变化。
C. 第三类调频网点:
网点的大小、空 间分布频率、网点形 状均在变化。
1.1.1、 阶调层次
阶调:定性描述像素的亮暗程度。 图像上的信息是通过其不同的亮度等级来表达的。 常用透射密度或反射密度表示亮度的高低。
图像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的亮度等级来传达:
调值高 像素或像素组的亮度大 ……低 ………………………小
层次:图像中从最亮到最暗的一系列密度等级。 表示图像的深浅浓淡的变化。
加网线数降低 常用的加网线数:
报纸、杂志内文 100 lpi 彩色杂志、画册等 150 lpi以上
4.网点形状
指50%网点的形状。常用的网点形状有方形、圆形、 椭圆形、链形等,如图所示。此外,在印刷复制中,为达 到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使用一些特殊形状的网点。
(二)调频(FM)网点
利用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的配合下形成的。网点在空间的 分布没有规律,为随机分布。每个网点的面积保持不变,依靠改 变网点密集的程度,也就是改变网点在空间分布的频率,让图像 的明暗层次在印刷品上得到再现,参看下图。
连续调原稿的加网复制原理 对于线划稿和文字稿
为什么?
Why?
为什么?
Why?
对于单色连续调稿
凹版:暗部凹陷深,墨层厚 亮部……浅………薄 凹陷深度连续变化可 以体现浓淡层次
凸版和平版:墨层厚度不能变化,如何体现连续调?
凸版和平版通过改变着墨面积率来体现原稿是深 浅浓淡的不同层次。
凸版和平版通过改变着墨面积率来体现原稿是深 浅浓淡的不同层次。
印版
网点对图像阶调的传递(加网的必要性)
a 如果用未加网的连续调底片晒版,印版上中间调部 分的感光层得不到足够的光量,导致感光层硬化不足, 图像建立不起来; b 凸版和平版不能通过墨层厚度的变化来体现浓淡 层次的变化。
二、网点的特性
在印刷图像处理中,按照加网的方法,分为AM网点和FM网点。
(一)调幅(ATM)网点
1.1.2颜色的还原
1.1.3清晰度的保证
❖图像清晰度的含义 1)图像轮廓边界的锐度:
边界的虚实程度,即层次边界渐变的过渡宽度。 过渡宽度大,边界实,感觉清晰度高 …………小,……虚,……………差 2)图像细微反差的清晰度: 相邻两明暗层次,尤其是细小层次之间的明暗差别。
3)图像细微层次的精细程度: 层次对景物细小质点的分辨力。
分辨力高,细微层次好,清晰度高
❖影响图像清晰度的因素
1)原稿清晰度
2)感光材料解像力 3)复制设备的性能
照相镜头的解像力:lines / cm 或 lines / inch 扫描仪物理分辨率:dpi 扫描仪位深度:bits / pixel
4)印刷品加网线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连续调图像的分色、加网
分色工艺方法的分类:照相分色,电子分色机分 色,桌面出版系统分色
一、照相加网、分色
照相加网可在摄影过程中完成,也可在拷贝过程中 完成。
❖玻璃网屏加网:玻璃网屏上的网线是由垂直相交的 等宽阻光和透明线对组成。透明的小方孔也称为网目 孔。
❖接触网屏加网:利用接触网屏加网时,网屏与感光 片紧密贴合在一起。
感光片 网屏
原稿
光源
滤色片
暗盒
皮腔 暗箱
镜头架 镜头 操纵机构
关于阶调层次的基本术语
• 连续调:从高光到暗调 有浓淡层次连续变化
• 亮调:亮度较大的阶调 范围(相当于十级梯尺的 1~3成网点) • 暗调:亮度较小的阶调 范围(7~9成网点) • 中间调:亮度介于亮调 和暗调之间的阶调范围 (4~6成网点) • 高光:原稿的光亮部位 (1成网点)
• 光辉点:原稿最亮的一 点(绝网)
叫做网点百分比。如图所示。
2.网点角度
相邻网点中心连线与基准线的夹角叫做网线角度。基准线可以是水平线, 也可以是垂直线。常用的网角度为0°,15°,45°,75°。常用的网线角度 如图所示。
(0 ° )
(75 ° )
(45 ° )
(15 ° )
调幅加网的“龟纹”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网点套在一起,相互产生干涉引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