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读数及计算方法
水准仪的读数方法

水准仪的读数方法
水准仪的读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读法:将水准仪放置在要测量的位置上,通过目镜观察水平线与准线的位置关系,直接读取刻度上的数值。
2. 反向法:在要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之间设置参考点,分别定位水准仪,读取两个参考点的水平线位置关系,并计算出高程差。
3. 连续观测法:在水平线上设置多个参考点,通过连续观测各个参考点的水平线位置关系,求得高程差,从而确定地面的高程。
4. 倒立法:将水准仪安装在测量点下方,利用反射原理,通过目标点上的棱镜反射的光线,观察水准线位置关系,求得高程差。
5. 导线法:在需要测量的起点和终点之间拉设导线,然后通过观察导线与水平线的位置关系,读取水准仪的仪器常数和刻度读数,计算出高程差。
通过以上读数方法,可以测量出地面的高程差,从而用于制作高程图、地形图等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水平仪计算标高

水平仪计算标高
水准仪是一种测量地面点高程的仪器,在计算标高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选择一个视野开阔、地面平整且坚实的地方架设仪器,同时避免碰撞仪器。
2. 根据由建设单位委托的测绘单位提供的坐标高程,确定前视点高程并引测至场地内作为前视点Ha。
3. 将水准仪安置好后,通过水准器将望远镜和基座保持水平,读取水准仪对准的塔尺读数,确定塔尺读数A。
4. 将望远镜对准待测物体,读取塔尺读数B。
5. 根据标高计算公式 Ha+A=Hb+B 来计算建筑物的标高。
其中,Ha 表示前视点的高程,Hb 表示后视点的高程,A 和 B 分别表示前视和后视的塔尺读数,已知前视高程 Ha、前视塔尺读数 A 和后视塔尺读数 B,从而求出待测结构标高 Hb。
水准仪计算公式

水准仪计算公式
水准仪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异的仪器,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工程中。
它是通过测量水平线和地面的夹角来确定地面高程的。
水准仪计算公式如下:
高差= 中间读数-前视读数+ 后视读数
其中,高差是指两个点之间的高程差;中间读数是指两个目标点之间的读数;前视读数是指从一个点向前看的读数;后视读数是指从一个点向后看的读数。
另外,水准仪的精度也会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水准仪的精度可以通过测量误差来评估。
误差越小,水准仪的精度就越高,计算结果也越可靠。
总之,水准仪计算公式是测量地面高程差异时的基本公式,通过准确的测量和计算可以确定地面高程的变化,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的高程数据。
水准仪高差法计算公式

水准仪高差法计算公式水准仪高差法是测量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咱们一起来好好聊聊它。
先来说说啥是高差法。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测量前视点和后视点的读数,然后算出两点之间的高差。
这在建筑施工、道路铺设、地形测绘等好多领域都大有用处。
高差法的计算公式是:$h_{AB} = a - b$ 。
这里的“$h_{AB}$”就是A、B 两点的高差,“$a$”是后视读数,“$b$”是前视读数。
给您举个例子啊。
有一次我们在修建一个小花园,需要测量地面的高低差来确定花坛的位置和高度。
我拿着水准仪,先在一个已知高程的点上立好尺子,读取了后视读数“$a$”。
然后再到要测量的点上立尺子,读出前视读数“$b$”。
通过这个公式,很快就算出了两点的高差。
这可帮了大忙,让我们能准确规划花坛的布局,确保浇水的时候水能均匀流动,花草能茁壮成长。
在实际操作中,要特别注意测量的精度。
尺子要立直,读数要准确,稍微有点偏差,可能就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而且测量的时候还得考虑天气因素,要是风太大,尺子容易晃动,也会影响读数的准确性。
还有啊,使用水准仪的时候,调平也是个关键步骤。
就像上次我们在一个有点倾斜的地面上测量,调平就费了好大劲。
得不断调整三脚架的高度和脚螺旋,直到水准仪的气泡居中,这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
另外,测量人员的操作技巧和经验也很重要。
有经验的师傅,一眼就能看出哪里可能有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避免出现大的误差。
总之,水准仪高差法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要真正用好,还得靠细心、耐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希望大家在实际运用的时候,都能准确测量,让我们的工程顺顺利利,成果漂漂亮亮!。
水准仪测量高程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高程计算方法水准仪是测量地面高程的一种仪器,广泛应用于土建工程、地质勘探、道路建设等领域。
它通过测量地点的高度差来确定地面的高程。
水准仪的测量原理是基于测量标尺的水平性,利用重力的平衡来进行高程测量。
下面将介绍水准仪的测量方法和计算过程。
水准仪的测量方法主要分为三步:设站、观测、计算。
首先是设站。
设站是指选择水准仪的测量点。
在设站时需要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受干扰的地点,同时要注意避开地面上的高压电线、大树等物体,以免影响观测结果。
设站好后,就可以进入观测环节。
观测时,需要将水准仪架设在一个固定的三脚架上,保持水准仪的水平,调整视线到标尺的中央刻度,即进行水平线的观测。
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观测时的天气情况,避免雨雾等天气对测量的影响。
观测完成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计算了。
计算的目的是根据观测数据得到每个测点的高差值。
计算的主要方法有两种:闭附和开附。
闭附方法是指在整个测区内,选择一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将其高程作为测区的基准面。
然后根据控制点与各测点的高差值,逐步计算其他未知点的高程。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找到控制点与测点的高差值,记作d12.然后根据观测数据找到下一个连接节点的高差值,记作d23.根据d1和d2的关系,可以得到一个方程:d1+d2=Δh,其中Δh是两个连接节点的高差变化量。
4.根据这个方程,可以依次求解每个未知点的高差值。
开附方法是指在测区内选择至少两个已知高程的控制点,将其高程作为测区的基准面。
然后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测点的高差值。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找到每个测点与控制点的高差值,记作d。
2.根据观测数据计算每个测点与相邻控制点的高差变化量Δh。
3.根据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和Δh的关系,可以逐步计算每个未知点的高程。
无论是闭附方法还是开附方法,都需要进行反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反算是指将已计算出的高程差代入观测方程中,重新计算逐个观测值,以检查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如果观测值与计算值相差较大,则需要检查观测和计算过程是否存在错误。
水准仪高程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咼程测量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
4 —
■■
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
公式:前视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如需多次转点,则不断向前移动水准仪,把前一次测得的前视点高程作为后视点高程即可,如此反复循环)
例一:如已知后视点A高程为32.500m,将水准仪架设在后视点A 与前视点B之间,立标尺在A点读数假设为4.225m (后视读数),然后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向B处,立标尺在B点读数(前视读数)假设为
1.562m
B 点高程=32.500+4.225-1.562=35.163m
例二:已知A点高程为48.65 m求B点高程(标高)?:
将水准仪架设于后视点A与前视点B之间,将水准仪调整水平状态, 将水准尺(标尺)立于A点读的读数3.538 m转动水准仪望远镜处向B处,并将将水准尺(标尺)立于B读的读数1.645m则B点高程计算如下:
B 点高程=48.65+3.538-1.645=50.543 m。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

水准仪测量计算方法水准仪是一种用来测量地面相对高程的仪器,它在工程测量、建筑施工、地质勘探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正确的测量计算方法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准仪的测量计算方法,希望能够对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的工程人员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水准仪测量前,需要进行基准点的设置。
基准点的选择应该尽可能稳固,避免受到外部干扰,同时要考虑到基准点的高程,选择合适的基准点有利于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进行实际的测量时,需要根据测量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常见的水准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间接测量法和高程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适用于较短距离的测量,通过直接读取水准仪上的刻度值进行测量;间接测量法适用于较长距离的测量,通过在测量线上设置若干个临时基准点,利用水准仪测量各个临时基准点的高程差来计算最终的高程值;高程测量法则是通过在测量现场设置多个基准点,利用水准仪进行多点测量,通过计算得出最终的高程值。
在进行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保持水准仪的稳定,并且进行准确的读数。
在读数时,应该避免因为视线不正、刻度模糊或者光线干扰等因素导致读数不准确。
对于水准仪的读数,应该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在进行测量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测量法,计算比较简单,直接根据水准仪上的刻度值进行计算即可;对于间接测量法和高程测量法,需要进行高程差的计算,然后根据各个测量点之间的关系进行高程值的计算。
除了以上介绍的测量计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在测量过程中的环境因素。
例如,气温、气压、湿度等因素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测量计算时进行相应的修正。
总之,水准仪的测量计算方法对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测量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且在进行测量计算时需要注意保持水准仪的稳定,进行准确的读数,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且进行相应的修正。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或方法
宝子,今天咱来唠唠水准仪视距测量的计算公式和方法哈。
水准仪视距测量呢,主要是利用水准仪的光学原理来测量距离的。
它有个很简单的公式哦。
视距D等于(上丝读数 - 下丝读数)乘以一个常数K。
这个常数K呢,一般是100。
比如说,你在水准仪里看到上丝读数是1.5米,下丝读数是1.0米,那视距D就等于(1.5 - 1.0)×100 = 50米啦,是不是还挺简单的呀?
那这个测量方法呢,首先要把水准仪架好哦。
要找个平稳的地方,就像给水准仪找个舒服的小窝一样。
然后呢,调好水准仪,让那个十字丝看得清清楚楚的。
接下来就可以开始读数啦。
眼睛要盯着水准仪的目镜,仔细看那上丝和下丝的读数。
在测量的时候呀,可不能马虎呢。
要是读数读错了,那算出来的视距可就不对喽。
而且要多测几次,取个平均值,这样结果就更准确啦。
就像我们做事情一样,多检查几遍总是好的嘛。
要是在野外测量的话,还有很多小细节要注意呢。
比如说风大的时候,水准仪可能会有点晃悠,这时候就得等它稳当了再读数。
不然就像在晃荡的小船上写字,肯定写不好呀。
宝子,你要是刚开始学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可不要被那些仪器吓倒哦。
多练几次就熟啦。
就像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歪歪扭扭的,骑多了就可以潇洒地在路上飞驰啦。
希望你能很快掌握这个水准仪视距测量的小技能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BM1-B=HB-HBM1=∑a-∑b=∑h (5)进行计算校核。
注意:A眯是插前视点,没有后视读数,不参与核计算。它的高差和高程应根据TP2(转点)的后视读数和高程分别计算。
水准测量手薄
工程名称天气观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期仪器记录
表----1
测
站测
点后视读数
a
(m)前视读数
b
(m)高差(m)高程
(m)备注
+ -
BM1 0.823 365.427
Ⅰ
TP1 2.769 0.145 0.678 366.105
Ⅱ
TP2 1.371 0.854 1.915 368.020
Ⅲ
A 1.010 0.361 368.381
(四)精平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象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如图9-1(a)所示,说明视线水平。若气泡两端的象不相符合,如图9-11(b)所示,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象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份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四)转动望远镜,前视(瞄准)TP1点尺上的读数得0.145m(称为前视读数为b1),记入手薄高视栏内。
(五)BM1与TP1两点的高差
h=a1-b1=0.823-0.145=+0.678m记入手薄“十高差”栏内。
(六)搬动仪器于Ⅱ点,移动BM1尺于TP2点,同法读取TP1尺上的后视读数a2,TP2尺上的读数b2则TP1与TP2的高差
(五)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现在的水准仪多是倒象望远镜,读数时应有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如图9-12所示,尺上的读数为1.456m。
二、水准测量的方法
当待测高程的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不能在两点间安置一次仪器,就能读得两水准尺上的读数,应按下述方法分站进行测量。
如图9-13所示,已知水准点BM1的高程为365.427 m现拟定A、B两点的高程,其方法步
骤如下:
(一)在BM1点且距BM1点约100~200处找寻一点TP1,地面不松软时可立水准尺,地面松软时,可置尺垫于地面踩实后,立尺。
(二)在BM1与TP1中间选定一点I安置仪器(称为测站)进行粗平。
(三)后视(瞄准)BM1点上的水准尺,经精平后读数得0.823m(称为后视读数a1),记入手薄后视栏内,如表1所示。
b2=2.769-0.854=+1.915m记入手薄。余此类推。
(七)计算各点高程。如TP1的高程
HTP1=HBM1+h1=365.427+0.678=366.105m TP2点的高程
HTP2=HTP1+h2=366.105+1.915=368.381
余此类推。将以上计算结果,分别记入各点的“高程”栏内,详见表9-1。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园水准气泡居于园指标圈之中。其方法如图9-10(a)所示,气泡未居而位于a处,先按箭有关当局
所指的方向用手相对转动螺旋1和2,使气泡移到b的位置,如图9-10(b);然后再转动脚螺旋3使气泡居中。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姆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三)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TP3 0.434 2.316 0.945 367.075
Ⅳ
B 2.105 1.671 365.404
计算
校核
∑a=5.397
b=-5.420∑b=5.420
∑+2.593
∑-2.616∑-2.616 365.404
-365.427因A点是插前视不参加校核计算
h=-0.023
-0.023
-0.023
怎样使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
一、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一)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
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二)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