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第一课练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第一框__习题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第一框__习题

一、选择题1.新华网西宁2010年4月18日电,国家发改委于4月16日紧急下达玉树抗震救灾粮计划,从现有中央储备粮库存中无偿划拨4600吨储备粮给青海省,由青海省负责组织救济粮出库、加工和调运,并免费发给救助对象。

材料中的救济粮() A.是商品,因为它能满足灾民的需要B.是商品,因为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D.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劳动产品解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材料中的救济粮没有用于交换,所以它不是商品,故C正确。

A、B判断错误,材料中的救济粮是劳动产品,D观点错误。

答案: C2.下列关于货币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产生了货币B.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C.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解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A、B两项本身错误;D是货币的本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3.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与它出现以前的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以前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人与人的关系,货币则不是B.以前是固定的,现在是不固定的C.以前是不固定的,现在是固定的D.以前是商品,现在不是商品解析: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也是一种商品,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劳动关系,A、D错误;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故选C。

答案: C4.2010年2月4日中新网消息,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公布香港富豪最新排行榜,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集团主席李嘉诚仍然稳坐香港富豪榜之首。

人们习惯上用货币来衡量个人拥有的财富多少,是因为()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B.货币是商品,有价值C.货币由贵金属来制造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解析: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正因为如此,货币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可以代表卖掉的商品,也可以代表买到的商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拥有货币就代表着拥有社会财富。

所以D项符合题意。

A、B、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都不是其原因。

答案: D5.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 A.是商品,有价值B.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C.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D.是一般等价物解析:货币之所以为货币,就在于能固定地充当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故A排除。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题 第 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一同步练习题 第 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含答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多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2022·云南·弥勒四中高一阶段练习)从生产关系视角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共同之处是()A.被统治者无自由B.生产力水平低下C.生产资料私有制D.财富的平均分配【答案】C【详解】A:奴隶社会的被统治者无自由,封建社会的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被统治者有人身自由,A错误。

B:试题限定生产关系角度,“生产力水平低下”不符合题意且说法过于笼统,B排除。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都是私有制,C符合题意。

D: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平均分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均不是平均分配,D错误。

故本题选C。

2.(2022·云南·弥勒四中高一阶段练习)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类:“会说话的工具”“有声音的工具”“无声音的工具”。

“会说话的工具”是指()A.耕牛B.大车C.奴隶D.牲畜【答案】C【详解】在古罗马,奴隶主把生产工具分为三类。

“会说话的工具”是指奴隶。

故本题选C。

3.(2022·江西·高一阶段练习)三国时期,“民人分散,土业无主,皆为公田”,当时的统治者招募一些屯田民耕垦一定数量的“公田”,屯田民则向地主阶级缴纳分成地租。

地主阶级对屯田民的地租剥削十分沉重,国家也没有完全免除屯田民的兵役、徭役负担。

材料说明()①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压榨和剥削农民②强迫农民从事徭役是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④农民阶级对地主阶级的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当时的统治者招募一些屯田民耕垦一定数量的“公田”,屯田民则向地主阶级缴纳分成地租。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A卷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课A卷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A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36分)1.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

在这一发展中,属于用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的是()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③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④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

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A.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B.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D.原始社会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失去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④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对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①人们的劳动技能低下②生产工具极其简陋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世纪末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严重曲折。

在此情况下,应该认识到()①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②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产物,是由于社会制度造成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这个“相对”的对象是()A.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B.资本家发财的需要C.资本家生产的需要D.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7.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主张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有()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③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8.下列不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的是A.人们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很低B.在生产劳动中,主要使用石器工具C.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必须共同劳动、相互协作D.劳动对象也非常有限9.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创立了唯物史观。

高一政治必修一上册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上册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同步练习(带答案)

高一政治必修一上册第一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同步练习(带答案)西方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

以下是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同步练习,请大家认真做题。

一、选择题1.下列对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偿信息认识正确的是()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C.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服务D.不是商品,因为它虽然有价格但不是劳动产品[答案] B[解析]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有偿信息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所以是商品,故B应选。

2.从商品商品发展到商品货币商品,后一个公式说明()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②买和卖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③货币执行了流通手段职能④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流通这一知识点。

只有在商品商品这种交换过程中,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进行,故②说法不符合题意。

①③④均属于商品流通的特点,故选C项。

3.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答案] A[解析]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故B、D错误;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只能在交换中表现出来,劳动产品不一定用于交换,故C错误。

4.某机械厂购买钢材支付现金120万元,又根据规定交了8.2万元的增值税。

这里,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答案] B[解析]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

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第一课测试卷(附答案)02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 第一课测试卷(附答案)02

第一课测试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原始社会人们共同生活和劳动的基本单位是()A.氏族B.家庭C.部落D.国家2.在原始社会,人们通常把采集和捕猎到的食物平均分配给其他人,男女老少共同劳动,氏族成员间是平等的。

这表明()①原始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很高②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③原始社会的各个阶级之间是平等的④私有观念并不是从来就有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古罗马的一项法律规定,如果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就要被戴上镣铐,监禁六十天。

如仍没有人为其偿还债务,债权人可以将其卖为奴隶。

这说明()①还不起债的平民是奴隶的一个重要来源②奴隶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奴隶制的法律是为奴隶主服务的④这是一部为奴隶主和平民服务的法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古希腊的奴隶主思想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把人们分成三个等级。

至于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根本不包括在三个等级之中。

这表明()①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②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还完全占有奴隶③奴隶的劳动技能低下④奴隶制是一种野蛮的剥削制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这表明国家()①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②是剥削阶级对被剥削阶级的统治③其存在同阶级密切相连④是为整个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下图是西欧封建制度示意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大、小封建主都是帝王的直接附庸B.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帝王效忠C.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D.等级森严是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7.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但资本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人剥削人的社会,其剥削的秘密在于()A.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B.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劳动者一无所有,没有人身自由D.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8.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l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高一政治第一课测试题.doc

高一政治第一课测试题.doc

高一政治第一课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市场上,冬季的西瓜比夏季的西瓜价钱要超出十几倍,这主若是因为( ) A 、冬季的西瓜比夏季的西瓜的使用价值大B、商贩在冬季卖西瓜时抬高价钱C、冬季栽种西瓜耗资的社会必需劳动时间多 D 、冬季的西瓜求过于供2、市场交易,买者假如不丧失金钱,就不可以获得货物,卖者假如不丧失货物,也不可以获得金钱。

这就是说()A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不行切割的B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峙一致的C、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根本对峙的D、商品的价值表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从根本上说,商品的价钱水平取决于()A 、商品的供求状况B 、市场的强烈竞争和人们对商品的偏好C、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需劳动时间D、政府部门对商品价钱的控制和调整4、假如 1 双皮鞋 =2 件衣服切合等价互换的原则,此刻生产皮鞋的社会必需劳动时间增添一倍,而生产衣服的社会必需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那么,一双皮鞋能够换()A、 1 件衣服B、 4 件衣服C、 8 件衣服D、 16 件衣服5、创名牌产品不可以仅靠高投入,一定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是因为()①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能抵制冒充伪劣产品②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有益于提升产质量量,保证其使用价值③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有益于提升商品价值量,使商品生产者赢利增添④加大产品科技含量有益于减少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劳动耗资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6、一把战国期间的青铜剑以一百万元人民币销售,此刻制相同一把剑只好卖一百元。

这里包括的经济学道理是 ()A、古文物价钱仍旧环绕价值上下颠簸B、价值是凝固在商品中的一般劳动,跟着时间推延而不停增添C、这类现象证明价值规律不是商品互换的基本经济规律D、不可以用商品互换中的特别现象否订价值规律的广泛性7、某国发生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原由有各样不一样说法。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商品求过于供,致使物价上升,纸币贬值,引起通货膨胀B、因为商品供过于求,一定大批刊行钱币,刺激居民的购置力C、因为纸币的刊行量不可以知足流通中需要的数目,惹起钱币贬值D、因为纸币的刊行量大大超出了流通中需要的数目8、虎牌打火机靠质量生虎威。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测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测试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测试题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强化训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句话说明()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2.在班级学习交流中,一位同学做了“原始社会﹣﹣石器;奴隶社会﹣﹣金属工具(青铜器);封建社会﹣﹣铁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演说。

他演说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产品如何分配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世界各国都要经历相同的发展历程D.历史发展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社会形态更替存在差异性3.以下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的有()①少数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②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④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4.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A.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B.人们没有私有观念C.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5.《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吕氏春秋》中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6.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劳动创造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表明()A.社会形态的更替取决于生产关系的变革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C.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D.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剥削者地位的集团7.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私有制逐渐确立。

高一政治第一课选择题练习

高一政治第一课选择题练习

高一政治第一课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出现的标志是( )A.物物交换B.以一般等价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C.出现了金银等贵金属商品D.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2、上网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且在网上下载一些资料有时候还要支付所谓的信息费。

这说明,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信息( )A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B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C不是商品,因为它是无形的服务D不是商品,虽然有价格但不是劳动产品3、商品生产者之所以重视提高商品的质量,是因为()A.质量是商品生产者的根本出发点B.质量好的商品价格高,收益也会高C.没有质量保证的商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D.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4、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它们的共同本质是()A.都是交换的媒介B.都是一般等价物C.都是劳动的产物D.都是由金银充当5、某同学从网上成功预订了一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确认购买资格之后,即从该同学提供的VISA卡(全球通用的信用卡)中扣除门票费用。

这种结算方式( )A. 属于现金支付B. 使用支票支付C. 提高了货币的购买力D. 简化了收款手续,方便、安全6、某年11月末,五个小麦主产省的国有粮食企业共收购小麦407.5亿公斤,小麦余粮已经很少,加工企业粮源短缺,由此导致小麦价格上涨。

这表明()A.小麦价格受需求影响B.小麦价格由价值决定C.小麦价格受供给影响D.小麦价格由企业决定7、商品生产者之所以重视提高商品的质量,是因为()A.提高商品质量有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B.质量好的商品价格高,收益也会高C.没有质量保证的商品不能进入市场流通D.质量是商品生产者的根本出发点8、“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A.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B.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通货膨胀C、纸币发行量是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的 D.纸币的面值是不固定的9、以下对外汇认识正确的是()A.外汇是外国的货币B.外汇是国际间的信用工具C.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D.外汇是外币对人民币的比率10、印度顾客对手机型有不同需求,说明人们关注()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外观设计D.商品的价格11、全国劳模徐虎说:“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政治第一课练习题一、选择题(各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商品()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B、是劳动产品但不一定用来交换。

C、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D、有使用价值,包括劳动产品和物品。

2、刘某把自己生产的xx斤粮食做如下处理,试判断哪一部分属于商品:()A、交公粮200斤B、交购粮700斤C、自食1000斤。

D、送给朋友100斤3、关于商品的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历史循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时出现,因为商品经济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B、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因为只有生产出来才能交换。

C、先有商品交换,后有商品生产,因为在未出现商品生产前,就有了剩余劳动产品的偶然交换。

D、甲地可能先有商品生产,后有商品交换,乙地可能相反。

4、xx年6月,广东珠海市在珠海上游建成的广昌泵站开闸放水,奔涌的西江水从这里被送到珠海市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从此,珠澳两地真正喝上货真价实的优质自来水。

材料中的自来水:()A、是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

B、即是劳动产品又是商品。

C、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商品。

D、不是劳动产品,但是商品。

5、对上述材料中的“货真价实”应该这样认识:()(1)“货真”是指商品使用价值标准。

(2)“价实”是从交换价值角度提出的要求。

(3)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总是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的所有者。

(4)人们选购商品时,总是力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最佳结合。

A(1)(2)(3)B(2)(3)(4)C(1)(2)(4)D(1)(3)(4)6、形成商品价值的是:()A、体力劳动B、脑力劳动C、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整个劳动过程7、商品的价值是:()A、通过商品自身表现出来的。

B、通过商品的质量表现出来的。

C、通过交换表现出来的。

D、通过交换价值表现出来的。

8、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B、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交换的基础。

9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也就越多,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里所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则是:()A、越大B、越小C、不变D、无法测定10、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个别商品生产者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将会导致:()A、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B、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加。

C、该商品生产者在同样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D、该商品生产工具者在同样的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11、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商品、货币从现象上看都是物,但就其本质来说都是:()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C、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D、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12、关于金银与货币的关系应该这样理解:()A、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B、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C、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也不是金银D、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金银13、马克思曾经指出,从商品到货币的过程是“惊险的一跃”,如果不能实现这一跳跃,那么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一定是商品生产者”。

这一论断表明:()1)商品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2)商品能否卖出去,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切身利益3)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价值才能实现4) 商品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A、2)3)B、1)4)C、2)3)4)D、3)4)14、在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中,价值的表现形式是:()A、交换价值B、货币C、使用价值D、价格15、在下列经济活动中,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是:()A、一台彩电标价xx元B、学校财务人员向教职工发工资C、王五用12元钱买一公斤肉D、李四到银行取出存200元款16、作为贮藏手段的货币是:()A、观念上的货币B、作为价值符号的货币C、实实在在和足值的交换D、理想中的货币17、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A、某一商品的价值B、许多商品的价值C、货币本身的价值D、一切商品的价值18、商品流通是指:()A、物物交换B、以等价物来表示的商品交换C、以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D、以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19、纸币之所以能买到各种商品,是因为:()A、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B、印刷纸币耗费了人类劳动,即纸币有价值C、纸币是一种交换价值D、纸币能代替金属货币的价值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20、对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越多越好B、越少越好C、无规律可循D、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例、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21、对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B、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C、通货膨胀未必引起物价上涨D、抑制物价上涨必然抑制通货膨胀22、商品的市场价格是这样形成的:()A、由商品的价值决定,并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

B、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供求不应的商品就是贵。

C、由商品的质量好坏决定,质量好的商品就贵。

D、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用处大的商品就贵。

2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A、实行等价交换。

B、价格以价值为轴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24、假定一件上衣的价格为40元。

在生产件上衣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假定生产上衣的原材料等价格不变)则一件上衣的价格为:1)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量不变,其价格为20元。

2)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量不变,其价格仍为方便用40元。

3)如果供求关系和纸币发行量增加一倍,其价格为40元。

4)如果纸币发行量不变,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价格低于20元或高于20元。

A .1)2)3) B.1)2)4) C.2)3)4)D1)3)4)25、下列事件中表现价值规作用的是:()1)沈阳市防暴器材成为我国首家宣告破产的国有企业。

2)国家对农业基本生产资料和居民基本生活消费用品实行最高限制。

3)四川德阳市以优势企业兼并落后企业,实现工业企业无亏损大户。

4)河北邯钢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成本核算,经济效益屡上台阶。

A、1)2)3)4)B、1)3)4)C、1)2)4)D、1)2)3)二、非选择题26、运用所学的经济学有关原理,简要说明下列各对关系:①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与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的关系。

27、辨析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28、材料中国园艺学会的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

一些地方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要搞所谓公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

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

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

投产果园有30%为低产劣质园。

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效益不高。

(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请用(1)道理对两则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3)专家的分析对我们发展商品经济有什么启发?高一政治第一课练习题参考答案1-5ABCBC 6-10CDABD 11-15DBADA 16-20CDDDD 21-25AABDB26.①二者成正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多,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多;反之,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减少。

②同一劳动时间内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相应减少;反之,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相应变大;价值总量都不变。

27(1)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所以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是正确的。

(2)物价上涨的原因有许多种:如,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会引起物价的上涨;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国家为理顺价格关系而对某些产品进行的政策性调价也可能造成某些商品价格的上涨;不法商贩哄抬物价,也会引起物价的上涨等等。

(3)由此可见,通货膨胀是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说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是对的,但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是错误的。

28(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价值规律。

(2)第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这一道理表明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客观的。

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可能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就可能低于价值。

问题一的出现就是因为一些地方领导不按价值规律办事,不会预测市场需求,盲目发展水果种植,导致水果供大于求,果贱伤农。

第二,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具有调节、刺激和淘汰作用。

问题二中水果单产低、质量差,主要是一些果农只会粗放经营,不懂得改良水果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因而必然在价格和质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提高单位面积果园的经济效益。

(3)专家的分析告诉我们,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否则就要受惩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