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虫害防治论文
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防治措施

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及防治措施果树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对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丰产产生很大的影响。
下面将从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现状和防治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病虫害种类繁多:果树受到的病虫害种类非常多样,包括常见的果实腐烂、果树皮肤病、果树叶片病、果树干腐病等。
这些病虫害对果树造成的伤害不仅影响果实的质量和产量,还使果树的健康状况受到威胁。
2.病虫害防治手段相对滞后:目前,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手段相对滞后,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农药的应用。
但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带来潜在危害。
亟需研发出环境友好型和低毒、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
3.病虫害防治技术普及较低:由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较为复杂,农民普遍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加之病虫害的发生受到气候、土壤、品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有效性受到一定限制。
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掌握程度。
1.生态防治:生态防治是一种主张通过促进生态系统健康和平衡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通过增加果树的抗病虫性、调整果园生态系统,改变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环境,达到控制病害发生的目的。
合理配置果园生态系统的结构,提高果树的自然抗病虫性,增加不同种类的有益昆虫,控制果园的气候和湿度等。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包括病虫害防治环境的改善、果树的修剪和采摘等。
果园环境的改善可以通过清除果园周围的杂草和病虫害源,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果树的修剪可以通过剪除受感染的部分和弱枝,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采摘果实时,要注意将虫害果实及时清除,减少病虫害在果园中的传播。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天然杀菌剂等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
通过引入天敌控制病虫害数量,或者使用杀菌剂控制病菌繁殖和传播,达到病虫害的防治目的。
这种方法对环境友好,对农产品安全无污染,并且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
果树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关于果树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关于果树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果树是一类重要的经济作物,其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对于果树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果树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探讨。
一、果树的栽培果树的栽培是指通过人工栽培和管理,使果树得到良好的生长发育并产生优质水果的过程。
果树的栽培主要包括选址、整地、施肥、修剪、疏花、疏果、灌溉、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选址是果树栽培中的第一步,应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
整地是指对果园地块进行土壤改良和平整,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施肥是为了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使果树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供给。
修剪是为了调整果树的形态,促进树体的生长。
疏花和疏果是为了保证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灌溉是为了保证果树在干旱时期也能获得足够的水分供给。
除草是为了减少杂草对果树的竞争。
病虫害防治是为了防止果树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保证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在果树的栽培中,需要根据不同品种和生长期要求,合理施肥,掌握修剪技术,及时疏花疏果,科学灌溉等,才能够获得优质的水果产量。
二、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果树病虫害是指果树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害,对果树生长和果实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加强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
1. 病害防治果树常见的病害有褐腐病、炭疽病、白粉病等。
对于果树的病害防治,一般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植物保护技术相结合的措施。
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农药喷雾或灌溉的方式对果树进行防治,主要包括杀菌剂、杀虫剂等。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微生物或天敌来控制果树病原微生物或害虫。
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改良果园环境,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植物保护技术主要是通过培育抗病品种和提高种植技术来防治果树病害。
在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中,需要根据果树的不同品种、生长环境及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病虫害对果树生产的影响及防治

病虫害对果树生产的影响及防治果树是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病虫害是果树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病虫害对果树生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一、病虫害对果树的影响1. 降低产量:病虫害会导致果树的叶片、花朵和果实受到损害,降低了果树的光合作用效率和果实的发育质量,最终导致产量的减少。
2. 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病虫害会破坏果树的根系、茎干和叶片等重要器官,阻碍了果树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果树的株型和生理功能受到损害。
3. 传播病菌:病虫害是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它们通过果树的叶片、果实表面和内部组织等介质传播病菌,带来病害的扩散,严重威胁果树的生存和生产。
4. 影响果实品质:病虫害引起果实质量下降,使果实变形、皮色不良、口感差等,从而降低了果实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二、果树病虫害的主要类型1. 病害:果树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病毒病、褐斑病等。
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会造成果实枯萎和病斑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果实流产。
病毒病则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会使果树叶片出现斑驳、变形等异常现象。
褐斑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会使果树的叶片和果实出现褐色的斑点。
2. 虫害:果树的虫害主要有果实实蝇、蚜虫和蛀果虫等。
果实实蝇是一种会直接危害果实的害虫,其幼虫会钻入果肉并引起果实腐烂。
蚜虫会吸食果树的汁液,使果树受到营养不良的影响。
蛀果虫会在果实内部形成通道,导致果实腐烂变质。
三、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选择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有效控制果树病虫害,如引入或增殖天敌,在果园中建立生态平衡。
例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来控制果实实蝇的数量,或者利用益生菌对果树进行增强免疫力。
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是一种常见的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但合理使用农药是至关重要的。
应根据具体病虫害的类型和发展情况选择适量、低毒性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施药方法和时间进行喷洒。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论文[大全5篇]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论文[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f15c6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d.png)
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论文[大全5篇]第一篇: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论文综合防治是通过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防治措施,相辅相成,把病虫压低到经济危害水平下,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将对农业生态系内外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所以说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生态学问题。
笔者认为综合防治的新概念,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错综复杂的动植物、农作物的耕种和周边环境构成一个生态体系。
这里面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支,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整体体系的稳定,在关键因素上甚至可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影响病虫害种群的消长。
2、综合防治的目的是控制种群数量,使害虫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
所以不要求进行不必要的防治工作。
通常不是使害虫绝灭,有时为使天敌能继续生活繁殖,在今后抑制虫害中发挥作用,在防治时还要有计划留下一部分害虫。
3、各种防治手段如化学防治、天敌利用、抗虫品种、农技措施或昆虫绝育,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限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
采用多种防治手段,将其有机联系,互相协调补充,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所以必须全面考虑,使其对于生态系内外的副作用减至最低。
不但要注意它们对防治对象,作物和人畜的影响,还必须考虑到和其它害虫、天敌、益虫和其它生物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环境保护问题。
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是:根据综合防治的原则和当地生态的特点,以作物及新的防治技术进行组装和协调运用。
其内容包括:1、保护利用有益生物,结合农事操作为天敌提供栖息场所,注意合理用药,减少天敌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2、以农业防治为主的预防系统,如有利控制的高产耕种、轮作制度,种植抗(耐)性强的优良品种及其合理的品种布局;培育无病虫的种苗,针对性的种子消毒、土壤处理。
3、科学使用农药,有节制地合理用药,多讲究防治策略;修改偏严的防治指标,贯彻达标用药;合理安排农药,采用对天敌影响少的选择性农药,提倡有效低剂量,抓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
通过综合防治技术的组装,协调地发挥农业防治压基数,保护天敌促平衡的作用。
石榴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创新实践

石榴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创新实践石榴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果,它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被誉为“果中之王”。
然而,在石榴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困扰果农的重要挑战。
针对石榴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农业科学家们进行了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石榴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创新实践在病虫害识别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过去,农民们通常是通过目视观察来识别病虫害,但由于石榴树的叶片密集,病虫害往往隐藏在树叶之间,难以被发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业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便捷的病虫害识别技术——红外线热像技术。
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可以快速扫描石榴树冠,病虫害区域的温度异常往往比正常部位高出一些。
这项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病虫害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次,石榴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创新实践在防控方法上做了一系列改进。
针对石榴常见的病虫害,农业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名为“红鹰”的天敌。
红鹰是一种凶猛的捕食性昆虫,可以迅速捕食害虫,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放飞红鹰,果园中的害虫数量得到了显著减少,从而大大降低了病虫害对石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此外,石榴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创新实践还侧重于环境管理。
石榴病虫害的发生往往与环境条件有关,如高温潮湿的气候容易诱发病虫害的发生。
为了创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生存的环境,农业科学家们在果园中建立了遮阳棚。
遮阳棚可以调节果园内的温度和湿度,减少紫外线的辐射,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此外,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农业科学家们还利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以避免传统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石榴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创新实践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通过互联网技术,农民可以实时获取果园病虫害预警信息,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同时,农业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款名为“石榴视觉”的手机应用程序。
利用该应用程序,果农可以通过拍摄石榴叶片的照片,使用图像识别技术来分析病虫害的类型和危害程度,并给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这种创新方法极大地方便了果农,提高了病虫害防控的精准度和效率。
国内外桃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桃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引言桃树(Prunus persic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果树,广泛栽培于全球各地。
然而,桃的病虫害给生产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障产量和品质,研究人员和农业专家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改进桃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桃的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桃的常见病害1. 桃疮痂病桃疮痂病是桃树的一种常见病害,由疮痂菌(Leucostoma spp.)引起。
病害主要通过伤口入侵,破坏树皮和木部。
病症表现为树皮裂缝、出现树干水渍状溃疡,最终导致树的枯萎。
防治措施: - 清理疮痂部位,切除感染的枝条和树木。
- 使用防治药剂喷洒树冠和树干。
- 经常修剪树冠,保持通风和光线照射。
2. 桃褐斑病桃褐斑病是一种由褐斑病菌(Monilinia spp.)引起的病害。
病害主要通过感染果实引起。
感染后,果实表面会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产生腐烂。
防治措施: - 采用防病优良品种。
- 做好果实采摘时的卫生处理,避免损伤果实表面。
- 在果实形成过程中,定期喷洒杀菌剂,以控制病害的发生。
桃的常见虫害1. 桃蚜虫桃蚜虫是桃树的一种常见害虫,以害虫的苹虫、粉虱、蚜虫等为主。
它们通过吸食桃树的汁液,繁殖迅速,并导致桃树的生长受限、叶片变黄等现象。
防治措施: - 手动移除受害枝叶并进行烧毁处理。
- 使用昆虫灯、粘板等物理方法诱捕和控制害虫。
- 喷洒合适的杀虫剂,如有机砷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2. 桃天牛桃天牛是桃树的一种重要害虫,以害虫的梅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柞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为主。
它们以桃树的树皮和木质部为食,造成树干受损,严重影响桃树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措施: - 选择抗性品种进行种植。
- 定期巡查,发现天牛卵或幼虫即时清除。
- 使用天敌如天牛凤头蜂等进行天牛的生物防治。
国内外病虫害防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生物防治的发展在病虫害防治中,生物防治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和重视。
探讨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措施

探讨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措施摘要:我国柑橘需求量增加,关于生产量提升的同时要保证质量,强化病虫害防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并积极引进绿色技术,以做到防控到位,本论文研究柑橘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吗,提出绿色防控措施。
关键词:柑橘;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化;防控措施引言在对柑橘进行生产管理的过程中,控制病虫害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采用预防为主、治疗为主的方法,维护果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通过科学有效地应用病害虫防治技术,使柑橘质量提高,产量有保证。
本文的研究中,基于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提出绿色防控措施。
一、柑橘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一)柑橘主要虫害发生特点全爪螨是柑橘树上常见的害虫,其爬行在叶面上,以植物细胞壁为食,叶片枯黄并逐渐脱落。
全爪螨还会导致果实腐烂现象,所以,合理控制非常必要,化学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室比较好的选择。
应用化学防治技术,就是喷洒杀虫剂将其杀死[1]。
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引入有益昆虫对全爪螨数量予以控制。
比如,蚜茧蜂、瓢虫等昆虫都是全爪螨的天敌,引入之后对全爪螨繁殖起到抑制作用。
应用化学防治技术的时候,包括农药种类以及剂量都要合适,不能污染环境。
同时还要定期监测,调整药剂量,确保防治有效。
(二)柑橘主要病害发生特点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柑橘类疾病,其特征是叶片上有褐色斑点或圆形黄褐色斑点,叶柄和茎上也有类似的病变,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喷洒化学杀虫剂来预防和治疗炭疽病,也可使用生物杀虫剂控制炭疽病。
此外,可以加强栽培管理,如适当施肥,及时修剪枝条,保持通风透气,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于感染炭疽病的果树,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同时,有必要立即清除感染区域,并用消毒剂进行处理。
二、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治措施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主要为四种,即物理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措施,具体如下:(一)柑橘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其一,全面了解各种类型有害生物所具备的特征以及生活习性,具体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
黄刺蛾果树病虫害论文

黄刺蛾果树病虫害论文
黄刺蛾
鳞翅目、刺蛾科
别名:洋辣子、八角虫、 刺蛾、白刺毛
学名: 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
黄刺蛾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除宁夏、新疆、贵州、西藏目前 尚无记录外,几乎遍布其他省区
国外分布: 日本、朝鲜、苏联(西伯利亚)
黄刺蛾 危害类型:食叶害虫
寄主:苹果、梨、桃、李、 杏、山楂、 海棠、枣、柿、石榴、栗、 核桃、榆、 枫杨等十余 种果木树叶
4.生物防治刺蛾的寄生性天敌较多,例如已发现黄刺蛾的寄生性天 敌有刺蛾紫姬蜂、刺蛾广肩小蜂、上海青峰、爪哇刺蛾姬蜂、健壮 刺蛾寄蝇和一种绒英蜂(学名待查)。纵带球须刺蛾,丽绿刺蛾, 黄缘级刺蛾卵的天敌有赤眼蜂 Thehmpmma sp.;刺蛾幼虫的 天敌有白僵菌、青虫菌、枝型多角体病毒,均应注意保护利用。在 天敌利用上,例如以2.3X10’-2.3 X 10’个/ml浓度的纵带 球须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该虫,效果达 100%;将患此病 幼虫引入非发病区,可使非发病区幼虫发病在90%以上;将感病 幼虫(含茧)粉碎,于水中浸泡 24小时、离心 10分钟,以租提 液 20亿 PIB/ml的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稀释1000倍液喷杀 3—4龄幼虫,效果达76.8-98%。上海青蜂是黄刺蛾常见天敌, 江苏清江市苗圃,应用刺蛾茧保护器将采下的虫茧放入其中,使羽 化后青蜂飞出。如是使刺峨的被寄生率第一年达 26%,第二年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树病虫害防治姓名:张海献学号:200902100044专业:电气自动化2班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日期:2011 / 6 / 4我省果树不仅资源丰富,种类多,面积大,发展快,而且品质优异,甘甜宜人。
享誉内外。
因此,果树栽培已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
但是,在栽培管理中,腐烂病的危害造成果树生长衰弱,树体伤亡,减产和果品质量低劣,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的不断改善,特别是在倡导绿色生活的今天,人民的绿色生活意识和安全生活意识不断加强。
水果是我们夏季生活的必须品,绿色安全的水果才能吃出健康。
我国水果产业近年得到迅猛发展,面积和产量均跃居世界第一,但受病害而需喷施大量化学农药,农残污染成为制约果品出口和食用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
既要控制病害又要减少用药,因而生物物理防治在果树病害防治体系中占据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果树的病害入手,主要论述了腐烂病的病状危害特征,提出了一些较常用的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常用的栽植管理技术。
一、果树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一)苹果腐烂病(俗称烂皮病)1、病状识别主要危害果树主干、主侧枝和树杈、小枝等处的皮层。
症状分溃病型和枝枯型。
“溃病型”发病初期,病部红褐色,水渍状,组织松软,用手挤压可流出黄褐色汁液,皮层腐烂,有酒糟味。
后期病斑干缩下陷,呈黑褐色,表面出现瘤状黑色小粒,天气潮湿时,滴出黄色丝状物。
2、防治方法第一,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增施肥水,防止早期落叶、冻害,保护伤口等,增强树势。
第二,春季彻底刮除病斑,消毒并治疗病部,涂药可用波美10度石硫合剂、蚰平液、拒腐灵等。
第三,在病症较大部位进行桥接和脚接,增进养分输导,恢复树势。
(二)梨树黑脸病(梨干基湿腐病)1、症状识别病害主要发生在梨树嫁接口以上接穗的基部,使干基皮层或周皮组织产生黑褐色坏死,病斑干缩凹陷,初期呈浸润状,后期病变部有明显裂痕,病疤出现黑色小粒。
2、防治方法第一,选择杜梨、木梨等抗病砧木,实行高位嫁接育苗或砧木建园。
第二,露砧定植,或垄栽,避免树盘积水,保持干基部干燥,避免伤口。
第三,药剂治疗。
将病斑纵割划道,涂达木质部,涂杀菌剂70%瑞毒铝铜、75%百菌清、90%乙磷铝或75%代森锰锌200倍液,再复涂843康复剂。
(三)苹果霉腐病(褐心病、霉心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元帅、红星系苹果的果实。
初期萼筒和心室间出现淡褐色,不连续点状或条状斑,逐渐扩展到果实心室长出黑褐色,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受害果外表一般无明显症状,偶尔看见果面发黄着色早,变形或早落。
后期果心变死,并向果肉侵染,病果腐烂,味苦,不能食用。
2、防治方法第一,清洁果园。
秋冬季清除病果,残叶,剪除树上僵果,枯枝等烧毁。
第二,早春萌芽前全园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做到全树喷到,枝枝见药,压低越冬菌源。
第三,开花前喷药预防病菌侵染,可在花序伸出到落花后连续喷药2~3次,其有效药剂和浓度为: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朴海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
第四,加强肥水管理,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培育高桩果,喷布保湿剂,人为关闭萼筒,防治病菌侵染和发病。
第五,改善储藏,运输条件。
二、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影响发病的因素,提出其综合防治措施1 症状1.1 溃疡型主要发生在树干和大枝上,以结果树主枝与枝干分杈处最多。
病斑初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水渍状,逐渐组织松软,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以后皮层湿腐,有酒糟味。
病皮易剥离,内部组织红褐色。
后期病部失水凹陷硬化,灰褐色至黑褐色,病健交界处裂开。
病皮上密生黑色小粒点,潮湿时涌出桔黄色、胶质状孢子角。
严重时,病斑扩展环绕枝干一周,受害部位上的枝干干枯死亡。
1.2 枝枯型多发生在二至四年生的小枝条、果台、干桩等部位,以剪口处最多。
病斑形状不规则,红褐色,很快扩展环绕一周,造成全枝枯死。
后期病部也出现黑色小粒点。
在生长衰弱的树上,枝枯型症状尤为明显,可致主枝或整株发病枯死。
2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株、病残体上越冬。
翌年,在雨后或相对湿度60%以上时,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但以分生孢子为主,借雨水飞溅和昆虫传播,传播距离20m左右。
病原菌主要经伤口(如冻伤、修剪伤、机械伤和虫伤等)侵入,也可从叶痕、果柄痕、果台和皮孔等处侵入。
天水市田间重点侵染时期一般是4月下旬至5月。
病菌侵入后,在侵入部位潜伏,条件有利时,潜伏病菌发生病变,扩展形成表面溃疡斑。
11月份,苹果树渐进入休眠期,生活力减弱,病菌活动加强,表层溃疡上的病菌透过下部的周皮,侵入健康组织,形成数个坏死点。
坏死点与春季残留下来的干病斑,继续向纵深扩展危害。
11~12月,内部发病数量激增,此时为腐烂病发病的一个小高峰。
深冬季节(休眠期),病菌扩展缓慢,症状不明显。
外观症状出现的高峰是翌年早春2~3月,此时,病斑扩展快,危害强烈,达到全年发病的高峰。
3 影响发病的因素3.1 营养不足苹果树腐烂病菌是弱性寄生菌,也是树体的习居菌,只有树体树势衰弱,才能在树体上存活,才侵染树体发病。
在苹果产量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肥料投入不足,特别是农家肥等有机肥以及磷、钾肥的施入不足,树体缺乏营养,必然导致腐烂病发生。
3.2 树体负载量过大在果树正常管理情况下,树体负载量是左右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常苹果树进入结果期后,腐烂病开始出现;随着树龄的增加和产量的不断提高,腐烂病会逐年增多。
凡大小年现象严重的果园或植株,腐烂病也严重,这是因为腐烂病与树体的营养有关。
大年树,树体贮藏营养少,抗病力大大降低。
树体结果过多,负担过重,使树势削弱,引起腐烂病的严重危害。
3.3 整形修剪不适当树体修剪时,特别是近年来的大改形技术,对树体造成大量伤口,伤口如不及时封闭保护,腐烂病菌从伤口入侵,然后向四周扩展,削弱树势,引发腐烂病。
3.4 其他病虫伤害为害叶部的病虫害,往往造成叶片提早脱落,减少树体养分的贮藏和积累,削弱树势,利于发病。
3.5 伤口侵入果树遭受雹伤、机械损伤、冻害、日灼、修剪不当,以及人为的伤害,造成伤口,均有利于病原菌的侵入。
苹果树腐烂的发生与冻害和日灼有很大关系。
实践证明,凡大冻害之年,就是腐烂病大发生或开始大发生之年。
因树体修剪不当等原因,造成向阳面过空,枝干长时间受阳光照射而发生日灼,随之发生腐烂病;因腐烂病而掩除枝干的树体,更易发生日灼,加重腐烂病为害。
这是因为冻害和日灼削弱树势,增如树体坏死组织,为病害侵入和扩展创造了条件。
总之,生长健壮的树,抗逆性强不发生腐烂病;凡导致树势衰弱的因素,都会有利于腐烂病发生。
重茬育苗地所培育的苗木,在嫁接口处,常发生腐烂。
重茬园内的幼树、腐烂严重的老果园周围的幼树,易发生腐烂。
4 防治对策4.1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性在深翻改土、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按照果树的营养需求,科学配方施用氮、磷、钾肥和微量元素。
根据树龄、树势、土壤肥力等条件,通过疏花疏果合理的调整结果量。
在果园建立良好的灌、排水系统,实行秋控春灌。
做好树体保护,对造成的伤口及时涂药保护,冬季进行涂白。
及时防治造成树体早期落叶的病害、虫害和多种根部病害,防止树体过早落叶,提高光合效能,提高肥料和水分的利用率,达到壮树防病的目的。
4.2 治疗病斑及时治疗腐烂病病斑,是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一项关键性的措施。
刮治病斑要常年坚持,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刮治,将腐烂、变色的树皮彻底刮除干净,直到重新增露出好皮,用农丰灵50倍液、50%菌毒清乳油50倍液、果树康油膏等涂抹。
为防止病疤复发,连续用药4~5次。
4.3 铲除树体潜伏病菌铲除树体带菌,果树落皮层、皮下干斑、皮下湿润坏死点、树叉夹角皮下的褐色坏死点等处潜伏大量病菌,铲除树体带菌,对防治腐烂病有明显效果。
用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70倍液,菌毒清乳油50~70倍液,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涂抹直径3~4cm以上的大枝;6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此药涂刷主干、基部之主枝第4主枝以下的中心干等部位,可减少冬春出现的新病斑。
涂药前,刮除病斑及表面粗皮。
连年施药,可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盐源县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下旬为田间分生孢子活动高峰期。
生长期结合白粉病、早期落叶病的防治选用12.5%烯唑醇1 500~3 000倍液喷树,果树发芽前和落叶后各喷1次农丰灵800倍液或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可大大降低发病程度。
4.4采用药剂防治。
为控制在夏季形成的落皮层上出现病变,防止产生表层溃疡斑,以及防治晚秋出现新的坏死组织,在6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用旺泉、清克、博医、精典等涂干2次,主要是主干上大枝着生部位,剪锯口等处。
4.5 桥接复壮凡腐烂衰弱的树体,病斑以下易抽生徒长枝,有计划的留1一2根徒长枝,让其生长,待第2年春季,采用腹接法,给树体搭一个桥,称桥接。
桥接枝条长势强旺,营养运输能力强,桥接成功的树体,生长结果正常。
对于主干、主枝病斑太大的部位刮治病斑过后,应作桥接和脚接,促进树势的恢复。
4.6搞好果园卫生对于清理下来的病枯枝和刮下来的病树皮要收集起来,集中处理。
进入夏季,随着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容易造成果树病虫害的流行和泛滥。
为了有效的控制果树病虫害的爆发,减轻和减少病虫危害,夏季果树病虫害防治应抓住以下几点:一、防治的关键时期1.病虫发生初期防治:一般果树病虫害的发生分为初发、盛发、末发三个阶段。
病害应在初发阶段或发病中心尚未蔓延流行之前进行防治;虫害应在发生量小、尚未开始大量取食危害之前防治,这样就可以把病虫控制在初发阶段。
2.病虫生命活动最弱期防治:一般害虫宜在3龄前的幼龄阶段防治,此时虫体小、体壁薄、食量小、活动集中、抗药能力低、药杀效果好。
3.害虫隐蔽危害前防治:害虫在果树枝干、花、果实、叶表面危害时喷药防治,易触杀而致死,一旦蛀入危害,防治比较困难或无效,所以卷叶虫、潜叶蛾类害虫应在卷叶或潜入叶内之前;食心虫类害虫应在进入果实前防治;蛀干害虫要在未蛀入前或刚蛀入时防治。
4.在防治指标内防治:如果实着桃小卵卵果率达到1 %时、食叶毛虫类在叶片被吃掉5%时、蚜虫每叶有5~6头或每百个幼芽上有8~10个群体时、红蜘蛛每片叶有2~3头时进行防治最为经济有效。
5.选好天气和时间:防治果树病虫害,不宜在大风天气喷施药物,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保护性杀菌剂宜在雨前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应在雨后喷施。
具体时间应该避开高温、低温,温度高时杀虫效果好但要预防药物中毒。
如果露水未干进行喷施,容易灼伤叶片。
二、防治的有效方法1.对病虫害的发生进行预测预报:根据果树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习性,在果园内不同方位随机抽取5个点,调查枝干、叶片、果实上病害有无和虫态情况,再根据防治指标,提出防治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