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简介

合集下载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一、地理区位三门峡市区由东、西两大片区组成,北临黄河,南依黄土台塬,南高北低。

最高海拔640米,最低308米,相对高差320米左右,区内自东向西分布着大小六条河流。

在城市规划可用地范围内,基本由二、三、四级阶地构成。

一级阶地基本分布于黄河滩途及河流出口附近两岸,属黄河库区最高淹没线附近,高程在315—320m之间,一般不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只作为环境建设用地;而紧靠台塬部分的四级阶地,大部分比较支零破碎,又受铁路、公路建设切割,只作局部利用。

作为城市建设用地的二、三级阶地,比较平坦开阔,五十年来,得到了较好的规划控制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工业园)是《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所确定的城市产业功能组团,位于城市总体规划区的西部区域,距离三门峡中心城区10公里,地处陕县、灵宝市之间,北至黄河,东至陕县大营镇大营村,南至陇海铁路,西至灵宝市大王镇,下辖18个行政村,总人口6.3万人。

本集聚区符合2005年11月16日河南省政府批复的《关于三门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豫政文…2005‟163号),属省级集聚区,是河南省重点对外开放集聚区之一。

规划范围东至禹王路、南至陇海铁路、西至连霍高速公路、北至连霍高速公路。

辖区面积约100km2,纳入省定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31.73 km2,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建成区面积已达9.6 km2,并发展成为河南省重点对外开放集聚区之一、河南省高新技术科学示范基地,是省政府命名的全省铝工业基地和节能照明产业示范基地。

二、集聚区内基础设施情况集聚区建立以来,在入驻企业规划选址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严格按照分区规划及近期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遵循“从东向西、从北至南、梯次开发”的发展思路稳步的推进集聚区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企业项目建设。

自集聚区成立以来,坚持项目建设,基础设施要先行的建设理念,及时对集聚区其骨架支撑性的“五路三桥”进行了设计,并结合近期入驻项目的建设情况,新开工建成道路达10公里,与原过境的国道、高速公路形成了闭合网络。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884.41 884.41 884.41
0.21
74.34 74.34 74.34
1352.00 1352.00 1352.00
810.07 810.07 810.07
经营支出 5
对附属单位 补助支出
6
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部门: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收 入
项 目
行次
栏 次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 1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2
第一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概况
1
一、主要职责 1、贯彻国家、省、市有关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 按照市委市政府授权全面领导产业集聚区工作; 2、制定我市产业集聚区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3、负责组织实施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4、负责指导监督下属产业园做好园区内规划、建设、管理供 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 5、负责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工作,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协作;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2016 年度部门决算编
制范围的单位包括: 1.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机关本级 2.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公共服务中心 3.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投资开发中心
第二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2016 年度部门决算表
.
部门: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2016 年度部门决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2016 年度部门决算 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 2016 年度部门决 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

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名单、占地面积以及主导产业详情: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0.3——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新能源2、郑州经济产业集聚区(含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55.63——主导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铝加工3、郑州航空港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8——主导产业:食品饮料、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印刷包装4、郑州市白沙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9.4——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5、郑州市官渡产业聚集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6.5——主导产业:现代商贸、科技研发、创新产业、旅游服务、现代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现代农业示范产业6、郑州市金岱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42——主导产业:一类工业为主、二类工业为辅7、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70 ——主导产业:金融、服务、物流及咨询8、郑州上街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6.3——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9、巩义市豫联产业集聚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主导产业:铝电联营及铝的精深加工业10、巩义市产业集聚区(回郭镇铝加工产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铝加工11、河南省新港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8——主导产业:电子工业和粮油储运与加工12、新密市产业集聚区(曲梁服装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6 ——主导产业:服装13、登封市产业集聚区(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7——主导产业:铝品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14、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豫龙工业园区)——所在市:郑州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0 ——主导产业:现代装备制造业15、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23.88 ——主导产业: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含光伏产业)为主导,以物流业为补充16、林州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33.68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加工17、安阳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9.53 ——主导产业:钢铁和焦化产业为主导,以焦化深加工、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支撑18、滑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 ——主导产业:农副食品加工、服装加工为主,辅助产业为光伏高科、机械制造、物流商贸19、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2 ——主导产业:现代食品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城市服务业20、内黄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1 ——主导产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制造21、安阳市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7.4 ——主导产业:钢铁加工和机械制造为主导,现代物流业为辅助22、安阳市新东区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 ——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23、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安阳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2 ——主导产业:纺织、服装及纺织轻型装备制造业24、汴西新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21 ——主导产业:食品、机械、汽车零部件25、开封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5.3 ——主导产业:光伏、精细化工26、开封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含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黄龙园区)——所在市:开封市 14.23 ——主导产业:食品27、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14.5 ——主导产业:机械、食品农副产品加工、棉纺织服装业29、通许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9.4 ——主导产业:机电和纺织业30、尉氏县产业集聚区——所在市:开封市——规划环评面积(km2): 7.5、18.8(省规划面积) ——主导产业:纺织业、农副产品加工31、洛阳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5.3 ——主导产业:硅电子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32、洛阳工业产业聚集区(含洛阳工业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0.8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及新材料产业33、洛阳经济技术产业聚集区(含洛阳经济开发区) ——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9 ——主导产业:商贸和物流业34、洛阳市伊洛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50.1 ——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35、洛阳市洛龙科技园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21.9 ——主导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硅光电光伏,新材料36、洛阳市洛新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9.7 ——主导产业:机械加工,重型装备制造,新材料37、洛阳市石化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3.3 ——主导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化纤纺织产业、精细化工以及新能源和化学新材料产业38、洛阳市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4.9 ——主导产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重型机械及装配加工)、新兴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39、洛宁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5 ——主导产业:轻工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40、宜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2——主导产业:铸造和机械加工为主的重型装备配套产业、硅材料生产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和相应的配套产业41、新安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17.8 ——主导产业:能源铝产业、铝精深加工产业和以镁合金、钛合金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钼钨深加工产业为主导43、孟津县华阳产业聚集——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8.5 ——主导产业:电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机械制造44、汝阳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8.9 ——主导产业:新型建材,特种钢材,煤化工45、嵩县产业聚集区——所在市:洛阳——规划环评面积(km2): 7.7 ——主导产业:饭坡产业园规划以黄金、萤石等本地矿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

河南省各地市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介绍720(1)

河南省各地市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介绍720(1)

目录1 郑州市............................................................................ 41.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41.2 郑州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51.3 郑州航空港区.................................................................... 61.4 金岱工业园区.................................................................... 61.5 郑州国际物流园区................................................................ 71.6 郑州市金水区杨金产业集聚区...................................................... 71.7 白沙官渡产业聚集区(郑汴产业带)................................................ 81.8 上街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区.......................................................... 81.9 河南(巩义)回郭镇铝加式产业集聚区.............................................. 91.10 河南巩义规划豫联等工业集聚区................................................... 91.11 新郑市新港工业园区............................................................. 91.11 登封市汽车零部件工业园........................................................ 101.12 马寨产业聚集区................................................................ 101.13 荥阳市五龙产业集聚区.......................................................... 102 开封市........................................................................... 112.1 开封经济产业集聚区............................................................. 112.2 开封汴西产业集聚区.............................................................. 112.3 尉氏县产业集聚区............................................................... 122.4 杞县产业集聚区................................................................. 122.5 开封市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 122.6 开封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7 通许县产业集聚区............................................................... 143 洛阳市........................................................................... 143.1 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143.2 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 153.3 洛宁产业集聚区................................................................. 153.4 宜阳产业集聚区................................................................. 153.5 洛阳伊洛工业园区............................................................... 163.6 洛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173.7 开元门生态商务区............................................................... 173.8 洛龙科技园区................................................................... 173.9 洛新产业集聚区................................................................. 183.10 新安县万基产业集聚区.......................................................... 183.11 栾川钼钨精深加工业集聚区...................................................... 183.12 孟津华阳中心产业集聚区........................................................ 183.13 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193.14 偃师市产业集聚区.............................................................. 194 平顶山市......................................................................... 204.1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04.3 郏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204.4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 214.5 汝州市汝南产业集聚区........................................................... 214.6 叶县盐都产业集聚区............................................................. 214.7 宝丰县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224.8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 224.9 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区........................................................... 225 安阳市........................................................................... 235.1 安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235.2 安阳市新东产业集聚区........................................................... 235.3 安阳市纺织产业集聚区........................................................... 245.4 安阳县水冶产业集聚区........................................................... 245.5 滑县产业集聚区................................................................. 245.6 林州市产业集聚区............................................................... 245.7 汤阴县产业集聚区............................................................... 255.8 内黄县产业集聚区............................................................... 256 鹤壁市........................................................................... 266.1 鹤淇产业集聚区................................................................. 266.2 宝山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 266.3 金山产业集聚区................................................................. 266.4 浚县产业集聚区................................................................. 277 新乡市........................................................................... 287.1 新乡工业园区................................................................... 287.2 新乡市新东产业集聚区.......................................................... 287.3 新乡桥北新区.................................................................. 287.4 原阳县产业集聚区............................................................... 297.5 新乡经济技术集聚区............................................................ 297.6 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 297.7 长垣起重产业园区.............................................................. 297.8 获嘉县产业集聚区.............................................................. 307.9 封丘县产业集聚区.............................................................. 307.10 卫辉市产业集聚区............................................................. 308 焦作市........................................................................... 318.1 焦作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18.2 武陟县城东产业集聚区........................................................... 318.3 孟州市产业集聚区............................................................... 318.4 沁北产业集聚区................................................................. 328.5 修武县城南产业集聚区........................................................... 328.6 焦作博爱产业集聚区............................................................. 338.7 温县产业聚集区................................................................. 338.8 焦作山阳循环产业集聚区......................................................... 349 濮阳市........................................................................... 359.1 濮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59.2 濮东产业集聚区................................................................. 369.3 清丰县产业集聚区............................................................... 369.4 范县产业集聚区................................................................. 379.5 南乐产业集聚区................................................................. 379.6 濮阳县台商产业集聚区........................................................... 3710 许昌市.......................................................................... 3810.1 许昌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810.2 河南省(魏都)民营科技园...................................................... 3810.3 中原电气谷核心区.............................................................. 3910.4 襄城县城北工业集聚区.......................................................... 3910.5 禹州产业集聚区................................................................ 3910.6 长葛市城南产业集聚区.......................................................... 3911 漯河市.......................................................................... 4011.1 漯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4011.2 临颍县颖北产业集聚区.......................................................... 4011.3 漯河市沙澧产业集聚区.......................................................... 4011.4 漯河市东城产业集聚区.......................................................... 4111.5 漯河淞江产业集聚区............................................................ 4111.6 漯河市舞阳盐化工产业集聚区.................................................... 4112 三门峡市........................................................................ 4312.1 三门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4312.2 义马市煤化工产业集聚区........................................................ 4312.3 卢氏县产业集聚区.............................................................. 4412.4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 4412.5 渑池县产业集聚区................................................................ 4412.6 陕县产业集聚区................................................................ 4413 商丘市.......................................................................... 4513.1 民权工业集聚区................................................................ 4513.2 豫东综合物流集聚区............................................................ 4513.3 梁园产业集聚区................................................................ 4513.4 淮阳产业集聚区................................................................ 4613.5 永城市产业集聚区.............................................................. 4613.6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 4613.7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4613.8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 4713.9 睢县产业集聚区................................................................ 4713.10 兰考县产业集聚区............................................................. 4814 周口市.......................................................................... 4814.1 淮阳县产业集聚区.............................................................. 4814.2 项城市产业集聚区.............................................................. 4914.3 商水县产业集聚区.............................................................. 4914.5 扶沟县产业集聚区.............................................................. 5014.6 鹿邑县产业集聚区.............................................................. 5014.7 郸城县产业集聚区.............................................................. 5114.8 西华县产业集聚区.............................................................. 5114.9 沈丘县产业集聚区.............................................................. 5214.10 太康县产业集聚区............................................................. 5215 驻马店市........................................................................ 5315.1 驻马店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5315.2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 5415.3 驻马店市装备产业集聚区........................................................ 5415.4 遂平县产业集聚区.............................................................. 5515.5 新蔡县产业集聚区.............................................................. 5515.6 正阳县产业集聚区.............................................................. 5515.7 汝南县产业集聚区.............................................................. 5615.8 西平县产业集聚区.............................................................. 5615.9 驻马店平舆县产业集聚区........................................................ 5616 南阳市.......................................................................... 5716.1 南阳新能源产业聚集区.......................................................... 5716.2 邓州市产业集聚区.............................................................. 5816.3 淅川县产业集聚区.............................................................. 5916.4 唐河县产业集聚区.............................................................. 5916.5 桐柏县产业集聚区.............................................................. 5916.6 镇平县产业集聚区.............................................................. 6016.7 西峡县产业集聚区.............................................................. 6016.8 社旗县产业集聚区.............................................................. 6016.10 新野纺织产业集聚区........................................................... 6116.11 内乡县产业集聚区............................................................. 6217 信阳市.......................................................................... 6217.1 信阳市产业集聚区.............................................................. 6217.2 信阳市平桥产业集聚区.......................................................... 6317.3 信阳市明港产业集聚区.......................................................... 6317.4 信阳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 6417.5 信阳市上天梯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业集聚区........................................ 6417.6 新县产业集聚区................................................................ 6517.7 光山县官渡河产业集聚区........................................................ 6517.8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 6517.9 固始县史河湾产业集聚区........................................................ 6617.10 淮滨县产业集聚区............................................................. 6617.11 商城县产业集聚区............................................................. 6617.12 潢川县经济开发区............................................................. 6718 济源市.......................................................................... 6818.1 济源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6818.2 孔山产业集聚区................................................................ 68 1 郑州市 1.1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理位置:位于郑州市西北部,南临西流湖,北接邙山,东与环城快速路相联,西四环穿区而过,距市中心约12 公里,南距310 国道 2 公里,北邻连霍高速公路,距新建郑州国际航空港30 公里,对外交通条件优越。

集聚区基本情况汇报

集聚区基本情况汇报

集聚区基本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集聚区管理办公室的小明,今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所负责的集聚区的基本情况。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下集聚区的位置和规模。

我们所负责的集聚区位于市中心,总占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本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商贸中心。

集聚区内商务写字楼、商场、酒店、住宅小区等配套设施齐全,是众多知名企业和机构的总部所在地。

目前,集聚区内注册企业达到300多家,涉及行业包括金融、IT、教育、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其次,就业和人口情况。

由于集聚区商业氛围浓厚,大量企业的落户和业务扩张带动了就业需求的增加。

目前,集聚区就业人口已经超过10万人,其中有一大部分是研发、销售和管理等高薪岗位。

同时,员工的平均年龄较低,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青年,造就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工作环境。

第三,交通设施和物流优势。

集聚区周边道路网密集,交通便利,可方便地连接市内各个主要交通枢纽。

同时,集聚区附近还有一座主要的物流园区,为企业提供便捷快速的物流服务,这为企业的发展和货物运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第四,公共设施和社区服务。

集聚区内有多家医院、公园、学校等公共设施,为员工和居民提供了全面的生活保障。

此外,集聚区还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各种便民服务,如快递代收、居民活动组织等,为员工和居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发展集聚区的产业优势,吸引更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落户,提升集聚区的产业集聚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加强交通、绿化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和员工的生活质量。

我们将积极引进外籍人才和专业人士,为集聚区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创新力量。

以上就是对集聚区基本情况的汇报。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集聚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发展和生活环境。

谢谢!。

新版灵宝城市总规评估.pdf

新版灵宝城市总规评估.pdf

目录第一章前言 (1)1.1灵宝市概况 (1)1.2当前规划背景 (4)1.3评估范围与内容 (5)1.4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6)第二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概述 (8)2.1规划背景 (8)2.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8)2.3中心城区规划 (12)第三章灵宝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实施情况 (14)3.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实施情况 (14)3.2中心城区规划实施情况 (17)3.3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述 (29)第四章发展条件变化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 (31)4.1政策法规调整后的影响 (31)4.2产业集聚区建设对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的影响 (34)4.3相关规划修订的影响 (35)4.4 区域基础设施改善的影响 (38)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39)5.1 评估结论 (39)5.2调整建议和措施 (42)第一章前言1.1灵宝市概况1.1.1区位概况灵宝市位于河南省西部边缘,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市域东西长76.4公里,南北宽68.7公里,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

灵宝南依小秦岭、崤山,同洛南县、卢氏县、洛宁县接壤;北临黄河与芮城县、平陆县隔河相望;东与陕县毗连;西与潼关县为邻。

灵宝市区位于弘农涧河的冲积平原上,女郎山脚下,东西皆塬。

市区东距省城郑州市299公里,距洛阳市175公里,距三门峡市53公里;西距西安市217公里,距潼关城区77公里,南距卢氏县城区81公里。

1.1.2交通概况灵宝市城区周边对外交通较为便捷,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为东西方向,城区附近东西向有亚欧大陆桥陇海铁路和310国道贯穿东西,连霍高速公路、郑(州)西(安)客运专线距城区也只有十几公里,使灵宝城区向东可直达郑州、三门峡、洛阳等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向西可直达西安、兰州等大城市,南北向有209国道穿川口组团而过,向北可达山西、内蒙古,向南可达湖北、湖南、广西等省份。

1.1.3自然条件概况1.气象灵宝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总的概括是:冬长寒冷雨雪少,春短干旱大风多,夏季温热暴雨集,秋至晴和日照长。

城东产业集聚区简介2015.2.16

城东产业集聚区简介2015.2.16

灵宝市城东产业集聚区简介一、基本情况灵宝市产业集聚区是经河南省政府批准的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设立“一区两园”,分别是城东产业集聚区和豫灵产业集聚区。

城东产业集聚区位于灵宝市区东3.5公里处川口乡境内,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集聚区西接灵宝市区,东邻阳店镇,南依燕子山,北望函谷关。

310、209国道穿境通行,三淅高速环区而过。

集聚区分为起步区1.2平方公里,发展区2.0平方公里,控制区3.7平方公里。

集聚区的功能定位以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林果业精深加工及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新兴接续产业为主导产业。

2010年3月,集聚区的规划和环评先后通过了省、市有关部门评审。

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4年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3亿元,利税1497万元,新增从业人员2796人,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52亿元,科研经费支出5152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灵宝市城东产业集聚区自2010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基础设施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建成总长10公里的七条道路;灞底河大桥总投资6000万元,目前已建成通车;灞底河治理项目总投资4.5亿元,河道长4公里,目前已开工建设,计划两年内建成投入使用;电网架设改造项目总投资650万元,目前已完成10KV供电线路6公里;自来水厂,总投资8500万元,目前已经建成并正常供水;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日处理污水1万吨,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污水管网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总长3.4公里,其中顶管施工1300米,明挖施工2100米,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垃圾中转站项目总投资700万元,日储运垃圾100吨,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

四、标准厂房建设标准厂房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共23栋,其中3栋为两层厂房,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每栋厂房长108米,宽36米,单层厂房高9米,双层厂房高11米,单层厂房室内净面积3888平方米,厂区内配套建设有办公楼和职工宿舍楼等。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概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概况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基本概况三门峡产业集聚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成立于2006年5月,是省委、省政府批准的首批产业集聚区之一,是全省重要的铝工业、节能照明产业基地和全省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集聚区。

集聚区下辖1个办事处,18个行政村,现有人口6.26万人,行政区域面积10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9平方公里。

现有企业112家,从业人员10562人,拥有大唐电力、开曼铝业、恒康铝业、鹏飞电子、西北管业、缘份果业、亿龙机械、三门峡化机等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铝工业、节能照明、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2010年,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河南示范产业集聚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三门峡铝冶炼及加工特色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

2006.5-2008.12,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夯实基础阶段。

集聚区成立之初,我们就始终坚持以项目建设统揽全局,按照“边搭建班子,边开展工作”的思路,逐步健全工作机构,边规划、边建设、边招商,完成了第一批所辖行政村的顺利移交,理顺了与周边县市及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建立健全了项目入驻协调服务机制,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制完成了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七个规划;共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26个,累计完成投资44.49亿元;建成道路10公里,形成了“两纵三横”的交通网络,集聚区城市框架初步呈现。

2008.12-2010.12,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发展上台阶阶段。

尤其是省、市关于加快集聚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后,我们建立健全了工作部门,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一批工作人员,充实了工作力量,以省市开展的“大招商”、“项目建设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坚持“大员上前线”和“两个80%”工作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扎实推进“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建设,集聚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简介
一、基本情况
灵宝市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16.83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之一,产业集聚区为“一区两园”,即:城东产业园区和豫灵产业园区。

产业集聚区以果食品精深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为重点,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真正使其成为产业升级转型的先导区和集中区。

城东产业园区:位于川口乡,园区规划面积6.9平方公里,范围控制在陇海铁路以西,G209线以东,东水头村线以南,川口村以北,园区规划期限为2009—2020年,起步区面积1.2平方公里,发展区面积2平方公里,控制区面积3.7平方公里。

产业发展以果食品加工业、机械电子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豫灵产业园区:位于豫灵镇,规划建设用地总面积9.9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5.5平方公里、发展区2.4平方公里、控制区2平方公里。

涉及7个行政村。

产业发展以有色金属采选、冶炼、精深加工为重点,打造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河南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二、2011年工作情况
2011年,产业集聚区共完成投资39.2亿元,其中城东产业园区完成投资8.47亿元,豫灵产业园区完成投资30.73亿元;入驻企业8家;实现利税9012万元。

(一)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今年,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68亿元。

道路建设方面,城东产业园区在燕山大道、经一路、纬二路、纬四路已经建成的基础上,6月份又开工建设了纬六路,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80%,五条道路总长8.3公里。

豫灵产业园区按照建设发展规划,建设了振兴路、工业路、金镇路,三条路总长8.1公里,目前金镇路已铺筑沥青70%,振兴路开始铺筑沥青,工业路完成12%灰土铺筑。

标准化厂房建设方面,城东产业园区总投资1.8亿元建成23幢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外绿化、硬化等配套工程建设。

同时,配套建设的职工公寓正在加紧建设中。

豫灵产业园区开工建设的两层共高11米的标准厂房于5月份完工,一层面积1620平方米,高5米,两层共计3240平方米。

为了方便企业入驻,又为标准厂房配套建设了5间三层共计15间的职工住宿楼和办公楼。

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总投资8500万元的城东产业园区日供水5万吨的供水厂和自来水厂正在抓紧建设,目前供水厂的引水工程已于9月28日正式试水成功,初步具备供水能力,自来水厂正在紧张施工,预计2012年1
月份建成供水;污水处理工程已与深圳水务集团等公司进行了洽谈,拟采取BOT模式建设,目前已形成框架协议,有望近期入驻。

豫灵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天然气等配套设施正在和多家专业公司进行洽谈。

(二)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今年,我们按照两个园区的产业定位,积极培育特色经济,推进企业群体成长、提高产业集聚度。

城东产业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20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初步形成了果食品加工、电子、服装产业基地。

今年新上项目4个,总投资19.56亿元。

豫灵产业园区今年共建设项目9个,其中新建项目4个,续建项目2个,试验项目1个。

新入驻的项目分别是总投资1.2亿元的灵宝市华康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0吨黄姜皂素项目、总投资1.6亿元的豫灵中京燃气公司天然气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的东方矿业日处理300吨尾矿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的欣茂矿业多金属综合回收项目。

续建项目有总投资2000万元的现代建材管业暨商贸楼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的汇鑫矿业含锌废渣综合利用项目。

此外,微晶玻璃研发项目正在进行中试,目前中试设备已定制,正在安装,待中试成功后,建厂进行规模生产。

(三)招商方式不断优化,项目引进成效明显。

围绕园区的产业定位,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节会
招商、网络招商、委托招商、资源招商。

今年以来,集聚区共接待深圳、上海、郑州、福建等地客商8批300余人次。

除了“请进来”邀请客商考察投资外,还积极“走出去”,参加各种商贸投资洽谈会,签订项目协议。

今年派出招商小分队分赴深圳、厦门、上海、广东、哈尔滨等地有目的地进行招商引资,取得了良好效果。

目前,与深圳水务集团洽谈,采取BOT模式建设的城东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已形成框架协议,有望近期入驻;与郑州雅雅方便面公司洽谈已取得初步成果,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方便面厂;赴哈尔滨与中惠地热集团,与达芙妮化妆品公司洽谈,都有初步成效。

(四)迁村并点逐步实施,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产业集聚区村庄搬迁涉及豫灵产业园区内的姚子头村下姚自然村,为加快集聚区建设,保证入驻企业建设用地需要,我们对该村实行整体搬迁。

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在该村东南建设,占地105亩,配套生活设施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

(五)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并完善了市级领导、集聚区管委会、责任乡镇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每月召开项目建设推进会、产业集聚区联席会议等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推进制的意见》。

健全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例会制度,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定期不定期召开
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工作例会,听取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同时,加强了督促检查,实施了项目建设“一月一通报,每周一督查”的督促机制,全市产业集聚区的政策体系和推进机制逐步健全、日益完善。

三、、2012年工作打算
一、以规划为先导,引领集聚区科学发展。

严格落实产业集聚区各项规划,科学做好集聚区内部布局,坚决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布局混乱现象,确保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形成一园一业、一园一品格局。

对于在建设过程中确需调整的,积极向省各部门汇报,抓紧进行调整。

同时做好集聚区规划与全市十二五规划的衔接,特别是在产城融合方面的规划。

二、以道路供水为重点,促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通过采取“BT”模式等多种筹资渠道,加快道路、供排水、污水管网、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城东产业园区纬六路建设,续建纬四路,开工建设纬八路、经二路;协调做好供水厂、自来水厂建设,保证如期供水;积极与深圳水务集团洽谈,做好污水处理厂开工准备工作。

豫灵产业园区力争3月份建成工业路。

同时,加大移动基站、供水、供电、
污水处理厂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中京天然气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三、以产业集群发展为导向,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一是抓招商。

围绕园区的产业定位,把重点放在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高科技项目、高税收项目和高成长型项目上,实现产业集聚,做到招大引强。

明年计划引进入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城东产业园区5个,豫灵产业园区5个。

二是抓进度。

按照时间节点要求,能快则快,能早则早,确保完成建设进度。

城东产业园区入驻各项目要在确保质量的情况下,赶工期、促投产。

豫灵产业园区重点加快华康实业公司黄姜皂素项目一期项目建成试产,同时在黄姜皂素基地建设中,出台一系列鼓励奖补政策建成满足供应的原料基地,确保项目早投产、早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