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污染土壤重金属分布

合集下载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治理技术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治理技术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治理技术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治理技术一、引言土壤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农业生产、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近年来,我国土壤面临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以及治理技术,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参考。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源: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重金属污染物,如铅、镉、铬、锌等。

2. 农业投入源: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投入物质中含有少量的重金属元素,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重金属积累。

3. 城镇化发展源:城市化过程中,高密度人口聚集和大量的建设活动使得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到土壤中。

4. 生活废弃物源:生活垃圾、养殖场粪便等生活废弃物的堆肥和填埋过程中,重金属元素也会进入土壤。

三、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和特点1. 现状: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普遍存在,严重超标的地区有限,但受到影响的面积广泛。

据统计,我国60%以上的耕地和30%以上的园林绿化土壤已超过土壤质量标准。

2. 特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布不均匀: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集中在工业和农业生产密集地区。

(2)难以清洁:由于重金属对土壤的固定效果较好,一旦受到污染很难被彻底清除,需要长期治理和修复。

(3)生物富集:土壤重金属对农作物、植物和动物具有一定的富集能力,通过食物链可能会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四、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结合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治理技术:1. 土壤修复技术:(1)植物修复:通过选择一些具有重金属超富集能力的植物,如石竹、大豆等,种植在受污染土壤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一文旨在全面解析中国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评估其污染状况,并探讨可能的环境影响。

重金属,如铅、汞、铬、砷等,因其对环境和生物的毒害作用,一直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

农田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其重金属含量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本文首先对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际情况,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包括污染程度、污染范围、污染来源等方面的内容。

文章还探讨了重金属污染对农田生态系统、农产品质量以及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重金属污染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农田土壤污染方面,由于其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因此,近年来,中国学者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许多学者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对中国不同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南方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较高,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还受到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建立了多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

其中,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等。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中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摘要:依托收集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案例资料,建立了我国138个典型区域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库,并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测算了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况。

研究表明:(1)我国耕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概率为16.67%左右,据此推断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占耕地总量的1/6左右;(2)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别中,尚清洁、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比重分别为68.12%,15.22%,14.49%,1.45%,0.72%;(3)8种土壤重金属元素中,Cd污染概率为25.20%,远超过其他几种土壤重金属元素;此外,也有一些区域发生Ni,Hg,As和Pb土壤污染,但是Zn、Cr和Cu元素发生污染的概率较小;(4)辽宁、河北、江苏、广东、山西、湖南、河南、贵州、陕西、云南、重庆、新疆、四川和广西14个省、市和自治区可能是我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多发区域,特别是辽宁和山西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尤其严重。

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耕地;污染概率过去的50年中,大约有2.2万t的Cr,9.39×105t的Cu,7.89×105t的Pb 和1.35×106t的Zn排放到全球环境中,其中大部分进入土壤,引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和生活废水排放、污水灌溉、汽车废气排放等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重金属污染不仅能够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还能够抑制作物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致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更为重要的是,重金属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迁移到动物、人体内,严重危害动物、人体健康。

镉米、砷毒、血铅等重金属污染危害近年来常见诸报道,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土壤污染中倍受关注的公共问题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和“骨痛病”被查明分别由重金属Hg 和Cd污染引起后,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精品推荐】我国土壤铬污染现象严重的地区有哪些

【精品推荐】我国土壤铬污染现象严重的地区有哪些

我国土壤铬污染现象严重的地区有哪些
小编希望我国土壤铬污染现象严重的地区有哪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铬及其化合物会引起的环境污染,对人体产生伤害,我国土壤铬污染现象严重的地区有哪些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铬盐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之一,其系列产品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一类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高级合金材料、电镀、皮革、颜料、香料、印染、陶瓷、防腐、催化、医药等多种部门,涉及国民经济商品品种的10%。

在国际上被列为最具有竞争力的8种资源性原料之一,我国每年需求量为20多万吨。

但同时,其产生的铬渣又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重金属工业污染源之一。

铬污染的害处
误食饮用含铬的食物,会导致腹部不适及腹泻等中毒症状,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呼吸进入,对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咽炎、支气管炎等。

水污染严重地区居民,经常接触或过量摄入者,易得鼻炎、结核病、腹泻、支气管炎、皮炎等。

铬污染的分布
我国土壤铬污染现象严重的地区主要是铬的开采、生产的地区。

中国已查明的56。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下人体健康 受损很难严重 到这个程 度, 因为它是长期高镉摄取量所导致
的后 果 , 只有 厂 矿周 边 的严 重 污 染可

人类的健康? 加之信息的不对称 , 公 众更加感到茫然, 甚至恐慌。 早在2 0 0 6 年, 原国家环保 总局
在 电视 会 议 上 公布 , 中国耕 地 遭 受重 金 属 污 染 的面 积 占耕 地 总 面 积 的 十 分 之- . 年 生产 重 金 属污 染粮 食 1 2 0 0
发展年会上, 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 本太透露说, 目前中国的环境污染仍 然严重, 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 . 5 亿 亩, 污灌污染耕地3 2 5 0 万亩, 固废堆 占地2 0 0 万亩 , 合 计约 1 0 %的耕地面
积 重 金 属超标 问题 突 出。 更 有学 者 认
中豳2 0 1 4
视 界
・2 9 {
以达 到 2 . 5 p , g / g肌 酸 酐, 这 会 导致 4 %
以上 的人 肾功 能 不全 , 随后, 持 续 的 镉摄 取 将 导 致死 亡率 增 加 。 因此 , 对 重 金 属 超 标 食 品 的食 用并 不会 立 即导致 人 体 健康 受损 , 但 长 期 的哪 怕 是 低 剂 量 的 摄 取也 将 会
之一 ) 正受 到 重 金 属 污染 的威 胁 , 而 广 东 省 未受 重 金 属 污 染 的 耕地 仅 有 1 1 %左 右 。 2 0 1 1 年l 1 月7 H, 在 广州 召开 的2 0 1 1 年 中华 环 保 民 间组 织 可 持 续
健 康受损 的关 注, 也就 是 “ 低剂量
中,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最受 瞩目。 近年来, 媒 体的报道、 学者的呼吁和
污 染信 息 的披 露 , 将土壤 重 金属 污染 这一 议 题 炒 得火 热 。 人们 开 始 忧 虑 , 土壤 重 金 属 污 染 问题 是 否 已经 危 及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南、西南土壤污染问题梳理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南、西南土壤污染问题梳理

工矿企业用地土壤环境污染地块、受污染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东北老工业基地(1)土壤污染状况东北老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生产煤炭、钢铁和石油。

其中辽宁主要以钢铁和机械重工业为支柱;吉林以汽车和新兴的生物医药为主;黑龙江以石油和煤炭为重。

由于长期进行重工业、采矿及石油开采活动,使得重金属、石油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长期累积,造成了东北老工业基地严重的土壤问题。

辽宁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域,重工业分布密集且类型较多,其由于工矿企业造成的土壤污染问题主要分为两种。

一是工业冶炼与采矿区土壤污染。

开采于1972年,1982年,1991年和2001年的辽河油田周边土壤中石油含量为4789.86-32491.31mg/kg,是国家农业标准临界值(500mg/kg)的9.6-65倍。

辽宁省东部山区岫岩、宽甸、凤城3个县重污染区占30.05%,中污染区域占29.42%,主要原因是当地受到高度频繁的采矿和冶炼活动影响。

辽宁葫芦岛八家子铅锌矿区附近土壤中镉(Cd)超标率达100%,铅(Pb)超标率达66.7%;丹东市青城子铅锌矿区附近土壤中铅(Pb)超标率达到66.7%。

二是城市典型工业区土壤污染。

城市典型工业区的大部分工业企业由于生产史较长,“三废”排放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较高且种类繁多,城市土壤环境作为大气、水体和固体废物重污染物的重要受纳体,重金属等污染物会在土壤中长期滞留。

沈阳冶炼厂厂区及其周围土壤表层土壤(0-20cm)中镉(Cd)、铅(Pb)、铜(Cu)和锌(Zn)平均含量分别为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GB15618-1995)的74.92,2.27,4.07和3.15倍,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达到了55.05.此外,葫芦岛锌厂附近镉(Cd)超标率达100%,铜超标率达20%。

说明辽宁省城市典型工业区的土壤环境已长期严重地受到重金属的复合污染。

吉林省同样属于典型的工业城市,在吉长公路及松花江沿岸分布着多家大型工厂,如:长春汽车厂、吉林造纸厂、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吉林热电厂、冀东水泥厂、吉林铁合金厂、吉林化纤厂、吉林燃料乙醇、天合实业有限公司等等。

环境中重金属元素镉概况

环境中重金属元素镉概况

0.12
0.37-6.97 0.98-11.95 0.006-0.87
5.66
7.42
0.462 0.053 0.172
2.15-6.47 3.64-12.8 0.25-1.31 0.032-0.08 0.044-0.8
2.56
4.94
0.375 0.067 0.119
Cd在细胞中的分布
近十来年不少学者研究报道, 根所吸收的重 金属中有70%~90%累集在根尖细胞壁上。 杨居荣等1993年的研究表明,Cd在黄瓜、菠 菜 中 的 可 溶 成 分 所 占 比 例 较 大 , 为 45% ~ 69%, 沉 积 于 细 胞 壁 的 成 分 占 2.5% ~ 21.0%, 而Pb有77%~89%沉积于细胞壁上,可溶成 分只占0.2%~3.8%。
农业土壤中镉的输入与输出
1.2典型农业土壤中镉的含量
我国不同类型土壤中镉含量
1棕壤;2褐土;3黄棕壤;4棕色石灰土; 5红色石灰土
部分国家和地区土壤镉标准源自稻草样本重金属含量抽查mg/kg
采样地址 宁化下沙 永安三星 明溪夏阳 泰宁大田 尤溪洋中梅峰
Pb
Cd
Hg
As
4.53
0.68
0.24
1.74
2.24
0.78
0.09
3.62
2.02
0.45
/
1.91
2.34
0.34
0.10
0.53
1.88
0.23
0.10
0.20
白云石粉中重金属含量mg/kg
9 8 宁 化 泉 上 9 9 建 宁 溪 源
A s 0 .3 6 3
0 .3 1 7
H g 0 .0 5 3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报告分析今天,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一份《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却让我们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担忧起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物超标率为19.4%,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和多环芳烃成为罪魁祸首。

作为百姓“米袋子”、“菜篮子”的耕地土壤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甚至威胁到我们每天食用的蔬菜、水果、粮食这些“舌尖上的安全”。

或许这些污染并不像烟囱中冒的黑烟、河流里淌的污水那么直观,但它们的确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土壤现状上周,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南方土壤污染重于北方,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10.4%。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

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1.6%、2.7%、2.1%、1.5%、1.1%、0.9%、4.8%;六六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据了解,这是首次进行的全国性土壤污染普查,环保部自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开展了历时8年的调查。

以下几组数据特别值得关注: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重金属污染事故在全国范围内皆有报道!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工业化发展,使西部地区产生严重的土壤污染。

西部地区土地的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如汞、镉、砷、铜、铅、铬、锌、镍等,其中云南,四川,甘肃白银市市、内蒙古河套地区污染较严重,云南地区
单个元素超标率在30%以上的达到37个县,而在河套地区共有近30万人受砷中毒威胁。

西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源主要包括:
(1)废弃的油田、矿场以及矿场的尾矿通过排水和土地渗漏等渠道扩散到周围土地,使土壤遭受污染。

(2)由于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引进流域水进行灌溉是主要方式,河流中的工业废弃物及重金属经过灌溉方式进入农田土壤环境,进而污染土壤。

(3)西部地区重污染企业的土地污染主要是由于生产中的遗洒、废物堆埋、气态污染物沉降既污水下渗等原因日积月累长期污染引起的。

由于西部地区拥有广袤的土地及矿山林地,所以西部地区所产生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适合采用生态修复工程,如新余市废旧铅锌矿和铁矿区治理
和陕西凤县铅锌镍污染土壤修复示范工程采用生态修复的方法,集中连片开发,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不仅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及经济效益,更是美化了环境。

东北地区
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东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Pb,Hg,Cd,As,Cr污染,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污水灌区、旧工业区及城市郊区,究其原因,概述有以下几点:
(1)工业来源主要是冶炼、电镀、染料的工业废水,以及工业废气物随着空气水和固体垃圾进入土壤
(2)农业上的主要来源是一些矿质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特别是在是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的集中地
(3)工矿区废弃物排放以及汽车尾气的沉降
(4)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和堆置也是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对东北地区发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污染源作初步的界定:污染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工业区和农药化肥使用较多的城乡结合部。

工矿生产、污灌、大棚作业等是造成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大部分的污染源分布在黑龙江省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北部分布较少,有两个重要的污染地,一个分布在哈尔滨市化工区的玉米地,玉米地靠近化工区的化工二厂,存在废弃物堆放、粉尘沉降、污水灌溉等情况,此样点中同时还存在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复合污染;另一个分布在绥化市一大棚地,这可能与农药集中施用有关。

针对于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东北地区做了一些试点项目,所运用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根据分级分类处理的原则,将区内不同区块、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分成三类:特重污染地块一处,该部分污染土壤将参照危险废物进行处理。

把被污染的土壤挖出来后封闭式运到垃圾填埋场填埋;重污染块污染土壤将进行就地密闭封存处理;其余的中、轻污染地块,将采用硬覆盖、绿化覆盖和渗沥液收集处理技术及相应的工程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在地下建设特殊刚性防渗层和地下水污染处理设施,控制土壤对地下水的进一步污染。

华南地区
调查显示,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珠三角部分城市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华南地区主要存在铜、砷、锌、镍、铅、镉、汞等重金属污染,主要的污染源为:
(1)石化、冶金、电镀印染、农药制药等企业进行搬迁、关闭或停产,这些企业搬迁或关闭后遗留的场地存在着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2)城市郊区农田使用污水进行灌溉,造成农田重金属污染
(3)工业“三废”排放、各种农用化学品使用、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污染物通过大气、水体进入土壤
污染土壤的修复应该进行根据其污染源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来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
对于距离城市较远的偏远的矿区适合用植物修复的方法比如超累积吸收植物籽粒苋来吸收转化土壤中的镉
而对于由于化工厂搬迁遗留的场地或三废的排放等所造成的土壤污染修复可采用物理方法及化学稳定、化学淋洗及气相抽提的方法来达到快速修复效果。

长三角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据调查,南京郊区有30%的土地遭受到污染,浙江省17.97%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杭嘉湖平原污染面积达到14.3%,长三角地区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
主要污染源为
(1)工业区的搬迁及工业三废的排放
(2)电子垃圾电子废弃物掩埋处理及农药、化肥、污灌污泥的利用
(3)汽车尾气的排放及机动车轮胎的磨损
长江三角洲地区由典型工业污染源引起的局部重度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从降低重金属有效态的角度,无法达到治理和调控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只
能从土壤中将其彻底去除。

适用于该类型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与调控的措施有工程修复和植物修复等,而局部重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可采用的工程修复方法有客土、换土、翻土以及去表土法,热处理、动电修复和淋洗等方法,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土壤出现较大面积的重金属潜在污染的特点可采用化学钝化及农业生态措施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规范
土壤污染控制的技术标准是土地污染防治体系完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在土壤污染监测监控、土壤污染监测监控、环境风险评价及土地修复技术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善的技术指南及标准,一系列暂行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指导方针还在试用及征求意见当中,比如:《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主要用于污染场地的调查和污染确认,并为场地风险评估和污染场地修复的调查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在场地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确定场地的风险,提出场地的风险管理目标。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规定了实现场地风险管理目标的技术筛选等方法。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作为工具性标准为上场地的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提供技术支撑,规定了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筛选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的原则、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

借此,我们总结了一些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并提出合理修复技术来指导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

首先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选择则应综合考虑场地污染的复杂性和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土壤本身的特性等因素
(1)如果场地是多种污染物共存的复合型污染,首先应根据单一污染物分别选择修复技术,然后将多种技术进行组合;污染物浓度较高时,一般应选择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污染物浓度较低时,一般应选择生物修复技术。

(2)污染场地急需使用,污染面积较小,属于重度污染的土壤适合换土法和客土法,轻度污染可用深耕翻土法
(3)对于多孔性、易渗透,有机质含量低,大面积、重度污染轻质土或砂质土土壤的修复适合用化学淋洗技术
对于污染面积较大,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污染程度较重的土壤比如重度污染农田、建筑用地等适合用化学钝化技术
(4)对于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较大,污染的土层厚度低于20cm,土壤污染的类型单一,不存在有机无机复合污染,修复的年限可以较长的土壤修复,特别是对于一些矿山土壤的修复适合用植物修复技术或生态工程
土壤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相关试行法规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征求意见稿)规定: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划分四类用地土壤:农业用地土壤: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等地土壤。

居住用地土壤:城乡居住区、学校、宾馆、游乐场所、公园、绿化用地等地土壤。

商业用地土壤:商业区、展览场馆、办公区等地土壤。

工业用地土壤:工厂(商品的生产、加工和组装等)、仓储、采矿等地土壤。

并提出来对于不同用途的土地重金属含量限值。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规定了对于展览会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重金属含量限值污染土地处理后,修复土壤所含重金属含量可按下表来指导土壤的新用途!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限值单位m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