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的影响
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丰富的文化之一,它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哲学、艺术、文学、医学和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不仅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还塑造了现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伦理道德,如孝道、仁爱、忠诚和诚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不仅在古代社会中被普遍尊重和遵循,也对现代社会的伦理行为和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尊敬长辈、孝顺父母和关心他人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得到高度重视。
这种价值观的传承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艺术和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在绘画、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表达方式,深深影响了现代艺术创作。
例如,中国古代绘画的笔触和色彩运用,以及诗词的韵律和表达手法,都对现代艺术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此外,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医学和科技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的医学理论和医药知识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中医的针灸疗法和草药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疗实践中。
此外,中国古代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和农业等领域的贡献,也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基础。
最后,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组织也有影响。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提倡了和谐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
这种思想影响了现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行为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视家族和社区的观念,也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国的家族企业和社区组织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对道德价值观、艺术和文学、医学和科技以及社会结构和组织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
这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影响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些文化传承了几千年,其中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
这些传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不能忽视,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一、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孔子提出了“以教其道,不以丧其俗”的思想,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方法。
这些思想理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
如今,中国教育是全国的重点工程,但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教育系统也在不断改进中。
也许许多中国家长觉得,现代教育已经慢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过度强调应试,忽视了学生创造力、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倡导的“道德教育”、“诗书礼仪”的教育方法,注重人性的修养和全人教育,强调德育和智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出一个有道德、又有才干的新一代。
二、传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历程悠久,是东方文学文化的重要代表。
古典文学一直是中国文学的典范,对中国文学和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今,与飞速发展的新科技相比,中国传统文学面临很大的压力。
但是我们无法忽视传统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传统文学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宝库,它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无论是诗、词、曲、歌、小说还是戏曲,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学作品蕴含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三、传统文化对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在绘画、书法、音乐、表演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
它倡导的是“用意”;提倡的是“合适而不追求完美”;注重人文精神的倡导;崇尚典雅、庄重、朴素的审美情趣。
这些美学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历史上的艺术发展。
作为当今中国艺术的传承者和发展者,我们应该不断地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
四、传统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社会习俗和礼仪是世界民族之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它引导人们在各个方面做人、处世。
古典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古典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愈发快节奏,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文化习惯都在发生着诸多变化。
然而,尽管现代化进程已经深入到血液和思维之中,人们对古典文化的重视依旧没有减少。
事实上,古典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愈加明显。
一、古典文化的价值观贯穿现代社会古典文化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累积的精髓,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底蕴。
在当今社会中,尽管我们拥有了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先进的技术,但古人凝聚的价值观却通过不同的渠道传承了下来。
比如孔子的“仁爱”、“孝道”、“忠信”等思想,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在社交场合、家庭教育、职场交往等方面,这些价值观一直被人们所尊重和追求。
尽管社会价值观与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但始终是以人为本,古典文化秉持“天人合一”的思想信仰,人的价值观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古典文化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二、古典文化的文学艺术影响深远在文学艺术方面,古典文化同样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诸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著,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意义,早已不仅仅局限在文学艺术领域。
这些经典名著中所表现的人物性格、人际关系、情感表达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影响了大量的文学、影视作品创作。
同时,中国的诗词、歌曲、戏曲等传统文化形式也在现代社会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随着电子媒体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音乐与艺术,诸如京剧、评剧、黄梅戏等传统形式,受到了更广泛的喜爱和推崇。
三、古典文化的科技创新影响明显古代科技创新是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却同样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很多现代化的科技创新,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都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成果。
这些科技创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使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能,更是一种知识体系,包含良好的科学精神、审美品味和工匠精神。
古代科技创新必然与文化有紧密联系,而现代的科技创新必然需要在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在我国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时代的文化精华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形成了我国的文化传统。
那么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来说有哪些影响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欢迎阅读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但由于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存在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
如:是非、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行为成为社会公害。
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思想造成极大影响。
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学校德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素质教育实效。
这已成为时代的疾声呼唤。
一、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堪忧现代中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在较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物质成果,却不懂成果来之不易。
他们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但相当一部分人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素质较差。
他们注重自我、看重功利、道德取向多元化。
有的把家长职位的高低、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劣、生活消费的层次作为个人价值的体现。
我们曾在中学生中做过调查,当问及他们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是否愿意牺牲个人利益时,19.3%的中学生表示不愿意或基本不愿意,32.1%的学生认为,人应该及时行乐,不要顾及其他;45.4%的学生崇拜的是文体明星,崇拜革命伟人的只有24.6%,个别人追星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社会公德方面,有些学生存在着行为和认知上的脱节,认为社会公德可有可无,甚至还有人认为社会公德是一种没有必要的束缚,限制了人身自由;有的学生对帮助他人和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态度冷漠。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道德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和人际关系。
尊
重长辈、孝顺父母、尊重师长等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仍然重
要,影响社会的家庭、教育以及职场伦理。
2.社会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
尊重
他人,注重集体利益,凝聚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影响社会
的社交互动、商业合作和公共秩序。
3.古代哲学思想:诸如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仍然在
现代扮演着重要角色。
儒家的仁爱和和谐观念、道家的自
然与平和观念、佛家的慈悲与修行观念等,对人们的心灵
修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
4.艺术和文学:中国传统文化以其丰富的艺术表达形式和文
学传统,对现代艺术、文学和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音乐、戏剧、诗歌等形式在现代艺术创作
中仍然有重要的地位。
5.中医药与健康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体系和养生观
念对当代健康领域有影响。
中医药的治疗理念、健康保健
方法和食物疗法等逐渐被现代医学所接受和研究。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丰富了社会的道德伦理、社会关系和价值观念,还丰富
了艺术和文化产业,并为健康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实践经验。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与传承古代中国文学历经漫长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体系。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传承。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并揭示其传承的重要性。
1. 古代文学发展的背景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和口头传承。
随着文字的出现和书籍的兴起,文学开始以书面形式进行传播和发展。
从《诗经》、《楚辞》到《离骚》、《红楼梦》等经典作品的出现,古代文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影响现代文学的思想体系古代中国文学注重人类情感、道德伦理和哲学思考,这些思想体系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现代作家在创作中借鉴了古代文学的思想观点,以表现人物内心的世界和社会的现实。
2.1. 人类情感的描绘古代文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各种人类情感,如爱、恨、喜、怒、哀、乐等。
这种情感的描绘方式对现代文学影响极大。
例如,古代诗歌的山水描写和爱情抒发,成为了诗人们灵感的源泉,延续至今。
2.2. 道德伦理的探究古代文学中道德伦理的探究,使现代作家能够关注人性的善恶、生死、荣辱等重要问题,以此对社会进行批判或反思。
这种道德伦理的探究贯穿于许多现代文学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考。
2.3. 哲学思考的提供古代文学中,哲学思考较为突出,如儒家、道家和佛家等思想体系的影响。
这种哲学思考使得现代文学作品得以超越表面的现实,从宏观的角度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宇宙间的真理。
3. 文学形式的继承与创新古代中国文学在形式上的发展也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的形式多样,如散文、诗歌、小说等,为现代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样式和表现手法。
3.1. 古代诗词对现代诗歌的影响古代中国诗词的精巧结构和语言的韵律给现代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模板。
现代一些重要的诗人,如北岛、余光中,受到了唐诗、宋词的启发和影响,他们的作品延续了古代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抒发。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在经历了上世纪初的浩劫之后,虽百废待兴,但精华尚存。
进人21世纪,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又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频繁出现。
尤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了拥有五千年文化背景的大国魅力,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其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中国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如何处理时代精神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像西方一样互相融合,还是学习日本的双轨制?这一系列的问题关系到当代中国文化的定位和重建。
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兴起,已成必然,后现代文明已见端倪,必将延伸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传统与现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诗”、“书”、“礼”、“仪”的现代定义。
但在此种情况下应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讲究使用传统文化的条件和范围,并非大用特用和滥用。
同时也要与中国当代的具体国情相符合。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在构建新的文化体系中无疑是发挥作用的,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个文明的发展都不能与其之前的传统文化相割裂,或多或少的都在不断地发展和传承着,孤立发展的文化体系是不可能存在的。
针对近些年来出现的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滥用的情况,我们要在思想体系中树立严格的定义。
中国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可以任意地融合各种文化和风俗。
更不是日本,可以双轨制地发展双重文化。
我们要想沿着正确的道路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其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首先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正确理解和正确解读,若没有此过程就盲目地使用传统文化,就是对传统的滥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民族文化。
之所以说它是稳定的,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相对的不变性,能够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延续不断。
例如春节、中秋节、祭祖等等。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传承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价值观念,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影响和指导着当代人们的思考和行为。
在当今社会快节奏、多元化的背景下,古代经典文化的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同时也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首先,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在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这些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妙的构思吸引着后人。
例如《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它弘扬了儒家思想和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学到孔子的智慧和处世之道,这对于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在于塑造健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准则。
例如《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细腻的文笔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并对人性的种种嘈杂指出了深刻的警示。
它告诉我们重要的人生价值,如家庭和睦,友情真挚,个人修养等。
这些经典作品的传承对于培养社会公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非常重要。
此外,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还在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
在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传统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作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继承和传承这种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通过研读和理解这些经典作品,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现代社会,古代文化经典的传承非常重要。
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传承,让这些经典作品与现代社会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育领域,中小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对中国古代经典的传授,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些经典作品。
同时,各级政府和文化机构也应加大对经典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通过组织展览、学术研究、演出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些古代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意义
——以“儒家文化”为例班级:冶金132 姓名:张大泽学号:0804041320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汇。
从外延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历史上形成的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的许多文化形态,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从内涵上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儒家思想学说为主要代表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
(一)儒家文化的内在特质
1、人本主义思想
在西方的神话传说中,宇宙万物是各种神创造的,在神之上有一个统而管之的上帝。
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创造宇宙万物的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而是人世间的伟人:盘石、女娲、伏氏、神农氏、燧人氏、有巢氏,等等。
也就是说,一开始,中华民族就肯定了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主体性地位。
在《孝经》中孔子曰,“天地之间,人为贵”。
在《荀子王制》中荀子曰,“人最为天下贵”。
并进而解释,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草木、贵于天地之间,在于人有“仁”和“义”。
“仁”是儒家人本精神的实质,仁者“爱人”,就是推己及人,把对自己之爱、对亲人之爱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
《沦语雍也》中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颜回》中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一种博爱的精神,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
“义”是指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懂得遵守社会道德,并肯定事在人为,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改变自然和现实社会。
所以说,儒学是一种积极人世的人生哲学。
它塑造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性格,培养了中华民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
这种精神鼓舞了历史上的中国人创造了古代中国的灿烂文明。
2、“内圣外王”思想
在积极肯定了现实生活的人生态度之后,儒家提出了现实生活的理想原则,这就是著名的“内圣外王”思想。
“内圣”是对个人主体心理修养方面的要求,以达至仁、至圣的理想境界;“外王”是指社会教化方面的要求,以实现仁政、王道的目标。
“内圣外王”,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和社会理想的统一,它所注重的是个人人格的自我修养、人生理想的完成和对社会人际关系的治理。
怎样进行个人的内心修养,实现“内圣”的人生目
标,儒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和规范,如“礼、仁、忠、孝、信、义、恕”等等。
“仁”是指以血缘为纽带的父母兄弟之间的亲情之爱,以及由此推广到对一切人的爱。
为了达到“至仁”的境界,儒家提出“礼”的概念。
“礼”即“正名”,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思想。
孔孟还强调忠君孝父、友信仁义。
在此,儒家为君臣关系、家庭关系、一般的人际关系提供了行为准则,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提供了有效的伦理规范。
至于怎样实施这些规范,儒家认为,除了人们自己潜心修养外,还有赖于社会对个人的道德教化,将这些伦理规范内化为人们的心理过程,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与性格,因此,儒学十分注重教育,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先行。
“外王”思想中,儒家提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思想。
如孟子的“民本思想”,他说:“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梁惠王》),得民心是得天下之所在。
故此,孟子主张推行“仁政”,即要“制民恒产”,因为民有恒产才有恒心,无恒产则无恒心,仁政是王道政治的
基本要求。
继孟子之后,荀子提出了“庶人安政”的思想,他以舟水形象地说明了“庶人安政”的作用:“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外,儒家还有许多推行王道的政治思想。
“内圣”与“外王”并不是相对立的,而是相统一、相一致的。
孔子认为“修己”可以“安人”;荀子认为“圣者”可以为王,圣者就是王者,圣王是合一的,即修养自己,安顿好家庭,达到至圣,就可以治国、平天下。
3、“天人合一”思想
儒家强调人本思想,但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后的人文主义。
儒家文化强调人的主体性的同时,还提倡“天人合一”,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
而西方的人文主义在反神教的同时,也反自然,更多的是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开发,如今的生态系统失衡与这一“戡天论”思想是不无相关的。
孔子所讲的天命,不等同于基督教的上帝。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说:“孔子所说‘天’,其实是自然,所谓‘命’,是自然之数或自然之必然性。
”如《论语阳货》所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在“究天人之际”问题时,把“天”与“人”纳入一个能自觉维持平衡的有机系统中进行思考,认为天人之间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孟子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者,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汉初,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说”,认为人与天相似,天是有意志、有目的、有道德的主宰,人受命于天,天人之间存在着神秘的感应关系;天人之间用王者贯通起来,王者依天行事,“天瑞应诚而降”;反之,王者逆天行事,将招致“天谴”。
显然,其目的旨
在寻求天人的和谐统一,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
传统儒家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了有机的自然观,也是儒家文化特质之一。
从以上的内容来看,儒家文化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有机的自然观、完美的伦理道德体系和重民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对历代统治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儒家文化的精神已渗透在中华民族日常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它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它所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对它所做的要求,而成为中华民族及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的重要社会影响在与它为封建统治阶级创造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让中国的统治阶级成功的应用于中国的社会国家治理实践获得了封建社会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光辉人类发展社会史,这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也是中华民族以前现在和将来屹立世界的根本所在。
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这种伦理思想上升到中华民族精神意志被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掌握及创造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用到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功。
当前苏联的解体给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震惊,当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面临危机和矛盾让世人困惑迷茫时,智慧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代表---胡锦涛已经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及全世界社会发展在理论上指明了理论创新的方向---和谐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的创建和社会实践在构键和谐社会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精髓的发展是适合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意识。
它是东西方人类最进步思想意识的结晶。
它的诞生和实践应用不仅仅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健康快速发展保证,也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的革命,更是全世界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引。
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性---社会意识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上的成功应用。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
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
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
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
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
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
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
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
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
2014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