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对比研究 繁复与简短

合集下载

英汉结构的繁复与简短

英汉结构的繁复与简短

英语的繁复与汉语的简明对双语翻译的影响摘要:简要说明在语言结构上英语的繁复与汉语的简短的鲜明对比,在分析造成两种语言差别的原因—英语的从属结构以及汉语的省略句、紧缩句等简短句,并介绍在英汉互译时如何把握。

关键词:繁复,简短,从属结构,简短句,互译<一>研究介绍:一.引言英语与汉语的结构差别显而易见,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会因为两种语言之间的结构差别无法掌握英语的结构特点,最终导致无法很好把握两种语言;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汉语望而生畏。

而英语与汉语的结构主要差别则是英语语句的繁复与汉语的简短。

二.英语的繁复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繁复的从属结构作为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与汉语的简短句形成明显差异。

“Subordination, the placing of certain elements in modifying roles, 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writing.”英语书面语句长而复杂,主要是运用英语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而形成的从属结构。

英语可以通过安排语序来表达,与中文的语句顺序不一致,因此在翻译时容易造成中文翻译不地道。

It is probably easier for teachers than for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reasons why learning English seems to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once the basic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the language have been understood. 一旦了解英语的基本结构和句型,再往下学似乎就越来越难了,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教师比学生更容易理解。

英语采用各种各样的表示关系和连接的手段,如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非谓语动词、词的形态变化等等,使得读者无法理清语句头绪,难以理解。

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翻译论文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感悟梁冰英语一班学号:1203613007 在平时英语学习过程中,同时也随着翻译的东西越来越多以及老师课堂上不断地指引讲解,对翻译的了解越来越深,我也越发感受到要想学好一门语言,翻译好一门语言,如果对其国家的文化和其本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不了解,是没有办法真正学好、翻译好这门语言的。

语的表现方法、思维方式等等都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框架。

读了《英汉对比研究》,除了对连淑能大师的佩服之外,真的是受益匪浅,不只是对翻译而言,对我的整个英语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顾名思义,该书的着眼点是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

在我看来,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指出了英语、汉语、西方文化、汉语文化的不同,更解释了为何不同,这也是我获益最大的地方。

例如,英语的句子语法注重逻辑性,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西方人的思想受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影响,而汉语的哲学背景是儒、道、佛的悟性,所以汉语语法不拘泥于形式,偏重于意会。

除此之外,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本书中引用许多中外名家的观点和例证,并对其加以对比,使英汉的对比研究不再是单单的罗列,而是对语言的思考。

比如,作者在讲英语是静态语言、汉语是动态语言这一章节时提到,西方许多专家学者认为英语并不是越“静”越好,也有文体学家认为兜着圈子以“静”代“动”的弱化表达法的滥用反而会使表达显得累赘、缺乏生气;同时,许多学者主张多用活泼的词减少英语的静态倾向。

虽然很多地方在平时会略有体会,但在读了作者的具体清晰的对比罗列讲解以及权威例证之后,对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了更深的感悟。

以下将主要依照英汉语言文化的具体章节谈一下我读后的所学所获所想,对中西方思维的理解也会穿插其中,相信这也是自己对相关内容的一个重复记忆和思考。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house.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house that was built by Jack.

17
对.
不对.
他不对.
我认为他不对.
我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我明明告诉过你我认为他不对.
…16…
English: right-extending heavy-tailed like a peacock
This is the cat.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麦芽). This is the cat that killed the rat that ate the malt that lay in the
英汉语言对比
Comparative Studi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1
A Contrastive Study in General
1、谱系 ( language family)
汉语 --- 汉臧语系 Sino-Tibetan
英语 --- 印欧语系 Indo-European
2、 类型 (type) 语言 的本质
汉语 --- 分析型 (analytical)
英语 --- 综合型 (synthetic);
2
3. 文字系统 (writing system)
汉语: 表意文字 (ideographic) 表意音文字
(ideo-phonographic)

笔译-英汉差异

笔译-英汉差异
被动句
上篇 :英汉语言文化 2. Rigid vs. Supple (刚性与柔性) 英语:刚性 3. 基本句型的扩展 定、状、宾、主、补、同位语等
Ex.
Jack painted the door green.
上篇 :英汉语言文化 2. Rigid vs. Supple (刚性与柔性) 英语:刚性 4. 基本句型的组合 S+C (clause): compound & complex(并列、因 果、转折、让步、条件等) Ex. Jack painted the door green…
上篇 :英汉语言文化 1. Synthetic vs. Analytic
(综合语与分析语) Exercises 7. 我想起来了。 I’ll get up. I’ve thought it out. 虚词 助词 “起来”重读
“起来”轻读
8. I saw Mary in the garden. 我在公园里看见玛丽。 我看见玛丽在公园里。
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 为那些青年们送别。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 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 有的甚至丧失了生命。
1.基本句型结构 S+V: The telephone rang. S+V+P: We are students. S+V+O: Labor created man. S+V+o+O: She sang us a song. S+V+O+C: We elected him our monitor.
上篇 :英汉语言文化 2. Rigid vs. Supple (刚性与柔性) 英语:刚性 2. 基本句型的变式 陈述句 Jack painted the door green. 否定句 Jack didn’t paint the door green. 疑问句 Did Jack paint the door green? The door was painted green by John.

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

读书报告---《英汉对比研究》

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第一章:综合语与分析语本章主要是关于综合语与分析语,在文章开头作者就介绍了综合语和分析语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定义。

此外,作者通过形态变化、词序、虚词和语调声调方面对英语和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首先,英语有形态变化,而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形态变化主要体现在构词形态和构形形态上。

在构词方面,英语的词缀灵活多变,有大量的前缀、后缀,而汉语则不多见。

在构形方面,英语常常是将动词、助动词和情态动词结合起来表示时态、语态和语气的变化,而汉语同一个词就可以表示主格、宾格,单数、复数,或者现在、过去等行为。

其次,英语词序较灵活,汉语则较固定。

英语词序倒置的现象比较多,汉语主要表现为功能性倒装。

汉语的定语一般在名词前,英语定语位置较灵活。

再次,虚词方面,英语经常使用定冠词、不定冠词、介词和连接词,汉语则没有冠词,表并列和从属关系的连接词的使用率也较低,较常使用的是丰富多彩的助词,如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最后,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

语调和重音的变化是英语语音的主要表意手段,两者的密切配合可以表达意义的差别,而汉语的语音手段主要是声调。

汉语语音音节匀称,具有均衡美和节奏美。

第二章聚集与流散本章主要是关于英汉句式句型的对比研究。

英语句子主次分明,层次清楚,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句型重形合,句式为“聚集型”,而汉语则不受形态的约束,没有主谓协调一致的关系,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句型重意合,句式呈“流散型”。

英语的主谓结构有五种基本句型,即SV, SVP,SVO,SV oO,SVOC,而上述句型和变式可以通过增加修饰语,扩展基本句型的成分,基本句型的组合、省略、倒装等方式来扩展。

英语注重句子结构完整,通过形态标志、连接词和填补词的使用来保持其完整性。

此外,句子成分、词语之间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协调一致的关系也是英语句子呈“聚集型”的重要因素。

然而,汉语的主谓结构则要比英语复杂的多。

英汉表述之“简”与“繁”解析

英汉表述之“简”与“繁”解析

英汉表述之“简”与“繁”解析摘要:学术界有许多关于英汉表达差异的论断,这些论断多强调由各自思维模式、表达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体风格差异所导致的表述形式上的巨大差别,多数学者认为英语表达相对较为“繁琐”,而汉语则相对“简洁”;而实际使用中的英汉语并不完全符合“英语比较‘繁复’、汉语比较‘简洁’的论述”,有时“繁复”的是汉语而“简洁”的却是英语。

关键词:英汉;简洁;繁复论及英汉语言表述的差异,学术界已有许多著名论断,亦有不少人著书立说加以论说,但凡此种种,作者多强调由各自思维模式、表达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体风格差异所导致的表述形式上的巨大差别。

多数作者认为英语表达相对“繁琐”,汉语则相对“简洁”,理由是英语比较喜好采用形象化的语言,用委婉含蓄的句式,用平实的口吻对事物进行描述,而汉语则倾向于用白描手法,用华丽的语言直截了当的对事物进行陈述和描写,且汉语以简洁的形式所表达的声势和力度又远非“冗长”的英语表达所能比的。

但作者在长期研读有关英汉语对比的素材和论述及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与上述类型截然相反的语言现象,即:实际使用中的英汉语并不完全符合“英语比较‘繁复’、汉语比较‘简洁’的论述”,相反,有时“繁复”的是汉语而“简洁”的却是英语。

一、英汉词汇的“简洁”与“繁复”1.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很多修饰语,通过描述事物来表达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尤其是用几个词语来修饰一个事物时,英语经常只需几个简单的词汇就可以把该物描述得很形象;但在汉语表达中,人们不仅需要采用与英语表达意思相同或相似的形容词来修饰,而且经常需要在每一个形容词前面加上一个相关词汇来使该描述更加简单易懂。

如:例1:Keith:a little yellow, ragged, lame unshaven begat. ( John Galsworthy)基思:一个讨饭的,身材矮小,面色苍黄,衣衫褴褛,瘸腿,满脸胡子。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

英汉对比研究读书报告摘要:英语和汉语的对比,通过对两这种语言的语法特征、修辞手段、翻译技巧、思维方式等等方面的具体讲解,把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对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加以对比分析讲解,清晰、不显枯燥的同时又具有说服力。

众所周知,要想学好外语,对其特点的了解是必须的,而要了解其特点,最好的方法就是与母语加以比较。

思维方式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也多种多样.英语学习,尤其是翻译,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断地理解学习和练习,更多时候,了解英汉语言之间的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思维上的的追根溯源也是必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其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学习。

Speak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mparison,the language of the two rhetorical devices, translation skills, thinking mode and so on,they combine language with culture。

As we all know, in order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best way is to compare with the mother tongu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y of thinking. Learning English, especially translation, not overnight, it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study and practice, more often, understanding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different thinking on the back is necessary, becaus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英汉对比研究

英汉对比研究
3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12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4
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
twists and turns.
28
物称与人称 ( Impersonal vs. Personal )

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 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What has happened to you?

你出了什么事啦?

An idea suddenly struck me.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13
静态与动态 ( Static vs. Dynamic )
I am afraid of your misunderstanding me. 我担心你会误解我。 Rocke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universe. 火箭已经用来探索宇宙。
关于我所访问的一些地方和遇见的不少人有许多奇妙的故事 可以讲。
我访问了一些地方,遇到了不少人。要谈起来,奇妙的事儿 可多着呢。
5
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你能回答一个使我弄不懂而又想问你的问题吗?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英语句子结构特征:
1.英语句子呈现句首封闭,句尾开放(rightbranching)的特征。修饰语、插入语可以后臵,又 有关系词与被修饰语连接,句子可以不断向句尾扩展、 延伸。




2.英语句子可以顺线性向后扩展延伸(natural linear expansion)使句子变得复杂。 This is the farmer that sowing the corn, 延伸 That kept the cock that crow in the morn, 延伸 that wakd the priest all shaven and shorn。 延伸
6
汉语句子结构特征:

汉语句子呈现句首开放、句尾收缩(left-branching) 的特征。汉语句子只能逆线性向前延伸(reversed linear expansion)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简短。 基本句 向前延伸 向前延伸 学术报告。 关于当代语言学动向的学术报告。 李教授关于当代语言学动向的学 术报告。
8






汉语的分句或流水句,译成英语时,常常要 化简为繁,组合成复合句或长句,
因为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农村社会是与外界隔绝的。 这种隔绝状态,由于通讯工具不足,就变得更加严重了。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我们不知不觉地朝公园走去。公园就在人行桥那边,桥下很 深的地方,汹涌的河水滚滚流过。 Somehow our path took us toward the park, across the footbridge high above the rolling waters of the river.
英汉对比研究
繁复与简短 (Complex vs. Simplex)
1
繁复与简短 (Complex vs. Simplex)

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是现代英语最重要 的特点之一。
英语句子偏长,平均长度是20到25个单词.汉语常用散 句(loose sentences)、松句、紧缩句(contract sentences)、省略句、流水句(run-on sentences) 或并列形式的复句(composite sentences),以中短 句居多,最佳长度为7至12字。
10


Thank you!
பைடு நூலகம்
11

3
英语书面语显得长而复杂的原因:

英语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常常采用表示连接和关系 的手段,如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 代词、连接副词等等。

短语和从句来充当英语句子成分。
词的形态变化。

4
汉语句子相对简短:


汉语常用散句(loose sentences)、松句、紧缩句 (contract sentences)、省略句、流水句(run-on sentences)或并列形式的复句(composite sentences),以中短句居多,最佳长度为7至12字。 汉语句子多数显得结构简化,无拖沓、盘错之感。 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少用甚至不用关联词,主要采用 “流水记事法”(chronicle style)。 汉语定语修饰语一般前臵。

7

根据上述英汉特点,英译汉时常常要 破句重组,化繁为简:
Example1: 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12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也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 Example2:There are many wonderful stories to tell about the places I visited and the people I met. 我访问了一些地方,遇到了不少人。要谈起来,奇妙的事儿 可多着呢。 关于我所访问的一些地方和遇见的不少人有许多奇妙的故事 可以讲。


英译汉时常常要破句重组,化繁为简。
2
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是现代英 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The definition of subordination: F.Crews(1974:88):subordination,the placing of certain elements in modifying roles,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writing.




9

英汉修辞学都主张长短句交替、单复句相间。过分使 用长句或短句都会产生单调感。繁与简,与语境、题 材、读者对象、作者意图和写作风格等密切相关,也 与文体很有关系,英汉皆然。 长句严密、周详、精确、细致,宜于阐述复杂的观点, 抒发细腻的情感,常见于书面语。(论证文、科技论 文、公文等) 短句简洁、明快、活泼、有力,宜于叙述事物,说明 情况,抒发感情,常见于口语。(日常会话、辩论、 演讲、台词、杂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