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国学诵经典国旗下讲话
2024年经典诵读国旗下的讲话范文(二篇)

2024年经典诵读国旗下的讲话范文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诵读经典,学会做人。
上学期和本学期我们5、____班都在读《论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乐趣。
郭老师带领我们每天都读,偶尔讲讲意思,讲讲其中有趣的故事,像什么宰予昼寝呀,子游问孝呀,我们兴趣盎然,现在这本书已经都读完了。
诵读过后,郭老师常用《论语》中的内容教育帮助我们:上课时,有个别同学随便说话,老师马上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你旁边的同学就是你的榜样,你要想办法和他取齐,看到不好的,要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错误。
排路队,有一个同学多次出队,“不贰过”老师会脱口而出。
你不能两次犯同样的错误。
管理班我们写完作业,个别同学散漫说话,老师会说:“以约,失之者鲜矣!”严格约束自己,犯错误的人是很少的。
学生犯了错误,马上改过。
老师会及时表扬他:“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你改了就是好孩子。
经过这么一教育,同学们也按照书上讲的内容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
对待父母:事父母,能竭其力;对待老师: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对待同学: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对待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读书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自我管理。
读经典的传统文化《论语》久了,我们能够很自然地背诵下来,郭老师抽出时间让我们背诵这些内容,然后分章节录像,让我们重温经典语句,并且在欣赏自己诵读的基础上增加自信心,提高诵读古文的兴趣,我们的心灵也被优秀的传统文化浸染着。
读过《论语》之后,郭老师又带领我们读《道德经》,将最朴素的辩证法:抱朴守拙,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带给我们,我们在每天的琅琅读书声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清新空气。
在诵读经典活动过程中,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心智也渐渐成熟起来,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们建议:全校同学行动起来,一起诵读经典,做知书达理的儒雅五一学子!2024年经典诵读国旗下的讲话范文(二)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这崭新的2023年,庄严而肃穆的国旗下,共同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诵读经典国旗下的讲话(精选16篇)

诵读经典国旗下的讲话(精选16篇)诵读经典国旗下的讲话篇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诵读经典诗文传承中华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
从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
到了小学我们学的古诗就更多了。
春来了,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
夏夜里,我们“听取蛙声一片”。
中秋节,我们说“明月几时有”。
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我们懂得了珍惜;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知道了努力;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悟出了哲理;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学会了做人。
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诵读经典诗文能够使我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
”他还说,一个小孩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儿童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开发的最佳时段,如果训练及时和得法,就可以5倍到10倍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儿童的吸收能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时期,犹如海绵一样,甚至可以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一定会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
因此,我们还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一所书声琅琅的学校,必定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一个书香充盈的家庭,必定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喜爱读书的孩子,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
读国学明事理国旗下(主题班会)师生获奖演讲发言稿5篇

读国学明事理国旗下(主题班会)师生获奖演讲发言稿5篇读国学明事理演讲稿篇1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弟子规》《三字经》《史记》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这其中,其实最让我受益匪浅的便是——《论语》。
让我们跨越时空,走进了两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去聆听他的谆谆教诲、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寻他的仁礼之风。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与之类似,《论语》中的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其实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随着自己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当回过头在看到以前的学过的东西的时候,就会有新的价值观和判断能力。
孔子的这种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为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中的仅两句话,我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国学经典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如若我们一味读书而不勤于思辨,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学习的过程亦是味同嚼蜡,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
但是,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张网捕风,一无所得。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些都是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论语》不但诠释了学习过程中温习与思考的重要性,还提醒我们要重礼仪。
“不学礼,无以立。
”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含义深刻。
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做人没有礼节就不能生活,做事没有礼节就不能成功,治国没有礼节国家就不能安宁。
不学礼,不懂义的人;只有言教,没有身教的人,最终也无法以德服人,无法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被淘汰的。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

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地向大家讲述一些国学经典的精髓,并借此机会展示我们对国旗最崇高的敬意。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文化资源,它以《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为代表,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血脉中。
这些经典不仅是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石。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价值观。
作为君子,不同意见是可以存在的,但是要能够保持和谐、理性的沟通。
相反,小人心机深沉,只追求自己的利益,不关心他人的感受,所以他们和别人只能同流合污,没有真正的友谊。
这有力地告诫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要追求真理并尊重他人的观点,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第二,我想和大家谈谈《大学》中的一句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句话提醒着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它告诉我们要有大局观念,要抛弃狭隘的个人利益,而彰显出对整个国家和世界发展的责任感。
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他人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中庸》中的一句话:“道之所安,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守道德的底线,要执着追求真理和正义。
就像当初孔子苦学道德修养,他不在乎有多少人认同他的观点,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就勇往直前。
这也是我们在传统文化中培养信仰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我们面临困难和诱惑的时候,要保持自己内心深处对真理和正义的坚持,做一个有担当、有原则的人。
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的国学经典是智慧的结晶。
在今天国旗下的这个特殊时刻,让我们一起向国旗致敬,表达我们对中华文化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024年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样本(4篇)

2024年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样本多年来,我曾在书中读到希特勒所言:“欲灭一族,先毁其文化。
”随后,又相继目睹了诸如“欲毁一国,先乱其核心价值观,同化其传统文化”以及“无视自身民族文化之民族,终将走向灭亡”等警示性言论,这些言论无不强调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醒我们不得轻视或损害这一宝贵遗产,以免成为破坏传统文化“长城”的罪人。
审视个人成长,我们深知大节、思想与基础之重要。
正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言,对于中小学生的培养,我们必须从基础教育入手,尤其要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而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形成,又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只有扎实地筑牢思想根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能得到可靠的保障。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它蕴含着天地之间的大仁大义、大道大德,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成功之基、动力之源。
《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充分展现了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感化和引领民众、追求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小学生精神营养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贵元素。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传承经典需要认真学习、诵读、背记,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而弘扬经典则需要我们汲取其精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对于学生而言,选择学什么比学会如何学习更为重要;对于教师而言,选择教什么比学会如何教学更为重要。
正如新闻报道所言:“在审视全国课程教材时,他明确反对将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剔除的做法,认为‘去中国化’是极为悲哀的。
他强调应将这些经典深植于学生心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这一观点为我们厘清了传承与创新的本质关系,澄清了当前教育实践中的诸多模糊认识,为坚持、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并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样本(二篇)

2024年国学经典国旗下讲话稿样本很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希特勒曾经说过一句让人们震惊的话:“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先毁灭其文化。
”后来又陆续看到“要摧毁一个国家,首先要破坏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同化其传统文化”,“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只会走向毁灭!”之类的话语,无一不警醒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轻贱优秀传统文化,做自毁传统文化“长城”的罪人。
人看大节,看思想看基础。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远者,必浚其源。
”培养中小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形成,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只有把思想根基扎实扎牢了,中小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
因为,国学经典讲的是天地之间的大仁大义、大道大德,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也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成功之基、动力之源。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充分体现了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在于感化和引领民众,达到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精神营养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要让他们从这些内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传承就要认真学习、诵读、背记经典的诗词和散文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就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创新和发展。
对学生而言,学什么比会学重要;对教师而言,教什么比会教重要。
正如新闻报道中说的那样:“在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他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为我们理清传承与创新的本质关系,澄清当前教育实践中的许多模糊认识,坚持、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要认真贯彻执行,自觉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2024年经典诵读国旗下的演讲稿(3篇)

2024年经典诵读国旗下的演讲稿各位教育工作者,广大学子:诚挚问候!今日,本人欲就《培养阅读习惯》这一主题进行一番阐述。
众所周知,生命的长度非我们所能掌控,但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却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得以拓展。
阅读,便是其中一种极佳的途径,它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正如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所言,阅读能令我们穿越时空,畅游古今,自由地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徜徉。
的确,我们的成长不仅需要实践的锻炼,亦需要广泛而深入的阅读作为支撑。
学校作为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当成为书香的殿堂。
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各类阅读活动得以有序开展,如诗文朗诵、古诗词背诵等,校园内处处散发着浓厚的阅读氛围。
本学期,学校充分利用早晨及中午到校后上课前的宝贵时间,开展晨读活动,旨在让每位同学通过阅读,深入领略我国经典文化,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我们衷心希望,在老师的悉心引领下,同学们能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享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是一个不断成长与进步的过程。
如果把每个人比喻为一只毛毛虫,那么通过持续的阅读,我们都有可能化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让我们的校园充满书香。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为学习提供助力,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期中检测打下坚实基础。
预祝各位学子在期中检测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4年经典诵读国旗下的演讲稿(二)各位评委、师长、同仁:各位好!在此,我愿分享我的感悟,我名为匿名演讲者,今日的主题为“国学经典的魅力颂读”。
近日,我深入阅读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一著作。
它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视野,还让我深切体会到了诵读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
书中蕴含的丰富故事与深刻哲理,令人沉浸其中,深受启发。
通过这本书,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滋养。
它让我领悟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积极向上、和睦相处的精神内核,以及仁爱、孝顺、勤俭、互助等传统美德的真谛。
我认识到,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具价值和意义的智慧结晶,它们具有权威性,深入人性的本质。
弘扬国学经典的演讲稿(通用15篇)

弘扬国学经典的演讲稿(通用15篇)弘扬国学经典的演讲稿(通用15篇)演讲稿具有观点鲜明,内容具有鼓动性的特点。
现如今,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弘扬国学经典的演讲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弘扬国学经典的演讲稿篇1敬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泱泱中华,五千文明,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凝练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筹久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
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便是中华人民用智慧凝成的结晶,用哲学谱绘的乐曲,这些经典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与精神,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
在这个物质豪奢,精神贫乏的年代,每个人虽然并非孑然一身,但却都深感孤单,都感到很难见证自我价值,这时,我们可以选择诵读国学经典来进行自我反思到自我救赎。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当我们静静思索这一名句,便总会产生精神共鸣:凡欲成大事者,必须自强,其德必须淳厚,以此为本,方可成一代英杰。
在竞争劲烈的今天,像要谋求发展,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厚德载物,这也是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构成。
司马迁,这个在风雨中成长的勇士,他身上有一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韧气节,正是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坚强执着,镌刻下了中国历史的兴颓变迁。
才有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辉煌巨著——《史记》。
成为国学经典中的一块璀璨奇葩。
岁月的梭子已在历史的诗篇中悄然划过,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人、智者已离我们远去,或者说我们在与这些伟大的物理空间上从未靠近,但在精神世界里无限亲密,与我们的心灵无限靠近,用思绪凝成的经典跨越了数十个世纪抵达我们的心魂。
而我们作为明天社会的栋梁该如何去对待这些经典呢?如何利用千人留下的这笔财富呢。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清晨醒来,手捧《桃花源记》,站在校园的柳树下,让自己的精神伴随着清爽的晨风,放飞到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思想沉淀在熙熙攘攘的世俗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品国学、诵经典》。
天地造化,日月精华,孕育了神州的山河大地;广土众民,钟灵毓秀,创造了灿烂的五千年文化。
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名篇佳赋,灿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闪烁着光辉思想和深远智慧的篇章,这些经典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宝藏。
《论语》字字珠玑,教我们如何做谦谦君子;《弟子规》谆谆教诲,教我们学修身齐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告诉我们怎样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如何尊老爱幼;“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告诉我们懂得怎样感恩。
一篇篇经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结晶,不仅能让我们享受阅读的快乐,还能让我们悟出做人的道理,从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
从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
到了小学我们学的古诗就更多了。
春来了,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
夏夜里,我们“听取蛙声一片”。
中秋节,我们说“明月几时有”。
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
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我们懂得了珍惜;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知道了努力;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悟出了哲理;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学会了做人。
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诵读经典诗文能够使我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响应我们的倡议,积极投身到经典书籍的诵读活动中来吧!让我们行动起来,与经典同行,以圣贤为师,诵读经典美文,塑造金色童年!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