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资料王维的诗全集代表作

合集下载

王维简介和诗歌

王维简介和诗歌

王维简介与诗歌姓名: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朝代:唐朝生卒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出生地: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籍贯:山西祁县。

称号:唐朝诗人、画家出身:太原王氏分支河东王氏。

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王维被责授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

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王维不仅参禅悟理,学庄信道,还精通诗、书、画、音乐等。

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尤长五言。

其诗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之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等。

个人经历:·王维于武则天时期出生在蒲州(今山西永济)。

幼年聪明过人,才华早显。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维离家赴京城,希望得到达官贵人的举荐。

由于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开元五年(717年),在长安,其间有时至洛阳。

有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开元七年(719年),在长安,七月应京兆府试。

有诗《李陵咏》《西施咏》等。

·开元八年(720年),在长安,常从岐王李范等游宴。

春,就试礼部,落第。

有诗《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等。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以供朝廷祭祀宴享之用。

然而供职仅数月,就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而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享用的,故伶人私自作舞为不敬,累及王维得罪贬官。

赴济州途中作《宿郑州》等诗。

·开元十四年(726年),离济州司仓参军任。

·开元十六年(728年),隐居淇上。

王维的代表作古诗

王维的代表作古诗

王维的代表作古诗王维的代表作古诗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下面是小编的整理王维代表作古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注释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山野。

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正是雨后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huàn)女:洗衣服姑娘。

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花草。

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人。

留:居。

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意思,王孙实亦自指。

反映出无可无不可襟怀。

鉴赏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自然美啊!王维《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王维的主要代表作品

王维的主要代表作品

王维的主要代表作品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柏坊居士,唐代杰出文学家、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唐宋乐府诗派的创始人。

王维的诗歌多以山水题材为主,以乐府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和《送元二使安西》最为代表,其中乐府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乐府之作,被誉为“唐诗三百首”之一,也是王维最著名的诗作。

除乐府诗外,王维还写过很多山水诗。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关山月》、《夜行黄河》、《望岳》、《静夜思》等。

《关山月》和《夜行黄河》是王维最为经典的山水诗,两首诗均以实景描写地域风光、赤县大桥、黄河河畔等具有浓厚民族情怀的景色,抒发出了流浪而又思乡的忧伤之情。

《望岳》则表现出王维对古山的感慨,其诗中“穷古今之辩说”一句,把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变幻所产生的深深恍然之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诗中流露出的空灵意境,直抒己见,被誉为“古诗十九首”之一。

再有,王维作诗中还包括《七哀》《长相思》等。

《七哀》是古代的绝句体诗,七句诗词连成一个大圈,在这七句诗中,诗人表达了深深的悲哀之情,怨恨人生凄苦,叹息岁月无情,这体现了王维迷恋古人、敬仰古代文化的思想观念。

另外,王维的《长相思》是一首抒情诗,其中“明月楼高休独倚”一句,犹如一幅绝美的画卷,诗中抒发出思念故人、分别以至无尽乡愁的情思,可以说是王维抒情最为成功的一首诗,被誉为“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外,王维还有一首有趣的诗歌《蜀道难》,这首诗歌描写了从蜀西关到川西关的旅途艰辛,写出了山崩地裂、水多山岩、风霜雪霁等场景,体现出王维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叹。

总而言之,王维的乐府诗和山水诗把唐代古典诗歌的创作推向了巅峰,他的诗歌朴实朴素、真情实景,凝结出深沉的感情和思想,特别是乐府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风靡一时的经典之作。

唐诗三百首王维写的诗

唐诗三百首王维写的诗

唐诗三百首王维写的诗摘要:一、王维简介及创作背景二、王维诗歌的特色1.山水田园诗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寓意深刻,富有哲理三、王维《唐诗三百首》中的代表作品解析1.《山居秋暝》2.《鹿柴》3.《渭城曲》四、王维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五、如何欣赏王维的诗歌正文:一、王维简介及创作背景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祖籍山东清河郡,后居于河南洛阳。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到中衰之际,这个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诗歌作品既有盛唐时期的豪放、奔放,又有中唐时期的内敛、沉郁。

二、王维诗歌的特色1.山水田园诗:王维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描绘了当时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些诗歌展示了王维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他的作品将诗与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画面感,如同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

3.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王维的诗歌往往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他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寓言生活哲理,启发读者思考。

三、王维《唐诗三百首》中的代表作品解析1.《山居秋暝》:这首诗歌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中通过秋雨、明月、松柏等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恬淡。

同时,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名利的不屑,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鹿柴》:这首诗歌以鹿柴这个小地方为背景,描绘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此外,诗人还表达了自己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

3.《渭城曲》:这是一首描绘离别场景的诗歌。

诗中通过渭城的晨曦、柳树、离别的人群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不舍和对友人的祝福。

四、王维诗歌对后世的影响王维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对后世文人墨客产生了极大的启发。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山居秋暝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山居秋暝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山居秋暝摘要:一、王维及其代表作品《山居秋暝》简介二、《山居秋暝》的诗意描绘1.空山新雨后的景色2.晚秋天气的描绘3.明月松间照的景象4.清泉石上流的描绘5.竹喧归浣女的生活场景6.莲动下渔舟的景象三、《山居秋暝》的诗歌意境及作者情感1.山水田园意境的呈现2.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3.对自然美、人格美和社会美的赞美四、总结正文:一、王维及其代表作品《山居秋暝》简介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题,强调自然之美和心灵之静。

其中,《山居秋暝》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秋雨过后山村傍晚的迷人景色和山民朴实的生活。

二、《山居秋暝》的诗意描绘1.空山新雨后的景色:诗中开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简洁明了地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村的景象。

空山宁静,新雨洗净了尘埃,空气清新。

2.晚秋天气的描绘:诗中“天气晚来秋”,点明了此时正是晚秋时节,傍晚的空气凉爽,仿佛已经到了秋天。

3.明月松间照的景象:诗人在诗中写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通过明月、松树、清泉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

4.清泉石上流的描绘:诗人通过“清泉石上流”这一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泉的清澈和流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山间,感受大自然的清新。

5.竹喧归浣女的生活场景:诗人写道:“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描述了山村居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6.莲动下渔舟的景象:诗人通过“莲动下渔舟”这一生动描绘,展示了渔舟穿过荷花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江南水乡。

三、《山居秋暝》的诗歌意境及作者情感1.山水田园意境的呈现:《山居秋暝》以自然景色为主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卷,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

2.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怡然自得,也抒发了他对纷繁世界的超然态度。

3.对自然美、人格美和社会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寓言了对自然美、人格美和社会美的赞美,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思考美的真谛。

王维的代表作

王维的代表作

王维(693年或694年或701年—761年),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有“诗佛”之称。

他的代表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首:
1. 《使至塞上》:描绘了边塞壮丽的景色以及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2. 《山居秋暝》:展现了秋天傍晚时分山林的宁静和清新之美,是山水田园诗的典范之作。

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抒发了重阳节时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4. 《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句广为流传,表达深厚的离别之情。

5. 《竹里馆》:以竹林深处独坐弹琴、自得其乐的情境,体现了诗人追求自然、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6. 《鹿柴》、《鸟鸣涧》等则是王维描绘自然景物、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艺术风格的优秀诗篇。

王维的诗歌以其清丽淡远的风格、深邃的禅意及优美的画面感著称于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鸟鸣涧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鸟鸣涧

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鸟鸣涧
摘要:
1.王维简介
2.王维的诗歌成就
3.王维的十首著名诗歌
4.鸟鸣涧的诗意及特点
正文:
王维,字摩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被誉为“诗佛”。

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写景抒怀为主题,形式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五言诗和七言诗为主,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诗歌艺术风格。

王维的诗歌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有十首诗歌尤为著名,被誉为“王维十绝”。

这十首诗歌分别是《鹿柴》、《竹里馆》、《山居秋暝》、《渭城曲》、《鸟鸣涧》、《相思》、《终南别业》、《观猎》、《使至塞上》、《早朝大父亲席上话别》。

这些诗歌代表了王维诗歌创作的高峰,被后人传颂不衰。

在这十首著名诗歌中,《鸟鸣涧》是其中之一,被誉为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鸟鸣涧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之情。

下面我们来详细欣赏一下这首诗歌的意境及特点。

《鸟鸣涧》全文如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歌以桂花落、春山空、月出、山鸟鸣等自然景象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恬静、和谐的山水画卷。

诗人以自然景象作为诗歌的主线,寓情于景,借景抒怀,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人生态度。

同时,这首诗歌的意境深远,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总之,《鸟鸣涧》是王维诗歌中的佳作,展现了他卓越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王维诗词全集405首第一卷

王维诗词全集405首第一卷

王维诗词全集405首第一卷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7《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9《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10《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1《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的资料王维的诗全集代表作《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熊九赴任安阳
唐·王维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送李员外贤郎
唐·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五归山
唐·王维
送君尽惆怅。

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

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

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

岂令心事违。

送杨少府贬郴州
唐·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唐·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王维从小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年) 即中进士,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

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
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

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王维的生平经历:
王维非常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幼年均聪明过人。

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

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
不知为何题名。

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

”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
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

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
被迫当了伪官。

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审讯。

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幸免,仅受贬官处分。

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后因政
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

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隐居生活中的诗,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