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阅读单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王维《田园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王维《田园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王维《田园乐(二首)》阅读练习与答案(总1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田园乐(二首)
王维
其四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

B.“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

C.“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

D.“独树”“孤烟"相对.“高原”“远村”比邻,营造出孤寂冷清、高远深邃的意境。

15.“牛羊自归村巷”和“一瓢颜回陋巷”两句分别通过“巷”体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分)
14. 解析:“孤寂冷清、高远深邃”错误,“其五”的前两句通过“孤烟”“独树”营造了苍凉索寞、宁静平和的意境。

答案: D
15.其四,“巷”是村里的小巷,诗句通过牛羊自己回到小巷,体现村庄的和平和安宁,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情感。

其五,用典,“巷” 是颜回居住的小巷,诗句通过颜回身居陋巷不改其志,表达诗人对颜回安贫乐道的敬仰,对归隐的追求。

古代诗歌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王维《山居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为五言咏怀诗,主要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和心态。

语言清新,情趣盎然。

B.颁联运用对比手法。

“遍”表松茂鹤多,“稀”表访者稀少,两者对照写山居环境的幽静。

C.尾联落在“归”字上,暗合其归隐之意,这与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意蕴相近。

D.夕照满山,柴扉紧闭,炊烟袅袅,人们采莲而归,无不流露出诗人闲适喜悦之情。

12.苏轼评价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请结合颈联作简要赏析。

(8分)
11.(3分)D 【解析】夕阳满山,柴扉紧闭透露了诗人的落寞之情。

12.(8分)颔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衰老的荷花落下了片片花瓣。

(2分)这幅图画描写细致入微,渲染了山居环境清新雅致的氛围,内蕴生命的活力,(3分)表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高洁的隐逸情怀。

(3分)。

【优质文档】鹿柴,王维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5页)

【优质文档】鹿柴,王维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鹿柴,王维阅读答案篇一:王维《鹿柴》阅读训练附答案王维《鹿柴》阅读训练附答案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训练】(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画》)【参考答案】:(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来自:WWw. : 鹿柴,王维阅读答案 )主人公所见之景。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但闻)(4)(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小学三年级王维的诗全集

小学三年级王维的诗全集

小学三年级王维的诗全集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本店铺在此整理了小学三年级王维的诗全集,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小学三年级王维的诗全集11、《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2、《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3、《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4、《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5、《杂诗》朝因折杨柳,相见洛阳隅。

楚国无如妾,秦家自有夫。

对人传玉腕,映烛解罗襦。

人见东方骑,皆言夫婿殊。

持谢金吾子,烦君提玉壶。

6、燕子龛禅师》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

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

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

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

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

六时自搥磬,一饮常带索。

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

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

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

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

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

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

跳波谁揭厉,绝壁免扪摸。

山木日阴阴,结跏归旧林。

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

小学三年级王维的诗全集21、《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2、《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绛帻鸡人送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向凤池头。

3、《书事》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4、《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王维《鹿柴》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训练附答案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阅读训练】(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A.“蝉“野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C.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题画》)【参考答案】:(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

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

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

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但闻)(4)(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

王维《鹿柴》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维《鹿柴》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诗词练习、宋代诗词、唐代诗词、诗词赏析、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古诗、七言绝句、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oetry practice, Song Dynasty poetry, Tang Dynasty poetry, poetry appreciation, five character poems, five character quatrains, seven character poems, seven character ancient poems, seven character quatrai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王维《鹿柴》阅读练习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王维《过香积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王维《过香积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王维《过香积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1)从内容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趣?【参考答案】:本诗通过描绘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造成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表达了王维崇佛尚静、淡泊宁静的情趣和心迹。

(2)这首诗是怎样写出香积寺的幽静的?【参考答案】:主要是通过侧写、烘托,如写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就是以动衬静,增添了深山古寺的僻静之感(3)说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诗的妙处。

【参考答案】:"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意在表现环境的幽冷。

这里诗人以倒装句,写泉声,写日色。

原句的意思是,危石间泉水呜咽,青松上日色清冷。

很显然,"咽"字和"冷"字都注入了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移情于景,于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自然现象就显得有情有意,更摄人心魄了。

(4)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上下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喧闹的泉声遇“危石”而哽咽,温暖的日色因树林的幽深而变冷。

这“咽”和“冷”充分点明和突出了深山的特点,烘托出幽静、悠远的冷清气氛。

作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现愿意远离世俗欲念的隐士情怀。

(5)这首诗写的是香积寺,但没有一句具体描绘寺中景观,写的究竟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以沉缅于佛学的恬静心境,描绘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环境,从而造成了一种清高幽僻的意境,显得十分含蓄而耐人寻味。

(6)“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好在哪里?请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答案】:这一联以倒装句式突出泉声之呜咽与日色之寒冷,“咽”、“冷”两字可谓平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足见诗人锤炼工夫之深。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一」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2分)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

(3分)答案:9、(2分。

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

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

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

10、(3分。

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王维《使至塞上》阅读训练附答案「篇二」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僻字难典]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左右字内)5.诗人奉命出使边塞慰军,为什么却以“蓬”、“雁”自比?(2分)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奇观,请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2分)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8.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画面。

(2分)9.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联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2分)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1、《使至塞上》写的是什么情景内容?12.你能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及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13.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说说它的意境吗?14.《使至塞上》这首诗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的诗
班级姓名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析: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这首《辛夷坞》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全诗用比的手法,有优美生动的形象和乐府民歌的韵味,诗意极其含蓄。

宋人方回认为此诗是辋川诗中的佳篇,“有一唱三叹不可穷之妙”(《瀛奎律髓》)。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析: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

《鸟鸣涧》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该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末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意境烘托在读者眼前,与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有异曲同工之妙。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

这首诗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鹿柴,是辋川的地名。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十九说:“佳处不在语言,与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同。

”王维此诗与陶渊明的空灵、隐逸是类似的境界。

这就是说,此诗的优长之处在于苏轼评论王维时所说的“诗中有画”。

王维长年在京师做官,又多与亲王贵主交接往来,文名盛极一时,被公认为开元、天宝时期的文宗。

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析:这是一首赠友诗。

全诗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

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伟大抱负不能实现之后的矛盾苦闷心情。

由于到了晚年。

只好“惟好静”了。

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

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

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全诗写情多于写景。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析:此诗描写诗人山行时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清浅的溪水,冷肃的秋意,水底粼粼可见的白石,山中逐渐凋零的红叶,再配以山岚翠色为背景,互相映衬,构成一幅远近有致、色彩鲜丽、富于实感的水彩画,寂静中见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

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山中》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

读王维的诗,也许刚开始读不懂,没关系,再多读几遍,然后读读下面的赏析。

如果你感兴趣,还可以自己去找出王维其它的诗,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1.找一首与上面诗不同风格的王维写的诗,写下来。

可以的话,尝试着写一写自己的赏析。

2.读了王维的诗,你对这位唐朝伟大的诗人和他写的诗都有怎样的印象呢?把你的收获和感受写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