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第三单元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下语文第三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部编版九下语文第三单元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整理笔记

第三单元一、教材文学常识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等。

2.序和赠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

赠序从唐朝的诗序演变而来,宋以后,赠序逐渐成为单纯的赠别文体,这一文体在惜别伤离、劝勉激励的同时,也常常表达作者的感慨或见解,往往集叙事、说理、抒情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3.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他主张“仁”“义",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害民。

4.《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它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具特色的散文专集。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说明复杂抽象的道理;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易,又精练准确。

《孟子》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5.记: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家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它的基本发展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复,从零散到严整,越是后期的著作,篇幅越宏大,结构越严密。

在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学派有儒、法、道、墨四家,代表作有《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老子》《庄子》《墨子》等。

6.刘向(约前77—前6),本名甦,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汉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

另撰有《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

《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

7.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期末复习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第三单元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一、拼音填汉字cóng cóngbí tìtì tóuxiǎo biàn ér zhuài zhùyāo heshǎhūhūtān huànyàn zhènshì nòngchuídǎwān dòudàn yǎlàn mànmiǎn tiǎnténg xiěcān zhuōchūbǎnjǐn shènpò tiān huāng二、多音字组词宿[sù] ()[xiǔ] ()[xiù] ()三、文学常识1.《永远的歌声》作者()。

2.《秋天的怀念》作者()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作者()是()国人。

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精彩极了”概括了母亲的评价语言,“槽糕透了”概括了父亲的评价语言,这两句话又是课文的中心语句,主题所在,把它作为标题时,应用引号,以示父母的语言,点明文章中心。

4.《花边饺子里的爱》作者(),()人。

5.《为了五美元的礼物》作者()是()国人。

四、四字词语()牙咧(),暴()无常,()絮叨(),得()扬扬,迫不及(),推门()入,失声()哭,一如()往,()风()凛,大()大利,梦()以求,日夜()劳,()持生计,缝()补(),五、按课文内容填空1.《秋天的怀念》又是(),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

黄色的花()、白色的花()、()色的花()而(),(),秋风中正开得()。

我懂得()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

我()在一块儿,要好好儿()……六、找出下面短文的错误,用修改符号修改。

今天我们全家去了紫竹院公园。

下午,一进门就看见了色彩鲜艳的月季花,有红的、黄的、紫的,非常美丽。

正在这些花上,有几只漂亮的蝴蝶翩翩起舞。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高中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文学常识与修辞手法。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文学常识的基础概念,还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更进一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下面将重点介绍本单元的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文学是指人类通过语言文字和其他符号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形式。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通过一定的手法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进行社会批判,从而使人们产生共鸣和反思。

因而,文学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艺术。

文学的内涵非常丰富,例如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寓言等。

叙事是指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现情节的发展,展示人物性格;描写是说将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外貌等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化表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其中的美感;抒情是说通过诗歌、歌曲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议论是指通过文章或演说等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寓言是指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表达深刻的哲理和思想。

二、修辞手法在文学中,修辞手法是使语言别具一格,形象化、语言化的表现方式。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是指将两个没有实际关联的事物通过比较联系在一起,使得一个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更加易于理解。

例如,小桥流水人家的描写就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表现一个安逸闲适的情境。

2. 暗喻是指不直接表现命题,而是通过一些隐晦的语言来表达一个意思。

当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会意自可,从而产生某一种情感与体验。

例如诗歌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描写,就是将美好的、遥远的故事隐秘地表达出来,使读者产生意境与共鸣。

3. 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质与行为。

例如,“月儿胖了,笑眯眯地冲山谷飞来”,就是将月亮拟人,给予月亮一些形象的特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4. 排比是指对同类或相近的词语进行并列的修辞手法,目的是加强修辞的效果。

例如,毛泽东的“我们要创造新的历史,我们要万众一心,我们要发扬光大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通过排比的方式表达了开创历史的决心与信念。

期末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期末复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小说篇)童年往事第9课故乡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晦huì瓦楞léng猹chá五行xíng缺土jiàng 秕bǐ谷鹁鸪bógū獾huān猪潮汛xùn 颧quán骨愕è然嗤chī笑瑟sè索寒噤jìn 折shé本黛dài色惘wǎng然恣睢zīsu ī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荒凉、冷落的意思。

萧索(2) 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瑟索(3) 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惘然(4) 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隔膜(5) 看不起。

鄙夷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2) 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3)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4)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2、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我在蒙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分单元每课知识点归纳及文学常识第一单元:有所为有所不为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人在社会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

通过学习文化名人杨洪基的事迹以及《圆融》一文,让我们了解到了努力奋斗和正确行为的重要性。

一、人物:杨洪基杨洪基是一位著名的歌手和演员,他在娱乐圈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二、《圆融》《圆融》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描述鸡、猫和狼之间的争斗,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不搞竞争,通过和谐相处实现共赢。

第二单元:感动中国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感动人心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和深厚情感。

一、感动中国在这个板块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感动人心的故事,比如王泽、陶秀珍等英雄人物的事迹。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二、中国民间故事我们还一起学习了一些中国民间故事,如《卧薪尝胆》、《捧心如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了解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第三单元:童话世界本单元我们进入了童话的世界,通过学习不同的童话故事,感受到了童话中的奇幻与美好。

一、童话故事我们一起学习了《灰姑娘》、《小丑鱼》等经典童话故事。

童话故事里有着美好的结局和幸福的意义,它们给了我们向往和憧憬。

二、感悟与启示通过这些童话故事,我们领悟到了追求梦想的重要性以及要坚持做自己的价值。

第四单元:古诗词欣赏本单元我们一起欣赏了一些古诗词,了解了诗歌的美和诗人的心境。

一、唐诗宋词我们一起学习了一些唐诗和宋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通过欣赏这些诗词,我们感受到了古人诗歌的深沉与美丽。

二、古诗词的特点我们也了解了古诗词的一些特点,比如格律、意境等。

古诗词以简洁优美的表达形式传递出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

第五单元:论语选读本单元我们一起阅读了《论语》中的一些片段,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

一、《论语》的重要性《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包含了孔子的言行和教育思想。

北师大三上第三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三上第三单元知识点

北师大三上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一部分:文学常识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文字表达和交流情感、思想、价值观等内容。

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包括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内容。

在北师大三上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文学常识,以下是一些重点知识点。

1. 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通过语言来表达和沟通情感、思想、意义等内容。

文学作品常常具有以下特点:- 艺术性:文学作品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表达出作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 言之有物: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的形象、细腻的描写来展现具体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体验到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

- 深意悠长:文学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哲理,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2. 文学的分类文学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形式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小说等;按照内容可以分为爱情文学、历史文学、科幻文学等。

在北师大三上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文学类别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平实的语言来叙述和抒发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没有严格的韵律和格律要求,可以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故乡》、余秋雨的《豫章散记》等。

- 诗歌:诗歌是以高度艺术化的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意象的文学形式。

诗歌通常具有韵律和格律的要求,可以通过押韵和节奏来增强表现力。

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 小说: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故事性文学形式,可以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第二部分:文艺批评文艺批评是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研究的学科。

它涉及文学作品的创作技巧、风格特点、深层含义等方面的内容。

在北师大三上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文艺批评的基本知识。

1. 文艺批评的基本方法- 文学解读: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内容、结构、形象等方面的特点,揭示出其深层的意义和艺术手法。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知识点梳理
16|、俶尔 :忽然。
17
、翕忽 :轻快敏捷的样子。
18、 乐 :
逗乐,取乐。
19、斗折:像北斗星一样曲折。
20、蛇行 :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21、犬牙
:像狗牙一样。
22、差互 :相互交错。
23
、 不可知其源 :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
可:能够。
24、寂寥 :寂静寥落。
25
、悄怆 :忧伤的样子。
26
、邃:深远。
所历: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
四、迁移拓展
1、与本文有关的成语:
(1) 世外桃源 :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后用此成语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
(2)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联系陆游诗
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
面。成为了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玩的人互相逗乐。
8、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时隐时
现。
9、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10、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没有其他人。使
写山水游记 ,本文是他 《永州八记》 中的第四篇。本文选自 《柳河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共3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末复习第三单元 (共32张PPT)
31
这些你都学会了吗
1.积累生字、词语、文学常识,并 运用。 2.把握文章情节,品析重点词句。 3.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文章内容。
3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名词,旧的知 识、新的体会
④传不习乎 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⑤饭疏食饮水 名词--动词,吃饭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意动。以……为乐28
4、一词多义 ①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②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③其:仁在其中矣
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
④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24
深入探究 2、 请谈谈你对文 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 〞的理解。
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表层: 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 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 和自由〞。
深层: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 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谢。
25
文言篇
26
一、重点词语把握
截然不同:界限清楚,完全不同。 疲倦不堪:非常疲乏,难以忍受。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不同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形容突然醒悟过来。 油然而生:很自然地产生。多指某种思想感情。 悔恨莫及:懊悔都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五彩缤纷、十分华美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
10
常识篇
11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 介亭杂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第三单元文学常识
方法指导:作者名(字、号)、称谓、国别、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必须识记准确,理解得体,不能混淆。

一、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又称《诗》、《诗三百》、《毛诗》。

B、“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

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其中颔联、颈联应对仗。

D、“世外桃源”“不为五斗米折腰”等,表现了陶渊明远离社会黑暗、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二、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A. “其作品分为“赋”比”“兴'三部分,常用风、雅、颂手法”说法错误,应是“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 第一位山水诗人是谢灵运(东晋),第一位田园诗人是陶渊明(东晋)。

D. 魏学洢是明末文学家。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赋”“比”“兴”三部分,常用风、雅、颂手法。

B. 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
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

C.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D. “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如清朝文学家魏学滑的《核舟记》。

三、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改为《孟子》。


A. 汉语表意十分丰富,同一对象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垂髫”也指“童
年”,“夫妻”又称“伉俪”,“汗青”也指“史册”等。

B.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 “金榜”是科举时代殿试录取的榜,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考中者为
“进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

D.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过后是“谷雨”。

二、四、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C.应为:张潮—《虞初新志》—短篇小说集。

故C项搭配有误。

)
A. 《桃花源诗》—陶渊明—东晋田园诗人
B. 《柳河东集》—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C. 魏学洢—《虞初新志》—短篇小说集
D. 《关雎》—《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五、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诗经》应是“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
A. 《桃花源记》—文,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
线索展开故事,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的不满。

B. 《小石潭记》写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之时,作者借写小石潭
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C. 《核舟记》—文作者经过细致观察,准确把握了“长不盈寸”的
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描写了船的4个部分——船舱、船头、船尾、船背,表达了作者对艺术家王叔远高超技艺的赞叹。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
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核舟记》作者是魏学洢,选自张潮选编的《虞初新志》。


A.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他对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人类厌恶战争的情绪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B. 《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唐代文学家。

作者借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特点,含蓄地表达了其忧伤、悲凉的心境,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上的压抑、内心深处的郁闷。

C. 《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作者张潮,本文赞美了刻舟者的精湛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
主要是赋、比、兴。

三、七、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决一项是(B. A. “刻画了一群作者本人儿时朋友的形象”表述错误,因为《社戏》是小说,文中人物并非作者本人儿时的朋友,而是作者虚构的。

C.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表述错误,应为“《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D. “六出飞花人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中的“六出飞花”指的是雪花,因为雪花有六角,故以之为名。

这句诗描写的是冬景。

)A. 《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作者本人儿时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D.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依次是描写春、夏、秋、冬之景的名句。

四、八、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 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

B. “趵突腾空”为“济南八景”之首,泉水日夜喷涌,络绎不绝。

C. 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千姿万态,令人目眩神迷。

D. 在鸦片战争以后,列强接踵而至,中国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