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统计年鉴2014分行业增加值

合集下载

201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201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

201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2014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9%(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11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12月份比上月增长0.75%。

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

分三大门类看,12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制造业增长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

分经济类型看,12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集体企业增长0.9%,股份制企业增长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4%。

分行业看,12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

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9%,纺织业增长7.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8.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8.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7.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8%,汽车制造业增长8.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5.2%,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

分地区看,12月份,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7.1%,中部地区增长8.1%,西部地区增长10.6%。

分产品看,12月份,钢材9822万吨,同比增长6.4%;水泥20401万吨,下降1.4%;十种有色金属404万吨,增长15.4%;乙烯149万吨,增长6.4%;汽车225.3万辆,增长3.7%;轿车114.1万辆,下降1.5%;发电量4902亿千瓦时,增长1.3%;原油加工量4458万吨,增长6.3%。

12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8.7%,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51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3%。

附注1、指标解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即工业增长速度,是用来反映一定时期工业生产物量增减变动程度的指标。

中国统计年鉴2014按工业行业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中国统计年鉴2014按工业行业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103.8 102.3 102.1 107.4 117.3 101.7 100.1 101.2 100.3 103.2 98.3
110.0 104.7 107.0 109.8 113.0 104.1 102.7 101.5 100.4 103.1 98.3
99.4 99.4 98.6 89.4 93.1 99.1 99.8 100.3 99.5 93.8 94.6 98.3 98.9 100.2 99.3 98.4 97.3
99.1
99.8
100.2
99.3
103.5 107.5 102.0 105.4 105.5
105.3 111.8 101.6 109.4 102.8
100.9 92.2 103.7 102.0 102.2
105.5 110.0 137.8 117.5 119.0 106.4 105.5 103.3 102.9 100.4 108.5 101.7 101.7 101.5
106.0 110.2 124.5 112.7 115.0 109.1 110.6 106.3 104.4 100.3 111.1 103.7 104.5 104.1
5-11
按工业行业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上年=100) 行 业 2010 2011 2012 201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 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中国税务年鉴2015数据:中国2014年重点税源企业分规模构成情况统计(一)

中国税务年鉴2015数据:中国2014年重点税源企业分规模构成情况统计(一)
3.5 1.6 0.3 0.4 2.1
4占2.地1 区税收比
68.7 41.1 20.4 14.7 18.9 44.0 32.9 62.8 65.7 42.6 24.0 20.9 47.3 27.6 24.3 18.8 23.9 26.8 37.3 34.3 46.8 51.0 40.8 53.9 38.1 27.1 26.7 28.2 49.6 67.6
55.8 61.1 35.8 35.0 51.8
8664299 4094297 668468 877947 5255455
摘编自《中国税务年鉴2015》
收入
占全国税收比
100.0 22.0 2.8 1.3 0.6 0.7 2.6 0.8 2.9 3.2 10.6 4.6 1.9 1.6 1.5 1.4 0.4 0.7 2.9 1.0 2.6 2.9 3.2 5.3 4.0 1.3 0.3 1.1 1.7 1.7 4.6
0.4
2.6
14
2.7
0.5
2.7
9
1.8
0.3
5.5
39
7.6
0.9
3.1
26
5.1
1.8
1.4
6
1.2
0.3
0.5
3
0.6
0.3
1.7
9
1.8
0.4
2.5
10
1.9
0.3
1.4
7
1.4
0.6
2.9
12
2.3
0.6
0.1
2.6
15
2.9
0.8
1.1
9
1.8
0.9
0.3
2
0.4
0.6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DOI:10.13546/ki.t j y j c.2020.22.020 (----------—-------------------经济实证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李晓慧,刘满成(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基于2004—2017年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并对服务业T F P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T F P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服务业TFP 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成为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全 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TFP增长高于消费服务业。

从影响因素看,起 点因素、资本密集度等是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0)22-0091-04〇引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互联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服务业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 展和新突破,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业在优 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就目前 而言,仍然存在着总量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失衡、效率和生 产率低下等问题,如何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成为目前 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在中国服务业 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增长和产出效率还存在 较明显的差异,行业增长的非均衡性是影响服务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真 实衡量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效率,分析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生 产率的差异,找出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现有研究对认识和理解中国服务业发展效率的特征和趋势,对于更好地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也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M21。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02-26 09:30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自然增长率为5.21‰。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指标年末数(万人)比重(%)全国总人口136782100.0其中:城镇7491654.77乡村6186645.23其中:男性7007951.2女性6670348.8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4]2395717.5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9158367.060周岁及以上2124215.5其中:65周岁及以上1375510.1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 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

中国统计年鉴2014分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

中国统计年鉴2014分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

89.3 100.1 112.5 116.8 94.7 98.7 126.3 125.0 81.8 103.7 113.4 105.1 100.4 103.0 117.1 103.0 97.3 131.0 121.7 91.7 103.0 122.4 102.2 104.4 98.5 119.8 104.7 96.3 121.8 104.3 101.6 108.3 114.3 97.1 104.8
100.4 102.4 101.3 99.7 99.8
97.8 95.7 95.4
100.8 100.9 99.5
101.6 101.6 102.0
91.9 89.1 98.3
101.8 101.5 101.3
101.2 100.3 100.1
99.6 101.6 99.1
100.4 100.9 99.1
102.4 102.0 109.3 112.4 115.4 112.4 104.2 116.0 92.7 112.3 111.1 102.9 99.9 99.7 103.7 102.1 103.0 105.1 107.9 98.4 103.5 105.1 100.3 100.5
94.5 96.8 98.8 98.1 98.2
99.5 98.9 96.3
101.1 100.5 100.5
100.6 99.1 101.7
交 通、 家 具 通信用品 化妆品 金银珠宝
中西药品及 书报杂志及 医 疗保健用品 电子出版物
建筑材料及 燃 料 五金电料
98.8 98.4 91.1 91.8 91.7 92.3 92.7 93.2 93.7 95.6 96.1 96.0 97.3 97.8 98.8 99.1 100.1 101.6 102.6 99.7 100.1 102.3 101.3 101.2 98.9 98.9 99.3 99.8 100.2 100.7 100.8 100.4 101.3 102.2 101.5 108.6 111.6 104.4 119.7 107.9 116.8 95.6 114.5 114.3 101.0 91.9 98.4 96.7 97.6 99.1 102.0 103.1 101.5 104.3 103.9 102.1 101.3 100.3 101.0 100.3 100.2 99.7 101.5 105.0 101.3 100.8 101.4 101.3

中国统计年鉴2014按国别(地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

中国统计年鉴2014按国别(地区)分实际外商投资额

269 289 2071 429
86 21 1099 845 70
828 1018357 830 3731 15988 1130
78 820687 52 8192 16096 4204 22
5760 197540 2075 3 103 1 1487 3281 2013 16 21 25 50 128 783086 652 437
19 155 202 5 176
非洲 阿尔及利亚 安哥拉 博茨瓦纳 喀麦隆 刚果
138787 571 195
137901 5 454 29 3
16
3
埃及 冈比亚 加纳 肯尼亚 利比里亚 利比亚 马里 毛里求斯 摩洛哥 纳米比亚 尼日利亚 塞内加尔 塞舌尔 塞拉利昂 南非 苏丹 坦桑尼亚 突尼斯 乌干达 赞比亚 非洲其他国家(地区)
2304 166825 2094 38 100 2 1580 2594
111 40 158 66 615858 95 256
北美洲 加拿大 美国 百慕大 北美洲其他国家 (地区)
382585 43497 259809 79160 119
2863
408372 53610
2863
281987 72194 581
24576 22702 114358 140 48 34717 21626 747 10891 615 882 170 54 8 1751 357 456 389 20250 87280 9 630
31685 43256 127477 158 948 31197 15341 165 8961 311 755 183 3 24 2786 155 135
3 183 10 13221 2706 4987 630508 303800 20 95 7772 1556 12963 287 316 284707 555 27 11 489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核实的公告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核实的公告

GDP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和服务的生产;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第三,自有住房拥有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以及付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生产。

生产范围不包括不支付报酬的自给性家庭服务、没有单位控制的自然活动(如野生的、未经培育的森林、野果或野浆果的自然生长,公海中鱼类数量的自然增长)等。

1.2.2生产活动主体范围GDP生产活动主体范围包括了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所有常住单位。

本报告中的年度GDP数据是由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的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数据。

1.3核算单位GDP核算主要以法人单位作为核算单位,在核算中依据法人单位从事的主要活动将其划分到不同的行业,分别计算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再将各行业增加值汇总得到GDP。

1.4核算步骤按照GDP核算时效性的要求,中国年度GDP要进行三次核算,第一次为GDP 初步核算;第二次为GDP初步核实;第三次为GDP最终核实,每一次核算结果都会有所变化。

1.4.1初步核算由于2015年以前我国季度GDP核算采用累计核算的方式,所以1-4季度的GDP初步核算数即为年度GDP初步核算数。

从2015年3季度开始我国季度GDP 核算改为分季核算方式,即分别计算各年1季度,2季度,3季度和4季度的GD P数据,将各季度GDP数据相加即得到年度GDP初步核算数。

年度GDP初步核算在1月20日之前完成。

1.4.2初步核实年度GDP初步核实在次年9月底之前完成。

之所以做年度GDP初步核实是因为取得了更加全面、可靠的基础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专业统计年报资料、部分行业的年度财务资料等。

利用这些资料可采用生产法或收入法分行业核算其增加值。

1.4.3最终核实年度GDP最终核实在隔年1月份完成。

之所以做年度GDP最终核实是因为在年度GDP初步核实之后,又取得了一些新的基础资料,主要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和其余行业的年度财务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39.5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教育
5271.5 10481.86101.7 12042.1
7280.5 14429.4
2012
519470.1 52373.6 52373.6 235162.0 199670.7 27081.8 161326.1 11262.7 35491.3 231934.5 24660.0 10974.1 49394.4 10464.2 28722.7 29359.7 10837.7 8241.1
401512.8 40533.6 40533.6 187383.2 160722.2 20936.6 130325.0 9460.6 26661.0 173596.0 19132.2 8881.9 35746.1 8068.5 20980.6 22782.0 7785.0 5636.9
473104.0 47486.2 47486.2 220412.8 188470.2 27225.6 150597.2 10647.4 31942.7 205205.0 22432.8 9780.3 43445.2 9172.8 24958.3 26783.9 9407.1 6965.8
第一产业 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 工业 采矿业 制造业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480.4
1752.1
2405.3
8039.6 16282.7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082.6 2231.0 15161.7
5980.8 2495.8 16210.3
7495.9 3007.1 18006.4
8989.7 3446.6 20116.5
3-11
分行业增加值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亿元 行 业 2009 2010 2011


340902.8 35226.0 35226.0 157638.8 135239.9 16726.0 110118.5 8395.4 22398.8 148038.0 16727.1 8163.8 28984.5 7118.2 17767.5 18654.9 6191.4 47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