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简介,中法战争与刘永福
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刘永福

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刘永福(1837-1917年),清末爱同将领,字渊亭,本名义,广东(今广西)钦州人。
刘永福于1866年(同治五年)创建黑旗军,助越抗法十多年,堪称“北圻之长城”。
1873年(同治十二年)和1883年(光绪九年)两度应越南政府约请率部抗法,前一次毙法军统领安邺,后一回斩法军统帅李威利,取得震动中外的罗池、纸桥大捷,被越王封为二宣提督。
中法战争中,又大败法军,取得左育、宣光、临洮大战胜利。
中法战争结束后,中法政府经多次交涉达成协议,以黑旗军回国换取法军从澎湖撤走。
刘永福应召回国,1886年任广东南澳镇总兵,1894年(光绪十二年)邦办台湾防务,渡台抗日,驻守台南,被尊称为“百年前的抗日爱国英雄”。
临危接圣旨1894年,清政府应朝鲜国王的请求,派兵帮助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也乘机派军队开进朝鲜。
起义平息后,7月17日,日本大本营召开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明治天皇发布特旨,任命海军中将桦山资纪为海军军令部长。
这个对中因发动武装侵略的倡导者和积极鼓吹者一上任,立即奔赴佐世保军港,部署战争准备。
7月20日,他将原来的警备舰队改为西海舰队,并将常备舰队、西海舰队及其他一些舰只集中起来,组成一支适应战时体制的联合舰队,任命原常备舰队司令官海军中将伊东枯亨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
7月23日,伊东枯亨接到大本营的作战密令,率军舰、鱼雷艇22艘,由佐世保出发,向朝鲜西海岸进发,准备发动侵华战争。
舰队出发时,桦山资纪亲到港口送行,进行战争鼓动,要联合舰队“发扬帝国海军荣誉”,为国争光。
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面,以偷袭的手段击沉了中国运兵的英轮“高升”号,掳走“操江”号,发动了丰岛海战,悍然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丰岛海战后,联合舰队在桦山资纪指挥下,积极寻求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的机会,夺取制海权。
不久,中日海军主力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遭遇,黄海大海战爆发,台湾军务告急。
为加强曾于1874年(同治十一年)遭日军侵犯的台湾的防卫,1894年6月24日,承准闽浙总督谭钟麟转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电奉上谕:“南澳镇总兵刘永福,著谭钟麟饬令酌带兵勇前往台湾,随同邵友濂办理防务,钦此。
刘永福历年表

刘永福历年表刘永福是黑旗军的创建者,是农民出身的杰出将领。
在19世纪中、后期发生的援越抗法、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中,率部与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战斗,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成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为后世所景仰和垂念。
■1837年9月11日,( 清道光十七年)刘永福出生于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现为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乡小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父亲刘以来,叔父刘以定从博白迁到防城,初居十万山腹地古森恫小丰村。
原名建业,号渊亭,排行第二,俗名刘二,被人尊为刘义。
“永福”是他转战越南时改用。
■1841年,叔父刘以定结婚成家,兄弟分居,刘以来携妻儿迁北鸡村(今防城扶隆乡北基村)谋生。
■1842年,刘永福5岁时,他就能自制钓鱼杆,在离家不远的小河里钓鱼,为自家的饭桌增添一些“美味”。
■1845年,刘永福8岁时,因家庭破产,永福随父母从小峰迁居广西上思州新圩八甲村(现上思县平福),以种地为活。
■1850年,刘永福13岁就开始在船上当水手。
做工之余,他仔细观察,非常熟悉何处水深,何处水浅,哪里行船安全,哪里行船危险。
■1852年,刘永福15岁时,他成了一名熟练的水手,被船主雇为“滩师”(引航师傅)。
同时,他还拜一些武术高手为师,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刘以来即督其习拳棒技击。
以来认为,因为世乱,盗贼窃发,豪杰四起,练好武艺,即使不能执兵趋走,亦宜于强健筋骨以自卫。
由是刘二苦练不倦,技渐超群而绝伦。
■1854年,刘永福17岁那年,由于贫病交加,父母亲和叔父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故。
月,母夜出,遭雨淋,染风寒,治无效,撒手去。
母死之后,无以为殓。
幸母与人为善,受人尊敬,醵资致唁,得以薄殓。
入土时,刘二跪于坟场拊膺而号,竟至晕倒。
九月,叔父以定孑身跚至,叔侄相聚,喜悲交集。
十一月,父死,无钱买棺,合床板作殓宫,丧父之痛,难以形容。
十二月,叔丧,欲寻木板也不能,只得以木片铺圹底,用蓆包裹掩埋。
埋葬完几位老人,刘永福已经一无所有,连住的地方都没了,只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
钦州刘冯故居景区

钦州刘冯故居景区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参观国家4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永福、冯子材故居。
首先我们先游览刘永福故居,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刘永福将军的生平和刘永福故居的基本情况。
刘永福(1837~1917年),字渊亭,祖籍广西博白,生于防城,雇工出身。
1857年,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参加天地会起义军。
1864年在归顺州(今靖西)安德组织黑旗军。
在中法战争中,刘永福率领黑旗军与法国侵略者抗击,先后取得“罗池大捷”“纸桥大捷”等,还抗旨保台,打击日寇,是著名的爱国将领。
刘永福故居位于钦州市板桂街10号,又称“三宣堂”,因刘永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屡立战功,被越南国王封为三宣提督,长官越南山西、兴化、宣光三省,其故居则据此命名。
三宣堂建于1891年,占地面积为22241平方米,建筑面积5622.5平方米,大小厅房一共有119间。
整座建筑用料考究,造型端庄而朴实,规模宏大,布局独特。
主屋分三进,坐北朝南,为中国式圆柱瓦檐,墙上有圣贤豪杰、文武将臣、彩凤仙鹤等100多幅画,金饰彩绘,神韵优雅,栩栩如生,与雕梁画栋交相辉映,既有晚清风格,又有民族特色。
四周有高墙炮楼,正屋前有广场照壁,四周有花草树木,是一座气势不凡、宏伟富丽、典雅古朴的建筑。
刘永福故居于1995年被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国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
解放军总政治部评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1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评为自治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们现在来到了刘永福故居,各位游客请看这大门的对联“枝栖古越,派衍彭城”,横批“三宣堂”。
这幅对联是对刘老将军一生的精辟概括。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尊雕像是刘老将军的汉白玉雕像,是由旅居加拿大的钦州籍著名雕刻大师曹崇恩教授雕刻的,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永正先生题字,在2005年9月30日由中共钦州市委、市政府把它立于此。
将相故事-抗日英雄刘永福简介 刘永福是怎么死的?

将相故事-抗日英雄刘永福简介刘永福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刘永福字:渊亭别称:刘业,刘义国家:中国民族:汉族客家人所处时代:清末民初出生地:广东钦州祖籍:博白东平出生时间:公元1837年去世时间:公元1917年墓葬:惠州城内西湖畔主要成就:建立黑旗军,抗法抗日刘永福是清末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的黑旗军先是反清,随后又接受清廷招安,与清军一起抗击法军对越南的侵略,并取得对法战争的胜利。
后来在日本进攻台湾的时候,又再次赴台抗日。
道光十七年,刘永福在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垌小峰乡出生。
刘永福所在的家庭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和叔父一起从博白迁到防城,根基不稳,家业不丰。
刘永福原本叫刘建业,号渊亭,“永福”是后来在越南作战之时,另娶的名字。
据记载,刘永福小的时候非常聪慧,五岁的时候就能自制鱼竿,在河中钓鱼丰富餐桌,当然也不能否认为生活所逼的生活技巧。
八岁的时候,刘永福随父母移居广西上思州新圩八甲村,靠种地为生。
十三岁的时候,刘永福在船上当水手。
在这个期间,依靠观察,获得辨析水深水浅的技巧。
十五岁的时候,被被船主雇为“滩师”。
与此同时,刘永福拜师学艺,习得一身好武艺,为后来领兵打站奠定基础。
十七岁的时候,是刘永福一生中最痛苦,最难熬的时段。
在这一年,他先后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亲以及叔父。
花钱办好葬礼之后,刘永福身上钱财花尽,一无所有,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借了一间茅屋暂时落脚,此后靠打柴维持生计。
二十岁的时候,清咸丰七年,刘永福加入天地会,此后开始投身入农民起义运动。
在从事各项起义活动中,刘永福曾经对此取得对清军围剿及地方武装势力的胜利。
后因为“胆艺过人,重信爱士”被任命为旗头,成为吴鲲农民军中坐第三把交椅的“三哥头”。
后来他依据安德圩的北帝庙中周公像手执着一面绘有“北斗七星”图案,镶有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制造出黑旗,此后成为队伍旗帜,他所领导的队伍被称为黑旗军。
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后来因为广西提督冯子材对农民军的大力围剿,只能转入越南,苟延残喘,寻求生机。
屡败法军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的感悟与体会

屡败法军的黑旗军将领刘永福的感悟与体会
今天我到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刘永福的故事》。
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我最敬佩书中刘永福的爱国精神了。
刘永福将军出身很贫苦,生活所迫,他早早就参加了农民起义军,后来又创建了黑旗军。
正是这支军队后来令法国侵略军闻风丧胆。
在中法战争中,刘永福率领的黑旗军先是击毙法军主将安邺,后又取得纸桥大捷,并配合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多得的胜利啊,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在民间,就流传着脍灸人口的民谣:“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
”它赞扬的就是刘永福将军打击法国侵略者,保家卫国的精神。
刘永福是金戈铁马的英雄,是我们的骄傲。
他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给予我们力量,激励后人奋勇直前。
我一定会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功课,打好扎实的基础,长大后报效祖国。
中华古民成之六 钦州市刘永福故居

中华古民成之六钦州市刘永福故居
作者:
来源:《时代中国》2011年第02期
民间流传“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说的就是刘永福抗击法国侵略军的故事。
刘永福:名义,晚清名将。
参加过太平天国天地会起义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故称“黑旗军”。
法军侵犯河内等地时,应越南政府之邀,在纸桥大败法军,升为三宣提督。
其故居“三宣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这段光荣历史。
他还抗旨保台,打击日寇,是著名的爱国将士。
晚年的刘永福受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
刘永福在钦州购得板桂街莫姓旧宅,建住宅“三宣堂”。
“三宣堂”是钦州市现存最宏伟、最完整的清代建筑群,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头门临江向东。
二门内是开阔的广场,有一株高大苍劲的龙眼树,曾是刘永福缚马暂驻的地方。
田汉在参观刘永福故居时,写下了“庭前龙眼飘香雪,犹似将军系马时”的诗句。
主座收藏着大量的刘永福及相关的历史文物。
主座的前座与中座之间是为天井。
即有名的“拒贿庭”。
据说中法战争后,刘永福从越南带回的战利品法军首领李威利的头发。
法人知后,派人携重金到此企图买走这撮发,刘永福就是在此对来者严词训斥的。
钦州市依据刘永福故居的人文风格修建了永福广场和改造了附近建筑,使其纳入广义的刘永福故居旅游点范围内。
故居旁原的永福小学,其建筑风格优美古典,与故居相辉映。
[原创]豪迈敬仰:跃马边关刘永福(游记)
![[原创]豪迈敬仰:跃马边关刘永福(游记)](https://img.taocdn.com/s3/m/95fe9b12e87101f69e3195d5.png)
-也许是一种心灵冥冥中的缘分和辛劳的回报,今年五月上旬我收到了北部湾经济网站站长申弓(中国小小说金牌得主、中国、广西作家协会会员,广西文联小小说学会会长,原钦州文联副主席)的真诚留言邀请庞老师好!恭喜您荣获首届北部湾经济网珍珠大王称号,定5月16日下午在钦州市举行隆重颁奖大会,特请您出席。
如能到会,请预先告知,好作安排。
读着信息,心思激动万分,机会难得。
于是,我就二话没有说,立即点击真实回复,接受邀请,准时到会学习。
2015年5月16日晚,颁奖大会如时在钦州充满着绿色原生态景象的品绿山庄会议大厅举行,在热烈掌声和优美激情的乐曲声中,荣获首届珍珠大王称号的八位获奖者全都上台,接受了陈向进(广西的路桥总经理、优秀企业家、全国民盟中央委员)、潘荣才(中国广西作协会员,原〈广西文学〉副主编)、沈荼(网站总编)、刘春伸、黄正春等嘉宾和领导亲手颁给的奖证书和鼓励奖金。
大会在充满激情的气氛中,流连记忆,真诚感怀。
让我在这一行的旅程中接触了许多新朋友,感触到了一种网络文化发展的力量与方向。
按照会议安排,第二天一早,申弓站长和他的夫人和有关人员就来到了我们的驻所桂海大酒店,带领我们前去拜谒全国著名的两个旅游圣地刘永福和冯子材故居参观敬仰。
我们驱车来首先来到了刘永福故居,首先进入我们视眼里的是门前的广场上,刘永福那横刀跃马扬鞭威武的巨大铜像,仿佛中,让我们真切地倾听到了他在驻守边关率领勇士抗法的一阵阵马蹄和刀戈回响声声,豪情心思,感触豪壮,真实了这一位民族英雄的豪迈气势和壮志心愿,一幅爱国主义的生动教材就这样让这一方水土风采人心。
就在故居门前的那一座游动着金鱼的池水里,栩栩留润着清澈的泉水,真实地告诉我们就是这一方清流,在默默滋养这一方水土人心和热爱家园的气色,一种崇敬之心让人心潮澎拜。
我们一行人员便很真实地在他的铜像前留影,共同感触这一位镇守边关将领的豪迈气度。
走进屋宇,心怀崇敬,感触真切,史料介绍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广西防城港市那良人,雇工出身。
试论刘永福的历史贡献

试论刘永福的历史贡献摘要刘永福是一位反帝反封、爱国爱民的大英雄。
在反帝斗争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援越抗法,取得两次纸桥战役的胜利;保台抗日,大战八卦山,浴血台南保卫战。
在反封建斗争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早期投身反清起义,组织黑旗军聚啸山林;中期与清廷貌合神离,一度对清廷抗旨不遵;晚年与清廷决裂,支持三那人民抗捐斗争,出任广东民团总长。
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充当台湾抗日盟主,三次拒任“台湾民主国总统”。
关注民生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打击盗匪,安定老百姓;爱护战友,关心其家属。
1、前 言刘永福(1837-1917),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
通过电视、电影,刘永福的部属黄飞鸿(1847-1924)的生平事迹现已家喻户晓。
但刘永福的事迹、贡献却鲜为人知。
在史学界上,权威的、专业的、研究刘永福这一人物的成果不多。
除了由于这一人物在史学界不受重视之外,一些研究成果对其评价不一,有的评价甚至缺乏客观性、全面性,掩盖了一代大将的真实面貌。
因此,本文本着还原历史大将的真实面貌的目的,对其在反帝斗争、反封建斗争、维护祖国统一以及关注民生方面的贡献进行探讨,力图让史学界对刘永福这一人物有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认识。
2、在反帝斗争中的贡献刘永福的一生抗击法、日两大帝国主义,在越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援越抗法、保台抗日可歌可泣的业绩,说明刘永福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1 援越抗法1873年,法国国王派遣驸马安邺上尉率“远征军”进攻越南河内,企图建立“法兰西东方帝国”,然后沿红河向中国进犯。
面对法国的步步入侵,越南国王阮福请求驻扎在中越边境的黑旗军出兵协助。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欣然应诺:“中越乃属近邻,古人云,唇亡则齿寒,助越南,捍边疆,我刘永福纵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1](P57)刘永福率黑旗军驻越南20余年,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闻中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永福简介,中法战争与刘永福
导读:本文刘永福简介,中法战争与刘永福,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刘永福简介,中法战争与刘永福
刘永福简介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西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
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
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拥立巡抚唐景嵩为台湾民主国总统,自称大将军。
同年6月自立为大总统。
1917年1月病卒。
1866年,刘永福带领余部200多人同另支起义军首领吴鲲汇合,经过扩充整编,组建一个旗,刘永福被任为旗头。
由于刘永福"胆艺过人,重信爱士",深得部下爱戴和拥护,不久便成为吴鲲农民军中坐第三把交椅的"三哥头".刘永福着手操使士兵,整肃纪律,选择人才,统一军令。
当时他扎营于归顺州(今靖西)安德圩的北帝庙,看见北帝庙神像旁边的周公像手执着一面绘有"北斗七星"图案,镶有狗牙白边的黑色三角旗,就仿造黑旗作为自己队伍的旗帜。
从此以后,这支队伍就举黑旗作战,称为黑旗军。
中法战争
1873年11月20日,法国当局派安邺带兵180名和两艘炮舰
突然轰击河内。
刘永福见义勇为,挺身抗暴,亲自率军2000人,翻越宣光大岭,日夜兼程,南下抗法。
12月21日黑旗军在河内郊外罗池与法军开战,击毙了法国主将安邺这个不可一世的战争狂人,其部属百余人也成了黑旗军刀下鬼,取得了"诱斩安邺,覆其全军"的罗池大捷。
法军被迫退出河内。
这是刘永福扞卫国疆,支援友邦抗法的首次战功。
越王擢升刘永福为三宣副督,又赐印信一颗,文曰:"山西、兴化、宣光副提督英勇将军印".以彰表功绩,并命刘永福扼守红河两岸。
1874年8月,在兴化等地助剿黄崇英有功,获授正领兵官。
越南王正式允许黑旗军在保胜设关收税,以补军用。
同年10月,越南政府进剿黄崇英,命刘永福权充三宣副提督,督率四路大军。
1882年4月,法国又进攻越北,直窥我国云南。
刘永福率黑旗军三千人。
两军相遇于河内西面的纸桥,刘永福见敌人在武器上占优势,决定采用伏击战,取得纸桥大捷。
越南国王晋升刘永福为三宣提督,一等男爵。
1883年农历三月初八,唐景嵩同志作为天朝派来的"联络员"进驻黑旗军,成了刘永福的军师,为其出谋划策——可以说:这是黑旗军从流寇成为正规军的第一步的开始——而且让刘永福欢欣鼓舞的是:唐景嵩给他带来了可以恢复他和他的部队大清国国籍的确定回答——"天朝宽大为怀,凡我华夏子孙,但能御外侮,卫国疆者,皆是大清的好子民。
"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8月,清政府正式对法宣战以后,收编
了黑旗军,授予刘永福记名提督。
1883年法国国会任命李威利为总司令,率领法军2000人先后攻占河内和南定。
接着又分兵进犯越南国都顺化及北宁、山西。
刘永福满怀"为越南平寇,为祖国屏边"的宏愿,于5月6日率领黑旗军3000人挺进河内,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诱敌深入,使法兵腹背受敌,陷入重围。
这一仗打死李威利及以下军官30多名,打死法兵200多名,夺得军械弹药无数。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纸桥之役。
越王为了表彰刘永福纸桥大捷的军功,晋升他为三定提督,加赐一等义勇男的爵号。
1883年取得纸桥大捷。
中法战争爆发后黑旗军在越南的山西等地抗法,翌年,刘永福接受清政府给的"记名提督"头衔,成为清朝的官员。
1885年,清政府为了逼刘永福率部回国,一个月内就连下九次上谕,采取胁迫利诱,恩威兼施的手法,赐予刘永福"依博德恩巴图鲁"和"三代一品封典"的荣誉。
1885年8月,刘永福被迫率领黑旗军三个人从越南保胜启程入云南省文山县南溪,于同年10月,刘永福率3000黑旗军入关回国,清政府下令将黑旗军裁减大半,只留1200人。
1885年正月,黑旗军在左育与法军援师血战,予敌重大杀伤后败溃。
同年刘永福回广西博白祭祖,慈禧太后赐"福"字大匾挂于华尖岭刘家祠堂。
1886年4月,任刘永福为南澳镇总兵。
此后,黑旗兵又被历年裁撤,最后只剩300余人。
1886年春清政府委任刘永福为闽粤南澳镇总兵。
1887年5月,调署碣石镇总兵。
8月任职。
赴台抗日
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清政府命刘永福赴台帮巡抚邵友濂办理防务。
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并先后在潮汕、台湾等地招募新兵,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1895年4月,清政府战败求和,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割让日本。
为了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本派北白川能久亲王率领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从冲绳出发,分兵两路进攻台湾。
其中一路日军从貂角强行登陆,攻占基隆。
接着,又进犯台北。
巡抚唐景崧等人畏日如虎,纷纷逃回大陆。
6月7日台北被日军攻陷。
这时刘永福在台南发出联合抗日的号召,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领导抗日斗争。
刘永福坚持不受,仍以帮办之职,统率防军与台湾义军抗敌保台。
1895年8月中旬,战争转入台中。
为了保卫彰化,黑旗军和台湾义军在大甲溪一带同日军展开激战,取得全胜,缴获日军枪械甚多。
后来,日军不甘失败收买奸细带路,偷袭黑旗军后路,大甲溪遂为日军占据。
大甲溪失守后,日军步步进逼,攻占台中等地。
刘永福被迫率军退守彰化。
1895年8月28日,日军以强大兵力进攻彰化城北的八卦山,
黑旗军和义军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毙日本号称最精锐的近卫师团一千余人,打死少将山根信成。
在这场悲壮的血战中,义军首领吴汤兴中炮牺牲,刘永福部将吴彭年英勇战死。
刘永福黑旗军的精锐七星队三百余人也壮烈殉难,彰化失守。
尔后,云林、苗栗亦相继沦陷,接着嘉义告急,刘永福命令黑旗军统领王德标迅速率领所部七星队北上增援,又派部将杨泗洪率黑旗军各营及各地义军密切配合,并亲赴嘉义前线坐镇指挥。
由于黑旗军与义军的英勇善战,在刘永福的指挥下,各路义军协力作战,此役获大胜,杀敌近千人。
并相继克复云林、苗粟、反攻彰化。
但黑旗军和义军在连续苦战之后,断晌缺械,刘永福派人回大陆求援,清政府不但不予救济,反而将内地募捐援台款项强烈扣留,并下令严密封锁沿海,断绝对台增援。
刘永福痛心疾首,发出"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的悲叹!
1895年9月11日,日本又派第二师团增援台湾。
嘉义一战,日酋近卫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中将重伤毙命。
10月15日,日军进攻台南东南的打狗港。
刘永福的养子刘成良率军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后来守卫炮台的兵士饥饿不能战,刘成良率部退守台南。
这时,据守曾文溪的黑旗军和义军将士,与进攻的日军展开白刃格壮举,孤军不敌,台南最后一道防线失守。
1895年10月18日,刘永福召集部将会议,商讨战守之计,未得结果,次日,日军大举进攻安平炮台,刘永福亲手点燃大炮,轰击敌舰。
当晚,日军攻城益急,城内弹尽粮绝,在艰苦的恶战中,士兵筋疲力尽,至不能举枪挥刀。
当时城内大乱,刘永福欲冲回城内,部
属极力劝阻。
刘永福见大势已去,仰天捶胸,呼号哭说:"我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当天深夜,刘永福带领养子刘成良等十多人乘坐小艇,然后搭上英国商船"迪利斯"号内渡厦门。
21日台南陷落,台湾全境被日军占据。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