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一简介
刘坤一资料长编

刘坤一资料长编刘坤一,字岘庄,湖南新宁人。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7)刘坤一出身于乡村地主知识分子家庭。
其先世从江西吉安府迁入湖南宝庆府的新宁县后,世代相续,到刘坤一时,在新宁金城县五房合族而居,已是当地一个颇有地位的书香门第和大族,所谓“家世儒业,代有闻人”①。
其父刘孔濬,字罕如,号云樵,新宁县学生,“乡举入都,与曾文正为友”②,以孝闻与乡里。
道光十年(庚寅,1830)公出生咸丰五年(乙卯,1855)公26岁太平军攻湖南,坤一以廪生领团练。
从官军克复茶陵、郴桂、宜章等城。
叙功,以教谕遇缺即选。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3)咸丰六年(丙辰,1856)公27岁从道员刘长佑军援江西。
时临袁抚建各郡,皆为敌据。
楚军既克萍乡。
敌连营芦溪宣风镇来拒。
四月,刘长佑令坤一进战,皆破之。
五月,逼袁州而军。
城敌出战,为坤一所败。
湖南巡抚骆秉章奏保以知县归部即选,并赏加同知衔。
时袁州敌势尚盛,相持不下。
坤一密招降侍卫李能通。
能通在敌中负重名。
于是降者相继,守将何益发,夜开西门以纳之。
坤一督楚勇先入据,遂复袁州,奉旨以直隶州知州即选,并赏戴花翎。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3)咸丰七年(丁巳,1857)公28岁从克临江府城,奉旨以知府选用赏加道衔。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3)咸丰八年(戊午,1858)公29岁刘长佑以病归,骆秉章饬坤一暂领其众,偕道员萧啓江渡赣而东,规抚州,克崇仁,败援敌于龙骨渡啓江,在上顿渡,为敌所困。
坤一率众往援,大破之。
敌弃城遁,复抚州。
建昌府亦同时克复。
江西肃清,奉旨以道员归部即选。
(《清代七百名人传》,北京市中国书店,P523)咸丰九年(己未,1859)公30岁石达开犯湖南,坤一回援,解永州、新宁之围,加盐连使衔。
贼窜广西,从刘长佑追蹑。
(《清史稿·列传三十九》,中华书局,P12047)二月,复柳州,赏加按察使衔。
刘坤一

咸丰五年(1855),刘坤一率一支团练随清军 攻兊湖南境内的茶陵、郴州、桂阳、宜章,因 功录为教谕。 咸丰六年(1856) ,刘坤一,光复袁州。因 功擢升直隶州知州,赐花翎。 咸丰丂年(1857),攻兊临江(江西樟树市)。 咸丰八年(1858),收复了抚州,幵又拿下了 廸昌(江西永修)。擢升道员。
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前锋宊庆、吴大澂 屡败,新招募的军队不能作战,日本议和要挟 更甚,朝廷让刘坤一与直隶总督王文韶就和与 战作出决策。刘坤一虽然主战,但态度幵不坚 决,但他反对与日议和。不久,中日和议成, 达成《马关条约》。他上书请求缓换和约,但 未被接受。此后,他的外交思想由防俄制俄转 为联俄制日。 晚年的刘坤一又回到两江总督仸上。此时体弱 多病,曾多次请求引退,却一直没有得到批 复。
严缉私贩,筹款收购余盐; 承认既成事实,将鸦片贸易合法化; 整頓吏治,令官员回归实缺,不得轻易调动; 禁止赌博,以防止为盗现象; 令水陆缉捕各营,各分管一地段,遇到盗匪,即予捕 捉。
① ② ③
④
⑤
三、抵御外侮
光绪二年(1876),刘坤一调仸两江总督。 光绪六年(1880),俄罗斯因交还伊犁,寻衅 要挟。朝廷让众大臣筹画防务。刘坤一上疏指 出不能让日俄勾结图谋大清,而英德与俄国有 矛盾,当加以利用。 光绪九年(1883),法越冲突,刘坤一上疏, 请求选派方面大员领劲旅驻守谅山,幵招用越 南境内的太原、宣光之黑旗军。云南方面,则 应据险设奇,与广西互为犄角。他的这些廸议, 多为朝廷所采用。
——图为新宁崀上刘氏宗祠
张之洞说他“居官廉静 宽厚,不求赫赫功名, 而身际艰危,维持大局, 毅然担当,从不推诿, 其忠定明决,能断大事, 有古名臣风”。
刘坤一与晚清两淮盐政改革

减川配淮 , 实现淮盐入楚 ; 疏销裁捐 , 休养商人 , 反对盲 目增引; 缉捕盐枭, 剿抚并用 , 查禁私盐。 这一改革 ,承前启后 ,是晚清时期湘系总督治理 两淮盐政的重要内容 ,也是爬梳两淮盐政改革脉 络的一个重要基点 。本文基于相关档案及文献对 此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 错漏之处 ,敬请指教 。
《 盐业史研究》2 0 1 4年 1期
口,专驻道府大员 ,设关抽税。一税之后 ,给照
一
、
减川 配淮 。淮 盐入楚
放行。 ” ⑥事实上承认 了川、 粤盐进入淮盐引地的 合法性 ,形成 了 “ 化私为官”的局面④ ,并且设 关抽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更进一步刺激食盐的商品流通 。川盐以 其溯江而下 的便利 ,迅速 占领两湖市场 ,出现了 “ 川盐借销楚岸 ,曩时连樯下驶 ,累万盈千 ,漫 无稽考”@ , 楚地 “ 尽被川盐侵 占” 的形势。曾
李博强 :刘坤一与晚清两淮盐政改革
・ 4 1 ・
刘坤一与 晚清两淮盐政 改革
李博 强
摘 要 :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两淮盐政改革的重要人物。在两江总督任上 , 他针对淮盐积弊采取较为积极、
谨慎的态度 ,适时 、适度的予以改革和调整 ,有所为 、有所不为 ,逐步解决淮盐行销问题。刘坤一督江之初 ,
研 究成 果 。
① 刘坤一, 欧 阳辅之. 刘忠诚公遗集: 书后【 M】 . 台北: 文海 出版社, 1 9 6 8 : 8 9 3 8 .
② ( 清) 单渠. ( 嘉庆) 两淮盐法志: 卷五【 O 】 . 重刊本 . 扬州 书局, 1 8 7 o ( 同治九年) ; ( 明) 史起蛰, 张榘. ( 嘉靖) 两淮盐法志: 卷五十五 ・ 杂志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3、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传统政体下的政策创新
讨论:通过对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
立宪”的学习,对清政府在20世纪初的所作所为
你有什么看法?
总结:虽然这是清政府迫不得已所采取的措
施,从主观上看是为了继续维护其封建统治,但
在客观上却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中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一、清末“新政” (1901——1905)
1.背景: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国内出现立宪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
2.目的:对外取媚洋人,对内笼络人心,挽救清朝危局, 以维持其专制统治 3.主要措施:
一、清末新政:
3、新政措施: 1)时间:1901年——1905年 2)代表人物: 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 3)改革内容: ①教育:废科举、办学堂、派游学 ——近代化知识分子 ②政治:改革官制、修订刑律 ③军事:编练新军、开办警政。 ④经济:奖励实业
二、预备立宪:
1、领导者: 资产阶级立宪派 2、过程: 1)五大臣出洋考察(载泽、端方等到欧
美、日本考察宪政)
皇位永固、外敌渐轻、内乱可糜 2)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①预备的内容:从改革管制入手 ②成立“编制馆” ——有名无实
“大清帝国系朕由祖宗继承之并传至子 孙以垂于无穷” ——1908年《钦定宪 法大纲》 (资产阶级彻底与朝廷对立 ) 内阁13名成员中,满蒙贵族9人,其中 皇族又占7人。 ——皇族内阁 (汉族官僚反对) 新政 (人民反对)
一、“新政”(1901年)
实质: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作用:部分地吸收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以 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果:增加捐税,加重人民负担,促使 人民不断反抗,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以刘坤一相关史料为例

第33卷第2期2020年3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3No.2Mar.2020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以刘坤一相关史料为例冯静静1,袁文科&(1.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锦州121013;2.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史料是人r编纂和研究历史时所依据的资料,它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残e或保存下来[各种痕迹、口传、实物和文字等。
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相当丰富,而近5史料在数量和规模上更为庞多,同时还有大量的外文资料可资借鉴,这为近5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坤一作为晚清时“[重要人物,与—相关的文献史料数量很多,对—进行细致的研究可以为晚清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23近5;史料;史料分类;刘坤一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20)02-0081-05研究历史并揭示其真相,必须建立在真实的史料基础上,“史学所以至今未能完成一科学者,盖其得资料之道,视他学独难。
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之可言”讪48)。
全面地搜集和掌握史料、地甄别史料是历史研究的,读史料、史料是历史研究最主要内容,剪裁史料、溶冶史料则是历史研究者治史能力的体现。
因此,史料对于史学论著写作的不言&中国近代史研究者而言,充分地掌握史料、地运用近史料文,文和研究的必&一、史料的定义“史料”似乎是一个常识问题,其实并不然。
言,国史学史料并一个确的,不的历史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其史料的定义分为两大类:第一史料简单地解释为“历史资料”,“史料历史研究的材料”即91),“史料和社会历史进程的材料”即221)。
这样的定义包括历史文献、实、料,料,史学、研究,以及把一些通俗历史读物也列入史料之中。
第二类是把史料定义为“历史痕迹”,史料即为“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史料社会历史在发程中所遗留下来的”旳⑷。
中国历史故事-两江总督刘坤一简介 刘坤一是怎么死的?

中国历史故事-两江总督刘坤一简介刘坤一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刘坤一别名:刘岘庄谥号:忠诚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湖南新宁出生时间:1830年1月21日去世时间:1902年10月6日职业: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追赠:一等男爵、太傅主要成就:后期洋务运动的主导者代表作品:《刘坤一集》刘坤一,是清朝晚期重臣,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一国封疆大臣,权利极高,最重要的是他还是也洋务派后期之时主要的领导者。
清道光十年,刘坤一在新宁县城出生,字岘庄,廪生出身。
清朝末年,内外交困,朝政混乱,社会动荡。
对外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环伺,清廷应付不能,对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军等作乱,镇压困难。
内部动荡,外国侵略,依靠清朝早期的八旗军已经不能应付,为了能够成功镇压内乱,保证清朝统治,清廷统治者下发命令,允许地方开办团练,帮助绿营军镇压叛乱。
曾国藩在湖南开办的团练,也就是闻名后世的湘军是最早的那一批。
湘军对于清朝后期的统治,作出非常重大的贡献。
可以说,清朝后期重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湘军走出去的。
大家都极为熟识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办人李鸿章,当初也是从曾国藩的湘军这儿出去的。
他训练淮军,以致于后期得到那么大的成就,全赖于曾国藩当初的成全。
如果不是曾国藩分了一部分的湘军,促使了淮军的迅速成行,李鸿章绝没有可能获得后期的成就。
本文的主角,刘坤一也是从湘军走出去,最后成为一国封疆大臣,掌管洋务运动后期事务。
咸丰五年,刘坤一在乡开办团练,随后加入湘军。
后来太平天国军队攻入湖南长沙,湘军从清廷命前往围剿,刘坤一也是当时将领之一。
湖南既安,刘坤一便跟随刘长佑的军队赶赴江西,援助清军,参加袁州、临江、吉安诸役。
咸丰九年,天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二十万大军,再次由江西入湖南,准备攻下长沙。
刘坤一奉命率军援助永州、宝庆守军,击退敌军之后,一直追人广西境内。
因为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履立战功,刘坤一的品级迅速得到提升。
同治元年任广西布政使,同治二年六月升江西寻夫。
论刘坤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用

论刘坤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用作者:周源,周琦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2期周源,周琦(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摘要:晚清末期,在北方战事不断的情况下,“东南互保”保障了南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性作用,刘坤一作为当时南方各省督抚的“诸侯长”,在这件事情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南互保”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刘坤一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东南互保”;刘坤一;晚清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2-0164-02刘坤一,湖南新宁人,曾任两广总督、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等职,在晚清的外交舞台和重大事件中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864年,刘坤一升任江西巡抚,正式步入晚清地方大员行列,从而揭开了其晚清政治生涯的序幕。
1864~1874年,刘坤一主要从事平定辖区内的叛乱、整治地方治安、发展地方经济等工作,并未涉及晚清重大历史事件,同时也不为当局者所重视。
1874~1881年,刘坤一调任两广总督,同时兼任南洋通商大臣。
在这个阶段,刘坤一开始接触洋务,逐渐参与并发表对此阶段晚清重大事情的看法。
而后两次被弹劾,被免职后在家赋闲9年。
1890年复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直到其1902年去世的12年间,刘坤一积极从事洋务外交,多次参与并主导一些重大的历史性事件。
发生在1900年的“东南互保”事件正处于刘坤一事业的巅峰期,其外交思想成熟且对重大事件有着敏锐地嗅觉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东南互保”是指义和团兴起之时,晚清政府与十一国列强宣战,但南方各省督抚却联合起来,公然违背清政府的旨意,与列强达成一致协议:互不作战,维持原状,共享和平。
对于“东南互保”,各界学者有着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东南互保”对“维护南方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或“是以保全清室统治而又不得罪帝国主义为前提的”,“是一种妥协苟安的曲线自救之策,是一种均势思想指导下的以夷制夷政策。
关于荣氏企业发生发展的几个问题

关于荣氏企业发生发展的几个问题作者:何成刚沈为慧来源:《历史教学》2007年第08期作者简介:何成刚(1977~),男,陕西成阳人,历史学博士,任职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沈为慧(1968~),男,安徽怀远人,历史高级教师,江苏省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教师。
关键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课,史料,新课程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8-0055-03学习了胡勇老师的《(再谈如何上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课)商榷》,又重新认真阅读了胡勇老师的《教学实录》,这里拟从史料教学的有效性角度,探讨荣氏企业发生发展的几个问题。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第一,创办广生钱庄的是荣家父子,还是荣氏兄弟?关于上海广生钱庄,颜煦之先生所著的《世界富豪故事一百篇》,其中《面粉大王荣氏兄弟》篇是这么写的:由于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吃了败仗,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
荣宗敬和荣德生先后失业回家。
1896年初,荣宗敬跟父亲来到上海,重新寻找职业。
这时的上海,已经是中国商业经济的中心。
进出口贸易的繁忙,以及民族工业的崛起,使得金融流通量与日俱增。
从事金融业的朋友大多发了大财,许多人劝他们不要再去给人家做帮手,干脆自己开一家钱庄。
杨旭先生在《荣氏兄弟》中关于办钱庄一事是这样写的:“荣熙泰病体稍安,就领着宗敬再去上海,想为他找一份工作。
求职不易,朋友们劝他说,与其让孩子们寄人篱下,不如自己办个钱庄吧。
荣熙泰一想,也是。
上海是个港口城市,进出口贸易兴隆,新建的工商企业很多,汇兑业务繁忙;两个儿子都是银钱业出身,办钱庄轻车熟路。
他把多年省吃俭用积下的1500元拿出来,又找几个朋友合伙凑足3000元,开设了广生钱庄,由宗敬任经理,德生管正帐。
荣家兄弟就从钱庄业起步,开始艰难的创业了。
广生开办不到半年,荣熙泰就病故了。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创办广生钱庄的是荣家父子三人,而不是荣氏兄弟两人。
另外,创办广生钱庄与“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没有直接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坤一简介
刘坤一简介
刘坤一(1830-1902),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
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
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
1862年,升广西布政使。
1864年升江西巡抚。
1874年,调署两江总督。
1875年9月,授两广总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
1891年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
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8月7日,刘坤一兼署江宁将军。
26日,他在《续办江海防务折》中报告了镇江、江宁一带昼夜戒备的筹防情形,为防日军\"窜入南洋,以图分忧\",特\"将一应战守事宜妥为布置\"。
10月之后,日军在辽东、辽南攻陷许多城池,清廷为挽救危局,28日谕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
并派湖南巡抚吴大瀓、四川提督宋庆为帮办。
刘坤一接受命令,表示\"惟有殚竭血诚,于一切防剿机宜,仰秉睿?,悉心筹划……亟图补救,迅扫狂氛\"。
但是他却以\"队不齐,械不备\"未迅速行动。
1895年,刘坤一开始加强军队调度,派吴大瀓统率湘楚各军20多营万余人陆续出关,委新疆藩司魏光焘为前敌营务处。
1月初,盖平(今盖县)失陷,清廷\"谕刘坤一进驻山海关\",16日才遵旨出驻山海关。
同时\"抽调各营,分派帮办,并陈事宜八条\"。
当时清军在海城、营口、牛庄、田庄台一带集结7、8万人,而日军在海城、盖平不过2万人。
2月底以前清军曾四攻海城,均遭败北,并于3月间先后失去鞍山、牛庄、营口、田庄台等地。
清军的节节败退,使刘坤一重整军队,以图反攻的设想化为乌有。
不到10天,清军6、7万人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宋庆、吴大?溃而西走,从双台子退至石山站。
1895年4月,刘坤一得知和议将成,坚决反对割让辽东半岛和中国台湾。
他说:\"既经赔款,又须割地,且割完富未扰之地,无此办法。
辽、台并失,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
如畏倭攻京城,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则关、津、畿辅均宿重兵,讵不可
一战?\"4月30日,刘坤一再寄督办军务处,认为\"宜战不宜和\"。
他分析了\"倭奴远道来寇,主客之形,彼劳我逸\"的形势,指出\"在我止须坚忍苦战,否则高垒深沟,严为守御,倭寇悬师远斗,何能久留,力尽势穷,彼将自为转?之计。
……持久二字,实为现在制倭要著\"。
表示\"坤一职在兵戎,宗社所关,惟有殚竭血诚,力任战事,此外非所敢知\"。
5月2日,光绪批准《马关条约》。
5月5日刘坤一再奏,说明日本\"若得辽、台,如附两翼,中国必有噬脐之祸。
辽、台与倭本国联成一气,日益强盛,将来即求援西洋各大国,亦无能制其死命。
是此和议一成,惟任倭为所欲为,贻患无穷,何堪设想\"。
刘坤一对清廷将中国台湾拱手相让,很不甘心。
29日致函中国台湾巡抚唐景崧,鼓励他设法保住中国台湾。
并表示\"愿振臂一呼,远为同声之应……但属力所能至,无不尽力勉为\"。
并派幕僚易顺鼎\"持函渡台\",转达支持之意。
他还表示愿从物质上援助刘永福在台抗战,只是由于清廷从中作梗,无法兑现。
1896年,刘坤一回任两江总督,后虽屡奏请开缺,皆不准。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刘坤一和张之洞、盛宣怀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
1902年卒,追封一等男爵,赠太傅,谥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