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意义愈发重要。

经济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相互促进。

第一,经济增长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基础。

经济增长意味着国家的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源和财富也会相应增加。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民众的收入水平,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经济增长还将推动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使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科技成果和便利设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经济增长。

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时,他们对于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从而刺激经济的发展。

例如,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住房、教育、健康等方面的消费需求也会逐渐增加,这将促进房地产、教育、医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快速增长。

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消费能力的增加,激发投资活动的进行,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相互依存的。

经济增长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内在需求和市场潜力。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例如,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他们对于教育的投资也会增加,这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

同时,高素质人才的增加也将助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总之,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经济增长为人民生活提供了基础,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推动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实现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双赢局面,政府和社会各界应注重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国家全面发展。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提升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提升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提升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一国的国力体现,更是改善社会生活水平的关键驱动力。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提升之间的关系,并着重讨论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丰富的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繁荣,企业的扩大和新业务的兴起,大量的就业岗位涌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失业人口,还能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经济发展,社会生活水平得以提升。

其次,经济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需求也在不断膨胀。

经济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不得不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这进一步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享受到更高品质的产品,提升了社会的生活水平。

此外,经济发展还创造了更好的社会福利体系。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收入的增加和财政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社会的福利水平。

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社会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质量。

同时,也能够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率和福利水平。

这些福利改善可以有效减轻个人和家庭的负担,提升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

除了上述方面,经济发展还对环境保护和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环境的意识和要求也在提高。

为减少产业对环境的污染,许多国家和企业开始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提倡绿色经济模式。

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推动了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同时,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科技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科技成果,推动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从而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平。

然而,尽管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水平提升带来了诸多益处,但也需要警惕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现象多样性,可能导致社会的分化和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关系解析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关系解析

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关系解析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

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密切相关,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关系,并探讨其中的因果关系。

一、经济发展带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资源更加充裕和丰富,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提高了收入水平,进而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经济发展也为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和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人们的经济收入增加,可以购买更好的住房、教育、医疗等服务,提升了人民的生活品质。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意味着人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人民对更好生活的追求。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还会推动消费需求的增加和扩大内需市场规模,激发经济的活力和活跃度,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的互动关系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经济发展为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保障,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在这个互动关系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

同时,政府还需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供给水平,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在实际操作中,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还需要考虑到区域差异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存在差异,政策的制定和措施的实施要因地制宜,注重平衡发展。

同时,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总之,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提升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提升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指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程度,包括经济增长、就业机会、收入水平、教育医疗条件等多个方面的提高。

本文将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经济的繁荣意味着企业的扩张和发展,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得人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并实现经济自主。

就业不仅仅提供了收入来源,还提供了人们发挥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其次,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人们收入的增加,提升了个人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

高收入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财务自由和选择权,他们可以购买更好的商品和服务,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

收入的增加也为人们的储蓄和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进一步增加了个人的财富。

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教育医疗条件。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和医疗资源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更多的教育资源意味着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得人们能够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提高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人们的教育和健康水平的提升对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对环境的改善。

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

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对污染物的排放减少,逐渐改善了环境质量。

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尽管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一部分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人处于贫困和落后的状态。

此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

为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致力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显著上升。

生活水平是人们对生活的感知和评价,包括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如衣食住行、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方面。

经济发展是国家、地区或城市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是国家、地区或城市实现社会富裕和繁荣的基础。

这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下面从多个方面探讨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物质层面物质层面是衡量生活水平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在物质层面,经济发展是生活水平提升的基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收入增加,生活成本也随之降低,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

同时,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会促进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在国际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如今,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人均收入相对较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人们的寿命也更长,健康状况也更好。

这些都与物质层面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

二、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医疗保障、社会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等。

社会保障提供了一个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特殊困难群体等,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安全感,提升了他们的生活品质。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保障的建设也得到了强化。

各地区加大了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和建设,为人们提供了更完善和更精细的保障。

从而使人们对未来更加乐观和稳定,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三、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人们智力和智慧的重要源泉。

文化教育也是人类通过文明进化进入一个更为高级的阶段所必须具备的标志之一。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教育的水平也有极大提升。

文化教育的提升将促进人们的素质不断增加,提高人们的实际能力与文化素养。

这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知识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和未来发展。

四、娱乐休闲娱乐休闲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联

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联

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联人民生活水平是指社会各个阶层和个体所能享受到的物质和精神福利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人民的生活水平则反过来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首先,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持续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和财富,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例如,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工业产值、农业产值等经济指标的增长,会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就业的增加,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随着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医疗、居住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和设施,改善生活质量。

此外,经济发展还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从而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可以带动内需的扩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转型升级。

当人民收入增加时,他们的消费能力也随之提高,人们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推动消费市场的繁荣。

这对于国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和创业活力,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一个富裕和幸福的社会,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集聚,增强国家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然而,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并非一种简单的单向关系,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和影响。

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可能带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会对人民的生活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人民的利益和需求,倡导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只有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经济发展才能更加可持续,造福更多的人民。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指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程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文化水平和生活品质都得到了显著改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此外,经济的发展还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购物更加便捷。

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使得人们具备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有能力从事更高级的工作和职业。

高素质的劳动力不仅能够赚取更高的工资,还能够提升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教育的提高也可以提升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能力,使得人们更加有品味和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生活中的风险和困难。

例如,医疗保险可以减轻人们就医的负担,养老保险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失业保险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给失业者。

通过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保障,安全感和幸福感也得到了提升。

然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因素的作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不仅会损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要条件之一。

通过节约能源、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绿色发展等措施,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是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以及环境保护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

比以往更多的成熟的发展,
让人们有更多的机遇,去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也将生活中买到的材料更有计划且更管理化。

许多人会增加与朋友和家人一起游玩,去旅游,欣赏自然美景,浮夸而又休闲的新鲜体验,以增进情感上的紧密程度,扩大体验领域。

夏季不仅会放飞思慕着前往海滨度周末,放松身心,让自己的精神状态达到最
佳状态。

在激情的音乐中,舞动自己的心情,变换自己的情绪,抒发自己潜在的感情,忘却繁琐的烦恼,尽情醉人,让心灵在这音乐中释放自我,享受真正的自由。

对于夏天,人们也会去探望或拜访亲属朋友,以享受家庭团聚的快乐。

孩子们
的暑假也是属于家人的时刻,聚餐,把自己的故事分享,感受亲情,温暖可贵的片刻,收货可贵的精神仪式。

为了提升生活质量,不同的节日,人们也可以去购物,看戏剧,参观博物馆,
享受美食佳肴,开拓自己的文化知识。

尤其是在重大节庆中,如国庆节、春节、端午节等,家庭之间进行交流,传播着正确的价值理念,活灵活现古老文化,秉持着不同的惬意生活,使生活更有意义,更有生活抒发能力。

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保持着对细节的合理安排,努力享受更优质的生活,尽可
能向前看,让每一步都更从容,才能在生活中获得全方面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猪肉价格问题对国计民生的影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为了确保农民利益和副食品市场稳定,进而维护整个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把猪肉和粮食一样看待,即作为略物资,由国家建立补贴、储备制度,非常必要。

从五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从6元/市斤起步,7元、8元、9元、10元、12元、14元,一路飙升到15元/市斤,并一直维持在15元/市斤的高价。

随着猪价格的上涨,城镇居民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开始大家都不以为然,因为每年有5—9月,都是生猪出栏的淡季,肉价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想买就买,想吃肉就吃,并没有因肉价上涨而受影响,同时,牛肉、家禽、禽蛋价格基本没涨,且与肉价息息相关的粮价也岿然不动,大家认为涨价只是暂时的。

进入7月初,肉价突破了10块,涨幅也从1块提高到2块,牛肉、家禽、鲜蛋、鲜鱼也不甘人后,纷纷上涨,远远超出了城镇居民心理预期,心开始悬了起来,不过,大家还是寄希望于回落,因为粮价上涨并不多,只要粮价不大涨,肉价回落就指日可待。

可市场还是跟大家过不去,7月中下旬,猪肉价格上涨到15元/市斤后,一直坚挺没有半点回头的迹象。

每年的7、8月,是鸡、鸭出笼的旺季,价格都有小幅下调,可今年不仅没降,反而涨了不少,菜油、禽蛋、水产品、蔬菜等也紧步后尘,一天一个价。

虽然,肉价和副食品价格上涨是建立在公务员(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上调、城乡劳务市场工价上涨基础上的,但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只有一种感觉——涨得太快了,都抱怨物价涨得比工价快。

价格上涨已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消费。

本文以城镇住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肉价上涨给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带来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定量分析。

一、肉禽水产品价格上涨,居民购买欲下降,消费量减少8月份城镇居民肉禽蛋水产品消费与价格对比表肉类项目 8月消费量(公斤)价格2007年 2006年增减 2007年 2006年增减猪肉 0.75 1.82 -1.07 24.75 12.37 12.38牛肉 0.14 0.12 0.02 22.35 17.56 5.21羊肉鸡 0.6 0.74 -0.14 16.72 11.26 5.46鸭 0.69 0.5 0.19 14.34 11.28 3.06鲜蛋 0.52 0.53 -0.01 9.29 6.42 2.87鲜鱼 0.69 0.6 +0.19 11.26 9.77 1.49合计 3.39 4.31 0.92因肉价居高不下,城镇居民想吃肉,但舍不得买肉,从城镇住户调查常年记帐户的情况来看,从7月20日到8月20日一个月内,没有买过一次肉的居民户占1成,买过肉,但在一市斤及以下的户也占了一成,买肉的次数减少,每次购买量也大幅度下降,每次购买都在半斤左右,在一市斤以下的占九成。

过去只有买葱、买蒜论两买,今年,买肉也以两为单位,很多居民戏称买肉是买味精。

吃肉的少,卖肉的也少。

笔者所在县城精瘦肉价格上涨到15元/市斤,纯肥肉也涨到每10元/市斤,屠户到农户家收购猪肉价格出上年同月的5元/市斤上涨到10元/市斤,从价差来看,猪肉价格上涨,屠户利润空间更大,似乎更有利可图,但事实却恰好相反,由于猪肉价格上涨超过了居民承受观念,买的人少了,卖的人自然减少。

县城朝阳市场和中心农贸市场屠桌空出了一半左右。

肉禽蛋水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居民购买消费量普遍减少。

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8月份,城镇居民猪肉购买价格上涨了一倍,人均猪肉购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

猪肉价格上涨,居民消费应该转向禽、蛋、水产品,但由于牛肉、家禽、鲜蛋、活鱼价格普遍上涨,除鸭、鲜鱼购买消费量略以上升外,鸡、蛋消费量还略有下降,居民整体生活水平也因此下降。

价格上涨,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1—8月,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增加301.9元,其中粮油增加67.89元,肉禽水产品增加110.81元,蔬菜类增加17.53元,调味品增加2.87元,糖烟酒类增加27.34元,干鲜瓜果类减少5.09元,糕点及奶制品减少30.3元,其他食品减少0.48元,饮食服务增加106.35元。

粮油类、肉禽蛋水产类消费支出的增加,主要是价格上涨,其实物量消费都有不幅度的减少,蔬菜消费支出增加,既有价格上涨因素,也有消费量增加的因素,因肉禽蛋水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居民菜篮子以蔬菜为主,部分居民为了减少支出,亲睐干菜、腌菜的越来越多,不仅直接购买量增加,还有部分能干的家庭主妇购买生鲜蔬菜加工干菜、腌制咸菜、酸菜等。

由于消费富含蛋白质的肉禽蛋水产品量减少,餐桌上以蔬菜为主,为增加口味,味精、酱油、鸡精等各种调味品比以往更受欢迎,购买量增加。

因主食价格上涨,喜欢干鲜瓜果、糕点及奶制品等零食和营养食品的城镇居民,不得不克制自己的喜好,削减购买计划,消费量比上年同期明显下降。

城镇居民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图方便、快捷,早餐基本上不在家做,一些工作地点离家较远的中餐也就地解决,学生中餐一般也在学校,随着肉价上涨,以粉、面为主的早餐,中餐、学生餐纷纷涨价,以早餐粉、面为例,去年同期一般是1—1.5元/份,今年市面上已找不出2元/份的粉面,中小学学生餐也从1.3元/餐涨到2元/餐,价格的上涨,使在外饮食支出增加,1—8月,居民饮食服务支出增加106.35元,在外饮食就增加104.98元。

由于物价上涨,支出压力增大,城镇居民在图方便方面也有所克制,如购买水饺、蛋饺、粉蒸肉等方便快捷半成品的支出呈下降趋势,购买活家禽在外加工的费用也在下降,家庭主妇们特别是中低收入的主妇们在高物价面前,一改大手大脚的毛病,重归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

二、猪肉价格上涨,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化1—8月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对比表单位:元生活消费类别 2007年 2006年 2007年比2006年增减生活消费支出 3413.54 3261.54 +152食品 1662.88 1360.98 +301.9衣着 276.62 336.56 -59.94居住 250.75 255.41 -4.66家庭设备及用品 209.58 319.56 -109.98医疗保健 371.22 285.54 85.68交通通讯 292.05 311.07 -19.02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 306.81 326.77 -19.96其他商品及服务 43.63 65.64 -22.01受高物价所迫,居民在力保食品、医疗两类最基本的生存型消费外,其他方面能省就省、能拖就拖,同去年同期相比,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八大类中,只有食品和医疗保健两类消费增加,其他六类都减少。

减少得最多的是家庭设备及用品,其次是衣着。

由于食品涨价,居民纷纷取消电冰箱、洗衣机、彩电、微波炉、空调、热水器、小家电、电脑、成套家具、床上用品等耐用品的添置、更新、升级换代的计划,家庭设备及用品购买支出明显下降。

虽然服装、服装材料、鞋类等价格并没有上涨,但由于食品价格上涨,爱美的城镇居民不得不捂紧口袋,打紧开支,在缩食的同时节衣。

1—8月,人均购买服装及服装材料支出56.98元,不到上年同期的四分之一,人均购买鞋类支出33.33元,不到上年同期的一半。

同时,居民在通讯工具更新、通讯消费、外出旅游、购买文化娱乐用品、参加娱乐性消费、购买化妆品、金银珠宝手饰等方面更趋于理智和克制,力求减少支出,增加积蓄,以防食品价格的再度上涨而手足无措,做到手中有钱心不慌,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交通通讯、其他商品及服务支出因此而减少。

居民消费结构的次序也由上年同期的食品(41.73%)、衣着(10.32%)、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10.02%)、家庭设备及用品(9.8%)、交通通讯(9.54%)、医疗保健(8.75%)、居住(7.83%)、其他商品及服务(2.01),改变为:食品(48.71%)、医疗保健(10.87%)、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8.99%)、交通通讯(8.56%)、衣着(8.1%)、居住(7.35%)、家庭设备及用品(6.14%)、其他商品及服务(1.28%)。

衣着由第2位后退到5位,家庭设备及用品由第4位后退到第7位。

由于物价上涨,代表生活消费水平高低的因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1.73上升到48.71%,上升6.98个百分点。

三、低收入家庭生活雪上加霜按收入五等份分组,1—8月份,20%的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94.21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73.99元,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这部分家庭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子女赡养或父母兄弟姐妹赞助的家庭,由于物价上涨,子女、父母兄弟姐妹家庭支出压力加大,出手欠大方,其收入随之减少。

低收入家庭面临收入减少、物价上涨双重压力,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与中间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差距更进一步拉大,部分在温饱线上下徘徊。

1—8月,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853.18元,只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3元,价格大幅上涨而支出几乎没有增加。

低收入家庭人均购买猪肉6.67公斤,同比减少3.49公斤,人均消费牛肉1.31公斤,同比减少1.16公斤,人均消费羊肉0.07公斤,同比减少0.36公斤,人均消费鸡2.45公斤,同比减少1.17公斤,人均消费鸭2.1公斤,同比减少0.28公斤,人均消费鲜蛋3.42公斤,同比减少0.72公斤。

特别是8月份,低收入家庭大多没有购买猪肉或很少买肉,过着亲菜伴白饭的日子,个别特困家庭以辣酱伴饭,以盐菜汤佐餐。

1—8月低收入家庭肉禽蛋水产品消费对比表品种 2007年 2006年20%低收入户全县低收入户占全县平均水平的% 20%低收入户全县低收入户占全县平均水平的%猪肉 6.67 16.46 40.52 10.16 14.98 67.82牛肉 1.31 2.47 53.04 1.95 1.83 106.56羊肉 0.07 0.77 9.09 0.43 0.53 81.13鸡 2.45 4.95 49.49 3.57 5.07 70.41鸭 2.1 3.97 52.90 2.38 2.74 86.86鲜蛋 3.42 4.32 79.17 4.14 4.9 84.49鲜鱼 4.32 5.57 77.56 3.24 4.69 69.08通过上表不难看出,由于物价上涨,拉大了低收入家庭与全县平均水平的并差距,除鲜鱼外,低收入家庭与全县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肉禽蛋水产品价格上涨,根源是猪肉价格上涨,为抑制肉价上涨,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对母猪饲养进行直接补贴,并负担部分保险费,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国家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如城镇低收入家庭每人增发低保金不低于15元,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这对抑制肉价上涨,维持城镇低收入家庭起码生活标准将起到积极作用,目前,笔者所在县城,猪肉价格稳定在14元/市斤,将近一个月没有再上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