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散文《钱》鉴赏

合集下载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梁实秋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化评论家,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文风而闻名。

其中,他的《钱》一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本书以作者对钱的思考和观察为基础,探讨了钱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产生了许多思考和感悟。

梁实秋在《钱》一书中,通过对钱的分析,展示了钱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他指出,钱是现代社会的衡量尺度,它不仅是交换的媒介,更是人们评价他人和自己的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通过拥有多少钱来判断一个人的地位和价值。

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商业领域,也渗透到了各个社会层面。

这让我深思,我们是否应该过分追求钱的数量,而忽略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在这本书中,梁实秋还探讨了金钱与人性的关系。

他认为,金钱可以放大人的欲望和本性,使人们变得贪婪和冷酷。

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失去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有些人为了追求金钱而不择手段,甚至违法犯罪。

这让我深感金钱的力量之大,也让我反思如何在追求金钱的同时保持自己的良知和道德。

梁实秋还在书中提到了金钱对于个人幸福感的影响。

他认为,金钱可以带来物质上的富足,但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他指出,金钱只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忽视了其他的价值和追求。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许多人为了追求金钱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家庭和个人兴趣。

他们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忽略了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自己的幸福感逐渐减少。

这让我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平衡金钱和其他价值的追求,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除了对金钱的思考,梁实秋还在《钱》一书中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往往被金钱所左右。

人们往往通过金钱来衡量和评价他人,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真诚。

这让我感到担忧,我们是否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将情感和真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通过阅读梁实秋的《钱》,我对金钱和人性、金钱与幸福感、金钱与人际关系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梁实秋作品《钱》赏析

梁实秋作品《钱》赏析

梁实秋作品《钱》赏析梁实秋写《钱》的时代与现在有很长一段时间相隔了。

他散淡地从民俗写起,写了平民和富商对钱财的基本态度,引经据典,给我们摆出了古往今来很多人的生财之道和守财之心。

即便今天读起来也是惟妙惟肖,让人觉得很有味道。

梁先生认为“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为,钱无雅俗可辩。

”本着这个想法,梁先生的《钱》,没有普见的教化,也没有更多的鞭笞,而是很平淡的写了人们想聚财的心态,并对这种心态给予了最大的宽容和理解。

守财奴在梁先生的笔下也是那么的.有一点点无奈,有一点点可爱。

特别是对平民甚至贫民的守财聚财心态,刻画得更是惟妙惟肖并给予了理解和同情。

通过很多的描写,我们清楚的揣到梁先生对钱的一个很明确的态度,聚财守财,特别是平民贫民的聚财守财不但不应笑话、弃,更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他希望平民贫民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早日“爬上社会的阶梯”,这种关怀在当时的文章和观点中是不多见的。

同时隐含的另一层意思也是显而易见的,敛财和贪财是梁先生所不耻的,这样聚集起来的钱是“阿堵物”!怎么才是一个正确的对待钱财的态度呢?怎么才能聚财守财而不至贪得无厌发展到敛财和贪财呢?梁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标准,钱嘛,“无冻馁之忧,有安全之感”即可,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是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切切不可“人为财死”而后已!今天,我们俗也好,雅也好,身处闹市,有太多的诱惑。

想起以前读过一篇小品文,大致是讲一个穷得连妇都没人肯给说的农夫,在偶得一小块耕地后,就向往着有房子;在有了房子后就向往着有妇和孩子;在有了妇和孩子后就向往着有马车,可以出村到镇上看看;有了马车后,因为到镇上受到了官吏的欺侮就向往着自己也能做县官,不受欺侮;做了七品后就向往着做六品、五品……最好是一品大员;做了一品大员后就向往着干脆也不在那一人之下了,就向往着做皇帝;做了皇帝你以为他就能知足吗?不是,他向往着长生不老,永生永世做皇帝!!其实,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诸如和古人一样的诱惑,房子是一室一厅还是三室一厅或者是别墅,车子是夏利、富康还是莲花跑车,钱多而优则仕,也是很多人的心态。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梁实秋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我。

其中,他的著作《钱》更是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和共鸣。

这本书以钱为主题,通过对社会、人性以及钱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剖析,使我对钱的意义有了全新的理解。

在这本书中,梁实秋通过细腻的文字和深入的思考,揭示了钱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他指出,钱不仅仅是一种交换手段,更是人们获取权力、地位和安全感的关键。

钱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物质享受和物质保障,但同时也造成了人们的贪婪、欲望和奢侈。

正是因为对于金钱的追求,人们常常迷失了本真的自我,背离了内心真正想要的幸福。

在读完《钱》之后,我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有了深刻的思考。

梁实秋通过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告诉我们金钱并非万能,不能成为我们追求幸福的全部。

他以自己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文笔,呼吁人们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要追求心灵的富足和精神的满足。

除了对钱的深刻剖析之外,梁实秋在《钱》中还揭示了人性中的善恶、贪婪和欲望。

他通过书中的角色形象,展现了人们在追求金钱时所产生的争斗、背叛和不公平现象。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深深的忧虑和不满。

他认为,人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欲望和贪婪,坚守自己内心的正直和善良,不要被金钱所迷惑。

在阅读《钱》的过程中,我被梁实秋独到的思想触动了。

梁实秋教导我们,追求物质财富不应该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精神层面的追求。

金钱不能带来永恒的幸福,只有关注内心的追求,追求真理和自我,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

通过阅读《钱》,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金钱的价值。

金钱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基本保障。

但是,我们不能以金钱为纵向,只有平衡好金钱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幸福和满足。

总的来说,梁实秋的《钱》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著作。

通过对钱的深入剖析和对人性的思考,他教会了我们关于金钱和财富的真正含义。

他通过细腻而深刻的文字,启发了我们对于金钱与幸福的深思,并呼吁我们要追求内心真正的富足和满足。

《钱》梁实秋课件

《钱》梁实秋课件

钱的功能
交换媒介
阐述钱作为一种交易和交换 媒介的作用。
价值尺度
解释钱作为价值尺度的功能 和优势。
贮藏手段
讨论钱作为贮藏手段的可行 性和影响。
钱的形态
纸币
介绍现代纸币的发展以及广泛 使用的原因。
硬币
探讨硬币的历史背景和在日常 生活中的角色。
账户余额
探索数字货币及电子账户在现 代社会的兴起。
钱的局限
1 思考与讨论
提出关于钱与人类社会的思考和讨论题目。
2 《钱》文章对我们的启示
总结《钱》文章对我们的思考和启示。
参考资料
《钱》梁实秋著
引用梁实秋的作品作为研 究和参考资料。
《货币银行学》李新 著
引用李新著的著作作为研 究和参考资料。
《人类经济简史》约 翰·凯因斯著
引用约翰·凯因斯的著作作 为研究和参考资料。
《钱》梁实秋PPT课件
钱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钱》文章的主旨。
钱的定义
新旧定义对比
比较传统与现代对钱的定义的不同之处。
钱的特征
探讨钱作为一种货币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钱的历史
1
货币起源
探索钱作为一种商品交换媒介的起源。
2
古代钱币
介绍古代钱币的发展历程和使用方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现代货币系统
解析现代货币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方式。
1 通货膨胀
分析通货膨胀对钱币价值的影响和挑战。
2 贸易保护主义
探讨贸易保护主义对钱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3 非法活动
讨论非法活动对钱币流通的负面影响。
钱的哲学思考
钱与幸福
探索钱与个人幸福感之间的 关系。

8.4-钱-梁实秋解析

8.4-钱-梁实秋解析

• 泼留希(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 灵》)
• 泼留希金是俄国没落地主的典型,是俄国封建社会 行将灭亡的缩影。贪婪吝啬且腐朽没落。 • 极其富有,生活却极端寒伧。衣服很象一件妇人的 家常衫子,且沾满了面粉,后背还有一个大窟窿。 头上戴的帽子,正如村妇所戴的,颈子上也围着一 种莫名其妙的东西 。 • 一把发黄的牙刷,大约还在法国人攻入莫斯科之前, 它的主人曾经刷过牙的。 • 他的粮堆和草堆都变成了真正的粪堆,只差还没人 在这上面种白菜;地窖里的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 只好用斧头壁下来 。
• • • • • •
14.另外许多顺手拈来的市井俚语,如: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人无横财不富,马非夜草不肥。”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人为财死”。 “赤裸裸来去无牵挂”等。
返回
该文散淡地从民俗写起,写了平民和富 商对钱财的基本态度,引经据典,给我们摆 出了古往今来很多人的生财之道和守财之心。 即便今天读起来也是惟妙惟肖,让人觉得很 有味道。 这篇小品的主线就是“钱”,如果一定 要说还有什么主题,那就是君子爱财,取之 有道;再就是不能贪,要适可而止。并无大 的深意。这类小品文的价值,其实主要也就 是里面包含的各种知识以及轻松幽默的语言。
背景简介
梁实秋儒雅地指点处世迷津。人生在世,诱惑太多, 陷阱也太多。只因心为形役,很多人不能跳出三界外,只 能混迹与迷途之中。更有甚者执迷不悟。而梁实秋先生这 位儒雅的大师心平气和地给这些执迷者指点迷津,读了他 的《雅舍小品》如饮醍醐,敲醒迷财者。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不知道有多少人 为钱财所困,成为金钱的奴隶;有多少见钱眼开,见利忘 义;有多少人因为金钱而丢了身家性命。而梁实秋先生一 眼看破了金钱的本质。他在《钱》一文只一针见血地指出: “钱是人类的公娼!与其像泰蒙那样疯狂地死去,不如早 些疏散资财,作些有益之事,清清白白,赤裸裸来去无牵 挂。”语言简洁精到,足见大师之功力。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梁实秋的《钱》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和社会现实的小说。

通过描绘完整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梁实秋成功地展现出了金钱对于人们的诱惑和影响。

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对人性、贪婪以及道德伦理的反思。

《钱》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钱富贵的商人,他在中国的农村出生并逐渐发家致富。

钱富贵拥有了巨额财富,但他的财富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快乐。

相反,钱富贵与他的亲人和朋友逐渐疏远,变得冷漠自私。

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他一直在伤害他人,甚至包括自己的家人。

这让我深思,金钱是否真的能买来幸福?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凤姐,她是一个贫穷的农家女孩,嫁给了钱富贵。

在婚后,凤姐受到了来自钱富贵家族的冷若冰霜的态度。

她深爱着丈夫,但钱富贵却对她不闻不问,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这引发了我对婚姻中金钱和感情的关系的思考。

金钱对于一个家庭的幸福究竟有多大的作用?梁实秋通过铺陈细节和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了金钱的强大诱惑力。

小说中的人物们往往被金钱所驱使,为了追求财富而不择手段。

然而,梁实秋并没有简单地谴责他们,而是用他们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金钱能够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但它也很容易引发贪婪和道德沦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我们与金钱的关系,以及金钱对我们价值观的影响。

通过《钱》,梁实秋向我们展示了金钱并非万能的真理。

只有当我们认识到金钱的有限性并把握住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才能真正拥有幸福和内心的满足。

这部小说引发了我对社会价值观和个人道德的思考。

我们应该通过清晰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来引导自己的行为,而不是盲目地追逐金钱。

从《钱》中,我也明白了金钱对于一个社会的影响之大。

金钱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社会关系和社会道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关注经济的健康发展,但也不能让金钱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驱动力。

这部小说深入地揭示了金钱所带来的利益和危害,并提醒我们要审慎对待金钱。

总的来说,梁实秋的《钱》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展现了金钱对人性和社会的冲击。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梁实秋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位文学大家,他的作品以真挚、自然、亲切的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他的散文集《钱》以描写钱的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为主题,让人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读完《钱》,我深感梁实秋的文字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还原了钱与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第一篇:探究钱的价值观钱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但钱在社会中的价值观却是丰富多彩的。

梁实秋在书中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类社会,探究了钱的价值观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和人类生活的本质。

他认为,钱的价值观有三种,即门闩观念、财富观念和强权观念。

这三种价值观都源于社会的实际需要,反映了不同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要求。

门闩观念是指以权利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地位。

财富观念则是以货币和物质财富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和价值的标准。

而强权观念则是依靠强势和压制来维持社会秩序。

梁实秋认为,钱的价值观无论体现为何种形式,都是文化和人类生活本质的反映。

钱的价值观是一种现实性和生命性的统一,是表明钱所体现的文化和人类本质的标志。

读完《钱》,我深感到文化的多样性和钱的形态变化可以使我们看到钱的价值观的多样性,也让我们看到了钱与人类文明的紧密联系,以及我们应当如何对待钱。

第二篇:读懂钱的历史发展从兵马俑中发现的古代货币到现代的电子货币和央行数字货币,钱在历史中的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继承和升华,也是经济和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梁实秋在《钱》中深入解读了钱的历史发展和其文化内涵,展现了钱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他通过描述古代钱币的形态、铸造工艺、文化价值和它们与种族、地理、宗教等因素的联系,从而向我们展示了古代钱币作为文化与时代的传承者所呈现的强大磁场。

在现代,各种电子支付和数字货币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对钱的本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梁实秋指出,现代钱币的使用与社会和技术进步的关系密切。

虚拟货币和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购物和金融交易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

梁实秋钱读后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钱似乎成了人们生活中绕不开的话题。

最近读了梁实秋先生关于钱的一些论述,感触颇多。

梁实秋先生在文中谈到,钱这个东西,不可说,不可说。

一说起阿堵物,就显得俗。

但人活着,还真就离不开这俗物。

想想也是,每天一睁眼,柴米油盐酱醋茶,哪样不需要钱?出门坐车要钱,住房要钱,就连上个网、打个电话都要钱。

钱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缺了它还真不行。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儿。

那时候家里穷,过年了,看着别的小朋友都穿着新衣服,兜里揣着压岁钱,欢天喜地的,我心里那个羡慕啊。

我知道家里没钱,所以也不敢跟爸妈要新衣服,更不敢提压岁钱的事儿。

有一天,我跟着妈妈去赶集,路过一个卖头花的小摊儿。

那摊上的头花五颜六色,可漂亮了。

我忍不住停下脚步,眼睛直勾勾地盯着。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问我:“喜欢吗?”我点点头,又赶紧摇摇头,说:“不喜欢,咱走吧。

”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掏出了兜里仅有的几块钱,给我买了一个头花。

我高兴得不得了,一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拿着,生怕弄坏了。

回到家,我把它别在头发上,对着镜子照了又照。

那个头花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在当时的我看来,那就是最珍贵的宝贝。

如今长大了,自己能挣钱了,买东西也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小心翼翼。

可有时候,还是会怀念那个只有几块钱就能带来巨大快乐的时光。

再想想现在,人们为了钱拼命工作,加班加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快乐。

有的人有钱了,却变得越来越孤独,身边没有真心的朋友;有的人没钱,却过得简单快乐,一家人其乐融融。

钱这东西,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

梁实秋先生还说,钱能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能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能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能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能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能买到娱乐,但买不到愉快;能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能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能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能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威望;能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能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能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无横财不富,马非青草不肥。”话虽如此,横财逼人而来,不是人人唾手可得,也不是全然可以泰然接受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暴发之后,势难持久,君不见:显宦的孙子做了乞丐,巨商的儿子做了龟奴?及身而验的现世报,更是所在多有。钱财这个东西,真是难以捉摸,聚散无常。所以谚云:“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我们的平民大部分是穷苦的,靠天吃饭,就怕干旱水涝,所以养成一种饥荒心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储蓄的美德普遍存在于各阶层。我从前认识一位小学教员。别看她月薪只有区区三十余元,她省吃俭用,省俭到午餐常是一碗清汤挂面洒上几滴香油,二十年下来,她拥有两栋小房。(谁忍心说她是不劳而获的资产阶级?)我也知道一位人力车夫,劳其筋骨,为人作马牛,苦熬了半辈子,携带一笔小小的资财,回籍买田娶妻生子做了一个自耕的小地主。这些可敬的人,他们的钱是一文一文积攒起来的。而且他们常是量入为储,每有收入,不拘多寡,先扣一成两成作为储蓄,然后再安排支出。就这样,他们爬上了社会的阶梯。
有人喜集邮,也有人喜集火柴盒,也有人喜集戏报子,也有人喜集鼻烟壶;也有人喜集砚、集墨、集字画古董,甚至集眼镜、集围裙、集三角裤。各有所好,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但是古今中外几乎人人都喜欢收集的却是通货。钱不嫌多,愈多愈好。庄子曰:“钱财不积,则贪者忧。”岂止贪者忧?不贪的人也一样的想积财。
这当然是笑话,不过我们从前也有金山银山之说,却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从前金融执牛耳的大部分是山西人,票庄掌柜的几乎一律是老西儿。据说他们家里就有金山银山。赚了金银运回老家,熔为液体,泼在内室地上,积年累月一勺一勺的泼上去,就成了一座座亮晶晶的金山银山。要用钱的时候凿下一块就行,不虞盗贼光顾。没亲眼见过金山银山的人,至少总见过冥衣铺用纸糊成的金童玉女金山银山吧?从前好像还没有近代恶性通货膨胀的怪事,然而如何维护既得的资财,也已经是颇费心机了。如今有些大户把钱弄到某些外国去,因为那里的银行有政府担保,没有倒闭之虞,而且还为存户保密,真是服务周到极了。
钱多了就有麻烦,不知放在哪里好。枕头底下没有多少空间,破鞋窠里面也塞不进多少。眼看着财源滚滚,求田问舍怕招物议,多财善贾又怕风波,无可奈何只好送进银行。我在杂志上看到过一段趣谈:印第安人酋长某,平素聚敛不少,有一天背了一大口袋钞票存入银行,定期一年,期满之日他要求全部提出,行员把钞票一叠一叠的堆在柜台上,有如山积。酋长看了一下,徐曰:“请再续存一年。”行员惊异,既要续存,何必提出?酋长说:“不先提出,我怎么知道我的钱是否安然无恙的保存在这里?”
至于豪富之家,挥金如土,未必是福,穷奢极欲,乐极生悲,如果我们人间的荣华富贵,也吃尽了世态炎凉的苦头,他最了解金钱的性质,他认识了金钱的本来面目!与其像泰蒙那样疯狂而死,不如早些疏散资财,作些有益之事,清清白白,赤裸裸来去无牵挂。
《钱》 梁实秋 赏析
人在小的时候都玩过扑满,这玩意儿历史悠久,《西青杂记》:“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北平叫卖小贩,有喊“小盆儿小罐儿”的,担子上就有大大小小的扑满,全是陶土烧成的,形状不雅,一碰就碎。虽然里面容不下多少钱,可是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储蓄的道理了。外国也有近似扑满的东西,不过通常不是颠扑得碎的,是用钥匙可以打开的,多半作猪形,名之为“猪银行”。不晓得为什么选择猪形,也许是取其大肚能容吧?
今天,我们俗也好,雅也好,身处闹市,有太多的诱惑.想起以前读过一篇小品文,大致是讲一个穷得连媳妇都没人肯给说的农夫,在偶得一小块耕地后,就向往着有房子;在有了房子后就向往着有媳妇和孩子;在有了媳妇和孩子后就向往着有马车,可以出村到镇上看看;有了马车后,因为到镇上受到了官吏的欺侮就向往着自己也能做县官,不受欺侮;做了七品后就向往着做六品、五品……最好是一品大员;做了一品大员后就向往着干脆也不在那一人之下了,就向往着做皇帝;做了皇帝你以为他就能知足吗?不是,他向往着长生不老,永生永世做皇帝!其实,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诸如和古人一样的诱惑,房子是一室一厅还是三室一厅或者是别墅,车子是夏利、富康还是莲花跑车,钱多而优则仕,也是很多人的心态.多想想梁先生说的罢“不如早些散尽资财,作些有益之事,清请白白……”.小富即安可能倒是今天很应该提倡的一种平和心态了……
善居积的陶朱公,人人羡慕,但是看他变姓名游江湖,其心理恐怕有几分像是挟巨资逃往国外作寓公,离乡背井的,多少有一点不自在。所以一个人尽管贪财,不可无厌。无冻馁之忧,有安全之感,能罢手时且罢手,大可不必“人为财死”而后已,陶朱公还算是聪明的。
钱,要花出去,才发生作用。穷人手头不裕,为了住顾不得衣,为了衣顾不得食,为了食谈不到娱乐,有时候几个孩子同时需要买新鞋,会把父母急得冒冷汗!贫窭到这个地步,一个钱也不能妄用,只有牛衣对泣的分。小康之家用钱大有伸缩余地,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有人爱买书,有人爱买衣裳,有人爱度周末,各随所好。把钱集中用在一点上,便可比较容易适度满足自己的欲望。
梁实秋写《钱》的时代与现在有很长一段时间相隔了.他散淡地从民俗写起,写了平民和富商对钱财的基本态度,引经据典,给我们摆出了古往今来很多人的生财之道和守财之心.即便今天读起来也是惟妙惟肖,让人觉得很有味道.梁先生认为“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为,钱无雅俗可辩.”
本着这个想法,梁先生的《钱》,没有普见的教化,也没有更多的鞭笞,而是很平淡的写了人们想聚财的心态,并对这种心态给予了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守财奴在梁先生的笔下也是那么的有一点点无奈,有一点点可爱.特别是对平民甚至贫民的守财聚财心态,刻画得更是惟妙惟肖并给予了理解和同情.
通过很多的描写,我们清楚的揣摩到梁先生对钱的一个很明确的态度,聚财守财,特别是平民贫民的聚财守财不但不应笑话、鄙弃,更应该给予理解和包容,他希望平民贫民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早日“爬上社会的阶梯”,这种关怀在当时的文章和观点中是不多见的.同时隐含的另一层意思也是显而易见的,敛财和贪财是梁先生所不耻的,这样聚集起来的钱是“阿堵物”!怎么才是一个正确的对待钱财的态度呢?怎么才能聚财守财而不至贪得无厌发展到敛财和贪财呢?梁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标准,钱嘛,“无冻馁之忧,有安全之感”即可,最高明的是“不求生活水准之全面提高,而是在几点上稍稍突破,自得其乐”,切切不可“人为财死”而后已!
梁实秋散文《钱》鉴赏
梁实秋
文章取材很世俗,人人都有此经历,一经点出其中的闪光点,自然引起普遍共鸣。行文幽默、情趣高雅、文字简洁、文采斐然、文笔活泼,深得读者珍玩。琐事入笔,典雅出锋,这是梁文的成功之处。
钱这个东西,不可说,不可说。一说起阿堵物,就显著俗。其实钱本身是有用的东西,无所谓俗。或形如契刀,或外圆而孔方,样子都不难看。若是带有斑斑绿锈,就更古朴可爱。稍晚的“交子”、“钞引”以至于近代的纸币,也无不力求精美雅观,何俗之有?钱财的进出取舍之间诚然大有道理,不过贫者自贫,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像和峤那样的爱钱如命,只可说是钱癖,不能斥之曰俗;像石崇那样的挥金似土,只可说是奢汰,不能算得上雅。俗也好,雅也好,事在人为,钱无雅俗可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