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21必修三新文化运动雷敏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教学课件共17张PPT

没有好的了,全部 坏掉了,必须全部 换掉!
《大换血》
病人: 中国思想界 旧血液:中国传统文化
医生: 新文化运动者 新血液: 西方文化
14
新旧对话
“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
“妻丧速归”
黄侃
“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
“干不了,谢谢。”
15
青春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年 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 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 资以乐其无涯之生。” ——李大钊
张裕葡萄酒巴拿马获奖
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全国注册厂矿数量大增
并率文武百官隆重祭孔
10
表述反馈
鸦片战争
地主阶级抵抗派Biblioteka 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军事
第二次民鸦片战争 族 危
中法战机 加争 深
中日甲午战争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中体向西西用 洋务运动
方 学习器物
受过新式教育的张
原家因姑:娘因新不文满化旧运式动的内容
婚姻而引发的冲突。
张父
张母
7
表述反馈
“德先生” “赛先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打倒孔家店”(儒) 提倡新道德 鲁迅与《狂人日记》 反对旧道德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思想革命
+
文学革命
性质
8
天啊!我要和 你相爱,一辈子也 不断绝。除非是山 没有了丘陵,长江、
场景二:除旧布新 ——探内容
场景三:万象更新 ——论影响
盘点要求: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小清新排版

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
3、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课: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新文化运动迅速展开之时,正是北大起飞阶段)北大红楼——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北大图书馆、文化部。
新文化运动领军人物曾经在这里执教,新文化运动时期重要的刊物《新潮》在这里诞生。
现北大红楼已成为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那么,这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新课学习: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1、兴起的背景:思想方面:在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
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政治方面: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
政治黑暗。
(直接原因)教师过渡: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不断被人改造,成为统治阶级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袁世凯亦是如此,掀起尊孔复古以为复辟帝制服务。
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无法容忍如此的丑剧上演,奋起反击。
陈独秀----引言(可打在投影上)。
具体陈独秀是如何做的呢?投影——陈独秀早年留学日本,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及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5.16《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历史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新文化运动或马克思主义传播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涌现出的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2.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品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方式,分析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使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历史素养。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确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5.16《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三第五单元第十六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条件、途径和意义。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问题导入、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炼规律。
4.结合所学知识,针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
a.新文化运动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代表了哪两种主要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c.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5.为下周的课堂讨论做准备,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了解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b.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发挥优点,改正不足,不断提高历史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将运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知道中国在面临列强侵略、封建制度腐朽的情况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那么,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些探索和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哪些影响?”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
b.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c.通过学习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5.评价与反馈:
a.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作业、小论文、小组合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VIP专享】必修三:第21课新文化运动(公开课)36

05:31
13
05:31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 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族抗争史
材料一:
左图表是 1913年某学校 对学生崇拜人 物的调查。根 据图表分析出 现这种情况的 原因?
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却没有完成改造国民思想的任务
20世纪初国民之现状
帝
皇
德
恩
乾
雨
坤
露
大
深
据图05:31片和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初国民的信仰和价值观6
探究一:为什么要重建国民的信仰和价值观
背景概述
经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 政治: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国
主义加紧侵华; 思想:西方自由民主思想进一步传入;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认为只有进行思 想革命,才能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探究二:怎样对国民的信仰和价值观进行改造? 兴起标志:1915 陈独秀 上海《青年杂志》
一本杂志 8
胡 适 陈
独 秀
鲁 迅
北京大学李
蔡大 元钊 辜培 鸿 铭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内容、影响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学习难点】评价新文化运动
京师大学堂师生之间的问候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慵慵懒懒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1课《新文化运动》 课件 (共56张PPT)

-----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社会
激荡篇:交锋碰撞下的百家争鸣 (历程)
回响篇:思想风暴下的历史回音 (影响)
序言篇: 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新文化运动前的中国社会
掀 起 风 暴 的 北 大 兔 子
蔡元培 胡适曾笑言:北大三只兔子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所谓北大的“三只兔子”,指的是北京大学校长蔡 元培、北大新派教授陈独秀和胡适。 蔡元培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1867), 陈独秀生于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 胡适生于清光绪十六年辛卯(1891), 按十二生肖都是属兔的。三人曾被称为当时北大的灵魂
1906年秋天,我到日本去留学……我以为保存国粹 的目的,不但要光复旧物;光复之功告成以后,当将满 清的政制仪丈一一推翻而复于古。不仅复于明,且将复 于汉唐;不仅复于汉唐,且将复于三代。总而言之,一 切文物制度,凡非汉族的都是要不得的,凡是汉族的都 是好的,非与政权同时恢复不可;而同是汉族的之中, 则愈古愈好。 ——钱玄同:《三十年来我对于满清的态度的变迁》
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一、序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1、政治
国际:日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 族危机加剧 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2、经济
3、思想
社会经济 纺织业 面粉业
发展,壮大,要求民主
一、序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背景)
国际:日美等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 族危机加剧 1、政治 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国际: 3、思想 国内: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之本 ,在于道德,孔子之道,亘 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 国体变更,无识之徒误解平 等自由,逾越范围,荡然无 守,纲常沦弃……本大总统 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 1915年袁世凯天坛行祭天礼 要当保守。” ——1914年9 月袁世凯《祭孔令》
人民版历史必修3《新文化运动》word教案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新文化运动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我校属于二级达标学校。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基本适应专题式学习。
他们思维较活跃、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理解史料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进行判断能力也有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但是,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都尚未完全定型,可塑性、叛逆性很强,因此,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显得格外重要。
高二学生已经完成了文理分科,本学期对于理科班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学生顺利通过会考。
如何让理科班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愿意付出努力学好历史,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对于文科班学生而言,高二是高三提高和冲刺的积累阶段,必须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升高二学生在历史认知上的层次,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掌握历史演进的规律,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的历史,拓宽他们的历史思维,为高三打好基础。
教师可以尝试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史料研读法等自主性学习。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学习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文化发展、社会进步所发挥的作用。
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建议: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
然后教师总结设问: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以此导入新课。
教师先解释标题: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必修三第5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39张PPT课件)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 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4.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局限性: 2.对东西方文化绝对肯定或否定
小结: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兴起
初期
后期
1915年陈独秀 在上海创办青 年杂志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十月革命以后)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
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
(矛盾一)
独
帝 国
资
追求
社会进步
阻碍 裁 主
产 阶
民主政治
卖义 国支
级
(矛盾二)
持
先 进 分
推动 西方启蒙思想 维新运动、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观念
压制 尊 孔 复
下 的 北
子
古
洋 军
新文化运动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 治。”
--陈独秀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 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年》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前期)学案【目标达成】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梳理】1、背景(1)政治上:_________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经济上:中国________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制度。
(根本原因)(3)思想上:_________深入人心;西方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而袁世凯掀起逆流(直接原因)。
2、概况(1)、兴起标志:年陈独秀在创办《》。
(《警告青年》解开序幕)(2)、代表人物:陈独秀、、、等。
(阶级属性:前期是)(3)、运动中心:。
(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___________)(4)、学术方针:蔡元培的“,”(实质是让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5)、指导思想:。
(前期)34、评价(1)积极性①动摇了__________的统治地位。
②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的_________。
③为__________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2)局限性: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倾向;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3)实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探究】一、根据下列三则材料探究哪些因素促成了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去分析。
)材料一: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1912-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近一亿元。
这8年相当于过去的全部投资的总额。
其中,纺织业新设厂27家,投资额2 998.4万元……面粉业新设厂91家;投资额472.3万元,烟草业新设厂12家;投资额为601.9万元。
——《中国近代史教程》材料二:民国初建,百姓起初欢呼雀跃,许多人家的门口上都贴着“民国万岁,天下太平”的对联……旋即,军阀混战,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不聊生,对联遂改为“民国万税,天下太贫”。
……材料三: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率领官员到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同年12月,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二、新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表格四、新道德、旧道德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五、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请分析新文学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六、阅读材料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三、1919年《新诗年选》中《自觉地女子》一文中说:“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
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材料四: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五: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材料六:“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的……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材料七: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材料八: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七、拓展升华:一、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①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新基础: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新思想:指导思想,前期是_______________;后期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④新内容:前期以宣传__________为突破口。
⑤新成果:动摇了_________________,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二、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探究一: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材料一、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材料二、“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警告青年》(1)、材料一中“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各指什么历史事件?(2)、1914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上掀起什么逆流?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3)、民国成立后“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的焦点问题是什么?(4)、陈独秀认为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目前要解决什么问题?【探究二:有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三: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也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
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救也;否定教权,求宗教之解救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救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四: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从违,其效将人间之思想之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五: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5)材料三中“人权”是指什么?在这里陈独秀提出了哪些主张?(6)材料四中陈独秀号召人们坚持什么精神?(7)材料五中的“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两位先生”的作用?(1)“人权”是指民主。
主张: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等,号召人们拿起民主这个武器与旧意识形态进行斗争。
(2)坚持科学精神。
(3)指民主和科学。
要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共和国,必须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封建迷信,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
材料六、“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要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警告青年》(8)分析材料六,陈独秀为了批判传统文化,提出什么口号?其实质是什么?材料七、陈独秀说:“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曰忠、日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
”号召人们打碎精神枷锁,努力摆脱奴隶道德,完成个性解放,做一个独立自由的人。
(9)分析材料七,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批判以孔子和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维护封建专制的旧礼教和旧道德;追求个性解放,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新道德。
材料八、“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0)据材料八,分析陈独秀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形式上,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内容上,平民化的新文学取代旧文学。
为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和普及提供了文化载体。
【探究三: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材料九: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材料十:《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材料十一、1919年《新诗年选》中《自觉地女子》一文中说:“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
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材料十二:中国存亡,就在这一举了!···国亡了!同胞起来呀!—1919年五四运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材料十三: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11)根据9—13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作用。
材料十四: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钱玄同材料十五: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12)根据材料15,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对东、西方文化全面否定或肯定,带有绝对性和片面性【探究四: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的重大贡献】陈独秀为新文化运动做出的第一个贡献, 也是最巨大的贡献即创办了《青年杂志》,次年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为新文化运动做的第二个贡献是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带头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起了攻击。
发动文学革命, 提倡白话文, 反对文言文, 以民主的文学反对封建的文学, 促进了新思想和传播, 这是陈独秀为新文化运动做的第三个贡献。
改革北大文科, 协助蔡元培开辟了学术文化的自由园地, 为学生和知识分子创造了接受新思潮影响的良好场所, 这是陈独秀为新文化运动做的第四个贡献。
【应用知识】材料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材料二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
仔细看了半天,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
满纸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三位代表人物在斗争矛头和态度上有何相似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新主张?新文化人士为反对旧道德提出了什么口号?其实质是什么?儒家传统道德提倡新道德打倒“孔家店”,实质是反对复辟【知识巩固】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继续。
“继续”的主要含义是AA、继续反封建B、继续向西方学习C、继续反对尊孔复古D、继续主张民主共和2、与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相比,前期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CA、深入钻研和传播马克思主义B、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民权、平等思想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D、坚持西方文化中心论3、新文化运动把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作为矛头所向的根本原因是 CA、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落后B、儒家思想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D、当时北洋军阀推崇尊孔复古思想逆流4.《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5.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B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6.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