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72张ppt)

高中历史 人教版必修三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72张ppt)

袁世凯上台后,强迫全 国各学校“尊孔读经”, 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孔 子 二 千 四 百 六 十 四 年 正 月
孔教会杂志
灵学丛志
思想
希望
落差
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 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 民主、共和思想进一步 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
传播。
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 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 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李侃、龚书铎等《中国近代史》第四版中华书局,486页
鲁迅 1918年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 历史没有年代,歪歪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 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
个字是“吃人!”
1920年,北洋政府 教育部命令,小学教 科书改用白话文。
新撰国文教科书第四册 民国十五年
书面钗语头文凤学价—值—高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 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绡透。桃花落,闲 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口语与书面语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口语与书面语的统一
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
《新青年》从第4卷第1号(1918年1月)起改用白 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 个提倡白话文运动。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短暂春天


本 初步
主 发展

发 展
夹缝 产生
曲折发展
年代 1860 1895 1913 1919 1927 1937 1945 1949
经济
希望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 破封建思想牢笼,实 行民主制度民主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材料三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 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
修思佛想…文…化本:大辛总亥统革躬膺命重后任资,产早阶做级夜所思倡,恢导复的孔民教, 立主国、之平根等本、。自”由—进1一91步4传年播《大—总—统袁祭世圣告凯令掀》起 “尊孔复古”逆流
材料四
进入山东的日军
国际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尤其是日 本。
4、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 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
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
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
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
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 的道路是( )
德;大学添设经学院,以发挥先哲之学说”。该规定是为

A. 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B. 顺应“共和民国”的宗旨
C. 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D. 冲击儒学传统文化教育
2、胡适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说:“这三十年来,
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
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
(原诗)《希望》 作者:胡适
我从山中来, 种在小园中, 一日看三回, 急坏看花人, 眼见秋天到, 明年春风回,
带得兰花草, 希望开花好. 望得花时过; 苞也无一个. 移花供在家; 祝汝满盆花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 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背景
材料一 1912—1917年间, 新设厂矿379家,
孤也天结认电电独 无 上效 效合识怪 心 太应 应上,可 上 孤分 ,述你怜天单为又材觉。,光称电光料得子生,文发 伏谈言射 特谈文、 效光 应你该电 。对不导白该相 违效话 抛应流 转和文 弃阻款飞?运挡动深见层的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2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26张PPT)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 孙中山 473 2 陈独秀 173 3 蔡元培 153
…… …… …… 14 孔子 1
新文化运动
1.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要拥护那德先生(Democracy,民主)便不得不 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 赛先生(Science,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 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 粹和旧文学。……”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 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前期 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
《新青年》杂志
基地
北京大学
口号
民主与科学
思想主张 前期:民主、科学;后期:马克思主 义
北大缘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基地
①蔡元培“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学术 方针,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 辩书》
“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近 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 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 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基本内容
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迷信
周恩来
⑶影响: ①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②为中共的诞生提供思想和理论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指导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取得胜利。
⑷特点: ①进步知识分子起了推动作用; ②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共28张PPT)

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 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 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 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 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 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 ‘吃人’。”
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表1: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 学校 “最崇拜的人物” 问卷统计表
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
1915 上海
法语:青年
请仔细观察 图片,从中找出 陈独秀创办此杂 志的用意?
美国:卡内基
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 科学法则…… 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 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 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2)代表人物
蔡元培
(3)活动基地和阵地
活动基地
活动阵地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高考真题
2、《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 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 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 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 与科学是
3、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4、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条件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做化学实验室和开展排球活动 。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
这使我们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藻、空疏无物之 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思考: 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
材料1
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 语”。
1915年《青年杂志》1卷1号
20世纪初期中国的国民
关键词:袁世凯、普通百姓

历史: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人教新课标必修三)

历史:5.15《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人教新课标必修三)
“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 陈独秀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 “科学”: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 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 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前期:
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 愚昧、迷信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思 想革命)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1.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新青年》,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 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2.代表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 适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3.主要阵地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4.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北大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
1917年底,北大文、理、法三科分别成立了研究所
请思考: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办学 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1)前期:
A.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 愚昧、迷信
★ 5.内容: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 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政治上、道 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与这一说法相近的还有北大的“卯字号名人”说法。 最有名的是“两只老兔子、三只小兔子和老中青 三只兔子”。“老中青三只兔子”就是前面所说的蔡 元培、陈独秀和胡适。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经济方面: 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 民主制度;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准 备恢复帝制 3.思想方面: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 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袁世凯 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还在思想文 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历史人教必修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课件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历史人教必修三)

的 1926年4月21日:“看《新青年》。”
影 1926年4月22日:“看《新青年》。”
响 1926年5月5日:“看《新青年》。” ——《蒋介石日记》

1.青年觉醒(感染力)
﹃ 先睹为快,北大男女可以同校了


化 运
一则张消图息片动的 Nhomakorabea作

北大首开女禁,男女同校
保持淡定,“我”的爱情我做主
﹃ 新 文 化 运
《两只蝴蝶》胡适 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1.富贾,可为吾友乎? 2.寡人与众爱卿皆愕然 3.寡人倍感爱之所失 4.汝何如停疗? 5.天降异象于前 6.安能辨我是雄雌
1.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2.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3.缺爱 4.何弃疗? 5. 前方高能 6.女汉子!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民主”是指民主政治、民主意识。 “科学”是指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对话当下:一个陈旧的新话题
个案1:浙江温岭惊现神水圣地, 个案2:日本核辐射引发中国抢
受众人膜拜取水治病;
购食盐热潮。
科学精神任重而道远!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科 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
《新青年》
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 迅、李大钊等
北京大学
核心思想
民主、科学
一所激情四射的大学……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府” “无论何种学派, 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6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6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代之政治也。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道德。
自由、平等、独立……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⒈理论 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文体)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建设新文学(内容) ⒉实践:鲁迅《狂人日记》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 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 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 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 字是“吃人”!
⒉局限性:对中西方文化的评价过于绝对化
陈独秀 李பைடு நூலகம்钊 鲁迅
不畏强权,探求真理的精神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真理而斗争
胡适
——陈独秀
一、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
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 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
经济
背 景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一战期间)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 真正的民主政治
民主共和观念 逐渐深入人心
思想文化
为世不容
尊孔复古逆流
吾国之社会,惟 属望于新鲜活泼 之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基本情况。 2、评价新文化运动,探讨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换得假共和 !
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 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 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 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 刷干净不可。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姓名 票数
孙文 473 陈独秀 173 蔡元培 153 段祺瑞 45 胡适 45 梁启超 29 吴佩孚 27 李大钊 25 章太炎 10 冯玉祥 7 袁世凯 5 康有为 3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共59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共59张PPT)

反对新文化的辜鸿铭
辜鸿铭自幼留学西方,受过系统的西式教育 ,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都曾十足欧化,到头来却 极力排外,一味反对西方文明,维护中国封建文 化和伦理道德。
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 ,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地说:“我 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 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

汉口
上海
分 布
长沙

意 图
广州
巴黎
宣传方式
1、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 思主义 2、出版面向工人的进步刊物《劳动界》、 《劳动者》和《劳动音》
作用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传播过程
开始
社李 会大 主钊 义第 大一 旗次
举 起
促进
马五 克四 思运 主动 义进 的一 传步 播促

期批
义钊 大第 旗一
次 举 起
克运 思动 主进 义一 的步 传促
党马 组主 织义 有者 计出 划现
年 中 共 诞 生

宣;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传播过程
开始 促进 扩大
建党
社李 会大 主钊 义第 大一 旗次
举 起
北方传来十月的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列宁
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之 第一人
2.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 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 人权(即民主)并重。” ——《敬告青 年》
①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新文化运动语录串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适与白话文 “文化平民化”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思想革命
+
文学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三提倡,三反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袁世凯称帝标准像
政治:(国外)帝国主 义加紧侵略中国
进入山东的日军
1915年5月9日 袁世凯 接受“二十一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经济: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进 一 步 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 发 生纱厂发展很快,仅其一厂、 展 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文学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2、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 你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 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答:原因:儒家传统道德为封建政治服务 认识: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 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德先生”与“赛先生”
民主:资 产阶级民 主制度、 民主、平 等和自由 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科学:西方 的自然科学 知识、科学 精神和科学 方法、科学 世界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④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评 价
局 ①没有与工农群众运动相结合。
限 性
②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经济(根本原因)
背景 政治
思想文化(直接原因)
兴起 (标志、代表、阵地、活动基地)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 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
材料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课件(共16张PPT)
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
“尊崇孔圣”,强迫全国各学校“尊
孔读经”,“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
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间社会上
出现了“孔道会”、“尊孔会”等组。
思想:袁世凯尊孔复古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6课 新文化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学习目标】
(1)分析新文化运动背景,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认识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1915年袁世凯到天坛行祭天礼
政治:(国内)袁世凯倒 行逆施,复辟帝制
陈独秀 李大钊 胡适 鲁迅 蔡元培
《新青年》
北京大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民主“德先生” 提倡民主与科学, 科学“赛先生”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打倒孔家店”(儒) 鲁迅与《狂人日记》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北大红楼
北京大学,戊戌变法唯一留下来的见证;蔡元培, 将北大推向中国现代化前沿的大教育家,“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理念至今影响着教育界;北大红楼,新文 化运动的摇篮和根据地,汇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知识 分子,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两面大旗,向旧文化提出 了最坚决的批判。
这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怎样兴起的呢?
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 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遗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原因:比较全面地介绍 了马克思主义。
(3 )推论: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 股强大思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材料三中“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 “中国的 先进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走这条道路? 2、结合教材找出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发表了 哪些文章?其中“他”最著名的遗文是什么?为什么 说是“革命上的丰碑”? 3、根据材料三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推论? 答:(1)俄国人的路”指 :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①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期 积 ②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 新 极 到空前的解放,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文影 化 响 ③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洗礼 运
动 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兴起 标志
代表 人物
主要 阵地
活动 基地
1915年9 月陈独秀 在上海创 办《青年 杂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道德、旧道德 是指什么?
封建纲常伦理 自由、平等、独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新文化 运动与 马克思 主义的 传播 课件 (共16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