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

淮阴工学院

交通运输系统仿真

课程设计

小组成员: 组长:周业凯学号:1101501138

李东亚 1101501131

杨敏锐 1101501115

季东升 1101501116

庞瑞 1101501114

李鸿霞 1101501101 系(院):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 交通运输

班级:运输1101 第三小组

指导老师:陈大山/周桂良

2013 年 6 月

目录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3)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3)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3)

2课程设计的内容 (4)

3课程设计的任务 (5)

4课程设计要求说明 (5)

5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7)

6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8)

7实地调查与数据收集 (9)

7.1淮阴工学院南、北园(枚乘路)地理区位 (9)

7.2淮阴工学院南、北园(枚乘路)交通量调查 (9)

7.3通过交叉口车辆组成 (12)

7.4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 (12)

8信号配时 (12)

8.1相位方案设计的基本事项 (12)

8.2相位示意图 (13)

8.3信号配时原理 (14)

9具体的信号配时 (16)

10路网评价 (17)

11数据采集仿真结果分析 (17)

12 课程小结 (18)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为了巩固和进一步掌握在《交通运输系统仿真》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交通运输类专业学生进行交通运输仿真课程设计。通过该环节的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交通仿真模型分析、各基本模块的灵活运用、专业仿真软件操作,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的组织能力提高、合作精神培养方面得到锻炼。

课程设计是对学生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考核和检查,使学生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的特点是,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较一般习题为光,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在运算、绘图、编写说明书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但份量应适当控制,注意不使学生负担过重,因此,可采取通过课外习题分散集中设计和进行两种方式。其基本目的是: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想,训练学生善于综合运用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熟悉交通建模技术、交通数据提取技术、交通系统评价技术和交通系统

仿真技术。

(3)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对现有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对计划进行评

估等。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课程设计的要求

(1)熟练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

(2)熟练掌握交通运输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

(3)熟练掌握交通运输系统仿真软件的选择和使用;

(4)能对数据进行输入分析,能利用仿真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优化和改进。

2.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教学内容的典型性和综合性特点,进行相应课程设计。认真研究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要求、条件、内容和步骤: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等,复习课程有关内容,交通运输系统仿真课程设计要求掌握运输系统仿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具体内容如下:

(1)内容描述与定义

首先要在分析、调查的基础上,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及实际的目标,确定描述这些目标的主要参数以及评价准则。根据目标,清晰地定义系统边界,辨识主要状态变量和主要影响因素,定义环境及控制变量。同时,给定仿真的初始条件,并充分估计初始条件对系统主要参数的影响。

(2)建立仿真模型

在交通系统仿真模型中,主要应根据交通实际数据状况,系统中的建模以及时间推进机制,按交通规律系统建立模型。

(3) 数据采集

对于原始数据,除了必要的仿真输入数据以外,还必须收集与仿真初始条件及系统内部变量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往往是某种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抽样结果,因此要对这些参数做必要的统计调查分析、通过分布拟合,参数估计以及假设检验等步骤,确定这些随机变量的概率函数,以便输入仿真模型,实施仿真运行。

(4) 模型的确认

目前模型的确认常用是三步法确认,第一步由熟知该系统的专家对模型作直观和有内涵的分析评价;第二步是对模型的假设、输入数据的分布进行必要的统计检验;第三步是对模型作试运行,观察初步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估计的结果是否相近,以及改变主要输入变量的数值时仿真输出的变化趋势是否合理。

(5) 模型的编程实现与验证

在建立仿真模型后,就需要编制相应的仿真程序,以便在计算机上作仿真运行实验,仿真程序的验证主要采用分块调试和整体程序运行的方法。(6) 仿真试验设计

在进行正式仿真运行之前,均应进行仿真试验框架设计,也就是确定仿真试验的方案。仿真试验设计包括仿真时间区间、精度要求、输入输出方式、控制参数的方案及变化范围等。

(7) 模型的仿真运行

经过确认和验证的模型,就可以在试验框架指导下在计算机上进行运行计算;在运行过程中,可以了解模型对各种不同输入及各种不同仿真方案的输出响应情况,通过获得的所需实验结果和数据,掌握系统的变化规律。(8) 仿真结果的输出与分析

对仿真模型进行多次独立重复运行可以得到一系列的输出响应和系统性能参数的均值等,并对结果进行详细分析。

3.课程设计任务

淮阴工学院大学城南北校区行人过街信控仿真设计:为解决淮阴工学院南北校区行人过街交通问题,建立南北校区行人过街信控解决方案。包括:道路的交通参数调查,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交通特性调研,设计平峰与高峰两组信号配时方案,三维录像,并对仿真的交通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课程设计要求说明

课程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根据不同的选题,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每个人先独立完成自己负责的方案部分,再统一协调最后提交一份由小组共同完成的设计成果,并由组长进行10分钟的课程设计内容PPT汇报;设计过程中,根据合理的进度安排,按照交通系统仿真建模与仿真的流程及方法,认真地开展课程设计活动;最后设计出交通仿真方案;设计文档用A4纸打印,字迹清晰,页面整洁,并按任务书要求装订成册。

课程设计纪律要求:本次课程设计集中在指定地点(交通工程学院计算机机房或教室)进行,设计期间严格考勤,按时作息,一般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需写请假条报院领导批准,否则按旷课处理,如果请假或旷课总时数累计达全部设计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该课程设计成绩按零分计;此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请人代交作业,否则本次课程同样以零分计。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一周设计时间,第16周。周一至周二:确定选题;

构建交通仿真方案的整体框架;进行方案的背景、条件及可行性研究;周三至周五:对具体仿真方案进行设计;并对方案进行仿真数据分析;最后整理提交文档。

5.课程设计步骤与方法

按照课程设计的内容要求,统一的步骤如下 :

打开VISSIM并新建文件

设置仿真参数

创建编辑速度曲线

检查和编辑车辆类型特征

新建交通构成

调查得到研究路段背景图片

打开、缩放、存储背景图片

绘制车行道和人行横道的路段与连接器

在路网的端点和人行横道分别输入交通流量和行人流量

输入路径决策点和相关路径

输入速度变化

创建信号控制的信号灯组,输入定周期的时间。

在路网中输入信号灯头

输入专用左转、红灯右转、人行横道的优先规则

设置输出文件,例如行程时间、延误时间、排队计数器、数据采集点等

运行仿真,对多次仿真结果进行处理

6.课程设计时间及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6月8日——6月9日,6月13日——6月14日进度安排情况:

进度安排表

7实地调查与数据收集

7.1交叉口地理区位

根据实地观察测量和分析讨论,本组对整个交叉口形状、车道划分与交通流运行轨迹进行了绘制,如下图所示。

枚乘路是连接淮安市大学城的主要交通动脉,西连淮安市主干道淮海南路。东西向为主干道,机动车道为双向4车道,东进口道为1条直行车道(可右转)、一条左转车道,西进口道为1条直行车道(可右转)、一条左转车道。公交车站设置在东进口以及西进口的右转车道右边,公共汽车主要进行直行。南北向为连接淮阴工学院南、北园的人行道。

人行道人行道

西进口

东进口

7.2交叉口交通量调查

本组通过实际观测的方法测得了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等信息。。主要调查方法为,对各车道分配人员进行定时调查车种及车辆流向数量以获得交通流量。

具体观测时间为晚高峰下午2点到5点,交叉路口的机动车交通流量较为稳定,交通流量通过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整理后的平峰小时人流量与高峰小时交通量、人流量见下表。

表1 东进口小时交通流量

表2东进口小时交通流量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得到,枚乘路与淮阴工学院南、北园交叉口的主要流量分布在东西两个进口道,平均流量超过了172pcu/h。pcu/h是:每小时当量小客车通行数。

表3南行小时行人流量

表4北行小时行人流量

从调查的数据可以得到,枚乘路淮阴工学院南、北园交叉口的主要人流量和非机动车流量高峰期小时交通量,出现在15.00--16.00时间段内,非机动车换算成行人,按1:1,则高峰小时交通量为581人/小时,平峰小时交通量为351人/小时。

此外行人平均速度1.15m/s;非机动车的平均速度3.47m/s。机动车的平峰速度25km/h;高峰时速度为18km/h。

7.3通过交叉口车辆组成

表5 通过交叉口车辆组成

7.4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

8、信号配时

在平面交叉口设置信号控制的目的,是通过为不同流向、不同种类交通流提供通过路口的时间路权,从时间上消除路口内交通流的冲突点。优化信号配时可减小城市道路网络上的车辆延迟、降低交通事故、减小环境污染和燃油消耗,从而可有效利用道路设施。在还不具备条件实现自适应的面控系统的情况下,可在单个交叉口进行优化配时。

8.1相位方案设计的基本事项

一般来说,交叉口形状越复杂,相位方案也越复杂。相位数增加,相应的会引起相位改变时损失增加,因此交叉口处理交通的能力将会下降,但是交叉口交通流之间的冲突却会减少。合理的相位和相序助于提高通行能力和道路利用率。

相位方案的设计应先充分考虑交叉口的构造(各进口道及出口道的宽度、车道数等),交通条件(交通量、左右转率、直行交通量、车头时距等)以及交叉口的布局(附近与交通相关的设施、视觉的良好与否等),同时要考虑以下使用信号控制相位的基本注意事项:

应确保同一交通流线上相位的连续性。对同一个交通流设置两种以上相位时,这些相位在时间上要保证连续性。

本设计针对枚乘路交通流特性,根据所提供数据分析,结合机动车的通行特性,得到了多相位信号控制条件,采用三相位进行配时设计。

8.2相位示意图

相位1 相位2

相位3

8.3信号配时原理

①首先计算每车道的饱和流量S ,使用下式进行计算:

S =3600/h

式中:h —— 饱和车头时距 ②流量比计算,求出max y :

/i i i y q S =

式中:i q ——第i 个实际到达流量(调查得到); i S ——第i 相位流向的饱和流量(调查得到)

'∑L n

i,i i=1Y=max(y y )

式中:i y ——第i 个相位的最大流量比

y max ――各个相位的流量比

③我们国内一般采用“韦伯斯特”信号配时优化公式,得到信号最佳周期为:

0 1.551L C Y +=

-

式中:0C -信号最佳周期,s ;

L -表示每个周期的各相位总损失时间,s ,其计算如下式:

()

n

i i i i L l I A ==+-∑

式中:l -车辆启动损失时间,应实测,无时间数据可取3秒;

I -绿灯间隔时间,即黄灯时间加全红灯清路口时间,一般黄灯为3s ,全红灯为

2~4s ;

A -黄灯时间,有一般为3s ;

n -所设相位数;

④确定完最佳周期后,再计算总有效绿灯时间e G :

0e G C L =-

⑤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间由下式确定:

'max(,,...)

i i e e y y g G Y

=

⑥各相位的绿信比,按下式计算:

λ= g ei /0C

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

e g g A L =-+

9 具体的信号配时

平峰信号配时

高峰信号配时

10 路网评价

平峰时信号灯设置前后路网评价(所有的车辆类型)

平均每车的延迟时间:1.187(S);22.861(s)

平均每辆车停止次数: 0.057(次);0.692(次)

平均速度:25.870(km/h);16.218(km/h)

平均每辆车停车延迟:0.139(s);20.389(s)

高峰时信号灯设置前后路网评价(所有的车辆类型)

平均每车的延迟时间:1.583(s);32.832(s)

平均每辆车停止次数:0.096(次);0.622(次)

平均速度:18.512(km/h);10.897(km/h)

平均每辆车停车延迟: 0.460(s);30.653(s)

11数据采集仿真结果

经过仿真和数据处理可以得出,在红色区域的平均车速为22.7KM/H,绿色区域平均车速为13.6KM/H,,双向四车道车辆总数为373辆,与真实情况相符。

11课程小结

季东升

通过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有关交通系统仿真方面的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大家一次又一次的思考和相互讨论,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顺利地解决问题了,能够很好的完成此次任务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这主要是我们组一起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周业凯和李东亚不仅个人能力突出,而且有很好的团队意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

李东亚

这次课程设计将路况模拟到软件上,前期通过实地调查取得真实数据,后期通过软件制作来实现仿真,并得出实际意义的结果。

这次仿真实验,我主要负责vissim的制作,虽然原来学习过一段时间的vissim但是这次实验依然充满挑战,最困难的一部分是信号灯配时,因为原来课程学习的时候,对这一方面要求的不是很高,所以原来就有些似懂非懂。但是这次要自己通过计算来设置信号灯配时,所以要自己找资料,计算等等。

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是看到运行的软件依然充满欣慰。我们小组分工明确,合作紧密有序,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最后感谢陈大山老师的悉心指导。

庞瑞

通过一周的课程设计,每位组员都很辛苦也很尽责,由组长分配任务,一起讨论一起出去到校门口实地计数,相互配合相互照应共同测量了一个下午的数据,我和季东升负责数进入北苑大门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细致而又真实的记录下了南北苑之间出入大门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人数和校门之间枚乘路路过校门口的行车速度。组员用测量出的数据制作了仿真,接下来就是我和季东升在做出结果的基础上制作PPT,全组人员分工细致,团结互助,共同完成了这一课题。

在陈大山老师和周业凯组长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对系统仿真软件的认知有了

很大的提升,此次课程设计帮助我们增加了团队凝聚力,每个人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帮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拥有参考的价值。

杨敏锐

为期一周的《交通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快要结束了,在这一周中,通过一开始对数据的测量调查,使得我对南北园的人员流向与非机动车的组成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有了这个详细的数据,使得在过后两天的用VISSIM软件模拟真实的交通状况提供了很大的基础帮助。在后面的几天里面,真的开始在教室中进行课程规划的核心部分,我负责的是数据的统计与计算。

在此过程中,我知道了更为详细的数据组成与南北园之间的人流结构。在计算域统计的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些麻烦,但是在同组人员的帮助下,和自己查阅资料的情况下,得到了解决。此次的课程设计让我知道了自己在仿真中的不足之处,希望以后可以跟大家一起了解,往更深处探索系统仿真的奥妙之处。

李鸿霞

首先,本次课程设计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本次课程实际不仅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仿真这门课程,还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

其次,做为本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数据采集环节部分,还让我了解到了要做好交通运输专业这一研究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同时,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一个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

最后,很感谢我们这一组成员的包容和帮助,让我能够完成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感谢组长的帮助,在我做错的时候,能够耐心地给我指出错误。同时我还学到了,要做好一名组长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一方面,我还有待加强和学习。

周业凯

关于交通运输系统仿真课程设计,首先我感到很意外自己是小组组长。既然老师选我作为组长,我就要尽心尽力地将本次课程设计做好。首先,我把我们组要做的课程设计的内容看一下,分析需要哪些数据,中午就开始设计调查表,下午分配任务开始调查。

以后几天都在机房在进行数据加工与处理,通过李东亚、季东升、杨敏锐、李鸿霞、庞瑞等人的分工与合作以及陈大山老师的指导,我们终于较为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感觉自己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向老师和同学学习。同时,我也深刻的意识到团队力量的强大,没有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2 第一章系统需求分析 (4) 1.1 系统的背景介绍 (4) 1.2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4) 1.2.1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 (4) 1.2.2操作可行性 (6) 1.2.3技术可行性 (6) 1.2.4经济可行性分析 (6) 1.2.5综合评价 (7) 1.3系统业务流程的调查和分析 (7) 1.3.1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8) 图1-1 快递管理业务流程图 (7) 图1-2 快递管理业务流程简图 (8) 1.3.2 系统规划 (9) 1.4 系统数据流程的调查和分析 (10) 图1-3 快递管理数据流程图 (10) 1.5 数据库设计 (10) 1.5.1 概念结构设计 (10) 1.5.2逻辑结构设计 (12) 1.5.3物理结构设计 (13) 1.6 数据字典 (16) 第二章系统设计 (23)

2.1 功能结构图 (23) 2.2 代码设计 (23) 2.3 输入输出设计 (25) 2.3.1、输入设计 (25) 2.3.2、输出设计 (26) 第三章系统实现 (27) 3.1登录模块设计 (27) 3.1.1设计步骤 (27) 3.1.2程序代码设计 (27) 3.2主界面设计 (28) 3.3数据模块设计 (28) 3.4信息录入模块设计 (28) 3.5信息统计模块设计 (30) 3.6信息查询模块设计 (36) 3.6.1快件接收查询 (36) 3.6.2快件派送查询 (37) 3.6.3未派送快件查询 (38) 3.7报表设计 (40) 第四章心得体会 (40)

第一章系统需求分析 1.1 系统的背景介绍 A、B、C、D家物流公司拟共同出资在大学城建立一个快递集散中心,解决大学城交通不方便,但是快递需求大的问题。公司在大学城建立一个仓库用于中转和暂存,仓库流转率较高。仓库接收各物流公司送过来的快件并通过条形码、RFID等信息化设备完成入库,同时可根据大学城单位或社区为目的地进行分类存储,方便安排送货。仓库存储时间不能超72小时。仓库暂存客户送来的快件,并按客户选择的物流公司存储。存储时间不能超过48小时。 为保证配送准确性减少配送引起的纠纷。要求仓库按先进先出原则进行配送。入库出库数据必须定期审核备查。对车辆配载情况,使用情况等进行跟踪。人员、物件、车辆信息必须进入数据库统一管理,并可根据股东要求报送相关报表。 为了完成上述快递集散中心的运行,现设计大学城快递集散中心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方便日常事物的开展。 1.2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1.2.1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 数据库设计是为了有效地存储数据及信息的查询更新删除等管理操作而设计的数据环境。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分析方案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报告 实验题目:航班售票管理系统设计报告 院系班级: 姓名: 学号: 辅导老师:徐恒 完成日期:2018年5月17日

目录 一、实验题目3 二、实验目的3 三、实验内容3⑴.系统分析:3 <一)必要性分析3 <二)可行性分析3 <三)航班售票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分析3 <四)航班售票管理系统数据流图5 <五)航班售票管理系统数据字典5 ⑵.系统设计:8 <一)功能模块设计8 <二)代码设计9 <三)系统运行环境与数据库设计9 <四)输入输出设计11 四、总结与体会16 参考书目:18

一、实验题目:航班售票管理系统设计报告 二、实验目的: 1.能够正确运用网络数据库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结合本课题,复习巩固提高数据库反感设计,论证和分析方法; 2.熟悉关系数据库规范化设计理论,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建立 科学合理的数据库,正确建立数据库中表与表之间的关系; 3. 熟悉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的绘制; 4. 熟悉数据存储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环节; 5. 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系统设计,实施思想,培养分析能力和解 决问题能力,提高查询信息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 ⑴.系统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国际民航业的激烈竞争又迫使担负国际航线运输任务的航空公司必须尽快推出自己的因特网售票系统,而这些又必须由一个安全

的网上订票与支付系统作支持。更重要的还要提供票务管理。面对不同种类的信息,需要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来保存数据信息以及有效的程序结构支持各种数据操作的执行。航空业身处信息时代的电子商务大潮中,加之传统的售票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航空业的发展,于是航空售票管理系统就自然而然被应用。 <二)可行性分析 由于本系统管理主要是对机票的管理,且每个数据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涉及的计算过程不是很复杂。因此,比较适合于采用数据库管理。且航空公司用于机票管理的微机都是PIII以上的机器,在存储量、速度方面都能满足数据库运行的要求。在技术难度方面,由于有相关参考文献,还有就是网上资料,特别是参考其它程序的功能,因此完全可以实现系统的投资约50万元,待5年后更新,年使用费约10万元,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三)航班售票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航班售票系统主要有以下几项管理功能: <1)订票管理:根据乘客的订票信息查询航班信息,查看是否还有余票未售出,为乘客订票,备份数据。当需要修改订票记录时,查找原订票记录,找到后修改订票记录,备份数据。 <2)退票管理:根据乘客提供的证件号码查找相应乘客信息,若找到,为其退票。 <3)综合查询:根据乘客的要求和提供的信息,检索航班信息数据表,查询航班信息。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设计

交通系统规划课程 设计

经济管理学院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课程设计 题目:某小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班级:交通运输 081 班 成员:湛志国刘彦辉贺明光 学号: 指导教师:惠红旗穆莉英 11月7号至 11月13号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设计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 1、目的: 经过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并进一步明确本专业学习的宗旨与任务; 2、任务: 经过对现有路网进行分析划出交通影响区以及主要节点,并在未来预测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预测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进行相应的交通规划,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大致流程、基本技术方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设计题目及相关要求 1、设计题目: 《某小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2、相关要求: (1)、总体目标: 在交通规划区域内相关社会经济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完成交通规划设计内容,增强学生完整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概念及强化规划意识。 (2)、具体设计要求:

经过整理课程设计资料、撰写并打印课程设计报告等,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对本此课程设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取得一定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经验。 (3)、成果要求 ①设计成果完整,计算数据准确,图表规范,字迹工整,步骤清晰。 ②计算书一律采用A4纸用钢笔书写。 三、设计内容 1、现有道路网络、交通影响区及主要节点分析 (1)、了解并分析现有道路网络; (2)、根据相关的经济发展、工业布局以及实际土地利用情况划分交通影响区; (3)、在交通影响区划分的基础上完成主要节点的设定。 2、规划区域的社会发展、道路交通量预测 (1)、分析预测区域的社会发展情况; (2)、完成预测年限内各项经济指标及各小区交通量的预测。3、交通发生、吸引模型的建立与标定 (1)、建立小区交通发生、吸引模型; (2)、完成预测年的交通发生、吸引量计算。 4、交通分布 (1)、建立相应的OD矩阵及距离矩阵; (2)、进行并完成规划区内的交通分布,进而得到规划区内的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 设计报告 班级 10161 组号 03 组长 组员02陈恒 07刘莹 19许文君 目录 第一章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1影响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因素

1.1.2运输系统规划设计标准 1.2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1.3 物流系统运输线路选择 1.3.1 运输线路选择的因素 1.3.2 运输线路选择方法 第二章案例分析 2.1案例一 2.2 案例二 第三章方案设计 3.1 设计背景 3.2 运输系统流程分析 3.3 运输系统问题分析 3.4 解决方案 3.4.1 运输路线与方式的最优选择 3.4.2.车辆的调度优化与解决空载行驶问题的方案

第一章物流运输系统规划的内容 1.1物流运输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 1)确定物流运输战略 物流运输战略是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运输的目标以及达成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订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物流运 输战略的确定直接决定运输系统规划的其他要素。在进行运输系统规划 设计时,首先需要对运输系统所处环境进行分析。环境分析主要包括国 家的宏观运输政策、运输市场的发展状况、物流系统综合战略、其他物 流节点的情况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运输系统战略,明确运输系统规划的方向。 2)选择运输路线 在组织运输系统完成货物的运送工作时,通常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运输路线。运输工具按不同的运输路线完成同样的运送任务时,由于运 输工具的利用情况不同,相应的运输效率和运输成本也会不同。因此, 选择时间短、费用省、效益好的运输路线是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一项 重要内容,这也是运输战略的充分体现。 3)选择运输方式 如何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运输战略是物流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讲,可以在考虑具体条件的基础上,对货物品种、运输期限、运 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批量以及安全性等具体项日作认真研究考虑, 可以使用一种运输方式也可以使用联运方式。 4)运输过程控制与信息系统 物流运输系统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有效的过程控制。由于运输过程的瞬间变动性,对运输过程控制的难度远远高于对固定节点的控制,因此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课程 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 设计题目: 南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willieyang 学号: 班级: 交运12x班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刘鹏飞向慧柳伍生何其超 2015 年 12 月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 设计题目: 南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willieyang 学号: 班级: 交运12x班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刘鹏飞向慧柳伍生何其超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任务书

课程名称: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适用对象:交通运输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信息系统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理解,通过专门的实践训练,选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道路运输信息系统案例,对某公司(运输、物流)的信息系统现状、问题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信息系统方案,并进行信息系统平台的分析、设计与构造,达到公司不同用户信息系统需求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与内容 题目自选,并进一步具体化,一人一题,如: 1、某公司(零担、整车、集装箱)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某公司(出租车、公交车、客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公路客运订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4、某运输公司运营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 5、出租车行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6、公交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构造 7、公交计划排班信息系统的设计 8、某大型活动车辆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三、课程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报告内容原则上不少于5000字,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问题背景 2.信息系统分析 3.信息系统设计 4.总结 四、课程设计(论文)时间及进度安排 1.时间: 两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六、十七周 2.进度安排: 确定主题;调查、收集信息:3天 系统分析:3天 系统设计:5天 解决实际问题或建议:2天 撰写报告、总结:1天 (此部分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设计具体内容,详细安排) 3.成果提交:

运输系统规划报告模板

运输系统规划报告

目录 一、运输系统概况 (3) 1.1工程运输公司概况 (3) 1.2运输总公司概况 (4) 二、运输系统当前经营状况分析 (4) 2.1运输系统当前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2.2国内公路货运市场现况分析 (5) 三、运输系统运输主业发展分析 (7) 3.1东营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7) 3.2油田及东营地区物流市场分析 (9) 3.3运输主业向物流转型的SWOT分析 (10) 四、主营业务发展定位分析 (16) 4.1工程物流市场分析 (17) 4.2物流业务发展分析 (18) 五、多元经济发展分析 (24) 5.1运输系统大力发展多元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24) 5.2运输系统当前多元经济发展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5.3运输系统当前多元经济发展分析 (26) 六、发展目标预测 (31)

6.1总量目标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6.2结构目标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输系统发展规划报告 经过对管理局运输系统的调研, 我们对管理局运输系统的经营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当前油田的运输系统主要是工程运输公司和运输总公司, 这两个公司囊括了油田大部分的运输资源, 因此运输系统的发展规划我们主要围绕这两个企业的下一步的发展展开。由于这两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都比较困难, 人员负担又很重, 考虑到管理局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特殊情况, 我们认为下一步的规划必须协调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在稳定中求发展, 在发展中保稳定, 这也顺应了集团公司油田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我们根据运输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精干运输主业, 向物流行业转型, 大力发展三产的设想, 我们的规划也围绕这一思路对运输系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分析。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当前运输系统的发展现状。 一、运输系统概况 1.1 工程运输公司概况 1、人员状况

超市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超市管理系统课程 设计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Visual Foxpro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超市进货供货管理系统> 系 (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6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一、前言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2、系统功能设计 3、创立项目管理文件 二、 VFP课程设计说明书 1、系统概述 2、系统总体设计 3、数据库设计 4、系统的具体设计过程 5、调试运行退出 6、结束语 7、主程序代码 8、参考文献 3 2020年4月19日

一、前言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知识生 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大力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我们经过对货物信息 管理系统的设计,来提高货物的操作能力,及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货物的基本素质,使其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超市进货供货管理系统是一个简单实用的系统,它是超市进行货物管理的好帮手。此软件功能齐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适合小型超市对繁杂的商品信息信息进行统筹管理,具有严格的系统使用权限管理,具有完善的管理功能,强大的查询功能。 我们进行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经过上机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表单的设计、表单与数据库的连接、SQL语 言的使用和了解它的功能: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以及 简单VF程序的编写。基本实现货物信息的管理,包括系统的登 录、货物信息的录入、货物信息的浏览、货物信息的查询、货物 信息的修改和货物信息的删除,并对Visual FoxPro6.0的各种功 能有进一步的了解,为我们更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在实 践中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我们更容易融入当今社会,顺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 4 2020年4月19日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设计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设计“带式输送机的传动系统” 起止日期:2013 年12月16日至2013年12 月28 日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机械工程学院 2013年12月28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一、传动方案拟定 (2) 二、电动机的选择 (2) 三、运动、动力学参数计算 (4) 四、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5) 五、轴的设计 (13) 六、轴承的寿命校核 (26) 七、键联接强度校核计算 (28) 八、润滑方式,润滑剂以及密封方式的选择 (29) 九、减速箱体结构尺寸 (30) 十、设计小结 (31) 十一、参考文献 (32)

计算过程及计算说明 一、传动方案拟定 设计二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 工作条件: 带式输送机在常温下连续工作、单向运转;空载启动,工作载荷较平稳;输送带工作速度v 的允许误差为±5%;二班制(每班工作8h ),要求减速器设计寿命为8年,大修为2~3年,大批生产;三相交流电源的电压为380/220 V 。 (1) 原始数据:运输机工作周转矩F=3100N ;带速n=45r/min 滚筒直径D=340mm 二、电动机选择 1、电动机类型的选择: Y 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电动机功率选择: (1)工作机所需功率: P W =FV/1000 因为60/D V n π= ,把数据带入式子中得n=45r/min,所以 P W =3100×0.8/1000=2.48kW (2) 1)传动装置的总效率: 注释及说明 F=3100N n=45r/min D=340mm P W =2.48kW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城市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很齐全很完整的课程设计

轨道交通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老师:江苏大学武晓辉老师 一、项目背景及镇江市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 镇江市位于北纬31°37′~32°19′,东经118°58′~119°58′,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东端,江苏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与扬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东、南与常州市相接;西邻南京市。镇江市域总面积3847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定位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 ,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镇江市为江苏省辖地级市,现辖京口、润州、丹徒三区,代管句容、丹阳、扬中三市。另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镇江新区行使市辖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镇江全市总面积3848平方公里,人口311万人, 市区户籍人口103.3万人市, 市区常住人口122.37万人,人民政府驻润州区南徐大道68号。

内部城市空间结构调整:,镇江城市总体规划进入实施阶段,城市空间布局将极大突破现有形态,“扩充两翼、向南延伸”成为城市新的发展方向。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镇江跨入特大城市行列,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城市交通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轨道交通是未来城市规划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发展水平规划: 近期( - ):城市化水平达到:55% 城镇人口162万 中期( -2020):城市化水平达到:60% 城镇人口184万 远期(2020-2050):城市化水平达到:70% 城镇人口231万 城市等级规模规划: 中期:形成1个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2个小城市和38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远期:形成1个特大城市,2个中等城市,1个小城市和27个小城镇的等级结构。 镇江位于南京都市圈核心层,是一座新兴工业城。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镇江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江苏省中等偏上水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7.09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5.5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58元,增长18.1%,;人均GDP73947元,居江苏省第5名。“三次产业”分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班级: 物流***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柳伍生何其超周和平向慧利华 2015 年12 月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交通运输组织学 设计题目: 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班级: 物流**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柳伍生何其超周和平向慧利华

理工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2**级02班课程名称交通运输组织学 题目多式联运的研究探讨 学生 ** 学号 *****

注:1、此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如果不够,可以加页; 2、此任务书最迟必须在课程设计开始前一周下达给学生;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设计 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交通运输组织学》课程是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本课程设计是在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完成之后,为巩固课程涉及到的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方法、理论而开展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结合实际背景,应该已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资料查阅能力、绘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系统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等,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2、课程设计要求 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课程涉及的相关容与方法,结合实际背景,系统解决实际问题。从背景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主要结论等几个方面开展。要求课程设计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与课程相关性并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 二、课程设计的依据与资料来源 课程设计的依据: ①客货运管理相关标准与规 ②《交通运输组织学》,董千里,人民交通,2008年 ③《公路运输组织学》,维斌,人民交通,1998年 ④《交通运输组织学》,书堂,东南大学,2008年 ⑤《运输组织学》,戴彤焱,机械工业,2008年 资料来源: ①指导教师提供相关资料; ②实际调研收集资料; ③相关书籍; ④网络资料收集。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交通运输企业管理课程设计报告 运输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2015 年月日

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开放天空”进程的加快,我国民航运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开放的航空运输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航空公司进入中国,竞争将更加激烈。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础和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所以如何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成为各家航空公司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解决的根本方法就在于如何打造并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面主要介绍分析国航、东航和南航三家航空公司以及其核心竞争力的比较。 关键词: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 Abstract:As the 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speeding up of the "open skies", China's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is facing enormous challenges.Open air transport market there will be more and more foreign airlines to China, will be more competitive.And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 a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and access to the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How to achieve long-term stabilit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become the airlines is an urgent need to study and solve the important problem, and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lies in how to build and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erprise.The following introduction and analysis of main Air China, China Eastern airlines and China southern three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副本

大学交通学院 学生课程设计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交通学院专业班交通运输年级级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老师 开课时间 2014 至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意义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学生在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知识之后,在本课程设计中进行模拟规划训练,初步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实施步骤。 1.通过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一般方法和过程; 2.通过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培养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采用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理论中较成熟的“四阶段法”(运输需求预测、运输需求分布、运输方式选择,交通网络分配),以某地区的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为载体,进行简单的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设计,以达到熟练应用相关理论进行规划的目的。 四.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与具体过程 本次课程设计对某地区以2013年为基年,2020年为规划年,对2020年道路网规划进行规划。根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理,将该地区划分为7个交通小区如图1.1所示,基年的道路网分布如图1.2所示。前期调查的结果已汇总为各种表格列入各步骤当中。

(一)社会经济预测 已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历史数据如表1;采用适当的预测方法,对2020年该地区的GDP和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阐明理由。 图1.1 某地区的交通小区划分示意图 图1.2 基年某地区的道路网分布图(比例尺1:500,000) 表1 .1 该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规模历史数据 以每班的学号开始的同学为基准,以表1中的数据为基础,依次将GDP和人口两行的数据分别+1,即每人的课程设计基础数据各不相同,例如我的学号后两

物流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引言 (4) 2.系统规划 (4) 2.1系统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4) 2.2单位现状,预测发展,规划阶段性安排 (6) 2.3可行性分析 (7) 3.系统分析 (8) 3.1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9) 3.2功能/数据分析 (11) 3.3业务流程分析 (14) 3.4数据流程分析 (15) 4.系统设计 (18) 4.1系统设计模块图 (18) 4.2代码设计 (19) 4.3系统平台设计 (22) 4.4数据模型详细设计 (24) 4.5输入/输出与用户界面设计 (25) 5.课程设计心得 (26) 6.参考资料 (26)

1.引言 九曳供应链(全名上海久耶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互联网供应链公司。其大量使用了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专注生鲜冷链食品供应链运营。其管理体系基于信息系统平台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涵盖了B2B与B2C业务形态,主要服务有:生鲜冷链云仓、冷链干支线运输、生鲜宅配,以及包装方案、运营方案、销售方案、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等咨询业务,同时也免费向合作商家提供信息系统。 九曳供应链冷链服务网络基于全国云仓体系打造,目前已在运行的云仓、物流中心达11处,基于云仓打造的干支线运输线路达600多条,基于云仓冷链打造的宅配体系已覆盖全国市级以上城市84%。云仓内可支持8个温区管控,包括鲜花、红酒、冰激凌、鲜奶、各种果蔬、海鲜、肉类加工品等。 关键词:九曳供应链,系统设计,物流 案列背景:近年来,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共享经济被广泛应用,互联网及移动技术融入到各行各业,生鲜电商市场也是风起云涌。但生鲜电商市场发展严重依赖于冷链物流的发展 2.系统规划 2.1系统目标,约束及总体结构 2.1.1初步调查 ①用户需求分析:因为百姓的生活质量在提高,所以对生鲜冷链食品等需求很大,客户都希望生鲜冷链食品更加丰富,更加新鲜,更加安全, ②组织概括:信息系统平台提供一站式供应链服务,涵盖了B2B与B2C业务形态,主要服务有:生鲜冷链云仓、冷链干支线运输、生鲜宅配,以及包装方案、运营方案、销售方案、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等咨询业务,同时也免费向合作商家提供信息系统。 ③存在的问题: ⑴.最后一公里配送难(脱冷配送) ⑵.无全网型第三方B2C冷链体系(自建成本高) ⑶.物流,快递环节多,无温控,耗损高 ⑷.传统冷链物流体系,无B2C服务能力 ⑸.冷链资源分散,集约程度低

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课程设计教学教材

交通运输技术经济学 课程设计

交通运输技术经学 课程设计 某汽车客运站经济评价 专业、班级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 姓名王智慧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0 (二)设计步骤及计算 (7) 1、编制表1 建设投资估算表见附表1, (7) 2、编制表2 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见附表2 (8) 3、编制表3 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见附表3 (8) 4、编制表4 固定资产折旧估算表见附表4 (9) 5、编制表5 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见附表5 (10) 6、编制表6 总成本估算表见附表6 (10) 7、编制表7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见附表7 (10) 8、编制表8 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见附表8 (11) 9、编制表10 项目资本金流量表见附表10 (12) 10、编制表9 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见附表9 (12) 11、编制表11 敏感性分析表见附表11 (13) (三)设计结果分析 (14) (四)设计体会 (16) (五)参考书目 (17)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目的及要求: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技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本次课程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项目评价的有关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理解课程内容而设置的。 要求学生在本次设计中,按照建设项目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某汽车客运站进行深入的研究,包括财务报表的编制,计算方法的选择,评价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并结合计算机在管理领域里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微机进行计算分析,最终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时间安排: 总学时:1周(5天) 布置设计任务、收集有关资料:0.5天 编制基本报表和辅助报表并进行财务评价:3天 编写课程设计报告:1天 答辩:0.5天 ☆设计任务: 一、概述 某汽车客运站是新建项目。该项目经济评价是在可行性研究完成市场需求预测,运输规模,工艺技术方案,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建站条件和客站建设方案,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环境保护,客站组织和劳动定员以及项目实施规划等诸方面进行研究论证和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了最佳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用版)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深入探讨,而且需要通过实践上机,自己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才能真正理解书本知识,牢固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个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工作步骤,对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有进一步体会。 要求: (1) 严格按照课程设计规定时间上机,不得无故缺席和调换; (2) 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所有工作,保质保量做完任务书规定的分析、设计任务; (3) 课程设计期间,在规定的上机时间外必须广泛查阅参考书籍,编写好各种程序,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课题一:库房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库房管理既是日常处理业务,也是物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因此,做好库房信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要求完成如下功能: (1)能输入入库单、出库单,在输入过程中,能自动显示其名称、规格、单价,并自动计算金额,有出错提示。 (2)屏幕可显示物品明细台帐。 (3)能输出物品的超储或欠储报警。 (4)能显示目前的库存情况。 课题二:学校选课系统设计 随着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开设的课程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的情况下,考虑建立一个方便、快速、公平和符合学分制管理制度的选课平台和应用系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在学生选课的规范管理、科学统计和快速查询方面具有较大的实用意义。它提高了信息的开放性,大大地改善了学生、教师对其最新信息查询的准确性。要求完成如下功能:

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咸阳客运站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咸阳客运站工艺设计书 (设计年度日均旅客发送量:12000人次) 学院:汽车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4年1月 二〇一四年一月

运输枢纽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工艺设计说明书 第一部分交通运输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1行政区域概况 咸阳市位于陕西省中部,东经107°39′-109°11′、北纬34°9′-35°34′。东与铜川市、渭南市为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同甘肃省的庆阳市、平凉市毗连,南接西安市,南北长117-119千米,东西宽65-106千米,总面积10196平方千米。总人口535万人(2009年)。辖秦都、渭城、杨陵3个区,三原、泾阳、乾县、礼泉、淳化、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武功10个县,代管兴平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秦都区。(杨陵区实际由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辖)地处关中盆地、黄土高原过渡区中部,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最高点石门山峰海拔1885.3米,最低处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南境。属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年降水量540~630毫米,年均气温13℃左右,1月均温-5.1~2.9℃,7月均温20.2~27℃。古迹有古邰国、秦咸阳、郑国渠,汉、唐帝王陵20余座,各种砖、木、铁塔等。革命纪念地有淳化、旬邑烈士陵园、爷台山、安吴堡青训班旧址等。 2006年辖:秦都、渭城2个区,兴平市和三原、泾阳、乾县、礼泉、永寿、彬县、长武、旬邑、淳化、武功10个县,共104个镇,62个乡,16个街道办事处,2850个村民委员会,148个社区居委会。咸阳市概况】 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建都之地。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帝王陵就有21座。工业以电子、纺织为主,有全国最大的彩色显像管厂和偏转线圈厂,棉毛纺、印染、服装、医药保健品也很驰名。 - 1 -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09785704.html,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探讨 作者:方娟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1期 摘要:目前,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处于大发展时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互动作用正步入良性循环,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理论并指导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统一研究和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理论体系,用新的理论作指导来完成综合交通体系对促进社会经济系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任务,明确具体 的运输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内容和任务。本文就 我国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可持续发展理念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交通出行总量剧增。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带来大量长距离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服务范围,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运输方式结构,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磁悬浮等现代 运输子系统, 这些子系统又各有其优势和特色, 在一定的地理环境、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有各自的合理使用范围。根据各种运输方式在交通运输系统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的要求, 明确它们在交通运输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分工与合理布局,建立一个经济和网络协调、分工合理、全面发展的综合运输系统。 二、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2.1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原则 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旨在改进交通运输系统和建立规划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分配,要符合国 家或地区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状况,同时要确定交通运输系统近期和 远景发展的蓝图。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 设计题目: 南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willieyang 学号: 0000 班级: 交运12x班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刘鹏飞向慧柳伍生何其超2015 年 12 月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 设计题目: 南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willieyang 学号: 0000 班级: 交运12x班 院系名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 刘鹏飞向慧柳伍生何其超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任务书 课程名称: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课程设计 适用对象:交通运输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信息系统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理解,通过专门的实践训练,选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道路运输信息系统案例,对某公司(运输、物流)的信息系统现状、问题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信息系统方案,并进行信息系统平台的分析、设计与构造,达到公司不同用户信息系统需求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与内容 题目自选,并进一步具体化,一人一题,如: 1、某公司(零担、整车、集装箱)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2、某公司(出租车、公交车、客运)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公路客运订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4、某运输公司运营调度管理系统的设计 5、出租车行业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 6、公交基础数据管理信息系统的构造 7、公交计划排班信息系统的设计 8、某大型活动车辆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三、课程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报告内容原则上不少于5000字,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问题背景 2.信息系统分析 3.信息系统设计 4.总结 四、课程设计(论文)时间及进度安排 1.时间: 两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六、十七周

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通工程学课程设计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 1002 学号: U1 姓名:左康 指导教师:高健智 日期: 2013年3月5日

进口道方 向右转直行左转总计东进口7002002西进口 南进口44264 北进口230 对机动车增长的拟合计算 根据已知资料,初步整理整理出所需数据。即可据所得数据绘制出机动车增长曲线。

图表3 机动车增长 用线形拟合PHV 的时间分布曲线可得到公式 x y 036.05.2407+= 二、 通行能力计算 1.机动车通行能力 该路口为十字形交叉口,其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而进口道设计通行能力等于各车道设计通行能力之和。分析路口现状图,各车道在交叉口处均为双向四车道,可认为各进口道均有一条直左、直右车道,且直左车道中左转车流比例取50%。 由《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确定的停车线法,一条直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 13600[()/1]/s s g is c N t t t t ?=-+ 式中:c t ——信号周期(s);

g t ——信号周期内绿灯时间(s); 1t ——排队后第一辆车启动并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is t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间隔(s); s ?——直行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根据给定的信号周期及绿灯时间,东西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南北向进口道通行能力相同。 1) 东西向进口道 直右车道: 其通行能力sr ew s N N =。 由c t =110s, g t =60s, =, 1t =,s ?=。代入公式得 485.98/srew s N N pcu h == 直左车道: 其通行能力按公式' (1/2)slew s l N N β=-计算。 其中,' 0.5l β=。故slew N =h 。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复习提纲

运输系统规划与设计 复习提纲 1.城市客运系统发展概述 (1) 客运交通模式类型 答:客运交通模式,是指客运交通方式构成的状态。每个城市依据主导交通方式及其与辅助交通方式的关系,形成独特的客运交通模式。客运交通模式类型分为: ①以私人小汽车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模式; ②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客运交通模式(以地面公共汽车为主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库里蒂巴;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香港;大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客运体系: 东京、伦敦、巴黎、莫斯科); ③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并重的客运交通模式。 (2)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内在规律 答:客运交通发展的外部关系: ①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对交通的影响:单位面积上的交通发生量增大;公共交通的客运量出现“高峰更高,低谷不低”的状况;客运交通运能的增长和新的交通方式,交通设施

的建设远远跟不上运量的增长,交通紧张状况日趋严重,整个城市失去平衡与和谐;) ②城市布局形态(城市布局是指城市的物质(环境)实体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具体分为城市的人口布局、就岗位布局、经济产业布局、土地功能布局、交通形式结构等;调整和采取新的城市布局形态是缓解城市中心交通紧张状况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新的城市布局形态的形成又依赖于城市交通的发展。) ③城市用地结构(城市的用地结构包括城市各类用地比例和用地分布结构,与城市公共交通有着密切关系。合理的用地结构有利于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而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将促进用地结构的调整。) ④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是影响城市客运交通最密切相关的因素,它既是产生交通需求的始点,又是促进交通供应的动力。城市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客运交通的发展,而发达的客运交通又反过来促进城市经济的腾飞。) 综上所述: 大城市交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的人口密度、布局形态、用地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