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关山月》赏析

合集下载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

陆游《关山月》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关山月[宋] 陆游和戎诏下十五年②,将军不战空临边③。

朱门沉沉按歌舞④,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⑤,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⑥,沙头宽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⑦。

遗民忍死望恢复⑧,几处今宵垂泪痕!〔注释〕①本篇选自陆游《剑南诗稿》。

是作者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初春在成都范成大幕府任参议官时所作。

关山月,汉乐府横吹曲旧题。

②和戎诏,指“隆兴和议”。

孝宗于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下诏,以“和戎”及派遣金国通问使等交朝臣讨论,次年即与金议和,至陆游作此诗正十五年。

和戎,古指与外族讲和;这里是指宋王朝对女真(金)贵族屈服。

③临边,巡守边境。

临,到。

④朱门,古代贵族豪门的住宅,因其门多漆为朱红色,故称。

沉沉,形容屋宇深邃。

按,打拍子。

⑤戍楼,边地用来警戒、守望的岗楼。

刁斗,古代一种军用锅,铜制,有柄,三脚,晚上兼用作巡守报更的器具。

⑥笛,指羌笛。

王昌龄《从军行》有“更吹羌笛关山月”句。

⑦逆胡,指女真(金)贵族统治集团。

金自建国至灭北宋,已传国五世。

⑧遗民,指北方沦陷地区的民众。

〔解析〕《关山月》是宋孝宗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作者五十三岁在成都时所作。

当时诗人虽被罢职闲居,但寂寞中不忘恢复失地,悲愤中更向往战斗。

由于宋高宗长期采取投降政策,南宋王朝一次又一次地向金屈辱求和,继绍兴和议(公元1154年)之后,又签订了隆兴和议(公元1164年)。

这次和议不仅被金索去四州之地和岁币20万,且议定宋金为侄叔之国,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金国统治者继续侵占中原的合法性,统一祖国的大业再次被葬送。

诗人胸怀壮志,但始终报国无门,只好把一腔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

七言古诗《关山月》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爱国诗歌。

作者借戍边将士的口吻评述时事,抒发对朝廷文恬武嬉不图恢复失地的愤恨。

全诗十二句,四句一层,共分三层。

首句“和戎诏下十五年”,即点明时代背景,揭示出造成诗人所痛恨的社会现实的总根源。

关山月陆游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奏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陆游拼音版翻译配乐朗诵节奏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关山月拼音版注音翻译陆游《关山月》是乐府旧题,属于西域军乐中的横吹曲,一半用来表现边塞战士的怀人思乡之情,声调悲凉哀怨。

陆游却运用来抒发爱国愤世的思想感情,内容丰富充实,情调悲壮激越,在艺术上表现了很大的创造性。

这首诗的内容概括了陆游爱国诗歌思想内容的所有方面。

内容丰富深厚,而艺术表现则凝练集中,将多方面的内容融聚在一起,浑化为一个严整而又富于变化的整体,声情苍凉激越,风格沉郁悲壮。

关山月拼音版注音:hé róng zhào xià shí wǔ nián ,jiāng jūn bù zhàn kōng lín biān 。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zhū mén chén chén àn gē wǔ ,jiù mǎ féi sǐ gōng duàn xián 。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shù lóu diāo dǒu cuī luò yuè ,sān shí cóng jūn jīn bái fà 。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dí lǐ shuí zhī zhuàng shì xīn ,shā tóu kōng zhào zhēng rén gǔ 。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zhōng yuán gān gē gǔ yì wén ,qǐ yǒu nì hú chuán zǐ sūn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yí mín rěn sǐ wàng huī fù ,jǐ chù jīn xiāo chuí lèi hén 。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原文、赏析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原文、赏析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出自宋代陆游的《关山月》
原文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隆兴元年(1163年)宋军在符离大败之后,十一月,孝宗诏集廷臣,权衡与金国议和的得失,后达成和议。

到了孝宗淳熙四年(1177年),此时距当年下诏议和已十五年了,南宋朝廷不思恢复,沉浸在苟安的和平里,诗人感伤时事写下此诗。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八篇)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关山月南北朝:徐陵原文: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译文:1)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上,出征的人儿思念遥远的故乡。

2)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难以入眠。

3)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旗星照耀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着祁连山。

4)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如今战争这样残酷频繁,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从军生涯回家。

注释:1)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

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

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

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

2)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思:想到。

妇:指客子的妻子。

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

当:对着。

未眠:没有睡觉。

3)星旗映疏勒(lè),云阵上祁(qí)连。

旗:星名。

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

映:照耀,映照。

疏勒:汉代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疏勒县。

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布的浓云。

祁连:山名,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天山。

4)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战气:战争气氛。

从军:在军队中服役。

复:又,再。

赏析:《关山月》是一首较有感染力的抒情诗,引用汉代故事描述了因战事而离别的夫妇间相思之衷情与哀愁。

诗人又巧用十五圆月作引子,抒发了内心的深情。

此诗虽只有简洁八句四十个字,但写得情景交融,历历在目,呈现出一幅征夫思妇的互念互思的情感相思图。

诗人基于深厚的功底,功妙的艺术构思,简洁的语言,成功地创作出这一首的古题新作。

其中有三个值得赏析和品味的诗点。

首先,有感而作,国事家事也萦怀于心,将边关战争和征夫思妇融于一起而描述在诗中。

当时也是多事之秋,战事频繁,影响到国泰民安,百姓家庭团圆幸福,诗人抓住征夫远在边塞而思念家人的情思作为着笔点,既有了边关战事,更写出了远征战士家庭的情感,流露出对征人远离亲人的同情,对战争的谴责,这首诗作成功之处就在于有一定的现实性与人民性,摆脱了宫体诗作内容的贫乏。

从陆游的《关山月》探析其爱国情怀

从陆游的《关山月》探析其爱国情怀

陆游 的 诗 歌 创 作 是 我 国古 代
爱 国主义 文学 发 展 的一 个 高峰 。 爱 国主题贯穿 了陆游6 年的创作 0 历程 , 并且融人了他的整个生命 。 《 山月》 关 就是一首 强烈体 现
陆 游 爱 国 思 想 和 爱 国 情 怀 的 佳 作。
这 一 画面是从南 宋统治集 团
陆 游 的 这 首 诗 却 从 三 个 画 面 展
议到 陆游 写这 首《 山月》 , 关 时 已
整 整 十 三 年 ,在 这 里 说 十 五 年 是 (
取其整数 ) 那时起 , 从 统帅兵 马驻 守边境 的将 军们 白白地 死守在 边 境 ,无仗 可打的他们 只有看 着大
片 河 山沦 陷 而 不 能 收 复 。造 成 这 种 局 面 的 原 因 就 是 南 宋 朝 廷 已 经 下 诏 和议 了 ,这 些 统 治 者 们 不 惜 出卖 国 家 、 族 的 利 益 , 为 了 自 民 只 己的 安 乐 与享 受 。关 山外 是 “ 军 将 不 战 空 临 边 ” 关 山 内 的 达 官 贵 人 ,
和 戎 诏 下 十 五 年 , 军 不 战 空 将 临边 。朱 门沉 沉 按 歌舞 , 马 肥 死 厩 弓断 弦 。戍 楼 刁 斗催 落 月 , 十从 三 军今 白发 。笛 里 谁 知壮 士心 , 头 沙 空照 征 人 骨 。中原 干戈 古 亦 闻 , 岂
这些 达官贵人们想 的不是 怎样去
白杜 甫《 自京赴奉先 咏怀 》 “ 门 :朱 酒 肉臭 , 有 冻 死 骨 。 ” 路 面对 金 人
人 侵 , 壁 河 山 沦 陷 的惨 痛 局 面 , 半
《 山月》 陆 关

和议 ” 又名 《 干道 和议》 是南 宋与 ,
金 继 “ 兴 和 议 ” 后 签 订 的第 二 绍 之 个 屈 辱 和 约 。宋 孝 宗 赵 奋 继 位 之

《关山月》陆游 《满江红》岳飞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关山月》陆游 《满江红》岳飞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金军在北岸仅用数日便汇集了足够渡船,于十月
丁卯强渡黄河。北宋守军见金兵至,皆不战而溃。 次日金军兵不血刃占据汴梁以北军事重地仲牟驿, 北宋朝中上至皇帝,下至小吏尽惊慌失措方寸大 乱。主和派称机大作声势,举朝皆投降之声。金 军围困汴梁一月有余,在尚未攻破汴梁的情况下, 北宋皇室已经准备投降。但汴梁下级军民却坚决 要求抵抗,30万人决心参战。钦宗竟然亲自到金 营求降,卑躬屈膝地献上降表,还下令各路勤王 兵停止向开封进发,甚至镇压自发组织起来准备 抵抗的军民。
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处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 分尖锐复杂的南宋时代,那时正是宋代封建王朝 腐败不振,国家遭受金人野蛮践踏的时候。他一 生坚持抗金,反对投降,主张善政固本,反对弊 政蠹民。他始终怀抱爱国热情,渴望为祖国建功 立业,却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壮志未酬。他只能 利用写诗来倾吐满腔的悲愤,疾呼亿万生民的困 苦,鞭策南宋统治集团的苟安,揭露金人侵略者 的凶残,从而抒发爱国忧民的思想,表达建功立 业的壮志。《关山月》是作者1177年在成都作范 成大的幕僚时写的, 那时距宋孝宗(赵昚shèn) 与金人第二次议和已经十四年,朝廷上弥漫着一 股妥协投降的气氛。
他们躲在深宅大院里,伴同着美女轻歌曼舞和靡
靡之音,过着灯红柳绿、醉生梦死的生活。前方 武将临边不战,后方官员迷恋声色犬马。统治者 把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存亡,抛置 在一边不顾,以至军营里膘肥体壮的战马,养着 没有用场,白白的肥死或老死;武器仓库里的良 弓因常年不用,弓弦也锈断了。作者通过权贵集 团生活腐朽和武备废弛两件事,反映了“和戎” 而造成的严重局面,深刻揭露了南宋统治者妥协 投降,而假设防,欺骗人民,征军赋,满足挥霍 的罪行。在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这种情景是何 等令人愤慨,可见作者忧国忧民、心急如焚的心 情。

陆游的爱国诗词《关山月》阅读

陆游的爱国诗词《关山月》阅读

陆游的爱国诗词《关山月》阅读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译文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1、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3、边:边防,边境。

4、朱门: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5、厩(jiù):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逐步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6、戍楼: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能够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7、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赏析《关山月》这首诗较好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这是一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品,作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陆游53岁。

这时陆游因力主抗金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刚刚在淳熙三年被加上宴饮颓放的莫须有的罪名,免去职务,他满怀报国热忱,却没有用武之地,眼看着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置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于不顾,一味的妥协投降,苟且偷安,内心十分愤慨。

于是他在《关山月》这首诗中如实地描写了由南宋朝廷长期执行投降政策造成的恶果,表达了对外族侵略者的无比仇视,对统治集团的愤怒谴责和对要求抗战的爱国战士、遗民的同情。

关山月 陆游简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山月 陆游简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山月陆游简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关山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被誉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对关山月进行详细的分析,探讨其背景、作者陆游的生平以及作品所表达的意境与主题。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陆游在其中的杰出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如下内容:文章的结构主要包括导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导言部分起到引入文章主题的作用,概述关山月和陆游的背景,引起读者的兴趣。

-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关山月的背景介绍、陆游的生平介绍以及关山月作品的意境与主题分析,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 结论部分总结了关山月作品的艺术价值,分析了陆游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并进行结语,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反思。

通过以上结构的合理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发展。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关山月这首诗和陆游的简析,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通过分析关山月的背景、陆游的生平以及关山月的意境与主题,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同时也能够领略陆游作为一位文学大家对中国文学所做出的贡献。

最终目的是对关山月和陆游进行全面的解读和评价,为读者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增进对关山月和陆游的理解,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研究的发展和传承。

2.正文2.1 关山月的背景关山月是中国古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歌,该诗又名《秋夕》,写于南宋时期。

关山月描绘了一幅秋夜中明月高悬于关山之上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感慨。

在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也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以真情实感、表现个人情感为主,深受当时文学界和社会的赞赏。

关山月这首诗歌,以秋夜明月为背景,展现了陆游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关山月》赏析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一腔报国情怀,万首豪放诗词,放翁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

陆游一生坎坷,多不得志。

仕途上,多次被秦桧打压;为官时,因主张抗敌与朝廷政见相左,数用数黜;感情上,爱妻唐婉因不受公婆喜爱而被逐出家门……然每念及那些慷慨激昂、脍炙人口的诗篇,我们所看到的,却只有满腔报国热血、忧国忧民、豪情奔放的陆游。

此诗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之时。

短短数行,却将南宋的剪影呈现在读者面前,放翁构思绝妙、文字凝练、情感溢于表、爱憎分明,爱国、报国之思不言而喻。

寥寥数十字,却刻画出不同人物的思想和形态,由小见大,这不就是当时的南宋?
全诗分为三层,每一层从某种人物描写。

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只图享乐、荒废战备的将军;中四句为第二层,从边疆战士的角度出发,表现战士们报国无门、蹉跎年华的悲愤心情;后四句写沦为遗民的人们切盼收复,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议和的诏书已下十五年,将军来到边疆不为战斗,只图那深院紧锁、歌舞升平的奢靡生活,就算马肥死、弓弦断,又有谁去认真准备战备?岗楼阵阵更声,仿佛在催促着将落的圆月,正如那半年从军的战士,如今已是白发点点。

谁又知道,那凄凉的笛声里,是壮士无奈无望的心声,沙场上那累累白骨,月光之中显得更加苍白。

与胡人之战古来就有,可何曾沦落至此,中原的土地竟养着胡人的子孙!沦落的难民啊,切切期盼,何时能再回来祖国的怀抱,可就算他们夜夜垂泪,朝廷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希望呢?
同一轮圆月下,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心境。

诗人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入手,制造了强烈、鲜
明的对比,使全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情感激烈,呈现了一幅渐近、交织的关山月夜图。

诗中有景有物,以景托物,以物衬景,朱门、厩马、戍楼、落月、沙头这些本不相关的景物在诗中,很好地融为了一体,若非诗人情到深处、细致入微、才学渊博,焉能有此好诗?
从诗人的理想和情怀,我们不难推测诗人所想。

诗人一生以报国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入骨,然苦无机会一展宏图,保家卫国。

“将军不战空临边”,一个“空”字,道出诗人所想,所谓空者,浪费也,诗人此刻多想守边的将军是自己,那样,就可以披挂上阵,勇猛杀敌,放纵沙场,那不就是放翁的梦吗?“沙头空照征人骨”,又一个“空”,只是这个空多少有些凄凉,无数将士葬身沙场,如今却不能驱走胡人,朝廷又妥协求和,不能痛杀敌人,为战友雪耻报仇,惟有对着空旷的月光下,沙场上樽樽白骨,责人,抑或责己,那该是怎样一种悲哀?情到深处,看到那些遗民夜夜对月垂泪,只为盼朝廷早日收复失地,去屡屡失望,我若为将军,焉能无动于衷?然纵有万种思绪,一个罢官闲居的诗人,又能奈几何?抹一把泪,长叹几声,聊表我悲恸之心。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军中男儿,唯有放翁,爱国忧民,从古至今,能有几人堪比放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