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语言特色
201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语言的特色与风格

2018年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语言的特色与风格
语言的特色与风格:
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事夸张,但于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
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
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
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力。
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文章文化内涵。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
2018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
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色形成的基础。
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 .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2.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3.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 ;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4.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
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这些差异中,常见的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文体的差异,不同学科语言习惯的差异,地域文化及语种的差异,等等。
在程序语言中,由于不同的架构,使程序语言间也存在语言特色。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记叙文之语言特色

考查形式·链接教材
①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 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八上《背影》)
②很多作家都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比如邹韬奋《我的 母亲》、老舍《我的母亲》等。找来进行比较阅读,看 看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文章的写作手法、作品的 语言风格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八上《我的母亲》)
“嫩嫩的”、“绿绿的” 运用叠词,音律和谐,赋予 人想象的空间,形象传神地 写出了小草嫩、绿的特征, 写出了草勃勃生机的特点。
3.幽默诙谐
也有解散辫子的 ,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 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褒词贬用,运用反语的手法,表 达了作者对清朝留学生的讥笑和嘲讽,体 现了记叙文语言的幽默诙谐。
“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生动地传达了他作为高邮人的自豪感。
(3)正反义词使用的准确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使 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 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三组反义词对比强烈,准确生动地写出 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力量。
2.形象传神
(1)形容词的使用形象传神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
5.清新隽永
释义:指文章语言干净利落,用语新 颖,不落俗套,很清雅意蕴又很耐人 寻味。
5.清新隽永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
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连用三个比喻,把雨比作“牛毛”“花 针”“细丝”比喻贴切,喻体选用新颖,不但写 出了雨的细,也写出了雨的亮,语言清新,表达 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斜”字不说春风却暗 含春风“织”又与细丝的比喻又相互照应,简单 的两个字却暗含深意,意味隽永。
记叙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记叙文是一种叙述性质的文学体裁,其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叙事性强: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经历或故事为主要内容,因此语言风格较为朴实、直接,强调客观描述。
通过叙述来展现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绘等,使读者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连贯性。
2. 描述细腻:记叙文在描述人物形象、环境景物和事件发展过程时,常常注重细节的描绘,使读者对场景和情节有鲜明的感受。
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令读者更容易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3. 语言流畅:记叙文通常要求语言流畅、连贯,以便于读者理解和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
叙述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或过渡性的语言表达,使得整个故事情节能够自然地展开。
4. 叙述角度多样:记叙文的语言特点还表现在叙述角度多样化。
作者可以选择第一人称叙述,直接以亲身经历来叙述事件;也可以选择第三人称叙述,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事件。
叙述角度的选择影响着故事的展开和读者对事件的理解。
5. 多样的修辞手法:为了增加叙述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记叙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以营造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体现在叙事性强、描述细腻、语言流畅、叙述角度多样和多样的修辞手法等方面,在叙述事件和情节的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吸引读者并达到叙述的目的。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之语言特色》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特色一、要点梳理(一)记叙文语言特点总体来讲,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可以概括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又可以分类如下:1.叙述性语言:体现客观化,简洁凝练,准确严密。
2.对话性语言:体现个性化,富有生活气息的口语。
3.抒情性语言:体现情感化,自然真实,运用修辞手法。
4.描写性语言:体现细节化,运用描绘性的词语、新颖的词语搭配。
5.议论性语言:体现深刻化,精辟且富有哲理。
(二)语言鉴赏类考点1.推敲用字、用词(1)动词用来形容或表示各类动作的词汇。
恰当运用动词能突出展现形象的动态、人物的心理状况及思想感情。
例如: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中,“周围死一般的沉寂。
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
要不是我使劲地抓牢树枝的话,一阵强风早就把我从树上刮下来了。
狂风怒1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
一阵倾盆大雨把我周围的小树枝都打断了,我想从树上跳下来,但周围的恐怖气氛使我动弹不得,我只好仍留在树上。
我感到一阵轰鸣声,似乎有什么重物掉下来,我坐的树枝摇晃得更厉害。
我想树和我会一起倒下来。
正巧这时,我的老师来了,她一把抓住我的手,扶我从树上下来。
我紧紧搂住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答:在前面三句景物描写中,作者使用了“骚动”、“颤抖”、“刮”、“摇晃”等动词。
形象深入地描绘出了大自然向小海伦黑暗的世界展示的残暴的一面,渲染出紧张、不安的氛围,衬托接下来小海伦的心情。
在大雨即将来临、大雨之时、老师来之前,作者写小海伦的动作——“跳”、“动弹不得”、“留在”、“感到”、“坐”、“倒下”,这一系列的动词充分描写出了小海伦因受到极度的惊吓而感到陌生、无助、恐惧和孤独的心理。
老师来之后,“搂住”这个动词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小海伦重新获得安全感的激动心情,“踏”这个动词抒发了小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形容词表示事物的特征。
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作定语,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和特征的程度好坏与否。
2018年中考记叙文写作语言表达技法ppt课件(25页)

(二)“跳脱”可以使语言简
练:
如:1. 三个人都未做对。老师便让我 上台演板:“你,上来!”今天真倒 霉,我只好走上讲台,先写“已知” “求” “解”,然后做起来,很快做 完了,接着我开始演算,算了一遍又 一遍,我发现还是算错了,我感到心 中开始发慌,头上开始冒汗,手也开 始发抖。我心想:平日那么牛,今日 怎么这么熊包呢?
2. 三个人都未做对。老师瞄上 了我:“你,上来!”叫我?倒霉! 躲不了啦,上去呗!已知,求, 解……演算,咋不对?再算,再 算……愈慌愈错,愈错愈慌。发慌了, 出汗了,手抖了,平日牛着呢,今日 咋啦?熊包!
两段文字叙写的是同一内 容,但例2生动得多。也就是 说有时上下段甚至前后句之 间不一定要“粘”而要 “断”,这种似“断”实 “连”的技巧就是“跳脱”。
记叙文写作语言 表达技法
一. 表达简练
(一) “省略”可以使语言 简练:
1.父亲,平头,豹眼,高鼻,浓须, 黑而瘦。 (刘汾《父亲》) 2.一座高山,一处低岩,一道新泉, 一株古松,一炉红火,一壶绿茶,一位 老人,一个少年。(古龙《英雄无泪》)
两段文字的共同特点是省略 了许多连缀文字,在大量的空 白中展示出叙述的简洁与空灵。 例1仅用了13个字就勾勒出了父 亲的外貌特征。例2通过8个 “一”的精彩描述,点染环境, 交代人物,如同一幅简笔画, 让人耳目一新。
要风趣,可以时空错位:
宁国府减员增效,焦大自然而然下 岗了。因为年龄偏大,又没有文凭,再 就业成了老大难。焦大鞋底子跑出个大 窟窿也再就业不了。因为我找不到活干, 焦大的生活水平开始滑坡,一直滑到了 最低生活保障线。
文段中有意将“减员增效”“下 岗”“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线”等现代 气息浓厚的词语用到古典小说中的人物身上, 寓庄于谐,造成了一种“时空错位”的喜剧
【精选】2018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选】2018年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整理一)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画图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记叙文的语言特色,无论是记叙文还是小说,无论是散文还是随笔,无论是通讯还是童话,总的来讲是要求凝练、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从记叙文的语言构成来说,大约有五个合作伙伴,即:叙述性语言,对话性语言,抒情性语言,描写性语言和议论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要客观化,对话性语言要个性化,抒情性语言要情感化,描写性语言要细节化,议论性语言要深刻化。
当然,这五个合作伙伴不一定都能够同时出现在同一篇文章里,它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地提供支持。
作文语言的平庸是作文的大敌。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种典型特色语言的特征及其运用方法——1、新颖别致的语言。
这种语言新颖别致、匠心独运,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一位学生在一篇写人物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新班头海拔不很高,3的开方颇不足,2的开方有余,身材也符合中国国情——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只是有点少年老成,许是脑瓜过分聪明的缘故,顶上草木稀疏,更显其老气横秋。
新班头朋友无几,但和牛顿、焦耳交往甚密,光学、力学常挂嘴边。
”该学生灵活化用了所学功课中的概念或术语,语言活泼风趣,很能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致。
这种语言类型适合写一些新型的体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运用更易见效。
2、朴实感人的语言。
这种语言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却深含朴实伟大的情感。
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作者用朴实的文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小人物形象。
作者描写阿长这个人物时,如实地记录,没有夸大,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这种语言适合运用在情感类作文中,尤其适合用在感念朴实的亲人一类的题材上。
因为语言的朴实更易表现朴实的人物形象,更易于蕴含作者的深情。
3、妙趣横生的语言。
这种语言不但能让人读出“妙”,还能让人感受到“趣”。
如一位同学写了一篇《斗“痘”记》,她这样写道:“曾几何时,我光滑的脸上突然冒出了一群美丽的青春疙瘩痘,顿时云贵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在我的脸上呈现出来。
那一颗颗红色的小痘子在我脸上找到了合适的住所后,愈加放肆,开始大量呼朋唤友,繁殖后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语文备考:记叙文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
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使被选用的交流方式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就是语言特色形成的基础。
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文为主.兼用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是多方面的:
1.记叙文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2.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
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3.记叙文中的语言特色,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4.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这些差异中,常见的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文体的差异,不同学科语言习惯的差异,地域文化及语种的差异,等等。
在程序语言中,由于不同的架构,使程序语言间也存在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