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药物可以饿死癌细胞?
癌症小知识

癌症小知识1、癌细胞可“饿死”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限制癌细胞能量来源的方法,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饿死”癌细胞,帮助治疗癌症。
癌细胞通常依靠分解葡萄糖来获取能量,如果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不足则转向别的能量来源,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NF-kB的蛋白质控制着其能量供应方式的转换,如果抑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癌细胞就不能按需转换能量供应方式,会进入能量供应不足的状态甚至“饿死”。
此外,如果在抑制蛋白质NF-kB的功能的同时,使用一种已有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则“饿死”癌细胞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三种癌症会传染宫颈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祸根,已经被证实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使用避孕套、限制性伴侣数、推迟首次性生活时间和首次生育年龄等有助预防。
专家呼吁:“女人过30岁后要定期筛查宫颈”。
开展子宫颈筛查,宫颈癌死亡率能够显著下降50%。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进而发展为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建议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最好实行分餐制。
肝癌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重要原因,很多肝癌病人前期都感染乙肝病毒。
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能起到间接预防肝癌的作用。
此外,,还应戒烟限酒、低盐少油饮食、保持心情舒畅。
3、胸片筛查肺癌漏诊率高达20%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教授日前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表示,使用X光片(胸片)检测肺部结节,漏诊率高达.20%。
只有病灶足够大时,普通胸片才能发现,这时治疗时机已经相对滞后。
白春学表示,国际上健康人群肺癌筛查,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CT;根据中国情况,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胸部CT,尤其是烟龄超过20年的高危人群。
白春学介绍,拍X光片,1000个人中可能发现4至6个肺结节病人,而且结节较大;螺旋CT 则可以从1000人中发现几十人有肺结节。
螺旋CT分辨率高,能发现直径小于4毫米的结节,而且低剂量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CT,对人体无明显伤害。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真相

龙源期刊网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真相作者:鲁青王俊聪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12期就两位教授的研究来说,后续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种成熟的、常规的治疗项目,还没有确切的时间。
近来,一则医学进展消息“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被广泛转载。
这一说法来自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近期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杂志eLife上的一项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40位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尝试了一种名为“TILA?TACE”的治疗,有效反应率为100%,初步统计病人的累计中位生存期已达3年半。
消息一出,瞬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人捧,有人喷,而癌症患者则视为救命稻草,甚至有患者直接从四川、东北飞到了杭州要求接受治疗。
这个局面是两位教授不曾料到的。
eLife 是本什么样的学术杂志eLife 是一本非常好的科研杂志,由美国著名的霍华德·斯顿医学研究中心、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英国的惠康基金会共同资助创立,为非营利性杂志。
总编是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伯克利大学著名生物学家Randy Schekma。
在它的20位资深编委中,有10位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审阅这篇论文的两位编辑都是国际著名学者。
小苏打真的能饿死癌细胞吗“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提法并不科学和严谨,容易误导患者。
喝碱性水确实有益健康,这是公认的常识。
好的矿泉水,一定是偏碱性的。
但是,碱性水是否有抗癌的作用?这个目前没有研究。
两位教授的团队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直接针对滋养肿瘤的血管,向瘤体注射碳酸氢钠(小苏打),而不是喝小苏打。
把碳酸氢钠通过肿瘤滋养血管注入瘤体,改变肿瘤内部的pH值。
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使得肿瘤细胞在葡萄糖很少时非常节约地利用葡萄糖,在没有葡萄糖进入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当有葡萄糖供应时即可恢复生长。
用碱如碳酸氢钠来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就可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
维生素C可让癌细胞饿死

维生素C可让癌细胞因“饥饿”死亡最近临床研究显示,静脉注射高浓度的维生素C可以对癌症治疗产生积极作用,且体外实验显示,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容易被维生素C杀死,然而维生素C选择性杀伤作用产生的机理至今不明。
日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Miguel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成功揭示了维生素C对肾癌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以及其选择性杀伤作用产生的机理,该研究论文于近期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
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该研究团队以肾透明型肾癌细胞作为肿瘤细胞研究模型,通过研究维生素C对肾癌细胞产生细胞毒性的机理,发现维生素C可以通过依赖低氧诱导因子(HIF)介导细胞死亡,且这一现象也被广泛发现于其他癌细胞中。
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HIF阳性的肾癌细胞可以通过肿瘤细胞普遍高表达的葡萄糖受体GLUT1在胞内累积更多的维生素C,并与胞内的铁离子反应产生更多的活性氧基团(ROS),进而诱发严重的DNA 损伤。
研究人员解释说,细胞对DNA损伤的修复需要消耗氧化型辅酶I(NAD+),同时,细胞以糖酵解方式获取能量也要用到NAD+。
因此,大量损伤会造成细胞“饥饿”,由于癌细胞更依赖这种“食材”,它们更容易因为“饥饿”死亡。
概括而言,一方面维生素C会使癌细胞产生更多的DNA损伤,另一方面也使癌细胞对这种损伤变得更敏感,这就是维生素C选择性杀伤癌细胞的机理。
维生素C存在于许多果蔬和水果中,它与人体的多种代谢有关,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几储存维生素C,需要经常由食物供给,缺乏则导致坏血病。
有患癌的朋友不妨一试。
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与果蔬:刺梨果、滇橄榄、酸枣、沙棘、猕猴桃、辣椒(红、尖)、番茄、、柠檬、橙子、橘子、草莓等维生素C含量高。
蔬菜中绝大多数绿叶菜、甘蓝、青椒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如何让癌细胞饿死

如何让癌细胞“饿死”罗勃特·汤姆斯教授:癌细胞喜欢的食物包括糖、牛奶、肉类和高咖啡因的饮食。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肿瘤顾问医生罗勃特·汤姆斯教授说,如果想让癌细胞无法成长或“饿死”,就必须知道什么食物促使它快速繁殖。
“如果想让癌细胞无法成长或‘饿死’,就必须知道什么食物促使它快速繁殖。
癌细胞喜欢的食物包括糖,对癌患者而言,这好像火上加油一样。
其他食品如牛奶、肉类和高咖啡因的饮食,都是癌细胞所喜欢的。
”——罗勃特·汤姆斯教授一些人相信“饿死”癌细胞一说,究竟怎样才能让体内的癌细胞得不到营养而无法成长,对人体不会构成生命威胁?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United Kingdom)知名肿瘤(乳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顾问医生罗勃特·汤姆斯教授(Professor Robert Thomas)解释:“如果想让癌细胞无法成长或‘饿死’,就必须知道什么食物促使它快速繁殖。
癌细胞喜欢的食物包括糖,对癌患者而言,这好像火上加油一样。
其他食品如牛奶、肉类和高咖啡因的饮食,都是癌细胞所喜欢的。
只要不吃或少吃这类食物,就可让体内释放更多酵素以对付癌细胞,具有杀死癌细胞的能力。
”以糖为例,减少饮食中的醣分摄取,可降低供给癌细胞主要的营养来源。
牛奶导致身体产生粘液(mucus),尤其是肠胃道,癌细胞倚靠粘液成长。
如果癌患者减少摄取牛奶,以无糖豆奶取代,体内癌细胞就会被“饿死”。
他觉得一个星期禁食一天是不错的做法,不过癌患者不能太瘦弱,如果是肥胖病患则更理想,可尝试这个做法。
病患应摄取多酚食品研究显示,人一生中可能发生6次至10次癌细胞病变,肿瘤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长大至电脑扫描得以诊断出来?如何预防它发生?汤姆斯教授说,强烈的阳光、环境污染、摄取致癌物会破坏人体正常细胞的脫氧核醣核酸(DNA),但是健康者的良好免疫系统足以抵御它们的侵袭。
一旦免疫力下降,或是致癌物太高,以致人体无法负荷,坏细胞便开始成长生根而变成肿瘤。
吉非替尼结构式

吉非替尼结构式吉非替尼(Gefitinib)是一种特殊的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属于小分子抑制剂,可以特异性地阻断人体内肿瘤细胞的一种蛋白质信号通路,使肿瘤细胞失去生长和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它的主要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胞表面表达的EGFR受体活性,从而阻断EGFR受体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吉非替尼的结构式是C22H24ClFN4O,化学式为C22H24ClFN4O。
它是一种中和性药物,具有非常稳定的化学结构,能够在肿瘤细胞表面结合形成强稳定的共价键,从而阻断EGFR受体信号通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液供应。
吉非替尼的机理及其药物作用是由此分子的构型决定的。
这种分子的特征是有芳香环和类胍基团,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EGFR受体结合,形成强稳定的共价键,而在EGFR受体的信号通路不能正常工作,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血液供应,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吉非替尼结构式受到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它在治疗肿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吉非替尼已经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以及胃肠道、膀胱、乳腺、前列腺、肝脏等其他肿瘤,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吉非替尼不仅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肝纤维化等其他疾病。
吉非替尼结构式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进展。
目前对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受体靶点,反应动力学,毒副作用,药物交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一定的深入,为进一步提高吉非替尼的药效及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未来,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细化和改进吉非替尼的结构式,使其药效更强,用药安全性更高,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吉非替尼结构式的研究为肿瘤的防治及慢性病的治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极大地减少了治疗病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今后,研究人员将继续努力,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治疗效果。
饿死癌细胞(全文)

饿死癌细胞(全文)72岁的英国男子布莱恩・布鲁克斯把自己过去一年多的经历称为“奇迹”:他先是被医生告知诊断为癌症,也许只剩下12个月的生命。
后来接受了“放射性栓塞术”疗法,4个月后再检查,癌细胞竟然不见了!一年以前,布莱恩在一次例行身体检查中,被意外查出体内多个器官发生癌变。
肝脏几乎被癌细胞布满,结肠上也有一个肿瘤。
医生说这种情况无法在肝脏上动手术,因此布莱恩继续存活下来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年。
绝望的布鲁克斯夫妇不得不把坏消息告诉了儿子和女儿。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很难接受。
特别是想到不能看着我3岁的小孙女长大成人,我感觉像被判了死刑。
我的家人也备受打击。
”放射性栓塞就在布鲁克斯夫妇几乎绝望的时候,他们听说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放射性栓塞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布莱恩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参加了这种肝癌新疗法的临床试验。
在众多报名者中,他的病症符合这种治疗方法,因此被幸运地选中,来到剑桥的一所医院接受第一阶段治疗。
“放射性栓塞术”是将放射性疗法和“栓塞术”医疗手段相结合。
简言之,就是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微小粒子,注入体内特定部位,让它阻断流向肿瘤的血液供应。
这样,癌变的细胞不能接受到血液运送的营养,就会逐渐被“饿死”。
目前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肝癌。
“放射性栓塞术”与传统的放射性疗法最大区别在于,“放射性栓塞术”直接向身体内部的癌变部位输送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不产生损伤;而传统的放射性疗法则是从身体外部用放射性物质照射肿瘤,所照射部位的其他组织同时也会受到损伤。
医生为布莱恩做了相关检查,特别检测了肝脏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确定了向肝内肿瘤输送营养的血管,正是这些营养使肿瘤越长越大。
第二天,医生给布莱恩的身体里注射了一批放射性粒子,让它直接堵住肝脏内向肿瘤流动的血液,从而让肿瘤慢慢饿死。
奇迹发生4个月后,布莱恩再次来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告诉他,肝脏的肿瘤完全消失了,接下来只需要通过化疗来治疗他结肠上的肿瘤。
酮体疗法饿死癌细胞

酮体疗法饿死癌细胞作者:陈兆聪来源:《家庭医学》2013年第08期人类和癌症的斗争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全球投入的研究资金不能算少,参与的科学界精英不谓不多,在这个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不乏其人。
社会上时常传出癌症治疗获得突破的喜讯,例如T细胞疗法、靶向治疗、抗血管生长因子等,但是不久还是令人失望。
重新认识奥托·瓦尔堡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生化学家奥托·瓦尔堡早在1924年就提出,癌细胞新陈代谢的根本特征,就是几乎绝对地依赖葡萄糖进行糖酵解,而不能够利用脂肪酸或酮体来替代;而正常细胞既可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利用脂肪酸或酮体。
当今诊断癌症的最先进仪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造成功的。
对人体注入放射性葡萄糖,癌细胞就会吸收大量的放射性葡萄糖,这样通过CT扫描就可以发现癌细胞的存在。
不仅可以鉴别肿块的良性或恶性,还能发现是否有癌细胞转移。
癌细胞的这一特性引发了医学家实施酮体疗法的设想。
1995年,美国克利夫兰大学的医生首先对两例患晚期脑神经胶质瘤的女孩实施了酮体饮食的临床观察。
患者进食极低量的碳水化合物,以高脂肪(中链脂肪酸为主)和适量蛋白质维持基本的体能。
一年多以后,这两个女孩居然奇迹地健康生活,恶性肿瘤完全没有进展和转移的迹象。
据说其中有一个至今仍健康生活。
纽约一个名叫哈特·菲尔特的成功富豪,本人是医学博士,拥有十分美满的家庭,但是却不幸得了晚期癌症,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全身骨骼。
所有的医院都断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个月。
菲尔特心想,与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于是停了所有药物,采用酮体疗法。
一年多过去了,他身上的癌细胞竟完全消失了。
美国有很多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酮体疗法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美国医学界进行了许多的临床和动物实验,总的说来是令人鼓舞的。
但是由于人体比较复杂,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更是牵连着许多因素,病人往往都是垂死的患者,高脂肪饮食也使许多人不适应,所以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对比实验。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

第1,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使得肿瘤细胞在葡萄糖很少时非 常节约地利用葡萄糖,在没有葡萄糖进入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 当有葡萄糖供应时即可恢复生长。提出了乳酸根和氢离子在肿瘤细胞耐 受葡萄糖剥夺中的重要做用,发表在2012年的JournalofPathology。
第2,乳酸解离成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它们改变了肿瘤细胞的代谢模式, 让它从非常浪费变成非常节约,提出了肿瘤细胞的双重代谢模式,发表 在2014年的ScientificReports杂志上和2016 年的Oncotarget杂志上。
返回
胡汛教授团队发明的「TILA-TACE」疗法,是传统肝癌介入疗法的一种 可能的改进。
传统的肝癌介入疗法,主要治疗的是患有巨大肝癌(大于3cm)且不适合手术切除的患者。 操作过程大抵是这样的:在麻醉状态下,将一个长长的导管插入患者的股动脉,然后逆 流而上,找到供养肝癌细胞的营养动脉,打入化学栓塞剂,杀灭癌细胞。胡汛教授的新 疗法,是在原来传统疗法基础上,打入化学栓塞剂的前后,分别打入一剂碳酸氢钠(小 苏打)。
❷大量腹水、黄疸,这些属于本项治疗的禁忌。
❸”本研究中有非常严格的定义,针对原发性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其他 肿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胡教授团队发现的原理,对很多实体肿 瘤有共性,具体如何治疗,需要进步一探索,比如肿瘤的部位、血供条 件、能否进行栓塞等等。
❹比如,肿瘤长在脑部,栓塞的时候很难避免正常组织不受损 伤;再比如,肌肉部位的肿瘤,栓塞必须很仔细,否则会造成 肌肉坏死。
目前治疗:目前,治疗癌症主要是通过做化疗放疗,能够控制,防 止癌症扩散,而用小苏打可以中和癌肿里的乳酸。所以,小苏打并不 能直接饿死癌细胞,饿死癌细胞的依然只有化学栓塞药物,在患有 肿瘤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到医院里检查,通过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助于病情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症一直都是人类的梦魇。
得了癌症,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担心:营养会促进癌细胞生长,那干脆少吃点不吃饭,真的可以饿死肿瘤吗?
很遗憾,不会,没有粮食,神通广大癌细胞照样可以活的很好。
但是,饿死癌细胞,这个思路,靠谱!
早在2012年,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团队,就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了癌细胞轻易饿不死的原因,也找到了一个饿死癌细胞的方法。
胡汛教授团队和浙二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合作,在40位中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尝试了这种新的治疗思路,有效率100%,初步统计病人的累计中位生存期超过3年半。
这个结果,让国内外很多同行都觉得难以相信。
目前,晚期肝癌治疗,人类经过30年的努力,才实现了突破半年中位生存期,接下来的目标是提高到1年。
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杂志eLife上。
到底谁对?这是诺奖级突破,还是忽悠?
事实到底是什么?
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
四川有个甜点师,喜欢琢磨,经过一些研究,它发现吃菠萝的时候稍微撒点辣椒粉能产生神奇味觉组合,更好吃。
于是他找了几十位食客来品尝,一半单吃菠萝,一半吃撒了辣椒粉的菠萝。
结果63%单吃菠萝的满意,而100%吃辣椒粉菠萝的满意。
甜点师非常高兴,把自己的发现公布在报纸上,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认可,并且吸引更多人来
尝试并验证自己的这个发明。
谁知这事儿被人捅到微博上,标题:“四川天才横空出世!用几分钱辣椒粉做出了最好吃的甜点!”
结果微博炸了。
支持者说:“川菜就是好,其它菜系都是垃圾!”,“我早就说过,真正好吃的东西都是很便宜的!”;“这就是世界食神!”。
反对者说:“川菜喜欢用地沟油,害人!”,“这人肯定是拿了辣椒厂的钱!”,“菠萝原产于美洲,四川厨子不可能会做得好吃!”
甜点师在一旁目瞪口呆:妈蛋,我就在尝试改进菠萝吃法,评价应该是“没区别”,“更好吃”,或者“更不好吃”。
你们都在扯啥没用的?
寓言讲完了,希望大家看懂了。
这个新闻背后,其实是一个针对肝癌的正规临床研究,发表在非常好的科研杂志eLife上面,绝对不是大忽悠。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阅读原文”去看看这篇文章。
我查了一下,这个研究团队在过去几年连续发表了几篇相关的研究论文,以前是动物试验,这是第一篇人体试验结果,所以并非空穴来风。
这次报道的是从2012年就开始,历经多年完成的早期临床试验。
全世界肝癌有一半以上都在中国,欧美病人少,不是研究热点,进展缓慢。
因此,我们绝对应该鼓励国内有水平的团队,包括基础科学,转化医学和临床医学团队进行高质量的研究。
这次“浙江医生”团队,是个很好的尝试,按照科学方法进行试
验,并公开数据,发表研究论文。
光凭这个态度,无论结果如何,他们已经赢了。
所以,我要给这几位医生大大点赞!中国临床需要更多这样的研究。
但这件挺好的事儿,被记者的标题党弄得十分尴尬。
我相信记者的初衷是宣传中国好的研究结果,给患者带来希望,出发点很好,但可惜文章里面很多重要的事情没说清楚,很容易造成误解。
表扬和捧杀,就是毫厘之间。
“浙江医生”这两天或许成了民族英雄,但我怕过一阵子,有人发现小苏打没治好癌症,或者十几块钱的小苏打疗法医院居然收费几千块,一怒之下,提着刀跑去砍“浙江医生”。
为了“浙江医生”人身安全,我来解释几个大家最关心的问题:1:小苏打试验的结论到底是啥?
这个看论文最清楚。
作者是这么说的:“在小规模对照临床试验中,碳酸氢钠(小苏打)配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英文缩写:TACE),肿瘤缩小率是100%,而单独使用TACE,肿瘤缩小率是63.6%,因此,加上碳酸氢钠能显著提高TACE治疗的效果。
”
而发表论文的杂志编辑的评价更加谨慎:“这些数据表明,在TACE 治疗过程中加入碳酸氢钠,对于由于肿瘤太大而无法手术的病人,可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
但还需未来更大规模试验,来证明作者的结论。
”
所以,这个试验中,看起来小苏打是有好处的。
但注意,在抗癌
上,小苏打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
换句话说,小苏打不是“菠萝”,而是“辣椒粉”。
TACE是治疗晚期肝癌的常见手段,主要干两件事情,一是通过血管,直接把高浓度化疗药打入肿瘤中,杀死癌细胞;二是用栓塞术堵上供应癌细胞的主要血管,让它缺氧缺粮,饿死癌细胞。
TACE对于个头小的肿瘤效果不错,但对个头大的效果就不太好。
这次“浙江医生”的尝试,就是针对效果不佳的大个肝癌,在TACE 治疗过程中,把小苏打也送到肿瘤里面,改变肿瘤局部微环境,看能否提高TACE效果。
至于为啥想到用小苏打?作者有一些理论,背后科学过于复杂,我就不展开了。
大家只需要知道,小苏打自己无法抗癌,主要还是靠化疗药,和其它治疗手段。
辣椒粉可能让菠萝更好吃,但吃的是菠萝,不是辣椒。
2:这个试验到底有多靠谱?
试验结果看着确实不错,不仅100%患者肿瘤都缩小,而且有个别患者生存了超过3年,远远超出平均值。
但这只是早期临床试验。
由于参与患者人数太少,统计上无法证明到底有多有效,也无法知道是否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这有待后续更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明。
之所以这么谨慎,是因为少数病人身上看着效果很好,但后来大规模试验失败的例子非常多。
样本太少的时候,结论容易受到运气影响。
打个比方,你想研究清华学生音乐素养如何,于是去学校门口随便抓5个人,看起来很随机,但万一正好遇到李健和高晓松返校秋游,那你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40%清华学生都是音乐天才!
真正靠谱的办法,是去门口抓1000个学生,数据多了,你才会发现真相:清华学生其实多数五音不全。
这并不是说小规模试验结果都是错的。
有好的结果,总是好事,说明这个试验值得进一步让更多患者尝试。
据说下一阶段临床试验已经开始招募,符合条件的肝癌患者应该去了解。
我鼓励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患者参与靠谱的临床试验,但请记住:任何临床试验都有风险,请从官方渠道了解信息,权衡利弊,最后作出自己的判断。
如果决定参与,请100%信任并配合医生。
3:这能证明“酸性体质致癌”,“苏打水防癌”理论么?
很简单,没有半毛钱关系!
这篇报道出来,我觉得最开心的就是就是卖苏打水的商家。
网上已经出现利用这篇文章来大肆宣传酸性体质和苏打水广告。
我早就说过,酸性体质和苏打水防癌都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之所以阴魂不散,是因为这背后的商业利益太大,很多人利用人们对癌症的恐惧,编造谎言和理论,来推广各种产品。
天然苏打水对酸中毒、尿酸过多等患者有一定益处。
但喝苏打水防癌,目前没有任何理论和试验依据。
而且,苏打水含钠高,长期大量喝,会增加高血压风险,得不偿失。
每次中国出现什么研究成果,大家就爱问:这是诺奖级突破,还
是忽悠?
为啥总要这么极端呢?
“小苏打配合TACE治疗肝肿瘤”是个中国医生开展的靠谱临床研究,值得大家鼓励和关注。
它早期效果看起来不错,但我们仍然要耐心等待更多患者身上的试验结果,才能下结论。
所以,既不是诺奖,也不是忽悠。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自媒体,对于来自中国的科研成果,能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吹捧。
提高科学素养,给公众带来客观的评价,才是正确的态度。
中国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和各种夸大报道带来的错误信息,不无关系。
借用前领导人的名言:“你们(记者)啊,不要老想搞个大新闻。
”
和大家共勉。
最后一句:吃菠萝放点辣椒粉真的很特别,试试吧。
参考文献:
1:Anonrandomizedcohortandarandomizedstudyoflocalcontroloflarge hepatocarcinomabytargetingintratumorallacticacidosis.eLife20 16;5:e15691
2:《牛!他们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钱江晚报
击溃癌细胞的中药配方:
本药方可通过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殖,防止癌细胞生长、扩散,调节细胞免疫,增强体内体液免疫功能,从而起到预
防和治疗癌症的效果,让癌细胞死亡。
中药配方:
黄芪15克、党参15克、印雨草10克、白花蛇草10克、茯苓皮10克、正心子10克、黄药子10克、双花10克、半枝莲10克、铁树叶10克、甘草6克。
预防可每年服用一次,每次服用三付。
一天一付、水煎服、饭后喝三次。
发现癌细胞(患有各种癌症的)连服用10付---30付,每天1付,水煎服、一天三次饭后喝。
约翰霍普金斯已将这篇研究报告用新闻稿方式发布,同时Walter Reed 陆军医学中心亦将这药方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