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要点】“饿死”癌细胞又有新突破

合集下载

癌症小知识

癌症小知识

癌症小知识1、癌细胞可“饿死”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发表报告说,他们找到了一种能够限制癌细胞能量来源的方法,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饿死”癌细胞,帮助治疗癌症。

癌细胞通常依靠分解葡萄糖来获取能量,如果体内的葡萄糖含量不足则转向别的能量来源,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NF-kB的蛋白质控制着其能量供应方式的转换,如果抑制这种蛋白质的功能,癌细胞就不能按需转换能量供应方式,会进入能量供应不足的状态甚至“饿死”。

此外,如果在抑制蛋白质NF-kB的功能的同时,使用一种已有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则“饿死”癌细胞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2、三种癌症会传染宫颈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祸根,已经被证实是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使用避孕套、限制性伴侣数、推迟首次性生活时间和首次生育年龄等有助预防。

专家呼吁:“女人过30岁后要定期筛查宫颈”。

开展子宫颈筛查,宫颈癌死亡率能够显著下降50%。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会引发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进而发展为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可能通过消化道传播,建议聚餐时尽量使用公筷、公勺,最好实行分餐制。

肝癌病毒性肝炎是肝癌的重要原因,很多肝癌病人前期都感染乙肝病毒。

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能起到间接预防肝癌的作用。

此外,,还应戒烟限酒、低盐少油饮食、保持心情舒畅。

3、胸片筛查肺癌漏诊率高达20%中国肺癌防治联盟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教授日前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表示,使用X光片(胸片)检测肺部结节,漏诊率高达.20%。

只有病灶足够大时,普通胸片才能发现,这时治疗时机已经相对滞后。

白春学表示,国际上健康人群肺癌筛查,建议55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CT;根据中国情况,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胸部CT,尤其是烟龄超过20年的高危人群。

白春学介绍,拍X光片,1000个人中可能发现4至6个肺结节病人,而且结节较大;螺旋CT 则可以从1000人中发现几十人有肺结节。

螺旋CT分辨率高,能发现直径小于4毫米的结节,而且低剂量螺旋CT扫描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CT,对人体无明显伤害。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真相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真相

龙源期刊网 “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真相作者:鲁青王俊聪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12期就两位教授的研究来说,后续还需要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种成熟的、常规的治疗项目,还没有确切的时间。

近来,一则医学进展消息“重大突破!癌细胞竟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了”被广泛转载。

这一说法来自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团队近期发表在著名国际学术杂志eLife上的一项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40位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尝试了一种名为“TILA?TACE”的治疗,有效反应率为100%,初步统计病人的累计中位生存期已达3年半。

消息一出,瞬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人捧,有人喷,而癌症患者则视为救命稻草,甚至有患者直接从四川、东北飞到了杭州要求接受治疗。

这个局面是两位教授不曾料到的。

eLife 是本什么样的学术杂志eLife 是一本非常好的科研杂志,由美国著名的霍华德·斯顿医学研究中心、德国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英国的惠康基金会共同资助创立,为非营利性杂志。

总编是诺贝尔生物学奖得主、伯克利大学著名生物学家Randy Schekma。

在它的20位资深编委中,有10位是美国科学院的院士。

审阅这篇论文的两位编辑都是国际著名学者。

小苏打真的能饿死癌细胞吗“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提法并不科学和严谨,容易误导患者。

喝碱性水确实有益健康,这是公认的常识。

好的矿泉水,一定是偏碱性的。

但是,碱性水是否有抗癌的作用?这个目前没有研究。

两位教授的团队采用的治疗方法是直接针对滋养肿瘤的血管,向瘤体注射碳酸氢钠(小苏打),而不是喝小苏打。

把碳酸氢钠通过肿瘤滋养血管注入瘤体,改变肿瘤内部的pH值。

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使得肿瘤细胞在葡萄糖很少时非常节约地利用葡萄糖,在没有葡萄糖进入的情况下进入“休眠”状态,当有葡萄糖供应时即可恢复生长。

用碱如碳酸氢钠来去除肿瘤内的氢离子,就可破坏乳酸根和氢离子的协同作用,从而快速有效地杀死处于葡萄糖饥饿或缺乏的肿瘤细胞。

癌细胞真能被“饿死”吗

癌细胞真能被“饿死”吗

癌细胞真能被“饿死”吗作者:张杰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6年第11期⊙张杰癌症是人类的梦魇。

医学界想尽各种办法干掉癌细胞,“饿死癌细胞”就是近年来的舆论热点。

最近,一则《肿瘤被中国医生用“小苏打”饿死》的新闻热传,被某些媒体誉为“癌症神奇新突破”。

癌细胞真能被“饿死”吗?小苏打功效被夸大神化了这几天,由“浙江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最早发布的一篇报道在社交媒体和门户网站上刷屏。

报道指出,早在2012年,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胡汛教授和浙大二院放射介入科晁明教授合作,在40位中晚期肝癌病人身上尝试使用“饿死癌细胞”的治疗思路,有效率竟然达到100%。

初步统计,病人的累计中位生存期超过3年半。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第一,小苏打只是抗癌配角。

论文提到:“在小规模对照临床试验中,碳酸氢钠(小苏打)配合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ACE),肿瘤缩小率是100%,而单独使用TACE,肿瘤缩小率是63.6%。

”小苏打其实是配角,主角是TACE疗法,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把高浓度化疗药打入肿瘤组织中,同时堵上供应癌细胞的主要血管,让其缺氧缺粮。

以往,TACE对个头大的肿瘤治疗效果不太好,而此次研究,就是专门针对效果不佳的大的肝癌,把小苏打也送到肿瘤里面,改变肿瘤局部微环境,提高TACE效果。

第二,小苏打发挥了压制乳酸的作用。

肿瘤是个复杂的系统,其周围环境有一些“帮凶”,让它在恶劣环境下保命。

乳酸就是这样一个帮凶,会分解成乳酸根和氢离子,帮肿瘤细胞在葡萄糖含量很少时节约利用,在没有葡萄糖时进入休眠状态,并随时恢复生长状态。

胡汛团队想到用碱性物质,比如小苏打去除氢离子,让落单的乳酸很难成气候。

那么,是否真的像某些媒体所说,攻克癌症指日可待?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基金会副理事长、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罗荣城教授表示,这只是一个小样本的初步临床试验,无法从统计学上证明究竟有多大效果,也不知道能否延长生存期。

对于哪些癌症病人可以接受这个治疗,晁明说:“ 我们的临床试验研究范围是中晚期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饿死癌细胞

饿死癌细胞

癌细胞真能被“饿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曾庆平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颜宁教授及其团队在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上发表最新成果。

众多大众媒体将其解读为通过抑制葡萄糖转运通道,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饿死。

这一说法是否客观?真相是什么?杀死癌细胞常常误伤无辜在癌症治疗中,化疗是用药物杀死癌细胞,而放疗是以辐射杀死癌细胞,但放化疗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都没有选择性。

例如,化疗药既能杀死癌细胞,也会杀死正常细胞,因此治疗的副作用特别大。

假如有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只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甚至没有影响,那么癌症治疗的效果就会好得多,而且副作用也将大大减少。

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理想的抗癌疗法呢?阻止血管生长饿死癌细胞有局限性我们先来看看癌细胞的生长特性。

癌细胞由于生长很快,需要从血液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因此它们的血管异常丰富和发达。

若用抗血管形成药物抑制血管新生及生长,对癌细胞的影响就会比正常细胞大。

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用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抗体成功治愈刘易斯小鼠的肺癌,其秘诀就在于抗VEGF抗体能抑制肿瘤组织血管形成,最终把癌细胞“饿死”了。

目前,在我国各大医院的肿瘤临床治疗中,已基本普及化疗药物抗细胞增殖+抗体药物抗血管形成的“A+方案”。

经过抗体药物的作用后,癌细胞因血管形成障碍而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因而生长缓慢,代谢状态差,更易被化疗药物杀死。

可是,2009年在《癌细胞》上发表的两篇论文描述了一种让人沮丧的现象:当血管形成受到抑制后,肿瘤组织反而会表现出向外转移至其他组织的倾向,也就是血管抑制能促进肿瘤转移,这可能是缺氧微环境迫使癌细胞转向富氧微环境的结果。

由此看来,抗血管形成疗法存在局限性,还需寻找其他更好的治疗方案。

阻断葡萄糖转运有前景不论癌细胞或正常细胞,葡萄糖都是主要的营养成分,但葡萄糖不能自由进入细胞,必须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运载体(GLUT)进行转运。

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可通过有氧代谢途径降解,产生的能量较多;而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只能经过无氧代谢途径降解,产生的能量很少。

治愈癌症最新疗法

治愈癌症最新疗法

治愈癌症最新疗法:吃纯素可以饿垮癌细胞其实,根治癌症的灵丹妙药、绝招奇术,不在手术刀、放射线和中西药上,而在患者每天所吃的五颜六色的植物上,以素食为药物才是无毒治癌的最高境界。

王药博士的以上论述实在太精辟了。

我正是阅读了此书前几页的内容介绍后,才决定买下此书的。

遗憾的是,当当网有关此书的简介中没有录出这些最为精彩的东西。

为了方便读者选择,特此录出。

纯素绝缘救命疗法,饿垮癌细胞的绝招“纯素”是指纯粹天然的蔬菜、水果、全谷、豆类、坚果等植物性食物,杜绝一切禽肉蛋奶水产等动物性食物及其制品。

“绝缘”或“饿垮”,是指癌症患者以纯素作为食物,切断癌细胞群的营养来源,令已突变的癌性基因得不到病症表达的物质基础——动物性蛋白质,令肿瘤逐渐萎缩甚至消失。

“救命”是指植物营养素不仅能滋养正常细胞,而且能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在癌症治疗期,断荤吃素能大大提高手术、放化疗的治疗效果;在康复期能大大降低癌症的复发率和转移率,从而突破5年存活期之关口,最终实现根治癌症。

本书的原理不仅适用于癌症,而且也适应于心脏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和骨质疏松症等富贵病患者,还适用于美容、减肥和长寿等保健项目。

癌友吃纯素的十点理由:1 科学实验证明:在基因癌变后,动物性蛋白是促癌物,植物性蛋白则非如此。

动物性食品促进肿瘤,植物性食品抑制肿瘤。

2 社会调查表明:吃素越多,吃荤越少,罹患癌症的概率越低;反之亦然。

3 从患癌预警指标来看,荤食都有胆固醇,素食则无。

4 从酸碱比值来看,动物性食品令人体酸性化,植物性食品使体质弱碱性化。

5 从钾钠比值来看,动物性食品都是低钾钠比,天然的植物性食品大多是高钾钠比。

6 从营养成分来看,若将蔬菜、水果、全谷、豆类和坚果等素食搭配均匀,其综合营养远胜于禽鱼肉蛋奶等荤食。

7 从消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来看,人类适合于吃植物性素食,而非动物性荤食。

8 从食品含有的毒素来看,荤食含有激素、抗生素、尸毒、病毒等毒素,即使是农药和化肥的残留,荤食者的含量也是素食者的15倍。

治癌必须饿死癌细胞

治癌必须饿死癌细胞

治癌必须“饿死癌细胞”是谁养活了癌细胞?是谁养活了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医学的回答是:患者自己。

因为患者将日常摄入营养中的90%以上送给了癌细胞;在患者体质日渐衰弱的同时,癌细胞却因得到了由新生血管提供的营养而迅速增生并不断扩散,疯狂地吞噬着患者的生命。

可见饿死了癌细胞,癌症患者才能得以生存。

肿瘤最初的样子只是一个只有针头大小的“小胚胎”,而新生血管扮演的就是癌细胞的“奶娘”的角色,她帮助肿瘤就食,源源不断地提供给肿瘤营养。

成长中的癌细胞有他的“奶娘”新生血管这一强大的后盾,很快就进入了壮年期;此时,癌细胞又会在她“奶娘”新生血管的支持下“四处游走”,癌细胞有了她的鼎力相助很快就会“扩张”到别处,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为的癌细胞转移。

一旦癌症扩散,肿瘤患者的生命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癌症也就胜利了。

新生血管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在癌症治疗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抓住关键,选择肿瘤新生血管抑制产品,从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斩断肿瘤的营养供应,实现“饿死癌细胞”的目的!雪域惊现“饿死癌细胞”奇方?国际癌症研究学会的专家们发现:世界肿瘤死亡率最低的地方在中国西藏,原因何在?近年来经国内外众多专家调查发现:数百年来,在神秘古老的西藏,广大肿瘤患者普遍服用一种叫“回天丸”的藏药进行康复,肿瘤患者死亡率普遍都比内地低。

“回天丸”是藏药中的明珠,源自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的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一直在藏区民间沿用,被称为“抗癌神丹”,由于年代久远,曾一度失传300多年。

解放后,西藏德堂生物医药研究所在研究已故圣医康久美桑木旦活佛生前行医手记时发现了久已失传的“回天丸”组方,研究发现其“除恶灶,当首断经络”机理与当前世界前沿“饿死癌细胞”理论如出一辙,这就为这一千年藏方赋予了现代科技的内涵。

遂采用现代药物制剂方法,将这一藏药秘方研发成高科技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物制剂——[舍力丹]。

[舍力丹] 双管齐下饿死癌细胞[舍力丹]中富含的抗癌活性生物碱,进入体内后,分离出抗异变活性因子NJ和抑酶因子NM,同时作用于肿瘤的“奶娘”——新生血管:1、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饿死癌细胞(全文)

饿死癌细胞(全文)

饿死癌细胞(全文)72岁的英国男子布莱恩・布鲁克斯把自己过去一年多的经历称为“奇迹”:他先是被医生告知诊断为癌症,也许只剩下12个月的生命。

后来接受了“放射性栓塞术”疗法,4个月后再检查,癌细胞竟然不见了!一年以前,布莱恩在一次例行身体检查中,被意外查出体内多个器官发生癌变。

肝脏几乎被癌细胞布满,结肠上也有一个肿瘤。

医生说这种情况无法在肝脏上动手术,因此布莱恩继续存活下来的时间可能只有一年。

绝望的布鲁克斯夫妇不得不把坏消息告诉了儿子和女儿。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很难接受。

特别是想到不能看着我3岁的小孙女长大成人,我感觉像被判了死刑。

我的家人也备受打击。

”放射性栓塞就在布鲁克斯夫妇几乎绝望的时候,他们听说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放射性栓塞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布莱恩在全家人的支持下,报名参加了这种肝癌新疗法的临床试验。

在众多报名者中,他的病症符合这种治疗方法,因此被幸运地选中,来到剑桥的一所医院接受第一阶段治疗。

“放射性栓塞术”是将放射性疗法和“栓塞术”医疗手段相结合。

简言之,就是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微小粒子,注入体内特定部位,让它阻断流向肿瘤的血液供应。

这样,癌变的细胞不能接受到血液运送的营养,就会逐渐被“饿死”。

目前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肝癌。

“放射性栓塞术”与传统的放射性疗法最大区别在于,“放射性栓塞术”直接向身体内部的癌变部位输送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不产生损伤;而传统的放射性疗法则是从身体外部用放射性物质照射肿瘤,所照射部位的其他组织同时也会受到损伤。

医生为布莱恩做了相关检查,特别检测了肝脏内血液流动的情况,并确定了向肝内肿瘤输送营养的血管,正是这些营养使肿瘤越长越大。

第二天,医生给布莱恩的身体里注射了一批放射性粒子,让它直接堵住肝脏内向肿瘤流动的血液,从而让肿瘤慢慢饿死。

奇迹发生4个月后,布莱恩再次来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告诉他,肝脏的肿瘤完全消失了,接下来只需要通过化疗来治疗他结肠上的肿瘤。

酮体疗法饿死癌细胞

酮体疗法饿死癌细胞

酮体疗法饿死癌细胞作者:陈兆聪来源:《家庭医学》2013年第08期人类和癌症的斗争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全球投入的研究资金不能算少,参与的科学界精英不谓不多,在这个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不乏其人。

社会上时常传出癌症治疗获得突破的喜讯,例如T细胞疗法、靶向治疗、抗血管生长因子等,但是不久还是令人失望。

重新认识奥托·瓦尔堡诺贝尔奖得主、德国生化学家奥托·瓦尔堡早在1924年就提出,癌细胞新陈代谢的根本特征,就是几乎绝对地依赖葡萄糖进行糖酵解,而不能够利用脂肪酸或酮体来替代;而正常细胞既可以利用葡萄糖,也可以利用脂肪酸或酮体。

当今诊断癌症的最先进仪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造成功的。

对人体注入放射性葡萄糖,癌细胞就会吸收大量的放射性葡萄糖,这样通过CT扫描就可以发现癌细胞的存在。

不仅可以鉴别肿块的良性或恶性,还能发现是否有癌细胞转移。

癌细胞的这一特性引发了医学家实施酮体疗法的设想。

1995年,美国克利夫兰大学的医生首先对两例患晚期脑神经胶质瘤的女孩实施了酮体饮食的临床观察。

患者进食极低量的碳水化合物,以高脂肪(中链脂肪酸为主)和适量蛋白质维持基本的体能。

一年多以后,这两个女孩居然奇迹地健康生活,恶性肿瘤完全没有进展和转移的迹象。

据说其中有一个至今仍健康生活。

纽约一个名叫哈特·菲尔特的成功富豪,本人是医学博士,拥有十分美满的家庭,但是却不幸得了晚期癌症,癌细胞已经转移到全身骨骼。

所有的医院都断定他最多只能够活三个月。

菲尔特心想,与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搏,于是停了所有药物,采用酮体疗法。

一年多过去了,他身上的癌细胞竟完全消失了。

美国有很多晚期癌症患者,采用酮体疗法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美国医学界进行了许多的临床和动物实验,总的说来是令人鼓舞的。

但是由于人体比较复杂,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更是牵连着许多因素,病人往往都是垂死的患者,高脂肪饮食也使许多人不适应,所以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对比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饿死”癌细胞又有新突破
所有的细胞都需要营养,众所周知,癌细胞对能量的需求非常大。

因此,癌细胞必须改变它们的新陈代谢,以提供它们生存、生长和扩散所需的额外能量。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试图利用癌细胞这种贪婪的新陈代谢,作为抗癌新疗法的靶标。

最近,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肾细胞癌的一个有用靶标。

2016年2月1日他们在《Cancer Research》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癌症能够以一种方式改变代谢,这种方式使癌细胞对外界的一种营养物(称为胱氨酸)成瘾。

通过剥夺癌细胞的胱氨酸,研究人员能够在这种疾病的小鼠模型中,触发一种形式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坏死。

本文资深研究作者、杜克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副教授Jen-Tsan Ashley Chi指出:我们发现,使这些肿瘤如此具有侵袭性的同一机制,也使其更容易出现营养缺乏。

这就像是,我们用它自己的方式击败它们。

Chi表示,肾细胞癌一种形式的肾癌,历来是很难治愈的,这项研究指出了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

这种疾病每年夺去100000多人的生命。

大约四分之三的肾细胞癌病例是由一个缺失的VHL肿瘤抑制基因所标记,这个基因可使健康的细胞发展成肿瘤。

Chi 和本文第一作者、实验室博士后Xiaohu Tang,决定探究这个遗传变化如何可能影响癌细胞的代谢和营养需求。

Tang使癌细胞经受了营养剥夺试验,一个接一个地从其生长介质中除去了15种氨基酸。

大部分的时间,细胞能够相当好地经受住这些变化,减缓它们的生长,但仍然保持健康。

但是Tang发现,当胱氨酸被去除之后,细胞肿胀并浮到表面,这是坏死性死亡的一个迹象。

研究人员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遗传分析,将负责这一营养成瘾的基因网络拼凑起来。

通常,VHL基因可抑制另一个基因被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 )。

当VHL缺失
时,TNF- 的高水平可致使负载有危险自由基的癌症更快的生长、更具有侵袭性。

胱氨酸负责维持高水平的抗氧化剂消除氧自由基;所以,当研究人员去除了这种营养物时,癌细胞基本上死于它们自己的自由基损伤之手。

研究人员表明,无论在组织培养细胞还是小鼠模型中,该方法都获得了成功。

Tang 和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David Hsu实验室的同事们一起,将肾细胞癌肿瘤移植到小鼠中,然后用柳氮磺胺吡啶一种阻断胱氨酸的药物,来治疗动物。

他们发现,治疗可引起细胞坏死,并明显地延迟了肿瘤生长。

近年来,有关饿死癌细胞的话题一再被媒体和公众所关注。

让我们盘点一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科学家发现先导化合物饿死癌细胞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发现,一种在研的潜在的药物临床前试验药物的铅化合物,可以剥夺癌细胞的能量,阻止肿瘤细胞生长成肿瘤。

这种药物的先导化合物被命名为BPTES。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PNAS 杂志上。

夺去丝氨酸饿死癌细胞英国Beatson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证实,夺去癌细胞的一种关键氨基酸可显著削弱它们的生长和增殖能力。

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2012年12月16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夺去癌细胞最喜欢的食物来自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纳米颗粒,它能够像双重秘密间谍那样发挥作用。

其看起很像癌性淋巴瘤细胞喜欢的一种首选食物天然HDL。

然而一旦这种颗粒进入细胞,它实际上会堵塞细胞,阻止胆固醇进入。

丧失这种必需的营养物质,细胞会最终死亡。

解析葡萄糖转运蛋白饿死癌细胞清华大学医学院的颜宁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它的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在人类攻克癌症、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探索道路上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未来,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

阻断糖酵解饿死癌细胞在发表于《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杂志的
一项新研究中,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员现在证实了,阻断糖酵解尤其能够破坏癌细胞的细胞分裂,特异性作用于这一基于能量的特性结合紫杉醇一类的化疗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癌症。

阻止癌细胞使用替代营养源2015年十月十五日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为肺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研究显示,阻止肺癌细胞使用替代营养源,可以中止癌细胞的生长。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