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工艺学
白酒工艺学

白酒工艺学提高浓香型大曲酒质量的方法1生产工艺改善1.1原辅料及处理高粱为酿酒用原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虫蛀,否则会给酒中带入令人讨厌的霉变味、腥味、邪杂味。
高粱粉碎粒度4~6瓣,料子偏粗,不利于原料吸水糊化,也不利于糖化发酵。
从1997年初以来,我们学习借鉴了泸州工艺,将高粱粉碎成8~10瓣或更细,不润料便直接与酒醅拌和,因为降低了高粱粉碎度而不多消耗蒸汽,对提高蒸馏效率及产品质量十分有利。
稻壳为酿酒用的辅料,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虫蛀,否则亦会给酒中带入邪杂味。
稻壳在使用前清蒸30min,其用量在夏季为20%,冬季为15%,用量尽量偏低,一方面可降低酒中糠杂味,另一方面可增大配醅比,减少丢糟,对提高产品质量十分有利。
1.2配料在华东地区每个窖池投料量多为700~800kg,与四川相比,池子偏小(四川每池投料量高达1500kg)。
从出酒率和质量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在配料时应配出1锅小米查,2锅(或3锅)大米查。
此锅小米查下一排翻入池底做双轮底。
此锅双轮底再经发酵后单锅蒸馏,蒸酒时前、中、后混在一起,一般能达到优级标准。
双轮底醅蒸完酒后做下排池子的面糟,因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对位于其下部的大米查亦能起到很好的养护作用。
配小米查是出于对产量和质量的考虑,所配小米查因淀粉含量低,又位于池子下部,可吸收上部大米查淋下来的含酒精分的浆水,对提高出酒率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大、小米查所用高粱粉不润料便直接与挖出的酒醅拌和,润料半小时,盖上稻壳,上锅前再将酒醅与稻壳拌匀。
1.3量质摘酒,分级贮存大、小米查摘酒时分前、中、后3个馏分依次摘取,摘酒时可先由车间品评人员现场品评来确定各馏分的摘取数量。
一般讲,优质酒摘取到前馏分,一级酒摘到中馏分,二、三级酒摘取到后馏分。
原酒入库前需经品评人员品评、理化指标化验、气相色谱分析,达到规定的质量指标方可分级入库贮存。
双轮底前、中、后馏分混合在一起,酒度控制在58度以上。
白酒的生产原理和工艺

白酒的生产原理和工艺
白酒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酒类,其生产原理和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糖化:将粮食(如高粱、小麦、玉米等)加水蒸煮,使淀粉转化为糖。
常见的糖化方式有“糖化酶法”和“传统工艺法”。
2. 发酵:将糖化后的糖液加入酒曲或酵母,使其发酵产生酒精。
发酵一般需要在发酵罐内进行,控制好温度和发酵时间,以确保酒精的产生和发酵的顺利进行。
3. 蒸馏:将发酵后的液体进行蒸馏,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将酒精分离出来。
蒸馏后得到的酒精液就是白酒的原浆。
4. 出汤:将原浆放入槽或罐中,进行出汤和沉淀。
出汤是指将原浆从酒糟中分离出来,以去除不需要的杂质。
5. 存储:将出汤后的酒液存储在陶瓷坛、木桶等容器中,进行陈酿。
陈酿时间一般需要数年以上,以使酒体变得更为醇厚和独特。
6. 调配和勾兑: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将陈酿好的酒液进行调配和勾兑,以达到所需的风味和口感。
以上就是白酒的生产原理和工艺的一般步骤,不同的酒厂和品牌可能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和特色工艺。
酿造学白酒生产模板PPT课件

发酵工艺学—第三篇 酒类的生产
任务2 大曲的生产技术 1.大曲的制作
大曲是以小麦或大麦和豌豆为原料,经破碎、 加水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胚后,在人工控制条 件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培养,风干制成的。
21
发酵工艺学—第三篇 酒类的生产
►高温大曲
制曲最高品温60℃以上→酱香型,茅台
►偏高温大曲:
制曲最高品温50-60℃→浓香型(五粮
3
发酵工艺学—第三篇 酒类的生产
►我国八大名酒:
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酒;陕 西西凤酒;四川五粮液;四川全兴大曲酒;安徽 古井贡酒;贵州遵义董酒
4
发酵工艺学—第三篇 酒类的生产
5
发酵工艺学—第三篇 酒类的生产
1.按糖化发酵剂分类
❖ 大曲白酒:大麦小麦豌豆为原料,压成砖块曲 胚,微生物自然生长。茅台大曲、泸州大曲、 洋河大曲、汾酒大曲
作用:使酒变的柔和、醇厚。
40
发酵工艺学—第三篇 酒类的生产
化学变化
氧化还原反应: 醛
醇 应: 缩醛
醇+醛
41
发酵工艺学—第三篇 酒类的生产
乙醇被氧化:乙醇被氧化成乙醛,一部分乙醛与醇类形成 缩醛,另外一部分乙醛被氧化
成乙酸。 酯的形成: 醇与酸形成酯,增加白酒的香味。
丝酵母属和球拟酵母属等。
作用: 酵母属菌主要起酒精发酵作用; 汉逊酵母菌和产酯酵母属的多数种能产生香味道。
13
发酵工艺学—第三篇 酒类的生产
2.霉菌
主要有根霉属、毛霉属、曲霉属(黄曲霉、黑曲霉、 米曲霉等)、红曲霉属、梨头霉属和白地霉等。
作用:主要起分解蛋白质和糖化的作用。
3.细菌
有乳酸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丁酸菌、 己酸菌以及产气杆菌属(Aerobater)等。
白酒工艺学勾兑调味

通过小样试调,确定最佳调味方案。 分三步: (1)鉴定组合酒,找准弱点和缺缺陷。 (2)针对性选取调味酒。 (3)试添加调味酒,直到确定方案。
6、批量调味 根据小样调味方案,进行批量调味,取样与小样调味酒
对比分析,确定批样调味方案。 7、成品鉴定
批量调味后,取酒样进行感官、理化分析,符合出厂成 品要求。
基础酒是由各种合格酒组成的,并不是所有的合格酒度 能达到基础酒的标准。 3、调味酒的设计
根据基础酒的质量标准和产品酒的质量标准,设计专 一性,糟香味大,浓香好,增加浓
香和糟香。 陈酒调味酒:延长发酵期,后味、糟香味和陈味好。 老酒调味酒:贮存3年以上,酒醇和、浓厚,可提高
二、基础酒的组合 1.组合的意义
酒中各微量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达到协调、平衡。 2.选酒
由于各基础酒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应注意: 不同甑次酒之间的比例 老酒与一般酒的比例 新窖酒与老窖酒的比例 不同季节所产酒的比例 不同发酵期所产酒的比例
3、小样组合 有两种方法:逐步添加法和等量对比法。
(1)逐步添加法 顺序:大宗酒组合,加搭酒,加带酒,加浆降度,验收。
到提高酒质的目的。 具有:添加作用、化学反应、平衡作用 。 目的:在基础酒中添加特殊酿造的微量香味成分,
多香味成分之间实现相互缓冲、烘托、协调和平衡,可改
变基础酒质量,提高并完善酒的风格。
第二节、勾兑调味用酒
一、基础酒及调味酒的设计 1、确定合格酒
品评生产出的原酒,是否达到合格酒的标准。 2、基础酒的设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勾兑与调味的作用与基本原理 第二节 勾兑调味用酒 第三节 勾兑调味方法 第四节 勾兑人员 第五节 微机勾兑
第一节 勾兑与调味的作用与基本原理
白酒工艺学

白酒工艺学
白酒工艺学:一种艺术化的酿造过程
白酒工艺,也称为白酒酿造或白酒炼制工艺,是中国古老而发达的重要酿酒工
艺之一。
该工艺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艺术理念及调味术、发酵技术、蒸馏技术、精馏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将水米、谷物、花香酒、药草等原料配置比例后多次发酵、蒸馏、加料,最终调和成一种醇厚的风味,成为国际上最具指示性的国酒。
白酒工艺具有千年的历史。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白酒为主体的酿酒行业
就已经成形,并以其独特的“五醯”及八大形态为基本架构。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技术不断发展,白酒工艺已经独立出来,更强调发酵、蒸馏、加料等工艺,更强调白酒的艺术品味。
在手工酿造的白酒当中,发酵工艺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从调配原料的比例到认
真把握温度湿度的变化,全程发酵,直到达到料酒浓度才完成,这往往是一个漫长而又富有艺术性的过程。
在调制白酒中,蒸馏工艺也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一般情况下,只有一次蒸馏,精馏技术要求较高,要求多层次的蒸馏,用以熔馏出清醇度高,味道清爽,没有“发光口感”的白酒。
此外,加料工艺对风味的形成也是不可置疑的。
传统核心花香酒及调味料的加入,气味上更加细腻和丰厚,口感也更加柔滑,带有花香气息,让白酒更加贴近艺术作品,融入自然美丽。
总而言之,白酒工艺技术发展历程漫长而复杂,是一项极具艺术性和工艺性的
酿造过程,强调配方的完美结合,以精湛的醇香著称,为中国传统重要的酿酒工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十二种白酒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白酒的生产工艺流程浓香型白酒:1.采用续槽法工艺多次发酵,原料一般为高粱,适当碾碎至4-6瓣即可。
2.以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作为配料,“千年老窖,万年槽”体现了窖、槽对白酒品质的重要性。
3.配料时需控制粮醅和粮糠比,以及蒸料时的粮曲比,做到“稳、准、细、净”,并根据原料和气候特点进行发酵。
4.蒸馏时先蒸面糟,后蒸粮糟,采用中温流酒,再加大火力蒸粮以促进淀粉糊化。
5.酒醅进入窖中后,表面覆盖封窖泥,之后每天清理窖池以提高酒的香味。
发酵完成后,即可蒸粮蒸酒。
清香型白酒(大曲清香):1.制曲阶段:将大麦和豌豆按比例混合粉碎、加水搅拌,人工踩曲制成曲块后,在曲房分层排列,便于微生物进入。
之后经过晾曲,以及“两凉两热”工艺(潮火、大火和后火加热),形成清茬曲、后火曲和红心曲三种曲型。
2.酿造阶段:将曲与高粱原料固态形式配合,采用“地缸分离”发酵(汾酒坚持酒土分离)。
蒸馏时进行两次,分别酿出“大楂酒”和“二糙酒”。
关键性工序需人工操作,如人工控制水温和水量、调解堆积温度、把握蒸红糟和加浆的要点等。
3.贮存阶段:采用陶瓷酒缸贮存,可挥发掉酒中的甲醇等有害杂质,确保清纯度。
4.勾兑成装阶段:蒸馏得到的不同酒品分别贮存三年,出厂前进行勾兑后灌装。
酱香型白酒:1.下沙:每年9月重阳开始,将原料高粱按比例粉碎后堆积润粮,然后上甑蒸粮2-3小时至7成熟,出甑前泼热水,之后铺晾至适宜温度,撒适量酒尾并加入高温大曲粉发酵。
2.糙沙:取出窖内发酵好的生沙酒醅,与粉碎、润好的高粱按1∶1拌和均匀后装甑,混蒸、蒸粮蒸酒得到生沙酒(因其酒体杂、涩味重等回窖发酵)。
原粮摊凉后加酒尾、大曲粉拌匀,入窖池发酵后开窖蒸酒。
3.七次取酒:糙沙轮次入窖发酵好的糟醅不再添加新料,分层蒸酒,掐头去尾。
蒸酒后糟醅出甑摊凉加尾酒和大曲粉,堆积发酵后再次入窖发酵,一个月后开窖,按窖内上、中、下三层起出糟醅,分层蒸酒、掐头去尾、量质摘酒并分等存放。
4.贮存与勾兑:各轮次酒质不同,需分开贮存。
第三部分 白酒工艺学

汾酒(60。) 产于山西汾阳县杏 花村,历史悠久。 1915年获巴拿马万 国博览会一等优 胜奖。 酒体晶亮透明,清 香纯正,诸味协 调,醇甜柔和余 味爽净。
3.
五粮液(60。) 产于四川省宜宾市。 用高梁、玉米、小麦、 大米、糯米物种粮 食酿造。 采用清蒸原料,回酒 发酵,蒸酒摘尾等 工序酿造而成。 特点:醇厚甘美,香 气扑鼻,入口爽净, 余香不尽。
茅台酒(52~54。) 茅台酒与英国苏格兰威士 忌,法国科捏克白兰 地,被誉为世界三大 蒸馏名酒。产于贵州 怀仁县赤水河畔茅台 镇,历史悠久,早在 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 博览会金质奖,五次 蝉联国家优质名酒, 成为“国酒”。
2.
生产特点:纯小麦高温制曲。成品由浓 郁酱香味,酿酒季节从重阳开始投料, 共9~10个月,只投料两次。第一次清蒸 下沙(原料用量占总投入的50%),第 二次混蒸糙沙(原料为剩下的50%), 八次发酵,七次流酒。以第三、四、五 次原酒质量最好,七次流酒获得的原酒 分型分等级入库贮存三年以上,精心勾 兑,在贮存一年。 茅台酒以“低而不淡,香而不艳”著称。 酒倒杯内过夜变化很小,空杯比实杯香。
二、酸类
乙酸、己酸、丁酸、乳酸等有机酸,是 白酒主要呈香物质。
三、酯类
为白酒中含量最多的香味成分之一,种 类较多,大多以乙酯形式存在,具有水 果香味和口味,使人产生愉悦感。我国 名优白酒中将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 酸乙酯成为三大酯类。
四、高级醇类
含有两个以上碳原子的多元醇类称为高 级醇类,亦称杂油醇。如异戊醇、异丁 醇、正丙醇、正丁醇等二十多种。 高级醇含量过多会影响香味,使人饮酒 后头痛、易醉;适量的杂油醇可赋予白 酒醇厚感。
第三部分 白酒工艺学
第一章 序论
白酒制作工艺流程详解

我国生产白酒方法有固态法、半固态法和液态法。
固态法是指固态醅发酵、固态蒸馏;半固态法是指固态醅发酵、液态蒸馏;液态法是指液态发酵、液态蒸馏。
一般情况下用传统工艺则要把粮食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加曲装箱培菌、配糟、装桶发酵、蒸馏、成品酒。
新工艺酿酒则直接用生粮食+水+酒曲发酵、蒸馏、成品酒。
新工艺比较简单,主要取决于酒曲(新工艺酒曲可以生料发酵,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时间、燃料费、人工费)一·原料处理浓香型白酒生产所使用的原料主要是高粱,但也有少数酒厂使用多种谷物原料浓香型白酒混合酿酒的。
以糯高粱为好,要求高粱籽粒饱满、成熟、干净、淀粉含量高。
原料高粱要先进行粉碎。
目的是使颗粒淀粉暴露出来,增加原料表面积,有利于淀粉颗粒的吸水膨胀和蒸煮糊化,糖化时增加与酶的接触,为糖化发酵创造良好的条件。
但原料粉碎要适中,粉碎过粗,蒸煮糊化不易透彻,影响出酒;原料粉碎过细,酒醅容易发腻或起疙瘩,蒸馏时容易压汽,必然会加大填充料用量,影响酒的质量。
二·出窖酒厂把酒醅及酒糟统称为糟。
浓香型酒厂均采用经多次循环发酵的酒醅(母糟、老糟)进行配料,人们把这种糟称为“万年糟”。
“千年老窖万年糟”这句话,充分说明浓香型白酒的质量与窖、糟有着密切关系。
三·配料、拌和配料在固态白酒生产中是一个重要的操作环节。
配料时主要控制粮醅比和粮浓香型白酒糠比,蒸料后要控制粮曲比。
配料首先要以甑和窖的容积为依据,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适当进行调整。
配料要做到“稳、准、细、净”。
对原料用量、配醅加糠的数量比例等要严格控制,并根据原料性质、气候条件进行必要的调节,尽量保证发酵的稳定。
酿制浓香型酒,除了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外,也可添加其他的粮谷原料同时发酵。
多种原料混合使用,充分利用了各种粮食资源,而且能给微生物提供全面的营养成分,原料中的有用成分经过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生多种副产物,使酒的香味、口味更为协调丰满。
“高粱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是人们长期实践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传统的蒸馏器 我国的蒸馏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其主要结构可分为四大部分: A、釜体部分,用于加热,产生蒸汽; B、甑体部份,用于酒醅的装载; C、冷凝部分,在古代称为天锅,用来 盛冷水,酒汽从水锅的另一侧被冷凝; D、酒液收集部分,位于天锅的底部, 根据天锅的形状不同,酒液的收集位置也 有所不同。
C、麸曲酒 以纯培养的曲霉菌及纯培养的酒母作 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时间较短,生产成 本较低,此种类型的酒产量最大。 D、混曲法白酒 主要是大曲和小曲混用所酿成的酒。 E、其它糖化剂法白酒 以糖化酶为糖化剂,加酿酒活性干酵 母(或生香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
2、固液结合法白酒的种类 A、半固、半液发酵法白酒 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 先在固态条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态、半液 态下发酵,而后蒸馏制成的白酒。 B、串香白酒 采用固态发酵的酒醅串香工艺制成。 C、勾兑白酒 将固态法白酒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 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五、白酒的香型 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和水(占总量的 98%~99%),而溶于其中的酸、酯、醇、 醛等种类众多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占总量 的1%~2%)作为白酒的呈香呈味物质,却 决定着白酒的风格(又称典型性,指酒的 香气与口味协调平衡,具有独特的香味) 和质量。 白酒香味成分种类有:醇类、酯类、酸 类、醛酮类化合物、缩醛类、芳香族化合 物、含氮化台物和呋喃化合物等。
人类最先学会酿造的酒:果酒和乳酒。 我国最早用麦芽酿成的酒:醴(li)。 我国最有民族特色的酒:黄酒和白酒。 记载酒的最早文字:商代甲骨文。 最早的药酒生产工艺记载:西汉马王堆 出土的帛书《养生方》。 葡萄酒的最早记载:司马迁的《史记· 大 宛列传》。 麦芽制造方法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
北方盛产小麦、高梁,南方盛产稻米, 广西产苞米,新疆产葡萄,蒸馏烧酒的酿 造原料因地制宜,不同原料用来酿造不同 的烧酒。 高梁酒:在古代,高梁烧酒受到交口 称赞。清代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高梁酒几 乎成了烧酒的专用名称。这是由于高梁原 料的特性所决定的。
杂粮酒:西南地区的烧酒在选料方面继 承了其饮食特点,为强调酒香及酒体的丰 富,采用各种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搭配发 酵酿造。 据四川博物馆的有关资料,四川宜宾的 五粮液酒,在明代隆庆至万历年间(15671619)就被称为“杂粮酒”,所用的混合 原料中有高梁、大米、糯米、荞麦、玉米。
C、麸曲 原料:麸皮80~85%、酒糟5%、稻壳 5~10%。 用纯种霉菌(米曲霉、黑曲霉、河内白 曲霉、黄曲霉)接种以麸皮为原料的培养 物。可用于代替部分大曲或小曲。 目前麸曲法白酒是我国白酒生产的主要 操作法之一。但酒质差于大曲酒。
大曲、麸曲是粗酶制剂:用曲中的酶活 力,与曲中的产酶菌的生死无关。 小曲:是用活菌,故用量少,占原料的 0.5%~1%。 大曲、小曲既是糖化剂,又是发酵剂。 麸曲仅是糖化剂,酿酒还需要加入酿酒 酵母。
三、白酒的原料及糖化发酵剂 1、原料 淀粉质:粮谷、薯类及工农业副产品; 糖质:糖蜜、甘蔗渣、水果等。 白酒以粮谷类原料为主。 粮谷类:高粱为主,其次大米、玉米,此 外有青稞、大麦以及米糠、淀粉渣等。
高粱:在粮谷中脂肪含量较低;高粱 皮上的单宁与白酒风味的形成有良好关系。 大米:淀粉高,出酒多,白酒质量与高 粱近似。 玉米:酒有甜味,但脂肪、蛋白质高, 生成杂醇油高,使酒有邪味,酒质不如高 粱酒。 甘薯:淀粉纯度较高,适于普通白酒。 木薯:酒中甲醇高于粮食酒,含氢氟酸。
白酒工艺学
教材: 《酒精与蒸馏酒工艺学》,章克昌,轻工业 出版社 参考书目: 《白酒工业手册》 《白酒生产技术》 《世界蒸馏酒》 《白酒的品评》 《酒精工业手册》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绪论 原料 白酒生产机理 酒曲生产工艺 大曲白酒生产工艺 其他白酒生产工艺 白酒风味与品评 酒精生产工艺
米烧酒:东南一带,米烧酒盛行。 糟烧酒:主产于南方黄酒产区,以黄酒 压榨后的糟粕为原料,进一步发酵后经蒸 馏而成。 经过长期的品尝比较,人们认识到不同 的原料所酿造的烧酒各有其特点,总结到 “高梁香,玉米甜,大米净,大麦冲”。
白酒是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以 淀粉或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 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 因含酒精量较高,有时称为烈性酒或高度 酒。 白酒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 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 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 香味。
2、糖化发酵剂——曲
A、大曲: 以小麦、大麦、豌豆等 为原料,经过粉碎,加水 拌料,压成砖块状的曲坯 后,在人工控制的温度、 湿度下,让自然界各种微 生物在上面生长而制成的 用于白酒生产的糖化发酵 剂,统称大曲。 用于蒸馏酒/粮食酒的酿 造。
B、小曲:酒药、白药、酒饼等。 是用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少量中药材或辣 蓼草,接种曲母,人工控制培养温度而制成。 因为颗粒小,习惯上称它为小曲。 含有的微生物以根霉为主,有一定酵母菌,两 者比例相当。在酿造过程中同时起糖化作用和发 酵作用。因为曲块小,发生热量少,适用于中国 南方气候条件。 用小曲酿造的酒称为小曲白酒。 主要用于黄酒和小曲白酒的酿造;
白兰地(Brandy) 葡萄酒、葡萄皮渣
38~40
法国、意大利等
白酒 威士忌 俄得克 六大蒸馏酒
金酒 朗姆酒 白兰地
中国、苏格兰、俄罗斯、荷兰、古巴、法国
世界其它蒸馏酒(Distilled Liquors, Spirit Liquors)有:阿拉克酒(原料:棕榈 子、椰枣等),日本烧酒步法”白酒,生产工艺类似于 酒精生产,但在工艺上吸取了白酒的一些 传统工艺,酒质一般较为淡泊;有的工艺 采用生香酵母加以弥补。 此外还有调香白酒,以食用酒精为酒基, 用食用香精及特制的调香白酒经调配而成。
4、固态法白酒与液态法白酒质量差别 两者所含的成分种类差别不大,而成分 含量差别较大。液态法白酒“两低一高”, 即酸低、酯低、高级醇高。 两者风味不同的原因: A、前体物质:酒醅配料; B、界面关系:菌类生长; C、蒸馏关系:甑桶、塔式,蒸发系数、 精馏系数不同,回收物质不同。
塔式蒸馏
酒精
加水、香精或中药
蒸馏酒
酒精性饮料可分为:发 酵酒(酿造酒)、蒸馏酒、 配制酒。
配制酒
酿造酒:以淀粉质或糖质原料经发酵而成,酒 精一般在10~20 %(v/v)。啤酒、黄酒、葡萄酒 等。 配制酒:又叫合成酒,把酿造酒或蒸馏酒混合 调配,加香料、色素、调味品、药材等浸泡而成。 虎骨酒、五加皮、参茸酒、日本的清酒、台湾的 米酒等。 蒸馏酒:是指以粮谷、薯类、水果或糖蜜为原 料,经过酵母菌发酵后,蒸馏得到无色透明的液 体,再经过陈酿和调配,制成透明的、含酒精浓 度大于20%(v/v)的酒精性饮料。 即把酿造酒或者酿造的酒醅蒸馏而成。
世界主要蒸馏酒酒种、原料、酒精浓度和生产国
蒸馏酒种类
白酒
主要原料
高粱、麦类、玉
酒精浓度/%(v/v)
53~65 中国
生产国
(Distillate spirits) 米、大米、薯类 威士忌 (Whisky) 俄得克 (Vodka) 金酒 (Gin) 老姆酒 (Rum) 麦芽、马铃薯、玉 米 麦芽、玉米、蔗糖、 杜松子 蔗糖、糖蜜 40~60 古巴、牙买加、南 美各国 40~55 40~60 麦芽、玉米 38~45 英国、爱尔兰、美 国、加拿大等 俄罗斯、波兰、美 国 荷兰、英国、美国
母糟 原料
粉碎
蒸煮糊化
配醅
曲
低温入池
包装 成品
检验
勾兑
长期贮存
长期发酵
接种发酵
篜酒
发酵过程
2、蒸馏工艺技术 液态蒸馏和固态蒸馏:最早的蒸馏方式可能是 液态蒸馏,也可能是固态蒸馏法。液态法是最为 简单的方法。 在元代的《饮膳正要》中所记载的蒸馏方式都 是液态法。元代时的葡萄烧酒,马奶烧酒都属于 液态蒸馏这一类型。 固态法蒸馏烧酒的历史演变情况不详,但固态 法蒸馏的最早记载是在南宋《游宦纪闻》。另外 据考古工作者分析,挖掘出来的金代铜烧酒锅是 采用固态蒸馏。
现存最古老的酒:1980年在河南商代后 期(距今约三千年))古墓出土的酒,现存 故宫博物院。 传说中的酿酒鼻祖:杜康、仪狄。 最早提出酒是天然发酵产物的人:晋代 的江统《酒诰》。 现已出土的最早成套酿酒器具:山东大 汶口文化时期。 现已出土的最早的反映酿酒全过程的图 像:山东诸城出土的《庖厨图》 画像石。
酒:含有酒精(乙醇)的饮料。 酒精:酒中之精华,指乙醇。 蒸馏酒:指用甑桶或釜式蒸馏器蒸馏得到 的酒。 酒精:指用塔式蒸馏器蒸馏得到的酒。 白酒工业:指生产饮用酒的行业。 酒精工业:指生产水溶液中乙醇含量在 95%(v/v)以上的行业。
发酵酒
不蒸馏
原料
淀粉质或糖质
微生物发酵
固态或液态
酒液/醅
甑桶、釜式蒸馏
二、中国白酒的类型 我国的白酒是世界著名的六大蒸馏酒之 一。 酒曲是我国酿酒技术的重大发明,也是 世界上最早的一种复合酶制剂。 白酒酒液无色透明,故称为白酒。因主 要采用烧(蒸)工序,亦称烧酒、老白干、 烧刀子等。
古代的蒸馏酒分为南北两大类型,一类为北方 烧酒,一类为南方烧酒。在北方除了粮食原料酿 造的蒸馏酒外,还有西北的葡萄烧酒,内蒙的马 乳烧酒;在南方还可分为西南(以四川、贵州) 及中南和东南(广西、广东)两种类型。 由于烧酒的主要特点是酒精浓度高,许多芳香 成分在酒中的浓度是随着酒精度而提高的,酒的 香气成分及浓淡成了判断烧酒质量的标准之一。 我国风格多样的烧酒,主要是酿造原料的不同 而自然形成的;其次是酿造技术等因素。
已发现的最早的蒸馏器:东汉时期的青 铜蒸馏器(现藏上海博物馆)。 最早的酿酒规章:周代《礼记· 月令》。 古代学术水平最高的黄酒酿造专著: 北宋朱肱的《北山酒经》。 最早记载加热杀菌技术:北宋《北山酒 经》。 古代记载酒名最多的书:宋代张能臣的 《酒名记》。 古代最著名的酒百科全书:宋代窦苹的< 《酒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