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
三)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施穆勒 特别强调,人类的经济活动不光是仅仅局限于满足自身物质 方面的欲望,还有为满足高尚的、完美的伦理道德方面的欲 望。
生产、分工、分配、交换不但是技术范畴,同时也是伦 理范畴。经济组织是被伦理道德所规范的一种秩序。经济问 题只有和伦理道德联系在一起才能予以说明。
第一阶段包括古代和中世纪庄园制时代,没有交换。 第二阶段指中世纪城市经济的时代,以及近代统一的 国民国家成立以前的经济阶段,存在交换。 第三阶段是统一的国民国家成立以后的经济阶段。是企 业生产的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要经历许多流通环节的阶段。
把人类经济生活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理论。早 在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就已被划
2、历史学派方法论 一)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基本的和独特的信条是:科学的
经济学应该专注于历史专题研究。
二)经济学家所应该掌握的首先是历史的技能。
三)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是调查研究各时各地的种种具体 类型或过程的活生生的细节。
3、历史学派的基本观点 一)重视国家的作用;反对以全人类的名义开展研究。
二)重视法律的作经济;
③城市经济;
④领域经济;

⑤国民经济。
这种划分方法是根据经济生活的平面的扩大和经济政策 的主体变化,
K.比歇尔(1847~1930根据欧洲各民族的发展和财货 的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及财货由生产者到达消费者所经由 路程的长度,将发展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
①封锁的家庭经济阶段, ②城市经济阶段, ③国民经济阶段。
2.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 社,2001年版。
3.柯武刚 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 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第一章 制度分析的流派

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1(新)

新制度经济学的起源1(新)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一、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 • 我们对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
• 以交易费用为媒介,研究为什么要生 产制度、如何生产制度以及为谁生产 制度的这一门经济学。
(一)生产什么?——制度
1.制度生产的必要性、必然性 ①制度影响资源配置。(科斯的论述) ②制度也是稀缺的。原因是:源于制度供给
• 科斯:经济学中的灯塔 • 张五常:蜜蜂的寓言
• 2、路径依赖理论

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
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
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
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
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
强化,并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 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的“硬核”
•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在新古典 框架中加上产权的限制和交易费用,新 古典理性选择模型仍然是有较强的解释 力的。
5.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1)旧制度经济学的发展阶段 • 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创立时期,
代表人物有凡勃伦、康芒斯(1862-1945) 和米契尔; • 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为“过渡”时期, 代表有贝勒、米恩斯和艾尔斯等; • 20世纪50年代迄今是第三时期,亦称新制 度学派时期,代表有加尔布雷思和布尔丁 等。
• (1)有限理性: • (2)效用最大化: • (3)机会主义:
(3)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 保护带的修正
首先,他们都直接试图将规则的限制和 约束交易的契约纳入经济模型,而且 新古典模型中的理想产权结构也被作 为基本的标准而加以确认。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完全信息和 交易无成本的假设也被放宽,正的交 易费用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第1章:导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

第1章:导论(新制度经济学,北大第一版)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阶段:后制度经济学
●为了区分这两支制度学派,国内一般将以 加尔布雷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之为后制度 经济学。 ●将以科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学派称为新制 度经济学。也有学者提出新的分法,即根据其理 论关联,将前者称为“新制度经济学”,而将后者 称之为“新古典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一种可行的 形式与另一种相比,而不是与抽象的无磨擦的理 想形式相比较。比较中的基本概念就是交易成 本。
一、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的特点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组织的中心问题, 归本求源是人类活动者的行动属性,行为假设被 看作是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 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
◆第四阶段:与加尔布雷斯同时代的,以 科斯、德姆塞茨、诺思和威廉姆森为代表 的新制度经济学。
●其主要内容是:产权理论、交易成本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四阶段:新制度经济学
●虽以制度学派命名,却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 的逻辑和方法,侧重从微观角度研究制度的构 成、运行以及制度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一阶段:以凡勃伦、康芒斯和密契尔 等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
● 康芒斯特别强调经济的、法律的和伦理的 作用,把资本主义的产生归功于法律制度,认为 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法律制度,因为它完 全以所有权为基础。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从凡勃伦 和康芒斯到加尔布雷斯之间的过渡阶段。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脉络
◆第三阶段:后制度经济学
●主要研究制度对社会生活的决定作用以及制 度的演化过程,同时也强调技术变化在制度演化 过程中的作用,突出强调知识存量的增长是制度 变迁的原动力,指出知识存量增长与现行价值观 念结构之间的矛盾和协调关系决定了制度变迁的 各种方式。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 关于新制度经济学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张五常、 巴泽尔、诺思 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关心的问题:
真实世界里的行为约束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基础 经济行为产生的复杂互相影响

主要约束:产权和交易费用 与经济学传统一脉相传
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察它的结 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荣发达的时代,它 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 自己的真知灼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 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四)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效用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们总是在一定约束条件 下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并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 所有人的选择,从而抛弃了新古典理论陈旧的二分 法——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2)有限理性
新古典经济学不仅把人假设为单一的“经济人” 或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机器,而且假定“经济人”具备 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 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是具备完全理性的 “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完全理性不符合人类行为 的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理性”的假设。
对经济管理的研究,特别是在公共选择方面的研究, 艾利诺-奥斯特姆的研究证明了用户组织(user associations)如何成功管理公共财产。 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对制度经济学的 研究,特别是在企业边界方面的研究。奥利弗-威廉 姆森的理论显示,企业能够扮演解决冲突的角色。

我们对制度的理解应该更加丰富,以使我们运用经 济理论和经验知识来分析一系列广泛的经济文化和 政治装置,这包括发达和发展中国家。 制度分析试图理解政府的作用以及政治制度在政策 形成、实施和经济绩效中的作用,但是制度分析本 身并没有提供一个政治的议程。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产权理论

新制度经济学——第一章产权理论
私产(奈特,1924;H.S. Gordon,1954,等); →产权的重要性
2019/10/4
第一章——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3
二、相关概念
(一)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物品”是从英语“goods”这个词翻译过来的。 在英语中,“goods”有很广泛的含义,它不仅 可释义为产品(product)或商品 (commodity),也包括服务(service)、空 气、清洁、幽静、等等。凡是有胜于无的东西, 不管是有形或无形,都是“物品”。“有胜于 无”是经济学对“物品”的定义。
2019/10/4
第一章——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5
(二)收入
凡生活享受之一切皆是“收入”。收入是流量, 是面向未来的预期值,具有风险或不确定性。
费雪(I. Fisher)说,收入是一连串事件。他 认为:真正的收入是享受收入(enjoyment income),拥有财富是手段,目的是获取或享 受收入,金钱收入(money income)和实物或 真实收入(real income)都不过是实现享受收 入的手段。
财富即一切收入流的贴现值,是资产减去此刻的 收入,由于此刻可以看作瞬间,从这个角度可以 说,财富与资产是一回事。
2019/10/4
第一章——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8
(三)资产(asset)/财富
资产必须“有主”,才可能被好好利用。无主之物, 谁也不爱惜,大家争相滥用的结果,总是一塌糊涂。 哈丁曾经断言,权利划分不清不楚的“公地”,一 定难逃“过度放牧”之类的“悲剧”。
2019/10/4
第一章——第一节 产权理论概述
4
(一)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物品可分为两大类:

新制度经济学1——12章PPT资料45页

新制度经济学1——12章PPT资料45页

8
管制(regulation) 的含义
• S.Breyer: 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 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努力 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私人决 策。
• D.F.Spulber: 管制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 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机制或间接改变 企业和消费者的供求决策的一般规则或 特殊行为。
• 1970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 因在大型电脑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 统三大领域包打天下而被控垄断,官司 整整打了12年;
• 1982年,原贝尔系统(AT&T)被肢解。
2001/12/01
新制度经济学引论:第12章
12
美国政府的管制部门
• 1887:州际商业委员会 • 1913:联邦储备系统主管委员会 • 1931: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 1934:联邦通讯委员会、证券与交易委员会 • 1938:民用航空委员会 • 1948:联邦航空管理局 • 1970:环境保护署、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邮
2001/12/01
新制度经济学引论:第12章
9
管制:反托拉斯法
• 1890 年 美 国 国 会 通 过 谢 尔 曼 反 托 拉 斯 法 ( Sherman Antitrust Act)
– 禁止企业以托拉斯的形式联合起来施行贸易限制; – 禁止企业的垄断行为和垄断企图。
• 美国国会后来又先后通过了克莱顿法(Clayton Act)、 罗宾逊―帕特曼法(Robinson-Patman Act) 等一系列反 垄断法规,禁止有可能形成垄断的兼并和收购行为, 禁止使用价格歧视手段挤垮竞争对手,禁止不公平的 竞争方法或欺诈性行为。
• 定义:
– 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买家(卖家)? – 市场竞争的缺乏?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新制度经济学导论

11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派是在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 对经济现象显得丧失解释力之后兴起的。
(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标志:1937年科斯 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发表 。 ——科斯打开了“企业”这只黑匣子。古典经济 学家只把企业看成一个生产函数,而不管企业 是怎么组织、运行的。
二是事后不对称 ,如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关系,道德风险问题
另一方面,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不可能无所不知。例如:盲目崇拜科学家、股评家、大师。
20
☞第三个假定: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即人具有随机应变、
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人的机会主义的二重性 : 一是与冒险、寻找机遇、创新联系,对立面是保持现状; 二是把成本、费用转嫁给他人,损人利己。
25
26
(二)分析范式:制度分析法
制度分析法是由新古典经济学、博弈论和演化 经济学三大理论工具结合而成。
简单的讲,新制度经济学就是用经济学的方法 研究制度的经济学。 正统经济理论的三大基石是:禀赋、技术、偏好。 制度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基石。
27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一)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
18
☞第二个假定:人与环境的关系,即有限理性。(人无法
对稀缺的世界作出完全正确的判断)。
• 有限理性:一是指行为者具有理性意向;二是指 其理性会受到实际智能的限制。简而言之,个体 的人由于自身的经验、阅历、知识水平、技能等 的限制,使人们在作出决策(选择)时常陷于一种并 不完全理性的预期之中。
(二)新制度经济学与近代制度经济学的关系
共同点:都强调制度的重要性,都对新古典经济学忽略 制度的非中性以及过分的形式化表示不满。

制度经济学课件_第一章:导论

制度经济学课件_第一章:导论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一)对完全理性的质疑
(二)对个体主义的不满 (三)利用价格的成本:交易费用 (四)打开企业黑箱 (五)制度外生

(六)模型的机械、静态性质
‚主流经济理论把企业描绘成一个‘黑箱’。这是非常离 奇的事情。在现代经济中,大部分资源是在企业内部使 用的,这些资源怎样使用依赖于行政性的决策,而不是 直接依赖于市场的运作。结果,经济体系的效率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这些组织,当然特别是现代公司,是如何 处理它们的事务。更令人惊讶的是,尽管经济学家的兴 趣在于价格制度,他们却忽略了市场这种支配着交换过 程的更具体的制度安排。由于这些制度安排在很大程度 上决定着生产什么,所以我们现在拥有的是一个很不完 整的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从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古典学派、新古典学 派、凯恩斯理论以及新古典综合学派都放弃了制度分 析。自边际学派以来,甚至新古典综合派都将制度作 为假定的因素,采用数学方法分析经济问题,他们犯 的根本错误就是舍弃了影响经济运行更为重要的制度 因素,因此,经济学虽然取得了科学的外表形式,但 终不免暴露其理济学既是对传统制度学派研究的深化,又是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进一步拓展,是两者在一个更高层 次上的交叉和综合。 但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毕竟是最近几十年来的 事情,仍有待深化和发展。如无法进行精确的计算交 易费用、制度收益和制度变迁成本等

第四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新制度经济学在分析中遵循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 方法,如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替代分析、均衡分析 等。 在强调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相同 之处的同时,也要注意两者方法上的差异; 不同主要表现在:前者更注重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 题出发,主张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 问题的答案;后者过于强调研究的形式化、数学化 和抽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8
3.企业产权结构理论
•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2)分析了古典企业 (业主制)的产权结构特征。
• 詹森和梅克林(1976)对合伙制企业的产权结构 进行了系统分析。
• 伯勒和米恩斯于20世纪30年代研究了股份公司 的产权结构。股份制的特点在于:剩余索取权 与经营决策权、监督权相分离。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9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三、新制度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背景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0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
(20世纪30到60年代)
1. 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 “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 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 • 4、诺斯.道格拉斯(1992):《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历以平译,
商务印书馆。 • 5、诺斯.道格拉斯(1994):《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刘守
英译,上海三联书店。 • 6、比较制度分析》(日)青木昌彦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 7、(美)埃里克.弗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新制度经济
• 张五常(1983)指出,企业替代市场,是用要素 市场代替中间产品市场,是一份契约取代一系列 的契约 。
• 近十几年来,人们认识到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并 把它应用于企业激励契约的设计和企业最优所有 权结构等问题的分析中,从而大大推进了企业性 质理论。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3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4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5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6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7
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的视角来解释制度并检 察它的结果,21世纪将是新制度经济学繁 荣发达的时代,它将对越来越多的引导经 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提出自己的真知灼 见,并且为改变这些安排以增强经济效率 提供理论基础。
——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8
第一章 导 论
第一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新制度经济学的流派渊源关系 第三节 新制度的研究对象、方法及基本假
设 第四节 新制度的学术地位、框架内容及学
习意义
2020/9/8
20
5.制度变迁理论
• 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诺思。诺思的基本观 点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 的个人刺激的有效制度是促使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 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要点是:有效率的产权结构是 经济活力的源泉;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最 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 效率负责。
• 还有一些学者对非营利性企业和社会主义企业 的产权结构进行了研究。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9
4.企业性质理论
• 科斯(1937)将企业的性质界定为契约。企业契约 的重要特征是包含了权威关系,这种权威关系能 大量减少需要交易的数目。
• 阿尔钦等(1972)认为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无本 质区别。
• 诺思、拉坦、林毅夫等还对制度变迁的原因、过程、 方式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1
6.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舒尔茨(1968)对人力资本产权研究不足和制 度滞后提出了批评,他的批评引起不少学者
对人力资本产权问题的关注。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探寻硅谷成功的奥秘 过程中,人们发现,硅谷的成功与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本 产权制度的创新存在密切的联系,人力资本 产权问题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人力资 本产权理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领域, 中国学者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如张维迎、周 其仁等。
2. 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 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 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标志着新制度 经济学的形成。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1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迄今)
• 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 产权理论的发展 • 企业产权结构理论的发展 • 企业性质理论的发展 • 制度变迁理论的发展 •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的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
主要参考书目
• 1、埃格特森(1996):《新制度经济学》,吴经邦译,商务印书馆。 • 2、巴泽尔: 《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1997年版。 • 3、柯武刚、史漫飞(2000):《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
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8、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02 • 9、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2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常等)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7
2.产权理论的发展
• 产权概念的界定更加清晰(菲吕博顿等) • 许多学者探讨了产权的形式和属性问题
(德姆塞茨等)
• 还有一些学者对产权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探 讨(德姆塞茨、诺思等)
• 有学者还研究了公共物品的私人生产问题 (科斯、张五常、波斯纳等)。
2020/9/8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16
1.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
• 对交易费用的含义的界定(阿罗、威廉 姆森 、张五常等)
• 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的分析(威廉姆 森 、诺思等)
• 关于交易费用性质的研究(诺思) • 关于交易费用计量的研究(诺思、威廉
姆森等) • 交易费用的应用研究(威廉姆森 、张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