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输电线路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
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

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随着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输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和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力输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遭受鸟类损害,导致线路跳闸,甚至引发火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们开展了相关研究,并成功研制出了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有效降低了鸟类对电力输送系统的影响。
一、问题阐述电力输电线路是电能的主要传输通道,而鸟类在寻找食物或栖息地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树木、电线杆等架空物体,这就意味着电力输电线路成了鸟类活动的理想场所。
鸟类在电力输电线路上活动时,可能会触碰导线、隔离子,或者在线路上筑巢,这些行为都会对电力输送系统带来潜在的风险,可能导致线路短路、跳闸,甚至引发火灾。
寻找一种对抗鸟类的方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制背景基于以上问题,科研人员积极投入,开展了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工作。
通过对鸟类行为和习性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材料科学、电力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他们成功研发出了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
三、防鸟板的研制过程1. 鸟类行为与习性的研究科研人员对鸟类的行为与习性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发现,鸟类通常会选择较高的位置筑巢,以确保自己和幼鸟的安全。
鸟类在飞行中也倾向于选择一些高架物体作为落脚点,这些行为使得电力输电线路成为了鸟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2. 材料选择和工艺设计基于对鸟类行为的深入研究,科研人员选择了适合的材料进行研发。
防鸟板需要具备一定的硬度和耐腐蚀性,以保证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仍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
防鸟板的表面设计需要经过精心的考量,以防止鸟类在上面筑巢或停留。
3. 测试和改进在对防鸟板的材料和设计进行选择之后,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测试,并不断改进防鸟板的设计。
他们通过模拟鸟类的行为,在实验室中对防鸟板进行了多次静态和动态测试,以验证防鸟板的耐用性和效果。
他们还特地前往电力输送线路周边进行实地观察,以了解防鸟板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刍议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

刍议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电力输送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输电杆塔建设在城乡接合部附近,这给野生鸟类带来了巨大的诱惑和生存压力。
鸟类在输电杆塔上筑巢、觅食,常常会造成电网短路、供电不稳定等问题,危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开发一种能够智能防鸟害的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防鸟害手段多为人工驱赶或者设置简单的物理障碍,效果有限且难以长期维持。
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在于防范手段单一、效果不理想、操作成本高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更加智能、高效的防鸟害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输电杆塔鸟害问题,本研究旨在开发并应用一种智能防鸟害装置,旨在提高电力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鸟类导致的事故发生率,为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2 研究意义鸟害对输电杆塔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电力输送,还对电力设施的安全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开发智能防鸟害装置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通过对输电杆塔附近鸟类活动规律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防止鸟类对输电设施的损坏,提升输电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防鸟害装置的研发不仅仅只是为了解决输电设施受到鸟害的问题,更是为了推动输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输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研究智能防鸟害装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促进输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输电杆塔存在的鸟类侵扰问题,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通过开发智能防鸟害装置,旨在减少鸟类对输电设施造成的损坏和故障,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研究目的还包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保护鸟类生态环境,实现输电设施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为未来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也为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目的的明确,将有助于引导研究工作的开展,推动智能防鸟害装置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为输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输电线路新型驱鸟器的设计

输电线路新型驱鸟器的设计摘要:驱鸟器是在目前市面上所推广的风力驱鸟器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解决无法在无风和无光的情况下驱鸟的问题,提高驱鸟器的性能,并且可为研发带有储能系统的农村自用离网型风光互补发电、家用储电装置以及直流电机驱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思路以及实践依据。
关键词:输电线路;新型驱鸟器;设计1现状鸟类在繁殖季节喜欢在铁塔上筑巢,其筑巢材料有树枝、枯藤、废棉线,甚至还有铁丝。
这些材料下落可能短接几片瓷瓶,从而引起线路跳闸。
各种大鸟觅食后喜欢落在铁塔中线横担上。
歇息时大量排放粪便,会污染瓷瓶,降低瓷瓶串外绝缘强度,而引起线路跳闸。
线路上鸟害故障点全部在带拉线或钢性铁塔上,绝大部份在直线铁塔中线瓷瓶串和耐张中线跳线悬垂绝缘子串上。
变电站主要是鸟类经常钻进变压器或交流滤波器的空隙中导致瞬间故障。
2装置概述装置由一个主机和多个电击极组成,通过高压输出线进行连接。
主机由太阳能板、锂电池、主控板、控制开关、高压发生器、高压输出线等组成,并集成固封呈一个盒子状的整体;电击极由正负电击丝、固定支架、专用接线头组成,专用接线头与主机高压输出线相连,并能串接多个不同类型的电击极。
3驱鸟器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该驱鸟器设计的功能是:白天在充足的光照和足够的风力条件下,通过风力机旋转带动风杯光照反射,产生旋转的强光,起到驱鸟功效,同时借助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对蓄电池储能;在夜间、无风或光照不理想的条件下,依靠蓄电池提供LED光源和驱动电机工作,带动风轮旋转,LED光源通过旋转的风轮风杯反射,产生旋转的强光,起到驱鸟的功效。
装置系统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装置所选用的旋转机构是将垂直轴风杯式风轮通过传动机构连接直流电机,风杯式叶片的内表面安装反射凹面镜,同时安装LED灯;直流电机是具有双回路的电机,既能工作于发电运行状态,在风力足够大的时候实现风力发电储能,也能工作于电动运行状态,在风力较小时实现由电机带动风轮旋转,这样可以简化机械传动机构的设计,节省了空间;控制电路模块选择用光敏电阻采集光照强度,以此来控制白天与夜间电机工作状态的切换。
输电线路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研究

输电线路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研究输电线路是电力传输的重要途径,然而在输电线路上经常会受到鸟类的干扰,这不仅会对电力传输造成影响,还可能给鸟类带来危险。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着手研发智能综合防鸟装置,以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和鸟类的生存安全。
本文将围绕输电线路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研究展开讨论。
一、防鸟装置的必要性输电线路上的鸟类干扰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而且会给输电线路带来诸多安全隐患。
鸟类在输电线路上筑巢或停驻会导致线路短路、跳闸等故障,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
鸟类在高压输电线路上停留容易导致鸟类触电死亡,不仅是对鸟类生命的威胁,也会对电力设施带来一定损坏。
开发智能综合的防鸟装置对于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二、研究现状目前,关于输电线路防鸟装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声音驱鸟技术:通过播放特定频率的声音来驱赶鸟类,具有一定的驱鸟效果,但对周围环境噪音的影响较大;2. 光学驱鸟技术:利用激光、LED等光源来干扰鸟类,有一定的驱鸟效果,但存在光污染和造价较高等问题;3. 电网防护技术:在输电线路周围设置带电网格或防护罩来防止鸟类接近,但由于安全隐患较大,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对鸟类的伤害。
以上技术各有局限,需要综合考虑才能达到较好的防鸟效果。
研究智能综合防鸟装置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研究方向1. 多元化驱鸟技术:结合声音、光学、电网等多种驱鸟技术,以达到更好的防鸟效果。
结合声音和光学技术,根据鸟类的行为特点进行智能化的驱鸟,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和环境污染。
2. 智能感应与控制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鸟类活动的感应和智能驱鸟。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鸟类的行为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的驱鸟控制。
3. 安全环保设计:在研发智能综合防鸟装置时,需要充分考虑对环境和鸟类的影响,确保防鸟装置不会对周围的生物环境造成影响,同时避免对鸟类的伤害。
四、研究展望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研究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挑战需要克服。
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

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的研制【摘要】鸟类在电力线杆、铁塔横担处搭窝是导致供电线路停电故障的重要原因。
基本文就电力输电线路防鸟板进行研究,主要结合国网河南温县供电公司线路工区的实际运营情况,创新研发一种避免鸟类在电力输电线路搭窝的装置,弥补现有驱鸟器存在的不足,防止发生线路接地、跳闸停电等情况,使供电可靠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电网输电防鸟板供电安全引言:夏季大量候鸟会迁徙到北方,并在电力线杆、铁塔横担处搭窝繁殖。
据统计,全城区38条、总长857km的电力输电线路,每年夏季仅仅因为鸟类搭窝,就会导致6000kWh供电量损失,而现实情况证明,当前广泛应用的驱鸟器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为了保障电力运输的安全穩定,避免经济损失发生,设计研发一种更加有效的避鸟装置是非常必要的。
一、电力输电线路鸟窝搭建情况分析鉴于现有的驱鸟器安装方法无法解决鸟窝搭巢问题,国网河南温县供电公司线路工区特成立设计研发小组,对工区内鸟窝搭建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和科学分析,从而为防鸟板的研制工作提供有力依据。
(一)鸟窝搭建数量分析以鸟类活动频繁程度作为依据,本次调查选择线路工区内的35KV城区线、10kV覃青线、10kV青泉线和10kV青城线这4条线路、50基杆塔作为目标,着重对鸟窝数量进行统计。
调查发现,35kV城区线的28个杆塔上,共出现16个鸟窝;10kV覃青线的20个杆塔上,共出现9个鸟窝;10kV青泉线的23个杆塔上,共出现5个鸟窝;10kV青城线的19个杆塔上,共出现7个鸟窝。
合计调查杆塔数为90基,出现鸟窝总数为37个。
(二)鸟窝搭建位置分析根据调查发现,鸟窝主要搭建在电力输电线路的以下位置:其一,直线杆塔中线横担处,搭建频数为30个,累计30个,频率为75%;其二,杆子与横担交接处,搭建频数为4个,累计34个,频率为85%;其三,直线杆塔边线横担处,搭建频数为3个,累计37个,频率为92.5%;其四,耐张杆塔主体横担处,搭建频数为2个,累计39个,频率为97.5%;其五,其他位置,搭建频数为1个,累计40个,频率为100%;分析可得,直线杆塔中线横担处是鸟类搭窝的主要位置。
QC输电线路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新)合集

提高输电线路运行稳定性保障电力 供应可靠性
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
渔业领域:防止鸟类对渔业 资源的破坏
农业领域:防止鸟类对农作 物的破坏
航空领域:防止鸟类对飞机 的撞击
环保领域:减少鸟类对环境 的破坏
对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提高输电线路安全性:新 型防鸟害装置可以有效防 止鸟类对输电线路的破坏 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鸟粪污染:鸟粪中含有酸性 物质对输电线路造腐蚀
鸟群聚集:鸟群聚集在输电 线路上可能导致线路过载
鸟撞电线:鸟撞电线可能导 致线路断路影响电力供应
传统防鸟害装置的局限性
效果不佳:传统防鸟害装置无法完全阻止鸟类靠近输电线路导致鸟害事故频发。
成本高:传统防鸟害装置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增加了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
结论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研制了新型防鸟害装置提高了输电线路的安全性 装置采用了环保材料对环境无污染 装置安装简便易于维护 展望未来将继续优化装置性能提高防鸟害效果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新型防鸟害装置的实用性和效 果
研究防鸟害装置对鸟类的影响和保 护措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探索不同环境下防鸟害装置的应用
QC输电线路新型防鸟害 装置的研制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QC输电线路新型防鸟 害装置的背景
02
新型防鸟害装置的设 计与实现
03
新型防鸟害装置的试 验与验证
04
新型防鸟害装置的应 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05
结论与展望
06
添加章节标题
QC输电线路新型 防鸟害装置的背 景
鸟害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鸟巢搭建:鸟巢搭建在输电 线路上可能导致线路短路
输电线路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研究

输电线路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研究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的建设和维护成为电力行业的重要课题。
输电线路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鸟类对电力设施的侵扰。
鸟类在电力设施上筑巢、啄击导线、甚至发生触电事故,造成了不小的安全隐患和电网故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智能综合防鸟装置,致力于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鸟类对输电线路的侵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筑巢:鸟类在输电线路的塔顶、电缆架等地方筑巢,导致电缆受损、电力设施受损,甚至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
2. 啄击:一些鸟类喜欢啄击电力设施,导致电力设备遭到损坏,甚至造成短路、触电事故。
3. 排泄物:鸟类在电力设施上排泄,导致绝缘子污染,引起漏电、跳闸等故障。
以上问题的存在,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和电力设备的长期可靠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威胁,急需研究一种高效、可靠的防鸟装置,保障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
二、研究方法为了解决输电线路受鸟类侵扰的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研究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数据采集: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对输电线路上鸟类的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鸟类的种类、数量、活动轨迹等信息。
2.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鸟类的活动规律和习性,找出鸟类侵扰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的防鸟装置设计提供依据。
3. 设备研发: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研发智能综合防鸟装置,包括声光报警装置、红外感应装置、喷水装置等多种手段,通过设备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鸟类的有效驱离和防范。
4. 原型验证:在实际的输电线路上进行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原型验证,对其稳定性、可靠性和实际效果进行验证,为后续的推广应用做好准备。
5. 推广应用:在验证通过后,将智能综合防鸟装置推广应用到更多的输电线路上,帮助电力企业解决鸟类侵扰问题,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三、研究成果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和步骤,研究人员取得了以下一些研究成果:1. 智能综合防鸟装置的设计方案:根据数据分析和需求,设计了一种集声光报警、红外感应、喷水等多种手段于一体的智能综合防鸟装置,具有较好的防鸟效果和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刍议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

刍议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输电杆塔在电网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与此鸟类对输电杆塔造成的损害也屡见不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发智能防鸟害装置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这一装置的开发。
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首先需要对鸟类行为和习性进行深入研究。
只有了解鸟类的习性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发防鸟装置。
我们需要了解鸟类在选择筑巢地点时的偏好,是否有特定的行为模式。
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开发相应的智能防鸟装置。
开发防鸟害装置需要考虑到杆塔形状和材料的特点。
杆塔一般是高大的金属结构,鸟类可能会选择在上面筑巢或者停留。
我们在开发智能防鸟害装置时需要考虑到杆塔的特点,并使用相应的材料进行设计。
可以在杆塔上安装一种不容易被鸟类附着的材料,以防止鸟类在上面筑巢。
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还需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在防止鸟类对杆塔造成损害的我们也需要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
在设计智能防鸟害装置时,应该避免使用对鸟类有害的化学物质,以及对鸟类造成其他不良影响的设计。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保护输电杆塔的目的,同时也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
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利用传感器、摄像头、无线通信等技术来实现智能化防鸟装置的设计。
可以在杆塔附近布置摄像头,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识别鸟类的行为并进行相应的控制。
可以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对防鸟装置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防鸟装置的效果,也能提高管理的便捷性和智能化程度。
输电杆塔智能防鸟害装置的开发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鸟类习性、杆塔特点和环保问题的任务。
在开发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装置的智能化程度和效果。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一定能够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智能防鸟害装置,从而保护输电杆塔的同时也保护鸟类的生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电线路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发发 布布 人人::叶叶色色亮亮小小组组名名称称::送送电电部部线线路路一一班班Q Q C C 小小组组 单单 位位::福福建建省省厦厦门门电电业业局局22000077年年1111月月一、小组概况1、注册情况2、Q C小组成员和分工二、活动计划Q C小组活动计划表三、选择课题(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鸟类的繁衍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范围日趋扩大,许多鸟类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筑巢繁殖,给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危害。
近几年来的统计资料表明,由于鸟类活动引起的线路故障仅次于雷害和外力破坏,已经占居线路故障总数的第三位,鸟害造成的线路跳闸故障已成为影响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鸟害概况及防鸟害装置运行分析788695981051161182040608010012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迁移鸟巢数量1、厦门地区鸟害概况QC 小组成员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厦门地区的鸟害具有周期长、分布范围广、鸟类筑巢时间短、危险性高等特点。
每年的3月至8月是绝大多数鸟类的繁殖季节,许多鸟类(如黑领椋鸟、八哥、喜鹊、白鹭等)喜好在跨越沿海滩涂和平原地区的送电线路杆塔上筑巢繁殖,这一期间是我局送电线路防鸟害巡视期,也是厦门电网发生鸟害的高发期。
鸟类筑巢点为杆塔绝缘子串悬挂点上方、跳线上方的斜材交叉处等危险部位(见右图),构筑鸟巢的材料多数为树枝及茅草、塑料带、布条等,鸟巢上的草或布条等下垂后短接绝缘子串遇潮湿天气容易造成线路闪络跳闸故障。
2007年1月,QC 小组对近几年来防鸟害巡视人员迁移送电线路杆塔上危险部位的鸟巢数量情况和鸟害故障次数进行了调查统计,具体如下: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近几年来鸟类在线路杆塔危险部位筑巢的数量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尽管防鸟害巡视小组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迁移鸟巢防治鸟害,仍无法有效预防鸟害故障的发生。
2、现有防鸟害装置的运行分析 风动式驱鸟器2001年开始在我局输电线路杆塔上广泛安装应用的风动式驱鸟器是根据构筑在绝缘子串上方的鸟巢2000~2006年鸟巢迁移数量统计柱状图 2000~2006年送电线路鸟害故障分析图6次2 次鸟类怕光、恐色的原理,采用自然风为动力,以快速旋转的风碗带动风碗转动轴上的镀铬不锈钢反光片发出的间断反射光达到驱鸟,防止鸟类在线路杆塔危险部位筑巢、休息的目的。
风动式驱鸟器对于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该驱鸟器也有一个显著的缺陷,就是在没有风的天气里风碗无法转动,驱鸟器也就失去了惊鸟、驱鸟的效能(见下图)。
QC 小组经过现场调查发现,风动式驱鸟器运行一定时间后,部分装置配件出现锈蚀、风化掉脱、破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驱鸟器的驱鸟效果,具体见下表。
风动式驱鸟器运行故障统计表风动式驱鸟器故障分析图61%16%20%3%调查统计显示,风动式驱鸟器的故障总数为69套,占安装总数的%,小组成员绘制出故障分析图如下:超声波驱鸟器旁筑巢情况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风动式驱鸟器存在着故障率高、无风天气时失去驱鸟效能等设计缺陷,无法有效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容易导致鸟害故障的发生。
超声波驱鸟器自2005年以来,我局开始在鸟害区域的输电线路杆塔上安装应用国内最新型的驱鸟装置----超声波驱鸟器,该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雷达、老鹰模型、扬声器等部件,采用太阳能供电,预先储存鸟类遇难、遇上天敌时发出的警告、呼救声等,正常情况下处于静音状态,一旦超声波感应到有鸟儿飞近时,就会发出警告音,驱赶鸟类在杆塔上栖息,减少鸟类筑巢的可能性,防止了鸟类在危险区域筑巢。
该装置安装应用初期对防止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但是应用一段时间以后,鸟类习惯适应了驱鸟器的老鹰模型和惨叫声后,又重新开始在杆塔上的危险部位筑巢(见右图)。
可见,超声波驱鸟器不能长期有效惊吓、驱离鸟类在杆塔的危险部位筑巢,从而无法达到有效地控制鸟害故障的发生。
(三) 课题选定近年来厦门地区输电线路的鸟害日趋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而现线路跳闸故障率,保障送电线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已成为我局送电线路运行管理部门的迫切需求。
四、设定目标(一) 课题目标:研制新型防鸟害装置,要求新装置必须:安全轻巧,安装、拆卸(检修作业时)便捷,牢固可靠,满足防锈、防腐和环保要求。
(二) 目标值:解决鸟类在杆塔危险部位筑巢的难题,杜绝鸟害跳闸故障的发生。
五、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一) 方案的提出QC小组集思广益,围绕现有防鸟害装置驱鸟效能不能满足生产要求,按照防堵与引导相结合的思路,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5个对策方案,整理成树图,见下图。
新型防鸟害装置的研制方案(二)各种方案的分析、评价、优选小组成员对5个方案进行综合试验、分析和评价,具体如下:1、研制防鸟刺的试验分析:23、研制防鸟箱的试验分析:45、研制人工鸟巢的试验分析:(三)确定最佳方案经过对以上5种研制方案进行试验、分析和优选,确定1、2、4号研制方案为不采用方案, 3、5号研制方案为可采用方案。
六、对策与实施通过评价,3、5号方案均可采用。
3号方案采用防堵的方式阻止鸟类在杆塔的危险部位栖息、筑巢繁殖,而5号方案采用疏导的方式引导鸟类在杆塔安全部位的人工鸟巢上筑巢繁殖,因此经充分研讨,3、5号方案可同时开展实施工作。
(一)第3方案的实施1、制订第3方案的对策计划表对策计划表2、按第3方案对策计划表实施小组成员通过对国内各类防鸟器材进行参考、借鉴,并根据厦门地区鸟害的具体特性和送电线路杆塔横担塔材的结构特点,选用强度高、防锈蚀的镀锌薄钢板材进行防鸟箱的图纸设计和模型加工,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顺利完成了220Z02、220JG1等系列塔型的防鸟箱加工制作。
QC小组经部门审批,于2007年3月10日在部分鸟害重灾区域线路杆塔上试安装应用,见下图:SDFN-1型防鸟箱在220Z02塔上的安装应用SDFN-2型防鸟箱在220JG1塔上的安装应用3、实施效果:(1)安装应用的新型防鸟箱占据了杆塔横担绝缘子串悬挂点和跳线上方的斜材交叉空间位置,有效阻止了鸟类在上述危险部位栖息、筑巢;(2)防鸟箱材料选用镀锌薄钢板材,解决了材料防腐、防锈蚀问题;(3)经过多次优化设计,防鸟箱外形实用美观,且采用薄钢板加工制作,坚固轻巧;作业人员采用铜套线绑扎固定箱体,安装、拆卸十分方便。
结论:基本达到设定的目标要求。
(二)第5方案的实施1、制订第5方案的对策计划表对策计划表2、按第5方案对策计划表实施鸟类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是大自然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我们在积极防治鸟害的同时,也努力为鸟儿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和繁衍空间。
小组成员集思广益,根据鸟类的巢型特点和线路杆塔的斜材结构特点进行引鸟箱设计。
引鸟箱(见附图)选用强度高、耐腐蚀、抗老化新型搪瓷板作为主体材料,采用支架式固定,螺栓连接紧固搪瓷板,鸟箱整体稳固性强,外形美观。
新型引鸟箱制作完成后,QC小组经部门审批,于2007年3月10日在鸟害区域线路杆塔上试安装应用。
小组成员根据鸟类也类似存在“一山不容二虎”SDFN-3型引鸟箱的现象,即在一基杆塔上只筑一个鸟巢的规律,在远离杆塔危险部位的斜材结构安装引鸟箱,为鸟类筑个“安乐窝”引鸟入箱,避免鸟类将鸟巢构筑在杆塔的危险部位。
3、实施效果小组成员经观察发现,黑领椋鸟、八哥、喜鹊等鸟类未选择在安装应用的新型引鸟箱筑巢栖息,仍然选择在杆塔横担绝缘子串悬挂点和跳线上方等危险位置筑巢,反而是麻雀等小鸟在引鸟箱内栖息、筑巢。
结论:未能达到预定的目标要求。
4、重新制订第5方案的对策计划表对策计划表5、按新对策计划表实施原先研制的引鸟箱未能达到“引鸟入箱”的目标,小组成员再次集思广益,决定到厦门市环境保护科研所向鸟类专家请教。
根据专家建议,小组成员依据黑领椋鸟、八哥、喜鹊等鸟类巢型的结构尺寸特点,决定选用天然竹篾作为鸟巢材料,顺利完成了新型引鸟巢的设计和订制加工,见附图。
新型竹制引鸟巢制作完成后,QC小组经部门审批,于2007年3月30日在鸟害区域线路杆塔上试安装应用。
SDFN-4型引鸟巢6、新对策实施效果(1)安装一周以后,小组成员巡查时惊喜的发现,黑领椋鸟、八哥等鸟类已经在为它们建造的人工鸟巢上安家落户了。
(2)编织鸟巢的竹篾经油漆清油后,可达到有效防水、防腐的效果。
(3)竹制鸟巢坚固轻巧,安装、拆卸十分方便。
结论: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引鸟入巢(四)实施综合评价经过运行实践检验,新型防鸟箱和引鸟巢在鸟害区域线路杆塔上配套安装应用,可达到良好的驱鸟和引鸟入巢的效果。
七、效果检查(一)目标值检查1、2007年9月,QC小组对鸟害区域线路试安装应用新型防鸟害装置的防鸟效果情况进行了调查,如下图所示。
从效果图可以看出,鸟害区域线路安装应用新型防鸟箱和引鸟巢后,有效地阻止了鸟类在杆塔的危险部位筑巢,并成功的引导鸟类在人工鸟巢上筑巢繁殖,实现了防堵与疏导相结合防治鸟害的目标。
小组成员对新型防鸟害装置安装应用前后的鸟害区域线路鸟类筑巢数量和鸟害故障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如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新型防鸟害装置安装应用后,鸟类在线路杆塔危险部位筑巢的数量降为了0,而引鸟巢的筑巢成功率达89%,说明此次QC活动有效地解决了鸟类在线路杆塔危险部位筑巢的难题,从而杜绝了因鸟害导致电网故障或停电事故的发生,目标值实现了!2、小组成员调查发现,经过近半年来的运行检验,新型防鸟箱采用的镀锌板材和经过清油处理的竹制引鸟巢,均能有效地防锈、抗腐,达到了预定目标的要求。
3、经过多次优化设计后的防鸟箱和引鸟巢外型美观,箱(巢)体坚固轻巧,检修人员安装、拆卸时安全快捷,达到了预定目标的要求。
(二)经济效益通过此次QC活动,缩短了防鸟害巡视时间,减轻了巡视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了成本支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体如下:经济效益计算表(三)社会效益1、在厦门建设海湾型城市、海西经济区重点中心城市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次QC活动有效地消除了鸟害对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显著降低了巡视人员劳动强度,更好地保证了输电线路设备的安全健康运行水平,为厦门地区主电网能够安全、可靠、稳定地运行提供了强有力地保障。
2、QC小组在厦门鸟害区域线路研制应用新型防鸟害装置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海峡导报》、《福建电力报》、《国家电网报》、福建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各大新闻媒介均进行了广泛报道。
中央电视台《科技博览》栏目以《人鸟智斗》为专题对QC小组创新研制、应用新型防鸟害装置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报道,小组成员防鸟不忘护鸟、与鸟和谐相处的环保行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