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4年最新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期末考卷及答案(各版本)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魏B. 蜀C. 晋D. 吴2.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下列哪一项出现于唐朝?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纸张A. 杜甫B. 白居易C. 王之涣D. 苏轼4.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A. 郑和B. 刘家港C. 汪大渊D. 茶马古道5. 清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发生了“鸦片战争”?A. 乾隆帝B. 嘉庆帝C. 道光帝D. 同治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是郡县制。
(√)2. 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3. 宋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但国内商业却相对衰落。
(×)4. 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
(√)5. 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起点在_______(长安),终点在_______(罗马)。
2.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成医学巨著《_______》(伤寒杂病论)。
3. 唐朝的_______(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 宋朝的_______(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5. 明朝的_______(戚继光)是著名的抗倭英雄。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
2. 请列举唐朝的三位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简述宋朝商业发展的特点。
4. 请简述元朝的行省制度。
5. 请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如何巩固统一后的国家?2. 请以唐朝为例,说明对外交往的重要性。
3. 分析宋朝商业发展的原因。
4. 请结合元朝的历史背景,分析其民族政策的特点。
5. 请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明朝的盛世局面。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历史(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历史(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远古传说虽蕴含着一些历史信息,但不能等同于历史,而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下列属于史实的是()A.炎帝教民耕种B.北京人使用天然火C.大禹治水D.黄帝大战蚩尤2.历史图片蕴涵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图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A.元谋人B.半坡居民C.北京人D.河姆渡居民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考古发现也会印证远古传说,下列属于传说的是A.相传黄帝发明了指南车B.半坡人会纺织、制衣C.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山西地区D.河姆渡人会制作乐器4.选择题: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这里“家天下”的出现标志着哪一种制度的产生?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选举制5.下图中所示的“古文字”是()古文字现代汉采刃焚休曰字A.甲骨文B.小篆C.契丹文D.西夏文6.春秋时期,农业上出现了深耕细作,耕地面积扩大,山林也得以开发。
这主要得益于A.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B.社会环境的安定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D.自然条件的优越7.大教育家孔子所办私学的招生原则是A.招收品德高尚的学生B.招收不同类别的学生C.招收智商足够高的学生D.招收出身底层的学生8.“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材料中,促使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C.确立新政治经济秩序D.能够在兼并战争中取胜9.为进行研究性学习,某历史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
据此判断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是活动内容查阅文献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等观看视频《大秦帝国——北击匈奴、南定百越》等搜集图片《圆形方孔半两钱》、《铜权》、《铜量》等考察遗址广西灵渠、陕西秦长城遗址等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秦统一货币促进经济交流C.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D.秦建立统一多民族的国家10.下面关于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推翻了秦朝的统治,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C.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建立了西汉政权D.发生于秦始皇在位时期11.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题8套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8套NO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居民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A、过着定居生活B、会建造房子C、住半地穴式房子D、会种植庄稼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都到殷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A、结成部落联盟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A、商朝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A、“仁”B、“因材施教”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他的观点是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B、要发展林业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
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它是由总结出来的A、扁鹊B、黄帝C、华佗D、张仲景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A、《齐民要术》B、《水经注》C、《缀术》D、《伤寒杂病论》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见下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A. 西周B. 秦朝C. 汉朝D. 唐朝2. 以下哪位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A. 孔子B. 孙武C. 老子D. 墨子3.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甲午战争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4. 以下哪位是清朝末年的维新派领袖?A. 康有为B. 孙中山C. 李鸿章D. 袁世凯5. 下列哪个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马关条约》C. 《辛丑条约》D. 《天津条约》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__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 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__________。
3.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事件。
4. 清朝末年的维新派领袖是__________。
5.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秦朝的建立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汉朝的建立过程及其主要成就。
3. 请简要介绍一下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请论述清朝末年的维新变法运动及其失败的原因。
2. 请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B2. B3. A4. A5. C二、填空题答案1. 秦2. 孙武3. 鸦片战争4. 康有为5. 《辛丑条约》三、简答题答案1. 秦朝的建立过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其主要成就有: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推行法治等。
2. 汉朝的建立过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胜利后,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
其主要成就有:发展经济,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推广儒学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注:以下是一份假设的期末试卷及答案,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这个国家的名称是:A. 夏朝B. 商朝C. 秦朝D. 唐朝2.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印刷术D. 火漆3. 以下哪位人物是楚国的国君?A. 孔子B. 秦始皇C. 韩非D. 屈原4. 著名的《孙子兵法》是哪个时期的典籍?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5. 中国古代的三纪,按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排列是:A. 夏、商、周B. 秦、汉、唐C. 夏、周、秦D. 唐、宋、元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两大“工具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中国古代的两大“工具革命”是指农具和铁器的革命。
农具的改进提高了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铁器的出现则在农业、手工业和战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生产力和劳动效率,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中央集权?请列举并解释其中的一个措施。
答:秦始皇实行郡县制,设立郡县,并派官员管理,以加强对各地的控制。
这一措施将原来分散的地方政权统一到中央政权之下,使得中央政权更加集中,控制力得到加强。
3. 请简要描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进行的一系列变革和措施。
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和措施,包括建立中央集权国家、进行一系列政治改革、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修筑都城咸阳等等。
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基础,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及现代的发展。
4. 请简要解释中国古代的“管仲、鲍叔”与“商鞅”的政治改革思想和措施。
答:管仲、鲍叔代表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改革思想,主张通过政治改革来加强国家实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加强军事力量、重用贤才等。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早期人类制造工具的方法,采用这些方法制造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工具D.铁制工具2.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
下图的文物反映了当时()A.农业初兴B.聚族而居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3.《史记》中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礼记》中也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这些内容都体现了A.炎黄结盟B.世袭制C.禅让制D.分封制4.据《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
”“邦诸侯”指的是()A.分封制B.世袭制C.郡县制D.三公制5.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展示了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B.C. D.6.下列三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7.《资治通鉴》开篇记载: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晋国的三家为诸侯,即历史上的“三家分晋”,瓜分晋国的三家是()A.楚、燕、齐 B.秦、楚、齐 C.赵、魏、秦 D.韩、赵、魏8.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C.封建社会逐渐走向崩溃D.思想大一统局面的逐步形成9.“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光武帝D.汉高祖10.对大泽乡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朝的统治B.因秦朝的残暴统治而引起C.领导人是陈胜吴广D.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标志性事件11.下表显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反映的局面是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社会动荡D.文化繁荣1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A. 禅让制B. 神权政治C. 封建制度D. 分封制2.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春秋时期的开始?A. 周平王东迁B. 齐桓公称霸C. 晋文公称霸D. 楚庄王称霸3. 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A. 老子B. 孔子C. 墨子D. 韩非子4. 下列哪个国家是战国七雄之一?A. 鲁国B. 卫国C. 韩国D. 中山国5. 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秦朝的建立?A. 秦始皇称帝B. 秦灭六国C. 楚汉战争D. 吕不韦专权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2. 西周实行______制度,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3. 春秋时期,______成为第一个霸主。
4. 孔子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仁”的学说。
5. 战国时期,______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介绍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
2. 请简要介绍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区别。
3. 请简要介绍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四、论述题(25分)1. 请论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C2. B3. B4. C5. B二、填空题答案1. 夏2. 分封3. 齐桓公4. 儒5. 秦三、简答题答案1. 夏、商、西周的社会特点包括:奴隶制度、神权政治、封建制度、分封制等。
2.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春秋时期战争规模较小,战国时期战争规模较大;春秋时期礼乐制度较为完善,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崩溃等。
3. 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提倡君子之道,主张以德治国。
四、论述题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和影响:1. 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带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能够帮助我们复原北京人身体特征提供依据的是A.人类化石B.大量石器C.动物化石D.灰烬和烧石2.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3.所有的中华儿女都自称是“炎黄子孙”。
其主要原因是A.炎黄生活地区是中华文明唯一发源地B.中华民族主体由炎黄部落融合发展而来C.全体中国人都是炎帝和黄帝繁衍的后代D.所有的中华儿女都是黄种人4.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
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周朝的控制区域B.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C.防止夏、商旧族叛乱D.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5.在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由此判断,记载这段历史的文字应该是()A.小篆B.甲骨文C.金文D.隶书6.“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春秋诸侯争霸中第一位称霸的诸侯王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7.下列国家中,既在春秋时称霸中原,又属于战国七雄的是A.齐国B.燕国C.鲁国D.韩国8.习在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下列主张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心和善道德观的是()①老子的“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 ②孟子主张“仁政”、“民贵君轻”③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④庄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9.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案栏内的相应位置。
1.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下图反映的是哪一个A.女娲补天B.精卫填海C.嫦娥奔月D.牛郎织女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A.350万年 B.260万年 C.170万年 D.80万年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下列哪两个地方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这一观点A.周口店、元谋 B.元谋、半坡 C.河姆渡、半坡 D.周口店、河姆渡4.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这是因为A.主干部分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B.华人都是黑眼睛、黄皮肤C.黄色在中国古代最为尊贵D.华夏族诞生在黄河流域5.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是A.黄帝 B.嫘祖 C.伶伦 D.仓颉6.相传尧、舜、禹之间通过推举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7.相传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都城在A.涂山B.绍兴C.阳城D.亳8.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A.商汤灭夏B.武王伐纣C.盘庚迁都D.平王东迁9.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叫A.纣B.汤C.启D.桀10.中新网11月16日电: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开馆。
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在这里展出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该是A.大篆B.甲骨文C.小篆D.隶书11.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A.早5000年B.晚5000年C.早500年D.晚500年12.举世闻名的“三星顿”文化盛行于商周时期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地区13.齐桓公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国之大事,在祀与戎C.尊王攘夷D.挟天子以令诸侯14.公元前7世纪后期,导致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关键性战争是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15.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建成后,当地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的景象。
该工程位于今天的A.四川省B.山西省C.河南省D.湖南省16.中医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由谁总结出来的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17.2008年元旦,国务院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实施,其中新增的且传说与屈原有关的节日是A.元宵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18.老子李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下列选项中,最能代表其思想精华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19.下列成语、典故中,与刘邦、项羽及“楚汉之争”直接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约法三章③草木皆兵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结合右边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A.211年B.193年C.210年D.194年21.历史上称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为A.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22. 汉武帝以后,地方上的诸侯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无力和中央抗衡。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项措施的关系最密切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实行“推恩令” C.连年征战 D.开拓西域23.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昭君出塞B.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C.魏孝文帝改革D. 修筑长城24.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统辖A.西藏B.新疆C.宁夏D.广西25.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的我国本土宗教是A.道教B.伊斯兰教C.基督教D.佛教2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是谁的名言A.孟子B.司马迁C.班固D.荀子27.西晋王朝的建立者是A.司马懿B.司马昭C.司马炎D.司马睿28.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是A.东晋B.宋C.前秦D.北魏29.右下图反映了北魏经过改革以后出现的“胡人汉服”的社会风尚。
这次改革的领导人是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孝文帝30.下列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顾恺之的贡献在哪一方面A.书法B.文学C.音乐D.绘画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40分。
3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浪网 2009年12月30日报道: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已经结束了拍摄,将于2010年1月22日上映。
激发了人们对2000多年前这位伟人的热议。
右图是2006年孔子诞辰2557年前夕,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球正式发布的孔子标准像定稿。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请回答:(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被称为“圣人”。
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2)他的思想在什么时候被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1分)(4)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1分)32.(6分)2009年12月以来,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两千多年前那段历史的浓厚兴趣。
在秦国由弱到强直至成为“大秦帝国”的过程中,下列两位人物起了重要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与材料一中有关的人物主持的那次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
变法的措施中,奴隶主贵族最反对的应该是哪一条?为什么?(2分)(2)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但他本人却惨遭旧贵族车裂之刑。
从这个事例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3)材料二中李白所提到的“秦王”是谁?赞扬的是他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33.(6分)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1)该图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一条中西交往的重要商路,人们通常称之为什么?为开辟这一商路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2分)(2)想一想,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2分)(3)请参照地图将这条商路的起点A 与终点B 的地名填在方框内。
(2分)34.(4分)读图题:下图中内容有几处知识性错误,请你找出3处并在远处订正。
3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大河网-大河报2009年10月22日报到:昨日上午9时,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启动仪式暨打造中原文化标志·采集太昊陵圣土活动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中州宾馆隆重召开,拉开了“世界客家播迁路”活动的帷幕。
主办方将组团从河南出发,到海内外客家居住地开展文化交流。
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末年的100多年间,我国历史上逐渐形成了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东汉末年开始,从北方、西方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4分)(2)在西晋末年的大迁徙中,原居住在今天河南等省的中原居民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迁入地区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36.历史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学校准备举办一期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的黑板报,请你搜集材料参加筹备工作。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请识别上面图片中的人物,并按要求在下列表格的空格中填出相应的内容。
(4分) 内容人 物 成 就 或 著 作 图一著《伤寒杂病论》。
图二贾思勰 图三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图四蔡 伦 (2)他们中间,你最佩服或喜欢哪两位?他们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4分)A 现 在 新 疆 中亚、 西亚 河 西 走 廊 B七年级历史(人教版)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A2.C3.C4.A5.D6.D7.C8.C9.D 10.B11.C 12.B 13.C 14.C 15.A 16.A 17.C 18.D 19.D 20.C21.B 22.B 23.A 24.B 25.A 26.B 27.C 28.C 29.D 30.D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40分。
31.(4分)(1)“仁”的学说。
(1分)(2)西汉(汉武帝时期)。
(1分)(3)因材施教。
(1分)(4)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打出1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1分)32.(6分)(1)奖励军功。
理由:它剥夺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旧贵族今后没有竣工,就不能再继承爵位和特权。
(意思相近即可)(2分)(2)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提示如下: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进步的事业有时需要付出血的代价;要坚持改革创新等(答出任意一条或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2分)(3)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
(2分)33.(6分)(1)丝绸之路,张骞。
(2分)(2)勇于探险;不辱使命;不屈不挠;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克服困难;机智勇敢,报效国家等。
(考生只要任意答出2点或意思相近即可得分)(2分)(3)长安、欧洲(大秦或古罗马)。
(2分)34.(4分)曹操称帝改曹丕称帝;(1分)长安改洛阳;(1分)诸葛亮称帝改刘备称帝;(1分)赤壁改建业。
(1分)35.(12分)(1)匈奴、鲜卑、羯、氐、羌(答出4个即可得分)。
(4分)(2)原因:西晋后期,统治集团内乱,匈奴等少数民族趁机入主中原的冲击(或北方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南方则相对稳定。
(4分)影响:北方人南迁,补充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4分)36.(8分)(1)(每个1分,共4分)内容人物成就或著作图一张仲景图二著有《齐民要术》图三祖冲之图四改进造纸术(发明蔡侯纸或植物纤维纸)(2)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只要任意选择其中的2位,紧扣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如:张仲景:为防治传染病而钻研医学,及时总结经验;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等。
贾思勰:亲自参加农业实践;注意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注意总结经验等。
蔡伦,善于总结利用前人经验,不断探索。
祖冲之,利用发展前人的成就,但又不盲从;专心科学研究,在多方面取得成就等。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