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的通知

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12.31•【字号】•【施行日期】2023.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儋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的通知各镇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派出机构:《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儋州市人民政府2023年12月31日儋州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23年修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等有关法律、标准和规范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区划。
一、适用范围本区划适用于儋州市行政区域(含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声环境管理。
二、区划范围以《儋州市国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心城区范围作为区划范围。
儋州市划分2个中心城区,分别为那大城区和环新英湾城区,其中环新英湾城区包括白马井新城片区和洋浦片区两个片区。
本次区划覆盖面积约174.34平方公里,其中那大城区面积约52.14平方公里,环新英湾城区-白马井新城片区面积约40.41平方公里,环新英湾城区-洋浦片区面积约81.79平方公里。
三、划分原则(一)以城市规划为指导,按区域规划用地的主导功能、用地现状进行科学划定。
(二)主要以城市规划功能结构为单元划分声环境功能区。
(三)1类区划分:1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四)2类区划分:2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
(五)3类区划分:3类声环境功能区适用于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儋州白马井拆迁规划方案

儋州白马井拆迁规划方案引言儋州白马井是儋州市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社区,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备受瞩目。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改造,白马井的道路拥堵、住宅老旧等问题日益显现。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白马井的城市形象,儋州市政府决定对该社区进行拆迁和重建。
本文将介绍儋州白马井拆迁规划方案。
拆迁范围儋州白马井的拆迁范围主要包括老旧住宅楼、商业用地和道路。
1. 老旧住宅楼:确定拆迁范围内的住宅楼主要是那些存在安全隐患或结构老化且难以维修的建筑物。
这些住宅楼将被拆除,以便新的住宅楼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2. 商业用地:拆迁范围内的商业用地将用于建设现代化的商业设施和购物中心,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游客前来白马井消费。
这将为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商业服务。
3. 道路:拆迁范围内的道路将进行重新规划和扩建,以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新的道路将更宽敞、更通畅,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条件。
拆迁补偿为了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儋州市政府将对受拆迁影响的居民提供合理的补偿和安置政策。
具体的拆迁补偿方案如下:1. 住房补偿:对于被拆迁的居民,将按照现行政策将他们的房屋评估价值与市场价格进行核算,给予相应的补偿金或提供新的住房。
2. 迁移补偿:对于因拆迁而需要迁移的商户和居民,将给予一定的迁移补偿金,以帮助他们顺利进行新的安置。
3. 就业安置:对于失去工作的员工,市政府将积极协调相关企业或提供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工作岗位。
拆迁管理为了确保拆迁过程的顺利进行,儋州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白马井的拆迁进行管理。
1. 成立拆迁管理小组:儋州市政府将成立专门的拆迁管理小组,负责对拆迁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和管理。
这个小组将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并向市政府负责。
2. 征收委员会的成立:为了保障拆迁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儋州市政府将成立征收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法律、城市规划和经济专家组成,负责制定拆迁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并对补偿事宜进行审核和监督。
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洋浦和儋州市的一体化思路现状:2022 海南两会重点访谈,洋浦开发区工委书记、儋州市委书记丁尚清昨日承受记者采访时,具体描绘了2022 年儋州进展的“蓝图”。
“儋州的进展优势在于工业,儋州的期望也在工业。
2022 年,儋州将以洋浦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以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快推开工业化进程。
”丁尚清介绍,儋州将依托洋浦大工业和港口的辐射与带动,大力进展精细化工、修造船、机械加工、特钢制品、建材制品等产业。
农业在儋州进展中是一个富民稳定的根底性和战略性产业,今年儋州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化进展为方向,加快进展特色现代农业。
今年,儋州将乐观推动西部农产品加工、贮存、集散基地建设,使其成为我省西部重要的农产品加工、贮存、集散中心;乐观推动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将白马井建设成为北部湾区域的国际水产品加工、贮存、物流和交易的集散地。
在旅游方面,儋州将以特色资源为根底,以效劳洋浦和西部区域为起点,大力进展旅游房地产业。
全力推动儋州滨海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集商务与旅游度假、中高档居住、休闲消遣、特色饮食、康体与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效劳洋浦工业区,面对国际的现代滨海城。
推动花果山特色旅游文化区建设,使其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山水文化旅游区,适时推动蓝洋温泉区域酒店和休闲度假旅游工程的开发。
丁尚清说,今年儋州要着眼于激活区域经济进展,把进呈现代商贸物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加快白马井边贸城建设,制造良好的口岸效劳环境,培育和引进一批边贸企业,开展规模性边疆贸易,使其成为儋州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尽快制定中等城市商业、效劳业网络规划,筹划建设西部商贸中心。
争取在那大或白马井设立免税商店。
进展特色效劳业,建设特色饮食、商品、文化、消遣等“一条街”。
加快现代物流业进展,将儋州建成海南西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自己摘编〕〔二〕“十一五”进展环境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市将面临有利的进展环境。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快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大虾村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益,促进大虾村各项社会事业的飞跃发展,编制大虾建设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是大虾村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区内各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三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琼发[2006]4号)和《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四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应依法定程序报有批准权的机关批准。
第五条本规划以下列文件为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2)3、《镇规划标准》(2007.5)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2008)6、《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7、《儋州市总体规划(2001—2020)》8、《南丰镇总体规划(2006—2020)》9、《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10、《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第六条规划原则1、坚持村域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的原则2、建筑与生态相结合的原则3、相对集中与分散整治相结合的原则4、拆迁安置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的原则5、坚持近期发展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6、政府引导、农民自觉维护原则第七条规划指导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八条规划目标1、经济发展。
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
2、道路硬化。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琼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琼府函[2023]176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琼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琼府函[2023]176号)](https://img.taocdn.com/s3/m/e1837d9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a.png)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琼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琼府函[2023]176号)
无
【期刊名称】《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琼海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琼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海府[2023]143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琼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一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琼海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政府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
【相关文献】
1.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调整琼海市龙江镇傍河型(原龙江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复函(琼府办函〔2021〕396号)
2.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七仙岭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0年)》的批复(琼府函[2022]116号)
3.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
通知(琼府办函〔2021〕262号)4.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同意撤销琼海市万泉镇博山村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复函(琼府办函〔2021〕221号)5.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詹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一2035年)的批复(琼府函[2023]147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儋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儋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2年修改文本儋州市人民政府二O一三年五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条规划编制的目的 (2)第二条规划修改的依据 (2)第三条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3)第四条规划编制的原则 (4)第五条规划编制的任务 (5)第六条规划编制范围和期限 (5)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七条自然条件与经济概况 (6)第八条土地利用结构和特点 (6)第九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8)第十条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12)第十二条土地利用战略 (12)第十三条规划总体目标 (13)第十四条土地利用调控指标 (1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第十五条土地利用总体结构调整 (16)第十六条农用地结构调整 (17)第十七条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18)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20)第十八条农业用地布局调整 (20)第六章土地利用分区 (28)第二十条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8)第二十一条土地利用用途分区 (31)第七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43)第二十二条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和布局 (43)第八章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49)第二十三条土地整理 (49)第二十四条土地复垦 (50)第二十五条土地开发 (50)第二十六条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实施措施 (51)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52)第二十七条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指导思想 (52)第二十八条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的主要方向 (52)第二十九条土地利用与生态利用对策 (55)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56)第三十条中心城区发展目标和用地规模 (56)第三十一条土地利用方向和开发时序 (57)第十一章乡镇土地利用 (59)第三十二条乡镇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分解方案 (59)第十二章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4)第三十三条行政措施 (64)第三十四条经济保障措施 (65)第三十五条技术保障措施 (65)第十三章附则 (67)第三十七条规划文件 (67)第三十八条规划实施 (67)第三十九条规划解释 (67)附表1 儋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8)附表2 儋州市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表 (69)附表3 儋州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0)附表4 儋州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表 (74)附表5 儋州市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7)前言《儋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于2006年开始修编,2009年5月经海南省政府批准实施。
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新让黎族村村庄规划 (2020-2035年)

儋州市雅星镇人民政府 智诚建科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项目名称: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镇新让黎族村村庄规划 (2020~2035年) 委托方(甲方):儋州市雅星镇人民政府 设计方(乙方):智诚建科设计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资质等级:城乡规划乙级 证书编号:[黔]城规编第182004号 法人代表:申陆
2.7 建筑高度分析 ................................................................. 4
2.8 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 4
4.4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14 4.5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 15 4.6 旅游配套设施规划 ......................................................... 16 4.7 竖向规划设计 ............................................................. 17 4.8 市政工程规划 ............................................................. 17 4.9 环卫设施规划 ............................................................. 21 4.10 综合防灾规划 ........................................................... 21 4.11 建筑设计风貌指引 ....................................................... 21 第五章 分期建设与投资估算 ........................................................ 22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 33.6% 11535 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 46.4% 15984 46.4%开发功能区3571 10.4% 3699 10.8%其他用地3309 9.6% 3181 9.2%陆域合计34399 100.0% 34399 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浦和儋州市的一体化思路
现状:2009海南两会重点访谈,洋浦开发区工委书记、儋州市委书记丁尚清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详细描绘了2009年儋州发展的“蓝图”。
“儋州的发展优势在于工业,儋州的希望也在工业。
2009年,儋州将以洋浦为依托,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
”
丁尚清介绍,儋州将依托洋浦大工业和港口的辐射与带动,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修造船、机械加工、特钢制品、建材制品等产业。
农业在儋州发展中是一个富民稳定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今年儋州将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
今年,儋州将积极推进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建设,使其成为我省西部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中心;积极推进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将白马井建设成为北部湾区域的国际水产品加工、储藏、物流和交易的集散地。
在旅游方面,儋州将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服务洋浦和西部区域为起点,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业。
全力推进儋州滨海新区建设,将其建设成为集商务与旅游度假、中高档居住、休闲娱乐、特色饮食、康体与职业技术教育为一体,服务洋浦工业区,面向国际的现代滨海新城。
推进花果山特色旅游文化区建设,使其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山水文化旅游区,适时推进蓝洋温泉区域酒店和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的开发。
丁尚清说,今年儋州要着眼于激活区域经济发展,把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是加快白马井边贸城建设,创造良好的口岸服务环境,培育和引进一批边贸企业,开展规模性边境贸易,使其成为儋州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
尽快制定中等城市商业、服务业网络规划,策划建设西部商贸中心。
争取在那大或白马井设立免税商店。
发展特色服务业,建设特色饮食、商品、文化、娱乐等“一条街”。
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将儋州建成海南西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
海南省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自己摘编)
(二)“十一五”发展环境分析
“十一五”时期我市将面临有利的发展环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1)的建设、泛珠三角“9+2”区域经济联合,有利于儋州吸引外资、参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分工;海南实施“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
发展战略思路及洋浦经济开发区大项目的建设,为儋州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随着我省西部工业走廊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西环铁路货运、客运相继运营,儋州作为琼西中心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和西部商品集散地的地位日益凸显,为儋州加快发展旅游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提供机遇;借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科教实力,依托“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平台,提升热带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发展本地高新技术农业提供技术和人才资源保障。
(三)“十一五”发展面临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与全省经济发展要求相比,我市经济总体实力低,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产值比重小,传统农业改造任务重,第三产业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南北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文教卫生事业相对滞后,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同时还面临着人才匮乏、资本短缺、投资环境不理想等瓶颈。
县域经济竞争加剧,对我市经济发展构成挑战。
(三)发展重点
(1)建设西部经济文化中心。
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按照“优化提高第一产业,加快发展第二产业,拓展提升第
三产业”的思路,主攻工业,优化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经济综合实力。
建设儋州文化大市,以提高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以群众性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弘扬先进文化,扫除封建残余文化”活动,构建有儋州特色的先进文化体系,建成琼西文化中心。
(2)建设西部工业走廊核心区。
依托洋浦,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林浆纸一体化、钢铁建材、天然橡胶、制糖等六大支柱产业。
以“那洋产业带”为主轴线,规划五个工业园区,优化产业布局,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产业集群。
(3)加快城镇化建设。
按照城镇规划体系布局,重点建设以那大为中心,白马井、木棠、东成、雅星“四个轮子”为主的城镇体系,加快城镇的排水、排污、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镇的聚集效应、推动和带动作用,构建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一)加速发展新型工业
1.发展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产业群。
依托洋浦经济开发区大工业建设,合理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在改造提升水泥产业、造纸业及加工业等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林浆纸一体化、钢铁建材、天然橡胶、制糖六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制药作为后续储备支柱产业。
鼓励发展高新技术工业,禁止发展污染环境工业。
围绕洋浦大项目做好协调配套服务,承接洋浦林浆纸加工、石油化工等大工业下游产业的转移,延伸产业链。
积极引进大项目和大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扶持中小企业,到2010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8亿元,年均增长31.2%,年产值10亿元的工业企业2家,1亿元以上企业15家。
2.功能区划分
依托那大市区、洋浦港口、西线铁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一线五区”的工业布局总体框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层次分明、梯度推进的格局。
(1)“一线”规划
“一线”即“那洋公路”,以那大(美扶)、西联、东成、木棠到洋浦57公里的沿路为主轴线,建设儋州工业走廊。
(2)“五区”规划
第一区是“三都、峨蔓为石化、浆纸的制造和仓储区”。
主要承接洋浦大项
目,发展炼化、乙烯、造纸等相应的下游工业产业群;结合洋浦炼化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政策,争取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积极推进煤化工产业建设,建成以煤为基础的系列化工产业,发展煤制油、甲醇醚等化工产品。
第二区是“木棠工业园区”。
主要发展不锈钢、建材、矿产品加工、矿渣利用、玻璃加工、生物肥料、制造业、包装业等产业群。
第三区是“东成农副产品加工区”。
在高速公路以北兴建橡胶加工和橡胶制品业,东成至长坡一带兴建果蔬产品加工业,形成橡胶制品加工及果蔬生产两个板块生产基地。
第四区是“那大出口(美扶路口)路段木器加工与城区高新技术工业区”。
以那大原有工业为依托,以食品、饮料、保健品、木制品、生物制药、旅游产品加工等轻污染加工业为主,建成儋州高新技术产业区。
第五区是“白马井水产品加工区和洋浦大工业项目后勤保障区”,兴建中心渔港及水产品加工、交易基地,同时建设形成洋浦工业项目的后勤保障基地(区)。
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城镇建设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环境优美、增强特色的原则,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
加大建设以那大为中心,白马井、木棠、东成、雅星(八一)“四个轮子”为重点的城镇体系。
完成南丰、大成、峨蔓、新州、王五、海头6个镇的城镇规划,同时开展重点村庄的规划,创造条件申报兰洋为国家级卫生镇;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繁荣小城镇经济,通过小城镇建设和移民搬迁,引导更多的农民进入小城镇,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互动机制,增强小城镇吸纳农村人口、促进非农就业、带动农村发展。
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43万人,城镇人口比例达到45%。
1.发挥儋州琼西中心城市的效应,培育与发展城市新区,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繁荣。
加速热农院校、兰洋、西联、南丰的交通、水电建设,增强它们与那大城区的联结,作为那大的城镇延伸点,形成以那大(含“热农院校”、兰洋、西联)为中心,包括和庆、大成、南丰3个乡镇,兰洋、西联、西流、西培、西华、西庆6个国营农场的集镇群。
以发展高新技术工业、食品工业、生态旅游业、商贸、农业科技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区域,建设成为全市政治、文化、商贸中心区。
2.加快推进白马井、东成、木棠、雅星(八一)等城镇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以东成为中心,包括东成、光村、中和、王五4个镇和新盈农场构建新城区。
以雅星(八一)为中心,包括雅星、海头2个镇和八一、红岭、龙山3个国营农场构建新城区;以白马井、木棠为中心,包括白马井、排浦、木棠、新州、峨蔓、三都6个镇,建设港口乡镇。
到“十一五”末期,在洋浦发展的带动下,把木棠、白马井建设成为儋州的经济中心。
(二)加强与洋浦区域合作
加强与洋浦合作,为洋浦工业发展提供系统服务;充分利用洋浦大项目、港口、人才聚集优势,在三都、木棠、峨蔓等地区重点承接洋浦大项目的下游产业,形成产业聚群;白马井地区作为后勤保障基地,要充分利用洋浦大桥通道的优势,为洋浦员工提供居住、娱乐、子女上学等生活环境;积极发挥那大、洋浦“两个经济圈”的优势,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的交流和互补,加速合作发展步伐。
洋浦总规:《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问题:如何实现洋浦、儋州经济区域一体化,能否实现以洋浦为“龙头”的城市区域发展,相应地儋州洋浦的空间结构如何有效地调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