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绿地规划

合集下载

(海南省)绿地面积计算规定

(海南省)绿地面积计算规定

(海南省)绿地面积计算规定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通知琼建城[2010]67号各市、县自治县及洋浦园林局、规划局、建设局、城管局:为规范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规划建设管理,引导立体绿化、停车场等绿化建设,促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根据《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我厅自订了《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现印发给你们。

同事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市县要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以及《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规章,建立健全绿色图章制度,按规定的绿化指标,对属地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地规划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并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按照审查的绿化指标进行建设、养护。

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达不到规定指标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所缺绿地面积,向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缴纳绿化补建设费。

二、绿化补建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532号)第八条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应由收费单位按规定的管理权限,向省物价、财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请各市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会同本市县物价、财政管理部门,自订当地的具体收费标准,并按规定报物价、财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绿化补建费应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市县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管理。

请各市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于10月31号前将《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执行情况,当地建立健全绿色图章制度情况和制定绿化补建费情况报送省住建厅城建处。

我厅将组织人员对部分市县进行抽查,抽查对象及时间另行通知。

二0一0年八月四日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第一条为规定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根据《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特制订本规定。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的通知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的通知

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公布日期】2024.08.07•【字号】琼财资环〔2024〕733号•【施行日期】2024.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林业局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的通知各市县财政局、林业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现将财政部办公厅、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24年中央财政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的通知》(财办资环〔2024〕24号)转发给你们,请按如下要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一、支持重点和范围(一)支持重点。

坚持科学绿化,统筹考虑绿化空间和资源状况差异性,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以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森林质量提升为支持重点,兼顾人工造林、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防沙治沙等任务,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增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碳汇功能。

(二)实施范围。

项目实施范围为“三北”工程区以外区域,促进形成以“北方扩面为主、南方提质为主”的科学绿化格局,持续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质量。

二、申报内容和程序(一)各市县林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要求组织编制国土绿化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实施方案应按照国家相关技术规范,落实科学绿化用地、用水、用苗技术措施等要求,合理确定建设内容、技术路线和绿化成本,根据可用财力合理确定项目规模,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详见编制提纲)。

项目实施方案应合理可行,实施区域及内容要落实地块,在中央林草任务和国土绿化落图系统完成上图。

(二)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推进、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单个市县或跨市县整合项目申报,并落实实施区域地块。

跨市县组织的项目,市县应地域相连,按照山脉、流域等自然地理环境,以综合治理区为单元统筹谋划项目。

(海南省)绿地面积计算规定

(海南省)绿地面积计算规定

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通知琼建城[2010]67号各市、县自治县及洋浦园林局、规划局、建设局、城管局:为规范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规划建设管理,引导立体绿化、停车场等绿化建设,促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根据《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我厅自订了《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现印发给你们。

同事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市县要根据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以及《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规章,建立健全绿色图章制度,按规定的绿化指标,对属地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地规划方案进行严格审核,并严格监督管理,确保按照审查的绿化指标进行建设、养护。

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达不到规定指标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所缺绿地面积,向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缴纳绿化补建设费。

二、绿化补建费属于行政事业性收费,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6]532号)第八条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应由收费单位按规定的管理权限,向省物价、财政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

请各市县园林绿化管理部门会同本市县物价、财政管理部门,自订当地的具体收费标准,并按规定报物价、财政主管部门审核。

三、绿化补建费应专款专用,专门用于市县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和管理。

请各市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于10月31号前将《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执行情况,当地建立健全绿色图章制度情况和制定绿化补建费情况报送省住建厅城建处。

我厅将组织人员对部分市县进行抽查,抽查对象及时间另行通知。

二0一0年八月四日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面积计算规定第一条为规定海南省城镇建设项目配套绿地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镇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根据《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海南省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改建和扩建项目配套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竣工验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告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报告

规划结构布局
一环:环海甸岛一周的碧海大道 一心:白沙门公园 两带:鸭尾溪沿溪防护绿地、白沙河沿河防护绿 地 两横:海甸五路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海 甸六路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 三纵:人民大道的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 和平大道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世纪大道 道路绿地及沿街的街旁绿地 多片区:居住区内的附属绿地及小区间的公共绿 地及街旁绿地
道路绿地
• 合理确定各类道路的绿地率,满足植物配置和生 长需要,使道路绿地有效地发挥其功能作用。 • 加强道路绿化与相邻用地绿化的结合,特别应该 结合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从防护功能、景观效果 等方面进行整合,突出城市绿化的整体性。 • 根据旅游城市的特殊要求,加强对重要道路或路 段的建设,提升城市景观形象。 • 加强乔木、花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应用,提高植物 配置水平,丰富绿化设计模式,充分发挥道路绿 地的生态功能和美化效果。
是指内容丰富,有相 应设施,适合于公众 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 规模较大的绿地。综 合公园按照规模和设 施水平,又分为全市 性公园和区域性公园 两类。全市性公园是 为全市居民服务、活 动内容丰富、设施完 善的绿地,规划有以 下1处——白沙门公 园
综合公园
全市性综合公园,面积约54.3公 顷。公园在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 海甸六东路,规划建设为海甸岛 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以市民休闲、娱乐、锻炼为 主要内容,以绿化改良城市生态 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公园绿地。公 园设计一个主入口在海甸六东路, 活动空间包括游乐场、饮食街、 湖区、休闲大草坪,生态科普林、 健康散步道等。主要景点有游乐 场、小桥流水、水上运动、自助 乘车游等。
整个海甸岛人口较为密 集,多为居住区用地, 故在本岛上未被利用或 是用地不明确的其他绿 地也较少,一下是海甸 岛其他绿的的现状。

《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2021年修订版》

《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2021年修订版》

《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202x年修订版》附: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口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的决定(202x年8月30日海口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通过202x年9月28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批准)海口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决定对《海口市城镇园林绿化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三条第二款修改为。

“本条例所称城镇绿地,是指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二、将第六条第二款修改为。

“城镇园林绿化应当充分利用本市热带滨海资源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突出以椰子树和三角梅为基调的热带滨海植物景观,形成以遮荫乔木为主体、多种植物合理配置的种植结构,营造多样化的园林绿化景观。

”三、将第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绿地系统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绿地和规划确定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划定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以下简称绿线)。

依法划定的绿线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四、将第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

“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组织编制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根据城市和镇总体规划,按照不同用地的类别,规定绿地率控制指标。

”删除第三款。

五、将第十三条修改为:“新建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应当达到下列标准:(一)新建居住区或者成片建设区绿地率不得低于40%,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一类居住用地不得低于45%;(二)工业园区不得低于20%,工业园区内各项目的具体绿地比例,由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确定;(三)城镇主干道绿地率不得低于30%,次干道不得低于20%;“(四)其他新建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按照《海南省城镇园林绿化条例》的规定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定的指标执行。

“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的绿地率可以比照前款规定的绿地率标准降低5%。

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

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

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关于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琼府办[2004]39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省建设厅制订的《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六月一日海南省城镇绿地植物配置技术规定(试行)(省建设厅二○○四年五月二十八日)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全省城镇绿地建设,规范绿地植物配置,优化绿地植物种植结构,丰富城镇景观,充分发挥绿地生态功能,根据国家和本省有关技术标准、政策法规,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城镇规划区内各类新建、改建和扩建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城镇绿地植物配置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植物生态适应性原则;(二)乡土树种为主原则;(三)生物多样性原则;(四)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相结合原则;(五)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科学合理配置原则。

第四条城镇绿地规划设计,既要体现海南热带风光特色和地方文化风格,又要符合海南气候特征,便于养护管理,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化格局。

第五条各类绿地的地形设计应科学合理,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有利于植物生长,有利于水土保持,降低建设投资和养护管理费用。

第六条各类绿地应具备大树生长需要的立地条件,保证其必需的营养条件和生长空间,不能设置影响大树生长的地下设施。

各类绿地的植物配置均应处理好与地下管线的关系。

绿地中的硬质铺装,应尽量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透气透水的材料和施工工艺。

第七条绿地中应丰富地被植物,实现地面全覆盖,提倡利用耐旱和野生地被植物。

草坪的应用要充分考虑灌溉和其它养护条件。

第八条建设或改造现有绿地,必须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现状树木花草,特别是大树、古树名木。

不得随意砍伐、更换行道树等城镇绿化树木。

第九条城镇绿化植物种植应结合现状采用多种配置形式,按植物自然生态结构和群落结构科学配置,力求上层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扩大绿地复层结构比例。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2018)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2018)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2018)【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04.03【实施日期】2018.04.0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已由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4月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8年4月3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决定(2018年4月3日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海南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对《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二、将第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进行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二款修改为:“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和村庄规划。

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旅游度假区规划和产业园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三款修改为:“城镇体系规划作为专篇(章),纳入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符合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尊重自然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格控制城镇、旅游度假区、产业园区、乡村开发边界。

除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燃气、油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建设用地不得突破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划定的开发边界。

“本省已经编制的城乡规划与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不一致的,应当及时按照省和市、县、自治县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海南省三定方案

海南省三定方案

海南省三定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南省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推动海南省的可持续发展,并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海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三定方案,旨在解决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交通建设等相关问题。

一、城市规划方案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海南省政府决定制定一套全面的城市规划方案。

该方案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规划、绿化规划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首先,海南省将建立完善城市总体规划,确保城市的合理布局、合理用地和合理建设。

其次,海南省将加强土地利用和建筑规划,鼓励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并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

此外,海南省还将注重绿化规划,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园的建设,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

二、环境保护方案海南省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方案,旨在保护海南省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首先,海南省将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和处罚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

其次,海南省将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污染物排放。

同样地,海南省还将加强对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鼓励人们节约用水和科学利用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交通建设方案为了推动海南省的交通建设和交通运输的便利性,海南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交通建设方案。

首先,将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道路网络的覆盖面积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其次,海南省还将推动铁路和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发展,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

此外,海南省还将重点发展水上交通和航空交通,加强与港口和机场的合作,提升海南省的交通枢纽地位。

综上所述,海南省的三定方案旨在解决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交通建设等问题,为海南省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规划。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相信海南省将会朝着更加繁荣和宜居的方向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幸福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绿地系统规划海南省概况分析海南岛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四面环海,背靠祖国大陆,与广东雷州半岛之间仅隔宽约30 千米的琼州海峡,地理区位优势明显。

土地资源是拥有全国最多的热带土地资源,耕地分布在北部和沿海平原、台地和阶地地带上以海口市、文昌市和儋州市最多。

水田分在沿海沿江平原上,旱地多分布在台地和阶地上。

林地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土地资源,以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岭和五指山较为集中,是海南珍稀贵重林木的保留地和珍禽异兽的栖息地,也是全岛水源涵养地。

是我国仅存的两个原始热带林区之一。

自然景观资源:宜人的海岛气候,迷人的滨海风光(沙滩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珊瑚礁海岸,岬角基岩海岸),奇特的地貌景观(高耸的花岗岩山峰,低矮的火山堆,喀斯特地貌,海蚀地貌),珍稀的动植物种。

人文景观:博螯亚洲论坛,三亚的世界小姐选拔大赛,美味佳肴,民间工艺,民族风情。

海南省地理环境分析海南省区位优越,全部地处热带,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日照强,地势缓和,土地肥沃,宜耕地广,类型多样,海域广阔,生物繁多,为热带高效农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光热资源丰富,光照热带北缘,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光照充足,热量一一最冷月平均温〉16°C,> 10 C积温达8400 —9200 C。

上怡山幣2、生物资源-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丰富的光热资源使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

在原始的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生长繁衍着众多的植物和动物,其中很多是珍稀物种。

1DUO120014001600IB0020(M}22001133、土地资源-类型多样,海南岛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岛屿廓近似椭园,中间高四周低,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环形层状地貌, 是环带产业布局的自然基础。

海南岛气候分析热带海岛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时空差异大,文昌、琼海、万宁等为海南岛的重风害区。

降雨量是多西少,由于迎风坡多雨,被分坡少雨造成。

海南省交通分析海南省内交通以公路为主,海南岛有三条交通主干线一一海榆东线(223国道)、海榆中线(224国道)、海榆西线(225国道),东线高速公路和西线高速公路是通达各市县的快速干道,构成环岛高速公路网。

全岛现有公路1.4万千米,每日均有从各个市县汽车站发出的无数辆班车直达岛内各地。

一、总则本次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在充分利用自然山水构架和道路交通网络的基础上,构建海南省绿地系统的合理结构,从空间上对海南省范围的绿色空间进行统筹安排。

通过对不同空间层次、不同类型(包括农田、林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绿色隔离地区、各类防护林带等)的绿地进行定性、定量、定位。

■经济林空态凤景林 农ID林阿 河流處棗■湿地■ 国道与轨道绿毗带 咼逹埒绿比帝 省逍珮化議 • 旅琳区与自旃保护区 二、 规划依据⑴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建城〔2002〕240号⑵《海南省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⑶海南省十二五规划纲要⑷ 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2005年)。

⑸《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J185〜2002) »三、 规划原则全省建区一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含湿地)、风沙治理区; 山区育林一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经济果木林;平原造网一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城市建绿一绿块镶嵌、绿廊相连、绿带环绕;规划目标该规划是希望通过“绿化宝岛”行动,推动各城乡绿地系统规划 的实施,完善城乡园林绿化建设,切实提咼城乡各项绿地指标,改善 人居环境,增加森林碳汇,打造“四季开花、四季结果,四季飘香” 的海南热带园林景观,将宝岛建设成海南人民的幸福家园, 全国人民 的四季花园。

绿地指标,至2022年,所有城市(县城)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

公园绿地建设,我省将结合新片区开发、旧城改造和河道整治,利用空、闲置地,多层次、多点面建设公园绿地,同时配置健身、休 憩设施、满足群众就近休闲娱乐的需求。

至 2022 年底,全省城市(县 城)建成区计划新增公园绿地 2924 公顷。

潮8岛业 IX大小洞天I 乐吐 热带海洋动砺应二 麗冋头公帀道路绿化,我省将通过加强新建道路绿化建设,并对现有道路绿化进行改造,推广双排甚至多排种植行道树,至2022 年年底,计划全省新增道路绿地1273 公顷。

四、规划结构以海南省自然人文资源和现有绿化条件为基础,以建立风景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农业生态区等大型生态绿地为重点,通过山林绿化、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河流)绿化、农田林网绿化,形成“一轴一环三横的网络化”的绿地空间布局框架体系。

(1)一轴(海口—三亚)在海南省内以海口到三亚的中线交通为主要贯穿轴线,将海南省划分为东西两个大块,以不同的地理条件规划不同的景观效果。

((2)一环(海岸线绿化环)即围绕海南省海岸线两侧绿化带及其间的广阔地带,利用环岛众多自然景观,建设绿化功能集中区,形成海南省外围的一道绿色屏障。

绿化功能集中区主要包括东郊椰林、万泉河风景区、东山岭、亚龙湾国家度假区、大东海旅游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热带海洋动物园、西岛旅游区、大小洞天旅游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区、马鞍山火山口区。

(3)三横(省道划分线)在市域范围内,依托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资源,结合市域森林公园、风景区和大型分蓄洪区的分布特点,规划控制大型绿化生态空间。

是一种广义、复合型的生态控制区,除山区绿地、林地,湿地外还可以详细规划,包括山区林地中的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经济果木林;平原区一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

五、空间详细布局划分建立以山区森林、平原各类林地、海岸线绿地为主的绿色生态保障体系。

⑴山区:海南山区土地利用以林地为主,而耕地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比例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中部山区是海南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是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

根据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在雅加大岭、黎母岭、五指山山区结合石碌水库、松涛水库、大隆水库等水源保护建设水源涵养林,结合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生态风景林,并在山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在五指山重点建设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风景林和生态经济林。

同时,山区还有雅加大岭、黎母岭,优先考虑中部地区的核心保护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海拔300米以上的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水源地区域,逐步扩大到中部山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其他海拔300米以上的生态公益林和重要水源地区域,适当兼顾全省其他生态公益林覆盖地区和自然保护区。

加大投入,恢复热带森林植被,规划建设若干个热带雨林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和水源林保护区。

适当配置具有山区特色的工业,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⑵平原区:按照“两个体系”、“一个基地”,也就是保护、恢复热带天然林体系,建设防护林体系和速生丰产林基地的战略布局,因地制宜,科学造林,实行农林牧结合,充分发挥林业的作用。

把空地废水处理变替为绿地。

规划依据这些功能进行各类绿地的空间布局。

主要包括风沙治理区、河流与道路绿化带及其它林带、湿地等重点绿化区域及分布于平原区的果林地、各类圃地和农田网系(3)围绕海南省海岸线两侧绿化带及其间的广阔地带,利用环岛众多自然景观,绿化功能集中区主要包括东郊椰林、万泉河风景区、东山岭、亚龙湾国家度假区、大东海旅游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热带海洋动物园、西岛旅游区、大小洞天旅游区、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霸王岭自然保护区、洋浦经济开发区、红树林区、马鞍山火山口区。

通过以上山区、平原区、海岸线绿化区三个层次重点绿化区域的布局,形成海岸、山区与平原均衡搭配的生态化的绿地空间格局。

六、建立多功能绿地系统全省绿地概括为十一个绿地功盖于整能系统,它们涵个绿地空间结构中。

⑶风景名胜区海南省风景名胜区共28个,其中AAAAA级3个,AAAA级11个,AAA级5个;AA级1个。

⑷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海南省共有6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2808791.0公顷,其中:国家级8个,面积85204.9公顷,省级23个,面积2630237.4公顷,市县级37 个,面积93348.7 公顷。

陆地自然保护区56 个,面积为285975.5 公顷,占全省陆地面积约8.1%;保护区遍布全岛,已基本形成陆地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保护区体系。

到2020 年,计划使自然保护区达到80个,陆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8.2 万公顷,占陆地面积的5.4%。

在海南生态系统保护区中,有22个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面积123,216.4 公顷。

其中有热带雨林保护区8个,热带季雨林保护区4个,水源森林保护区5个,青皮林生态系统1个,其它森林生态系统2个。

⑸湿地海南省目前共有各种类型的湿地自然保护区27个,总面积254.5 万hm2国家级3个,即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和海南大洲岛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8个;其他市(县)级的自然保护区16个。

规划扩大湿地保护面积,加大保护力度。

到2020年,建成1个国家级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示范区,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机制。

⑹风沙治理区海南岛有沙质海岸线981.95kT n,占全岛诲岸线总长度(1286.15km)的76%@全岛滨海沙地面积达132.7万亩C ),主要分布在琼东北和东部的文昌、琼海、万宁及琼西北至琼西南的堰县、昌江、东方、乐东等县的沿海地带.60万亩沙质耕地防风林建设,海口市以南一琼海市以北、安定县一黎族自治县以南、万宁市到陵水县沿海廊防护林建设,澄迈县地区生态林建设,为全省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服务。

⑻农田海南将在2015年完成229万亩咼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土地整治工作的两大重点分别是耕地开垦项目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土地整治任务为:完成33个土地整治项目,整治土地24万亩以上,新增入库耕地指标1.5万亩,完成投资6亿兀以上。

以提咼基本农田质量为主线,田、水、路、林、村综合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村推进,全面提升农村土地综合效益。

树种总结全省基调树为:樟树、悬铃木、桂花、广玉兰、复羽叶栾树、女贞、石楠、构树、杜英。

骨干树为:大叶女贞、雪松、枫香、栾树、水杉、池杉、构树、夹竹桃、棕榈、法国冬青、无患子、枫杨、山茶、银杏、杜英、紫荆、含笑、紫叶李、樱花、鸡爪械、珊瑚朴、棕榈。

推广应用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本地乡土树种。

如:梓树、楸树、朴树、珊瑚朴、马尾松、紫玉兰、山胡椒、紫薇、柞木、乌柏、棣棠、算盘子、豆梨、绣线菊、胡枝子、紫藤、枫香、旱柳、苦槠、青冈栋、珊瑚朴、构树、枸骨、冬青、胡颓子、野花椒、无患子、三角枫、清风藤、盐肤木、化香、满山红、映山红、女贞、络石、荚莲、臭牡丹、牡荆、弥猴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