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制药行业中药现代化生产方案

制药行业中药现代化生产方案

制药行业中药现代化生产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中药现代化生产意义 (3)1.2 项目目标与预期成果 (4)第2章中药资源与药材质量控制 (4)2.1 药材资源调查与评价 (4)2.1.1 药材资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生长环境 (4)2.1.2 药材资源的调查方法和技术 (4)2.1.3 药材资源的评估体系建立与优化 (4)2.2 药材质量标准制定与实施 (5)2.2.1 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 (5)2.2.2 药材质量标准的实施 (5)2.3 药材规范化种植与采收 (5)2.3.1 药材种植的规范化 (5)2.3.2 药材采收的规范化 (5)2.3.3 药材加工与储存的规范化 (5)第3章中药提取技术与设备 (5)3.1 常用中药提取方法 (5)3.1.1 水提法 (5)3.1.2 醇提法 (6)3.1.3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6)3.1.4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6)3.1.5 微波辅助提取法 (6)3.2 提取工艺优化与放大 (6)3.2.1 提取工艺优化 (6)3.2.2 提取工艺放大 (6)3.3 提取设备选型与配置 (6)3.3.1 设备选型 (6)3.3.2 设备配置 (6)第4章中药制剂工艺与质量控制 (7)4.1 制剂工艺研究 (7)4.1.1 制剂工艺流程设计 (7)4.1.2 制剂工艺参数优化 (7)4.1.3 制剂工艺放大研究 (7)4.2 制剂质量控制策略 (7)4.2.1 原料质量控制 (7)4.2.2 中间体质量控制 (7)4.2.3 成品质量控制 (8)4.3 制剂设备选型与自动化 (8)4.3.1 设备选型原则 (8)4.3.2 自动化控制系统 (8)4.3.3 信息化管理 (8)第5章中药制药过程自动化与信息化 (8)5.1 制药过程自动化技术 (8)5.1.1 自动化技术概述 (8)5.1.2 自动化控制系统 (8)5.1.3 自动化设备 (8)5.1.4 自动化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案例 (9)5.2 制药信息化建设 (9)5.2.1 信息化建设概述 (9)5.2.2 信息化管理系统 (9)5.2.3 信息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 (9)5.2.4 信息化建设案例 (9)5.3 智能制造与大数据分析 (9)5.3.1 智能制造概述 (9)5.3.2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 (10)5.3.3 大数据分析在制药过程中的应用 (10)5.3.4 智能制造与大数据分析案例 (10)第6章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发 (10)6.1 新型给药系统概述 (10)6.2 制剂处方设计与评价 (10)6.2.1 制剂处方设计 (10)6.2.2 制剂评价 (11)6.3 纳米粒、微囊等新型给药系统 (11)6.3.1 纳米粒给药系统 (11)6.3.2 微囊给药系统 (11)6.3.3 其他新型给药系统 (11)第7章中药安全性评价与质量控制 (12)7.1 中药安全性评价方法 (12)7.1.1 毒理学研究 (12)7.1.2 临床前研究 (12)7.1.3 临床研究 (12)7.2 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 (12)7.2.1 药效学研究 (12)7.2.2 毒理学研究 (12)7.3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12)7.3.1 中药材质量控制 (12)7.3.2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 (13)7.3.3 质量标准制定与实施 (13)7.3.4 质量追溯体系 (13)第8章产业化与市场营销 (13)8.1 产业化策略与规划 (13)8.1.1 产业化背景分析 (13)8.1.2 产业化目标与定位 (13)8.1.3 产业化布局与实施 (13)8.2 生产成本控制与优化 (13)8.2.1 原材料采购与管理 (13)8.2.2 生产工艺优化 (13)8.2.3 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 (14)8.3 市场营销策略 (14)8.3.1 市场调研与定位 (14)8.3.2 产品推广与宣传 (14)8.3.3 销售渠道建设与拓展 (14)8.3.4 客户关系管理 (14)第9章环保与绿色生产 (14)9.1 环保法规与标准 (14)9.1.1 环保法律法规 (14)9.1.2 环保标准 (14)9.2 绿色生产技术与设备 (15)9.2.1 绿色生产技术 (15)9.2.2 绿色生产设备 (15)9.3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5)9.3.1 废弃物处理 (15)9.3.2 资源化利用 (16)第10章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16)10.1 人才培养体系 (16)10.1.1 人才培养目标 (16)10.1.2 人才培养措施 (16)10.2 技术创新与研发 (17)10.2.1 技术创新方向 (17)10.2.2 技术研发措施 (17)10.3 国际合作与交流 (17)10.3.1 国际合作 (17)10.3.2 国际交流 (17)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中药现代化生产意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中药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与机遇。

中药的中药现代制药技术

中药的中药现代制药技术

中药的中药现代制药技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药制药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升级和现代化。

本文将对中药现代制药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探究中药制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

一、中药现代制药技术的背景在过去,中药生产制作的方式主要是依靠传统的手工制作和简单的炮制方法。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药的生产和质量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中药现代制药技术应运而生,旨在提高中药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满足现代人对中药的需求。

二、中药现代制药技术的主要特点1. 自动化生产:现代中药制药技术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实现了中药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

通过智能化控制和监测系统,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精准炮制: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往往依赖于医师的经验和技艺,难以实现精准控制。

现代中药炮制技术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精准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控制,确保中药成分的稳定性和活性。

3. 提取纯化:中药复方中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和杂质,传统提取方法往往难以分离和纯化。

现代中药提取技术采用了分离和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去除杂质,提高中药的纯度和活性。

4. 新型药剂技术:传统中药剂型主要是颗粒剂、丸剂和口服液,存在使用不便、贮藏不便等问题。

现代中药制剂技术引入了新型中药剂型,如口腔贴剂、软胶囊、注射剂等,方便患者使用和储存,提高药效和吸收速度。

5. 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中药行业的难题,现代中药制药技术引入了先进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手段,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确保中药的质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三、中药现代制药技术的发展趋势1. 个性化定制:随着基因检测技术和人体状况监测技术的发展,未来中药制药技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和生理状况,定制适合的中药处方和剂型,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中药行业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与技术

中药行业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与技术

中药行业的现代化生产设备与技术中药作为中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行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创新,提高了中药的质量和效能,推动了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介绍中药行业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一、中药材的初加工设备在中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就是对中药材进行初加工,包括清洗、破碎、烘干等。

现代化的中药初加工设备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清洗设备采用超声波清洗技术,能够彻底清除杂质和农药残留,保证中药的安全性。

破碎设备使用高效的颚式破碎机,可将中药材均匀细碎,提高药材药效的释放。

烘干设备采用先进的热泵技术和微波干燥技术,能够快速而均匀地将中药材烘干,避免了传统烘干过程中易引起的品质损害。

二、中药制剂生产设备中药经过初加工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制剂加工,以制成颗粒、丸剂、胶囊等形式。

现代化的中药制剂生产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能够保持药物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例如,制粒设备采用湿法制粒技术,能够使中药颗粒均匀、密度适中、易溶解和易吸收。

丸剂设备采用压片机械和自动装丸机械,能够将中药粉末压制成符合标准的丸剂,提高了丸剂的质量和效能。

胶囊设备则采用全自动胶囊填充机,能够精确地将中药制剂装入胶囊中,确保药物的剂量和质量。

三、中药提取与浓缩设备中药提取和浓缩是中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并去除多余的水分。

现代化的中药提取与浓缩设备采用先进的超声波提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循环浸提技术,能够快速而有效地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同时避免了传统提取方法中易引起的成分丢失和破坏。

浓缩设备采用负压浓缩技术和多效蒸发技术,能够高效地去除中药中多余的水分,提高药物浓度,减少后续加工的工序和成本。

四、中药包装与检测设备中药的包装和检测是中药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现代化的中药包装设备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将中药制剂快速而准确地包装成袋、罐、盒等形式,并保持药品的稳定性和卫生性。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

一、概述现代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手段,为中药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路径。

在过去,中药的生产模式往往依赖传统的采集、炮制和煎煮方法,具有生产周期长、效率低、品质难以控制等问题。

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则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实现中药材的可控生产、活性成分的提取和纯化,从而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基因工程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是指通过对生物体基因进行改造、调控,以实现对生物特性的控制。

在中药现代化中,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于以下方面:1. 遗传改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中药材的遗传特性进行改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等,从而提高中药材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2. 新药物研发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药用植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快速筛选和纯化,加速新药物的研发过程,提高药效和降低副作用。

3. 基因资源库建设通过基因测序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中药材的基因资源库,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化生产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持。

三、细胞培养技术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进行体外培养的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中药材的规模化生产和活性成分的提取。

在中药现代化中,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 无土栽培利用植物细胞和组织进行培养,可以实现对中药材的无土栽培,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率。

2. 活性成分提取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对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大规模提取和纯化,保证药效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3. 基于生物反应器的生产利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实现对中药材的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可行的生产路径。

四、生物信息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学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交叉学科,可以为中药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在中药现代化中,生物信息学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 基因数据库建设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建设起中药材的基因数据库,收集整理中药材的遗传信息和基因序列,为中药材的遗传改良和新药物研发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中药炮制现代化理念

中药炮制现代化理念

中药炮制现代化理念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临床需要和中药的性质,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技术,对中药材进行处理的过程。

它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应用的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炮制的现代化理念逐渐形成。

这种理念是指在传统中药炮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中药炮制的质量和效率,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

现代化的中药炮制技术包括加热处理、制水处理、提取分离、浓缩干燥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去除中药材中的杂质和有害成分,提高中药的质量和药效。

同时,现代化的中药炮制还可以采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等手段,实现中药炮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水平。

在中药炮制的现代化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传统炮制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炮制工艺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炮制现代化的基础。

在现代化过程中,要注重传统炮制工艺的传承和弘扬,保持中药炮制的独特性和特色。

1。

制药行业智能化中药现代化生产与质量控制方案

制药行业智能化中药现代化生产与质量控制方案

制药行业智能化中药现代化生产与质量控制方案第1章智能化中药现代化生产概述 (3)1.1 中药现代化发展背景 (3)1.2 智能化生产技术在中药行业的应用 (3)第2章中药原料生产与质量控制 (4)2.1 中药材种植与采收 (4)2.1.1 种植基地选择 (4)2.1.2 种质资源管理 (4)2.1.3 栽培技术规范 (4)2.1.4 采收时机与方式 (4)2.2 中药材加工与储藏 (5)2.2.1 加工方法 (5)2.2.2 加工设备 (5)2.2.3 储藏条件 (5)2.2.4 储藏期管理 (5)2.3 中药材质量标准与检测 (5)2.3.1 质量标准制定 (5)2.3.2 检测方法 (5)2.3.3 检测指标 (5)2.3.4 质量追溯体系 (5)第3章智能化提取工艺与设备 (5)3.1 中药提取工艺原理 (5)3.2 智能化提取设备选型与应用 (6)3.3 提取过程优化与控制 (6)第4章智能化制剂技术与设备 (6)4.1 中药制剂技术概述 (6)4.2 智能化制粒技术与设备 (7)4.3 智能化压片技术与设备 (7)4.4 智能化包装技术与设备 (7)第5章智能化生产过程监控与优化 (8)5.1 生产过程参数监测 (8)5.1.1 参数监测的重要性 (8)5.1.2 监测参数的选择 (8)5.1.3 监测方法与设备 (8)5.2 生产过程数据分析与处理 (8)5.2.1 数据预处理 (8)5.2.2 数据分析方法 (8)5.2.3 生产过程异常检测 (8)5.3 生产过程优化与调度 (8)5.3.1 生产过程优化方法 (8)5.3.3 智能优化与调度系统 (9)第6章质量控制策略与实施 (9)6.1 中药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9)6.1.1 原料质量控制指标 (9)6.1.2 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指标 (9)6.1.3 成品质量控制指标 (9)6.1.4 包装质量控制指标 (9)6.2 质量控制策略制定 (9)6.2.1 风险评估 (9)6.2.2 质量控制标准制定 (10)6.2.3 质量控制流程设计 (10)6.2.4 质量控制人员培训 (10)6.3 质量控制实施与监管 (10)6.3.1 质量控制实施 (10)6.3.2 质量监管 (10)6.3.3 质量数据管理 (10)6.3.4 持续改进 (10)第7章智能化仓储与物流管理 (10)7.1 仓储物流系统概述 (10)7.1.1 仓储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10)7.1.2 仓储物流系统发展趋势 (11)7.2 智能化仓储设备与应用 (11)7.2.1 智能搬运 (11)7.2.2 自动货架 (11)7.2.3 智能叉车 (11)7.3 智能化物流管理与调度 (11)7.3.1 智能化物流管理 (11)7.3.2 智能化物流调度 (11)第8章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2)8.1 生产数据采集与处理 (12)8.1.1 生产数据采集方法 (12)8.1.2 数据预处理 (12)8.1.3 数据整合 (12)8.2 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12)8.2.1 关联规则挖掘 (12)8.2.2 分类与预测 (12)8.2.3 聚类分析 (12)8.3 决策支持系统构建与应用 (13)8.3.1 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13)8.3.2 决策支持系统应用 (13)8.3.3 决策支持系统效果评估 (13)第9章智能化设备维护与管理 (13)9.1 设备维护策略制定 (13)9.1.2 设备维护策略制定流程 (13)9.2 智能化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 (14)9.2.1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14)9.2.2 设备故障预测方法 (14)9.3 设备维护与管理信息化 (14)9.3.1 设备维护信息化 (14)9.3.2 设备管理信息化 (14)第10章中药现代化生产与质量控制发展趋势 (15)10.1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5)10.2 智能制造技术在中药行业的应用前景 (15)10.3 质量控制技术创新与发展方向 (15)10.4 产业政策与标准体系建设展望 (15)第1章智能化中药现代化生产概述1.1 中药现代化发展背景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数千年的历史。

现代中药生产中新技术应用概述

现代中药生产中新技术应用概述

现代中药生产中新技术应用概述摘要:中药若要进入国际市场,其现代化势在必行。

其中制剂工艺与生产技木的现代化是相当关键的坏节。

近年一些中药制剂新技木以及一些新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木利用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高.流动及传递性能好、溶解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调节压力、温度以及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另外,超临界流体的快速膨胀过程,超临界反萃取过程等也可应用于中药生产领域。

101果法澄清剂、甲壳素、ZTC天然澄清剂等在药液澄清方面的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典醇沉法引起的诸多问题。

101果汁澄清剂是水溶性胶状物质,安全无毒,不引入杂质并可随沉淀后的不溶性物质一同除去。

甲壳素类(如壳聚糖)带正电荷,可沉降药液中含负电荷的悬浮物。

ZTC天然澄清剂可除去鞣质、蛋白质、胶体等不稳定成分,且对有效成分影响不大。

另外,高速离心与超滤法等机械分离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中药的初步分离。

超滤作为一种膜分离技术,具有耗能少、流程短、对有效成分破坏小等优点。

大规模制备色谱是成分精细分离的有效手段,国外研究报道较多的有大规模高效液相色谱、反相色谱等。

另外,大孔吸附树脂是提取分离水溶性成分的有效方法,尤其对皂苷的分离效果很好。

中药制剂新技木包括制粒技术、薄膜包衣等,可大大提高药物的溶出度、生物利用度,增加药剂稳定性、减少浪费。

中药生产技术与工艺现代化是我国中药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使中药生产枝术及工艺工程化有了迅速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当数量的中药仍未能改交“粗、大、黑”的面貌,严重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开发研究适合中药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已经成为广大中药工作者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就目前亟待推广与进一步研究的中药提取、分离、纯化以及制剂方面的现代工艺与技术作一概述。

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中药现代化生产中药是中华民族之瑰宝.随着人们对西药局限性的认识和了解以及世界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回归自然,崇尚天然药物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这为中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药这一当今快速发展的新兴行业,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中成药工业的产值平均年增长20%,利润和利税平均年增长24%,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劲头.到1999年底,我国中药工业的总产值已达到385亿元,约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0%.但是,由于不够重视甚至忽略了现代N-学技术与传统中药生产过程的有机结合等原因,使中药产业这一传统的民族产,Ak,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品种多,产量小,生产工艺与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科技台量低,缺乏国际市场认可的质量标准,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1999年我国中药出口只有6亿美元左右,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不足5%,并且是以生药,饮片为主, 利润很低.而日本,韩国,东南亚天津科技2001年第3期啊ANj矾哪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刘明言元英进赵沧燕孙永利以及欧共体等国家虽然中药研发和生产起步较晚,但由于重视传统中药的二次开发,既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传统中药研发和产业化中的应用,因而生产的中药产品质量稳定,疗效亦相对比中国中药产品显着,使日,韩等国的"洋中药"品种占领了中药的大部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国际医药市场上, 天然药物已占3o%份额,并以每年15%一20%的幅度快速增长, 预计到2010年将达100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显然,目前的中药状况与我国天然药物的大国地位相差甚远.再加上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将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中药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了适应当今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变化及2l世纪医药市场的发展趋势,推动中药产业从传统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扩大我国中药在国际药物市场中的份额,需要以教学和科研实力强大的高等院校和N-研机构为技术依托,以资金雄厚,规模宏大的中药企业为主体,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队伍,以疗效优势突出,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产品为龙头,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N-学技术,对中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例如中药提取浓缩,分离及制剂等过程进行高新技术研究, 开发和实施产业化,从而生产出"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中药产品,包括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标准提取物和中成药, 便我国中药产业(包括中药农业, 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经济产业等)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 使之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药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包括:①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安全,稳定, 疗效显着,符合国际质量标准,剂量小,服用方便,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的新中成药,占领国际市场;②针对中药制药过程(粉碎,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干燥,灭菌,物料传送等) 中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以及检制技FSC~CE&rroUCY术严重滞后的现状.采用先进单元制造技术及其装备,应用在线检测.监控等保障产品质量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在中药制药过程中进行产业化示范,实现传统中成药生产工艺技术与设备的升级与改造,解决过程质量控制能力问题.产品质量稳定性,均一性差的问题.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生产过程符合GMP标准,促进中药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规模教益.逐步达到中药产业的集约化生产出国际认可的中药产品.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中药现代化.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应用到的关键技术.中药提取浓缩,分离及制剂等过程中常用的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有:工业结晶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水提絮凝技术;大规模细胞生产珍稀药物资源,药用次生物质技术;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技术;工业色谱制备技术;微波萃取技术;液固分离技术;三相流化床蒸发浓缩新技术;智能化萃取技术;流化床喷雾造粒及干燥粉碎一体化技术;纳米新材料和缓控释制剂技术;大型先进仪器设备在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化中的应用;化工医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技术等.通过对传统中药生产过程实施上述技术,预计可以使中药企业在生产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上全面实现技术提升加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中药产品的产业化, 促进"大企业,大品种,大市场"战略的实施.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培育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市的中药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许多实力雄厚的中药企业.如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等."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和"乌鸡白风丸"等都是国内外知名的中药品牌.但是, 总体上也存在着诸如企业规模小,生产工艺与装备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因此,我市开展中药现代化工程势在必行.事实上,我市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今年是"十五"的第一年,为了加快推进我市中药现代化进程,落宴我市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我市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宏伟目标,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正式启动了中药现代化工程,其标志就是于2∞1年4月7日召开的"天津市中药现代化工程研讨会".会议围绕"天津市中药现代化工程"这一主题.就传统中药与现代化和高新技术,天津市中药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啪与天津中药,天津市组建"天津市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等热点问题,从多角度,深层次上分析天津中药在全国的地位,面I临的机遇与挑战,发展潜力,展望了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中药的应用及其对未来天津中药产业的深远影响,并就如何提高天津中药竞争力,建设具有天津特色的中药产业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会上还进行了校企技术合作签字仪式.天津大学和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签定了中药现代化合作协议,天津大学和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了中药现代化工艺工程开发及产业化协议.天{聿大学和广夏公司签定了现代中药超临界萃取放大研究合作协议,从而实现了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与生产企业的对接.一本文作者元英进是天津走学化I学院剐院长,博士生导师;刘明言是天津太学化I学院副研宽员,院长助理.天津科技20.1年第3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馏技术及特征
树脂吸附技术
吸附是一种界面现象 吸附力——静电力、氢键、瞬间偶极矩 静电力、 吸附力 静电力 氢键、 吸附剂——活性炭、分子筛、硅胶、氧化铝、活性白土 活性炭、 吸附剂 活性炭 分子筛、硅胶、氧化铝、 多孔性、 吸附树脂 多孔性、比表面极大
树脂吸附分离技术
分离方法 选择性分离 有机物\无机物 无机物; 解离物/非解离物 非解离物; ①有机物 无机物; ②解离物 非解离物; 一般有机物/强水溶性物 强水溶性物; 键合; ③一般有机物 强水溶性物; ④键合; ⑤分子大小 吸附色谱分离
干燥制粒技术
干燥设备——箱式干燥、气流式~、真空~、 箱式干燥、气流式~、真空~、 干燥设备 箱式干燥 ~、真空 冷冻~、远红外~、微波~ ~、远红外~、微波 冷冻~、远红外~、微波~ 干燥制粒设备——挤压制粒、快速搅拌干燥 挤压制粒、 干燥制粒设备 挤压制粒 制粒、转筒干燥制粒、转鼓干燥制粒、 制粒、转筒干燥制粒、转鼓干燥制粒、喷雾 干燥制粒、流化床干燥制粒、振动喷流造粒、 干燥制粒、流化床干燥制粒、振动喷流造粒、 液相凝聚造粒 加热方式:对流、传导、 加热方式:对流、传导、辐射
透皮吸收制剂
传统经皮给药制剂 传统经皮给药制剂——洗、浴、搽、油、 经皮给药制剂 洗 酊、膏、熨剂 现代透皮吸收制剂 透皮吸收制剂——涂膜 涂膜、 凝胶、 现代透皮吸收制剂——涂膜、膜、凝胶、 巴布、气雾、 巴布、气雾、穴位帖敷剂 高分压敏胶( 高分压敏胶(PSAs)压力下产生黏性,移 )压力下产生黏性, 去无残余,常用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 去无残余,常用聚异丁烯、聚丙烯酸酯、 硅橡胶
中药现代化进程与途径
进程
第一阶段 基础积累阶段 1949-1992 第二阶段 发展阶段 1993-2000 第三阶段 快速发展阶段 2001-至今 至今
先进技术+研发 研发、 途径 先进技术 研发、产业化
生产关键技术
超临界萃取技术 膜分离技术 蒸馏技术 树脂吸附技术 微波协助萃取技术 液固分离技术 汽液固三相流化蒸发浓 缩强化和防除垢技术 制备色谱技术 干燥制粒技术 细胞级粉碎与细胞级 微粉中药技术 纳米制药技术 透皮吸收制剂新技术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 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药理、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药理、方剂配伍理 毒副作用→ 论、毒副作用→自主知识产权中药 中药质量检测与监控 开展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开展中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工艺工程 化和产业化 加强中药产业标准规范化研究 应用生物科技(细胞、基因、 应用生物科技(细胞、基因、酶、发酵 工程等) 工程等)解决中药资源短缺问题
细胞级微粉碎与 细胞级微粉中药技术
细胞级微粉碎
打破细胞
细胞直径10—100μm 细胞直径10— 10
细胞级粉碎—中药微粉300目(47μm)破壁率86.5% 细胞级粉碎—中药微粉300目 47μm)破壁率86.5% 300 药典》极细粉200 (75μm)95%,150目 200目 药典》极细粉200目(75μm)95%,150目(90μm)100%
超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SFE) )
超临界流体( ) 超临界流体(SF)萃取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特性
密度接近液体 扩散系数介于液态、气态,黏度接近气态; 扩散系数介于液态、气态,黏度接近气态; 接近临界区,蒸发热急剧下降,临界点气-液相界面消失 液相界面消失, 接近临界区,蒸发热急剧下降,临界点气 液相界面消失, 蒸发焓0, 蒸发焓 ,比热容无限大 流体在临界点附近P、 微小变化会使 较大变化—— SFC工 微小变化会使ρ较大变化 流体在临界点附近 、T微小变化会使 较大变化 工 艺设计基础
微波协助萃取技术
固液萃取;植物细胞中目标产物→液胞、 固液萃取;植物细胞中目标产物→液胞、细胞器膜 透过→胞浆扩散→细胞膜、细胞壁透过→ 透过→胞浆扩散→细胞膜、细胞壁透过→液相 微波λ1mm-1m, 极性分子接受微波辐射能量, 偶级 极性分子接受微波辐射能量, 微波λ1mmλ1mm 每秒数十亿次旋转, 每秒数十亿次旋转,产生热效应 微波通过对微波透明萃取剂(甲醇、丙酮、 微波通过对微波透明萃取剂(甲醇、丙酮、CHcl2、 通过对微波透明萃取剂 正己烷、 Hcl、HF、 正己烷、苯、HNO3、Hcl、HF、H3PO4)→植物体内 维管束、腺胞含水高, →维管束、腺胞含水高,升温快 细胞内部压力增大→细胞壁破裂, →细胞内部压力增大→细胞壁破裂,有效成分溶出
细胞级微粉中药 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复方粉碎云华作用; 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复方粉碎云华作用; 提高提取率;减小口服颗粒感; 提高提取率;减小口服颗粒感;杀虫
纳米制药技术
微粉级胶囊不能通过肠粘膜、 微粉级胶囊不能通过肠粘膜、毛细血管壁
纳米药物——高分子形成纳米微球或微 高分子形成纳米微球或微 纳米药物 囊将药物负载在微球上或微囊内 有效控制特定部位给药、释放速率、 有效控制特定部位给药、释放速率、给 药量
超临界萃取基本特点 超临界萃取基本特点
具备精馏、 液萃取特点 具备精馏、液-液萃取特点 易控参数 溶剂可循环使用 适于热敏物质, 适于热敏物质,无溶剂残留
超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SFE) )
超临界流体( ) 超临界流体(SF)萃取基本原理
萃取剂 夹带剂
超临界萃取(SFE) 超临界萃取( )
工艺流程
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简介
中药现代化的概念
继承和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理论、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理论、方法和手段 借鉴国际认可的医药标准和规范 研究、开发、管理和生产出以“现代化” 研究、开发、管理和生产出以“现代化”、 高技术”为特征的“安全、高效、稳定、 “高技术”为特征的“安全、高效、稳定、 可控” 可控”的现代中药产品 中药产业“大品种” 大企业” 中药产业“大品种”、“大企业”、“大市 场”
液固分离技术
液固分离分类——过滤分离、沉降分离 过滤分离、 液固分离分类 过滤分离
气固液三相流化床蒸发浓缩强化 和防除垢技术
基本原理——蒸发器汽液两相流中加入一定惰 蒸发器汽液两相流中加入一定惰 基本原理 性固体颗粒,形成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 性固体颗粒,形成汽液固三相循环流化床, 通过处于流化状态的固体颗粒不断干扰与破 坏蒸发器加热壁面上的流体边界层, 坏蒸发器加热壁面上的流体边界层,达到在 线除垢和强化流动沸腾传热
超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SFE)应用 )
超临界萃取(SFE)应用 超临界萃取( )
膜分离技术
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 利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选择性的 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位推动力,对 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位推动力, 双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 双或多组分体系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富 集的技术。 集的技术。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有效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 ☺ 保存、发展中药材可能途径 保存、 ☺ 待解决问题:植物细胞生长缓慢、有效成分 待解决问题:植物细胞生长缓慢、
含量低、遗传稳定性差、 含量低、遗传稳定性差、对剪切力敏感
纳米制药技术
药用高分子载体材料
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明胶、海藻酸盐、 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明胶、海藻酸盐、蛋白质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 半合成高分子材料:纤维素衍生物 合成高分子材料:聚脂类、酸酐类、 合成高分子材料:聚脂类、酸酐类、聚-L-a-氨基酸 氨基酸
制备方法——疏/亲水性聚合物分散法、 疏 亲水性聚合物分散法 亲水性聚合物分散法、 制备方法 聚合法、 聚合法、聚合物自组装
中药指纹图谱
按应用对象分类: 按应用对象分类: 中药材(原料药)指纹图谱、 中药材(原料药)指纹图谱、 中药原料药(饮片、配伍颗粒)指纹图谱、 中药原料药(饮片、配伍颗粒)指纹图谱、 中药制剂指纹图谱 按测定手段分类
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 、 、 中药化学(成分)指纹图谱:IR、TLC、GC、HPLC、 、 、 CE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中药材DNA、基因组学、蛋白 中药生物指纹图谱:中药材 、基因组学、 组学
膜分离技术
基本原理 溶解-扩散型:反渗透、 溶解 扩散型:反渗透、渗透蒸发等 扩散型 孔模型 筛分模型:纳滤、超滤、 筛分模型:纳滤、超滤、微滤等 优先吸附-毛细管流动模型:反渗透脱盐、 优先吸附 毛细管流动模型:反渗透脱盐、渗 毛细管流动模型 透蒸发透水等
膜分离技术
高分子膜材料
膜分离技术
工艺流程
压力液相色谱
闪蒸色谱 低压色谱(CPLC) 低压色谱 中压色谱(MPLC) 中压色谱 高压色谱(HPLC) 高压色谱 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超临界流体色谱
制备色谱技术
常用制备色谱工艺
离子交换色谱(IEC) 离子交换色谱 逆流色谱(CCC) 逆流色谱 体积排阻色谱(SEC) 体积排阻色谱 亲和色谱(AFC) 亲和色谱 疏水作用色谱(HIC) 疏水作用色谱
制备色谱技术
基本原理
吸附色谱 分配色谱 离子交换色谱 凝胶色谱 亲和色谱
制备色谱技术
工艺流程
单色谱柱 模拟移动床色谱 柱切换、移动进料、 柱切换、移动进料、移动接口色谱
制备色谱技术
常用制备色谱工艺
薄层色谱 (TLC)
离心制备薄层色谱( 离心制备薄层色谱 CTLC)
柱色谱
• •
干柱色谱 真空液相色谱(VLC) 真空液相色谱
蒸馏技术
利用液体挥发度差异实现液体混合物分离 应用:提取、精制中药易挥发油成分; 应用:提取、精制中药易挥发油成分;分离 提纯热敏成分;成分提纯、产品洗涤、 提纯热敏成分;成分提纯、产品洗涤、设备 清洗的大剂量溶剂回收 单级蒸馏技术:水蒸气蒸馏、同时蒸馏萃取、 单级蒸馏技术:水蒸气蒸馏、同时蒸馏萃取、 水扩散蒸馏、 水扩散蒸馏、分子蒸馏 多级蒸馏技术(精馏):水蒸气精馏、 ):水蒸气精馏 多级蒸馏技术(精馏):水蒸气精馏、间歇 精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