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合集下载

中药现代化研究

中药现代化研究
中药现代化研究是将传统中医中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多个方面,包括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借鉴现代科学发展经验,以临床药效为基础,进行剂型改革、开发新制剂、发展新应用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努力开创出既具有中药传统特色,又体现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新剂型,以造福人类。同时,中药作为天然药物,在国际市场上虽有一定的地位,但其应用也面临不少限制或被禁用的情况。这些限制主要源于对中药成分、安全性的担忧以及市场准入的障碍。因此,中药现代化研究不仅需要关注药效的提升和新剂型的开发,还需要加强中药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以及国际市场的准入工作。通过建立起具有现代科学内涵的中药体系,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推动中药在国际市场上的更广泛应用。

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与发展

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与发展从古至今,中医药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理论体系。

然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下,中医药的现代化创新和发展也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性中医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遗产,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和青睐。

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疾病治疗方法和药品研发成果,在改善全球健康水平、推进全球人类健康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和人类环境、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传统中药疗效和药品研发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因此,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成果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的创新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其中,药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传统中药煎煮、煎煮后、冲服等复杂过程和药味特征一直是制约传统中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中药研究与生产变得更为便捷和高效,如传统中药饮片加工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中药颗粒、口服液等新型制剂也不断出现,并在医院和药店中逐步普及。

另外,中药成分分离和纯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中药材、中药配方和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以及制备工艺的改进,使中药的药效更加稳定和可靠,并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传统中医药在医学、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也为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提供了支持。

例如,中药药效物质在细胞水平的作用机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药物制剂的制备过程中的研究进展等,都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应用提供了尤为关键的基础支撑。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其中,中药研究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

由于中药材的多样性、别名复杂和药效成分的复杂性,中药研究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物力和人力成本,使得中药的现代化应用更加困难。

近几年中医研究成果总结

近几年中医研究成果总结

近几年中医研究成果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中医也得到了持续的重视和研究。

近年来,许多中医研究单位和专业机构对中医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不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近年来中医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一、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是中医学科发展的基础,它主要涉及中医的哲学、医史、经络学、气血津液、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疗理论等方面。

在这方面的研究,是中医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突出。

1.《黄帝内经》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之一,对中医发展和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应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黄帝内经》的方式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在《黄帝内经》的研究上有了非常多的进展。

例如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对《黄帝内经》的相似性、演化规律等方面进行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2. 中医经络学研究经络学是中医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它研究的是人体内经络的运行规律和作用。

近年来,经络学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通过细致的研究和实验,使我们对经络学的认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基于中医经络学的理论,还发展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如经络针刺疗法、电疗和穴位按压等,使中医在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肝炎等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药物研究中药在我国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药物之一。

为了深化中药的研究,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经济人士不断投入到中药研究中,并在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1. 中药物质研究中药物质研究是中药研究的核心,是提高中药药效和降低中毒性关键的一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研究中药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功效特性,发现了更多具有高效性和稳定性的中药物质。

例如,赤术素、黄芩素、柴胡姜黄素等中草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功效。

2. 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品质合格的重要手段。

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

中药现代化研究进展

例如 G A P 、 G 、 G C P 、 G M P等 , 使 中草 药 的发展 适应 当今社 会发
展 需求 。中药现代化是 中药走 向世界 为全世界 所接受 认可 的必 要 基础 , 因此 , 中药现代化 的首要 目标 就是 中药 国际化 。经 过几
千年的发展, 我国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中医中药经验, 这为中
可行性 。② 发展 阶段 : 是 自1 9 9 3年开始 至 2 0 0 0年。在第一 阶段
的基础 积累之上 , 国家 明确 提出 中药 现代化 的发展 战 略, 在此 阶 段, 中药现代化得到 了较快 的发展 。③快 速发展阶段 : 从2 0 0 1年 至今 , 中药现代化有 了快速 的发展 。在此过 程 中, 很多部 委都积 极参与 了中药现 代化这一 国家发 展战 略 , 并 表现 出了新 的特点 : 推动作用 由以资金支 持为 主转变 为 以政 策引 导为 主 , 支持 重点 由理论研究 、 开发研究 转 变为 中药 新产 品 、 新 工艺 、 新 技术 的工
关键词 : 中药现代 化 ; 发展 ; 问题 ; 新技 术
中图分类号 : R 2 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7 0 4 { 2 0 1 3 ) 0 7—0 0 8 l 一 0 2
中药现代 化 , 从本 质上来讲 , 就 是将 中医药 的优势 和特 色予
湖北 中医杂 志 2 0 1 3年 7 月第 3 5 卷第 7 期
H u b e i J o u r n a l o [ T C M J U L2 0 1 3 . V o 1 . 3 5。 N o . 7

文 献 综 述

中药 现 代 化 研 究进 展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中医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随着现代科技、生物技术等的发展,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文将就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单体与化学成分的研究传统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相对较多,其具体作用亦难以厘清,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帮助下,人们逐渐将中药复方分解成单一成分进行研究。

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众多中药单体和化学成分,如当归内酯、黄芪苷、丹参酮等。

这些化学成分不仅对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为精细的指导,还为开发新型中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支持。

二、中药制剂的现代化传统的中药制剂多数为煎汤、浸泡等传统制剂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制剂技术的出现,使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迅速。

特别是近年来,纳米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使中药制剂在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上进一步提升,也越来越多的新型中药制剂得以问世,如中草药纳米化、中药注射液、中药口服乳剂等。

三、中医药现代检验技术的研究现代检验技术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的中药检验主要依赖于药材的外观、气味、口感等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性较强、操作难度大等问题,现代技术的涌现则为传统中药检验提供了更为准确、简单、快速的解决方案,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这些技术不仅在中药鉴定、质量评价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还支持了中药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四、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一直注重将中医药融合到现代医学的体系中。

不仅在中医药在癌症、慢性病、血管性疾病等领域的临床运用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而且有越来越多的结合性研究显示,中医药可以与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互配合,尤其是在肿瘤、肝炎等多疾病领域中,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

总之,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伴随着现代科技的进行而不断深入,丰富了中医药的理论知识和现代临床应用,也推进了中医药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药研究总结报告范文

中药研究总结报告范文

一、前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报告对近年来中药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进展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成功分离鉴定了多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为中药的药效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涉及心血管、消化、神经、免疫等多个系统。

例如,研究发现,丹参提取物具有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黄连素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3. 中药临床应用研究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如:中药抗肿瘤治疗、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中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等。

其中,中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胃炎等疾病具有独特优势。

4. 中药现代化研究中药现代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如:中药新药研发、中药质量控制、中药生产技术等。

其中,中药新药研发方面,贵州百灵的BD-77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方面取得积极成果,有望成为首款广谱抗肺部感染的中药新药。

三、存在问题1. 中药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部分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明确。

2. 中药临床研究方法有待改进,部分临床研究缺乏科学性。

3. 中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中药产品同质化严重。

四、建议1. 加大对中药基础研究的投入,明确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2. 完善中药临床研究方法,提高临床研究的科学性。

3. 加强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中药产业转型升级。

4. 加强中药人才培养,提高中药研究水平。

总之,近年来我国中药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

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强中药研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中药现代化研究:从传统药材到新药的发现

中药现代化研究:从传统药材到新药的发现

中药现代化研究:从传统药材到新药的发现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中,中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几千年来,中药被人们广泛使用,治疗各种疾病并保持身体健康。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如何将传统中药转化为现代新药,成为了当今中医药领域的关键研究方向之一。

一、中药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然而,由于中药的制备方法繁琐、功效不确定和药理机制复杂,导致中药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提高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药现代化的研究意义重大。

一方面,中药具有丰富的资源基础和疗效潜力,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另一方面,中药现代化可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高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力,为传统中药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二、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1. 中药药物成分的提取与分离中药药物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环节。

传统中药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碱类、甙类、酚类等,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需要对中药药物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并探索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 中药新药的研发与评价中药新药的研发与评价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核心内容。

利用现代药理学、药物化学、药代动力学等技术手段,可以对中药药物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价,筛选出具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的中药新药,并进行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打下坚实基础。

3. 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药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点,与西药相结合可以互补优势,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通过中药与西药的结合与创新,可以拓展药物研发的思路和视野,为解决一些难治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三、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挑战与机遇中药现代化研究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药制剂现代化中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应用效果

中药制剂现代化中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应用效果

中药制剂现代化中药物制剂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对现代化中药物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研究。

方法研究对象为我医药研发中心在2020年3月到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制剂法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观察组对中药制剂新技术进行使用并对患者进行中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变质等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更低。

(P<0.05)结论中药制剂新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能够促进中药制剂现代化,促使药物保存效果更好,同时更好的促进药效发挥,提高中药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临床应用效果;中药制剂现代化;中药制剂新技术[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in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1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20 to February 2022. 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50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ew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drug events such as drug deterio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can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better drug preservation effect, better promote the efficac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key words 】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s; New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中医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先辈的智慧结晶,中医药治疗在医疗服务中一直发挥着中药作用,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以及对传统医学研究的不断加深,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得到充分证实,现代医学不断将中医理论纳入原有体系,中医药呈现现代化的趋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现代化研究成果精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摘要: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药研究和使用在我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大财富。

近年来,中药现代化研究成为国家支持的一个热点,也成为一大研究热点。

这场研究热潮势必会为传统中药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中医药是我国璀璨的文化瑰宝,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近几十年来,中医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对此也更加重视。

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加快中药的新药研发和中药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实现中药现代化是我国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进行中药现代化研究,就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传统中药生产的特点,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和方法,遵守严格的规范标准,探索、认识、发展传统中药,研究出优质、高效、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现代剂型的新一代中药,这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途径。

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制药新技术的应用与中药现代化。

1、高通量药物筛选(HTS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的药物筛选方式,是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体系。

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作为药物研究的新技术和方法,不仅在药物筛选寻找活性化合物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在研究药物作用机制方面亦能发挥作用 [1]。

2、提取新技术提取是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提取技术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

以下面是几种提取分离新技术:(1超临界流体萃取(SFE-CO2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的新型技术 [2]。

有研究表明,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有效成分与传统煎煮提取得到的有效成分相比,往往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3]。

(2超声波浸取技术。

超声浸取技术是利用超声波辐射压强产生的骚动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引起机械搅拌、加速扩散溶解的一种新型提取方法 [4]。

(3微波浸取技术。

微波浸取技术 [5]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浸取率的新技术,微波一可使极性分子超高速旋转,平均动能迅速增加,使其温度迅速升高;二是通过离子传导,离子化的物质在超高频电磁场中以超高速运动,做转向及定向排列,产生撕裂和相互摩擦引发热效应。

3、分离纯化新技术分离纯化的目的是将无效和有害组分除去,尽量保留有效成份或有效部位,为不同类别中药制剂提供合格的原料或半成品 [6]。

(1大孔吸附树脂。

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该技术在皂苷、黄酮、生物碱及其他类化合物的分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7]。

一般情况,中药复方提取液经该技术处理后,得到的固形物一般仅为原生药的2%-5%,而且吸湿性极强的糖、氨基酸、多肽等水溶性杂质被除去,便于后续工序的操作,有效部位或成分含量纯度可提高10-14倍,而传统的水煮法约为30%,醇沉法约为15%;临床用药剂量可明显降低 [8]。

(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 [9]主要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和浓缩。

4、制剂新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药产业的科技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除了传统的丸散膏丹剂型外,已出现很多中药现代制剂,如注射剂、滴丸、软胶囊、缓释胶囊、咀嚼片、分散片、泡腾片、喷雾剂、膜剂、凝胶剂等;但总体而言,目前中药生产的水平仍旧较低,中药制剂还普遍存在工艺落后、服用量大、起效慢、质量难以控制、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5、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指纹图谱是指某种(或某产地中药材或中成药中所共有的、具有特征性的和某类或几类成分的色谱或光谱组成的图谱。

二、生物工程技术与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技术如发酵技术应用于中药的研究不仅可以保护中药活性成分,改善中药药理和毒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开发中药新药资源方面开辟新的途径和思路,这种新的发酵技术在中药发酵中正成为一种趋势。

中药作为天然药物, 一直以来它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有效成分是其发挥药效的基础, 但由于其有效成分含量低、结构复杂、不易合成, 以及同一药材不同产地的有效成分含量参差不齐等因素,往往造成疗效慢, 作用不明显, 临床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等缺陷, 是阻碍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关键。

近年来, 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微生物强大的生物转化能力可以提高中药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产生新化合物、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用药品种等方面具有显着的应用价值。

随着发酵技术在中药生物转化方面的研究深入, 中药发酵技术已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 在中药二次开发、拓展中药资源、中药药理研究中。

目前, 中药发酵技术己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并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新空间[10]。

三、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十五”期间,国家“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取得显着成果,其中45个品种取得新药证书,41个品种完成了全部研究工作,正在申报新药证书,109个品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还有206个创新性强、前景较好的品种课题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1、丁苯酞原料及系列制剂。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国家级一类新药,于2002年9月取得了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的新药证书及试生产批件,其后成功完成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了Ⅳ期临床试验,并于2005年2月取得了正式生产批件。

主要生产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的恩必普药业工程已经完工,并于2004年底通过GMP认证,丁苯酞软胶囊已经正式上市销售。

2、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

盐酸关附甲素为我国首次发现的全新结构类型的安全、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原创新药。

盐酸关附甲素对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有明确的疗效,疗效达到并优于盐酸普罗帕酮,是非常有前途的抗心律失常新药。

3、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创新和现代化的原料药,虽然目前只开发的是注射用的冻干粉针,但今后还可继续研制口服的片剂和滴丸,扩大临床使用范围和用途。

目前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大医院,为广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治疗疾病的良药。

4、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

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多酚酸盐是丹参治疗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有效成分。

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以丹参乙酸镁作为质量控制标准,建立了拥有专利的提取精制工艺,成功研制出丹参多酚酸盐及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

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为纯中药制剂。

该品种提出以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标准研制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滴注液。

其严格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方法也大大减少了生药质量对成品质量制约这个传统中药的质量瓶颈。

6、强心力胶囊。

强心力胶囊是运用络病学说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经验方,已作为医院制剂已临床应用多年,赅括了西医强心、扩血管、利尿的三大治疗原则,体现了复方中药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的独特优势。

7、重组葡激酶的临床研究及新剂型研制。

目前该新药正在进行批量生产,即将投入临床使用。

该药正在申请国际专利,为该项技术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准备。

8、人尿激肽原酶。

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历经12年研制的“人尿激肽原酶”(商品名为:凯力康是天普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药物,已取得了三项发明专利,同时还申请了四项国内专利和三项国际专利。

9、一类心血管药心肌肽素。

心肌肽素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一组小分子多肽。

直接作用于细胞,提高心肌代谢功能,促进心肌在缺血、缺氧等多种因素下损伤的修复。

对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该新药安全、有效,在心肌保护的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10、氯氧喹。

按世界卫生组织对抗癌药品市场统计,我国国产化学抗癌药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氯氧喹的产业化实施,将为加大我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入国际市场奠定科技基础。

对我国抗癌药物向高科技产业化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11、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

深圳赛百诺基因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重组腺病-p53抗癌注射液(注册商品名:今又生于2003年10月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准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可特异性的引起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或者使肿瘤细胞处于严重冬眠状态,而对正常细胞无损伤。

[11]虽然我们国家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上颇有成效,但是目前,这些技术大多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如何利用这些新技术来解决中药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为之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1]杜冠华.药物筛选新技市与中药现代化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一中药现代化, 2000,2(4:47-59.[2]斯黎明.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J].医药工程设计,2004,25(5:11.[3]郑琳颖,冯彪.保济丸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中医研究,2005,18(6:24-271.[4]冯自立.微波萃取新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进展[J].医学信息,2006,19(10:1889-1892.[5]安建忠,许志惠.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草药提取方面的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01, 12(5:465-467.[6]乔五忠,王艳辉,李美粉,等.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甘草酸的研究[J].中成药, 2006, 28(6:794-7961.[7]张振秋.现代中药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J].中医药刊.2006,24(8:1405-1409.[8]岑琴,周丽莉,礼彤.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 25(1:77-80.[9]平其能.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发展动态[J].药学进展,1995,19(3:144.[10]王兴红, 李旗德, 曹秋娥, 等Κ微生物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研究的新内容[J].中草药,2011.[11]来自科技部门户网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